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016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 ”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 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 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 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 根据“材料一”, 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分)
A 长时间水下工作 B 悬停作业
C 自动驾驶 D 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
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载人能力 B. 科技竞争力 C 。下潜深度 D. 深潜意图。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 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B. 载人:“载”读作zai.
C.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 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 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
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客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再外形设计、 制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 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五仁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 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 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 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 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2分)
A. 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 垂直下潜
C. 使用新型材料 D. 抗压能力更强
8.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分)
1、D
2、D
3、A
4、C
5、D
6、B
7、B
8、(1)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2)体现我国载人深海潜水技术发展迅速。
(3)我国载人深海潜水科研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能够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 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 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9.C
10.B
11.D
12.
①楚国的老百姓就放弃他们的耕作而捕猎鹿。(“释”“畋”各1分,语意正确1分) ②(衡山国君)内心估量自己没有足够兵器来应对两大敌人,就奉送国土,归顺了齐国。(“量”“应”各1分,语意正确1分)
13.
(1)礼贤下士(或“不耻下问”或“从谏如流”)
(2)运筹帷幄(或“深谋远虑”)
(3)鼠目寸光
14.
(1)善于转换思维角度,要征服楚国和衡山国,也可以不发动战争。管子用计使楚国和衡山国百姓放弃农业生产,去猎鹿和制造器械,从而内乱,不得不归服齐国。
(2)做事要深谋远虑,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管仲制定从楚国购买生鹿和从衡山国购买兵器的战略,牺牲了眼前的财货,却争取到了长期的国富兵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 .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17.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 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
15.A
16.B
17. 相同点:两首诗都描写了优美宁静的山村风光。
不同点:
(1)《西村》侧重描写山村景象,诗人回忆往年叩门求浆的情景,表达留恋与怀念之情。《游山西村》除自然风光外,侧重描写了淳朴自然的民风民情,是诗人现实中寻访西山村的情景,表达喜悦之情。
(2)《西村》描写的是作者对“往岁”和“今夕”的变换思考,《游山西村》则写出峰回路转时感受到的希望,富有理趣。
18.
①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牚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牚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进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观众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妹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9.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 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 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 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2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23.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19.C
20.C
21.
(1)我在关中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由于得到作曲家赵季平的赏识,我对其刮目相看,再看到白发白眉的老汉, 生出神秘之感。
(2)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令人沉迷、感慨,使我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3)我企图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我完全沉浸在老腔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中。
22.
(1)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来看老腔演出时,屁股刚挨着椅子,忽然站起来与蹲在舞台下的白发白眉的懒汉以及其周围的群众异常热乎的打招呼,说明他们已经很熟络,赵季平早就被这种艺术深深的吸引。
(2)主持人濮存昕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 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和木砖猛砸起来,高声吼唱,说明老腔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得旁观者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表演中,与老腔融合在了一起。
(3)小说《白鹿原》中虽然没有写到老腔,但文章内容写的是作者聆听老腔的感动与感慨,而老腔是白鹿原(关中土地)上诞生和发展的古老艺术形式,苍凉浑朴,生命力强劲,富有泥土气息,最能表现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和感情,所以文章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标题。
24.
(1) 排比。“这是。。。。。。”“亦或是。。。。。。”“也像是。。。。。。”等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多角度表现老腔不同的腔调,充分表现老腔艺术魅力和我对老腔的沉迷。
(2)比喻。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禾木的啸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腔感人肺腑的气韵与关中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
25.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 等媒体上建立了所谓“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现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荷”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三个题目对应三种写作类型:一是实用类,二是议论类,三是抒情类。
实用类写作首先要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本题写作针对对象是“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因此写作时应明确对方“不了解高中学习生活”,因此所提建议要紧扣对象的这一特点,围绕“学习”领域,针对“最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相应的建议,限于篇幅,建议可写一两条并重点展开,如“做好学习计划”“要全面发展避免偏科”等,建议要具体切实可行,写作条理清楚,避免内容空泛。
议论类写作时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观点,针对建立“家长群”这一现象作深入阐释或价值评价,之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证,注意论证要有条理,论述应具体,有说服力。
抒情类写作应首先确定情感的生发点,可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可以表达对田园风光的向往,还可以表达对荷花所象征的美好品格的赞美等等。确定生发点后,要围绕这个点恰当使用抒情方式来表达,可以直接抒情,可以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美好的意境和氛围。还要注意遣词造句的精炼、贴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帮助抒发感情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2,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北京卷作文考查要求明确,对写作文体要求清晰,减少了考生审题思考的时间,使考生可以集中精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章的构思上。
试卷提供给考生两个题目供选择,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两个写作题目,一个与阅读文本紧密相关,在学生完成阅读的基础上,顺势深入思考,针对“老腔”艺术的特色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使得学生有话可说,说理有据可依,情感有感而发,避免空洞说理、抒情。可以从“老腔”出发,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也可重新审视对以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另一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写作要求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且写作的依托是与学生读书活动紧密相联,如果学生平时不爱读书,对读书没有什么感触,那么想要完成这样的题目恐怕就无从下笔了,更不用说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了。这也是从另一角度提醒学生,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阅读与积累,没有平时的付出,就不会有考场上的丰厚回报。
范文二:2016高考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全国Ⅰ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
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
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④②③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
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她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
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
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
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
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③ 肯动脑筋, ④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⑤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⑥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①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②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③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17.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六、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B 6、C 7(1)
(皇帝)赏赐宴会(你)没有参加,这是对君命的不恭敬。君主患有疾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来参加宴会,(你)对这种做法能觉得安心吗?(赐、虔、处各一分,句意表达两分) (2)苏轼曾经态度严正地责备曾公亮不能匡救补正,世人讥讽(批评)曾公亮贪持俸禄,稳固恩宠。(从容、救正、固各一分,句意表达两分)
8、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绵延万里、支流众多的宏大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造成的影响来写近古国运不兴。诗的前四句起势不凡,照应题目,为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9、诗歌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了盛唐王朝无内忧外患、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 10、(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B、D
(2)小说以“锄”为标题,具有双关意义,既是六安爷手中的劳动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寄托;同时象征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农耕文明渐失的社会现状。
(3)表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突出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表明农耕对人们精神情感的重要性,为六安爷的活作铺垫。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在文中多次(三次)出现,是全文的线索,一方面表现了六安爷对农业生产的眷恋,另一方也突出六安爷面对失去耕地的无奈与悲凉。就小说主旨而言,表面写农业耕地被工业生产挤占的现状,实则表达了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到来的深沉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A、B
(2)①创作《蓝袍先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希望获得精神上的解放;②这一年的泰国之行,让他深受刺激,他认识到必须写一部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③他痛感自己需
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尤其在思想方面。
(3)①在继承与创新中,陈忠实作品反映了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有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②陈忠实作品体现了他对生活真实而独特的感受;③陈忠实作品是他思想、精神的折射,体现其人格魅力。
(4)“寻找”是一种追求,一种探索;“剥离”是一种升华,一种创新。对原有创作、生活的反思给陈忠实带来从作品到思想的升华,如“越来越觉得有必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窠臼中脱离出来,在生活中打开自己,更想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对新创作的寻找使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寻找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生活和生活体验的结构,在文学上确立自己。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完成了长篇小说《白鹿原》。 13、C 14、B 15、A
16、①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②花青素会随光照(时间)变化而改变颜色③花青素的酸碱环境发生变化
17、我校将推进“中华文化体验”,体验分成活动与讲座两部分。通过体育课和手工课分别学习太极拳、剪纸及中国结制作,活动部分在年终进行表演、展示;讲座以旗袍、围棋、国画为主要内容。 六、写作 参考立意
①从家长或教育者的角度,在不以分数论成败,点滴的进步值得表扬,教育也需要宽容。 ②教育不能以单纯追求分数为目的。
③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可理解为正确认识自己。 ④批评教育好还是激励教育好。
范文三:2016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2016. 4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人民文学》 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 “ 非虚构 ” 栏目, 无意间使其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 但是, 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 “ 真实 ” 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 “ 真实 ” 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 “ 真实 ” 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 “ 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 一切艺术都是 ‘ 创作 ’ ,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 。 “ 真实 ” 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 “ 现实 ” 和 “ 真实 ” 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 和真实。 “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 ” , 这是物理真实, 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 “ 那 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 ” 这才 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 力接近 “ 真实 ” 。在 “ 真实 ” 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 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上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的美国出现 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 “ 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 品的形式 ” 。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 —— 倾向于纪实 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 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 “ 是否真实 ” 的质疑。 假借 “ 真实 ” 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 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 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 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 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 让读者从 “ 旁观者 ” 变为 “ 剧中人 ” , 从 “ 品 味把玩 ” 变为 “ 息息相关 ” 。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 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 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 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 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
1.下列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非虚构文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 要想被文学界认可, 首先要解决的是 “ 真实 ” 在文 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B .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就是在 “ 真实 ” 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 同意义和空间。
C .非虚构文学的叙事性,就是运用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 力探索现实的问题。
D .非虚构文学能够打开一个内部场景,从而让读者从 “ 旁观者 ” 变为 “ 剧中人 ” ,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现 实感和迫近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韦勒克反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出来的都应该是一个由幻觉和象征形式 构成的虚拟世界。
B .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要具有文学的意义,就必须对真实事件进行千差万别的叙述,提供比物理真实 更多的真实。
C .对作家创作的虚构文学作品,读者不会质疑其题材的真实性而可能会去寻找其中的趣味、人性和 某种幽深的意蕴。
D .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 的思考和辨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虚构文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使人们产生顾虑,因为它与传统观念中文学的虚 拟性不相符合。
B .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物理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文学真实是在物理真实的 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认识。
C .作者以倾向纪实的形式叙事,不作隐瞒,作品就不会产生由写作技巧带来的种种误读,非虚构文 学就可达到真正的 “ 真实 ” 。
D .非虚构文学可以借 “ 真实 ” 之名,赢得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话语权,但同时也 必然接受真实性的质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
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 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 白之斥, 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
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 宋臣, 宋臣大怒, 持二碑泣诉于帝, 乃与大全合谋, 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 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 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 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 ” 帝语经筵官曰:“ 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 ” 众莫敢对,戴庆炣 曰 :“ 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 ” 帝曰:“ 然。 ” 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 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 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 夺, 遂以礼部侍郎召, 屡辞, 不许。 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 故有是命, 卿其勿疑, 为我强起。 ” 故 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 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 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 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 ·牟子才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 /盖以为扫除之职 /固当尔所 /以反其极重之势也 /彼昏不知 /顾为逐其所忌 /力士声 势益张 /宦官之盛 /遂自是始 /
B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 /盖以为扫除之职 /固当尔所 /以反其极重之势也 /彼昏不知 /顾为逐其所忌力士 /声势益张 /宦官之盛 /遂自是始 /
C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 /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 /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 /彼昏不知 /顾为逐其所忌 /力士声 势益张 /宦官之盛 /遂自是始 /
D .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 /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 /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 /彼昏不知 /顾为逐其所忌力士 /声 势益张 /宦官之盛 /遂自是始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 笄 ” 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 . “ 记 ” 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C . “ 拓本 ” 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D . “ 经筵 ” 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
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B .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 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 .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 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 .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 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
(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
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 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 ] 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 “ 雁 ” 的题目。 ②赵鼎(1085-1147):字 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③舣:停船靠岸。
8.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 “ 雁 ” 的?请简要赏析。(6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伐 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
(2)《庄子 ·逍遥游》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因为外 界评价而兴奋或颓丧。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 动形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 亲
[智利 ] 奥莱加里奥 ·拉索 ·巴埃萨
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 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 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 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 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 道:“ 警卫班长! ”
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 我儿子在吗? ” 班长笑了起来。
“ 他叫曼努埃尔 …… 叫曼努埃尔 ·萨巴塔,先生。 ”
“ 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
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 我儿子不是士兵, 他是军官, 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 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
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 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 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 炖鸡吃!炖鸡吃! ”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 了:“ 哈,哈,哈 …… 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 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 意回村里去 ……”
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 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 有人找您 …… 我的中尉。 ”
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 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 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 …… 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 子 ……”
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 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 …… 您走吧! ” 军官们的脸上露出 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 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 …… 他说他是您父
亲 ……”
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 滚吧!我就来。 ” 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 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 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 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 …… 说是您的父 亲。 ”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 他在警卫团 …… 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 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 儿。
他一进警卫团, 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 —— 正! ” 听到喊声, 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 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 过去。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 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 …… 干嘛到这来看 我 …… 我有军务在身 …… 不能出去。 ” 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 班长。
“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 泪地补充了一句:“ 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
(选编自 2005年《外国文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 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 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 .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
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 .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E .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 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2)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对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弗朗西斯 ·高尔顿与优生学
弗朗西斯 ·高尔顿以创立并且热情地传播优生学而被大家牢牢记住。 优生学是一种建议人类可以像 动物一样促进 “ 好的 ” 特性,抑制不必要的遗传的理论和计划。
1822年高尔顿生于英国伯明翰,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伊拉兹马斯 ·达尔文的女儿。父母最 初计划让他学习医学,因此十六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伯明翰综合医院学习,之后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 1844年 1月他在剑桥的三一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他父亲去世了。
高尔顿继承了巨额遗产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可以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从 1845年开始,他和 朋友一道赴尼罗河流域进行考察,穿越萨哈拉大沙漠,游览贝鲁特和耶路撒冷。
1850年,经过与皇家地理学会协商,高尔顿决定考察从非洲西部和南部到恩加米湖的道路。这次 探险充满了困难和危险。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 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
到了夏季, 他喜欢到设得兰群岛去捕鱼和收集海鸟标本, 有时也驶帆出海, 或者乘热气球升空。 后 来,他通过观察发现了一种顺时针旋转的大规模空气漩涡,并把它命名为 “ 反气旋 ”—— 如今更为人所 知的名称是高压系统。
1859年高尔顿的表兄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引起了他对人类遗传的兴趣。他的科学研究很快 转移到与生命有关的领域。他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与 1869年发表了专著《遗传的天赋》。他确信身体特征、智力和性情等是遗传的, “ 在人类的发展中 , 遗
传是比自然有力得多的动因 ” 。高尔顿写道:“ 我以一种最没有资格的方式反对自然平等的主张。 ” 他 相信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控制人类繁殖的血统。 “ 在培育者意愿的控制下,后代的身体结构看起来似乎 像粘土一样具有可塑性。 ”
在完成了智力天赋的家族谱系研究后,高尔顿又致力于建立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 差异。 1883年他出版了专著《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述了自由联想和关于心理意象的问 卷调查这两项在实验心理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这本书中,高尔顿还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 人类的自觉选择来替代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 为此他还创作了 “ 优生学 ” 这个词。 如他后来定义的, “ 优 生学是一门研究能够改进一个种族的先天品质的所有影响以及将这些影响发展到极致的科学 ” 。
然而,优生学也成了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规背后的智力动因。 丹尼尔 ·凯维勒斯写道, “ 从 高尔顿开始, ‘ 优生学 ’ 成为了一个具有丑陋含意的词 —— 这是理所应当的。 ” 需要注意的是,高尔顿 是在做一项有缺陷的工作,它被称作 “ 遗传的祖先定律 ” 。他相信父母的每一方对后代的特征做出的四 分之一的贡献,每一方的祖先对剩下的部分负责。
高尔顿熟悉 “ 高斯曲线 ” 或者 “ 钟形曲线 ” ,他还成为生物测定学的创始人之一。 1884年他在南肯辛 顿举办的国际健康展览会上开设了人体测量实验室, 在那里测量参观者的体重、 身高、 肺活量、 力量、 视力和听力,还有其他变量。为了优化社会,他提出了一种度量智力能力的方法,对阿尔弗雷德 ·比奈 的普通智力测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888年,他开始对指纹研究产生兴趣,并于 1892年在其专著《指纹学》中提出了指纹分类法。 他的指纹编码法被伦敦警察局采用,作为伯特隆测量系统的补充手段来建立犯人档案。
高尔顿于 1911年 1月 17日去世, 他创立的优生学协会在 1989年由伦敦创办的高尔顿研究所继续 下去。
高尔顿一生发表了 300多部作品,范围很广,表现出不羁的好奇心。在广泛的旅行中他成为一位 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
(摘编自约翰 ·西蒙斯《科学家 100人》)
相关链接
① 弗朗西斯 ·高尔顿,从小就聪颖过人,出生 12个月后,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 18个月后 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的字母。 3岁时他学会签名, 4岁时能写诗, 5岁时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 《马米翁》, 6岁已精通《荷马史诗》。 7岁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 进行分类。他曾到西南非洲探险,因树立功绩而知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三年后又入选 英国皇家学会,晚年受封为爵士。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气象学、心理学、统 计学等方面。(百度百科)
② 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重视遗传素质的研究,但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 视了后天生活环境的作用,这是欠妥的。(佚名《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高尔顿违背了父母让他从医的意愿,转而学习文学,后来又去研究气象学,这表明他在年轻
时代就具有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过人的毅力。
B .高尔顿考察尼罗河流域,穿越萨哈拉沙漠,游览贝鲁特和耶路撒冷,到非洲西南探险,正是 这些旅行使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
C .高尔顿具有银行家和科学家血统的遗传,这让他确信身体特性、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 并在表兄达尔文的影响下写出了专著《遗传的天赋》。
D .高尔顿在地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而给他带来巨大声名的是对优生学的研 究,尽管他所创立并传播的优生学并未完全得到人们的认可。
E .度量智力能力的方法对后人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指纹编码法为警察局建立犯人档案提 供了帮助,这都体现了高尔顿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价值。
(2)高尔顿在优生学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开创性的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3)高尔顿在优生学之外的其他科学领域也能取得重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析其内在原因。(6分)
(4)作者在文中引入了丹尼尔 ·凯维勒斯的评价 “ 从高尔顿开始, ‘ 优生学 ’ 成为了一个具有丑陋含 意的词 ”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然而诺贝尔奖并不能衡量中医 药妙手回春的效果及其巨大潜能。
B . QQ 、微博、微信等出现以后,信息铺天盖地而且传播迅速,加上国内版权意识比较薄弱,使知识 版权的维权成了一件更困难的事。
C . 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然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 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 在残疾的 阴影中整整消沉了 5年之久。
D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我和几个朋友去黄浦江边散步,看着街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真正领略 到了上海目眩神迷的佳节盛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 “ 积分圆梦 ” 项目把公益需求通过金融网络延伸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捐赠积分,这是 以 “ 互联网 +” 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B .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引入了戏剧、电影、诗歌等元素,而且 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
C .美国宇航局希望在 2040年向土卫六发射一艘智能潜艇的实验,对土卫六上的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探 测,以寻找不同于地球的生命形式。
D .我们从实验报告中了解到,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一是生物体缺氧引起的结果,二是宇宙带 电粒子变化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宝库资源丰富,可以向西方推出的东西十分巨大。
②因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去粗取精尤其重要。
③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 文化强国 ” ,因为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
④这一方面要靠挖掘,另一方面要靠内容创新。
⑤当前中国应该提出 “ 文化走出去 ” 的战略,但要面临一个思考:哪些东西能够走出去?
⑥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
A .③⑤②⑥①④ B.①③⑤②④⑥ C.③⑤①⑥②④ D.①③②⑤⑥④
16.在下面 — 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个字。(5分)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 首先要寻找何处有油, ____① ____, 而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 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 “ 物探 ” 。因为石油聚集在储油构造里,而储油构造深埋在地 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 ____② ____, 20世纪 80年代,我国相继建造改装过 4缆和 6缆的物探船, 不过这些都只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海上物探装备需要向高端方向发展, _____③ _____,国家需要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
17.阅读下列的图表,按要求作答。(6分)
图表 1 2014、 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
图表 2 2015年全国及主要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根据图表 1和图表 2信息,各写出一条关于广东经济增加值的结论。
(2)根据图表 2信息,写出对全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 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 竞争 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 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 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 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 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 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2016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内容理解】(3 分)
C (原文表述是“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选项
表述为“运用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与原文不符。)
2.【理解分析】(3 分)
D (原文表述是“非虚构文学??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选项表述为“非虚构文学与虚 构文学是对立的”,与作者观点不符;“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与后面的结果没有因果关 系。
3.【概括分析】(3 分)
C (原文是“非虚构写作只能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真实”, 选项表述与 原文不符。)
4.【文言理解】(3 分)
C (“扫除之职固当”作“以为”的宾语,“尔”是句末语气助词,“所以”表结果,因此 A 、 B 选 项错误。“力士”应做下句主语,结合上句意思,“逐”的不是力士,因此 D 选项错误)
5.【实词理解】(3 分)
A (“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6.【概括分析】(3 分)
B (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 “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不是董宋臣。) 7.【文言翻译】(10 分)
(1)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 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5 分。“赐御笔” 1 分,“是命” 1 分,“起” 1 分,大意 2 分。 ]
(2)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5 分。“迕” 1 分,“窜流” 1 分,“放还” 1 分,大意 2 分。 ]
参考译文: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他的八世祖牟允良生下来一岁时,遇上淳化年间强盗作乱,全家在 此难中灭绝,仅有一个未成年的姑姑幸免,她用缸盖住允良,允良得以辛免。牟子才小时候跟着父 亲寄居在陈咸家,陈咸大奏音乐大摆宴席,牟子才闭门读书好像没听到看到,见到他的人都觉得他 与众不同。嘉定十六年牟子才考中进士。当时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败坏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 请求辞职还乡。当初,牟子才在太平州建造李白祠,自己写了一篇记说:“ 李白被贬斥,实在是因为 高力士激怒杨贵妃,来报复李白让他脱靴之仇。高力士当时位尊倨傲 , 怎么会甘心以奴仆自居呢 ? 李 白不是只以气势压人,而是认为担负清除奸佞的职责本该这样,所以冒犯了君王。唐玄宗糊涂不知 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驱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声势益发嚣张 , 宦官猖獗之势 就从这里开始。 之后高力士分权率领禁兵, 在宫廷中厮杀, 虽是天子也不能使唤指挥他了。 ” 又描摹了高力士为李白 脱靴的样子,为李白写赞而且刻在碑石上。恰好有人将碑文拓本给了董宋臣,董宋臣大怒,拿着二 篇碑文向皇帝哭诉,于是就和丁大全合伙谋划,唆使御史先后上奏,诬陷弹劾牟子才私自侵吞在州 郡的公宴以及馈赠客人的花费,降官两级,仍不罢休。皇上怀疑这件事,暗中写信询问安吉太守吴 子明,吴子明上奏说:“ 我曾经到过牟子才家,家徒四壁,人们都知道他清廉贫穷,陛下不要听信谗 言。 ” 皇帝对经筵官说:“ 牟子才的事情, 吴子明却说没有, 为什么? ” 众人没有敢回答的, 戴庆炣说:“ 我记得牟子才曾经退还吴子明的哥哥吴子聪的任命。 ” 皇帝曰:“ 对。 ” 事情于是了结。有公论在, 即使是仇人也不能置公论于不顾。没多久,丁大全垮台,董宋臣被贬斥,诬陷弹劾牟子才的人都被 流放到岭海之外,于是恢复牟子才官职,做玉隆万寿宫的提举。皇帝想要立刻征召牟子才。适逢贾 似道入朝为相,他向来忌惮牟子才,仅让他升为进宝章阁待制、温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 牟子才视为吴潜的党羽,要中伤加害他。皇 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 多次推辞,不被允许。皇帝亲笔写信说:“ 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 为了我 (你就) 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 按照旧例, 从外地召回的近臣, 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 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 他很久。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度宗做太子时,一向尊重牟子才,开口闭口必称他为先生。太子即位后,授牟子才翰林学士、知制 诰,牟子才极力推辞不接受任命,一再请求离去。进官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去 世后,追赠四级官,给他两位后裔授官。
8.【技巧鉴赏】(6 分)
(1)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形态,形象 而有韵味;
(2)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
(3)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6 分。一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 6 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
9.【主旨把握】(5 分)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对亲友团聚的思念, 对国家残破的痛惜。 光阴逝去, 佳节又至, 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瓢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
[5 分。分析 2 分,情感 3 分。意思对即可。 ]
10.【名句默写】(6 分)
(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 分。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 ]
11. (1)【内容分析,特色鉴赏】(5 分)
E B(A. “以免影响前途”的分析只是推测,小说并未明确交代。 C. “性格鲜明”是不准 确 的,小说对哨兵、号手的形象一笔带过,没有鲜明的性格。 D. “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 增添 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更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南美的风俗画卷”是不恰当的,小说情节在军营中展 开,人物对话没有乡土气息,小说也未对当地风俗进行描写。)
[5 分。答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 、 D 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 题不给分。 ]
(2)【形象鉴赏】(6 分)
①贫穷卑微:穿着朴素,探视儿子只能带一只鸡,进入军营前胆怯紧张,遭到士兵的嘲笑和轻 视。②以子为荣:为儿子是一个军官而骄傲,看到儿子受到尊重而喜悦。③念子心切:在军营 中等待儿子时忐忑,见到儿子时激动,被儿子赶出军营时虽气愤,但仍对儿子十分牵挂。 [6 分。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3)【技巧鉴赏】(6 分)
①第一次是士兵起哄要“炖鸡吃!”老人不禁乱了方寸,说“炖了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初进 军营的紧张和对儿子的掂念;②第二次是父亲把鸡送给警卫班长吃,还不忘请求分一块鸡脯给 儿子吃,这背后是对儿子的失望和无法割舍的爱。③两次描写,对比鲜明,凸显了父亲的心理 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主题。
[6 分。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4)【特色探究】(8 分)
(5)示例 :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儿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与父亲一样有着重要的 审美意义,所以对儿子的刻画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儿子是父亲探视的 对象,所以对儿子行为和心理的描写对塑造父亲形象、表现父亲的心理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 术表现上看,对儿子的描写和对父亲的描写随着故事的发展交替进 行,使情节更富悬念,儿子 的冷漠虚荣与父亲的真切深爱互为比照衬托,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对儿 子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儿子冷酷无情的批判和对父亲爱子之心的同情,这不仅使小说的内涵 更加深刻,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8 分。答出一点给 3 分,答出两点给 6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给满 8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
12. (1)【概括分析】(5 分)
D E
(A. “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过人的毅力” 的分析是不恰当的, 高尔顿年轻时的经历说明他兴趣 广泛、智力过人。 B. “这些旅行使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表述不当,原文 中是“在广泛的旅行中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因果分析不当。 C. “高尔 顿具有银行家和科学家血统的遗传, 这使他确信身体特性、 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 对 传主的经历概括错误,高尔顿的遗传不是 “他确信身体特性、 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 原因。)
[5 分。答 D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 、 C 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本题不给分。 ]
(2)【筛选整合】(6 分)
①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② 研究更精
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差异。③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
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④提出优生学概念,开创了优生学学派。
[6 分。一点 2 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意思对即可。 ]
(3)【内容分析】(6 分)
①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强)。他热爱文学,一生发表 300 多部作品;他爱好探险, 喜欢 旅行,发现“反气旋 ” 现象;他对人类学、地理、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产生 兴趣。② 天资聪明(敏锐观察)。他年少时即精通《荷马史诗》,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 表现出过 人的天资。③意志力强(善于钻研)。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 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
[6 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
(4)【主题探究】(8 分)
丹尼尔·凯维勒斯的评价指出优生学的不足。优生学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 忽视了后天生活环境的作用, 同时它也成了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规背后的智力动 因。 引用这一评价的好处有:①表明作者对优生学的结论持保留态度。 ②使读者对高尔顿及 优生学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③指出高尔顿研究的弊端, 使人们在运用优生学理论时能避害趋 利。
[8 分。写出评价内容 2 分,作用分析 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确、 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
13.【成语辨析】(3 分)
B (A“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用来形容中医药不恰当。 C “不知所以”意思是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应改为“不知所措”。 D “目眩 神迷”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一般与“令人”连用。 )
14.【语病辨析】(3 分)
B (A 项,语序不当,“通过金融网络”应放在“把公益需求”之前;结构混乱,“提了 新选择” 应改为 “提供的新选择” 。 C 项, 成分残缺, 应在 “向土卫六发射” 前加 “进行” 。 D 项,句式杂糅。去掉“引起的结果”“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15.【语言连贯】(3 分)
C (本段话的话题是“中国文化输出”。第③句是总观点句,定位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 文化输入,不是文化强国。第⑤句提出“文化输出”时所要解决的问题。第①⑥句强调我们 有很多东西可以向处输出,但面临着困难。 “但是”一词,承接上下文的语气。第②④句是 阐明输出的正确方法,“因此”一词承接上文,“这”一词,对应“去粗取精”的方法。)
16. 【准确、连贯、简明】(5 分)
①为此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
②所以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
③落后的二维物探船将被淘汰
[5 分。第① 1 分,第②③句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
17. 【准确、简明、连贯】(6 分)
(1)示例结论 1:与 2014 年同期相比, 2015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依然增长但增长率回 落明显。
结论 2:从与全国趋势的比较来看, 2015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整体好于全国, 但比 苏、鲁等略差。
(2)示例
全国主要城市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不平衡,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6 分。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2 分。意思对即可。 ]
18. 【写作】(6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 “符合题意” 。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 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 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 材料新鲜 ? 构思新巧 ?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 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3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范文四:2016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暂无答案)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 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 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 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 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 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 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 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 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 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 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 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 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 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 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 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 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 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
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 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 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 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 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 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 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 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 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 ① 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 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 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 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 “ 现身说法 ” 在文中是指。(2分)
2.第②段详细列举 “ 功课 ” 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 .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 .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 .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② ~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 .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 .第 ? 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3分)
A .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 .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 .“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题。(18分)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 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 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 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 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 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 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 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 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 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 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 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 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 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 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 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 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 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 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 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 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 243个,其中,新疆的
数量最多,达 62个。罗布泊消失于 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 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 1974年;艾丁湖 消失于 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 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 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 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 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 句。
?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 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分)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 ? 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
11.以第 ? ~? 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三)默写。(6分)
【任选 6空作答:超过 6空,按前 6空评分】
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
(2) 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夕阳下,酒旆闲,。(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5) 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知足不辱, __________。(《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赏, 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 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 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③ 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21题。(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 . 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 . 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 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 ① 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 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 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 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 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 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 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臵,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能属 . 文 (2)枯独安 . 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计所侵 . ,送绢尝之()
A .侵占 B .侵犯 C .侵害 D .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
A .结交 B .连接 C .往来 D .沟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 . 开耳今君乃 . 亡赵走燕
B .称为“羊公”,不之 . 名也名读之 . 不知,惑之不解
C .枯女夫尝劝枯有所 . 营置视成所 . 蓄,掩口胡卢而笑
D .人臣树私则 . 背公及诸河,则 . 在舟中矣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 “ 此意 ” 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 □ 。(2分)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 26题。(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 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 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 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 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 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 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 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 ]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 .交代 “ 四勿 ” 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 .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 .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
B .“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 .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 .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二 写作 70分
27.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 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字。
范文五:2016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语文2016 第1页 (共7页)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①
1. 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2分)
2. 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 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 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 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 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 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 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 下列推断与文意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 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 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 “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 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语文2016 第2页 (共7页)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湖 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域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鹤、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片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亲密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若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语文2016 第3页 (共7页)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数字。近50年,我们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前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 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8. 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____________。(3分)
9. 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10.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
11. 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三) 默写。(6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孟子·告子上》)
(2)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5)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知足不辱,____________。(《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语文2016 第4页 (共7页)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 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唐) 杜甫 ②①③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 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
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
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
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鸠人者?”
语文2016 第5页 (共7页) ①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臵,令有归戴者,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能属文 . (2)祜独安其室 .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 .
A. 侵占 B. 侵犯 C. 侵害 D. 侵袭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
A. 结交 B. 连接 C. 往来 D. 沟通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
B.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
C.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
D. 人臣树私则背公 .今君乃亡赵走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
19.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 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2分)
21. 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语文2016 第6页 (共7页)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 (明) 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 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②①
22. 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23. 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 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 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 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 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25. 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狂夫”借指作者,表达谦逊之意。
B. “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 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 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 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二 写作 70分
2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
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语文2016 第7页 (共7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 阅读 80分
(一)
1. 答案示例: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 B 3. 答案示例:“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用反省的理解,冷静而不杂个人情感
4. C
5. B
6. 答案示例:
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不是纯粹个人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
(二)
7. 答案示例: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现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骨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不可分割的意思。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8. 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表达痛惜之情
9. 答案示例:在抒情散文中列举数据和年份,能具体确切地表现出湖泊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痛苦无奈的情感,也能带给读者触目惊心的感觉
10. 答案示例:题目中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非正常死亡,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
11. 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答案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保留版权 语文2016 答案 第1页 (共3页)
P.F. Productions 制作
(三)
12. (1)贤者能勿丧耳
(2)青海长云暗雪山 (4)两三航未曾着岸 (6)知止不殆 (8)夜深千帐灯 (3)水随天去秋无际 (5)山河破碎风飘絮 (7)疑义相与析
(四)
13. D
14. D
15. 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
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五)
16. (1)连缀,写作
(2)安抚 (2)C 17. (1)A
18. C
19. 答案示例: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
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
20. 答案示例:不谋权私
21. 答案示例:
(1)足智多谋
(3)宽厚待人
(六)
22. 答案示例: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
23. D
24. 答案示例:藤君勿斋的名称来源于“四勿”,这与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者
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
25. A
26. 答案示例: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
(2)闻过能改 (4)坦荡磊落
语文2016 答案 第2页 (共3页)
P.F. Productions 制作
二 写作 70分
27. 评分标准
一类卷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联系P.F. Productions:zhucanqi@163.com
语文2016 答案 第3页 (共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2016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