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感谢到访我的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文档西游)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内容提要:目前,从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看,寿险公司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诸种条件已基本具备。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快发展健康保险的指导意见》精神,未来中国健康保险业将步入专业化经营的轨道,专业化经营的内涵,一是指在业务发展定位上,把健康保险作为寿险公司的主业之一予以规划;二是在体制建设方向上,按照专业化经营要求构建经营运行体系。
1,健康保险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开拓。目前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除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寿险、中国太平洋寿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外,又新添了两大经营主体,一是新《保险法》规定,自2003年1月1日开始,产险公司可以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包括人保公司和华泰公司在内的产险公司早在新《保险法》出台前几个月,就着手加大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和专业人才储备力度,准备从短期健康险这一新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由于近五六年来,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相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增长速度趋缓(2002年全国产险占全部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无论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是增强公司实力的要求,产险公司都将会大力开拓包括短期健康险在内的新业务领域。二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的保护期缩短,更多的有着国际背景的合资寿险公司将全面渗入我国保险市场,势必加剧健康保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开业的合资寿险公司凭借其较丰富的健康保险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突破传统意义上医疗保险的思维定式,按市场需求提供健康保险产品。如2002年
9月,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中加合资)推出“大病无忧”保险,将重大疾病保障病种由25种扩大到33种,成为国内保障病种最多的一款重疾险种。还有的公司将触角伸人健康保险的另一个重要类别——残疾收入保险,推出了内涵丰富的健康保险组合产品。如中保康联集团公司(中澳合资)于2003年1月在国内首推“收入保障定期寿险”产品,配合同期上市的“附加长期伤残收入保障保险”,构成“金领无忧保险计划”等等。
2.中资寿险公司积极探索健康保险的发展之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于2001年向全系统下发了《关于推动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积极发展、专业化管理、整体推动和讲求效益”四项指导原则,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努力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中国太平洋寿险公司在农村推出的“江阴模式”和在城镇推出的“厦门模式”,均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在2003初召开的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中明确表示,将在年内筹建独立的健康医疗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对健康险的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市场推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对销售人员资格进行专门考核;中国平安寿险公司十分注重开发健康险产品,2003年1月又推出了四款新重疾健康保险产品,成为拥有国内重疾健康险产品品种较为齐备的保险公司等。可以说,各家寿险公司都充分预见到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力争在即将到来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3.以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为业务突破口,中资寿险公司健康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以来,中资寿险公司纷纷利用国家医改赋予的良好契机,在较短的时间内抢占各地医改后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市场。在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相关险种的强力拉动下,各家寿险公司2000年健康险保费的同比增长率平均达到98.94,,比全国人身险保费增长率高出39.19个百分点,同时,健康险保费在人身险业务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之势。
近年来,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其重要性日显突出,可以说,目前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无论从外部政策环境还是从内部经营环境看,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诸种条件已基本具备。
1.外部环境对发展健康保险业务十分有利。一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为商业保险公司在全国城乡开展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已经明确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想,由此为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02年10月,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农民个人交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支持广大农民以各种形式获得基本医疗保障,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据初步测算,城镇补充医疗和农民基本医疗的保费潜力高达千亿元人民币,健康保险业务无疑将成为寿险公司保持业务高速增长率的一个重要支撑。二是中国保监会非常重视发展健康保险业。2002年12月,中国保监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健康保险业务、加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和管理、建立适应国情的健康保险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原则要求。保监会曾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落实发展健康保险的各项政策。三是我国医疗服务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2002年以来,国务院加强了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三改并举、同步推进”工作,使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费用得到了初步控制。据统计,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前的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每次平均门诊和住院费年增长率分别为25,和23,,改革后的2001年分别降低到9,和5,。前不久,国务院领导先后两次强调“健康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试点工作,为商业健康保险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和保监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有效控制业务经营成本。四是健康保险市场的需求日益膨胀,尤其是城镇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市场需求巨大,在广大城镇和富裕地区农村,公众的投保意识日渐强烈,对健康保险已形成良性消费心理等。
2.发展健康保险的内部经营环境正朝着良性的方向演变。一是健康保险的部分经营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往只要
是提起健康保险,保险业界人士一般认为其经营风险偏大,赔付率过高。其实,目前寿险公司主推的产品是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与以往传统健康险种尤其是与“为了推广主险而设计的附加健康险”完全不同。由于它是与社保部门衔接开展的补充医疗业务,经营风险相对容易控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较好地规范了医院的医疗行为。寿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接口、联合办公等形式与之衔接,既可以间接获得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真实资料,又可以简化理赔手续,降低经营风险。从业务管理的角度看,社保部门是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火墙”,换言之,社会医疗保险有效地为商业医疗保险分散了发病率最集中的一部分人群及常见病的风险,寿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社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管理的成果。另外,近年来,中资寿险公司在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手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经营健康保险的成功经验。二是健康保险费率存在着提升空间。通过近几年的健康保险业务经营,寿险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有效的基础性数据,更有大量第一线的业务人员进行市场调研,这有利于统计、推测出一个指导性的市场费率。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供给严重滞后于需求。以广东省部分地区为例,附加住院医疗险平均费率从30,。提升到 50‰,只经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却已迅速地被市场消化和接受。既然费率存在提升空间,社会需求又大量存在,保费收入也就有了大幅增长的可能,赔付率会因保费增加而下降,寿险公司的经营会更加稳定,广大保户的保险利益将会更有保障。这将是一个良性的连锁反应。尽管目前寿险公司在健康保险经营方面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健康保险终将成为寿险公司产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安定人们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业务发展定位上,把健康保险作为公司主业之一予以规划;二是在体制建设方向上,按照专业化经营要求构建经营运行体系。
1.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中国保监会《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在专业化管理问题上,健康保险的出路就是走专业化经营管理的道路。寿险公司健
康保险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健全保险专业经营体系。国内外的业务实践充分表明,专业化经营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健康保险的经营水平,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是保证健康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2.健康保险的财务考核体系。鉴于健康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中国保监会《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健康保险业务实行单独考核和专业精算制度。健康保险业务的上机管理,将为健康保险单独考核提供基础条件。
健康险业务在保险业界一直被称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展健康保险业务对中资寿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将是一场综合的考验。在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中资寿险公司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克服,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完成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近一、两年要把如何加快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提上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从战略高度制定健康保险的业务发展规划,从战术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推动方案,全面加强对健康保险业务的领导。
目前,一是尽快解决专业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鉴于健康保险信息管理要求高,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十分重要。中国保监会《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健康保险信息化建设要实行专业化,从而体现公司健康保险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优势,促进主打险种业务的快速发展。二是完善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是经营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的必然要求,核保是业务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中国保监会《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专业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应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尽快组织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操作规程及核保核赔管理手册、健康保险服务操作规程及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三是加强专业销售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健康保险的经营特点,专业销售既是市场拓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在专业销售队伍尚未建立以前,健康保险专业销售部门可依托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销售风险控制,操作上可借助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目前,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是健康保险业务拓展的重点,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主要是保额大的团单业务,在以团险直销为主的同时,可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中
介服务和保险经纪人开展业务。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探索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如:要与医疗卫生部门探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支持、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合作模式等等。
欢迎到访:http://www.docin.com/mydoc-2194684-1.html
您还在到处查找市场分析/调研报告/各类论文吗,在这里可以找到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更多资源或疑问查看可站内联系 免费阅读西游文档: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与发展 加强新形势下的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论商业寿险公司开拓企业年金市场 重新反思人身险新型产品 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保险业诚信缺失的制度分析 国际化下我国保险竞争政策和措施 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客户关系管理是保险公司价值创新之源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限额管理 我国银行保险经营风险及防范 资本经营是现代保险业发展之路 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论我国保险营销的理念误区 析我国个人代理人违规现象 论车险放开经营后的竞争成本与营销机制 保险业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保险证券化 西方保险监管模
范文二:面对WTO,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doc
面对WTO,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加入WTO已经十年了,据中美商会提供的文件显示,作为WTO协议的内容之一,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取消全部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而加入WTO,为我国保险业即产生积极影响,创造许多新的机遇,也为我国保险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带来客观挑战,进而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WTO 保险业 挑战 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后我国保险业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首先,保险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事实上,已在中国开业的以及申请等待营业执照的外国保险公司,许多公司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总额大都在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以上。与国外保险发展历史相比较,中国的保险业仍十分幼嫩,各保险公司在保险种类设计、精算水平、经营手段、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加入后国内保险公司就暴露出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特别是管理水平、风险处理技术、科技运用水平、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差距。
其次,民族保险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先进保险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外国保险公司与尚不成熟的中国保险公司同台竞争,这无疑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竞争压力。在税收方面,外国保险公司享受着“三减两免”的优惠条件,所得税为15%,而中资保险公司需要缴纳33%的所得税。而在资金运用方面,外资保险公司的投资可涉足股票、房地产、贷款等,资金运用率普遍在85%以上。而国内保险基金运用渠道相对来说非常狭窄,资金运用率只有10%。可以预见,随着保险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保险公司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冲击必然会逐步升级,并压缩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空间。
挑战之三:造成保险人才的流失。由于外资保险公司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较优厚的福利待遇,较强的流动性和较为灵活的分配制度等优点,对国内优秀的保险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使国内保险公司感到了人才流失的压力,其用人机
制、分配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等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加快了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趋势:
首先,保险监管的改革。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使我国保险市场上竞争主体不断增加,成份愈益复杂,给政府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在保险市场管理上对内资和外资的保险机构必须一视同仁,不得薄此厚彼,这不仅包括业务范围的一致,而且还包括管理法规的统一。这要求保险监管尽快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这就给保险监管机构带来了较大的监管难度,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其次,要求现行的有关保险的法律法规作出修订并予以完善。现行的《保险法》对合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并未作出细致的规定,如应如何评价其偿付能力,在华境内保留多少额度的保证金;20%法定分保比例是否适用等实际问题都应明确。此外,现行《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试行)》和《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也应对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作出调整,以适应保险市场组织制度的需求。
最后,保险市场体系化、经营业务专业化、从业人员专业化。同国际上专业化保险公司相比,我国保险专业水平还很低。而且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并根据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致使许多地方农业经济屡屡遭受毁灭性损失却得不到保险补偿的情况,应组建专业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彻底解决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灾害补偿危机。
总之,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有一些不利因素。但总的来看,机遇要大于挑战。因此,当前民族保险业如何把外来压力变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国内保险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并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制定相应的防范和竞争策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在组织形式、调控机制、保险的监管等具体问题上加以考虑研究,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中国保险市加入WTO的当务之急.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
姓名:朱继兵
学号:540909040158
范文三:试述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试述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 :中国正式加入 WTO 世界贸易组织后,人们看到了我国保险业在 一个新的开端上面临的机遇。 同时, 中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也表明中国保险业市场的巨大潜力。文章通过对 2002后的几年里保险业各项 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 试图在实证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加入 WTO 后保险业的发 展趋势。
【关键词】 :保险业; WTO ;发展趋势
一、保险市场的定义及其范围
保险市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定义。 狭义的保险市场是指进行保险交 易活动的场所; 广义的保险市场是指保险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总和。 文章从需求和 供给两个方面来讨论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所涉及的主要是广义的保险市 场,尤其是人身保险市场和财产保险市场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 疾病, 年老以至丧失工作能力、 伤残、 死亡或年老退休后, 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 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收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病、残、老、死所造成的 经济困难。
财产保险广义上是除人身保险外的其他一切险种, 包括财产损失保险、 责任 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 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二、我国保险市场需求的现状及趋势
1. 保费收入增长
保险费用收入直观的从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保险市场在一定时 间内的既有需求。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不断在扩大, 并 且在加入 WTO 的 2002年,经历了保险费用增长速度的一个峰值,以 44.7%创 下了近年来的最高增长率(见表 1) 。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作为保险商品的需求者 --居民个人的收入,公司的 利润也会随着增多面交费能力增强, 保险需求就会随之扩大。 另一方面, 国民物 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居民购买保险提供了物质支持。总体看来(见表 1) ,我国 保险的发展远快于 GDP 的增长,保险业务收入年增长 35%左右,是 GDP 增长 速度的三倍多。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样增 加了居民对保险产品的消费。
范文四: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论文
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保险业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种新型保险销售渠道,其促销方式、目标市场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必将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实现销售的规模效应。 中国保险业发展策略选择 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应从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培育,从转变业绩考核机制入手。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保险业发展迅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保险业也随之跨越式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家保险公司成长到如今的147家公司,保费收入规模已超过1.4万亿,行业总资产达到5万亿。本文将对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新特征进行归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中国保险业发展目前状况分析
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我国保险业从1979年恢复经营以来,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全国保费收入1.43万亿元,预计到2016年,中国保费收入就跨入全球前3甲。
保险深度和密度相对较低且不均衡。2010年,我国保险深度约为3.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保险密度约为165美元,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同时,我国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比例不足5%,而全球水平则已超过30%。一系列的数据表示,我国虽然已经是保险大国,但还不是保险强国。
从我国区域保险市场来看,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均衡。东部地区保险密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最高的5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保险密度与其保险深度的排名并不匹配,除了北京、上海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前两位外,一些保险密度较高的省份均位列保险深度十强之外。
保险市场集中程度很高。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基本是20%的保险公司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按市场集中度指标,中国保险市场可以说仍处于高度集中甚至垄断的状态,其集中程度在国际上则属于最高的行列。
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运作。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投资品种较少,保险资金收益水平整体偏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不到60%。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6,10%的水平。除收益率较低外,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大,最低为2.1%,最高
达到12%,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对保险公司保持持续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粗放。大多数保险公司仍然是通过盲目铺设机构、增加人员,获取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业绩,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普遍存在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费用支出高、盈利能力差的现象。
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研判
注重效益,保险并购促使组织管理集团化。在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背景下,我国保险市场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出现资本的大量积聚,这为保险市场集团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保险机构的资本规模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足够资本实力的保险机构将会被竞争所淘汰。因此,我国保险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定会进一步优化结构,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
适应变化,保险服务产品创新必定多样化。我国保险业发展环境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社会转型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必将促使保险内涵和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要求保险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各保险公司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日益注重品牌的塑造,产品不断创新,将大大助力保险业健康发展。
优胜劣汰,保险费率趋向差异化。我国保险市场随着经营主体的逐步增加,保险品种会越来越多,保险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保险产品价格的竞争和保险服务质量的竞争,保险公司在管理手段上将会运用费率差异吸引服务对象,扩大保险范围,增加保险利润。
做大做强,保险公司发展逐步迈向国际化。目前人保、国寿、太保、平安等公司都已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长远目标看,新兴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国际化,通过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展盈利空间,新型保险公司要通过在国内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积累经验和实力,了解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为国际化扩张创造条件。
优质服务,保险经营步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销售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支奇兵,网络拓宽了保险业务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有利于培育优质客户群。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由优秀论文网站http:www.zbjy.c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同时,随着新产品的开发,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保险销售渠道,其促销方式、目标市场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必将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实现销售的规模效应。
中国保险业发展策略选择
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应从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培育,从转变业绩考核机制入手。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
大量涌现,对推动国内保险业迅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片面追求规模保费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等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大量的恶性竞争,导致保险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保险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下决心转变过去行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严格遵循保险业发展规律,彻底扭转保险业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局面。
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完善保险公司的诚信体系,形成正当稳定的商业信用并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将保险代理人的忠诚和诚信列为考核的指标。采用信用评级制度,降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目前状况,彻底扭转社会不认同、员工不认同、客户不认同的“三不认同”的现象。
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保险业“成于价格,败于服务”,即指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公司的兴衰存亡。改善服务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性化的保险氛围是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索赔过程,如何采取诸如提供紧急援救服务等措施,帮助客户摆脱困境,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尽可能降低客户的索赔成本,将是提升保险服务品质的首要理由,也是当前监管部门重点治理的“寿险误导销售和车险理赔难”的社会突出矛盾。
推动中介市场健康发展。推动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专业化是指推进中介与保险公司合理分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市场化是指充分发挥市场对保险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积极稳妥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规范化是指出台相关
的法规与管理办法,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方面的监管;国际化指扩大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力度,以增强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实力,从而有力支持保险全行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英大泰和财产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资料: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论文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范文五: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保险业也随之跨越式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家保险公司成长到如今的147家公司,保费收入规模已超过1.4万亿,行业总资产达到5万亿。本文将对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新特征进行归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
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我国保险业从1979年恢复经营以来,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全国保费收入1.43万亿元,预计到2016年,中国保费收入就跨入全球前3甲。
保险深度和密度相对较低且不均衡。2010年,我国保险深度约为3.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保险密度约为16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同时,我国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比例不足5%,而全球水平则已超过30%。一系列的数据表示,我国虽然已经是保险大国,但还不是保险强国。
从我国区域保险市场来看,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均衡。东部地区保险密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最高的5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保险密度与其保险深度的排名并不匹配,除了北京、上海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前两位外,一些保险密度较高的省份均位列保险深度十强之外。
保险市场集中程度很高。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基本是20%的保险公司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按市场集中度指标,中国保险市场可以说仍处于高度集中甚至垄断的状态,其集中程度在国际上则属于最高的行列。
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运作。
但由于我国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投资品种较少,保险资金收益水平整体偏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不到60%。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6%-10%的水平。除收益率较低外,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大,最低为2.1%,最高达到12%,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对保险公司保持持续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粗放。大多数保险公司仍然是通过盲目铺设机构、增加人员,获取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业绩,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普遍存在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费用支出高、盈利能力差的现象。
二、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研判
注重效益,保险并购促使组织管理集团化。在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背景下,
我国保险市场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出现资本的大量积聚,这为保险市场集团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保险机构的资本规模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足够资本实力的保险机构将会被竞争所淘汰。因此,我国保险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进一步优化结构,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
适应变化,保险服务产品创新必然多样化。我国保险业发展环境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社会转型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必将促使保险内涵和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要求保险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各保险公司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日益注重品牌的塑造,产品不断创新,将大大助力保险业健康发展。
优胜劣汰,保险费率趋向差异化。我国保险市场随着经营主体的逐步增加,保险品种会越来越多,保险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保险产品价格的竞争和保险服务质量的竞争,保险公司在管理手段上将会运用费率差异吸引服务对象,扩大保险范围,增加保险利润。
做大做强,保险公司发展逐步迈向国际化。目前人保、国寿、太保、平安等公司都已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长远目标看,新兴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国际化,通过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展盈利空间,新型保险公司要通过在国内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积累经验和实力,了解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为国际化扩张创造条件。
优质服务,保险经营步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销售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支奇兵,网络拓宽了保险业务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有利于培育优质客户群。同时,随着新产品的开发,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保险销售渠道,其促销方式、目标市场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必将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实现销售的规模效应。
三、中国保险业发展策略选择
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应从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培育,从转变业绩考核机制入手。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大量涌现,对促进国内保险业迅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片面追求规模保费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等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大量的恶性竞争,导致保险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保险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下决心改变过去行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严格遵循保险业发展规律,彻底扭转保险业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局面。
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完善保险公司的诚信体系,形成正当稳定的商业信用并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将保险代理人的忠诚和诚信列为考核的指标。采用信用评级制度,降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彻底扭转社会不认同、员工不认同、客户不认同的“三不认同”的现象。
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保险业“成于价格,败于服务”,即指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公司的兴衰存亡。改进服务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性化的保险氛围是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索赔过程,如何采取诸如提供紧急援救服务等措施,帮助
客户摆脱困境,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尽可能降低客户的索赔成本,将是提升保险服务品质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监管部门重点治理的“寿险误导销售和车险理赔难”的社会突出矛盾。
推动中介市场健康发展。推动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专业化是指推进中介与保险公司合理分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市场化是指充分发挥市场对保险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积极稳妥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规范化是指出台相关的法规与管理办法,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方面的监管;国际化指扩大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力度,以增强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实力,从而有力支持保险全行业的科学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