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人顶三人(打一字)
二人顶三人(打一字) xiaoduzhe
???6?3???7???????????????1????????: !,?????????0??????
?????i
!,?????????????i
!,?(?4?????0???????i
!!
,???u???????????u
???i
!,??????
??????????,???h?????i
!,??????????????
?????????????????????????????i !,?d???????????i
!!
,?????o????????
???i
!,????
?????????),?6?????4???????0???i !,???????x?????2?????e
?????????i?????????i
(?????????????????????e??????????????)
?????????????2???????8????????????????????????
??
??
??
??
??
20
??
??
?7
?
10??????
1.?6???????4?4?4()" 2.?????????4?4?4() 3.?????????4?4?4() 4.?)???????4?4?4() 5.?)???????4?4?4() 6.?e???????4?4?4() 7.?????????4?4?4() 8.???????2?4?4?4() 9.?????????4?4?4() 10.?????)?6?4?4?4() 10????????
1.???h???4?4?4() 2.?????4?4?4()
3.???4?????4?4?4() 4.?????????4?4?4() 5.?????:???4?4?4() 6.???????4?4?4() 7.?????????4?4?4() 8.???????4?4?4() 9.?????4?4?4()
10.?????4?4?4() (???????,??)
?????1???e
?????????
?????????i?????????????? ???????e??(??????)(???????,??) ?????????i????(??)
68
范文二:二人台于二人转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从二人转的成功谈二人台的发展之路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答辩日期
侯敏 音乐学 O702班 0790210227 任莉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二○一一年五月
从二人转的成功谈二人台的发展之路
内容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二人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演艺文化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大的表现了百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我国二人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只靠少数的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搜集、整理和收藏,也不能只靠点滴资金的救助获得一时的延续。如何让拥有独特魅力的二人台文化摆脱生存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呢?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二人台与二人转的对比分析,借鉴二人转的成功经验对二人台提出发展设想,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广大戏曲爱好者对二人台的喜爱和关注。
【关键词】二人台 二人转 剧目 唱腔 艺术形式
Talking about the ErRenTai’s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from ErRenZhuan’s success
Abstract
As the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ErRenTai is part of the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lso part of the world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culture, cultural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st 100 years great labor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of the spirit world. Our ErRenTai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by a handful of experts, scholars and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collecting and sorting and collection, also cannot rely on a bit of relief funds won the last. How to let the ErRenTai culture with unique charm from living predicaments of virtuous development way?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are ErRenTai and ErRenZhuan analysis,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rRenZhua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ErRenTa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can cause the majority of opera lovers love and attention of ErRenTai.
【Key Words】ErRenTai ErRenZhuan Operas Aria The Art Form
目 录
前言???????????????????????????????(1)
一、简介二人台与二人转???????????????????(1)
(一)起源???????????????????????????(1)
(二)剧目???????????????????????????(2)
二、二人台与二人转的异同?????????????????(2)
(一)唱腔???????????????????????????(2)
(二)伴奏乐器?????????????????????????(2)
(三)表演形式?????????????????????????(3)
(四)表演道具?????????????????????????(3)
(五)艺术风格?????????????????????????(3)
三、二人台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困境????????????(3)
(一)传播环境?????????????????????????(3)
(二)方言差异?????????????????????????(4)
(三)明星效应?????????????????????????(4)
五、二人台的发展与振兴之路????????????????(4)
(一)完善与创新表演形式?????????????????????(4)
(二)培养专业演员????????????????????????(5)
(三)打造品牌艺术、搭建表演“平台”???????????????(5)
(四)形成文化产业链???????????????????????(5)
(五)政府的支持????????????????????????(5) 六、总结????????????????????????????(6) 参考文献 ???????????????????????????(7) 致谢??????????????????????????????(7)
从二人转的成功谈二人台的发展之路
学生姓名:侯敏 指导教师:任莉
前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剧种都纷纷走向衰落,二人台也不例外。记得儿时,在茶余饭后常常跟着长辈们去听几段二人台,那时虽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内容,却也能哼的上几句。当时街边有固定的戏台,还有专业的演员定时表演,看二人台表演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行业的衰退使得许多职业演员都已改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看二人台表演的观众也越来越少,多数人更愿意在闲暇时间选择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看电视剧。现在偶尔再听到那些熟悉的曲调也只能是在丧葬仪式中。同是北方地区的优秀剧种,不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唱腔等方面二人台都不亚于二人转,可是二人转却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行并快速发展传播起来,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二人台却默默无闻不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这样大相径庭的状况呢?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借鉴二人转的成功经验,对二人台这种文艺形式的推广及复兴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广大戏曲爱好者对二人台的喜爱和关注。
一、简介二人台与二人转
(一)起源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它的形成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由当时盛行的表演形式“打坐腔”结合“社火玩意儿”并汲取戏曲元素发展而成。它最初起源于山西省河曲县,随着当地贫苦人民的外出垦荒、劳作,广泛流传于晋陕冀等地,在这过程中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各地民间艺术特色发展并完善起来。艺术源于生活,广大贫苦老百姓在外奔波、劳碌的生活经历为二人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做题材。
二人转史称“蹦蹦”,早期还有小秧歌、双玩艺、风柳、春歌、半班戏等名称。当时清王朝残酷的统治镇压及连年的水旱灾荒使得大批关内人民迁移到东北,从而莲花落、鼓词、打连厢、凤阳花鼓等来自各地的表演形式也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汇聚到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经过各种曲艺的不断融合并结合当地的东北大秧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逐
渐发展而成,它就是二人转。“东北二人转诞生于清朝雍正末年,辽西锦州及辽南海城一代,19世纪中叶流传到东北各地,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1。
(二)剧目
二人台与二人转都有着丰富的传统剧目,其剧情大多以生产劳作、爱情婚姻以及神话故事为主。
从剧目数量上来看,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数量明显多于二人台,多达300多个,相比于二人台120个,这也是其发展优势之一,也说明其分布与发展有很深的民众基础。
从剧目内容上来看,二者的剧目都偏重于生活与历史题材,内容上多是表现爱情、侠义等等,通过演员的表演将人物形象通俗的表现,只是二人台有的更突出表演,有的则突出歌舞。
二、比较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
二人台与二人转虽源于两个不同地方,但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说它们都起源于清朝年间,由民间艺术发展而来,且最早都曾被称之为“蹦蹦戏”,都是采用各地方言由两人进行同台说唱,二者的表演形式均为喜剧形式,在道具、伴奏乐器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当然,除此之外,二人台与二人转也有着其他很多独具特色之处。
(一)音乐与唱腔
二人台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其唱腔更是婉转悠扬、清新自然,多继承晋陕地区及内蒙古河北等地的民族曲调。二人台的每个剧目都有自己独立的曲调,其唱腔独具特色,如花花腔、满字满腔、连说带唱、休止断腔等。“为了更好的表达剧情内容,艺人们在
2演唱实践中提炼加工,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为不同速度不同节拍的唱腔板式。”随
剧情转变演唱的速度也会有快、中、慢的三拍式变化。
二人转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名称的由来足以体现他唱腔的丰富性。“其曲牌众多,具体基本曲牌、小曲、小帽、杂曲、杂调。”其中基本曲牌中最常见的有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悲调、压不生、五字锦等。
(二)伴奏乐器
传统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枚、四胡、洋琴,被老艺人们美其名曰为“三大件”。在演奏过程中三件伴奏乐器扬长避短、交相辉映将二人台表演衬托的淋漓尽致。而二人转早期的伴奏音乐则以毛竹板、小锣、碎嘴子、手玉子、小镲、堂鼓等击节乐器为主。1 田子馥,《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7.第4页
2 王玉苓等,《关东奇葩——东北二人转》,《寻根》,2010年2期
但是为了丰富音乐的表现力,他们都对音乐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在伴奏乐器方面又增加了笛子、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三)表演形式
二人台表演以说唱为主,还包括歌舞、小戏等其他表演形式,演员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刻画出人物形象从而讲述一些民间故事,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已初具戏剧雏形。
相对于二人台,二人转曲艺形式更注重说唱和舞蹈的结合。其表演形式以舞蹈堪称一绝,它的舞蹈吸取东北大秧歌的精髓,并集武打、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于一体展现二人转独特魅力。随着二人转演艺平台的扩展,传统二人转表现形式的重心已然由原来的舞蹈转为歌舞、小品、笑话等等,其间加入了多种更加通俗和让人接受的曲艺形式,以适应多地不同观众的大众化要求。如果说原来是“唱、说、做、舞、绝”那么现在是“说、学、逗、浪、唱”。
(四)表演道具
二人台与二人转的道具都以手绢、扇子、红绸、竹板为主,二人台又有特色道具霸王鞭,其服装与化妆与晋剧相仿。
(五)艺术风格
二人台与二人转的艺术风格都是以喜剧形式为主,二人台的地方色彩较为浓厚,其艺术风格大都是反映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过程及爱情故事的,乡土气息浓郁。艺术格调讲求谐趣,忌讳“一本正”反对“假大气”,往往是“正剧喜演”寓庄于谐,“悲剧喜唱”苦中作乐。
三、我国二人台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困境
2006年,二人台作为一种演艺形式和文化,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扶持,政府部门也随之加大了支持和保护力度。但认识到二人台文化无限发展空间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传承、推广的问题也同时并存。
(1)传播环境
就传播环境这个大氛围来讲二人转比二人台更具优势,与东北其他戏剧如辽南皮影戏、吉剧、龙江剧等相比较,二人转凭借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东北独树一帜,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传唱。东北人民对二人转有增不减的热忱使得它在东北迅速成长。近几年由于民营企业对二人转市场的看好,二人转民间演艺平台及演出队伍已颇具规模。
而二人台所在的传播地域剧种丰富、形式多样,如山西晋剧、河北梆子等在各地市都占主导地位,它们都有着各自忠实的戏迷,分流了人们对二人台的观众群体,这就导致二人台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方言差异
二人台与二人转发展现状如此迥异的另一个根本原因便是方言差异。二者在演唱时都采用的是当地方言,然而二人台所采用的西北方言相比较于接近普通话的东北方言不容易被外地观众所接受,唱词听不懂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二人台的喜爱也就必然导致其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在语言方面二人台还是有待改进的。
(3)明星效应
赵本山和潘长江两位演员在我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他二人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一度引领了我国喜剧及小品界的潮流、风靡全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东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他们的生命,二人转艺术装饰了他们的艺术生涯,对二人转一如既往的热爱,让他们最终把二人转推上银幕、推向全国。而二人台所缺少的也正是这样优秀的艺术家对它的研究和推崇。
四、二人台的发展与振兴之路
二人转作为东北民间的特色文化几经落寞后又逐渐兴起。经过长期的筹划与运作, 终于从东北民间走到全国这个大舞台。从舞台演艺走向各种传媒不仅体现了大众对二人转这种通俗文化的推崇和喜爱,更是全国人民对东北气息浓厚的乡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认可。我们可借鉴二人转兴起的成功经验使二人台得到更好的传承。
(1)完善与创新表演形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文化交流促使许多新的文化艺术形式走进国民视野,对中国本土传统民间艺术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要想将二人台推向全国与世界文艺接轨,首当其冲的便是在二人台传统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基础之上保留原有精华,汲取其他艺术形式的优势,并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其次,二人台的发展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改进,可借鉴二人转的发展模式融入杂技、小品等新的表演形式。俗话说的好“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因此创新是二人台立足曲艺市场的根本途径。
(2)培养专业演员
提到对二人转演员的培养问题,赵本山是功不可没的,在他带领的二人转团队中优
秀的二人转演员层出不穷。为打造二人转品牌将其推向全国观众,他通过为演员提供正规的学习环境与表演机会等方式,使得演员们在学习中过程不断完善自身,将二人转演绎的更加生动形象。除此之外,他还对二人转进行合理改造,推广“绿色二人转”,为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演员方面二人台则逊色很多,大多数二人台演员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由于近年来民间曲艺市场的冷清,二人台演员更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难题。因此我们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大量的优秀二人台演员。首先,要从社会各界选拔人才,不分年龄、性别,能者优先。其次,要建立专业的学习机构,对学员进行科学正规的培养。
(3)打造品牌艺术、搭建表演“平台”
现如今,品牌可谓是“优质”的代言词,树立曲艺形象、打造曲艺品牌是二人台发展的必经之路。想要打造一个好的品牌,仅仅局限于对二人台的包装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可借助传媒手段加强对它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如进行二人台专题采访或表演节目的录制,也可找有资历的二人台演员做形象代言等。此外,表演场所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有观众要看表演,可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才有专场的演出。以二人转的发展为例,赵本山创建“刘老根大舞台”,是以现代企业经营中连锁的形式使“二人转”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占领市场、生根开花,各省市的“刘老根大舞台”都精心选址筹备,内置有专业演员和配置,对于剧目、表演时间、及门票价位等都有合理的安排和规定。
(4)形成文化产业链
从二人台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它主要被运用于丧葬仪式,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就必须与其他相关行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如当地的音响及灯光销售商、音像出版公司、演出公司等。它们的介入是“全程性”的:预约演出、搭建舞台、演出中所需的灯光音响、主持、串场节目、录制音像、宣传、出版销售,这个过程不仅是递进式的,而且具有“循环反复”的特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与二人台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而这些行业的介入也会使得二人台具有一些现代行业的特征和性质,形成了一个文化产业链,从而使二人台得到更好的发展。
(5)政府的支持
二人台的复兴,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可能得以实现,绽放自己的艺术魅力。 首先是政策导向方面,这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作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让其从大众生活中走向更宽阔的舞台,政府首先要做的不仅是对文化的认可,更需要的是从文化战略高度方面的支持,将这种艺术形式纳入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通过传媒手段为
其开拓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协调和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对文化的保护挽救工作顺利有效长期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文化组织、学术界的鼓励、吸纳与参与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应该从运作机制上设立专项基金。在财政专项拨款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的与市场相结合,积极的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良性发展的现代市场运作模式,保证其资金的连续性。
再次,由于二人转的分布广泛但发展平台低的现状,政府尤其要在资源风的配置与整合上下大功夫,建立二人台艺术文化基地或成立艺术博物馆,重点搜集、整理和宣传二人台文化艺术,全面的展现其发展现状,使受众全面的了解这一文化艺术瑰宝。同时,文化性的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程,政府尤其要在法规上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确保文化保护的持续与有力。
最后,学术界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二人台文化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来。作为一种文化的发展和体现,不仅仅是其历史脉络的整理和深度的挖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下,运用现代化的营销策略使其模式转型适合现代大众的精神需求。这可能需要的是各种学术专家的探讨和关注,相信在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学术各方面的努力下,二人台的文化复兴之路并不会太遥远。
五、总结
二人台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很大程度的表现了百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我国二人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只靠少数的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搜集、整理和收藏,也不能只靠点滴资金的救助获得一时的延续。如何让拥有独特魅力的二人台文化摆脱生存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呢?第一,二人台只有走进市场,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促进二人台文化市场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不会失去其当初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在二人台文化的传承中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在不断地创新中传承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民众需求的改变适时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进一步提升二人台这种民间文化的价值;第三,大力加强对二人台文化人才的发掘和保护,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四,要加强政府对二人台文化的支持与保护,从资金、政策给予支持和优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二人台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实行优惠的税收制度,加大对现有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最后,
提高民众保护地区文化的意识,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在全社会形成地区文化良好的发展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二人台文化的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东北民间特色文化二人转是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二人转的成功我们可以探索出当今二人台文化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田子馥. 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 吉林文史出版. 2007.7 第4、5页
[2]程云. 世味的诗句——中国戏剧发展史[M]. 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5
[3]王凤云. 论二人台艺术的特色. 黄河之声. 2004.2
[4]吴永勤. 谈二人台音乐中笛子的演奏艺术. 黄河之声. 2003.1第26页
[5]吕勇. 山西二人台[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3
[6]郝从楼. 从楼文论[M].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6
[7]张存亮等. 河曲县文史资料[M]. 河曲县印刷厂. 1963.2
[8]董育中. 红红火火二人台[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3
[9]张泽伦. 中国戏曲唱腔精选[M].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1.4
[10]马春生、李红梅. 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6第106页
[11]刘铁铸. 《“二人台”音乐介绍》. 载《二人台》.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5
[12]马扬、姜佐. 探求二人转的生命力[J]. 瞭望新闻周刊[J] 2004.4
[13]梁海、高红婴. 解读火爆“二人转”[J]. 中外文化交流[J] 2004.6
[14]王红箫. 解构?构建——关于东北民间戏曲二人转[J]. 文艺争鸣[J]. 2004.2
[15]王鑫. 晋西北二人台的演唱风格. 中国音乐[J]. 2008.2
[16]那炳晨、杨修生. 东北二人转音乐. 东北: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2.3
注释:
①参见《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田子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7.第4页。
②王玉苓等《关东奇葩——东北二人转》:《寻根》 2010年2期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了任莉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她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论文的选题到研究方法,从观点的提炼到实践的验证直至论文的完成,任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撑。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在此我深表感谢。
范文三:二人三足
精品文档
二人三足
小山屋 更新:2006-3-29 阅读: 栏目:三年级作文 二人三足 二人三足
广东省珠海 拱北小学 三(2)班 梁家萃
2004年12月19日 星期天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一大早就起了床,咦,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也会这么早起来呢,那是因为我今天要去博艺上作文课。
一出门,我就坐上妈妈的车,心情愉快地来到了博艺,啊,空气真新鲜啊~
来到课室,只见同学们一团糟,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和同学说话,还有的坐在座位上向外张望,真是15个同学只有一个是乖的。
上课了,沈老师走向黑板,这时同学们也乖了,沈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去下面的操场玩‘二人三足’的游戏,
1 / 3
精品文档
四预赛8个小组到决赛3个小组,也就是8个小组看谁快,3个小组进入总决赛,然后分出冠军、亚军和季军。”我们一听要去活动,高兴得又跚又跳。
来到了操场,先练习练习,我和蔡晓琦一对,我对蔡晓琦说:“先迈被红领巾绑着的脚。” 蔡晓琦说:“好~”于是我们练啊练,练啊练,练了很久,终于练出了好成绩,可是这时我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真累~
过了一会儿,沈老师说:“开始预赛。”啊,不会吧,才刚刚休息又比预赛,想累死人啊~唉,算了吧~
开始预赛了,我和蔡晓琦拼命的跑着,终于赶在了前面。第三名,进入了决赛。
决赛开始了,我的心“砰砰”“砰砰”的跳,好紧张啊~只听学老师喊:“预备,跑~”我和蔡晓琦和别人比跑,情形好激烈啊~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还是跑不过别人,只跑得第三名,得了季军,虽然这样,我们还是高兴得又蹦又跳,欣喜若狂,真想早点回家告诉妈妈。
这样的比赛好好玩,我真想多一点玩,到时我一定要跑第
2 / 3
精品文档
一、拿冠军~
投稿:2005-2-21 10:05:12
3 / 3
范文四:二人转
原文地址:二人转舞蹈“三场舞”及其它概述作者:转迷之家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载歌载舞的民间小戏。两个演员在台上又说又唱、又扮又舞的表演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虽说二人转是以唱为主,但要没有舞蹈也不能称其为二人转。舞蹈是二人转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二人转形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人转舞蹈,主要是由上下场舞;小曲、小帽、胡胡腔的载歌载舞;甩腔、过门的间舞;叙事性情节舞以及“三场舞”等组成。先将“三场舞”及其它部位动作简述如下。
二人转舞蹈,来自东北民间秧歌,传统二人转舞蹈最早的是“三场舞”,也叫“走三场”。据艺人们讲,“三场舞”源于民间秧歌的“打小场子舞”,同时吸收了一些民间戏曲身段并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舞蹈动作,经艺人们不断艺术实践,逐渐加工磨炼,日臻完美。“三场舞”不仅起到演出时打园场、安定观众情绪的作用,同时也满足观众欣赏民间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三场舞”是由旦,丑两个演员来表演,多为表现小夫妻串门走娘家,路上戏闹逗趣、观景等简单情节。充分展现了二人转舞蹈手、肩、腰、脚等部位动作和技巧,所以,“三场舞”是一套完整的二人转舞蹈组合。也是一套优美的三段体民间舞蹈,头场看手;二场看扭, 三场看走。这三场舞蹈没有大扔大撂的动作,以小卖弄为主,细腻动作见长,从“二板胡胡腔”起舞。 头场看手,主要是看腕子功。手和腕的表现力最强,故有旦.看手,丑看肘的艺诀。这场舞要求稳中浪,慢板,奏“海青歌”曲牌。表演旦在镜前梳洗打扮,丑在一旁模仿并加以解说。如:摸鬓边子 双手在胸前做“小五花腕”后,做“里翻腕”按
鬓角,左右各一次。
摸攥圈子 双手在胸前做“小五花腕”后,分手摸头后发髻。接着做正身形,提脖领、挽袖口、紧裙带、提鞋等动作, 皆用里、外翻腕。腕子花既活又多,有平、翻、压、甩、绕、抖、掏腕等十余种。上、中、下部位腕子花一般是里翻腕;左、中、右腕子花基本是外弹腕;前和后腕子花多为外片腕。
二场看扭,主要看腰和肩等部位的运用。这场是旦、丑表演夫妻路上逗趣,要求逗得俏,扭很浪,俏中有哏。中板,奏“满堂红”、“句句双”曲牌。扭就是指腰的横、顺活动而言。舞的上身动律,主要体现在腰的动向。如旦的冷神、转身、切身、卧鱼。都是以腰为轴心的动作。腰的动作有扭、提、顶、转腰等。软、硬切腰(切身) ,最有二人转特色。软切腰,要慢,柔长身,用胯顶腰,前仰后合亮相;硬切腰,要快,表示旦一个趔趄,丑怕旦闪腰,急上前用手扶住。俏中带哏,幽默风趣。腰部动作必须和其它部位协调配合,特别是肩和腕,才能扭得活、扭得美。肩部动作,有节奏感,最能体现稳中浪的特点。肩的动作有抖、提、晃、拱肩等,如提鞋用单提肩,正身形用双抖肩,切身用拱肩等等。不管做哪种肩部动作,都要做到活而不僵,小动含蓄,大动不狂。
三场看走(园场) ,主要看脚下功夫。这场是表现欢快心情的。旦跑丑追,要走得又快又轻,身子要稳,稳中求美,好似水上漂。奏快板“句句双" 曲牌。舞到高潮时,做正、倒推磨,单、双卷席筒,挎肘转,掏灯花,滚龙转等对舞。二人转舞蹈步法有平、踏、踢、拧、跳、跺、踮、颤、撤、掖、碎、错步和十字步、矮子步。其中某些步法有前、后,单、双、横、顺步之分。脚是全身的根,正如艺人们说,“要学扭,先练走”,“脚下准,
才能稳”。可见练好脚下功夫是多么重要。
总之,要想舞的动律美,必须注意各部位动作的和谐统一。稳、浪、俏、哏”是传统二人转舞蹈的基本特点。要在舞中体现这一特点,首先必须注意运用形成这种特点的艺术手法,如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快慢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结合多再如正反对比,大小对比,高矮对比,美丑对比。这些都是艺人们的经验总结。这些鲜明的变化对比,要用得巧,用得有章法,方能显出美的舞姿和美的造
型。
扇子和手绢,是二人转常用的一种手持艺术道具。在二人转载歌载舞中,除起到装饰性
外,还可起到渲染、烘托气氛作用。当它与剧情和人物发生联系时,便成为象征各种物象的万能道具。如扇子可比做刀、枪、棍、剑、书、笔、鞭子和烟袋等;手绢可当纸、信、照片,顶绢可比做盘碟和伞,双立转绢象征车轮,抛绢如同蝴蝶、小鸟飞舞等等。使用时,左手拿扇,左手拿绢;也有使双扇和双绢的。下面就将扇子花和手绢花与特技(绝活)
分述如下。
1.扇子花和特技
二人转扇子,最早为纸面金扇,解放后改为绸面扇,如今又有各种颜色的尼龙纱面扇。因扇子花的耍法不同,而持扇的方法也不一样。常用的一般扇子花有:转扇、下转扇、平转扇、五花扇、正翻扇、平翻扇、后翻扇、旁翻扇、横拉扇、顺拉扇、推扇、滚扇、抖扇、翻抖扇等。
扇子特技,即耍出手。如.
叼扇 右手持正立扇,左手搬扇顶向胸前一带,同时出手,由里向外翻转一周,待扇顶缨贴到咀时,吸气叼住,造型。
后抛扇 右手拇、食指捏住扇缨角,向外撇腕扔出,扇由右经背后转到胸前,右手接握扇柄,做一个外撇花叉腰,同时左手指出,成一优美造型。
另外,还有:指转扇、扇抛绢、扇顶绢和扇打绢等特技。
2.手绢花和特技
最早用的是正方形四角手绢,解放后发展为双层八角手绢,四边镶有亮片,转起来美观。常用的手绢花有:里、外翻花;里、外、上、下片花;前、后、上、下绕花等。 手绢特技,更是技巧高,难度大的耍法。
顶转绢 用“外片腕花”将手绢耍平后,从头前向上抛出,伸臂用食指顶绢心,顺着手绢转的方向不停的晃动。还可用两手做双顶转绢。
立转绢 用左平翻腕向上一抖的劲,将手绢扔在胸前立转,紧接用拇、食、中指夹拨转绢左边,顺手绢旋转力,转一圈,便用三指快速夹拨一下,这样手绢便不停的旋转。另外,还可做双手立转绢,和一手顶绢,一手立转绢的顶立转绢。
回旋绢 也叫远抛绢。右手攥绢的三分之一,屈臂于头右侧,用翻腕力量,将手绢向斜上方抛出,飞旋一个孤形线又回到原位,又名曰“凤还巢”。还可以将两个手绢重叠一起,同时抛出,旋回时自然分开,旦、丑各按一个,名为双凤归巢。
另外,还有“后抛绢”、托绢、脚抛绢等特技。
在二人转舞蹈中,除扇子和手绢,还有大板和手玉子等传统、手持道具。最早大板和手玉子是演唱二人转的击节乐器,后经历代艺人们创造,发展成为边打边舞别具特色的“挎大板”、手玉子舞蹈。根据剧情、词意,运用轻重缓急的节奏打出各种情绪和欢快、红火的气氛来。
挎大板 使用时,右手持大板,左手持甩子(或叫碎咀子) 。一人使用为单挎,二人同时使用为双挎。常用在《大武嗨嗨》等曲牌的甩腔过门处,有时也用在唱武戏段子对打场面中。大板一般有八种打法:①金龙盘玉柱,②黑虎钻裆,③金鼠归洞,④苏秦背剑,⑤缠头裹脑,⑥插花盖顶,⑦双挎耳,⑧推车。
挎大板也有出手绝活,就是边打边扔起大板,扔得高高的,在空中翻转各种花样,接住后还打在点上。有自扔自接,有对扔对接。这种打法技巧高,难度大,既要打到点上,又要配合有优美、大气的舞蹈身段动作。
手玉子 是四块竹板,一手掐两块。唱时,打起来可保心板;走场时,用它打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和花点,随着舞蹈的变化表现出各种动作的情绪。艺人们总结有十种打法:①缠线,②纺线,③摘桃,④拣棉花,⑤摘豆角,⑥背孩子,⑦打面罗,⑧推碾子,⑨放风筝,⑩背剑。从以上的名称可以看出,各种打法都表现了劳动和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手玉子的出手绝活也是很精彩的。边舞边打边扔,两手四块板,总有一块轮流抛在空中。有的可打五块板,其中总有一块在空中飞。
另外,还有“端灯”的“掏灯花”舞;以及耍“彩棒”、打“沙拉鸡”等传统手持道具舞。虽然,这些道具现在已经不多用了,但,其中一些舞蹈身段,仍被采用,如“掏灯花”舞等。解放后,为适应现代戏的剧情需要,创造了不多新的手持道具。如“花棍”、“花伞”、“鞭子" 等等,使二人转舞蹈增强了时代感。
上述“三场舞”和扇子、手绢等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只有协调一致,有机配合,才能产生和谐的艺术美;同时,也只有与表演、音乐相配合并为具体的内容服务,才具有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二人转舞蹈是丰富多彩的,又别具风格;它是民间舞蹈宝库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只有深入的继承,才能更好的发展并创造出具有时代风彩的二人转舞蹈艺术。
范文五:二人对话
二人对话
作用:通过两个搭档间的对话,增加搭档间的互动、认知和了解,同
时反应个人关于“听”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及事件和自己的关系。
方法:1、选好的搭档面对面盘腿而坐(每对搭档寻找自己的对话空
间)
2、自主选出A 、B 角色(引导看自己的模式:冒险还是保守)
3、一个角色向另一位叙述一件开心的事件(3分钟, 定向:听者只是听,不说话)
4、听的角色叙述听到的这件事(3分钟,定向:说者此时也是听,不说话)
5、说的角色反馈对方叙述的百分比,听的角色反馈他听到的
开心百分比。
6、以同样的程序让听的角色叙述一件悲伤的事件
7、引导双方看这些事件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 物资准备:相对封闭和安静的场地
备注:每一个环节,主持人注意引导他们去看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