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精品]感恩传递爱心,一位受助女大学生对100个孤儿的牵挂
感恩传递爱心,一位受助女大学生对100个孤儿的牵挂
2006年6月的一天,由西北师大政法学院的几个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在山那一边》在甘肃第一劳教所演出,节目真实的场面和动人的情节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当“在龙宝家,我们都哭了,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那么沉重,我们无法忘记,那漆黑的墙壁,那昏暗的烛光,还有那年迈老人的深深一跪??”的旁白缓缓传来,一位白发老奶奶跪在舞台中央的时候,全场的人包括那些管教干部和少年犯们都潸然泪下,紧接着掌声响起来。这个话剧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的作者兼老奶奶的扮演者,就是惠霞,而话剧里的那个叫龙宝的就是惠霞所资助的100个孤儿中的一个。
一场病魔引发的故事
1998年的3月,在镇原县小岘中学读初一的惠霞突然奇怪地瘫痪了,这对于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母带她去了许多家医院,都诊断不出病因。惠霞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着班里的第一名,是一个天真活泼,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在人们的惋惜声中,惠霞流着泪办了休学手续,离开学校在家养病。躺在自家窑洞的土炕上,她不甘心就此结束,病情稍有好转,她就让父亲在窑洞的门前铺上一块塑料,再摆上一个小凳子,然后趴在那里看班上同学写给她的信,温习功课,她还恳求同学带来初二的课本提前自学。
为能早日返校,家里想方设法为惠霞看病。为了看病,家里已经借了大量外债,从兰州到西安,九个月中,父亲一次次地带她到两地的大医院,检查依然没有结果,大量服药的惠霞却慢慢开始下地走路了。父母看女儿身体虚弱,劝她不要上学了,但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休学一年之后,惠霞又重返朝思暮想的校园。
惠霞回到了学校,但面临的困难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病痛,她落下了许多课;由于病痛,她去学校听课只能时断时续。为了赶上功课,她经常半夜起来忍痛看书,学校的老师有时也抽空为她补课。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她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落下,反而进步很快,依然保持着班上的第一名。然而,四月份的时候,她又一次瘫痪了。不久,学校举行英语大赛,她央求父亲一定要去参加,父亲不得已就用自行车把她驮到学校。老师见她全身不能动,就用责备口气对父亲说,英语大赛可以不参加,不应该把这么病重的孩子送来。父亲一脸无奈,女儿一再坚持,他也没有办法。这次大赛,惠霞取得班上的第一名。只是病始终不能痊愈,时好时坏,她好一点就去学校,不好的时候就呆在家里。
初三那年,距中考还有两个月,由于学习气氛太紧张,她的精神不能自持,几乎要垮掉了。老师劝她请假回家休息,但她咬牙坚持,最终没有离开学校。那些天去学校附近的诊所打吊针,她一再要求大夫在她的左手扎针,她一边打吊针一边用右手做作业,等点滴打完了,她的作业也就做完了。
拖着病体的惠霞进入了考场,以全考区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平泉高中。这时候,惠霞的病情恶化,需要进一步治疗,但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再也无力支付高昂的药费。这时,学校一位老师建议,让她把自己的情况写个材料,投寄到一家杂志社去,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援助。惠霞记得,在那封信里,她把自己身受病魔折磨的痛苦和渴求知识的希冀全写进去了。那些天,她趴在老家的土炕上,透过窑洞的窗户数满天的星星,希望就像放飞的千纸鹤一样挂在了遥远的天际。然而,就是这样一封信,却引发了一连串的爱心传递。
霞光灿烂的日子
高中开学不久的一天,校长给她打来电话,说武汉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询问她的详细地址,并说11月份的一期杂志准备登载她的文章,让她留心一点,估计到时候可能会有汇款和来信。
从2001年11月中旬开始,陆续有人为惠霞写信、汇款、寄来药品,惠霞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让她特别感动的是其中一些民工和农民把钱夹在信里一并寄来,钱虽然不多,有100元的,也有200元的,但那份情义令人难忘。为了说明病情,为了答谢这些好心人,惠霞一一复信,有时一周五六封,有时七八封。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寄钱款的人们坚决不让她写回信。说到这些的时候,惠霞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
有一位广东的陈先生,一直没有中断对惠霞的资助,2001年的时候,陈先生每学期给惠霞寄200元,到2002年就增加到每学期500元,2003年,也就是惠霞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陈先生一次寄来2000元。有了这样一些钱款,惠霞高昂的医药费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可是,非常不幸的是,2004年3月份,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惠霞又因为鼻窦炎需要做手术,陈先生听到后很快寄来了3000元,手术得以进行。惠霞说,那时候她的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了,要不是陈先生的支持,她真的难以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为了报答像陈先生一样的好心人,惠霞抓紧了高考前的冲刺。那时间,惠霞总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加上身体疼痛晚上难以入眠,经常凌晨3点起床偷偷去教室看书。有些同学被她的精神所感染,也要求和惠霞一起看书。于是,惠霞每天第一个起床,然后挨宿舍叫大家起床,和同学一起投入学习。
惠霞说,自从患病后,她变得善于理解人了,特别是得到社会资助后,她的心态变得和以前不同了,始终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亲人、同学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为此,班上同学都亲切地称惠霞为“惠大姐”。那时候,班上的同学怕耽误学业都不愿意当班干部,只有惠霞是个例外。高中三年,她要么是学习委员,要么就是班长。
最终,惠霞以589分的高分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惠霞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她从内心深处说: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以感恩传递爱心
2004年9月,惠霞踏入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大门。10月份,她就争取到了第一份家教。上大学后,广东的陈先生继续每学期给她寄来1000到2000元的资助,这些经费基本用在了治病上,学费和生活费还得另想他法。况且,曾经得到过那么多人的资助,现在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11月的时候,惠霞萌发了资助孤儿的想法。惠霞想,她不可能马上回报那些曾经资助过她的人们,但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关心那些更需要关注的群体。于是,她先是打电话到镇原县教育局,要教育局为她提供全县孤儿的情况,教育局很快给她寄来了全县从小学到初中216名孤儿的资料,惠霞从中选择了100名作为她的资助对象。2005年5月,惠霞经过多次游说,终于感动了西北师大附小的李兰萍老师,李老师同意她班上的学生与孤儿们结成帮扶对子,动员班上的同学捐献了许多衣物和学习用品,惠霞通过整理和分类,把物品打成100个包,暑假的时候,惠霞把物品带到了镇原县,把物品一一分发给了100个孤儿。
这个暑假是惠霞度过的最充实的假期。除了慰问孤儿,她还组织了一个由八个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她以前的母校――惠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还向当地农民发放调查问卷,宣讲农业政策。这次活动是大家自发组织的,没花学校一分钱,宣传横幅也是在兰州交大上大一的弟弟用毛笔书写的,整个活动每人花了不足100元。
话剧《在山那一边》就是通过这次活动的亲身体会创作的。剧中的惠宝龙是一个真实人物,是惠沟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从小失去了父母,家里还有四位老人,分别是
90多岁的祖爷爷、祖奶奶,60多岁的爷爷、奶奶,家里穷得一塌糊涂,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五口人的家靠惠宝龙的奶奶一个人操持。惠霞把一大堆学习用品交到惠宝龙手里,并向几位老人承诺,惠宝龙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由她来承担。惠宝龙60多岁的奶奶当即跪在地上给惠霞叩头,惠霞赶快把老人扶起,小分队的成员忍不住都流下了热泪。回到学校后,惠霞就开始实施她的援助计划,第一次给惠宝龙寄去了100元,这笔钱是她做家教的报酬,以后每学期她都资助惠宝龙100元。
惠霞资助孤儿的故事慢慢在同学中传开了。同宿舍的梁诗慧首先知道了惠霞的资助行动,受她的影响,主动资助一名孤儿。后来,同班的耿绮阳,外班的赵琳、马彦伟几位同学也加入了进来。五位同学做出一个决定,每人资助一个孤儿,每学期分别给各自资助的孤儿100元现金外加一套衣服。
在惠霞的感召下,许多人都加入到资助孤儿的行列。湖南籍学生沈竞飞,甘肃电视台四位主持人和记者,都分别资助了一个孤儿。广东的陈先生知道后,又承担了三名孤儿的生活费用。陈先生向她提出了一些建议,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她通过网络寻求南方一些慈善机构的支持,要确保资助对象材料的真实,资助对象不要局限在孤儿,一些学习优秀的贫困学生也可在资助范围。听了陈先生的一席建议,惠霞的工作思路又开阔了许多,她开始通过网络,寻求资助孤儿和贫困学生的信息。目前,工作进展很快,又有一些人加入到她的爱心活动中来了。
生命与爱心同行
惠霞的病情依然不容乐观,她的体力越来越支撑不住了。白天上课的时候,由于身体疼痛难忍,她不由得要动,一点也坐不稳当。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痛得不能躺下,她只好把两个拳头垫在脊背下面,慢慢把身体放到床上。可能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体,吃药根本不管用。天气暖和的时候,晚上吃完饭后,她就一个人来到校园的路灯下面,躺在水泥地上看书直至夜深。她深怕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声音影响别人,只好等同学们入睡了才返回宿舍。
2006年的暑假,惠霞又一次去西安检查病情,诊断结果出来了,惠霞小小年纪竟然患了四种疾病,分别是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风湿和腰脊劳损。根据大夫的说法,也许这还不是最终的病因。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身体状况下,惠霞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天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一时,她的学习成绩是班上的第一名,大三时,她虽因患病经常请假,但仍然保持着班上第四名的成绩,并通过了外语四级考试,正在准备六级。惠霞除了抓好学习外,还兼做大量的社会工作,她没有忘记那些孤儿们。
惠霞一直没有放弃做家教,还利用假期为企业做促销。这些工作是保证她学习和资助孤儿的重要经济支柱。现在,家里不能为她提供任何费用,弟弟在兰州交大上大二,学费没有着落,母亲肚子里长了个肿瘤,因为经济紧张迟迟不能进行手术。惠霞的开销也明显增大,不仅要缴纳学费、吃饭和资助孤儿,还要通过电话、网络联系资助者和查找信息。有时候,为资助一个孤儿要打好多次电话,有些人对资助活动不理解,她要在电话中解释半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惠霞改变了做家教的形式,由亲自做家教改为做家教信息服务,这样就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惠霞说,她曾得到过太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如果不拼命地去学习和工作,她就无以为报;如果不去帮助那些仍然处于贫困中的孩子,她的良心一刻也得不到安宁。这正如《在山的那一边》台词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生能有多少人值得牵挂,有多少事值得回忆,可是,又有谁能将这不尽的思念和牵挂赋予那些萍水相逢的人,??从此,在我们的心中有了一份无尽的挂念,多了一段魂萦梦绕的回忆。”
(责编江有汜)
范文二:感恩传递爱心,一位受助女大学生对100个孤儿的牵挂
2006年6月的一天,由西北师大政法学院的几个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在山那一边》在甘肃第一劳教所演出,节目真实的场面和动人的情节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当“在龙宝家,我们都哭了,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那么沉重,我们无法忘记,那漆黑的墙壁,那昏暗的烛光,还有那年迈老人的深深一跪……”的旁白缓缓传来,一位白发老奶奶跪在舞台中央的时候,全场的人包括那些管教干部和少年犯们都潸然泪下,紧接着掌声响起来。这个话剧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的作者兼老奶奶的扮演者,就是惠霞,而话剧里的那个叫龙宝的就是惠霞所资助的100个孤儿中的一个。
一场病魔引发的故事
1998年的3月,在镇原县小岘中学读初一的惠霞突然奇怪地瘫痪了,这对于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母带她去了许多家医院,都诊断不出病因。惠霞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着班里的第一名,是一个天真活泼,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在人们的惋惜声中,惠霞流着泪办了休学手续,离开学校在家养病。躺在自家窑洞的土炕上,她不甘心就此结束,病情稍有好转,她就让父亲在窑洞的门前铺上一块塑料,再摆上一个小凳子,然后趴在那里看班上同学写给她的信,温习功课,她还恳求同学带来初二的课本提前自学。
为能早日返校,家里想方设法为惠霞看病。为了看病,家里已经借了大量外债,从兰州到西安,九个月中,父亲一次次地带她到两地的大医院,检查依然没有结果,大量服药的惠霞却慢慢开始下地走路了。父母看女儿身体虚弱,劝她不要上学了,但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休学一年之后,惠霞又重返朝思暮想的校园。
惠霞回到了学校,但面临的困难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病痛,她落下了许多课;由于病痛,她去学校听课只能时断时续。为了赶上功课,她经常半夜起来忍痛看书,学校的老师有时也抽空为她补课。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她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落下,反而进步很快,依然保持着班上的第一名。然而,四月份的时候,她又一次瘫痪了。不久,学校举行英语大赛,她央求父亲一定要去参加,父亲不得已就用自行车把她驮到学校。老师见她全身不能动,就用责备口气对父亲说,英语大赛可以不参加,不应该把这么病重的孩子送来。父亲一脸无奈,女儿一再坚持,他也没有办法。这次大赛,惠霞取得班上的第一名。只是病始终不能痊愈,时好时坏,她好一点就去学校,不好的时候就呆在家里。
初三那年,距中考还有两个月,由于学习气氛太紧张,她的精神不能自持,几乎要垮掉了。老师劝她请假回家休息,但她咬牙坚持,最终没有离开学校。那些天去学校附近的诊所打吊针,她一再要求大夫在她的左手扎针,她一边打吊针一边用右手做作业,等点滴打完了,她的作业也就做完了。
拖着病体的惠霞进入了考场,以全考区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平泉高中。这时候,惠霞的病情恶化,需要进一步治疗,但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再也无力支付高昂的药费。这时,学校一位老师建议,让她把自己的情况写个材料,投寄到一家杂志社去,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援助。惠霞记得,在那封信里,她把自己身受病魔折磨的痛苦和渴求知识的希冀全写进去了。那些天,她趴在老家的土炕上,透过窑洞的窗户数满天的星星,希望就像放飞的千纸鹤一样挂在了遥远的天际。然而,就是这样一封信,却引发了一连串的爱心传递。
霞光灿烂的日子
高中开学不久的一天,校长给她打来电话,说武汉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询问她的详细地址,并说11月份的一期杂志准备登载她的文章,让她留心一点,估计到时候可能会有汇款和来信。
从2001年11月中旬开始,陆续有人为惠霞写信、汇款、寄来药品,惠霞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让她特别感动的是其中一些民工和农民把钱夹在信里一并寄来,钱虽然不多,有100元的,也有200元的,但那份情义令人难忘。为了说明病情,为了答谢这些好心人,惠霞一一复信,有时一周五六封,有时七八封。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寄钱款的人们坚决不让她写回信。说到这些的时候,惠霞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
有一位广东的陈先生,一直没有中断对惠霞的资助,2001年的时候,陈先生每学期给惠霞寄200元,到2002年就增加到每学期500元,2003年,也就是惠霞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陈先生一次寄来2000元。有了这样一些钱款,惠霞高昂的医药费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可是,非常不幸的是,2004年3月份,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惠霞又因为鼻窦炎需要做手术,陈先生听到后很快寄来了3000元,手术得以进行。惠霞说,那时候她的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了,要不是陈先生的支持,她真的难以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为了报答像陈先生一样的好心人,惠霞抓紧了高考前的冲刺。那时间,惠霞总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加上身体疼痛晚上难以入眠,经常凌晨3点起床偷偷去教室看书。有些同学被她的精神所感染,也要求和惠霞一起看书。于是,惠霞每天第一个起床,然后挨宿舍叫大家起床,和同学一起投入学习。
惠霞说,自从患病后,她变得善于理解人了,特别是得到社会资助后,她的心态变得和以前不同了,始终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亲人、同学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为此,班上同学都亲切地称惠霞为“惠大姐”。那时候,班上的同学怕耽误学业都不愿意当班干部,只有惠霞是个例外。高中三年,她要么是学习委员,要么就是班长。
最终,惠霞以589分的高分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惠霞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她从内心深处说: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以感恩传递爱心
2004年9月,惠霞踏入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大门。10月份,她就争取到了第一份家教。上大学后,广东的陈先生继续每学期给她寄来1000到2000元的资助,这些经费基本用在了治病上,学费和生活费还得另想他法。况且,曾经得到过那么多人的资助,现在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11月的时候,惠霞萌发了资助孤儿的想法。惠霞想,她不可能马上回报那些曾经资助过她的人们,但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关心那些更需要关注的群体。于是,她先是打电话到镇原县教育局,要教育局为她提供全县孤儿的情况,教育局很快给她寄来了全县从小学到初中216名孤儿的资料,惠霞从中选择了100名作为她的资助对象。2005年5月,惠霞经过多次游说,终于感动了西北师大附小的李兰萍老师,李老师同意她班上的学生与孤儿们结成帮扶对子,动员班上的同学捐献了许多衣物和学习用品,惠霞通过整理和分类,把物品打成100个包,暑假的时候,惠霞把物品带到了镇原县,把物品一一分发给了100个孤儿。
这个暑假是惠霞度过的最充实的假期。除了慰问孤儿,她还组织了一个由八个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她以前的母校――惠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还向当地农民发放调查问卷,宣讲农业政策。这次活动是大家自发组织的,没花学校一分钱,宣传横幅也是在兰州交大上大一的弟弟用毛笔书写的,整个活动每人花了不足100元。
话剧《在山那一边》就是通过这次活动的亲身体会创作的。剧中的惠宝龙是一个真实人物,是惠沟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从小失去了父母,家里还有四位老人,分别是90多岁的祖爷爷、祖奶奶,60多岁的爷爷、奶奶,家里穷得一塌糊涂,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五口人的家靠惠宝龙的奶奶一个人操持。惠霞把一大堆学习用品交到惠宝龙手里,并向几位老人承诺,惠宝龙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由她来承担。惠宝龙60多岁的奶奶当即跪在地上给惠霞叩头,惠霞赶快把老人扶起,小分队的成员忍不住都流下了热泪。回到学校后,惠霞就开始实施她的援助计划,第一次给惠宝龙寄去了100元,这笔钱是她做家教的报酬,以后每学期她都资助惠宝龙100元。
惠霞资助孤儿的故事慢慢在同学中传开了。同宿舍的梁诗慧首先知道了惠霞的资助行动,受她的影响,主动资助一名孤儿。后来,同班的耿绮阳,外班的赵琳、马彦伟几位同学也加入了进来。五位同学做出一个决定,每人资助一个孤儿,每学期分别给各自资助的孤儿100元现金外加一套衣服。
在惠霞的感召下,许多人都加入到资助孤儿的行列。湖南籍学生沈竞飞,甘肃电视台四位主持人和记者,都分别资助了一个孤儿。广东的陈先生知道后,又承担了三名孤儿的生活费用。陈先生向她提出了一些建议,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她通过网络寻求南方一些慈善机构的支持,要确保资助对象材料的真实,资助对象不要局限在孤儿,一些学习优秀的贫困学生也可在资助范围。听了陈先生的一席建议,惠霞的工作思路又开阔了许多,她开始通过网络,寻求资助孤儿和贫困学生的信息。目前,工作进展很快,又有一些人加入到她的爱心活动中来了。
生命与爱心同行
惠霞的病情依然不容乐观,她的体力越来越支撑不住了。白天上课的时候,由于身体疼痛难忍,她不由得要动,一点也坐不稳当。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痛得不能躺下,她只好把两个拳头垫在脊背下面,慢慢把身体放到床上。可能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体,吃药根本不管用。天气暖和的时候,晚上吃完饭后,她就一个人来到校园的路灯下面,躺在水泥地上看书直至夜深。她深怕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声音影响别人,只好等同学们入睡了才返回宿舍。
2006年的暑假,惠霞又一次去西安检查病情,诊断结果出来了,惠霞小小年纪竟然患了四种疾病,分别是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风湿和腰脊劳损。根据大夫的说法,也许这还不是最终的病因。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身体状况下,惠霞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天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一时,她的学习成绩是班上的第一名,大三时,她虽因患病经常请假,但仍然保持着班上第四名的成绩,并通过了外语四级考试,正在准备六级。惠霞除了抓好学习外,还兼做大量的社会工作,她没有忘记那些孤儿们。
惠霞一直没有放弃做家教,还利用假期为企业做促销。这些工作是保证她学习和资助孤儿的重要经济支柱。现在,家里不能为她提供任何费用,弟弟在兰州交大上大二,学费没有着落,母亲肚子里长了个肿瘤,因为经济紧张迟迟不能进行手术。惠霞的开销也明显增大,不仅要缴纳学费、吃饭和资助孤儿,还要通过电话、网络联系资助者和查找信息。有时候,为资助一个孤儿要打好多次电话,有些人对资助活动不理解,她要在电话中解释半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惠霞改变了做家教的形式,由亲自做家教改为做家教信息服务,这样就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惠霞说,她曾得到过太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如果不拼命地去学习和工作,她就无以为报;如果不去帮助那些仍然处于贫困中的孩子,她的良心一刻也得不到安宁。这正如《在山的那一边》台词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生能有多少人值得牵挂,有多少事值得回忆?可是,又有谁能将这不尽的思念和牵挂赋予那些萍水相逢的人?……从此,在我们的心中有了一份无尽的挂念,多了一段魂萦梦绕的回忆。”
(责编江有汜)
范文三:传递关爱
传递关爱,带来温馨活动策划
大手拉小手,陪着你们一起走
关爱留守儿童
由于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 进步, 各种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人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去工作 挣钱,有的人在本地工作,当然也有到外地去工作的。而到外地 工作的人们, 他们的孩子有的会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有的会交 给亲戚朋友, 也有的会让孩子独自生活。 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带 去父母的那种温馨的感觉, 但是我们会把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带 去, 让他们知道社会中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的生活, 很多人在关 爱他们。带去一份知识,教会良好习惯,带去一份爱,带回一张 张幸福的笑脸。带去一份温馨,传递社会的关爱。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创造商业机会,不仅能带动人气,扩 大影响, 而且能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同行中能起到增强品牌 势力的作用。 日前, 正值阳春来临之际,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形象, 在人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口啤,为此策划此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 :
大手拉小手,陪着你们一起走
忠县爱德华医院,爱心捐赠活动
二、 活动时间:
2016年 3月或 4月
三、 活动地点:
未定
四、 活动目的:
1、 通过捐赠活动,体现忠县爱德华医院对忠县“下一代” 的爱心和忠县教育事业的支持;
2、 借助媒体报道,忠县爱德华医院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 美誉度以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行医态度;
3、 引起接受捐赠的学校所在地政府、医疗卫生部门及农民 群众的关注和扶持,使他们能在日后的工作给予多方面 的积极配合;
4、 通过捐赠活动,能引起忠县群众对爱德华医院产生好 感,能帮助我们赢来更多的患者;
5、 通过捐赠活动,让忠县群众体验到我们在当地开展医疗 卫生事业,确实是为他们谋福利,能给他们带来好处, 特别是弱势群体;
6、 活动方式
此次爱心捐赠活动,由忠县电视台整体负责安排,某某 小学操办捐赠仪式,忠县爱德华医院提供捐赠品,忠县 爱德华医院给爱赠的贫困学校学生颁发现金,届时请忠
县电视台新闻记者予以现场跟踪报道,宣传造势,制造 社会新闻热点和群众舆论氛围。
五、 捐赠单位:
忠县爱德华医院
六、 捐赠对象 :
未定
七、 捐赠物品:
文具(笔、笔记本、字典、文具盒)
体育用品(蓝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牌、 )
生活用品(绵被、大米袋、油、牛奶)
八、 参加人员
未定
媒体支持:
未定
九、 人员分工 :
未定
十、效果预估:
1、 借助活动树立忠县爱德华医院良好形象;
2、 借助活动提高忠县爱德华医院知明度、美誉度;
3、 通过活动增进群众对爱德华医院的认识;
4、 通过活动从侧面可展示公司的实力,创造大量的 社会效益,而这种社会认可度对医院将是无穷的
经济效益。
十一、费用预算:
1、 捐赠品
相关附件 :
1、 活动所需物料明细表
2、 院长接受采访稿
3、 《新闻通稿,忠县爱德华医院向贫困小学献爱心》
4、 捐赠活动议程建议稿
5、 捐赠活动及职责分工
6、 未定小学概况
范文四:感恩受助 座谈会
“感恩受助,传递关爱”
座谈会总结
班级:15级酒店管理二班 时间:2016年3月6日
根据学院《关于开展2015-2016学年受奖助学生参加校园公益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为提高受奖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感恩和服务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宣传国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也为我校的社会美誉度做一次抽样调查和意见建议的收集。所以决定在全院受奖助学生中开展一次“感恩受助,传递关爱”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我班也为此次活动开展了一次
以“感恩受助,传递关爱”为主题的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由团支书主持,会
议开始由班长代表学院各级领导以及辅导员向我班受助学生传达了问候和祝福,希望受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大学生活。
“逆境是人生的财富,要积极
面对人生的挫折,坚强的战胜困难”是班长对贫困新生的鼓励;
“勤奋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多给父母,给他人一点关爱,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温暖,要学会感恩与关怀”是辅导员对受助生的殷切希望。
本次座谈会从“正视贫困,勇于面对”,“自尊、自信、自强不惜,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提炼方法”,“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感恩关怀,报国为家”五个小标题对受助生予以激励!
强调在大学生活中要勇于面对挫折,培养远大志向,改进学习方法,全面发展,争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出生不能选择,但命运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我们只是暂时物质上的贫困,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精神上的富有而骄傲。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精神支柱的,只有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和奋斗,才能成为有用的有作为的人
团支书收集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姐学长们的故事。讲述了他们亲自亲身经历的求学生活,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贫困心理障碍,并以积极进去的心态对待贫困这一人生财富,不断的自省和努力中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升华自己的梦想。
学姐学长们发出感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们说“学习是一个贫困生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争取每天多学一点,为以后的工作增加筹码!”要努力,要拼搏,要创造辉煌。
班长则从电影《鸡犬不宁》引出一个关爱他人、有强烈团队精神的人物形象,希望受助生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树立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暂时的物质短缺,但要提升认识、意识和精神的高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够被外物的繁华侵蚀了自己的心灵,时刻要牢记贫穷只是
暂时的,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在谈到学习时学习委员说:“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动力,改变现状就是这种动力,时时加强这种动力并持之以恒,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位受助同学以自己从小独立生活,克服各种困难的感受告诫受助生生们要独立自信,抓住机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要忍受的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贫困就想眼前的一座大山,越过和放弃都是一辈子的事。
本次座谈会总结了三条给受助生的建议:
一、摆正心态,正视贫困,抓住机遇,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永远第一位,要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暂时的,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在谈到学习时学习委员说:“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动力,改变现状就是这种动力,时时加强这种动力并持之以恒,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位受助同学以自己从小独立
生活,克服各种困难的感受告诫受助生生们要独立自信,抓住机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要忍受的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贫困就想眼前的一座大山,越过和放弃都是一辈子的事。
本次座谈会总结了三条给受助
生的建议:
一、摆正心态,正视贫困,抓住机遇,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永远第一位,要
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三、广泛培养兴趣爱好,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
本次座谈会还向贫困生介绍了
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流程以及我校从免、缓、勤、补、奖等方面对贫困学生的各种政策!也介绍了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知识的宣传,让受助生们了解更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勤工助学方面的知识。
本次总结对我班受助生的
思想起来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次活动必将对他们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活动的成功组织也促进了学生感恩和服务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宣传国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范文五:感恩受助-座谈会
“感恩受助,传递关爱”
座谈会总结
班级:15级酒店管理二班
时间:2016年3月6日
根据学院《关于开展2015-2016
学年受奖助学生参加校园公益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为提高受奖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感恩和服务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宣传国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也为我校的社会美誉度做一次抽样调查和意见建议的收集。所以决定在全院受奖助学生中开展一次“感恩受助,传递关爱”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我班也为此次活动开展了一次以“感恩受助,传递关爱”为主题的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由团支书主持,会议开始由班长代表学院各级领导以及辅导员向我班受助学生传达了问候和祝福,希望受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大学生活。
“逆境是人生的财富,要积极面对人生的挫折,坚强的战胜困难”是班长对贫困新生的鼓励,
“勤奋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多给父母,给他人一点关爱,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温暖,要学会感恩与关怀”是辅导员对受助生的殷切希望。
本次座谈会从“正视贫困,勇于面对”,“自尊、自信、自强不惜,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提炼方法”,“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感恩关怀,报国为家”五个小标题对受助生予以激励,
强调在大学生活中要勇于面对挫折,培养远大志向,改进学习方法,全面发展,争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出生不能选择,但命运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我们只是暂时物质上的贫困,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精神上的富有而骄傲。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精神支柱的,只有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和奋斗,才能成为有用的有作为的人
团支书收集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姐学长们的故事。讲述了他们亲自亲身经历的求学生活,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贫困心理障碍,并以积极进去的心态对待贫困这一人生财富,不断的自省和努力中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升华自己的梦想。
学姐学长们发出感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们说“学习是一个贫困生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争取每天多学一点,为以后的工作增加筹码,”要努力,要拼搏,要创造辉煌。
班长则从电影《鸡犬不宁》引出一个关爱他人、有强烈团队精神的人物形象,希望受助生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树立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暂时的物质短缺,但要提升认识、意识和精神的高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够被外物的繁华侵蚀了自己的心灵,时刻要牢记贫穷只是
暂时的,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在谈到学习时学习委员说:“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动力,改变现状就是这种动力,时时加强这种动力并持之以恒,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位受助同学以自己从小独立生活,克服各种困难的感受告诫受助生生们要独立自信,抓住机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要忍受的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贫困就想眼前的一座大山,越过和放弃都是一辈子的事。
本次座谈会总结了三条给受助生的建议:
一、摆正心态,正视贫困,抓住机遇,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永远第一位,要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三、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
本次座谈会还向贫困生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流程以及我校从免、缓、勤、补、奖等方面对贫困学生的各种政策!也介绍了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知识的宣传,让受助生们了解更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勤工助学方面的知识。
本次总结对我班受助生的思想起来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次活动必将对他们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活动的成功组织也促进了学生感恩和服务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宣传国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精品]感恩传递爱心,一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