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实验一
实验题目: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实验目的: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回弹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原理:1、回弹法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
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
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击锤冲击长度
之比)作为与强度有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
度的一种方法。
2、回弹法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建立在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基
础上的,这种相关性可用“fcu-R”相关曲线(或
公式)来表示。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用一定的弹性冲击力是
弹击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当回弹仪撞击混凝土硬
化表面时,其初始动能发生再分配。一部分能量
以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的形式为混凝土所吸收,
而另一部分能量以与表面硬度成正比的关系传给
弹击锤,使弹击锤回弹一定的高度。当混凝土强
度较高时,其表面硬度较大,回弹值较高;当混
凝土强度较低时,其表面硬度叫较小,回弹值较
低。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回弹值的高低推算混凝
土的实际抗压强度。
实验步骤:1、将回弹仪在钢砧上率定,确定率定值在 80?20
之间。
2、将一组共三块混凝土试件依次放在压力机的下承
板中心线上。
3、开动压力机,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30,50KN的
恒定压力。
4、在试件的一对侧面上进行回弹测定,每个侧
面均匀布置8个测点,共记录16个点的回弹
值。
5、在每个混凝土试件的三个部位测量混凝土试件的
碳化深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混凝土试件的碳化
深度值。
6、查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确定混凝土试件的强
度换算值。
7、在压力试验机上,实测此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
值。
8、比较实测值与回弹法所得强度值的差别,并分析
原因。
9、用凿子等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一定大小的孔洞,
用风吹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采用酚酞究竟溶
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用碳化深度测量尺测
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对混凝土表面的
垂直距离,每个混凝土试件取三个孔洞,取其平
均值。
原始记录:
编号 回弹值
碳化 试
深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件
(mm)
1.5 1 32 31 31 29 30 28 28 30 40 32 30 31 30 37 32 31
0 ?2 34 31 28 31 29 27 29 31 34 34 35 33 32 29 34 32 0 组
0
1 3 24 22 24 32 25 24 19 25 16 26 30 24 23 25 21 32
侧面 回 良好 型号 2C3-A 状态 弹 测试
0 率定值 80 仪 角度
fcu,k=500KN 试件尺寸(mm):150×150×150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测区项目 2 3 备注 1
测区平均值 30.5 24.2 31.6
角度修正值 0 0 0 回
弹角度修正后 30.5 24(2 31.6 值
浇灌面修正值 1(5 1 0
浇灌面修正后 21.7 14.7 23(9 平均碳化深度值(mm) 0 0 0
测区强度值fcuc 35(5 33(2 28(4
强度计算(MPa)
mfcuc=32.4 Sfcuc=3.2 fcu,minc=27.1 fcu,e=27.1
试件抗压
35.5 33(2 28(4 32.4
强度实测值
使用测区强度换算表名称:非水平状态测得备注:表中未列出的相应的修正值可用内插法的回弹修正值Raα 求得。
不同浇筑面的回弹修正值Rat、Rab
泵送混凝土侧区强度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
正值
查阅资料得
fcu,k=P/A=500000/(0.15×0.15)=22.2MPa fcu,l=fcu,k+0.7Sfcuc=24.4 mfcuc=32.4>fcu,l=24.4 所以判定混凝土强度合格。
测试:叶梦明 记录:孙东升 计算:邵明波 复核:周永军 测试日期:2009.12.6
范文二: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一、 适用范围
回弹法适用于一般建筑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抗压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二、 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规定
1、 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
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相同的构件,按批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抽检构件数量不得少于标准规定的最小样本容量。抽取构件时,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构件,有关方面应协商一致。
2、 样本测区要求,每一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
向尺寸小于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 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3、 相邻两测区应控制在2m 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距离不宜
大于0.5m 且不宜小于0.2m 。
4、 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
5、 测区应尽量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的侧
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的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6、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
面上,且应分布均匀。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7、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
浮浆、油垢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楚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8、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或小构件应进行固定。
三、 实验仪器检定
1、 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进行率定试验,在洛氏硬度HRC 为
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为80±2。
2、 回弹仪使用时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
3、 回弹仪累计弹击次数超过2000次是应常规保养,超过6000
次时应送检。
四、 回弹检测
1、 测点布置,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
一般不小于2cm ,测点距构建边缘或外露钢筋和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cm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
2、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
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1次。
3、 每一测区应取16个回弹值,读书估读至1。
4、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
表性的位置测量碳化深度,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mm 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五、 碳化深度测量
1、 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 的孔洞,其深
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 除净孔洞中的碎屑和粉末,不得用水冲洗。
3、 立即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
4、 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碳化和未碳化的交界处到表面的垂直
距离3次,读数精确到0.5mm ,取平均值为碳化深度值。
六、 回弹值计算
1、 从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10
个回弹值取品均值,精确到0.1.
若回弹仪非水平检测时,应按R=Rm α+Ra α修正;
R m α为检测平均回弹值,R a α为修正值(JGJ/T23-2011附录C )
2、 水平方向检测混混凝土浇筑面或浇筑底面时应按下修正:
t b b R=Rt
m + Ra R=Rm + Ra
R m 为表面测区平均回弹值 t R b m 为底面测区平均回弹值
b R t
m 为表面测区平均修正值 R m 为底面测区平均修正值
(修正值JGJ/T23-2011附录D )
3、 当回弹仪非水平且非侧面时应先角度修正,再浇筑面修正
七、 确定测强曲线及测强曲线换算
1、 非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测区强度按附录A 换算;泵送混
凝土测强曲线,测区强度按附录B 换算;
① 适用条件:混凝土采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普通成型工艺;模板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蒸汽养护出池经自然养护7d 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自然养护且龄期为(14~1000)d ;抗压强度为(10~60)MPa 。
②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所依据的统一测强曲线,其强度误差值应符合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8%。
③ 不适用统一测强曲线条件:混凝土非泵送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60mm ,泵送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31.5mm ;特种成型工艺制作;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 ;潮湿或浸水混凝土。
2、 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
① 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7%;
② 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4%。
八、 混凝土强度计算
1、 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根据求得的平均回弹值及平
均碳化深度值由附录A 、B 查表或计算得出;当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的换算值宜按地区强度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计算或查表得出。
2、 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
换算值计算。
3、 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4、 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A 、 当构件测区数小于10个时,构件的先龄期混凝土强度推
定值等于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B 、 当构件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MPa 时,构件的先龄期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小于10MPa 。
C 、 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构件的先龄期混凝土强度
推定值为构件测区混凝土换算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的。
范文三: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试题
中建股份哈佳铁路HJZQ-5标二工区
试验室培训资料(2016年4月)
回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中建股份哈佳铁路HJZQ-5标二工区
试验室培训资料(2016年4月) 单位: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回弹法,水平弹击时,回弹仪的标准能量应为( )。 A(5.5J B(4.5J C(9.8J D(2.207J 2、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 A(80?2 B(81?2 C(82?2 D(83?2 3、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 )?。
A(-2,40 B(-4,40 C(-5,35 D( 5,35 4、回弹仪检定周期为( )。
A(3个月 B(半年 C(2年 D(1年 、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 )?的条件下进行。 5
A(-2,40 B(-4,40 C(-5,35 D( 5,35 6、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 )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A(3个月 B(半年 C(2年 D(1年 7、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
A(20%且不宜少于10件
B(30%且不宜少于5件
C(30%且不宜少于10件
D(20%且不宜少于5件
8、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
2 2 2 2A(0.04mB(0.01mC(0.01mD(0.1m 9、每一测区应读取( )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 A(10个 B(12个 C(14个 D(16个 10、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 )。 A(10mm B(20mm C(30mm D(40mm 11、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时,应采用浓度为1%,2%的( )滴在孔洞内壁的边
缘处。
A(酚酞溶液 B(酒精溶液 C(酚酞酒精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12、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 )。 A(顶面 B(底面 C(侧面 D(都可以 13、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的构件中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A(95% B(90% C(85% D(80% 14、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每个测区选择一处测量砼的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区数的( ),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A(10% B(20% C(30% D(40% 15、碳化测量时,应将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 )。 A(0.5mm B(0.2mm C(1.0mm D(0.5mm
二、多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5分,共35分)
1、当回弹仪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保养。( )
A(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1 B(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C(弹击超过2000次
D(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E(对检测值有怀疑时
2、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 )的一批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 A(强度等级相同
B(原材料基本一致
C(配合比基本一致
D(养护条件基本一致
E(龄期相近
3、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 ),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且不宜小于( )。
A(1m B(2m C(0.5m D(0.2m E(0.1m
4、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 )。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 A(16个 B(10个 C(5个 D(2个 E(16个 5、关于混凝土回弹的测区布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区宜选在构件的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
B(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C(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
D(测区表面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 E(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垂直方向的混凝土浇筑顶面
6、关于混凝土碳化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B(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0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C
D(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
E(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7、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
MPaA(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时 S,4.5MPacfcu
MPaB(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0、时 S,4.5MPacfcu
MPaMPaC(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且不大于60、S,5.5MPacfcu时
MPaD(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或S,4.5MPa时 cfcu
MPaMPaE(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且不大于60或
时 S,5.5MPacfcu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回弹法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
2、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已碳化区呈粉红色,未碳化区呈无色。( )
3、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时,应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 ) 4、对回弹值的修正,应先进行浇注面修正,然后进行角度修正。( ) 5、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二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回弹仪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检定。
2、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符合哪些规定,
单选题:
1.D 2.A 3.B 4.B 5.D 6.C 7.C 8.A
9.D 10.B 11.C 12.C 13.A 14.C 15.A
多选题:
1.CDE 2.ABCDE 3.B C D 4.B C 5.ABCD 6.BCD 7.AC
判断题
1.? 2. ? 3. ? 4. × 5. × 简答题
(1)新仪器使用前
(2)超过检定有效期
3)数字式回弹仪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超过1.(
(4)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5)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坏
2.(1)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强度推定值=构件中最小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强度推定值小于10.0MPa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强度推定值=构件中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平均值-1.645*测区换算值的标准差
(4)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强度推定值=构件中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平均值-k*测区换算值的标准差,k宜取1.645
范文四:3-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学 院 城建学院
专 业 工程管理
年 级 2011级
姓 名 张婧银
学 号 20111150111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回弹仪测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回弹仪的基本操作以及测定混凝土的强度;
3. 根据所测得的混凝土表面硬度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
4. 了解不同因素对测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表面受到弹击后产生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而混凝土强度越高, 表面硬度 越大, 弹性变形越大, 回弹值越大。 回弹法就是建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
cu
与R 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实验仪器
回弹仪,主要包括弹击杆、重锤、拉簧、压簧及读数标尺,150×150×1 50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两块。
四、实验步骤
1. 将两块试块分为A和B,在12面中选出10个面来作为测试面,每个面设
16个回弹点(在150×150的面上,沿长宽每隔30×30设一个点) ;
2. 打开回弹仪按钮开始测试,弹击杆伸出筒身外,然后把弹击杆垂直顶住混凝 土测试面使之徐徐压入筒身, 这时筒内弹簧和重锤逐渐趋向紧张状态, 当重锤碰 到挂钩后即自动发射,推动弹击杆冲击混凝土表面后回弹高度,读出读数。 五、数据处理(第四组B试块)
根据规范《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
剔除三个最大值和三个最小值:34、 32、 34/22、 24、 24
8. 2710/10
1==∑=i i m R R α
根据回弹测角进行角度修正: α向下,
当 20=α
m R , 0. 4=?αR 5. 3, 30=?=ααR R m
根据现行内插法得,相应的 =?α
R 3. 6,由此得修正后的回弹值: 4. 316. 38. 27=+=m R
而本实验无法判断浇筑面,故不进行浇筑面修正。
六、实验总结
1. 测角不同,由于重力作用而使测值不同,故要进行角度修正;
2. 在混凝土的浇筑表面,由于泌水,浆厚等原因测得的回弹值偏低,底面由于 骨料下沉、离析等原因,测值偏高;
3.不同模板材料对回弹值也有影响;
4. 表面湿度越大回弹值越低;
5. 龄期越长,碳化层越深,测值越大。
范文五:实验二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实验二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一、实验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技术规程,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实验设备
HT,225型混凝土回弹仪(冲击能量2.207J);GZ16型钢砧
回弹仪构造见图1。
1. 弹击杆 2. 混凝土构件试面
3. 仪器壳 4. 指针滑块
5. 刻度尺 6. 按钮
7. 中心导杆 8. 导向法兰
9. 盖帽 9. 压力弹簧
10.卡环 11.尾盖
12.压力弹簧 13.挂钩
14.冲击杆 15.缓冲弹簧
16.弹击弹簧 17.弹簧座
18.密封毡圈 19.
20.调整螺栓 21.紧固螺母
22.弹簧片 23.指针轴
24.固定块 25.挂钩弹簧
图1 回弹仪构造图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回弹仪法是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与表面硬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来间接检验或推定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是回弹仪内拉簧驱动的重锤,以一定的弹性势能,通过混凝土表面,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受一部份弹性势能,剩余的弹性势能则以动能的形式使重锤回弹并带动指针滑块,得到重锤回弹高度的回弹值,回弹值的大小与混凝土表面的弹、塑性质有关,其回弹值与表面硬度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回弹值大说明表面硬度大、抗压强度愈高,反之愈低。
回弹法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回弹值间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使用。由于测试方向、水泥品种、养护条件、龄期、碳化深度等的不同,所测之回弹值均有所不同,应予以修正,然后再查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图表,求得所测之混凝土强度。该法不能反映混凝土内部质量,是一种适用于普查混凝土强度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主要测试步骤:
1. 回弹仪率定
回弹仪使用前应定期在洛式硬度为HRC60?2的钢砧上进行率定,率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回弹仪弹击动能的恒定。率定宜在气温为20?5?条件下进行,率定时,将钢砧置于刚性较好的基础上,摆放平稳,然后回弹
仪在钢砧上垂直向下进行弹击率定,率定时弹击杆应旋转4次,每次旋转90?左右,弹击3-5次,取连续3次稳定值计算回弹平均值,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符合80?2的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顶部调整螺栓20来实现。
2. 测区及测点布置
根据需要布置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每测区弹击16点。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面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6)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
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3. 回弹值的测量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检测时,将弹击杆1垂直对准具有代表性的被测位置,然后使仪器的冲锤借弹簧的力量打击冲杆,根据与冲杆头部接触处的混凝土试件表面的硬度,冲锤将回弹到一定位置,可以按刻度尺上的指针读出回弹值。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测区测区、测点布置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每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2,共弹击16点,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回弹值的测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指针复零位操作。将回弹仪的弹击杆1顶住混凝土试面,轻压尾盖11,按钮6脱开导向法兰8,此时双手应使回弹仪抬离原先顶住的混凝土试面,弹击杆1伸出仪器壳体3,挂钩13与弹击锤4尾部勾连上,指针滑块4被导向法兰8带到刻度尺“0”位。
(2)弹击操作过程。将已伸出的弹击杆1对准混凝土试件测面的测点,并保持回弹仪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测面,然后握住仪器壳体3,一手缓慢均匀地握压尾盖11,继续施压,挂钩13与弹击锤4脱开,由于弹击拉簧16的作用,弹击
锤4沿着中心导杆7向弹击杆飞速冲击,动能由弹击杆1传递给混凝土试件。
(3)回弹值的读取。在弹击锤4与弹击杆1碰撞后,第一次回弹时将指针滑块4带到一定位置,此时继续扶握和压住回弹仪,保持弹击杆1
抵住测面,并从刻度尺5上读取指针滑块4上刻度线所对的数值——回弹值R。如果光线微弱或狭窄处不便立即读数,可在弹击完毕,即锤与杆碰撞声终止后,按入按钮6锁住机芯,使指针滑块4保持所在位置,然后再将仪器拿到便于观察处读取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估读至1。
4. 碳化深度测量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级差大于2.0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钻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碳化深度,将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除净,不得用水清洗,然后用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边缘处。已碳化部分不变色,未碳化部分混凝土变成紫红色,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和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到0.5mm。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回弹值的计算
测区回弹值的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A,每测区共弹击16点,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三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余下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为测区代表值:
110
Rm??Ri 10i?1
式中 Rm ——测区平均回弹值,计算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当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测度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换算为水平方向测试时的测区平均回弹值。
Rm?Rm??Ra?
式中 Rm? —回弹仪与水平方向成?角测试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计算到0.1;
Ra?—按表1查出不同测试角度?的回弹值修正值,计算到0.1。其取值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附录C采用
当回弹仪水平方面测试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式换算为测试混凝土浇筑侧面的测区平均回弹值。
tt Rm?Rm?Ra
bb Rm?Rm?Ra
tb式中 Rm 、Rm—回弹仪测试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时的测区平均回弹值,计算到0.1;
tb、Ra—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计算至0.1。其取值按Ra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附录D采用
如测试时仪器既非水平方向而测区又非混凝土浇筑侧面,则应对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进行浇筑面修正。
2. 碳化深度值计算
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按该测区所有测点的碳化深度算水平均取值。计算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如小于或等于0.4mm,则按无碳化(即平均碳化深度0)处理,如等于或大于6mm,则平均碳化深度值等于6mm计算。此时可根据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附录A,查表可得出测区混凝土强度。
3. 回弹法测强回归方程
影响混凝土表面硬度的因素(如碳化深度、水泥品种及用量、骨料品种及用量、水泥水化程硬土含水率、构件表面温度等)都对回弹值有影响。回弹规程根据北京、陕西、重庆、成都、湘潭、天津、合肥、广州、哈尔滨及武汉等十二个地区,2000多个基本数据,选用16种回形式,51种组合,共计算了300多个回归方程,最后选定的统一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得:
cfcu,i?0.02497Rm2.0108?10?0.0358i
c; fcu,i——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Rm——测区平均回弹值;
; i——测区平均碳化深度(mm)
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为?14.0%,强度相对标准差er为18.0%,相关系数r为0.87。
4. 混凝土实测强度评定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的要求,对同批结构或构件(强度等化合比、生产工艺相同,龄期相近)可抽样评定,对单个结构或构件可单个评定。
c试样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fcu(Mpa)按下式计算:
n
cmfcu?1cfcuc??,i Sfcuni?1n?(fi?1c2cu,ic2)?n(mfcu)n?1
c(MPa),精确至?0.1MPa。它同该测区平fcu,i——试样第i测区混凝土强度值
均回弹值Rm和平均碳化深度有关。
n——对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
测区数之和。
,精确到0.01 MPa Sfc——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MPa)cu
备注: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是指按本规程检测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换算成相当于被测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在该龄期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 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
cfcu,e?fcu,min
(2)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即:
fcu,e1?m
式中:mfccfcu?1.645Sfc cufcu,e2?mfccu,min cu,min——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 MPa。
备注: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强度值。
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Sfc?4.5MPa; cu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
Sfc?5.5MPa cu
检测完后应填写检测报告,并应符合《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2001)附录F的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计算表可参照附录C,有关回弹法测强的详细规定可参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