范文一:中国古代孝道故事
已解决
待解决
提问时间:
搜索历史
清除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
**的入党申请书
**24字入党誓词
有关对联的有趣故事
没有杨柳杉,怎栓牛先生,上一句是什么
中国古代孝顺的故事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
文化艺术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3.04.04
有关中国古代孝顺的故事
陆绩怀橘古代有一个人名叫陆绩,家境贫寒,教顺母亲。一天有人请他吃饭,席间他把橘子藏进怀里。主人看见了,很不高兴,质问他,他说,母亲没有吃过橘子,想带回家给母亲吃。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3.04.07
观看完中国古代孝道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
社会民生 > 历史话题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6.03.19
古代孝道故事
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
文化艺术 > 文学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6.10.03
中国古代孝道的故事1500字
卧冰求鲤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 等等。现代的有田世国为母捐肾。(也是感动中国里的)
社会民生 > 历史话题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6.03.26
关于古代孝道的感人故事,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
教育科学 > 中小学作业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3.06.18
求古代一个有名的尽孝道的故事,有木有,有木有啊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
文化艺术 > 文学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3.04.03
列举两个出自《二十四孝图》的古代孝道故事。
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俱恙脱身虎口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位叫郯孝顺 父母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苦思冥想终于想办于穿鹿皮往深山鹿群走想取鹿乳供奉...
其他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4.10.22
古代孝道小故事,要短的,不要24孝图里的故事,急急急
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
社会民生 > 历史话题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13.05.25
12345678910下一页
¥999
¥1
¥888
¥1
¥60
¥1
相关搜索
中国古代孝道小故事?中国古代孝道?中国古代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谈中国古代的孝道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故事
问答协议及帮助
用户反馈
论坛
官方微博
问答开放平台
维权平台
问答电脑版
范文二:现代孝道故事——母爱一生
【孝福之道】母亲的一生
从她知道她的?腹中有了一个?“你”的存在之时,她就不再为了?自己而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俊美?还是残疾,母亲,都是这样度过?她伟大而平凡?的一生,无一例外。
零岁那年,母亲刚怀上我?,便查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
1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3里外的一?个村子,找人喂奶。
2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
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10?里外的乡医院?。至今我仍无法?想象,母亲当时是怎?样一刻不停地?抱着我跑完那?十余里崎岖不?平山路的。
4岁时,我偷拿了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这一次,打得毫不留情?。
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
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于是,晚饭桌上便多?出一盆肉菜。当时,吃晚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我一直清楚记?得那肉的形状?、大小及别人无?法知道的滋味?。
7岁时,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告别这个?世界。家乡一位老赤?脚医生说须用?螳螂卵做药引?。此物多生于高?高的树梢。寒冬腊月,母亲持一竹竿?出门了。回来时,母亲一头乱发?,脸上有几道血?痕,手中紧紧攥着?一把螳螂卵。
8岁时,母亲卖掉惟一?的嫁妆---手镯,送我上了小学?。
9岁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改织了一?套毛衣裤,温暖了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就在那个冬?季,因为寒冷和劳?累,母亲落下病根?,以后每个寒冷?的日子,病痛都与母亲?形影不离。
10岁那年,我调皮贪玩,两门功课不及?格,母亲没有骂我?,只说:“以后好
好学。”
11岁那年,我再次让母亲?蒙受了耻辱,期终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将成绩?单按好坏顺序?逐一送到家长?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母亲最后一个?领到通知单。回到家,母亲把我叫到?眼前,说:“娃,娘不懂文化,可你不能不懂?哇。”
13岁,我到离家20?里的中学念书?,每个周末,母亲瘦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为我送来干粮?和一把皱巴巴?的毛票。
14岁,一场大火使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走东家、串西家,东拼西凑,起早贪黑,支撑起整个家?,没让我退学。
15岁,母亲病重。从学校赶回家?,看到病容憔悴?的母亲,我手足无措,哭了。母亲说:“不哭,你啥时见娘哭?过。”
16岁,母亲送我进了?县高。
17岁,母亲开始让别?人为我捎粮和?钱,她怕自己的样?子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
18岁,高考给我当头?一棒,我万念俱灰,在床上一躺三?四天,母亲来到床边?说:“娃,娘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娘知道,只要自己不倒?下,啥道走不通呢?,”母亲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我报名参军,送别时,许多为儿送行?的母亲落了泪?,惟有我的母亲?19岁
没哭。她说:“放心去吧,穿上军装就是?部队的人了,莫想家,好好干。”
20岁,我荣立三等功?。接到喜报时,母亲落了泪。
21岁,我入了党,母亲又哭了。
22岁,我考上江南一?所美丽的军校?。如今我已从军?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个宁静的?夜晚,我都会想起远?方的母亲,想起母亲瘦弱?的身影。
母亲,您在家乡还好?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您将一日日衰?老,您头上的白发?会一根根增多?。但是,儿行千里,走不出您浓浓?的化不开的爱?,也离不开你厚?实的母性和温?暖呵。
母亲,您对儿子的点?点爱意,将伴我走过温?暖的一生。
范文三:现代中国青年的孝道
几年前,我在中国教书时,我的学生们曾坚持认为,至少跟我的祖国(美国)比起来,中国是养老的理想国度。他们认为,美国是年轻人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狱。
然而这一次我再到中国教书,发现学生们似乎更加担忧中国老年人的现状。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中国总人口的13.3%,而且该比例仍在不断上升。因此,与养老有关的话题成为热门也就不足为奇。学生提交给我的论文涉及安乐死、养老院以及退休年龄等几方面。
让人担忧的是,八成以上的学生支持安乐死,更骇人的是他们所持的理由。那些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论文作者,无一例外地提到维持一个老年病人生命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安乐死合法化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在一个不能保证全民医疗和养老的国度,大部分的养老负担落到了家庭上,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人们还是要想一想,至少那个戴着氧气面罩躺在床上的病人会感到不舒服。
老年人造成家庭负担的话题也引发了有关养老院的争论。关于这一点,学生们的态度与我的上一次访问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时候,学生们普遍否定养老院之类的机构,认为那是只有像美国人一样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送父母去的地方。考虑到主张“不孝非君子”的儒家传统思想,学生们有这样的反应可以理解。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每篇关于养老院的论文均对养老机构持肯定态度。
中国年轻夫妻们繁忙的生活和4-2-1家庭模式,被学生们援引作为养老院存在必要性的证据。我相信,至少安·兰德会高兴地看到,理性的利己主义战胜了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道德标准。
仿佛将老年人视为家庭经济负担和时间负担的侮辱还不够似的,这些年轻人还给出了最后一击,他们认为老年人想要退休是个不合理的要求。考虑到大学生的高失业率,我原本以为,学生们可能会反对推迟退休年龄。
但正如我的一个学生所言,工作岗位的数量并非静止不变,理论上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负担却是永久的。所以,选择了这个议题的学生们一致赞成,与其让爷爷奶奶早早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倒不如推迟退休年龄。
在一个非你所愿的年龄退休,去一个你从未打算要去的地方,万一生病了,你还要为家庭考虑如何体面地离开人世。这对老人们而言绝不是鼓舞人心的话语。当然,我不太确定美国的情况会有什么不同。
范文四:《中国孝道故事》读后感
《中国孝道故事》读后感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她像一颗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中国孝道故事》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
《中国孝道故事》读后感 《中国孝道故事》是一本记叙了64篇关于孝顺的故事,每一篇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封面上的两句话更是富有哲理: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她像一颗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十分震撼,多少伟大的儿女,多少伟大的父母!尤其是看到《我的疯子娘》,那一篇时,我怔住了。有一天,一个疯女人流落到他们村里,穿着破烂,见人就傻笑。他的父亲还没有娶媳妇,于是他奶奶决定让她为他家续上香火。父亲也不情愿,但家里太穷,也只好答应了。
有一天,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奶奶十分高兴,但从不让她接近她的亲生儿子。一个儿子给家里增加了不少负担,他娘在家里吃闲饭,还经常惹是生非,他奶奶狠心将他赶出了家门。
五年后,她又回来了,还是一样傻乎乎的,但是母爱却是清楚的。奶奶和他爹又把她领进了家门。有一次,他娘给他送伞,
路上摔了好几跤,班上的小范带头笑了起来,他拿起文具盒拍去,却被小范掐住了。他娘冲了进来拎起小范把他丢进了池塘。后来事情变得严重,小范的家人找上门来索赔。
奶奶渐渐老了,没办法再给他送饭菜了。于是,他娘担起了每天给他送饭的事。有一次,娘顺带了十几个野山桃,我顺口说了声甜,第二天婶婶来找我,问我今天娘有没有来送饭,还没回家呢。难道走错路了?后来在峭壁下发现了母亲,但是是尸体……他肝肠寸裂,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后来他被录取了,但母亲不在了。
孝顺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百善孝当先。
本文由首发,
范文五:现代孝道故事——母爱一生[1000字]
【孝福之道】母亲的一生
从她知道她的腹中有了一个“你”的存在之时,她就不再为了自己而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俊美还是残疾,母亲,都是这样度过她伟大而平凡的一生,无一例外。
零岁那年,母亲刚怀上我,便查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
1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3里外的一个村子,找人喂奶。
2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
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10里外的乡医院。至今我仍无法想象,母亲当时是怎样一刻不停地抱着我跑完那十余里崎岖不平山路的。
4岁时,我偷拿了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这一次,打得毫不留情。
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 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于是,晚饭桌上便多出一盆肉菜。当时,吃晚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我一直清楚记得那肉的形状、大小及别人无法知道的滋味。
7岁时,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告别这个世界。家乡一位老赤脚医生说须用螳螂卵做药引。此物多生于高高的树梢。寒冬腊月,母亲持一竹竿出门了。回来时,母亲一头乱发,脸上有几道血痕,手中紧紧攥着一把螳螂卵。 8岁时,母亲卖掉惟一的嫁妆---手镯,送我上了小学。
9岁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改织了一套毛衣裤,温暖了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就在那个冬季,因为寒冷和劳累,母亲落下病根,以后每个寒冷的日子,病痛都与母亲形影不离。
10岁那年,我调皮贪玩,两门功课不及格,母亲没有骂我,只说:“以后好好学。”
11岁那年,我再次让母亲蒙受了耻辱,期终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将成绩单按好坏顺序逐一送到家长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母亲最后一个领到通知单。回到家,母亲把我叫到眼前,说:“娃,娘不懂文化,可你不能不懂哇。”
13岁,我到离家20里的中学念书,每个周末,母亲瘦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为我送来干粮和一把皱巴巴的毛票。
14岁,一场大火使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走东家、串西家,东拼西凑,起早贪黑,支撑起整个家,没让我退学。
15岁,母亲病重。从学校赶回家,看到病容憔悴的母亲,我手足无措,哭了。母亲说:“不哭,你啥时见娘哭过。”
16岁,母亲送我进了县高。
17岁,母亲开始让别人为我捎粮和钱,她怕自己的样子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
18岁,高考给我当头一棒,我万念俱灰,在床上一躺三四天,母亲来到床边说:“娃,娘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娘知道,只要自己不倒下,啥道走不通呢?”母亲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19岁,我报名参军,送别时,许多为儿送行的母亲落了泪,惟有我的母亲没哭。她说:“放心去吧,穿上军装就是部队的人了,莫想家,好好干。”
20岁,我荣立三等功。接到喜报时,母亲落了泪。
21岁,我入了党,母亲又哭了。
22岁,我考上江南一所美丽的军校。如今我已从军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个宁静的夜晚,我都会想起远方的母亲,想起母亲瘦弱的身影。
母亲,您在家乡还好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您将一日日衰老,您头上的白发会一根根增多。但是,儿行千里,走不出您浓浓的化不开的爱,也离不开你厚实的母性和温暖呵。
母亲,您对儿子的点点爱意,将伴我走过温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