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叠加定理的验证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叠加定理的验证
学生姓名:尹康
学号:2012029010010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源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叠加定理指出,全部电源在线性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三,实验内容
1.按图示电路图搭建电路,测量并记录相关参数:
2.用导线代替12V电压源,测量并记录相关参数:
3.用导线代替10V电压源,测量并记录相关参数:
四,实验数据
U=-7.5V,U=1.5V,U=U+U, 1.U=-6V,1212
2.I=2A,I=1.25A,I=0.75A,I=I+I; 1212
3.由上述数据即可验证叠加定理。
范文二:叠加定理的验证
叠加定理的验证
学号:2016070906003
姓名:江明睿
2017.6.11
一.实验目的
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对叠加定理解。
二.实验原理
叠加定理指出,全部电源在线性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 等于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验证叠加定理电路图如下:
(a)
(b)
(c)
三.实验工具
Multisum
四.实验内容
将 Us1和 Us2分别设为 6V 和 3V, 电阻都设为 6Ω, 通过调节电路使 电源同时或分别作用在电路中 , 完成如下表格。
五.思考
1. 验证叠加定理的测量中,首先要确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2. 电压源置零可以直接将电压源换成导线。
3.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定理不成立。
六.实验结论
线性电路中,叠加定理是正确的。
范文三: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名称: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指出,全部电源在线性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实验方案:1、在multisim 中绘制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一
图二
图三
2、运用直流工作点分析得出个各电路图上的各电阻的电流
3、分析计算并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
图一的分析结果
图二的分析结果
图三的分析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计算,发现i 1= i11+ i12,i 2= i21+ i22,i 3= i 21+ i 22, 从而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等于各独立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即叠加定理成立.
范文四:叠加定理的仿真
叠加定理的仿真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叠加定理的内容和适用的条件;
2. 进一步加深对线性电网络的理解;
3. 自行拟定一个含受控源的复杂线性电路或按照教材中指定的电路,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 4. 对比理论计算、实物实验,说明仿真实验的优势所在,并进一步阐明借助计算机进行复杂电网络辅助分析的意义。
5. 掌握工程软件MATLAB/Simulink和相关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叠加定理的内容:
线性电路中所有独立电源同时作用时,在每一个支路(或元件上)中所产生的响应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或元件上)所产生响应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定理也称叠加性。它说明了线性电路中独立电源作用的独立性。
2. 叠加定理的作用:
使用叠加定理可以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 使用叠加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1)当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独立电源应为零值,即独立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独立电
流源用开路代替。
(2)叠加时必须注意各个响应分量是代数和,因此要考虑总响应与各个分响应的参考方向或参考
极性。当分响应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与总响应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一致时,叠加时取"+"
号,反之取"-"号。
(3)叠加定理不能用于计算电路的功率,因为功率是电流或电压的二次方函数。 4. 叠加定理仿真的步骤:
? 自行拟定一个含受控源的复杂线性电路,如图3-1-1所示。用叠加定理求图3-1-1电路中的u,i.。
图3-1-1
图3-1-2 图3-1-3:
图解分析(理论分析)思路如图3-1-2和3-1-3:
理论计算结果:
第 1 页 共 3 页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3-1-2所示,于是可求得u'=6V,i'=2A;
3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3-1-3所示,于是可求得u''=1.2V,i''=-0.6A。
故得:u=u'+u''=7.2V,i=i'+i''=1.4A。
? 启动MATLAB/Simulink后,创建diejia.mdl文件。
? 打开SimPowerSystems(电力系统模块集),从Electrical Sources子模块集中找到DC Voltage
Source 、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模块,并拖动到新建的diejia.mdl
文件中。从Elements子模块集中找到Series RLC Branch模块,并拖动到新建的diejia.mdl文件
中。从Extra Library模块集中,打开Measurements子模块集,把Voltage Measurement和Current
Measurement模块拖动到新建的diejia.mdl文件中。打开Simulink子模块集,分别从Maths
Operations、Sources、Sinks模块库中,把Gain、Constant、Display模块也拖动到新建的diejia.mdl
文件中。
? 按照已知电路的元件参数修改所用模块参数。
电压源数值修改为10V;Series RLC Branch模块中电阻值改2,、电感值改为0H、电容值
输入inf;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模块选非初始化项。
? 将这些模块按照规则连接在一起,构造已知电路的仿真模型,如图3-1-4所示。 注:在连接模块时,将模块尽量放置紧凑些,否则模型太大,复制到Word文档时,占空间太大。图中电压、电流值是仿真后的最终结果。
图3-1-4 已知电路的仿真模型和最终仿真结果
? 电压源U=10V单独作用时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如图3-1-5所示。
图3-1-5 电压源U=10V单独作用时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
? 电流源I=3A单独作用时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如图3-1-6所示。
? 从图3-1-5和图3-1-6中,可以看出i'=2A;u'=6V;i''=-0.6A;u''=1.2V,故得:u=u'+u''=7.2V,
i=i'+i''=1.4A。
? 进一步练习,在原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改变电路参数后,重复4、5的内容。
5. 练习题:电路如图3-1-7所示,元件参数标在图中,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第 2 页 共 3 页
图3-1-6电流源I=3A单独作用时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
? 理论分析求出U和I的数值。 AB
? 借助工程软件MATLAB/Simulink和相关模块对该电路进行仿真。 ? 对比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说明仿真的优势所在。
图3-1-7
第 3 页 共 3 页
范文五: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名称:叠加定理的验证 以及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考核成绩: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4.4叠加定理的验证 (1)V1与V2同时作用
(2)V2单独作用。
(3)V1单独作用
(4).实验数据分析
V1与V2同时作用时:i1=0.667A;i2=-0,667A。
V2单独作用时:i1’=-0.667A;i2’=-1.334A。
V1单独作用时:i1”=1.334A;i2”=0.667A。
故综上所述:i1=i1’+i2’;i2=i2’+i2”。由此可证叠加定理是正确的。
4.6 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 (1)原理: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的解:
P1,2,,R/2L,(R/2L)^2,1/LC
P1,2是特征方程的根,由电路的结构和参数决定,称为电路的固有频率。当电路参数R,L,C取值不同时,电路的固有频率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当时,电路的固有频率是两个不相等的负数,响应是非R,2L/C
振荡性,称为过阻尼情况。 2.当时,电路的固有频率是两个相等的负数,响应是处于R,2L/C
临界状态,成为临界阻尼情况。 3.当时,电路的固有频率是共轭复数,响应将形成衰减振R,2L/C
荡,成为欠阻尼情况。
(1).过阻尼响应() R,2L/C
(2). 欠阻尼响应()。 R,2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