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鞠咏为进士阅读答案
阅读《鞠咏为进士》,完成下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②,释褐③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令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④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⑤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释]①王化基:北宋人,官拜参知政事。
②擢(zhu$)第:被提拔。
③释褐:脱下粗布做的衣服。
④课:考察督促。
⑤专修吏干:专心治理县事。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及王公知杭州( )
②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 )
③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④不患不达( )
(2)
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粗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以谢平昔奖进
[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皆以美于徐公
C.
不以疾也
D.
可以为师矣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以 文 学 受 知 于 王 公 化 基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________________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
(5)
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他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2.A;
解析:
(1)
①等到;②信;③希望;④担心。(每空1分)
(2)
例句中“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用来、来”,与A选项一致;B中是动词,认为;C中相当于“如、及”;D中是“凭,凭借”的意思
(3)
以 文 学 / 受 知/ 于 王 公 化 基(2分)
(4)
(1)鞠咏听说这件事后(1分,“之”译错不得分),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1分,“以……为”译错不得分)。
(2)(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1分,“感激”译错不得分),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分,“驱驰”译错不得分)。
(5)
王化基故意压制鞠咏是担心他恃才傲物(1分,答“担心他才高气傲、骄傲自满”也得分,但直接写“气峻而骄”不得分)。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主要是知人善任(1分,答“真正了解人,重德重才”也得分,直接写“知人”不得分)。
范文二:《鞠咏为进士》阅读答案
(二)阅读《鞠咏为进士》,完成8~11题。(14分)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②,释褐③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令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④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⑤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释】①王化基:北宋人,官拜参知政事。②擢(zhu )第:被提拔。③释褐:脱下粗布做的衣服。④课:考察督促。⑤专修吏干:专心治理县事。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及王公知杭州( ) ②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 )
③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④不患不达( )
(2)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以谢平昔奖进
A. 以光先帝遗德 B.皆以美于徐公 C.不以疾也 D.可以为师矣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以 文 学 受 知 于 王 公 化 基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11.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他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2分)
参考答案:
8. (1)①等到;②信;③希望;④担心。(每空1分)
(2)A (例句中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用来、来,与A 选项一致;B 中是动词,认为;C 中相当于如、及;D 中是凭,凭借的意思)(2分)
9.以 文 学 / 受 知/ 于 王公 化 基(2分)
10.(1)鞠咏听说这件事后(1分,之译错不得分),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1分,以为译错不得分)。
(2)(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1分,感激译错不得分),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分,驱驰译错不得分)。
11.王化基故意压制鞠咏是担心他恃才傲物(1分,答担心他才高气傲、骄傲自满也得分,但直接写气峻而骄不得分)。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主要是知人善任(1分,答真正了解人,重德重才也得分,直接写知人不得分)。
范文三:《鞠咏为进士》阅读答案
《鞠咏为进士》阅读答案
(“128815”);《鞠咏为进士》阅读答案
(二)阅读《鞠咏为进士》,完成8,11题。(14分)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令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释】?王化基:北宋人,官拜参知政事。?擢(zhuó)第:被提拔。?释褐:脱下粗布做的衣服。?课:考察督促。?专修吏干:专心治理县事。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及王公知杭州()?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不患不达()
(2)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以谢平昔奖进
A.以光先帝遗德B.皆以美于徐公C.不以疾也D.#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可以为师矣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11(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他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2分)
参考答案:
8.(1)?等到;?信;?希望;?担心。(每空1分)
(2)A(例句中“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用来、来”,与A选项一致;B中是动词,认为;C中相当于“如、及”;D中是“凭,凭借”的意思)(2分)
9(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2分)
10((1)鞠咏听说这件事后(1分,“之”译错不得分),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1分,“以??为”译错不得分)。
(2)(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1分,“感激”译错不得分),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分,“驱驰”译错不得分)。
11(王化基故意压制鞠咏是担心他恃才傲物(1分,答“担心他
才高气傲、骄傲自满”也得分,但直接写“气峻而骄”不得分)。
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主要是知人善任(1分,答“真正了
解人,重德重才”也得分,直接写“知人”不得分)。
范文四:高一文言文练习鞠咏为进士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知杭州仁和县( ) (
(2)以谢平昔奖进( )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 (2分)
17( (1)掌管(2)往常(3)希望(4)高傲
18(BD解析:A. 介词,“凭借” C. “(借此)可以,能够” BD都是连词“来”。
19( (1)到了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 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参考译文:
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已,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间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范文五:进士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