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
生态文明示范区林业建设行动计划 (2015— 2020)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 (发改环资? 2013? 2420号) 、 《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 》 (林规发 [2013]146号)等文 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践行“绿色崛起”理念,全 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 ,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深入实施以生态建 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和修复,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提升绿色生态发展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质量,构筑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谱写美丽生态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 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 的首要位置,划定并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严格保护生态公益 林、 重要湿地、 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和生态资源。 —— 生态修复。 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加强生态保 护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 提升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 能。
- 1 -
——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让林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发 展绿色富民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断提高 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我县与全市、全省、全国 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发展,不断增 强林业内生动力、体制活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深入集体林业 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为生态建设注入活力。 ——科技支撑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应用、标准化示范和科学技术普及,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 2017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全县完成造林 万亩;森林抚育经营(含低效林改造) 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 %以 上;活立木蓄积达到 万立方米,乔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 量达到 立方米 /亩;林地保有量保持在 万亩, 湿地保有量保持在 万亩。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 安全红线初步划定,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林业生态产业体系 初步形成,林业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到 2020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 县完成造林 万亩;森林抚育经营(含低效林改造) 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 %以 上;活立木蓄积达到 万立方米,乔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 量达到 立方米 /亩;林地保有量保持在 万亩, 湿地保有量保持在 万亩。全县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得到根 本修复,生态安全红线得到稳固,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
- 2 -
提升, 林业生态产业结构更加健康, 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 系和生态保障体系,南方重要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显现, 林业强县地位基本确立。
三、建设内容
(一)国土绿化工程
—— 造林绿化 。大力实施人工造林,积极开展全民义务 植树活动, 加快全县国土绿化步伐, 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科学调整森林生态防 护功能、生态景观功能、碳汇功能和生物质能源功能,着力 改善生态环境。坚持遵循自然、多树种、培育立地、培育优 质大径材的原则,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护林等 项目建设,并加强项目成效监测。到 2020年,完成造林绿 化面积 万亩、 封山育林 万亩、 森林抚育 万 亩、长防林工程 万亩。
——生态廊道。 统一科学规划设计,抓好高速公路、国 道、省道、铁路、县乡道、城市出入口及旅游景点沿线、河 渠沿岸景观林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大力实施生态景观保护改 造工程,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廊道网络。到 2020年,完成 通道绿化里程 公里,河渠绿化 公里。
——矿区和果园复绿。 严格实行矿区森林植被恢复的生 态修复责任制,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矿区治理方案,科学治 理废旧矿区。 结合脐橙黄龙病治理, 积极开展果园补植补造, 打造复绿项目示范点。到 2020年,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 程面积 万亩,脐橙园复绿工程面积 万亩。
(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大力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
- 3 -
加强低效纯林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 1公里范围 内可视山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按照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分 步实施的原则,采取补植、封育、更新或调整等改造方式, 促进林相改善,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木材、林产品以及其它 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到 2020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 万亩,毛竹低产林改造 万亩。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以 等国有林场为 重点,大力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突出储备特色, 开展集约经营,优化树种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有效增加立 木蓄积,储备培育一批珍稀和大径级林木资源 , 以满足国家 和市场的中长期需求,努力构建长效稳定的优质森林资源国 家储备制度。到 2020年,全县完成建设杉、松、樟、木荷 等大径材基地 万亩及红豆杉、楠木、 等乡土珍贵树种 培育基地 万亩,其中人工林栽培 万亩、现有林改 培 万亩、中幼林抚育 万亩。
——种质基因库建设。 积极推进杉木种质基因库和国家 桂花种质基因库建设,收集保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种质 资源,加强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 生态安全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基因物种安全。到 2020年,建成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和研究实验功能的植 物园 个(其中国家级 个、省级 个) 。
——林木良种良苗基地建设。 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和省级 保障性苗圃建设,积极推进林木良种升级换代,加大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强化林木种苗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林木种苗 市场流通体系,构建全县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平台,保障林木 良种种苗供应。全面推广良种良法造林,积极培育乡土珍贵
- 4 -
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到 2020年,建设林木良种和苗木输 出基地 个;林木良种基地供种率达到 %以上,良种 使用率达到 %以上;新造林树种结构趋于合理,阔叶树比 重达到 30%、针阔混交林比重达到 50 %。
(三)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
——森林城市创建。 重点抓好乡村风景林、森林小区、 自然保护小区,以及村庄四旁绿化建设,引导居民搞好庭院 绿化, 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把城区、 乡镇建设成为绿意盎然、 整洁干净的生态家园。在 2020年前,争取建成省级森林城 市。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以就地保 护为主体、迁地保护为补充、资源管护为基础,构建以 ***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对全县生态安全具有重大作用的 生物多样性丰富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监督区和重要饮 用水源地保护区,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积极引进社会 资本,加大 ***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力度,推进公园 主体工程建设,争取 ****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建立 **、 **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严格林地湿地 用途管控,积极推进 湿地公园建设。到 2020年,全县 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 1个、 省级 1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 1个、 县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 个,省级湿地公园 个。 ——森林资源保护。 突出林业的生态屏障和生态隔离功 能,通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优化森林、湿地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构筑坚实的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划定林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 格执行林地征占用总量控制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规范征占
- 5 -
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 偿机制;坚守生态公益林保护红线,对重点公益林、重要湿 地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实施重点保护,为 生态安全保留适度的自然本底;加大江河源头、水源涵养林 建设力度,提升涵养水源能力;推进乡村生态风景林建设, 提升整体防护能力;强化林业执法,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 植物保护,坚决遏制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挖等破坏森林资 源的行为;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强化 森林防火手段和应急扑火队伍建设,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强 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和检疫工作,全面提高综合防控 能力;健全生态资源考核和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保护和 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 实行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将 林业资源破坏、林业生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到 2020年,林地总量保持在 万亩以上,建设 个乡 村风景林,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 0.5‰以下,林 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3‰以下。
(四)林业生态产业工程
通过推进绿色转型,增强木材、森林食品、林化产品等 有形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全县以“低山区发展建设速生丰 产林,丘陵区发展建设以脐橙和油茶等林果为主的经济林, 工业园区和县城发展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木材精深加工企 业,以金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产 业定位,努力打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地方特 色、产业聚集度高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巩固发展第一产业。一是 建设以 ********林场为核心的工业原料林(竹)及商品材基 地和以 ***为中心的国家长防林基地,带动、辐射 ********
- 6 -
等乡镇建立工业原料用材林基地。到 2020年,全县建成 工 业原料林 (竹) 及商品材基地 面积 115万亩。 二是 积极鼓励、 引导林业企业,筹集资金,利用本地优越的天然地理条件、 自然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以 ***高速公路、 ***国道等主 要通道沿线为重点发展区,采取“林苗一体化”方式,大力 培育南方红豆杉、银杏、竹柏等珍稀树种和特色乡土树种, 建设以桂花、红叶石楠、中东海枣、杜鹃为主具有南国特色 的 花卉苗木产业基地 。到 2020年,全县建成苗木花卉产业 基地面积突破 1万亩,珍稀乡土树种特色植物园 2个。 三是 把油茶产业作为全县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给予土地划 拨、林地流转租赁优惠、财政税费、资金信贷等系列优惠政 策,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发展油茶产业、推进精准 扶贫工作。积极引入资本,引导和扶持龙头加工企业走“林 油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支持、鼓励企业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建立油茶产业基地,建成从原料种植、采集、 加工生产到销售、综合利用一条龙的专业化产业链,提高综 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强油茶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到 2020年,全县建成 高标准油茶丰产基地 万亩,油茶产业 总产值达 亿元。 建成“油茶科技产业生态旅游示范区” 1个、 “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个。 四是 建设以脐 橙为主的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销售、研发、展示以及 食品机械加工等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脐橙产业集群,形成产 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
——全力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加快 林产工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纸质 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积极发展中密度纤维板、新型刨花 板、细木工板、松香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林产工业。全力扶持
- 7 -
******等现有林业骨干龙头企业,保证其享有优惠的政策扶 持、宽松的服务环境。引导和促进小企业、林业大户之间的 联合与重组,逐步培植骨干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人造板企 业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推动林板一体化发展,扩大生产规 模,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对产业建设的带动和辐射能 力。到 2020年,全县林板一体化、木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形成初步规模。
——弘扬生态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 以 “植树节” 、 “爱鸟周” 、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为 载体,组织开展林业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积极传播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理念,丰富生态文化载体,不断完善林业生态文 明制度。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载体,建 设一批生态文明、森林培育教育示范基地,挖掘和传播森林 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形 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同时,结合 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森林文 化品牌,提升我县森林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休闲观 光林业、景观林业,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景 林营造和更新改造,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大力发 展以 *****为主题的生态文化产业,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到 2020年,建成 个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全县林业生 态旅游年产值突破 万元。
——有序推进碳汇林业。 制定全县林业碳汇发展规划, 大力宣传碳汇林业,鼓励全社会捐资碳汇造林;建立稳定的 碳汇造林资金投入机制,推进林业碳汇造林项目建设,营造 碳汇示范林;推进以针叶林为重点的中幼林抚育改造和林相 改造步伐,加快针叶纯林阔叶化进程,改善林相结构,提高
- 8 -
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为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丰富的 森林碳汇产品。到 2020年,营造碳汇林基地 万亩。 (五)林业深化改革工程
—— 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进一步加强县级林权管理服务 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林权流转的机制和制度,完善森 林资源交易平台, 规范森林资源转让的信息发布、 资产评估、 林权变更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林地流转,积极推动林权 抵押贷款,实现与南方林权交易市场的全面对接。积极稳妥 化解涉林矛盾纠纷,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国有林场改革。 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贫困林 场的扶持力度,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 林场水、电、路、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进 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进林业专业人才,加 强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监督指导,强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 管理,实现国有林场又好又快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设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 任副组长,成员由机 关 股 室 、 所 属 各 单 位 负 责 人 组 成 。 领 导 小 组 下 办 公 室 于 ,由 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严格监督考核。 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 小组对各单位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定期开展督查,对主要指标 未通过考核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不力的,予以通报并严格问 责。
- 9 -
范文二: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摘 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林业 生态 文明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65-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指引我国科学发展的英明决策。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和发挥主要作用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进程与森林兴衰息息相关。森林作地球之肺,是维系自然界有机统一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森林植被的生态秩序方面具有要作用。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国家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以其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示范作用。为实现森林多功能利用,林业必然获得进一步拓宽产业链、谋划新产业体系的社会需求和条件。林业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保障了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及社会安定;林业建设的大力发展,不仅为社会就业提供大量岗位,也为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新贡献;森林景观建设为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载体。
二、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林业持续发展动力
在思想观念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林业的效益在不断凸显,林业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必须进行适时的解放和转变,使我们的生产关系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应该说,在有些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比如其他一些城市提出了林子上山、项目上山,在对项目建设前后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对山林进行综合开发建设,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很少。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实现林业由单一的生态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现代林业建设为主题,以植树造林为主要任务,全力构建林业的三大体系,努力拓展林业的三大功能,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日照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采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补植、完善,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其次,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建设。对全市范围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等各级廊道两侧分不同情况建设与廊道级别相匹配的绿化带。第三,抓好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和城郊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在城市周围的宜林地,适当营造城郊森林或建设森林公园。第四,抓好村镇绿化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为重点,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努力打造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林业法律法规建设,创新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加强普法、执法工作,推动林业走法制化快车道。
四、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我们要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整合林业科技资源,构建林业科技研发平台,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力量,采取科研攻关、科技示范、科技创业、优化产业链、加强培训、强化基础等多种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林业生产水平,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提供持续动力支撑。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目前我国森林建设的技术含量仍较低,生产周期长,经营相对粗放。因此,应尽快构建森林工程科技支撑平台,开展相应的研究。重点开展优良珍贵乡土树种、木本油料植物筛选及繁育、现代苗木设施技术与配套产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林地生产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全面调研、系统总结不同地区发展林下产业和农林复合经营方面的类型、模式和可持续经营的途径,通过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对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强森林监测与评价,开展全球变化响应与对策的研究, 让森林在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森林结构调整、创新林业发展投资体制
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盘活现有森林资源,采用有偿转让林权,依法开发森林和林地矿产资源等方式,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森林、林木所有者可以将其拥有的森林资源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作价抵押、入股、转让或出让。支持广大林农、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林业,拓宽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渠道,使商品林建设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投资领域。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开拓林业投入新渠道。进一步明确林业投资、管理和责任主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类景区的业主既是对森林管护的责任主体又是促进发展的投资主体,业主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多年来,我们重造林轻经营。近几年,国家林业局把森林经营的内容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提升森林质量。但是,在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升森林质量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是不够。特别是经过多年造林,剩下的林地条件越来越艰难,人工林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不稳定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同时,在一些有潜力的现有林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森林质量,显著增加碳汇能力,这是值得大力推进的工作。
六、在弘扬森林文化中提升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森林文化,以森林文化引领现代林业发展,要在生态建设中注入人文理念,彰显历史脉络,强化文化符号,让生态更有底蕴、森林更有内涵、人民生活更有品位。一要加强森林文化资源保护,保护繁育为重点的古树名木、珍稀动物保护工作,做好防火减灾、虫害疫病、人为破坏等预防工作。二要不断扩大森林文化载体建设。三要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加强森林文化研究,鼓励森林文艺创作,扩大森林文化对外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成果,不断丰富森林文化的内涵。四要认真落实林业救灾扶持政策,特事特办,维护好林业生产秩序,特别是防止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针对基层清障设备缺乏的实际,市林业局积极组织市森林消防大队和各区县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支援各地清除折倒树木,确保道路、河道畅通。加强对林木采伐的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借灾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我市林业人将一如既往忠诚党的生态事业,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成果,让日照的天越来越蓝,地越来越绿,水越来越净,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舒适。
参考文献
[1]关于生态文明与林业政策问题的思考.汪炳瑜.《安徽林业》2009.1
[2]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来源.齐联;姬乃建.《生态文化》2008.4.
范文三:如何推动我国生态林业文明建设
摘 要: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林业;文明建设
【分类号】:F326.2
1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1.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3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性
没有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现在达到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终将面对“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窘境,我们再也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展指数上去了,幸福感受却下来了,只有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不断完善发展略,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环保意识都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体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前半世纪是我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后半世纪是我国发展的转拆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首先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近年来,在实现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各级机关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对生态环境加强管理、严格执法、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责任落实到人等手段对生态环境加以利用和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双赢。其次加强生态文明道德建设。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建立完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生态道德体系,支持、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活动,利用各种渠道、方式、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性,使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全国某些城市开展的“无车日”活动,他们通过环保出行,倡导的是一种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消费方式更是一种生态文明。还有各种现代农业园建设,他们利用生态的方式进行生产,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市场空间很大,效益也就很好。
4 结束语
总之,人类只有善待自然,自然就会善待人类;让我们携手共进,爱护好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在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璋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共和谐。
范文四:加强林业建设构建生态文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现状逐渐担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50-1 伴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林业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造林的质量低、效益差以及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建设一个生态林业,我们必须要对林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长远发展。 1 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土地的使用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林业建设的信心 造林的保存率不高以及造林效率低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大难题。在影响我国造林诸多问题的原因当中,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制度方面的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我国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矛盾较深,因而在国家的三农政策中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民的利益,因而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在当下已经成为改革的关键。一些地方随意变更土地或林木的使用合同,因此而导致的纠纷和诉讼数不胜数。农民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和打击。广大的农民也因此对现行的政策是否能够保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质疑,对于政策的稳定性也表现出疑问和不满。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的规定似乎仅仅是停留在政策层面,它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此一来,农民对于投资林业建设的信心也被大大动摇。这样是很不利于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的。 1.2 造林质量低,生态林业的效益也较低 在当前的林业建设中,还存在着造林质量低下的问题。尽管有些地方有些造林项目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较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造林保存率和成活率还是相当低的。并且与国家的相关标准还差许多。虽然一些地方的造林可能会有很高的成活率,但实际上最终的保存率却是低于30%。再一个问题就是树种的结构搭配不合理。在一些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价值低的树种,不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 1.3 单位面积上林业投资少,农民造林没有积极性 我国当前实行的林业建设项目大部分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等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并且在很多的林业建设工程中,国家投入的资金只占造林项目成本的很小的比例。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以及造林成本都在上升,而国家的投入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因而这种情况下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是相当困难的。作为林业建设的主体,农民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农民对于林业建设也就没有了积极性。 2 解决当前林业建设中问题的措施 2.1 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由于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收益低的重大项目,所以就需要国家出台一些稳定性的土地政策,从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积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土地的使用权和入股权等权利,创新法律环境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要积极予以政策上的保护,并尽快落实到法律层面上。 2.2 提高生态造林的质量,不断调动农民的造林积极性 在生态造林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并完善技术标准,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造林体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造林质量。针对区域的实际情况,对造林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操作方案。在造林中坚决杜绝随意性,保证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研究新型技术,并按照相关标准验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严把苗木的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苗木;加强对整地质量的监管。不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让造林农民切切实实看到生态造林的实惠,从而调动起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国家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主体,因此政府应当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在对投资不断加大的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发挥资金在生态林业建设项目中的调控作用。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报账制度,切实改变造林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思想,提高造林的质量,进而提高造林的收益。其次,还要对造林的资金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在生态造林项目中及时到位,保障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 2.4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提高生态林建设的成效 发展新型林业,就要能够保护并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生态林业建设不仅需要政策环境的保护,而且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新制度要能够协调生态林建设过程中与农民的利益冲突,还要能够简化相关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吸收更多的林业建设团体或单位。对于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项目,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尤其对于重点项目,更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倡导以人为本。 3 结语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国家要积极实行更优惠的政策和保护措施,生态林业建设中,不断强化资金管理,规范技术体系,建立更多更完善的配套设施,就必将促进我国在更大范围内的生态林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方林业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航母.国情观察,2008-09-30. [2] 许传德.侯晓雁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讨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林业工作研究,2008-06-18. 作者简介:莫卓东(1962-),男,汉族,广东化州人,就职于茂名市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林业。
范文五: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产品的旺盛需求,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并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不竭动力。 ——以发展繁荣森林文化为载体,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生态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森林文化产业,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林业科技馆、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发展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不断拓展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充分利用文化平台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