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作者:陈乐一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3-0010-08
一、引言
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或危机(crisis)、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四个阶段。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提出的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国外对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最早的研究始于Diebold,F.X.和Rudebusch,G.D.[1]、Sichel,D.E.[2],最近的成果是Guilmi,Corrado Di; Gaffeo,Edoardo and Gallegati,Mauro[3]。研究的时间跨度持续10余年,这期间陆续有些成果发表。① 研究成果的发表,要特别提到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主办的国际一流刊物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该刊物自1991年以来陆续发表一些经济周期阶段、扩张与收缩阶段的论文。尤其是1994年第3期,该刊物发表Filardo,A.J.,Ghysels,E.,Sichel,D.E.[4] [5] [6] 等学者的一组经济周期阶段分析的论文,总计5篇,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较好的研究。总体说来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周期阶段研究谈不上是热点问题,但近10余年来一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并已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与总体的经济周期研究相比,其中的周期阶段研究尚是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此相比较,我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周期虽然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但经济周期阶段并无专门研究。
本文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的考察,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5年前笔者就对当时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8] 5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所处周期阶段肯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周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即当前我国经济所处周期阶段。
二、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分析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工具,并且可以用来判断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理解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必须对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下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潜在产出的概念由阿色·奥肯(Okun,Arthur M.)提出。潜在产出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的产出(full-employment output),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能够创造的实际GDP水平,或者说是与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相对应的实际GDP水平。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不提高通货膨胀率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高的实际GDP水平。必须注意潜在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区别。潜在产出不是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或经济的物质生产能力,而只是在不导致猛烈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其实建立在下述假定的基础上:在经济中存在着正常的摩擦失业,同时即使在经济运行相当好时,也有一些生产能力没有被完全利用。因此,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很难确定。
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时,主要是比较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经济位于收缩阶段。随着两者的缺口(绝对值)的不断扩大,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低于潜在增长率,于是,衰退日益严重,最后出现萧条乃至大萧条。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绝对值)逐渐缩小,意味着萧条和衰退程度不断减轻和缓和,实际经济增长率朝着潜在增长率水平接近,进而步入复苏阶段。当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并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时,两者的缺口最终变成正值,一个正的缺口意味着过度就业、工人超时点的工作和机器的超正常的使用率。这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计算潜在产出,进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对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主要采用了线性趋势(Lineartrend)法、增长率推算法、生产函数法等方法[9] [10] [11]。本文拟采用HP滤波方法来估算我国改革以来的潜在产出。
(一)我国潜在产出的估算
HP滤波法主要是通过将(1)式最小化来估算潜在产出值(T为样本期):
式中Y[,t]表示t年的实际产出,Y[,t][*]表示t年的潜在产出,并对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了对数变换,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通过(1)式,将实际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分解为潜在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和产出缺口的自然对数(LnY[,t]-LnY[,t][*])。在统计意义上,值的选取是任意的,因为任何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非平稳趋势成分与平稳周期成分的组合,不同的λ值就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与平滑度。运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产出之前,先对实际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实际产出的时间趋势是否属于随机序列,这里运用ADF检验来检验实际产出的单位根过程。
对我国1978—2005年实际产出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1978—2005年我国实际产出的趋势成分服从单位根过程。在运用HP滤波方法估算潜在产出时,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取λ=100[7]。由公式(1)就得到了我国1978—2005年潜在产出的值,具体结果见表1,然后进一步计算这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我国未来潜在产出的预测
我们已经估算了1978—200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为进一步分析潜在产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这里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对2006—2010年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计算这段时期内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建立如下的回归预测模型[12]:
其中,t表示时期,GDP[,t]表示当期的产出,GDP[,t-1]表示前一期的产出,GDP[,t-2]表示前两期的产出。
现在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表1估算的1978—2005年的潜在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运用方程(3)对我国2006—2010年潜在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为了下文对未来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再预测未来的产出与经济增长率。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我国1978—2005年的实际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运用方程(4)对我国2006—2010年的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这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1990年实际GDP增长率3.8%,远远低于当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6个百分点,这说明1990年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即当时的市场疲软。1991年,中国经济全面回升,实际经济增长率迅速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说明1991年经济处于复苏阶段。1992年,实际GDP增长率远远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4个百分点以上,这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1993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开始趋向下降,1993—1995年,每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不断往回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不断趋向零,表明繁荣不断走向衰退。1996年,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已持平,1997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变为负数,1999年,两者缺口达1.8个百分点,缺口的不断扩大,表明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波谷。2000年以来经济开始回升,实际GDP增长率又逐步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步入复苏阶段。2001年GDP增长率又有所下降,经济波动出现反复,体现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这也印证了笔者5年前的结论:“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7] 2002年开始,经济真正开始走上稳步增长和回升之路,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GDP增长率高达9.5%,再次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又转变为正数。2004年、2005年GDP增长率持续上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也不断扩大,这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2006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上升至10.9%,居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上半年的潜在增长率大体等于全年潜在增长率)2.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在持续扩张,繁荣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表2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2007—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以上,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很有可能持续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三、总需求分析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图1的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来加以说明。
图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离不开潜在产出的概念,两者一脉相承。图1中的AS[,S]表示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潜在产出线重合。AS[,L]不同于AS[,S]的垂直部分,AS[,S]的垂直部分位于AS[,L]的右边。AS[,L]与AS[,S]的垂直部分和陡峭部分之间的区域,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荣。AS[,S]的完全平坦和相当平坦部分表示萧条。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中间区域,表示衰退或复苏。
判断周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曲线的右边,这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左边,这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推动经济在AS[,L]曲线左右两边移动的力量是总需求。前文已述,1997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999年达1.8个百分点,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不断扩大,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位于AS[,L]左边,并且越来越远离该线,以致滑入萧条。这种转变,从AD—AS模型来分析,是由于总需求的减少。在图1中,当总需求减少时,AD左移至AD′,经济由处于潜在产出线右上方的繁荣阶段过渡到位于潜在产出线左下方的萧条阶段。总需求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总需求减少主要是由于消费不足、投资不足或净出口减少所致。
进入2000年以来,总需求回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AD—AS模型来看,AD′又开始右移,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逐步向AS[,L]线移动并靠近,进入复苏阶段。到2003年、2004年,总需求继续增加。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高速膨胀,增幅一度达到40%左右,推动AD′线继续右移,经济回升到AS[,L]线附近,步入繁荣阶段。尽管2004年4月份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下半年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投资增长有所降温,但整个2004年投资总规模仍然偏大,增幅仍在高位,并且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05年。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0%。[13]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14]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总需求持续增长的另一重要表现是,2004年消费实现了显著增长,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的局面有所扭转。200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3950亿元,增长13.3%,增长速度比2003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增速提高幅度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延续了这一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比。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13] 2006年上半年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15] 尤其是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加快,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2006年前5个月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提高近1个百分点。[16] 以上分析表明,近3年来总需求确实是进一步持续增加,推动AD′线进一步右移,推动经济跨越AS[,L]线,使得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曲线的右边。就周期阶段而言,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位于繁荣阶段。
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这里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总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变量进一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而为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提供佐证。
(一)经济增长率的新特征
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走出1999年的低谷,逐步复苏和回升,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经济周期。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② 已近7年,2000—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7.5%、8.3%、9.5%、9.5%、9.9%,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居然高达10.9%。从这组数据来看,这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平稳和快速增长。平稳体现为波动幅度小,这期间GDP增长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落差仅为2.4个百分点。快速增长体现为GDP增长率相当高,2000—2005年间平均增长率达8.8%。注意这里说的是快速增长而不是高速增长。高速增长一般是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乃至15%以上的超高速度,往往超出一国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多次出现高速增长。而快速增长是指增长速度已足够快,但又低于高速增长。就增长质量而言,快速增长优于高速增长。平稳和快速增长这两个特征在以前的各轮经济周期中很难出现。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50多年中,按照“谷—谷”法划分,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10次周期,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中。这10轮周期可以以1981年为界区分为改革前时期和改革以来时期,改革前历次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是波动幅度大,多次“大起大落”,从未出现过平稳特征,当然多次出现高速度,但往往持续一两年,高速度就迅速下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后时期,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由剧烈转向平缓,周期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但是整个时期并未出现平稳和快速增长的特征。如1987年—1990年这一轮周期,1987、1988年经济高速增长,但1989年、1990年增长率就迅速下降。1991—1999年这一轮周期,1992年GDP增长率高达14.2%,但从1993年开始经济增长率就持续7年下滑。真正首次出现平稳和快速增长特征的时期是1982—1986年这一轮周期。就速度而言,1982—1986年周期的增长速度还高于2000年以来时期,这一轮周期的扩张阶段1982—1985年GDP增长率平均高达12.2%,明显高于2000—2004年时期。但是就平稳程度而言,1982—1986年周期低于2000年以来时期,1982—1985年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为6.1%(还不考虑1986年的低谷)。因此,1982—1986年周期的特征准确说来应该是较平稳和高速增长。可以这么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10轮周期,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是1982—1986年这一轮经济周期和2000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但是新一轮周期与前者相比,增长质量更高,因为增长速度更加平稳,并且实现了高速度向快速增长的转变。
新一轮经济周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扩张的持续性强,2000年以来至今一直都处于扩张阶段,③ 扩张的持续程度是以前各轮经济周期所没有的。改革以前时期扩张持续性最强的一轮周期是1963—1968年,其扩张年份是1963—1965年,扩张长度为3年,但是1966年爆发了“**”,经济扩张的势头戛然而止,GDP增长率由上年的17%下降为10.7%,1967—1968年更是负增长,国民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深渊。改革前后过渡时期的那一轮经济周期是1977—1981年,其中扩张阶段是1977—1978年,这两年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增长,但是1979—1981年实行调整政策,各业增长速度升降不一,这三年经济步入周期的收缩阶段。改革以来的1987—1990年周期,扩张年份是1987、1988年,扩张长度为2年,但是由于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治理整顿,1989—1990年经济又步入收缩阶段,并陷入深深的波谷之中。1991—1999年这一轮周期,扩张年份仅是1991、1992年这两年,1993年就开始步入收缩阶段,此后持续7年下滑,这一轮周期成为扩张与收缩比率最低的一轮周期。能与2000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持续性“抗衡”的唯一一轮周期是前述的1982—1986年周期,该轮周期的扩张长度长达4年(1982—1985年)之久,只是由于1985年2月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1986年经济增长率才下降,步入收缩阶段,1986年2月中国发生引起举国关注的“工业滑坡”。但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持续性比1982—1986年周期更强,2000—2005年已整整6年处于扩张阶段,即使不算2001年经济的回落,也有5年处于扩张阶段。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明显的三个特征: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强,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就经济周期阶段来看,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二)失业率
从理论上说失业率也是判断周期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高增长率导致失业率下降,而低的或负的增长率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奥肯定律表述的就是这种关系。奥肯定律将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其实也为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定律虽然并不是很精确,但它提供了由经济增长到失业的一种实用性的转换方法。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要有高增长率与之相配合,也就是说低失业率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高失业率伴随着周期的收缩阶段。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失业率也往往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动而变动:经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经济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
在我国,失业率这个指标有些特殊和复杂。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但是就业率高度稳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基本无任何关系。但是改革以来(准确地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大体吻合的趋势,这里对改革以来的几轮经济周期进行简要分析。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5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1977—1981年;第二个周期是1982—1986年;第三个周期是1987—1990年;第四个周期是1991—1999年;第五个周期是2000年至今,尚未完成。现在按周期顺序,分别予以分析。
改革以来第一轮周期尚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失业率反常地呈现与经济增长率同向变动关系,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不能用来说明问题,这里不作分析。第二个周期的扩张阶段是1982—1984年,收缩阶段是1985—1986年,失业率与周期阶段基本呈反向的关系。1982—1984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一路下降,1985年降至失业率的波谷,仅1.8%,这是改革以来时期我国最低的失业率记载数字。1986年是经济增长的波谷期,失业率略有上升。这一轮周期中,失业率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轮周期的扩张阶段是1987—1988年,收缩阶段是1989—1990年,失业率的变化趋势有些特殊。在1987—1988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本应下降,但实际上没有下降而是固定不变,维持在2%的水平,1989—1990年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这才呈现出它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第四轮周期中,扩张阶段是1991—1992年,收缩阶段是1993—1999年,失业率的变动趋势有些复杂。在1991—1992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在上一轮周期的波谷的基础上略有下降,由1990年的2.5%降至2.3%,但是扩张的这两年,失业率并没有进一步下降,而是固定不变。[17] 在收缩阶段,失业率与经济周期阶段又恢复反向的变动关系,1993年始,失业率逐年攀升,并持续几年相对稳定在3.1%的水平。第五轮周期正在进行中,一直位于扩张阶段,GDP增长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失业率本应是下降趋势,但却与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变动关系,逐年攀升,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显示了我国失业问题正日益严峻。
以上分析表明,改革以来失业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吻合程度最高的是第二轮周期,即1982—1986年周期。第三、四轮周期中,失业率变动趋势与周期的收缩阶段也是大体吻合的,不吻合的就是失业率变动趋势与周期的扩张阶段:第三轮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没有下降而是固定不变;第四轮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在上一轮周期的波谷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但是扩张的这两年,失业率则是固定不变。第三、四轮周期失业率不随周期的扩张阶段而下降,显示了从这时开始我国就已受到失业问题的困扰,结合第五轮周期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失业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突出问题。失业问题的严峻性,确实具有中国的特殊性,直接原因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所致,这样使得失业率难以像西方国家那样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实况,也难以灵敏地反映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也使得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过尽管如此,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高低。
当前总的说来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是自2004年开始,就业形势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该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是近1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持平。就业岗位增加了,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2006年上半年就业问题继续有所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67%。2006年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底持平。以上指标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确实出现有所好转的迹象,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景气繁荣在劳动力市场的一种体现。根据奥肯定律揭示的内涵,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可为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佐证。
(三)价格指数
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价格指数,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价格指数正越来越灵敏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已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
1997年10月,物价开始负增长,此后我国出现长达6年的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一直在低位运行,直到2003年,全年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仍然负增长(-0.1%),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但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物价出现了近些年来少见的上涨,并且上涨趋势持续到现在。2005年物价涨幅虽然回落,但物价总趋势还是处于上涨中,只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相对温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都还比较高。2006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15] 这些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市场价格是温和上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观察物价不能囿于传统的一般的市场价格,还要密切关注房价,也就是说分析价格指数,不能忘了还有一个房价。[18]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综合考察消费物价和房价的价格指数,因此必须同时关注物价和房价。在经济学中,购买住房虽然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但住房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房价的高低牵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因此房价是反映价格指数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将房价考虑进来,物价涨幅就不再温和了。2005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6%,2006年上半年同比上涨5.6%,11月同比上涨5.2%,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还是很高,给中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很大压力。一些大城市房价上涨尤为显著,如北京住房价格一直在加速上涨,2006年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6%,二季度同比上涨9.5%,7月份达到11.1%,11月份达到10.3%,这是北京2006年度连续六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其加速上涨之势不言自明。不仅房价没有包含在一般的物价指数中,由于统计的原因,我国的油、电、水、气的价格上涨也都未从CPI中反映出来。如果综合考虑消费物价、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是很明显的,并且上涨趋势还很有可能持续下去。因此从价格指数来看,这一轮物价上涨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已出现明显变化,已从前几年的复苏阶段进入繁荣阶段。
五、结论
本文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其重点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和分析。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GDP增长率高达9.5%,已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又转变为正数。2004年、2005年GDP增长率持续上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也不断扩大,这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AD—AS模型分析,也证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步入繁荣阶段。2003年总需求继续增加,推动总需求曲线AD′右移,经济回升到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附近。经济增长率的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增强,这些特征也足以证明经济位于繁荣阶段。此外,物价的持续上涨,就业形势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也为经济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了佐证。因此,本文的最后结论是: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彻底从5年前的不稳定的复苏阶段走出来了。当然,这只是就宏观层面周期的阶段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说繁荣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其实宏观层面繁荣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问题,诸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但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确实正位于繁荣阶段。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两方面:一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二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目前来说主要是要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总需求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投资膨胀,消费增长则相对慢一些。延长扩张阶段,主要是继续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主要是控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相对说来比较容易,短期来看主要是依靠政府实施宏观调控,长期来看是要建立起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投融资体制。目前的难点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如果消费持续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就能延长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确保经济持续位于繁荣阶段。
注释:
①这10余年来对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可参见笔者在《晋阳学刊》2004年第4期刊发的《经济周期阶段研究》。
②也有观点认为,新一轮经济周期始于2002年。
③2001年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不能算作扩张阶段,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从2002年算起也是合理的。
作者介绍:陈乐一,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陈乐一(1967-),男,湖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范文二: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摘 要:分析经济周期阶段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其中重点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变量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位于繁荣阶段。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同时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关键词:经济周期阶段; 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价格指数?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3-0010-08
一、 引 言?
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或危机(crisis)、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四个阶段。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提出的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国外对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最早的研究始于Diebold,F.X.和 Rudebusch,G.D.[1]、Sichel,D.E.[2],最近的成果是Guilmi,Corrado Di;Gaffeo, Edoardo and Gallegati,Mauro[3]。研究的时间跨度持续10余年,这期间陆续有些成果发表。研究成果的发表,要特别提到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主办的国际一流刊物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该刊物自1991年以来陆续发表一些经济周期阶段、扩张与收缩阶段的论文。尤其是1994年第3期,该刊物发表Filardo,A.J., Ghysels,E., Sichel,D.E.[4][5][6]等学者的一组经济周期阶段分析的论文,总计5篇,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较好的研究。总体说来可以这么认为, 经济周期阶段研究谈不上是热点问题, 但近10余年来一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并已进行了较多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 与总体的经济周期研究相比,其中的周期阶段研究尚是薄弱环节,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此相比较, 我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周期虽然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但经济周期阶段并无专门研究。?
本文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的考察,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分析,同时也进一步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5年前笔者就对当时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8]5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所处周期阶段肯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周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即当前我国经济所处周期阶段。?
二、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分析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工具,并且可以用来判断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理解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必须对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下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潜在产出的概念由阿色? 奥肯(Okun, Arthur M.)提出。潜在产出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的产出(full-employment output),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能够创造的实际GDP水平,或者说是与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相对应的实际GDP水平。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不提高通货膨胀率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高的实际GDP水平。必须注意潜在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区别。潜在产出不是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或经济的物质生产能力,而只是在不导致猛烈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其实建立在下述假定的基础上:在经济中存在着正常的摩擦失业,同时即使在经济运行相当好时,也有一些生产能力没有被完全利用。因此,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很难确定。?
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时,主要是比较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大小。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经济位于收缩阶段。随着两者的缺口(绝对值)的不断扩大,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低于潜在增长率,于是,衰退日益严重,最后出现萧条乃至大萧条。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绝对值)逐渐缩小,意味着萧条和衰退程度不断减轻和缓和,实际经济增长率朝着潜在增长率水平接近,进而步入复苏阶段。当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并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时,两者的缺口最终变成正值,一个正的缺口意味着过度就业、工人超时点的工作和机器的超正常的使用率。这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计算潜在产出,进而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对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主要采用了线性趋势(Lineartrend)法、增长率推算法、生产函数法等方法[9][10][11]。本文拟采用HP滤波方法来估算我国改革以来的潜在产出。?
(一)我国潜在产出的估算?
HP滤波法主要是通过将(1)式最小化来估算潜在产出值 (T为样本期):?
式中Y?t表示t年的实际产出,Y?*?t表示t年的潜在产出,并对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了对数变换,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通过(1)式,将实际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分解为潜在产出的自然对数(LnY?*?t)和产出缺口的自然对数(LnY?t-LnY?*?t)。在统计意义上,值的选取是任意的,因为任何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非平稳趋势成分与平稳周期成分的组合,不同的λ值就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与平滑度。运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产出之前,先对实际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实际产出的时间趋势是否属于随机序列,这里运用ADF检验来检验实际产出的单位根过程。?
对我国1978―2005年实际产出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1978―2005年我国实际产出的趋势成分服从单位根过程。在运用HP滤波方法估算潜在产出时,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取λ=100[7]。由公式(1)就得到了我国1978―2005年潜在产出的值,具体结果见表1,然后进一步计算这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我国未来潜在产出的预测?
我们已经估算了1978―200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为进一步分析潜在产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这里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对2006―2010年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计算这段时期内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建立如下的回归预测模型[12]:?
GDP?t=γ+αGDP??t-1?+βGDP??t-2?(2)?
其中,t表示时期,GDP?t表示当期的产出,GDP??t-1?表示前一期的产出,GDP??t-2?表示前两期的产出。现在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表1估算的1978―2005年的潜在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GDP?t=21.20+2.01GDP??t-1?-1.00GDP??t-2?(3)?
运用方程(3)对我国2006―2010年潜在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为了下文对未来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再预测未来的产出与经济增长率。根据模型(2),运用EVIEWS 3.1对我国1978―2005年的实际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GDP?t= 20.30+1.75×GDP??t-1?- 0.71×GDP??t-1?(4)?
运用方程(4)对我国2006―2010年的产出进行预测,然后进一步计算2006―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见表2。?
这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1990年实际GDP增长率3.8%,远远低于当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6个百分点,这说明1990年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即当时的市场疲软。1991年,中国经济全面回升,实际经济增长率迅速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说明1991年经济处于复苏阶段。1992年,实际GDP增长率远远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4个百分点以上,这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1993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开始趋向下降,1993―1995年,每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不断往回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不断趋向零,表明繁荣不断走向衰退。1996年,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已持平,1997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变为负数,1999年,两者缺口达1.8个百分点,缺口的不断扩大,表明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波谷。2000年以来经济开始回升,实际GDP增长率又逐步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步入复苏阶段。2001年GDP增长率又有所下降,经济波动出现反复,体现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这也应证了笔者5年前的结论:“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7]2002年开始,经济真正开始走上稳步增长和回升之路,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GDP增长率高达9.5%,再次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又转变为正数。2004年、2005年GDP增长率持续上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也不断扩大,这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2006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上升至10.9%,居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上半年的潜在增长率大体等于全年潜在增长率)2.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在持续扩张,繁荣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巩固。表2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2007―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以上,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很有可能持续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三、总需求分析?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图1的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来加以说明。?
AD―AS模型离不开潜在产出的概念,两者一脉相承。图1中的AS?S表示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潜在产出线重合。AS?L不同于AS?S的垂直部分,AS?S的垂直部分位于AS?L的右边。AS?L与AS?S的垂直部分和陡峭部分之间的区域,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荣。AS?S的完全平坦和相当平坦部分表示萧条。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中间区域,表示衰退或复苏。?
判断周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 。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曲线的右边,这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如果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左边,这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推动经济在AS?L曲线左右两边移动的力量是总需求。前文已述,1997年开始,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999年达1.8个百分点,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不断扩大,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位于AS?L左边,并且越来越远离该线,以致滑入萧条。这种转变,从AD―AS模型来分析,是由于总需求的减少。在图1中,当总需求减少时,AD左移至AD′,经济由处于潜在产出线右上方的繁荣阶段过渡到位于潜在产出线左下方的萧条阶段。总需求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总需求减少主要是由于消费不足、投资不足或净出口减少所致。?
进入2000年以来,总需求回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AD―AS模型来看,AD′又开始右移,经济(即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逐步向AS?L 线移动并靠近,进入复苏阶段。到2003年、2004年,总需求继续增加。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高速膨胀,增幅一度达到40%左右,推动AD′线继续右移,经济回升到AS?L 线附近,步入繁荣阶段。尽管2004年4月份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下半年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投资增长有所降温,但整个2004年投资总规模仍然偏大,增幅仍在高位,并且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05年。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 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 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0%。[13]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 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 368亿元,增长31.3%。总需求持续增长的另一重要表现是,2004年消费实现了显著增长,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的局面有所扭转。200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3 950亿元,增长13.3%,增长速度比2003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增速提高幅度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延续了这一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67 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比。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13]2006年上半年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 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15]
尤其是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加快,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2006年前5个月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提高近1个百分点。[16]
以上分析表明,近3年来总需求确实是进一步持续增加,推动AD′线进一步右移, 推动经济跨越AS?L 线,使得AS?S曲线和AD曲线的交点位于AS?L 曲线的右边。就周期阶段而言,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位于繁荣阶段。?
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这里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总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变量进一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而为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提供佐证。?
(一) 经济增长率的新特征?
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走出1999年的低谷,逐步复苏和回升,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经济周期。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也有观点认为,新一轮经济周期始于2002年。已近7年,2000―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7.5%、8.3%、9.5%、9.5%、9.9%,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居然高达10.9%。从这组数据来看,这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平稳和快速增长。平稳体现为波动幅度小,这期间GDP增长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落差仅为2.4个百分点。快速增长体现为GDP增长率相当高,2000―2005年间平均增长率达8.8%。注意这里说的是快速增长而不是高速增长。高速增长一般是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乃至15%以上的超高速度,往往超出一国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多次出现高速增长。而快速增长是指增长速度已足够快,但又低于高速增长。就增长质量而言,快速增长优于高速增长。平稳和快速增长这两个特征在以前的各轮经济周期中很难出现。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50多年中,按照“谷―谷”法划分,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10次周期,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中。这10轮周期可以以1981年为界区分为改革前时期和改革以来时期,改革前历次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是波动幅度大,多次“大起大落”,从未出现过平稳特征,当然多次出现高速度,但往往持续一两年,高速度就迅速下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后时期,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由剧烈转向平缓,周期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但是整个时期并未出现平稳和快速增长的特征。如1987年―1990年这一轮周期,1987、1988年经济高速增长,但1989年、1990年增长率就迅速下降。1991―1999年这一轮周期,1992年GDP增长率高达14.2%,但从1993年开始经济增长率就持续7年下滑。真正首次出现平稳和快速增长特征的时期是1982―1986年这一轮周期。就速度而言,1982―1986年周期的增长速度还高于2000年以来时期,这一轮周期的扩张阶段1982―1985年GDP增长率平均高达12.2%,明显高于2000―2004年时期。但是就平稳程度而言,1982―1986年周期低于2000年以来时期,1982―1985年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为6.1%(还不考虑1986年的低谷)。因此,1982―1986年周期的特征准确说来应该是较平稳和高速增长。可以这么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10轮周期,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是1982―1986年这一轮经济周期和2000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但是新一轮周期与前者相比,增长质量更高,因为增长速度更加平稳,并且实现了高速度向快速增长的转变。?
新一轮经济周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扩张的持续性强,2000年以来至今一直都处于扩张阶段,2001年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不能算作扩张阶段,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从2002年算起也是合理的。扩张的持续程度是以前各轮经济周期所没有的。改革以前时期扩张持续性最强的一轮周期是1963―1968年,其扩张年份是1963―1965年,扩张长度为3年,但是1966年爆发了“**”,经济扩张的势头嘎然而止,GDP增长率由上年的17%下降为10.7%,1967―1968年更是负增长,国民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深渊。改革前后过渡时期的那一轮经济周期是1977―1981年,其中扩张阶段是1977―1978年,这两年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增长,但是1979―1981年实行调整政策,各业增长速度升降不一,这三年经济步入周期的收缩阶段。改革以来的1987―1990年周期,扩张年份是1987、1988年,扩张长度为2年,但是由于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治理整顿,1989―1990年经济又步入收缩阶段,并陷入深深的波谷之中。1991―1999年这一轮周期,扩张年份仅是1991、1992年这两年,1993年就开始步入收缩阶段,此后持续7年下滑,这一轮周期成为扩张与收缩比率最低的一轮周期。能与2000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持续性“抗衡”的惟一一轮周期是前述的1982―1986年周期,该轮周期的扩张长度长达4年(1982―1985年)之久,只是由于1985年2月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1986年经济增长率才下降,步入收缩阶段,1986年2月中国发生引起举国关注的“工业滑坡”。但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持续性比1982―1986年周期更强,2000―2005年已整整6年处于扩张阶段,即使不算2001年经济的回落,也有5年处于扩张阶段。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明显的三个特征: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强,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就经济周期阶段来看,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二)失业率?
从理论上说失业率也是判断周期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高增长率导致失业率下降,而低的或负的增长率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奥肯定律(Okun’s law)表述的就是这种关系。奥肯定律将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其实也为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定律虽然并不是很精确,但它提供了由经济增长到失业的一种实用性的转换方法。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要有高增长率与之相配合,也就是说低失业率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高失业率伴随着周期的收缩阶段。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失业率也往往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动而变动:经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经济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
在我国,失业率这个指标有些特殊和复杂。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但是就业率高度稳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基本无任何关系。但是改革以来(准确地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大体吻合的趋势,这里对改革以来的几轮经济周期进行简要分析。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5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1977―1981年;第二个周期是1982―1986年;第三个周期是1987―1990年;第四个周期是1991―1999年;第五个周期是2000年至今,尚未完成。现在按周期顺序,分别予以分析。?
改革以来第一轮周期尚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失业率反常地呈现与经济增长率同向变动关系,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不能用来说明问题,这里不作分析。第二个周期的扩张阶段是1982―1984年,收缩阶段是1985―1986年,失业率与周期阶段基本呈反向的关系。1982―1984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一路下降,1985年降至失业率的波谷,仅1.8%,这是改革以来时期我国最低的失业率记载数字。1986年是经济增长的波谷期,失业率略有上升。这一轮周期中,失业率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轮周期的扩张阶段是1987―1988年,收缩阶段是1989―1990年,失业率的变化趋势有些特殊。在1987―1988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本应下降,但实际上没有下降而是固定不变,维持在2%的水平,1989―1990年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这才呈现出它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第四轮周期中,扩张阶段是1991―1992年,收缩阶段是1993―1999年,失业率的变动趋势有些复杂。在1991―1992年的扩张阶段,失业率在上一轮周期的波谷的基础上略有下降,由1990年的2.5%降至2.3%,但是扩张的这两年,失业率并没有进一步下降,而是固定不变。[17]在收缩阶段,失业率与经济周期阶段又恢复反向的变动关系,1993年始,失业率逐年攀升,并持续几年相对稳定在3.1%的水平。第五轮周期正在进行中,一直位于扩张阶段,GDP增长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失业率本应是下降趋势,但却与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变动关系,逐年攀升,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显示了我国失业问题正日益严峻。?
以上分析表明,改革以来失业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吻合程度最高的是第二轮周期,即1982―1986年周期。第三、四轮周期中,失业率变动趋势与周期的收缩阶段也是大体吻合的,不吻合的就是失业率变动趋势与周期的扩张阶段:第三轮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没有下降而是固定不变;第四轮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在上一轮周期的波谷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但是扩张的这两年,失业率则是固定不变。第三、四轮周期失业率不随周期的扩张阶段而下降,显示了从这时开始我国就已受到失业问题的困扰,结合第五轮周期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失业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突出问题。失业问题的严峻性,确实具有中国的特殊性,直接原因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所致,这样使得失业率难以像西方国家那样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实况,也难以灵敏地反映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也使得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过尽管如此,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高低。?
当前总的说来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是自2004年开始,就业形势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该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是近1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持平。就业岗位增加了,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2006年上半年就业问题继续有所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67%。2006年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底持平。以上指标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确实出现有所好转的迹象,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景气繁荣在劳动力市场的一种体现。根据奥肯定律揭示的内涵,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可为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佐证。?
(三)价格指数 ?
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价格指数,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价格指数正越来越灵敏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已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
1997年10月,物价开始负增长,此后我国出现长达6年的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一直在低位运行,直到2003年,全年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仍然负增长(-0.1%),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但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物价出现了近些年来少见的上涨,并且上涨趋势持续到现在。2005年物价涨幅虽然回落,但物价总趋势还是处于上涨中,只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相对温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都还比较高。2006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15]这些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市场价格是温和上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观察物价不能囿于传统的一般的市场价格,还要密切关注房价,也就是说分析价格指数,不能忘了还有一个房价。[18]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综合考察消费物价和房价的价格指数,因此必须同时关注物价和房价。在经济学中,购买住房虽然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但住房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房价的高低牵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因此房价是反映价格指数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将房价考虑进来,物价涨幅就不再温和了。2005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6%,2006年上半年同比上涨5.6%,11月同比上涨5.2%,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还是很高,给中低收入阶层居民带来很大压力。一些大城市房价上涨尤为显著,如北京住房价格一直在加速上涨,2006年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6%,二季度同比上涨9.5%,7月份达到11.1%,11月份达到10.3%,这是北京2006年度连续六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其加速上涨之势不言自明。不仅房价没有包含在一般的物价指数中,由于统计的原因,我国的油、电、水、气的价格上涨也都未从CPI中反映出来。如果综合考虑消费物价、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是很明显的,并且上涨趋势还很有可能持续下去。因此从价格指数来看,这一轮物价上涨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已出现明显变化,已从前几年的复苏阶段进入繁荣阶段。?
五、结 论?
本文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其重点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和分析。2003年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GDP增长率高达9.5%,已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又转变为正数。2004年、2005年GDP增长率持续上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缺口也不断扩大,这表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AD―AS模型分析,也证明2003年以来经济已步入繁荣阶段。2003年总需求继续增加,推动总需求曲线AD′右移,经济回升到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附近。经济增长率的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增强,这些特征也足以证明经济位于繁荣阶段。此外,物价的持续上涨,就业形势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也为经济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了佐证。因此,本文的最后结论是: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彻底从5年前的不稳定的复苏阶段走出来了。当然,这只是就宏观层面周期的阶段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说繁荣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其实宏观层面繁荣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问题,诸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但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确实正位于繁荣阶段。?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两方面:一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二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目前来说主要是要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总需求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投资膨胀,消费增长则相对慢一些。延长扩张阶段,主要是继续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主要是控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相对说来比较容易,短期来看主要是依靠政府实施宏观调控,长期来看是要建立起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投融资体制。目前的难点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如果消费持续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就能延长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确保经济持续位于繁荣阶段。
参考文献:?
[1] Diebold,F.X., and Rudebusch,G.D.A Nonparametric Investigation of Duration Dependence in the American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3), 596-616.?
[2] Sichel,D.E.Business Cycle Duration Dependence:A Parametric Approach[J].The Review of Econi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2),254-260.?
[3] Guilmi,Corrado Di;Gaffeo, Edoardo and Gallegati,Mauro.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cycle phases[J].Physica 2004,A 333, 325-334.?
[4] Filardo,A.J.Business Cycle Phases and Their Transitional Dynamics[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1994,12(3),299-308.?
[5] Ghysels,E.On 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he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1994,12(3),289-298.?
[6] Sichel,D.E.Inventories and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1994.12(3),269-277.?
[7] Kavi Gounder, Steven Morling.Measures of Potential Output in FiJi[P].Working Paper, 06,October 2000,Economics Department, Reserve Bank of Fiji .?
[8] 陈乐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J].财经问题研究,2001,(5).?
[9] 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 经济研究,2004,(5):31-39.?
[10] 刘斌,张怀清. 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10):69-77.?
[11] 沈利生.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2):3-6.?
[12] 暴奉贤,陈宏立. 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53-90.?
[13] 经济日报[N].2006-01-26(7).?
[14] 经济日报[N].2006-07-26(1).?
[15] 经济日报[N].2006-07-19(1).?
[16] 经济日报[N].2006-08-05(2).?
[17]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6):21-33.?
[18] 王召.一只眼盯物价 一只眼盯房价[N]. 南方周末,2005-07-07,(B10).
(责任编辑:韩淑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范文三: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
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驱使通胀率更低。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
下降。中央银行削减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回复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债券是最佳选择。
?在复苏阶段,舒缓的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之上。
然而,通胀率继续下降,因为空置的生产能力还未耗尽,周期性的生产能力扩充也变得强劲。
企业盈利大幅上升、债券的收益率仍处于低位,但中央银行仍保持宽松政策。这个阶段是股
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佳选择。
?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能约束,通胀抬头。
中央银行加息以求将经济拉回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上来,此时的GDP增长率仍坚定地处于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上行并变得平缓,债券的表现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
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级不断下降的权衡比较。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
?在滞胀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胀却继续上升,通常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归于石油危机。
产量下滑,企业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价格,导致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只有失业率的大幅上升才能打破僵局。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中央银行才能有所作为,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企业的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现金是最佳选择。
:
?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加快(北),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现好。周期性行业,如:高科技股或钢铁股表现超过大市。当经济增长放缓(南),债券、现金及防守性投资组合表现超过大市。
?久期:当通胀率下降(西),折现率下降,金融资产表现好。投资者购买久期长的成长型
股票。当通胀率上升(东),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和现金表现好。估值波动小而且久期短的
价值型股票表现超出大市。
?与标的资产相关:一些行业的表现与标的资产的价格走势相关联。保险类股票和投资
银行类股票往往对债券或股权价格敏感,在衰退或复苏阶段中表现得好。矿业股对金属价格
敏感,在过热阶段中表现得好。石油与天然气股对石油价格敏感,在滞胀阶段中表现超过大市。
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资产类和行业板块也是有意义的,可以用来做配对交易。例如,如果在过热阶段,我们应该做多大宗商品和工业股,位于对立面的是衰退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同时做空债券和金融股。
美林的测试结果
美林用自1973年4月至2004年7月美国完整的超过三十年的资产和行业回报率数据来
验证了投资时钟的合理性。以下是美林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美国不同资产类收益率
1.所有资产中股票的表现最好,年均实际回报率达到6.1%,相比债券收益率,存在约2.5%的股权风险溢价。
2.债券的收益率高出现金2%,反映了债券的久期风险和一点违约风险。
3.大宗商品的收益率高出预期。
4.1.5%的现金实际回报率是平均实际利率。
比较几类资产的收益率。以下列出每个阶段的收益率排序:
?衰退:债券>现金>大宗商品;股票>大宗商品
?复苏: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过热: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滞胀:大宗商品>现金/债券>股票
对应近年的A股市场:2005年四季度到2007年二季度经济复苏阶段,在这个周期投
资股票,收益率最高,哪怕是最简单的复制指数来投资,亦有300%的涨幅。 2007年三季度到2007年四季度,经济明显过热,各项指标大干快上,通胀高位运行,A股在2007年三季度达到牛市顶点6124点,随后掉头向下,这个期间投资大宗商品是
最好的,以原油和贵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涨幅很大。
2008年一季度到2008年二季度的滞涨阶段,你会发现,没什么可投资的,买基金,赔
着呢,买股票,也不行。许多人选择现金,以不变应万变。
2008年三季度到2008年四季度的经济衰退阶段,许多数据陡峭的下滑,经济增长大幅
下滑,CPI不断下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这段时间内债券是最好的投资资产。
从2008年8月开始,债券大幅上涨,各类债券指数直线向上拉升。
GDP增长乏力,过剩产能以及不断下降的商品价格驱动通货膨胀走低。企业盈利微薄,实际收益下降。中央
银行试图促使经济返回到可持续增长路径上而降低利率,债券收益率曲线下行而且陡峭。此阶段债券是最
好的资产选择。行业上,房地产和交运设备已经有所起色。
宽松的政策发挥效力,经济加速增长到长期增长趋势附近。然而,通货膨胀继续回落,因为剩余产能尚未
消耗干净,周期性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急剧恢复,但央行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收益率曲线保
持在低位。此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生产增长减缓,生产能力接近极限,通货膨胀上升。央行提高利率,驱使经济返回到可持续增长路径上,
但是GDP增长率顽固地保持在趋势上方。债券表现糟糕,收益率曲线上行和平坦。股票投资收益依赖于在
强劲的利润增长和价值重估两者的权衡,常常伴随着卖出债券。此阶段大宗商品是最佳的资产选择。
GDP增长降低到长期增长趋势以下,但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部分原因是石油价格冲击。由于生产不
景气,企业为了保护利润水平而提高产品价格,造成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只有失业率的大幅上升才能打
破这一恶性循环。直到通货膨胀达到顶点后,央行才改变政策措施,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由于企
业盈利恶化,股票市场表现糟糕。此阶段现金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范文四:经济周期的十个阶段(转载)
『股市论谈』经济周期的十个阶段(转载)
作者:围棋3d?提交日期:2008-12-1 11:45:00 访问:29 回复:0
1909年,罗杰·沃德·巴布森出版了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著作《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第一版),他的这本书对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进行了透彻分析,他的主要观点是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总是会导致负面的反应。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在于劝告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者。在他给出的忠告里,他着重强调了所谓“标准的十阶段经济周期模型”:
1 提高货币利率;
2 债券价格下跌;
3 股票价格下跌;
4 商品价格下跌;
5 房地产价格下跌;
6 货币利率较低;
7 债券价格上涨;
8 股票价格上涨;
9 商品价格上涨;
10 房地产价格上涨。
范文五: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周期中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相反,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例题·单选题】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答疑编号911070109:针对该题
提问]
【答案】A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