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我心中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
义山的诗,总感觉绝美,凄迷,以及静静的温柔的,绝望。
不同于太白诗的豪迈与杜诗的悲凉,沉积于万年冰封的火上之下,被海洋的蓝色所淹没,通过冰凉的水,能看见一片铅灰色的天,而身后是歇斯底里的黑暗。
曾想当年鱼玄机为皇帝献舞时是否有跳过一曲拓枝,这一首《锦瑟》,戴着婉转凄扬的首饰的声响,嘴角有似血朱砂的痕迹,眼里却是永生极夜的流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知否,
记否,
时间从叶子上流淌而过,在无痕迹可寻。
暴巧悦
高二九班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沧海一哽咽,化作了桑田间一弯澄澈的山泉,潺潺流下,如南海鲛人眉宇下两行透明的深涧;烟云一消散,载着诗人美好的愿景,袅袅升腾,如同蓝田的烟雨,可望却不可及。 逝者如斯,瞬息浮生。生活总在眉毛间荡秋千,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成为岁月的凭证。锦瑟在何时无端多了琴弦都不得而知,只记得眉宇间的沟壑里掩埋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还是忆流年。借夜空的黑纱想要再把鬓角染回青春的色调已然是痴人说梦。 生活这个浑浊的大染缸已经逼促诗人有了“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便也只能借双眼替自己回头看看。
饶漫林
高二九班
范文二: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优秀作文: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高一(20)班 钟侠
西窗的灯火为你点燃着,夜里来的雨声从未停止,而止不住的也是你的思念,对自己爱人的无限思念。
有人说你的诗只会对自己的感情抒发无尽的情绪,而你却并不只是这样,你虽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忧伤情愁,同时也有对国家的无限担心,“瑶池节目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虽然从表面上读出的只是对王母的描写,但细究其中却能感受到你对当时唐朝皇帝的讽刺。
品读你所写的诗,不难品出,你除了缠绵悱恻与借古讽今之外,还有对平时的不满所发出的牢骚。晚年的你在两个相对立的党派间饱受压抑,借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自己的无限的“牢骚”。是啊,当自己被夹在两个相对立的党派间,谁能不发牢骚呢?更何况是你这一代文豪呢!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高一(20)班 邓欢
李商隐——一个家喻户晓的晚唐诗人。他的诗不像李白的那般豪放飘逸;亦不像杜甫的那般忧国忧民;但是他有他自己的朦胧情义,《锦瑟》一诗便是典型代表。《锦瑟》首联写思忆青春年华,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颔联中表现对过去事物的怀恋及惆怅、迷惘之情;颈联中道出才美不外现,加以悲伤嗟悼之情;直到尾联才写出了现实与梦越离越远,流露出无可奈何,用典、朦胧让《锦瑟》一诗成为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当然,除了《锦瑟》还有《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范文三:吴文英:你所不知道的“词中李商隐”
诗词世界,中国最大的诗意平台!欢迎关注,微信号:shicishijie
吴文英是我极为倾倒的词人之一。如果让我从众多宋代词人中选四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会给出这四个名字: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吴文英。这是我心目中的“宋词四大家”。当然,如果按照受大众欢迎程度来看的话,绝大多数诗词爱好者似乎更倾向于把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列为“宋四家”。然而,柳永、李清照的成就,事实上并不比周邦彦、吴文英高。后世也有评论家把苏轼、辛弃疾、周邦彦、姜夔作为宋代最杰出的四位词人。
姜夔、吴文英词的成就,在伯仲之间,只是我自己更倾向于吴文英而已。清代有一位著名评论家叫周济,这个人我多次提过,他的论词极有眼光。他编辑过一本宋词选本《宋四家词选》,以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分领一代,提出“问涂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秆(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的学词主张,观点之独到,令人赞叹。吴文英、王沂孙的词,在大众的视觉审美下,历来备受轻视。
然而,他们作为第一流的词家,词作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而在现实所受大众待遇如此不公平,我觉得是很遗憾的事情。接下来,我要说明何以列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吴文英四位作为“宋四家”的代表。苏轼、周邦彦是北宋词人,王国维把苏轼比作唐诗中的李白,周邦彦比作唐诗中的杜甫。苏轼开豪放一派,北宋几乎没有继承者,只有在北宋灭亡,民族危亡之际,大量爱国志士写豪放词,经过南宋刘过、张孝祥、辛弃疾、陈亮等人推波助澜,豪放词大放异彩。
可以说,南宋豪放一派,基本是受苏轼的影响。而周邦彦是词坛集大成的一位,他的思力安排,以赋法为词的艺术特色,为后世开创无限法门。南宋婉约一派,几乎都受到了他的牢笼。因此,苏轼、周邦彦二人不但成就极高,而且共同影响了整个南宋词的发展。一个影响豪放派,一个影响婉约派。至于辛弃疾、吴文英,这个我觉得有必要将二者相提并论,比较一下异同。如果一个人,受课本诗词及今人诗词选本影响较深,可能会觉得二人实在是风牛马不相及。
他(或她)会想当然地把辛弃疾抬到极高,把吴文英贬到极低。我们若真心喜爱诗词,想要走入精深的境地,则必须打破以前狭隘的审美,以及具有强烈偏见的喜好。要多读,多领悟,用多种审美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大家、名家,客观地去比较,你的收获定会不一样。辛弃疾是宋代留词最多的一位,有七百多首,我看的辛词笺注本,是邓广铭作的笺注,一本,共六百多页,花了我两个月时间读完。吴文英是宋代留词第二多的人,有三百多首,我看的中华书局出的笺注本,却有六本,两千多页,整整花了我四个月时间读完。
词少了,书却厚了很多。你可以看出,梦窗词笺注、考证之繁琐。吴文英词之晦涩、难懂可见一斑。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辛弃疾与吴文英的词,内在有许多相近之处。这是很奇特的现象。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龙有什么特点?能够飞腾六合,腾挪夭矫,百变无穷。一个人的词,只有到了笔力千钧,又能腾挪万变,才配称为“词中之龙”。刘克庄说辛弃疾的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有如此大神力,当然配得起“词中之龙”。
吴文英呢?周济对吴文英词有八字精评:“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只要你真正能读进吴文英的词,我相信你会认可这个观点。什么叫“腾天潜渊”?一眨眼,能飞到天上,一眨眼,又潜入深渊。什么东西才会有这么大的本事?自然是传说中的龙。有一句叫“神龙见首不见尾”,龙是很神奇、很神秘的。你一瞥眼,它飞到云里了,你又一瞥眼,它又扎入水底,不见了。我们的一双眼睛,怎么能跟上这种变化。
吴文英的词,就是这样,变幻极快,跳跃,腾挪,飞动。我们习惯了看五代、北宋那种直陈式的作品,一眼就懂了。现在再看吴文英的作品,眼睛慢,思考也慢,压根就跟不上他的思路,看一首,不懂,看两首,不懂,自然也就抛开了。吴文英的词,很多时候,还不是我们整首看下来不懂,而是刚看一句,两句,就不懂了。就像那龙,我们不是最后搞不清楚它飞哪了,有可能一上来,你就不知道它飞哪了。
这样的词,喜欢的人少,正常;被误解,正常;很多时候被贬斥,评价极低,这确实也挺正常。然而,正常并不代表公平。吴文英的作品,饱受争议,我觉得真没什么好争议的,他的很多词确确实实就是宋代词坛上第一流的作品,他也是宋代词坛上数一数二的大家。真正的根源在读者,这跟读者读得层次深浅有问题。很多人拿着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观点,作为金科玉律,妄意褒贬古之大家、名家,这是很不妥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确很多地方提到了梦窗词,几乎每次都是痛批,只有对“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两句,略有肯定,其他似乎一无可观。这也未免太不客观了。王国维自己就说,南宋词“最恶梦窗、玉田。”有这么深的主观偏见,怎么可能评价精准、到位。我之前提到他对周邦彦词的评论,前后自相矛盾,足以说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见解,肯定是有缺陷、不足的。起码,他对吴文英词的评论,我是不认同的。
辛弃疾与吴文英的词,最大的相近之处,就是二人写词能够笔力扛鼎,笔下的力道极为饱满、劲健,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带着极强的力量。并且在长调的思索安排之中,有大神力千回百转,腾挪夭矫,笔笔不弱。李白曾有两句诗形容祢衡的《鹦鹉赋》:“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读起来有金玉相击之声,看着那句子,感觉要飞起来。这是何等的功力。辛弃疾、吴文英的词,无疑能做到这一点。
或者像杜甫在古风《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写到的两句:“开缄忽睹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老杜说自己拆开信封,看着朋友的送别诗作,感觉纸上的每一个字,都能挺立起来,像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勇士一样,挺拔,伟岸。辛弃疾、吴文英的很多词,你仔细读,真的能感觉每个字都充满了精气神。如果说周邦彦的词作风格是“浑化”“顿挫”“沉郁”等,我觉得辛、吴二人的词,则可称为“雄浑”“健朗”“高举”等,抑或一个成语概括:雄深雅健。
上世纪词坛上有一位老前辈,叫寇梦碧。本名是寇家瑞,由于特别推崇吴文英(号梦窗)、王沂孙(号碧山)的词,所以改称“寇梦碧”。我觉得他是建国后,词坛上词作成就最高的一位老先生。你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年代,重内容,轻艺术,提倡浅白之作,吴文英、王沂孙的词被打倒在地,被批得一无是处,没什么人喜欢。他能坚守自己的词学审美,不迎合俗流,不屈从权威,苦心孤诣地创作,这是不得了的。那些人云亦云的观点,即便一时甚嚣尘上,终究会烟消云散。
惟有有独立思想的人,敢于坚守,苦心创作,才能不被时间遗忘。寇梦碧先生曾说过:“拟以稼轩之气,遣梦窗之辞,而才力实有未逮。”他的理想审美,就是运用辛弃疾词中的“气”,驱遣吴文英词中的“辞彩”,这样的词,必然是瑰丽神奇之作。他自己谦虚地说:“才力实有未逮。”可惜自己的才力,达不到这样的理想标准。写过《蕙风词话》,并主张填词“重、拙、大”的况周颐说过:“梦窗与苏辛二公,实殊流而同源。”
他认为,吴文英的词,与苏轼、辛弃疾的词,看起来不同流,却是同源的。这是多么独到的眼光!常人看苏辛词,只看到豪言壮语,觉得气魄大,就交口称赞;看到吴文英的词,看到雕琢华丽之语,觉得晦涩,就极力痛贬。这样的行为,看起来是很滑稽的。何以说梦窗词与苏辛词不同流呢?那是他们词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差异极为明显,所以不同流。何以说梦窗词与苏辛词同源呢?因为他们的词,皆发乎厚。也就是说,他们的词都能做到浑厚、沉著,内在有精深的意蕴。
当然,二人风格差异也是极明显的。吴文英的词以密丽著称,辛弃疾则能疏淡出之。梦窗词遣词用语极华丽,且浓缩性太强。他似乎是把很多信息浓缩为一两个词,再组织成一句,结果词句之间太密。一句话,甚至包含了人家很多句子的信息。有拆解,有重组,有跳跃,还有感性的修饰,导致词句密丽,极难索解。不少内容需要读者自己脑补,这样才能勉强感知作者的用意。梦窗词给人的感觉,确乎是雕缋满眼。
不过他能“潜气内转”,有一股内在的灏瀚之气,随着词意的转折,盘旋,跌宕,翻转,折进。在表面雕琢修饰的同时,词的气息顺畅,意脉贯通,挟着一股强劲的力道。后人也有学梦窗词,只学到了雕琢,学到了密的一面,不会这种“潜气内转”,导致词作窒塞不通,错金镂彩,却不能精彩生动。况周颐说:“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他能让丽字飞起来,水平差的人东施效颦,结果那丽字可能就死在笔下了。
辛弃疾的词,句子之间则疏得多,像“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等,看起来有好几处停顿,其实合起来就是一句连贯的话。这种句子就很好理解。辛弃疾有时候遣词用语还很淡,不浓墨重彩。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这句子语气很淡,但是内在的感情极沉郁,意蕴极浑厚。此外,辛弃疾的词,跟五代、北宋词一样有着直接的感发力。你一读,就被强烈地感染。
吴文英的词不是这样。他用思力安排,章法繁复,而且更要命的是,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的,跳跃之快、之大,令人吃惊,时空打成一片,此地与彼地,过去与现在、未来,交错在一起,又缺乏暗示的线索,虚实转换得频繁,过渡不明显,逻辑次序不依常理,所以你读他的词,感觉隐约闪烁,模糊多义,理解很困难。因而,他的词,并不能给读者带来直接的感发,而是需要层层破译,一步步跟进他的思路,最后才能被感动。最起码,梦窗词给我的震撼和感动都是巨大的。
【版权说明】本文作者帝乡子,内容节选自公开课《词中李商隐,你不一定了解》。
范文四: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二課 我所知道的康橋
A部份 我會畫!
(一) 所謂「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為使優秀810同學能將意境具體化,而更加深對本
文之印象,請你用作畫方式,呈現本文風貌。
(二) (1)第一段:(a)茂林裏的康橋:(b)早晨的炊煙; (c)朝陽的魅力。
(2)第二段:(a)誰梢來春的消息色 (b)春神來了。
(3)第三段:(a)騎在康橋的小路上;(b)春遊巡禮。
(4)第四段:(a)追日風情話夕陽; (b)小小羊兒要回家; (c)草原裏的驚嘆號。 B部份 志摩再世
大自然是個採擷詩思的寶庫。為了讓你能實踐「捕捉周遭景物,激發靈感遐思」的
理想,請以自然萬物為主題,寫出精簡的字句,作生動的描述,以達物我合一的境界! 範例 (一)沙沙作響的相思樹林,日夜向天地訴說著永不變質的愛情。(描述路樹)
(二)穿著五彩斑爛的衣裳,整個春天和多姿的花兒們,戀愛著。(描述春蝶)
(三)一股澎拜的清流,似銀河落自九天,衝破了山中的沉寂。(描述瀑布) 指定題1:雛菊
指定題2:蝸牛
自選題1:
自選題2:
范文五:我所知道的王维
我所知道的王维
姓名:吴庆 班级:语文教育0803班 学号:2008401210636
【摘要】:通过论述我所知道的王维,包括他的生平资料、在外郊游的情形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表达了对这位唐代伟大诗人的尊敬与热爱。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
【关键字】:王维、生平、诗歌、郊游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王维的生平
王维生于圣历二年(699),但这并非一般的说法,赵殿成的年谱认为他生于两年后的长安元年(701),对此也有异议,如明代顾起经的圣历元年,而这已经被论证为误说。据传,王维年幼早熟,《新唐书》说他“九岁知属词”,因此王维的全家人队他钟爱有加,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王维就是这样担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和爱心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王维的综合素质好,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诗文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样他就能“环谒于贵人”了。大约在十五岁,王维就离开家乡来到长安,游走在权贵之门。唐人薛用弱在《集异记》里这样记载:“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由于王维多才多艺的资源,自然会深受赞赏,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在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状元及第的他被任命为太乐丞,太乐署专管邦国祭祀专用的乐舞,丞是副职。可惜没过多久,王维就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原因则是他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享用了不能享用的乐舞。《集异记》说:“(王维)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狮子,坐出官。黄狮子者,非一人不舞也。”这里解释得很清楚,黄狮子舞,只允许一个人欣赏观看,那就是九五之尊的皇上。王维利用职权之便,坐享了黄狮子舞,那就是僭越,自是大罪。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
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王维渐觉体力不支,眼睛昏花,念第心切,他怀着迫切的心情给肃宗皇帝写了一篇《责躬荐弟表》:“臣维稽首言:臣年老力衰,心昏眼喑,自料涯分,其能几何?久窃天宫,每渐尸素,切有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殿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累迁省阁,昭洗罪累,免负罪名。”数日后,中使传达肃宗皇帝关于王维《责躬荐弟表》的口谕,褒奖王维以国是为本,主动让贤的谦虚美德及友于兄弟的佳行。其弟王缙回来之时,王维去世,终结其一生。
王维郊游
才华横溢的王维,15岁便远离家乡,在长安和东都洛阳为仕途而奔走。他不但擅长诗歌,而且音乐、绘画也十分精通,这使他能够很方便地登上仕途。相传,王维到长安昭国坊庾敬休家中做客时,看见墙上挂着一副《按乐图》,上面画着众多伶人正在奏乐。王维细看一会儿,便笑着说:“这副画上的乐工,正演奏到《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当下,有好奇的人真招来乐工演奏检验,结果与王维所说一致,乐工的手指起落,指法毫无差错。这样一来,王维受到当时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的欢迎。
另外,据《丹青记》记载,王维为歧王李范画了一副《巨石图》,犹如真的巨石一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巨石不翼而飞。过了六七十年后,高丽使者把此图归还大唐。唐宪宗见王维的画如此神奇,于是将此图藏于宫中,并在地上洒乌鸡狗血以镇压,怕《巨石图》再次飞走。这个故事当然不会是真事,但王维绘画技巧之高却是实情。由于王维诗画并称,因此,王维在作诗时,不自觉地将构图、色彩、明暗等绘画技巧融入诗中,使诗具有画意。
王维诗集中有很多写与友人郊游的作品,这些诗就是双方郊游的物证。他17岁时在长安郊游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出这位离别少年的孤独,巧妙地表现了每当重阳登山日出到来时,就会触动亲情这种情形,思念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王维喜欢郊游,欣赏田园风光,因此写了不少田园诗。他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佳作。《渭川田家》是他在乡下郊游时写下的: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诗歌开头德夕晖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和暖静谧而又略带感伤的色调从诗里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投向宁静田园中这些劳作者的亲和的目光。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人物评价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后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
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王维,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的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帧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这位唐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时刻在中国文学领域里发出耀眼的光芒,值得后人学习敬仰。
参考文献
1、曹寅、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Z】 中华书局出版
2、罗士琳(清)等著《旧唐书校勘记》【M】 中华书局出版(1975年版)
3、欧阳修、宋祁等著《新唐书》【M】中华书局出版(1975年版)
4、刘昫(五代)编纂《旧唐书》【M】中华书局出版(1975年版)
5、薛用弱(唐)著《集异记》【M】中华书局(1980年版)
6、王维著《王摩诘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