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论文
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唐昆雄 孙树文 摘 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风气是一
个重要的因素。对贵州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表明,社会风气与当代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风气;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风气作为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气氛,表现为人们具有倾向性的活动方式和
行为习惯,实质上指的是人们在处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
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事物或现象作出判断时
所持有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人们的价值观必然受一定社
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作为现代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必然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研
究以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研究”课题组
对贵州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变量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
了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转变社会
风气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理性科学的价值观。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为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结论后续操作的普适性,课题组甄选了贵州省有
代表性的五所高校(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和贵
州财经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
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有效回收率达98.0%。其中,(1)男生276人,
占56.3%,女生214人,占43.?%,性别结构基本合理;(2)16—20岁的184
人,占37.6%,21—25岁的257人,占52.4%,26—35岁的49人;占10.0%,
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此外,抽样调查对象覆盖了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基本类型和专
业。
2.研究变量的确定
(1)因变量。
大学生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对现实事物进行评价、决定取舍所持有的原则、
标准和尺度,是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
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一种观念。为了变量分析的方便,本研究将大学生价值观具
体操作化为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和择偶价值观等
五个子变量。其中,道德价值观是指当代大学生追求的道德价值目标及实现价值
目标的手段,表现为他们处理社会、家庭、职业与自身深层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政治价值观是指当代大学生根据自己道德的需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宽
容度和政治价值判断等方面所持有的内在尺度;职业价值观是指衡量某种职业优
劣的内在尺度,为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
人际价值观是指在人际交往和人际相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用以区分人际关系
的好坏、益损、是否适当及符合自己的意愿等的观念系统;择偶价值观是指当代
大学生对爱情、婚姻的本质认知和评价,特别是主体对择偶的原则、标准、方式
及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所持的价值尺度和所形成的观念体系。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
其中道德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2)自变量。
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学校、
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会风气等方面。其中社会风气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占据主
导地位的价值导向,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主流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社会风气在很大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
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心理暗示的作用。本研究在对自变量(社会风气)与因
变量(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性进行变量分析时,将社会风气具体操作化为党风、
学风和民风三个变量。
3.研究假设的建立
价值观作为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是一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
识,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主体生活世界中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社会风气
作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显
著影响呢?据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1: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和变化影响显著。
党风作为社会风气的核心内容,是指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
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地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风貌,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
的综合体现。那么,党风是否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呢?据此,
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2,党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
学风是指社会成员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是党风的具体化。正是在这一意
义上,**同志说:“好的党风要体现在教育中,才能培养出好的学风。”那
么,学风是否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呢?据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3:学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
民风是社会风气的主体部分,包括社区风气、行业风气、家庭风气等。那么,
民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的关系如何呢?据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4:民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研究需要在抽样调查数据的
基础上,(1)以社会风气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为因变量建立
了Logistic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社会风气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
化的程度;(2)分别以党风、学风和民风为自变量,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和变化为因变量进行逻辑相关变量分析,以期明确党风、学风和民风与当代大学
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
二、数据分析
1.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项外在因素
进行了统计,见表1。
在抽样对象中,选择“家庭”的占46.5%,选择“学校”的占46.7%,选择“同辈群体”的占49.4%,选择“大众传媒”的占57.9%,选择“社会环境”的占 48.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获得价值认同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家庭、
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都是当代大学生获得价值认同的主要渠道。
我们知道,无论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还是大众传媒,乃至社会环境都
是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世界,都必须借助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即社会风气)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按照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各组变量数X各组次数)/?各组次数)计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社会风气影响的概率达49.8%。可见,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
在明确了二者之间相关性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社会风气为自变量、
以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为因变量,建立了Logistic模型,以此来分析社会风气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程度,见表2。
表2显示,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43,显著度为0.036,发生比为1,104。这说明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
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社会风气变化1个百分点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变化率为110.4%,研究假设1得到验证。
2.党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党风作为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有何影响?课题组专门设卷进行了抽样调查:“有人说,党内的腐败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党
的性质是好的。对此,您的态度是什么?”统计数据见表3,并以此为依据建立
逻辑相关模型,见表4。
表3显示,选择“非常赞同”的占37.6%,选择“基本赞同”的占40.5%,选择“不太赞同”的占15.1%,选择“非常不赞同”的占6.8%。表4显示,党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17*,显著度为0.027。
两者共同说明:(1)当代大学生在总体上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政策持认同态度。
(2)21.9%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侵蚀了党的肌体,对党的性质和政策持怀
疑和否定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3)“官德毁而民德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沦丧容易使当代大学生产生失望
情绪,这是诱发大学生道德偏离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党风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假设2得到验证。
3.学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优良的学风表现为一种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为了解学风与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相关性,课题组设问:“当今世界是一个浮躁的世界,
形式主义蔓延,您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具体资料见表5,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逻
辑相关模型,见表6。
表5显示,在校大学生选择“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的占抽样
总数的26.9%,选择“只要自己做好就行”的占36.9%,选择“随波逐流”
的占25.4%,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占10.8%。其中,占63.8%的在校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浮躁学风和形式主义持否定态度。表6显示,学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40**,显著度为0.006,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强相关性。
两者共同说明:(1)学风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大学生道
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崇尚空谈、不求实效是一种极不道德的
行为,是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根本原因。当代大学生受浮躁之风和形式主义
的影响,势必形成弄虚作假的道德价值取向,与务实精神和作风相背离。(2)学风作为党风的具体化,党内浮躁之风、形式主义之风蔓延,势必影响当代大学生
对党的性质的政治认同,降低对党的政策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价
值观的形成和发展。(3)学风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浮躁不安、走过场
的社会风气,势必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和择偶价值观的形成
和变化。从以上分析来看,学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内在
相关性,研究假设3得到验证。
4.民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首先以当代大学生对民风的认知状况为例,通过设问抽查(“当今社会纷争迭起,‘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最实际的人际取向。对此您是
怎么认识的?”),掌握了民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内在相关性的第一手资料(见表7),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逻辑相关模型,见表8。
表7显示,抽样对象选择“非常赞同”的占11.9%,选择“基本赞同”的
占15.0%,选择“不太赞同”的占29.1%,选择“非常不赞同”的占44.0%。描述性统计说明:(1)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价值取向基本符合当今世界的主流,73.1%的学生认可当今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必须加强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2)面对民风不振、世风日下的现实状况,许多大学生选择讳让、逃避,这既体现了当
代大学生面对现实的消极无奈态度,也说明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取向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
表8显示,民风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625*,
显著度为0.029。这说明民风状况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假设4获得验证。
三、建议与对策
以上分析表明,作为社会风气,无论是党风、学风,还是民风,都与当代大
学生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因此,党和政府及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
施,迅速转变社会风气,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理性科学的价值观。
第一,严惩党内腐败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广泛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度的有
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
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诱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同时,
当代大学生对党内腐败现象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有着深切的感受,
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对党的信任度和政治认同感的不同程度的
缺失。俗话说得好,“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中国共产党只有加
大惩处党内腐败的力度,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党风,
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从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当代
大学生也要看到党严惩腐败的决心,不能因为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就怀疑党的政
策,就动摇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信心,必须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价值
取向。
第二,加强学风建设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和人际价值观
的有效途径。在现阶段,整个社会浮躁不安,严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
健康发展。因此,在全社会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风气,能有效地克服本本主
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生活态度;在
全社会倡导不尚空谈、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
道德价值取向,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创建和谐社区、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引导当代大
学生树立健康的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区是当代
大学生生存的重要环境,建立一种和谐的社.区氛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平
等、互助的人际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其个体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择业和生存的恐慌,既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同程度地诱导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因此,强化行业自律,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经济活动,形成平等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且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利益取向,从而形成理性的择业态度。家庭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初环境,当代大学生无不受到不同家庭氛围的浸润和熏陶,在各自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留守家庭”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同时,我国的人口政策使我国的家庭结构由传统家族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向,独生子女家庭增加,这些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不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理性发展。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风气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正因为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载体有效结合起来,并借助现代社会先进的科技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范文二:魏晋社会风气对文人思想的影响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魏晋社会风气对文人思想的影响
摘 要
魏晋时期(220—420)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在
这个战乱纷争、灾连祸结的时代,当时的文人远离政治、自在逍遥,构成了当时
独特的社会风气,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活在这一风气下的魏
晋文人或淡泊名利或狂放不羁,他们以各种形式(清谈、隐逸、饮酒服药、不拘
礼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动乱的世事下使得魏晋文人的思想获得很大的
解放,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文化业绩,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也对社会产生
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这一特定时代来揭示社会风气与文人思想行为之间的内在
联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魏晋;社会风气;文人;思想影响
Social Ethos of Weijin Had Affected The Literators' Feeling
Abstract: The period of WeiJin (220.AD-420.AD)is one of the most unstable、
chaotic and tenebrous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disorder and cata strophic period, the literator kept away from the politics and lived an easy going life and then made up of the distinct ethos and formed the distinctive landscap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literator lived in that condition were almost contemptuous or frantic. They used kinds of methods to represent their feelings and concepts. The feelings of the literator gained liberation and created the cultural miracles one by one, but their feelings brought some negative influerue, from which we can use for reference in our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eiJin ;Social Ethos ;Literator ;Affected Feeling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目录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3 研究方法 ????????????????????????????????????????????????????? 1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 ?????????????????????????????????????????? 4 二、魏晋文人思想的种类 ?????????????????????????????????????????? 6
(一)追求适意人生——清谈 ???????????????????????????????????? 6
(二)寻求宁远生活——隐逸 ???????????????????????????????????? 7
(三)享受短暂人生——饮酒服药 ???????????????????????????????? 9
(四)行为不拘礼节——裸袒、驴叫 ?????????????????????????????? 10 三、魏晋文人思想的社会影响 ?????????????????????????????????????? 9
(一)积极影响: ???????????????????????????????????????????? 9
1(思想解放 ????????????????????????????????????????????? 9
2(文化繁荣 ????????????????????????????????????????????? 9
3(以人为本 ???????????????????????????????????????????? 10
4(净化心灵 ???????????????????????????????????????????? 10
(二)消极影响: ??????????????????????????????????????????? 10
1(享乐主义 ???????????????????????????????????????????? 10
2(浮夸之风 ???????????????????????????????????????????? 11
3(盲目追风 ???????????????????????????????????????????? 14
(生活堕落 ???????????????????????????????????????????? 14 4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引言
魏晋时期各地割据势力长期征战,使民族迁移不断,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趋势。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文人们是如何处理这一复杂的形势呢,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虽然学界对魏晋文人思想的研究已经不少,但他们大都是对具体的某一时期或某一个人进行研究,而没将同时期的文人思想放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分析。本文选题旨在对比分析各种文人思想,使我们更深入、全面地把握魏晋文人思想。
文献综述
根据查阅资料所知,有关魏晋时期文人思想在国际上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魏晋时期文人思想的研究甚丰,这些著作主要有: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刘庆杰:《魏晋思想说》;唐翼明:《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论文集》;宁穆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田文堂:《魏晋三大思潮论稿》;刘志庆:《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李大石、许辉:《 六朝文化概论》;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稿》;刘义庆《世说新语》;粘凯蒂(中国台湾)《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活动之研究》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有关魏晋文人思想,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研究,他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魏晋文人在动乱的背景下能坚守文人的气节,并且创造了多姿的文化,对他们的行为给以肯定和赞扬;2、魏晋文人是一群不务正业、虚度人生、消极避世、贪图享乐的社会寄生虫,对他们的行为给以否定和批判。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使得我们对魏晋文人思想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但目前学者很少将同时代的文人思想放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这就为本文的写作留下了探索的余地。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原典文献及期刊网络查阅有关专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某些启示力求在论文中有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在学校查找、搜集与本论文相关的原始文献,认真阅读,借鉴与本论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本论题相关的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在通过与指导教师探讨,处理一些论文中出现的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问题。具体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整体或局部所呈现出的习尚和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
一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气,必然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人的个性和思想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文人也不例外。汉魏之际,军阀之间割据纷争,战乱频繁。社会中到处弥漫着战争的迹象,惨不忍睹。当时诗人笔下有着这样的描写:“甲生几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1][1]一,念之断人肠”;“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仔细想一想,这是一幅何等凄惨的景象。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记载:“从东汉到晋宋易代,几百年间一直战乱不止,据史家统计,汉桓帝永寿三年(157),中国人口是5600多万,到晋武帝泰康元年(280),减到1600多万。相隔120年左右,人口减少这
[2]么多,这数目真是可惊”。这个死亡数目当中包括了一大批文人,从汉末到魏晋,文人们一方面处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不断造成的大规模的集体性的死亡恐怖之中,同时还处在黑暗政治所造成的个体的死亡恐怖之中,随时都会遭到统治者的杀害。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使一批又一批忧患爱国之士倒在血泊之中,后来曹操也广杀文人,孔融、许攸、杨修、类圭、崔琰等人成了曹操刀下之鬼。司马氏集团滥杀文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魏晋时期有点名气的文人没有几个能幸免的。
魏晋这样一个充满忧患的痛苦动乱的时代,政权更替频繁、政治迫害残酷,上至帝王、大臣,下至文人士大夫、一般民众,无不处在死亡恐怖的笼罩之中。人们普遍感觉到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因此,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怎么样的活法最现实、最可取,大多数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普遍感到人生如梦,神仙不可求,功名不可贵,不如索性放弃一切,及时行乐、游戏人生。《汉魏晋文学与政治》有这样的记载:“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是充满忧患且变故无常的: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吁嗟行》)生年不满百,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3]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这些描写可以看做是对这种死里求生社会思潮的代表性描写,其实早在《诗经?秦风?东邻》中就出现过类似的思想,只是那时是零星的、个别的表露,不像汉魏之际和魏晋时期那样成为普遍性的集体性的表达。对死亡的强烈直视,对人生无常的反复讴歌,是魏晋文人的主旋律,也是魏晋风气形成的内在动因。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阮籍《咏怀》诗,再到陶渊明的饮酒诗、《形影神》等作品,无不透视着与死亡相抗争的悲悯
情绪,表达着人生无常、及时享乐的人生哲理。
文人们在这种无比黑暗的生存夹缝中,在前所未有的迷惘中,或慷慨多气,或悲歌慷慨,或放达自恣。他们纵酒沉湎、孤芳自赏、放浪形骸,皆在于展示人的觉醒,而并非消沉颓废。魏晋文人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文人都格外地珍视个体生命,自觉积极地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寻求保全并完善生命的最佳途径。这种来自内心的自觉、急切以至于达到狂放的程度,体现了魏晋文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
魏晋文人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思想极其活跃、文化多元化发展、生活空间十分广阔。各种新的观念、新的风尚不断涌现,社会风气也随之不断变更。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继先秦百家争
[4]鸣之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时期。”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对这一社会风尚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他以简练的笔墨广泛而细致地描述了魏晋文人的活动和精神风貌,为我们再现了魏晋文人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状态。鲁迅先生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对魏晋这一时期文人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探索,他大致是持肯定态度的。对魏晋文人身处夹缝、个性难以展现的自下而上处境充满悲悯,对他们意识到生命短促的放达和追求永恒的浪漫进行讴歌。
魏晋时期形成了竭力表现人格,以鄙视外在的行为节操为风尚,使一种高尚不俗的人格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的社会风气。而文人多以人的内在精神性和思想性作为评品人物的最高标准。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
[5]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魏晋独特的社会背景造就了特有的社会风气,这一社会风气又对文人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个人追求,这些思想行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为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清谈、隐逸、饮酒服药、不拘礼节。
二、魏晋文人思想的种类
(一)追求适意人生——清谈
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魏晋清谈的兴起,有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魏晋时期,政治黑暗,各统治集团争权夺利非常激烈,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人们由原先的弹劾朝政转而崇尚玄言,东汉末年的清议也由此转为清谈;二、曹魏时期,战乱频繁,统治者积极搜罗人才。于是对人才的鉴别、品题成为当时人们清谈的话题之一;三、随着汉朝的解体,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日趋衰微,以虚静为主的道家思想取而代之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这为清谈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素养与讨论话题。
由于上述等原因魏晋时期的文人已没有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是普遍出现了一种特异的思想心态,主要表现在纵欲和清谈两方面。
正始年间,由于东汉政权的瓦解,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内容空虚,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逐渐衰落,老庄思想、刑名法术等各种思想却异彩纷呈,老庄等思想的复兴为后来清谈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长期的战乱和残酷的政治斗争及门阀士族腐朽而无聊的生活,使得许多文人士族思想消沉,试图在玄虚淡泊之中求得精神寄托,同时,当时文人大都有高度的文化修养,重视个性自由,崇尚老庄之“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于是以“贵无”、“玄远”为代表的清谈之风大兴。魏晋清谈由正始经竹林、西晋到东晋,其风气越来越盛,尤其是两晋几乎为清谈所笼罩。《文心雕龙?时序》
[6]篇记载:“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可见自西晋中朝到东晋江左,清谈盛行的情况。何晏、王弼、苟集、夏侯玄、王衍、阮修、王导、谢安、孙绰、郭象、许询等皆为清谈名人。以《老子》、《庄子》、《易经》为本,清谈之人围绕“言”与“意”、“有”与“无”之关系,“才性同”、“才性异”等论题展开争论。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魏晋的新道家和他们的佛教朋友,以‘清谈’出名。清谈的艺术在于,将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它是很有讲究的,只
[7]能在智力水平相当高的朋友之间进行,被人认为是一种最精妙的智力活动。”
魏晋文人的清谈是一种口头交锋,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既要求学识渊博,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又要求反应敏捷,以适应清谈这种不断变更话题、不断调整论角、不断深入思辨的独特的论谈方式。文人们以才学疏浅为耻辱,纷纷努力地增进自己的学识。不仅学习老庄道家思想,还对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诸子思想兼收并蓄。在清谈中显露才华,用犀利的语言、巧妙的应对征服别人,甚至有时以一言而博得天下名。《世说新语》中有专门讲述魏晋文人学士知识渊博、擅长辩论、崇尚清谈、善于应对的故事,且清谈之中蕴含着自由的精神与思想,豁达的胸襟与气度。
魏晋时期,文人清谈是魏晋文人的一项很重要的生活内容,此为历代研究者注意。陈寅恪认为:“清谈一事,虽为空谈老庄之学,而实与当时政治社会有至
[8]密之关系,决非为清谈而清谈,故即谓之实谈亦无不可。”周一良先生在《两晋南朝的清议》一文中也赞同这种观点。清谈为何独兴盛于这一时期呢?陈寅恪和周一良分析清谈根源于自东汉以来,文人屡遭政治上的残酷迫害,无奈只有将具体品评人物的议论转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其本身即表达了文人对时世的不满,但此时的文人,已无意公然对抗统治者,仅借此发发牢骚,甚至牢骚也被隐去,只剩空谈。文人不谈时世,只谈风月或纯为虚无。魏末西晋时代是清谈的前期,文人所议之事大都为当时社会政治上的实际问题,与文人自身政治立场的表白有直接关系,而到了后期即东晋时代,清谈已失去了评议政治的功能,仅仅成为虚浮名士身份的装饰品了。
(二)寻求宁远生活——隐逸
“隐逸”二字可以拆开解义,许慎《说文解字》里说:“隐,蔽也;逸,兔
[9]善逃也。”隐逸二字的组合,主要表示隐居远遁,以及隐士逸民之意。隐逸文化是魏晋的一种社会文化,这种文化与魏晋文明几乎是相伴而生的,它是中国魏晋社会的一种润滑剂。它构成了魏晋知识分子特有的心态,魏晋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与隐逸文化不无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隐逸现象出现的比较早,《周易》中有:“初九,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徳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逐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
[10]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潜龙即隐士,是有德有才却被隐没的人,在这句话中还告诉了人们,隐者对人生的基本态度。
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隐逸高峰期,这一时期被正史立传的著名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隐士就有80多人 ,可见当时隐逸风气的兴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社会政治黑暗,统治腐朽,文人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把隐逸田园当作自己最好的归宿也是其原因之一。
我国古代“儒道两家分别提出了以人道和天道、名教和自然为理想的社会本体,在这两个本体之间,一方面互相对峙,另一方面又互相会通。儒道两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故在互相话难之时也都致力于寻找天与人、名教与自然的结合点,
[11]以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本体。”我国古代的文人知识分子大都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只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他们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表现出“外儒内道”的文化性格,有的则表现为“外道内儒”,有的则在儒道之间摇摆。
在魏晋的正始时期,一些文人就存有隐退思想。他们最初大都有一番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只因身处乱世,济世无望,不得已隐退山林。阮籍和嵇康就是其中的典性例子,《晋书》中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
[12]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如常。”“稽康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12]二人生活在魏晋玄学兴盛之时,虽深受老庄隐逸思想的影响,仍然有定国安邦的志向。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污浊的官场容忍不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品行。于是,他们罢官归家,与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隐居山阳,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他们把臂入林,饮酒谈玄,鼓琴长啸,潇洒人生。这些文人虽也出仕为官,但实际上心中已有道家那种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趋向。到了东晋时期,隐逸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隐逸变成了自诩清高,游山玩乐的手段。他们在隐逸的过程中并没有忘怀世事,虽身处山林之中,心却被物欲所牵制。尽管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得一般的文人被迫寻求隐逸,但他们的隐居生活实事上是相当优越、舒适的,在隐居的同时,仍然能够尽情享受物质追求。如《世说职鉴》记载:谢安在东山蓄妓。谢安隐居东山二十年,经常携妓出游,不但无人讥讽,反成为当世一大美谈,被认为颇有名士风度,受到大家的推崇。王羲之也属于此类,虽然向往隐逸生活,但仍然享有较高的物质生活。由此可知,他们虽然空谈玄远,有许多潇脱的行为,思想上追求老庄的超脱、自然的人生境界,而真正超脱世外,完全远离名利物欲的名士几乎是没有的,这是特定的社会风气造成的。这样的隐逸方式是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因为对统治者而言名士们的隐逸,已经失去了公然反抗和正面不合作的意义,是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这些隐士身上表现出了典型的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外道内儒的品格与思想。陶渊明为隐逸的最典型代表,他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大思想家,他不仅在思想上继承了魏晋隐逸的结果,而且依据其家世信仰创造建了新自然说,为后世文人奠定了新的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
(三)享受短暂人生——饮酒服药
魏晋文人吸收庄子有关养生的理论,结合道教的修炼、长生、登仙理论和中医的养生术,再加以阐发,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养生理论。人们为了追求益寿延年,甚至是长生不老,除了注意普通药物的调理之外还流行服食一种叫做“五石散”的药。鲁迅先生在他的《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曾谈论到此事。据史书记载,“五石散”是一种毒药,相传是何晏最早开始吃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后在文人士大夫中形成风气。用皇甫谧的话说:“近世尚书何晏,耽于好色,好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较强,
[13]京师翕然,结以相授”。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从史书记载看,这种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服药后能使人感到快乐、舒畅、开阔。可能正是这种特殊的感觉,使得文士们玩命似的长期服药。
《世说新语》里有记载魏晋文人服药的事情: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
[14]治病,亦觉神明开朗。”。王羲之也是一个酷好服散的,他“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风姿恐怕就是对他行散时神态的最好描述。
但服药并没有给文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健康。《三国志?管辂传》注描绘何晏长期服药所造成的人体形貌特征时是这样写的:“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
[15]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医书上说服药行散后对人的痛苦折磨是“违人
[13]理,反常性”。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违人理,反常性”?或许魏晋文人正是借助这种吸毒式的“反常性”的方式来表现内心的苦闷。按照马良怀的见解:“魏晋朝代是一个充满着死亡焦虑的时代,文人们甘愿忍受服药行散后身体上的痛苦
[16]折磨,是为了忘却自我的存在,宣泄内心的焦虑。”
酒也伴随着服药的流行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因缘于战乱纷争、礼乐崩坏,文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了无尽的痛苦,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他们无法实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于是他们选择了酒精的麻痹。一方面在酒的魔力下逃避政治灾难,另一方面,在酒的沉醉中让灵魂彻底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归于本性的自然之真,在醉生梦死的幻境中实现心灵的短暂平衡。于是酒成了魏晋文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王瑶先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因为饮酒是为了增加生活的密度,为了享乐,所以汉末以来,酒色游宴是寻常连称的。饮酒只是为了“快意”,为了享乐,所以酒的作用和声色犬马差不多,只是一种享乐和
[12]麻醉的工具”。《世说新语》里提到酒的地方就达100处之多。饮酒成为一种风尚,是魏晋文人生活的精神乐园。
魏晋时期文人饮酒风气之盛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读魏晋文人的文章,我们会发现,几乎都离不开酒字,不论是悲是喜,是欢聚还是离别,酒都是他们借以发泄情感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出现了不少豪饮之人,酒量极大,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魏晋文人大肆纵酒,在酒的借助下,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行为。如山涛之子山简“唯酒是耽”,以至于当时
[12]流传着这样的儿歌:“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阮籍也是一个例子,阮籍遣母丧,与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日:“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内,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日:“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咬不辍,神色自若。
[14]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从何曾谗毁阮籍的话来看,司马氏是以孝治天下的,而阮籍居丧时居然喝酒吃肉,可以看做是不尊礼教的行为。而阮籍恰恰是出了名的不尊礼教的人,《世说新语》中记载:阮籍邻家妇人卖酒,有美色,他饮酒后,常醉眠于酒家妇之侧,开始妇人的丈夫对他有怀疑,可是后来发现他并没有别的行为。其实,阮籍并非真的不尊礼教,他的行为实属无奈,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方法。阮籍不愿意曲奉于司马氏集团的统治,空有远大志向却报国无门,只得寄情于山水之中,言志于诗,醉卧樽酒中。阮籍是个地地道道的酒仙。《晋书.阮籍传》中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因酣醉
[12]获免。”这虽然是阮籍借醉酒以摆脱统治者的纠缠来保全自己,但也说明他对酒的嗜好确实非同一般。陶渊明也不例外,到谁家就潇洒饮酒,酒醉就归。诗歌《饮酒》无不体现出他回归田园后自然的乐趣。饮酒对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不如说是享受饮酒所带来的快乐。通过醉饮,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同时为自己营造一方虚幻的洁净的心灵空间,寄托自己的理想。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四)行为不拘礼节——裸袒、驴叫
魏晋文人饮酒最有反常行为,他们把饮酒时的反常行为推向极致:赤身裸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酒德颂》的刘伶。他赤身裸体在房屋里放肆狂饮,有人见了讥讽他,他却理直气壮、富有想像力的反驳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巾
[12]军衣,诸君何入我巾库中~”刘伶是单独的“裸体饮”。魏晋文人中还有一种群体的披头散发、赤身裸体地嗜酒醉饮的。如《晋书?光逸传》记载当时“八达”
[12]就是“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就象裸体这种行为,即使发生在当今文明社会,也一定会被人们当作是一种不雅的行为,然而在当时的风气下,裸体竟然被许多人争相效仿,成为一种时尚。《世说?德行》记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日:“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18]其实早在东汉末年就有裸体现象的存在,《三国志.荀彧传》就记载有,祢衡在曹操大会宾客时裸身击鼓骂曹。因为祢衡不肯为曹操所用,曹操令其击鼓,祢衡当众脱下衣服换上鼓吏的衣服并大骂曹操。魏晋时期裸袒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是时尚的表现,因为在那些放达者眼中这是一种脱俗的自然表现。
魏晋文人更不拘礼节的行为还有学驴叫,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就有学驴叫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癖好。王璨喜欢学驴叫实属荒唐可笑了,文帝竟在王璨的葬礼上让大臣们每人学一声驴叫来给他送终,这更叫人忍俊不禁。《世说新语》是这样记载的:“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
[19]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这儿我们看到的不是板起脸来说教的帝王面孔,而是偶尔也会不顾礼法,带些幽默的形象了。看来只要真正喜欢,他们没有感到有失身份。无独有偶,那时喜欢驴鸣的还不乏其人。看下面的例子: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坳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日:“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
[20]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日:“使君辈存,令此人死!”孙子荆名孙楚,以才藻卓绝,豪迈不群名于当世。他和王济(王武子)关系甚好,两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但他在王济的葬礼上学驴叫,其性情也直率的可笑,难怪宾客们都忍不住笑起来。追求率真的行为与那时人们崇尚道家的“自然”思想有关。那时许多文人对人为的雕饰和礼制的制约表现出抵制的态度,而对人们真情的流露则加以赞赏。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三、魏晋文人思想的社会影响
魏晋文人思想极其活跃,创造文化种类繁多,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点归结起来分为两类: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思想解放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五胡内迁和北方民族南迁,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各民族之间兼收并蓄,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度的自由解放。作为社会思想主流的文人更是获得空前的思想解放,他们在学术理论、观念及方法上一改两汉经学陈腐、僵化、唯我独尊的学术风气,形成了各种思想,各种流派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的学术氛围,从而展现新的时代风貌。宗白华先生曾说:“汉、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又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
[21]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正因为魏晋是一个思想极其解放的时代,所以人们展现出各式各样的独特行为,这也就为魏晋思想文化繁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文化繁荣
著名学者欧阳文曾这样评说“魏晋南朝文学,上起建安,历三国、两晋、南朝,终于隋朝统一,凡四百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上承先秦两汉,下
[22]启隋唐,作家空前增多,作品极为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过去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开始注重作家情感世界的描写,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创新。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彩,七古也明显增多,还出现了以律诗开端的“永明体”;诗歌的形式方面,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在这一时期均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丽的风气越来越盛。骈偶、词藻、用典,声律、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除文学外史学也空前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史学作品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此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有的史学繁荣时代。
3(以人为本
魏晋文人十分重视生命的价值,主张自我尊重、自我觉醒。刘大杰曾说:“魏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晋文人虽都有厌世的观念,但并没有厌生的观念。人生的意义虽是否定,生活的意义并没有否定。他们一样快乐,要求幸福,不过他们追求的途径与方法不同,
[23]观察人生的态度和前人不同”。可见他们十分重视生命的价值。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魏晋属于一个特定的时期。从曹丕称帝开始到东晋灭亡,这个时期历经200余年。这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满了战争和饥饿,争斗和残杀,社会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并且奏成了时代的
[24]最强音。宗白华先生便称魏晋是“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呈现出不同的生命风采,但作为一个整体,它所蕴涵的生命情节也具有共同的色彩,共同的感人力量。著名文学史学家王瑶先生说过“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始终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他还说“自建安以来,这种情绪便日渐浓厚。随便我们翻开
[25] 哪一个人的作品,其中都有这种情绪的类似表现。”
4(净化心灵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听任自然。魏晋生活下的文人们,由于时代条件所迫,注重心灵回归自然。陶渊明是这些人中的最典型代表。有这样评价的:“陶渊明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实现政治思想抱负的机会,只好选择了内心世界完善人生的路径。死亡、隐逸、躬耕、饮酒在正常的年月,有作为的时代,对于一个有理想、抱负的 文人士大夫而言,都是生命价值的负向判断的无奈结果和滑落,是不得已的退守”。他对虚浮的思辩不再感兴趣,他追求人类自然的本性,将自身存在与自然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全部行为化于自然之中,将老庄顺应自然从思想转化为生活实践。“秉来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
[26]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就是他躬身实践的最好描写。他不只是在精神上追求老庄思想,而是将老庄的“顺应自然”转化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一种人生态度,所以他达到了物我一体,心与大自然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消极影响:
1(享乐主义
魏晋文人深处乱世之中,面对社会的黑暗统治人们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于是,人们普遍形成了恣意任情、及时行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生活风气。
[27]正如《长歌行》中所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落而息的悠闲生活;他们过着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堕落生活;他们以无为为高尚,以建功立业为耻辱。由于过于追求生活享乐,追求心灵宁静,以至于人们不思进取,最后竟到了误国的地步。
2(浮夸之风
在古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魏晋文人的浮夸之风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文人,都少见魏晋文人之间那种相互吹捧的夸张程度。谢灵运自夸说:“魏晋以来,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
[28]一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曹植才华的欣赏,同时也显现了他对自身的吹嘘之意。《续谈助》记载:“士衡在座,安仁来,陆便起去。藩曰:清风至,尘飞
[29]扬。陆应声答曰:众鸟集,凤凰翔。”《晋书 .左思传》也有记载:“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问有伧文,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翁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文人们这般攀比附和,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以谦虚为美德的社会实属少见。
3(盲目追风
以魏晋风尚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精神,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其影响相当深远。然而,由于盲目追求魏晋风尚,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许多人纯粹是赶潮流,仅图追求华丽的外表,并不理解魏晋风尚的真正内蕴。例如有些人心情并非嵇康、阮籍那样沉重,却也学他们的狂放不羁,为自己的消沉与堕落寻找借口,以达到所谓的心安理得。这不仅对个体没有任何益处,还对社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也即败坏了社会风气。他们的许多荒诞的行为不仅不能为现代社会所容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嵇康、阮籍等高尚文人的正确认识。
4(生活堕落
魏晋风尚没能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而是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经常遭到贬低。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他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自命清高、生活堕落,并且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和清谈误国等。生活的堕落,政治能力的逐渐丧失必然会导致政局混乱、统治腐朽、社会动荡,这当然是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愿看到的,故魏晋风尚也只能属于魏晋,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混乱和黑暗的时期了。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结 论
魏晋文人生活在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独特的社会风气造就了文人特有的思想行为。他们用各种反常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即反两汉以来社会普遍认同的儒家的伦理纲常、礼仪名教那一套行为规范。运用多种手段批判了守常的“君子风度”,向中国数千年的“守常君子”们发起挑战。虽然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和抨击,但我仍觉得魏晋文人无论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们依然是一群不朽的、杰出的文人。他们用锐利的笔锋书写自己的政治抱负,自己的人生理想,创作出了大量著名、优秀的文章,描绘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时局,续写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不断地去研究、探索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源。他们的理想、信念、情操、风尚等,都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93、104.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4-25. [3]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189. [4]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38. [5]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89. [6]刘勰.文心雕龙.时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58. [8]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稿万绳楠整理[M].合肥:黄山书社,1999 :45. [9]徐中舒.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10]唐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6. [12]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60 、1369、1360、1912、1229、1376、
1376.
[13]隋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94、892. [14]刘义庆撰.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管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811.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16]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475.
[17]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58-159. [18]宁稼雨.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J].北京:中华文化论坛,2005:(3). [19]杨牧之、胡友鸣选译.世说新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267. [20]徐震堮著.世说新语.校笺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348、349.
[2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8.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22]欧阳文.魏晋南朝文学自觉性成因浅析[J].长沙
[23]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3. [2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7. [2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37. [26]逗钦立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895. [27]邓魁英编注.汉魏南北朝诗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38. [28]叶嘉莹. 汉魏六朝诗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546. [29]鲁迅 .在小说钩沉[M].济南:齐鲁出版社,1997:12.
个人信息:姓名: 郭晓辉
电话:13618253752
专业:历史学
学校:西南大学
魏晋社会风气对人文思想的影响
范文三: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及对策研究 2011年5月18日理论研究
高技体育课程体系问题的探讨
文/马振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摆脱重复运动技术传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性,其正做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
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当代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问题;探讨
在新世纪的今天,社会的进步.人才的需求使得当代大学生 渴望身心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院校课程目标,课程的建设和任 务都在不断的跟进.但是在教学的实施上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 际,仍然重复使用着旧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目前课程体系的调 查分析,望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改变体育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现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来解决社会需 求,知识体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过于单 一
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无法满足现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要求,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目标的设置既 有共性又有个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在整个高校阶段多层次, 多方位和多角度地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安排,才能够使 大学生跟上人才的需求步伐,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目标. 2.改变体育课程教时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时数的设置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则,
而理论课只是作为雨天,风大时室外不能进行的情况的一种代替 品,没有真正实施理论课,只是通过实践课的身体练习使得学生 增强体质,掌握锻炼方法,这样很难达到目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 键在于不违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则,适当地增加理论课时,使 学生通过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通过 理论知识(保健知识,健身方法以及损伤的预防与医治等等)的教 授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和终身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建设,实践课教学组织与方法
教材是上课的依据,教材的选择既要看到近期效益也要看到 远期效益,同时也具备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等,只要 教材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论教材体系.才能够使学生明白如何健身 和健身的意义所在.
高校体育教学课的评价主要放在对教师课堂的队伍调动,上 课时队伍是否站得整齐,学生的进步以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上.今后的课应该把项目以及老师的配备公布,以便学生选课选 老师,以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三,体育课的考核内窖与考核标准
体育课程的考核评定.传统的考核标准一般为30%的理论成 绩和70%的实践和技术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兴趣.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 段.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能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真 正的在学生当中对<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推广和实施.由此可 见,健全考核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
总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观念,为{=全民健身计 锄》的实施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贯彻作出贡献.1日的课程体 系重复传授运动技术,不能够顺应潮流,使得素质教育和终身体 育思想无法贯彻实施,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旧的课程体系.只有这 样才能够使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得到贯彻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任瑛.舛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体育课程建设之分析[J].长春
理工大学:高教版.2010.5(1):132—133.
[2];毛雪梅,郝小刚,詹国祥.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
改革研究EJ].河北体育学院,2010,24(1):39-_4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军
体幸室)
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摩英林高群
摘要:在科学把握社会风气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转型期中国社会风气的不良方面,特别是这些不良方面对大学生的学风
有哪些负面影响,这对于提升对社会风气的理性认识,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大学生学风
1949—1978年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思想的影响,社会:风气"为主题的专门性研究成果不多,多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同时
学等学科被取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研究者多从社会风气与党风,道德,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去
反正,使社会学得以恢复,为社会风气及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阐述分析.而在社会风气对大学学风影响方面研究甚少,特别是
了契机.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风气,社会风气直接影!在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阶段,社会风气既出现了很多的好的
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因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方面,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现象",而这些不良现象对大学
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国社会风气的专门性研究以及与社会风气:学风有何影响.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怎样
关联问题的研究逐步展开.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以"社会:的影响.应该成为当下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口豳3
理论研究2011年5月18日
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 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 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大学生学风狭义层面仅指学生个体和群 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以及学习习惯的总 体反映.广义则泛指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治学之 风,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学,管学之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学之风 以及学校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总和.大学 学风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独有文化,其核心是一种治学 精神,治学态度起着引导,规范,激励师生们的作用,具有教育性, 稳定性,深入性,自觉性等特征.
一
,关于国内外社会风气的研究
在外国学者的研究中,几乎很难见到社会风气一词.只有很 少的国外研究着作在研究文化问题时涉及社会风气.如日本学者 福泽渝吉在其所着的《文明论概要》中,提出"文明的精神"就是人 民的"风气""普遍渗透于全国人民之间,广泛表现于各种事物之 上,但是既不能以目窥其形状,也就很难察知其所在".不难看出, 福泽渝吉是借助社会风气概念来开展关于文明的深入研究. 面在国内社会风气的研究中,一是以"社会风气"为主题的专 门性研究成果不多,多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同时,有研究者对社会 风气的概念,形成机制,特征与功能进行了深人的研究,认为社会 风气是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社会风气是社会心理 的表现,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 础上形成和变化的;社会风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和职业 性;进步的社会风气会促进人的意识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善,陈 旧的社会风气会拖慢历史的进程,腐朽的社会风气则阻碍社会制 度的革新和历史的发展.
二是社会风气与党风,道德,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密
不可分.关于党风与社会风气,研究者认为执政党风气的好坏直 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对整 个社会风气起着示范,表率和带动促进作用;关于道德与社会风 气,研究者认为道德建设是社会风气的主要内容和标志,其状况 如何,集中体现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关于价值观与社会风气, 研究者认为社会风气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 气.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关于精神文明 建设与社会风气,研究者认为社会风气与精神文明存在内在关 系,一定的精神文明水平总是要外化为一定的社会风气,社会风 气又会反作用于精神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我们先说说不良社会风气的现状,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 面都有着不好的影响.比如企业发展方向迷失;个人拜金主义横 行;部分政府官员信仰缺失和腐败堕落;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泛 起;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盲目西化;道德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是 不良社会风气造成的不好影响.
同时.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也有着很不好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学习和人际等方面.比如部分学生 缺乏远大理想和信仰.部分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存在厌学情绪,学 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 4囝锄
间的关系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优化大学生学风的具体对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弓l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获得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让大学生 的信仰不再迷茫,可以说这是核心的环节;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在全校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好的领导机制造就好的工作体系及教师素质,从而达到育人的基 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 进优良学风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 思想提高了,学习及心理才会加强;通过教育和指导,从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力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己规划自 己的学习乃至事业的蓝图,再加上良好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成功 的一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 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 重要时段,所以一名好的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尤为重要的;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 氛围;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定期在学生中进行学风,师德等问卷抽 查,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关于学风建设的意见 和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这个群体的价值 观,人生观以及学风等的高低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这 篇文章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李英林(1973一),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群(1987一),男,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6.
[2]杨振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6.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农业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范文四: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彩’理论研究 2011年5月18日
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问题的探讨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摆脱重复运动技术传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性,真正做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 渴望身心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院校课程目标、课程的建没和任:和健身的意义所在。 务都在不断的跟进,但是在教学的实施上 高校体育教学课的评价主要放在对教师课堂的队伍调动、上 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 际(仍然重复使用着旧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目前课程体系的调:课时队伍是否站得整齐、学生的进步以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现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来解决杜会需: 体育课程的考核评定。传统的考核标准—般为30,的理论成 求、知识体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过于单:绩和70,雕j实践和技术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培养 学 —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无法满足现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兴趣。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
不同需求的学生要求,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目标的设置既:段,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能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真
有共性又有个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在整个高校阶段多层次、:正的在学生当中对《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推广和实施。由此可 多方位和多角度地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安排,才能够使:见,健全考核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 大学生跟上人才的需求步伐。 : 总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观念,为《全民健身计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目标o 2(改变体育课程教时 :划》的实施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贯彻作出贡献,旧的课程体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时数的设置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刚,:系重复传授运动技术,不能够顺应潮流,使得索质教育和终身体 而理论课只是作为雨天、风大时室外不能进行的情况的一种代替!育思想无法贯彻实施,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旧的课程体系。只有这 品,没有真正实施理论课,只是通过实践课的身体练习使得学生:样才能够使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得到贯彻和实施。
【1]任瑛(对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体育课程建设之分析[J](-F:tI 譬享三焉量竺竺搴竺警苎望孝曹要竺:(。孽尝警兰翟苎兰量鬯璺; 一 兰孝苎芒矍妻篓的理兰翟攀管专:芝孳篓苎竺竺篓翟耄誊:苎兰;理工芙学学报:高教版, 2010,5(1):132一133(’ ,。。。一’ ,一 理论知识(保健知-,y(、健身方法以及损伤的预防与医治等等)的教:
[2]高雪梅,郝小剐,詹国祥?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 i 授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和终身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建设、实践课教学组织与方法 !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 39--41?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军 教材是上课的依据。教材的选择既要看到近期效益也要看到: 远期效益,同时也具备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等(只要:体教研宣 )
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摩英林高群 摘要:在科学把握社会风气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转型期中国社会风气的不良方面,特别是这些不良方面对大学生的学风 有哪些负面影响,这对予提升对社会风气的理性认识,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大学生学风 1949—19",8年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思想的影响,社会:风气”为主题的专
门性研究成果不多,多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同时 学等学科被取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研究者多从社会风气与党风、道德、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去 反正。使社会学得以恢复,为社会风气及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阐述分析。而在社会风气对大学学风影响方面研究甚少,特别是
了契机。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风气,社会风气直接影!在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阶段,社会风气既出现了很多的好的
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因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方面,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现象”,而这些不良现象对大学 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国社会风气的专门性研究以及与社会风气:学风有何影响,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怎
样 关联问题的研究逐步展开。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以“社会:的影响,应该成为当下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万方数据 口潮 3
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问的关系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 三、优化大学生学风的具体对策 以及时尚等要索的总和。大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生学风狭义层面仅指学生个体和群: 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以及学习习惯的总:获得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让大学生 体反映。广义则泛指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治学之:的信仰不再迷茫,可以说这是核心的环节;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风。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学、管学之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学之风:明确职责。在全校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以及学校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总和。大学:好的领导机制造就好的工作体系及教师素质,从而达到育人的基 学风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独有文化,其核心是一种治学: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 精神,治学态度起着引导、规范、激励师生们的作用,具有教育性、:迸优良学风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 :思想提高了,学习及心理才会加强;通过教育和指导,从激发学生 稳定性、深人性、自觉性等特征。 :的学习动力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己规划自 一、关于国内外社会风气的研究 在外国学者的研究中,几乎很难见到社会风气一词。只有很:己的学习乃至事业的蓝图,再加上良好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成功 少的国外研究著作在研究文化问题时涉及社会风气。如日本学者:的一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 福泽渝吉在其所著的<文明论概要》中,提出“文明的精神”就是人: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文明论概要》中,提出“文明的精神”就是人: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
民的“风气“普遍渗透于全国人民之间,广泛表现于各种事物之:重要时段,所以一名好的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尤为重要的;
:氛围;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定期在学生中进行学风、师德等问卷抽 上,但是既不能以目窥其形状,也就很难察知其所在”。不难看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
而在国内社会风气的研究中,一是以“社会风气”为主题的专:查,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关于学风建设的意见 福泽渝吉是借助社会风气概念来开展关于文明的深入研究。 门性研究成果不多,多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同时(有研究者对社会:和建议。 风气的概念、形成机制、特征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这个群体的价值 风气认为社会: 是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社会风气是社会心理:观、人生观以及学风等的高低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这 的
表现、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篇文章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础上形 作者简介: 性;进步的社会风气会促进人的意识发展和社会制度的 成和变化的;社会风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和职业:李英林(1973一),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 旧的 改善、陈: 社会风气会拖慢历史的进程、腐朽的社会风气则阻碍社会制: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度的革新和历史的发展。 高群(1987-)。男,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 : 二是社会风气与党风、道德、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密: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不可分。关于党风与社会风气,研究者认为执政党风气的好坏直: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j匕京:教育科学出版 前途,而且对整: 个社会风气起着示范、表率和带动促进作用:关于道德与社会风:社,2006( 气。研究者认为道德建设是社会风气的主要内容和标 [2]杨振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志,其状况: 如何,集中体现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关于价值观与社会风气。:2006( 研究者认为社会风气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价值观: 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 义学院) 气,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关于精神文明 建设与社会风气。研究者认为社会风气与精神文明存在内在关 系,一定的精神文明水平总是要外化为一定的社会风气,社会风
气又会反作用于精神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二、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我们先说说不良社会 风气的现状,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 面都有着不好的影响。比如企业发展方向迷失;个人拜金主义横 行;部分政府官员信仰缺失和腐败堕落;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泛
起;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盲目西化;道德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是
不良社会风气造成的不好影响。 同时(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也有着很不好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学习和人际等方面。比如部分学生 缺乏远大理想和信仰。部分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存在厌学情绪,学 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
4盔皿 万方数据
范文五:【doc】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26卷第1期
VO1.26No.1
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JournalofHezeTeachersCollege
2004年2月
Feb.2004
文章编号:1003—6318(2004)01—0058—04 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涂耀军,张洪春
(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桂林541001) 摘要:自唐中叶以来,商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的发展程度则
更进一步,商业的发
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文章试图对商品经济作用
下的宋代社会风气作些探
讨,从而使人们对宋代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宋代;商业;社会风气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
一
,宋代商业的兴盛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地区 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 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 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就全国范围而言,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与以前各 朝相比,宋代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却是不争的事实. 商业的兴盛,首先表现为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唐代前期实行坊市制度,居民区和商业区有严格的 区别.唐代后期,这种制度开始有所突破,唐德宗贞 元十三年(797年),在都城长安,除法定的以东,西 两市为专辟的商业区面积不过四坊曲之地外,在热 闹坊曲之处也出现了商贩.天门街出现了卖鲜鱼 的商人,宣平坊出现了"张帽驮桶"的卖油郎,亲仁 坊也经常有"负贩之人"(《唐两字城历考》)出入,延 寿坊甚至有人开起了金银珠玉铺(《唐阙史?王居士 神舟》).到宋代,这一限制完全消失,都城开封的布 局不再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里制度,商人 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 和场所,与住宅区的坊里互相交错.这一现象说明, 前代严格的坊市制度逐渐趋于消失.就营业时间而 言,宋代以前商业区有着严格限定的营业时间,城 北,坊门入夜关闭.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则突 破了这一限制,夜市营业时间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 四更(((/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据《宋会要?食货 六七之一》载:"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 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由于放松了 对营业时间的限制,所以宋代夜市是非常繁荣的,如 北宋都城开封街头"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 罢".?此外,在城市周围的广大地区,也突破了以前 的"市"制,逐渐兴起了新的商业区——镇市和草市, 有些镇市和草市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发展成 为州县城厢的一部分,或者成为独立的小工商业城 市.这些事实表明,在都城里,从事商业的空间,由 前代几个坊的面积扩大到皇宫以外的各条街巷,甚 至扩大到城郊广大地区;经营商业的时间,由白天延 长到夜里,甚至通宵,商业气氛较以前更为浓厚了.
众所周知,支付手段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经济 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北宋时商品流通和支付的手 段主要是铜钱,南宋时主要是纸币"交子"或"会 子",绢,布等辅助货币的作用在逐步缩小,金,银等 金属的货币机能则在不断增大.此外,北宋铜钱每 年铸造额要比唐代多几倍到十几倍,这些事实都从 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 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唐代 沿海的通商口岸仅有登州和广州两处,海船航程最 远达波斯湾一带.?宋代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前 后有广,泉,明,杭,密州等十多处,海船的航程延伸 到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诸国.大批农产品,手工业 产品包括矿产原料,铜钱等运往海外各国,铜钱还成 为亚洲一些国家欢迎的硬通货.这一切都表明宋代 是一个商业十分兴盛的朝代,正是如此浓厚的商业 氛围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3一ll—l2
作者简介:涂耀军(1977一),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硕士研究
生.
2004年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第1期
二,商业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拜金,享乐之风盛行.
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追求实际,讲 究功利,义利并重甚至重利轻义的思想使传统的义 利观受到强烈冲击,以陈亮为首的功利主义者就公 开宣称:"财者人之命,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 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请问其目,日:即世之所谓
仁义礼智信是也".义利观的改变导致两种社会风 气蔓延:其一,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当时社会上流传 的耳熟能详的民谣是:"钱之为物,人所共爱."(《东 谷随笔》)"钱如蜜,一点也甜."?钱在人们心目中有 异乎寻常的魔力,为了钱,"骨肉亲知以之而构怨稔 衅,公卿大夫以之而败名丧节,劳商远贾以之而捐躯 殒命,市井交易以之而斗殴戮辱".(《东谷随笔》)其 二,时人皆以享乐为荣."不见可欲则心不乱".宋 代社会可以说是个花花世界,商品质量之高,种类之 繁多,都超越前代,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地方性的土 特产因"甚工巧"而"名着天下",太平老人在《袖中 锦》,《天下第一》中,庄绰在《鸡肋编》卷上里便分别 列举了二十二种,一十七类之多.至于国外输入的 货物,据统计多达四百一十种以上,而且各种奢侈品 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当时的人们置身于这样的 社会环境中,大多"侈心自动".?他们追求"穷天下 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的豪华生活,"豪尚华居,竟 服糜衣,竞嗜珍馔,竞用美器",(《东谷所见》)其奢欲 简直膨胀到"惟意所欲,无复分限"(《司马温国公传 家集》)的地步.尽管朝廷一再下令抑奢,如今还保 存在《宋大诏令集?禁约门》里的便达八件之多,可是 这些政令收效甚微.相反,甚至有人发出"奢侈则长 人精神"?的惊世之语,许多人终日花天酒地,荒淫 无度,"但知奢糜相夸".(z)不仅如此,真宗还怂恿臣 属享乐,"或劝以声妓自娱"?或"责限以相公买 妾".?上行则下效,一时间官员们互相攀比,"皆以 奢糜为荣".宋代的拜金,享乐风严重侵蚀着人们 的价值观,使当时的社会蕴含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2.商品经济对吏风的冲击——经商之风席卷
官场.
宋代商品经济在长足发展的同时突破了传统经 济体制的局限,在某一地区和一定程度上冲破了自 然经济的统治,使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有了较大改 观,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经济体制的某些变 革却未能带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变革,这 就使整个社会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一方面商品 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封建经济 格局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面对汹涌的商品 经济大潮,当商品交换的原则普遍为时人所认同的 时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观念也在侵蚀着传统的 "义利观".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现实的严重挑 战.这种状况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 是官僚士大夫阶层抵挡不往金钱的诱惑,在商品经 济大潮扑面而来之际,也加入了"嗜利如命"的行列, 为了满足个人的利欲,他们不择手段地进行经商活 动,给宋代的吏风建设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宋代官吏经商从宋朝立国之初就已露出端倪,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吏经商愈演愈烈,成为欲罢不能 的弊端.官吏经商和商人经商采取的手段不同,但 都是为了谋利,商人是通过商品买卖依赖市场而换 取劳动所得,而官员经商则是依靠其地位和特权牟 取暴利,其经商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经济繁荣,起到 互通有无的作用,而是通过经商获取财富,满足不断 膨胀的私欲和穷奢极欲的生活,因而给社会造成的 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纵观宋代的官吏经商,有两点 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官吏经商的普遍化.在宋代, 官吏经商不是个别现象,上自宰相,下及一般官员, 都涉足商业活动.如开国名相赵普,官高位重,仍
"营邸店,夺民利"?;石守信,石保去父子更是"专务 聚敛,积财巨万","所至有邸店,别墅"@.到了北宋 后期以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比年臣僚营私谋利 者众",'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 几"@.二是官吏经商项目很多,牟利手段五花八 门.大凡绢帛,薪炭,牲畜,房舍,木材,药材,船舶, 金银首饰,珍宝,香料,茶,盐,酒,书籍,字画等等,不 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 内的,国家禁止的或允许的,都属其经营的范围.有 的官吏甚至干起贩卖人口的勾当,"贸内部子女", "遣吏强市民羊及买女口".?
由于官员经商要冒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为了 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许多官吏开始把致富的途径 转向索受贿赂,贪赃枉法,这使得社会风气每况愈 下,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裂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 一
定阶段在政治上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在宋代,官 吏经商,贪赃枉法之所以非常盛行,很大程度上与人 们的价值追求有很大联系.可以说当时的商品经济 引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改变对宋代吏治吏风 的败坏起到了推波助f阑的作用.
3.商业在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
虽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 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商品经济浪潮所带来的积极影 59
2004丘菏泽师范专科学校第1期
响也是不容抹煞的,这其中就包括商业在社会中的 地位逐渐得到提高.随着宋代商业的逐步发展,社
会上各阶层竞相追逐商业利润,人们逐渐改变了以 前把商业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如南宋时的陈耆 卿和郑至道就曾说道:"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 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 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艺(一作技巧),则可以易衣 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 本业,自生民以来,未能易之者也."(《嘉定赤城志? 风俗门》)商业与士,农,工等行业一样成为社会的 "本业",从而把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到前所 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商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提 高,社会上也稍微改变了以前视商业为"杂类"或"贱 类"而动辄加以抑制的传统观念.宋仁宗时,曾经提 出过"欲诱商而通货,莫若与之共利".(《居士集?通 进司上书》)欧阳修曾说:"至于通流货财,虽三代至 治,犹分四民(按即士,农,工,商),以相利养."(《秦 汉集?论茶法奏状》).宋神宗时,陈舜俞说:"古之四 民,而农民其一;今之民,士,农,工,商,老,佛,兵,游 手,合为八."(《都宫集?说农》)南宋度宗时,黄震也 指出:"国家四民,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各 有一业,无不相干……同是一等齐民."(《黄氏日钞 ?
词诉约束》商人成为封建国家法定的"四民"之一, 跟士,农,工一样取得了"齐民"的资格.
宋代商业地位的提高是与封建社会商业利润的 特殊性紧密相联的,封建社会的商业利润产生于贱 买贵卖,往往通过地区间的差价,交通不便以长途贩 运形式就能获得,使得商业资本在生产领域外独立 地发生着作用,从而形成商业利润和生产利润的差 异.这样一来,封建的官僚地主,商人从事长途贩运
所获取的巨大利润,远远高于地租率和投资于手工 业生产所获取的利润率,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 自然就形成了"重商求富"的思想."重商求富"较之 于"重农抑商",自然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它更能推动 社会向前发展.
4.婚姻不问门第.
在宋代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择偶观 发生了巨大变化.宋之前,人们择偶往往强调门第, 身份,地位,并严格遵从等级.如唐德宗时,曾下诏 "令有司取门阀者配宗室女".@一些人甚至因为找 不到配得上门第,地位的对象而婚姻失时,甚至终身 不嫁,不娶.宋政权初建时,也一心想维护封建等级 制度,然而在商品经济地冲击下,宋代人们的择偶观 念逐渐打破了"门阀"等级的局限,配偶的经济状况 60
已成为婚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史料记载,在宋 代,有两个朝廷命官为争娶一寡妇而对簿公堂,最后 不得不请皇帝出面裁决,究其因,原来是这个寡妇拥 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财产.在宋之后的朝代,庶人尚 且耻于娶寡妇为妻,而在整日宣扬"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的宋代,有一定地位的官员却为了一个寡妇争 得不可开交,可见门第观念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 非常淡薄.官员们有时为了获得丰富的嫁妆还纷纷 入赘富家,成为所谓的赘婿,这就是在宋代十分流行 的"榜下捉婿"——在京都每逢科考之际,一些有钱 但门第并不高贵的商人便在京师等候发榜,凡考上 进士的,他们往往以金钱结交之,并把女儿嫁于新入 第的士人.新入第的士人,一般都比较贫穷,在这种 情况下,既能得到相当数量的钱财,又能得到妻子,
还不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何乐而不为?可见他们 早将门第之见抛诸脑后了.正是由于婚姻不问门第 风气的兴起,大大增强了商人阶层与官员联姻的信 心,因此官商之间的婚姻变得越来越普遍.宋仁宗 时,身任馆阁清贵之职的凌景阳,与酒店富户孙氏女 为婚.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 哲宗朝的尚书右臣胡宗愈,"妹三人,并适富人".? 就连宋仁宗也受这种风气影响,曾一度想纳寿州大 茶商陈氏女为后.?这件事虽由于朝臣的反对而未 成功,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婚姻观念的深刻变化. 对于人们择偶观的变化,宋代的士大夫们大多 忧心忡忡,如蔡襄指出:"婚取何谓,欲以传嗣,岂为 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端 明集?福州五戒文》)司马光也指出:"今世俗之贪鄙 者,将娶妇,先问资妆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 少."(《司马光奏议?卷三》)这些都是封建统治阶级 从封建纲常的角度出发,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而对婚姻不问门第这种现象的评论,带有极大的阶 级局限性和落后性.事实上,婚姻不问门第从社会 的历史进程来看,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历 史的车轮已经转过严格的门阀政治时期,进入了典 型的官僚政治阶段,社会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 的层次,这种转变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纵观整个 宋代社会,汹涌澎湃的商品经济浪潮的到来对当时 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其中既包括正面积 极的影响,如人们商业意识的加强,商业地位的提升
以及婚姻不讲门第风气的兴起等等.也包括负面消
2004生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第1期,
极的影响,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社会道德水准 的下降,一些社会沉渣的泛起等等;通过对宋代商品 经济对社会风气影响的观察,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 颇具启迪意义的东西:许多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的 特性,即使商品生产发展带来一些副作用,致使有些 人为之悲观失望,但它毕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 物,标志着历史与经济前进的总方向和趋势,既不是 任何人所能凭空创造,也不是主观意志所能阻挠的 时代潮流.它给宋代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以深刻的影响,并且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 促使其逐渐解体.这些,无疑都对当时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三五)[M].北京:中华书局, 1956.
?蔡攸.铁围山丛谈(卷四)[A].四库全书[C].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7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三)[A].四库全书[C].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惠洪.冷斋夜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秦观.淮海集?财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孟元老.梦华录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清波杂志卷四.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7.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脱脱等.宋史(卷二五六)[M].北京:中华书局,
1971.
?脱脱等.宋史(卷二五零)[M].北京:中华书局,
1971.
?马端临.文献通考?纪榷考一[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二)[M].上海:商
务印书馆,1937.
?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徐松.新唐书(卷一六四)[A].四库全书[C].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7.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M].北京:中华
书局,199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九)[M].北京:中华书局,
】957.
InfluenceonEthosbytheProsperousTradeintheSongDynasty TUYao—jun.ZHANGHong—chun
(CollegeofCdtureandTravel,Guilin541001,Guangxi,China) Abstract:SincethemiddleperiodoftheTangDynasty,tradehadbeendevelopedfastthanbefo
reintheSO—
cietyofChina.DuringtheSongDynasty,fartherdevelopingoftradeinfluencedtheethosinpo
sitiveandnegative
ways.ThearticleattemptstolookintotheethosoftheSongDynastyunderthecommodityecon
omy,thusto
achieveadeeperunderstandingofit.
Keywords:theSongDynasty;trade;ethos
61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