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二历史论文
巴黎的5月23号
“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爱一切善和恶。让我们永远坚
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柯拉图
历史就像一个无限的宇宙。举凡巨大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一次次划时代的大
爆炸,创造一个个新的天地、新的人类、新的社会。然而这样伟大的能量内部,
却是有着难以想象的艰辛进程,甚至还需要无辜的牺牲。
1871年5月23日,保皇党与凡尔赛军队镇压共和党人,巴黎公社遭受到毁
灭性的打击,英国记者福布斯在巴黎目睹了一切,从他撰写的报导中不难看到,
即使福布斯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上,他对这场暴力的屠杀也充满了厌恶。福
布斯如是说:“巴黎人一定是疯了,他们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理由竟造成如此惨
烈的牺牲和毁灭!”
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像一颗无比耀眼的流星划破了资本主义的黑幕,像冰封的大陆上绽放的一朵奇葩,
芬芳了人类的思想,巴黎,也为之弥漫芳香??
那个不幸的日子终究到来了,罪恶份子辣手摧花,践踏了无产阶级政权的
枝叶和花瓣,甚者,摧残了培育这一花朵的思想与文化的沃土,福布斯担心罗浮
宫的艺术珍品能否在纷乱的焰火中幸免于难,历史却注视着街头倒下的依然执着
的公社战士们,福布斯描写了公社战士临死的表情:“脸色苍白但没有一丝屈服
的表情。”“眼神高傲而坚定并充满了蔑视。”我们不仅看见公社战士的英勇,也
看见福布斯—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正在慢慢蜕化的心,这正是我们的希望。
而那些虚伪的高喊着“公社万岁”的告密者,终有一天在硝烟和血腥味中
窒息而去,去接受上帝的惩罚,为了他们对最坚定的社会规律犯下的罪行!
人民的鲜血顺着巴黎的每一条河流流向远方,血色像雾气笼罩了巴黎。这
场残酷的镇压使“美丽的巴黎”变成“恐怖的巴黎,破碎的巴黎,燃烧的巴黎和
血流成河的巴黎”,高度文明的欧洲,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的法国,缔造启蒙运
动高峰的法国,新生的太阳在此初探世界,可惜生不逢时。然而谁也无法阻碍朝
阳东升。这只是黎明前的黑夜。鲁迅说:“人类血战前进的历史,正如煤的形
成??”时间证明给那个黑暗的5月23日看的,是人民跟随光明的太阳在新的世纪升起!
这时,先辈的血洒在巴黎富有思想性的土地上,像巨大的花朵。人类优秀
的灵魂将残暴和迫害控诉着!
1
把俄国带向富强的引路人
——彼得一世
是谁?曾经卧薪尝胆,而后率童子军夺得政权;是谁?曾经卑躬屈膝,化
装成工人热心向西方学习;是谁?曾经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带领俄国走上富强
之路。是您!彼得一世!一位开明的皇帝!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10岁时,与同父异母兄长伊万同为沙皇,成为俄
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
彼得年幼时,伊万痴钝,所以由聪明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彼得自
幼酷爱军事游戏,常与伙伴们“演习”各种战争场面,后来他组织小伙伴建立了
两个童子军团。而就是这两个童子军团,在1689年,打败了图谋不诡的索菲亚,夺得了政权。
彼得掌握政权后,他热心向西方学习,并且派代表去西欧各国考察,学习
西欧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了技师和专家,引进了各种先进机器设备。彼得
对这些还不满足,因此他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乔装打扮,化名彼得?米哈依尔
随代表团前往欧洲,并且屈膝在荷兰的萨尔丹和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木匠,学习
造船技术;后来不耻下问地向英国政府学习造船理论。彼得一世先后对西方列强
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
回国后,彼得一世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改革从胡须开始。
1698年在国外活动一年多的彼得回到莫斯科。贵族们为了欢迎彼得回国,
组织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就在这仪式上,他做了一项惊人的举动:亲手剪掉了俄
罗斯人引为骄傲的珍品—胡须,并下令征收胡须税。就这一举动改革了俄国的旧
习俗。而后,在经济上,他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政治上,他发展学校教育,
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在军事上,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彼得一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的历史前进。
而与此同时,他极力对外扩张,先后夺得了亚速海、芬兰湾、里加湾、部
分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直到1713年,彼得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新建的彼得堡。
1721年,彼得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正式改为俄罗斯
帝国。到1725年1月28日,彼得在彼得堡逝世。
彼得一世的一生都献给了俄国,他带领俄国人走向富强之路,他是俄国历
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丰功伟绩在俄国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2
百年宋美龄
一年跨越三个世纪的一代风流人物,一个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女性,一个集美丽、风度、地位和权位为一身的传奇人物—宋美龄。
广为流传的所谓宋氏三姐妹,“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这位爱权
的小妹就是宋美龄,她的一生可谓近代中国的缩影,历来人们对这位“第一夫人”
评价不一,褒贬各异。我敬佩她,她的魅力、胆识感染着我。
她随着中国走过动荡的岁月,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西安事变,她在国民党元老想取代**的情况下,力排众议亲赴西安,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
中共不谋而合,为国共联合抗日起了积极作用。
最令人难忘的是她在开罗会议慷慨激昂的演讲吧。1946年,宋美龄以蒋夫人的身份出席了开罗会议,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博得美国人的喝彩与赞赏。西方国
家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对她印象很好,她在开罗会议为中国争取利益发挥了重
要的意义,罗斯福总统夫人说:“这是第一位在美国发表演讲的中国女性。”她的
政治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台湾问题上,她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开罗宣言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
可割据的一部分,为如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历史依据。在**和蒋经国陆续去
世后,她去了美国,一个原因就是与**分子合不来,她始终反对李登辉连任和
**。她一直期待着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这三件事使任何人都无法抹煞她的历史作用,她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散发的人格魅力更令人叹服,更是现代女性所需要学习的。
宋美龄曾说:“除了脸,我的一切都是美国式。”然而,她就是一个中国人,
大中国的一部分,是她生命中辉煌岁月的大舞台,2003年10月24日,一个传奇的名字最终被定格在这一天。
岁月无情,纵使如今蒋家王朝逐渐裉色,后世对这“第一夫人”绽放的光芒,
仍然怀念。
3
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尽管康熙与彼得都博学勤政……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他们有
意或无意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所以中俄两国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迥
异的巨变。可以说,彼得大帝是俄国旭日东升前的曙光,而康熙大帝虽创出一个
康乾盛世,却终究是落日前的辉煌!
康熙前期的政策是明智的,轻徭薄赋,“恤商”,允许私人开矿,废止禁海
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康熙没有也不可能触动旧有生产关系和国家体制,
这位明君依旧是个封建之君。就在废止禁海令32年之后,他又重新下达了禁海
令,一度开启的帝国大门,又被他轰然关上,关上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与康熙截然不同,彼得有一个极为明确的目标,就是要使古老落后愚昧的
俄罗斯与先进发达的世界连接起来,与蓬勃兴起的欧洲工商业沟通血脉。他大力
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废除臃肿庞大的衙门,组建了技术学校,规定贵族子弟
必须学会数学和一门外语,否则不得结婚,也不得保留贵族身份,建起了现代意
义上的印刷所、图书馆、剧院、博物馆,创办了规模庞大的科学院。
彼得性格粗犷,甚至凶残无情,他处死了反对改革的“太子帮”头头、自
己的亲自儿子阿烈克塞。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俄国的野蛮。”
康熙的性格却是刚柔相济,经书礼仪,雍容大方,但到晚年,其宽仁思想
却发展到迂腐程度,以至出现了吏治松驰,百政俱废,官场腐败的危险迹象。
康熙十分勤政,对送来的奏折是有奏必签。他右手患病拿不住笔,左手也
要执笔批签。他不但精通经史子集,而且懂得西方天文学、数学、药学,艺术也
能鉴赏。康熙不仅大兴科举,而且另辟蹊径,开设“博学鸿词科”和“南书房”,
广揽天下贤能。彼得对实用技术有着疯狂的热情,办公室里有木匠、石匠、铁匠
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12种手艺,甚至化装成一名留学生,到荷兰和英国去学
习造船技术、船舶设计和数学理论。为了破除陈世袭制,彼得亲手制定了14级的官职等级表,规定了每一级的知识、能力、贡献的标准。
有比较才有鉴别,相信历史能给今天的我们以无穷的启迪。
4
出生平凡的伟人——林肯
高二年级十三班 王小燕
1809年2月12日,阿拉伯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的
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递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条等多种工作。
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他当选为总统
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的参
议员都出身名门贵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
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
员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
儿子。”台下的参议员们哄笑了起来。
林肯并没有因此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
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
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的出色。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
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您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适,
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
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
了一阵阵的掌声。永不忘本,塑造了林肯的美德。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涌入堪萨斯州,
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胡斗争热情,
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06年
他当选总统,南方奴隶主队林肯胡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联愿坐以待毙。
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
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
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
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胡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越来越高了。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
11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遇刺而亡。
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
5
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
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
质的罕有的人物。”
林肯并没有因涉入权利的顶峰而以新贵自信,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
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亲身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6
光荣革命”究竟光荣吗?
K=11 陈月晶
在刘祚昌等人著的《世界史》里,有这样一段话:“恩格斯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他能继
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得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为新的出
发点。从此之后,英国资本主义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起来。”根据以上这段话,我们不难猜出恩格斯所说的“革命活动”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反动”就是1688年政变,即“光荣革命”。
但是,有人却怀疑“光荣革命”真的光荣吗?致使他们有这个观点的原因可
能是,传统观点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才值得称道,而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是软弱和不彻底的表现,是非常革命的,是加引
号的光荣革命。
那么先让我们看看其背景和过程再做定论吧。
1640年到1642年,新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国王挑起了内战。1642年到1649年,革命力量联合打败国王发动的两次内战,处死国王,成立了共和国。1648到1660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失去人民的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到1688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力行逆施,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他
们和封建势力妥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
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旧贵族妥协的结果,但这种妥协是必
要的,有分寸的。因为当时詹姆士二世以恢复天主教和新法政策为核心的倒行逆
施,已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并且严重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这种
严峻的形式下,惟有果断地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可行的
选择。
从刻观上看,“光荣革命”在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资本
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本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掌
握政权后,大力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议会通过圈地法,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圈
地运动,同时积极开拓了海外殖民地,扩大市场和原料来源。这些政策、措施加
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传统的观点认为“光荣革命”斗争不够激烈,其实,这种认识也不完全正确。
革命在英格兰是不流血的,但特别议会把王位奉献给威廉和玛丽,它破坏了严格
的世袭的顺序。它也改变了以后的继承权,并明确禁止天主教徒继承王位,具有
一定进步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光荣革命”是光荣的。
7
论路易十四
K二12杨秀靓
法兰西路易十四亲政的55年是法国封建专制度极盛时期,在他的统治下,
法国一度称霸欧洲,伏尔泰曾称这个是代为“路易十四的世纪”。
路易十四亲政时,事无具细都亲自过问,而一切介于君王与庶民之间承上启
下的机构,一切传统的权力机构,诸如三级会议,市政府教会都只是徒有虚名,
高级宫员各高级教士们也都被撇在一边。路易十四在中产阶级中选择自己的亲信
大臣,新自主持国务会议,单独决定一切重要事务,鉴署国事公文并采取行动。
此外,路易十四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封建专制度推到顶峰。在国内经济
领域,路易十四推行科尔伯的直滴主义政策。法国兴办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场。
由于奖励生产,国内市场得到极大发展。一系列措施使法国经济繁荣,资本主义
得到发展,国库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法国在欧注洲的贸易劲敌。
他对外推行侵略性的政策。没有任何阻碍能够限制年轻国王的行动。由于勒
泰利埃各鲁佛瓦的努力,路易十四扔有一支自罗马帝国统治以来欧洲人数最多、
最强大的常备军,以此利用这样一支军队进行一系列征服战争。
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还表现在他的精神编印统治上。“君权神授”是他借以
进行精神统治的理论基础,他甚至把自己说成上帝。他不允许不同宗教派别的存
在,企图扑灭两种异教 -------冉森教各加尔文教。他对两派教徒进行残酷的近害。
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统治和商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曾对法国历史的发展起过
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法国跻身于17世纪欧洲强国之前列。但是,他在位55年中打了32年丈。进行不断的对外战争和豪华无度的宫延开支,使法国的人力和财
力日趋枯竭,即使在路易十四国势最强盛的时候,人民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早
在1662年就爆发过平民和农民暴动,要求废除损税,废除封建义务。到朝代末
年更是起义频繁、此起彼伏,声势日渐浩大,坚持时间越来越久,影响最深远的
是良格多史郡塞文山区的“卡米扎克”起义。起义开始于1702年,起因是反抗对加尔文教的残酷迫害,担实质上是一场农民、贫民的把封建斗争。起义者要败
国王的军队,但在1705年被残酷镇压。
路易十四在位后半期,军事失败,国库空虚,农业淍敝,工商业破产,王权
削弱,民心尽丧,封建专制制度渐渐衰弱。1715年,称雄一时的路易大帝在人
民群众的一片怨声中死去留下的过任后人评说。
8
民族英雄郑成功
K=11 陈丽明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正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英
雄辈出的史实。虽然英雄的风光已为昨日,但他们的伟迹却永铸后人心中。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值17世纪上中叶,也正是我国处于明末清初天崩地裂,
内忧外患的年代,一位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出现了,我想只要
对历史知识稍有兴趣的人都能真切地体会郑成功爱国之心。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
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于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开始了平生最大规模的北伐,但由于种种阻饶最终心有余力而不足
不得不以失利告终。为了救中国于危难,他败不馁很快又重新站起来坚持他那伟
大的事业。
清朝的腐败无能给了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以可乘之机于1624年占据了我国宝岛台湾。此后荷兰殖民者又时刻觊觎中国东南半壁,面对殖民者对中国
政权咄咄逼人的侵略野心,唤起了时代英雄郑成功的驱逐荷夷之心。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率领大军东渡台湾海峡。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662年2月1日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率领军民经过浴血奋
战终于使荷兰殖民者占据达38年之久的中国宝岛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用他短短的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历史辉煌篇章。与历
史上其他英雄人物相比,郑成功是唯一一位可以串联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与荷兰的历史人物。在海峡两岸,郑成功可谓家喻户晓。
令人遗憾的是天妒英才,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3年带着他那反抗清朝征服与
压迫.驱逐荷兰光复宝岛台湾的无尚光荣与世长辞,享年39岁。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绩更为我国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台湾的收
复不仅牢固了台湾归属中国的历史地位,更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智
慧源泉。同时郑成功也不仅深受世人尊崇,为海峡两岸人民团结的精神架起桥梁,
他的经略海洋实践更是我们面向21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极其宝贵的启迪。
21世纪是人类又一次海洋开发的世纪,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从先
辈的实践中汲取智慧。重视对海疆的保卫和海洋的开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世界
强国。郑成功大名垂宇宙,丰功伟业耀古今,我们纪念他,更应自觉地弘扬他的
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继承他留下的丰富历史遗产,为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而
努力奋斗。
9
圣马丁隐退之迷
高二14班丁萍如
说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首先印入眼帘的不是拿坡仑不是玻利瓦尔而是圣
马丁,一个被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称为“祖国之父”却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找不到画像的有为无闻的杰出领袖。自1822年瓜亚基尔会晤后不久,一个神秘事件便开始了---圣马丁的隐退。这令我很迷惑:自古至今,不知发动了多少血流成
河,横尸遍野,血流飘撸,罄竹难书的战争,才换得一个人的主权,可是圣马丁却截然不同了,且还表示自己“最大的愉快”是在“一位将军号令下完成战争”。难道他真的这般伟大?
当我学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这部分内容后,我便想到:是不是玻利瓦尔威逼利诱以各种阴险手段,迫使圣马丁隐退的?我对这个设想似乎有点肯定。像
台湾“三一九”枪击案,陈水扁为赢取同情的选票,竟也能想出擦自己的肚皮的办
法;像美国选总统,布什几乎天天巴望着另一个吃自己的子弹。
而瓜亚基尔会晤则是最为可疑的,会晤是在极端秘密的状况下进行的,参加者只有他俩,并且没有留下一字记录。历史记载:会谈主要讨论秘鲁应该建立的政
府形式,秘鲁与北方之间疆界以及军事指挥关系等问题。且其间双方意见分歧,没有达成协议。那么这样就更有可能使玻利瓦尔对圣马丁产生痛恨,想铲除圣马丁---一个惟一能和自己在政权,军事上起争议的人。但这里也产生了另一种设想:圣马丁在会晤中看到了玻利瓦尔的军事才能,怕双方交战,不敌,以此隐退。这种设想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直到临终都对这次会见保持沉默。这
更让我认为他们之间一定藏着不可告人的事,可能是有关政治的,或者是有关军事的,更或者是一件能够惊憾世界所有人的事。
还有个可疑的地方便是1822年会晤后,圣马丁到利马,辞职后到阿根廷,而1823年到法国直至1850年逝世。为何他要这样隐居欧洲直至静悄悄地死去呢?他是否在逃避什么?这更证实了我前面的设想。他似乎成了玻利瓦尔的眼中钉,肉中刺,绊脚石,他可能被玻利瓦尔抓住了自己的把柄或者他为了什么,所以他要逃,也必须逃,逃开玻利瓦尔,逃离拉丁美洲。
但是高中历史书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让我们证实上面的设想。它让我们
无从下手,让我们没办法探索到什么,让我们没办法说明些什么.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圣马丁最终是光荣隐退了,他避免了多少无谓的战争,无形中挽救了上万人的
性命。因此,圣马丁似乎成了一个“无名英雄”,一个难能可贵的隐退英雄了。
10
文明背后的血迹
高二(14)班 尤秀蹄
人类诞生数百年来,对生存的需求与执着本能地促使着人们不断的运用自身
的聪明才智和动用双手去创造世界,改变世界。我们从刀耕火种中走来,携着文
字,我们走向工业革命,再接着,我们从原子走向太空??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人
类文明的创新与发展。
然而历史如一条汩汩流动永不停息的长河,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下了
多少沧桑与悲壮。无可否认,一次次人类文明的向前飞跃,都无不是付出了血泪
代价的。
翻开“世界”这本厚厚的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那一行行人类前行的血
的足迹?? (一)新航路的开辟
追溯到那被喻为扩张的时代-----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
它路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几乎遍及全世界。完成中央集权,力量强大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凭着新航路的成功开辟,到达亚、欧、美等其它地方,肆意地
抢夺当地财富,屠杀土著居民,其殖民统治造成非等地经济的衰落,以至于至今
发展依然困难。是的,我们看到了罪恶的奴隶贸易,目睹了殖民地的灾难,可我
们又必须承认,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原先的世界格局,看清了世界,它揭开了世
界历史剧变的序幕。
(二)英国的圈地运动
当新航路的开辟告一段落,15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又兴起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英国贵族、地主不断地圈占、抢
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广大农民远走他乡,四处流浪。是的,这对农民来说的确是
灾难,夺走了生活的支柱,因为土地在他们的眼中就好比命根子。然而它又是以
牺牲农民的利益为工业革命准备基础,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积累原始资本的重要
手段,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英国的圈地运动为英国率先成为
世界强国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迅速崛起的英国利用其强大实力又积极向外侵略
扩张,给人民带来战争的灾难。当然,殖民者也给被征服的土地带去了先进的技
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美国的西进运动
美国的西进运动发生于美国成立之后,被称为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11
命。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向洪水般地涌入西部地区,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
手段使领土迅速扩张。这就是所谓的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土著印第安
人遭到血腥屠杀,有的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野蛮的血泪征服使美国西
部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形成了新的工业区。西进运动是美
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也是美国经济创立发展的过程,它使美国
早于法国、德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而西进运动对
美国后来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不必再举例了,单从这几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人类文明前
进的每一小步里,其实都夹杂着无数的血泪史,然而历史的大潮依然要滚滚向前,
人类的文明还要一次一次地飞跃,我们只有祈求,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中,少一些
战争和血泪吧!
12
文明传承的璀璨明珠----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二11班 吴丽治
纵观世界历史,数尽天下英雄人物,无一不被其胆识,谋略所触动,俯瞰世界格局,有遍堡瓦宫殿,一座座城墙刚被筑起,一夕之间却成废墟,山川依旧,连连易主。驰骋于历史发展潮流中,一种制度总被另一种制度所取代,时代的波浪不断向前。
然而,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中,有一颗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它便是18世纪里的一次伟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出现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
代,在世界的文明史上画了亮丽的一笔。
在英国清教徒的顽强拼搏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争取中,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这一飞跃,更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一个个大规模的牧场圈养着羊群,同时也圈养了大量的劳动力。团团柔软
洁净的羊毛,着实让资本家们乐呵。这样的丰收只是英国经济收获的一小部分,远远无法满足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世界的诱惑更是无法抗拒。英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可想而知,伴随而来的是丰厚的资本,源源不断的财富,还有一片辽阔的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扩大,工场手工业在资本家眼里已变得落后多了,再加上工场手工业长期积累大量的科学技
术知识。于是乎,一场生产工具的改革开始酝踉着。
在利益的驱使下,工业革命很快爆发了。有了前面具备的先天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如鱼得水,如火如荼。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7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机器的大范围普及,工厂也随之诞生。它更
有效地对生产进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在交通业上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
地位。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验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帝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75年,他驾驶一节驶有34节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
从此,人们进入了一个一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直至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层楼,这样的飞跃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
的效仿。于是工业革命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法国是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法国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美国也是受工业革命影响显著的国家之一。因为美国具
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世纪开始开展工业革命,其间涌现新发明,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也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19世纪中期也完成了工业革命。还有德,俄,奥,日也逐渐开展了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极大地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它提高了人们更大的创造
性和进取精神。同时工业革命的文明传播到了其它地区,冲破了许多的城墙,改造了社会的生产工具,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在文明史上记载着它的辉煌,在科技前沿中留下了它的足迹,在世界各地传承着。它,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会永远为未来的前进道路指明方向,传承文明。
13
我看拿破仑
高二(14)班 蔡丽辉
往事如烟,流年似水。转眼间两百年已过去了,但时光,这位历史老人却始终
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让人所倚赖,亦让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却
又从令人所憎恶的名字——拿破仑?欧拿巴。
众所周知,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任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
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于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出生于一律师家庭。他熟
读启蒙思想家、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支持法国大革命。他的一生功勋
卓越,成就非凡。
在我看来,拿破仑是个野心很大的好战者和破坏狂。他一生作战无数。他亲
手破坏了他本人以及欧洲各国人民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宝贵财富。一七九九年十一
月份,拿破仑发动了军事政变,即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雾月政变,夺取了代表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的政权,建立执政府,并出任第一执政。此后便一发不可
收拾。在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期间,他曾先后多次组织军队挫败了欧洲各国的外来
侵略,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政治局势的
日益稳定,拿破仑的野心也日益暴露了出来。他不顾国人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
地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多次派兵与欧洲各国军队交战,并入侵西
班牙,进攻俄罗斯。在他的军队所经过的地区,无不饱受掠夺和蹂躏,造成那些
地区人民生活潦倒,各个背井离乡。同时,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法国刚刚复苏
的经济又陷入了困难之中。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拿破仑是个伟大的天才。在他执政初
期,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他建立了中央
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财政改革,创办了著名的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同时,他又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十分尊重人才。为了培养人才,
他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和技术教育。
之所以说拿破仑是个杰出天才人物,不仅在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
能,更在于他所颁布的《法典》,尤其是《民法典》。拿破仑自己曾自豪地说过:
“我真正的光辉,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的确,拿破仑的《民
法典》不仅没有为后人所遗忘,反而成为后来各资本主义国领导人管理国家所借
鉴的典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似水,时光如闪电般地过去了。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更好地诠释拿破
仑这个既为人崇敬佩服,又令人唾弃憎恨的天才人物吧!
14
我看拿破仑
K=13 李珊珊
他,在1804年公开宣称,他要像查理大帝那样,成为西方的皇帝,他不是继承过去法国国王的遗产,而是继承查理大帝的遗产。他想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西方文明列国的统一者,他,他就是曾经震撼欧洲的伟大人物——拿破仑。
对于拿破仑,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对于法国人们来说,他是一个足以能够
便混乱中的法国稳定下来的统治者,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
主义发展,颁布的法典使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保障,鼓励科研和技术教育,给法
国人民带来了稳定生活。对于欧洲其他国人民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侵略者,掠夺
人民,侵犯许多国家的主权。对于德国来说,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
社会的摧毁人。而对于一个中学生——我,来说,他并不非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而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具有男子的气概.野心.才能,是一只狂吼的雄狮。
当法国处于混乱之中,他毅然建立自己的执政府,利用自己所具有的才能指
挥军队抗战,用民法典组织社会.国家,给今后人留下光荣拿破仑法国,传播法国革命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有些人批判他的
政治野心使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的动荡,试问,如果我
们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会怎么做?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只当时的环境
使他不得不这样做,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只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不仅如此,我个人还认为拿破仑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当他被流放时,势力
丧失,可他并未就此沉沦,相反却以极大的热情准备东山再起。他卧薪尝胆,表
面上看像是“服管”了,其实却正以统帅百万大军的精力,密切注视法国意大利,
盟国局势的变化。后来不费一枪一弹地恢复帝国,重掌朝政。虽然后来有遭遇滑
铁卢一站而一撅不振,但也死得壮烈!
堪称猛士!
15
我印象中的**
K=11 黄莉莉
我生命中一切的凝望与矛盾融化成一片甜美的谐音。我的颂歌像一只快乐的
小鸟,振翼飞越海洋。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保持头部稳定的宽
大的双耳,在没有被文.宽阔的脸上尤显突出下额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的清秀,但是总显得慈祥宽厚。”
他姓毛,学名叫泽东,意为“润泽东方”。他总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
制力,给人的印象总是能同时眼光六路。他从来没有失去他的双重性:脑弦紧绷
如满了,机敏似猫。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伙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
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里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个来访者吓的目瞪
口呆。他是个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
替出现。
毫不奇怪,他不总是能够经常博得众人们的爱戴,至少不像**那样——
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他的身影之下;或者不象**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极易犯错误,经常咧嘴笑。
他活着,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
存下来的农家子弟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
中国人民是得益于他的领导的,而**中又深受其苦。但是,有人企图贬低毛是
不可能的。对于他在六七十年代的悲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把一切
错误都加在他的头上。虽这是个相当敏感的政治问题,但我要坦率地说,他在后
期所出现的问题不主要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权利集中而且不
受人民制约的地方,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不安.主观武断和因循守旧。
有人说,他是个农民违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
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
好过。
还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如果他置一切不顾,去吟上几句以表达令人振
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的山河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青年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
吗?他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武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
技术和灵活性,对正下药,使一位病人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总之,在我的印象中,他永远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人物。
16
也谈李鸿章
高二13班 蔡娜娇
梁启超曾经这样说:“敬李鸿章之才”,“异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之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
光和敏锐的手腕??李鸿章究竟如何?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评价?
李鸿章,字少荃,晚清封建官僚,曾经在晚清时代做出了不少贡献,堪称
奇才一个,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方面尤为显著。经济上,他借着大清国的财力,
凭着自己的才能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
照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这样,他利用,引进西方
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也在抵制外国经
济势力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可以说,他是一个报效祖国的人,一个思想进步的
人。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时代,他的每次出现无不是国家存亡
之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无不是人们最难做的事。在这一点上,从褒的一面
来看,他不知要遭受多少伤痛与心痛的折磨--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从贬的一面
来看,他是一个卖国,误国贼,他毁了大清国,他害了人民。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当丁汝昌主动请求 歼敌 时,是他这个维护清朝统治的卖国贼发出了“如违令出战,虽胜变罪”。导致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面对这一切,还会有人说他爱过国吗?还会有人顾及他的奇才吗?只有痛斥,只
有憎恶,让人更痛恨的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4年的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这些不就是他的罪证吗?他的“委曲求全”让人看了心痛,心痛我们的大清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败类呢?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也如此,由
于他顽固地维护清朝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落后状态。
终上所述,李鸿章作为一个封建官僚,有一定的作为,他领导了洋务运动,
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是不可否定的。然而,同时他对外卖国,也是清朝主要的卖国
贼。
17
一代伟人拿破仑
K二13 陈宝华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军事家各政治家。
曾伍第一政法兰西共和国党。他于1796-1797年远征意大利,大败奥军,粉
碎第一次反法同盟,而名声大噪。在1799年的雾月政变中,脱疑而出,建立起了自己的执政府,自己出伍第一执政宫。
从拿破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浓缩就是精华”。拿破仑身材矮小,然而他
并没有过分地在乎他的短处,他将精力投入于他的事业之中,建立了历史的法兰
西第一帝国,采取了有利于政治稳定和酱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建立
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他领布的法律成为社会的法津规范,使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生活
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了培养人才,他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
学研究和科学教育。
拿破仑以他的军事才能,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中,一再打败奥、普、俄、西等
国。在军事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拿破仑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的革命思想
对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起了推动作用。
拿破仑一生进行过无数次的战争,他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
兵”。正由于他的雄心和野心,使得他一步步走向将军,走向执政府,也因此获
得了“枭雄”的称号。
然而,也正是“野心”使他走向失败,使他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变
为侵略。他的贪得无厌使得他陷入距争的洪流不能自拔。长期的战争,法国的经
济日益萧条。他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发了人民的
矛盾。遭受蹂 的欧洲各国人民觉醒,民族主义萌发,于1813年10月欧洲反
法联盟的军队同法军进行了“民族之战”。法军惨遭失败,从此法兰西帝国开始
瓦解,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
拿破仑领导的战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正如历史对他的评
价:三分奸雄七分枭雄,他对历史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他不愧为一代伟大的领
导人。
18
永远的债
高二(13)班 张锦凤
它是一个岛国,它曾经被美国投下了2枚原子弹而杂草不生,它一直以来是
中国人心中的阴影,因为,它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欠下了中国人民一
笔永远的债。它,就是日本。
这个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就精心炮制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
陆政策。它确定了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
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仅此,就将日本
集团的浑浊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一是实现“武国”
观念,即崇尚军国主义,以杀伐征战、穷兵黩武为极大的“荣耀”。看到如此野
心勃勃的日本,我们根本不会萌生胆怯之心,有的仅是油然而生的愤恨。
很早,日本的跛脚就拖到了中国。
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迫使清政府赔款50万两白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另一手段强令中国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从中
国夺走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勒索了大量的赔款。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日本将福建也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贪心的大口始终张开着,它一心只为自己所谓的“宏伟蓝图”而奋斗,
却在战争中卷走了中国大量的生命、钱财??无奈,中国这只趴着的雄狮无力反,
只能作呻吟状,并继续承受着巨大的蹂躏。
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第一步,日本像渴求宝藏的寻宝者,慢慢地朝藏宝
之地走去。《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门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增强了
控制朝鲜的势力;后来,日本借日俄之战胜利,把朝鲜并为保护国;至于1910年,在《日韩合并条约》中正式吞并了朝鲜。这也便使日本完成“大陆政策”的
第一步。
而今,我们依旧无法忘记“南京大屠杀”那幕幕残酷的场面和笔笔触目惊 心得数字。
是日本喜欢血的鲜红,喜欢接受战争的洗礼吗?依旧留有大量封建残余的日
本愈来愈猖狂,“饥饿”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口不择食地寻求填饱肚子的食物。
矛盾?不满?愤恨!
中国人永远将日本肆踩中国的段段历史写进教科书,让中国学生从小就清 楚罪行累累的日本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
真的是洗不去,刷不掉,铭记在心,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一笔永远的欠
债。
19
罪 恶 的 三 角 航 程
高二11班 李燕丝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他们从非
洲掠夺大批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从中牟取暴利。在长期从事贩奴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三角贸易”,又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的第一段航程是从欧洲到非洲,叫做“出程”。满载枪支,弹药和甜
酒,花布,各种日用品等粗劣商品的贩奴船,从欧洲各国港口出发,航行到非洲
海岸;用运来的向当地部落酉长换取奴隶。然后开始了第二段航程。塞满奴隶的
船只横渡大西洋,从非洲到美洲,叫做“中程”。抵美后再用奴隶换取当地的原料
和金银财宝,满载而归。运回欧洲,这第三段航程叫“归程”。三段航程每次大体需六个月。奴隶贩子可连做三笔生意,获利可达数倍。
然而这条充满血腥的“魔鬼之路”,却葬送了无数奴隶的生命。奴隶被视为
待运的“货物”,用烧红的烙铁烙上印记。由于害怕奴隶反抗,就用手铐脚镣把他
们锁起来。在贩奴船舱里,奴隶们忍受着各种痛苦的折磨。船舱里阴暗,潮湿,
狭窄。再加上细菌,病毒的孳生,粗劣的饮食,因而传染病时常发生。船上没有
起码的医疗设备,船主也不愿意给他们治疗。得病的黑奴不是被疾病折磨致死,就是在垂死之际被丢进大海.有人估计,大约有百分之十六的贩奴船因航程艰险
而失事,失踪,因而奴隶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有人估计是百分之三十至五十。
一个黑奴关于奴隶拍卖的自述:“次日,许多顾客来看福礼门的?新货色?。福礼门很健谈,长篇大论地说明我们一些优点和品质。他要我们伸着头,灵活地前后走动,而顾客们摸摸我们的手,臂和身体,把我们转来转去,问我们能够做些什
么,要我们张开口,露出牙齿,正象一个马贩子检查他要买的一匹马一样。有时把
一个男的或一个女的带到天井中的一个小屋子里去,把衣服剥掉,更仔细地检查。一个奴隶背上的疤痕就被拿来当作有反抗或子悍精神的证据,因而要损害他的价售价。??”
万恶的奴隶贸易从十六世纪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长达四个世纪,使非洲丧失精壮人口一亿多,相当于非洲1800年人口的总和。而西方殖民者则一本万利,大大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自命为"高度文明"的西方殖民者,用黑奴的血浇灌了繁茂的资本主义之树。血迹斑斑的"三角贸易"在西方殖民者掠夺史上写下
了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
20
范文二:历史论文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赵钰琛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 湖南省 湘潭市 411200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摘要: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清王朝更是江河日下,而后虽有如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但其对国家 社会的控制力不可避免的减弱。而民众随着数十年的开化,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更加进步,民族资本主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公车上书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等等这一切标志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已由被动刺激转变为主动觉醒。已由统治阶级促进转变为民众自发觉醒。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民族意识 公车上书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之前中国的历史进程仍掌握在愚昧腐朽的统治阶级手中,人民尚未充分觉醒,仅有少数地主阶级如抵抗派,洋务派开始意识到落后,并试图带动国家民族觉醒。抵抗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仅限于启发层次。而洋务派的虽付诸实践,但甲午一战却已失败告终。甲
午之前,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被迫打开大门,但那时的人们认为西方代表着先进,屈服于他们可以算是技不如人。但是日本,在古代开始就是学习中国的,在人们的思想当中,日本就像是长久的附庸小国。而现在,就连日本都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所以中国人名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极落后性,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才开始真正觉醒。
甲午一战影响不可谓不深,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政治方面:①.使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中国日益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夹缝中成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先后兴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在经济方面:①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只得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加重其负担,另一方面大借外债。西方国家通过给清政府附带有政治条款的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②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③在华投资设厂被正式写入条约文本,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从此,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
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瓜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地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而这正标志这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更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一次自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已由被动刺激转变为主动觉醒。已由统治阶级促进转变为民众自发觉醒。而后更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这无一不是民众自觉的表现。而上种种亦更是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词典》 ---作者:陈旭麓方诗铭 魏建猷主编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2月第2版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作者: 王顺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 2007-9
范文三:历史论文
谈谈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周毅
(安徽省广德县 新杭中学 ahgdxhzy@126.com)
摘 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主要是对推行创教学模式的 意义及必要性认识不够,对推行创新教学模式缺乏方法,因此,必须了解推行创新教学 模式的意义及必要性,掌握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性 科学性及实用性 方法
引言 创新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具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 每个从事教学的人们去认真思考,加深对它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
正文
最近一两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正确引导下,在广大中小学一 线教师的不断努力下, 一股推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正在兴起:从学校的层次来看, 从一开始的小学、初中再到高中;从学科的覆盖范围来看,从一开始的语文、数学、英 语再到所有的学科;从教师们对其的态度来看,从一开始的抵触、观望、怀疑到现在的 积极投入、不断摸索?,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已经蔚然成风。实践证明,创新 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沉闷局面,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学生学得开心, 老师也教的轻松, 它就像一阵清风吹进校园, 使教学 重新焕发了生机,受到了绝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行 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其中年龄较大的教师,对这一次教改, 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情绪,影响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之所以出现 这种情况,抱残守缺、思想僵化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对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 应该也是原因之一。所谓认识不足,一方面是指对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即必要性认 识不足,因而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是对于如何运用操作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缺乏 经验,因而不敢积极去实验。他们害怕教改的失败,影响自己的教学声誉,因而显得裹 足不前,徘徊观望。因此,提高这部分教师对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意义的认识以提供 动力,传授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增强他们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信心,就成为改变 他们对待这次教改的态度的关键,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较好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本世纪以降,为了适应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才,改 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国家主导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并颁布了新课程标 准,其成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理念之 ” 新 ”, 表现在观念创新、学习方式(教 学方式)创新、和评价创新三个方面。观念创新方面,提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 合作者,在与学生的 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 其中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要求改革课程 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即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 会学,坚持学。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 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即实现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评价创新方面, 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
1
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 [1]而创新课堂教学模 式,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这些要求。所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即“六步三查, 以学定教”模式,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五—六人一组,根据班级人数情 况而定),利用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前自学、课前分工、课中的小展示和 大展示、小结、当堂测试这六个环节,来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为教师事 先布置“导学案”让学生先进行课外自学;上课之前,小组检查 “导学案”的落实情况; 然后进行课前分工,组内不同的同学分解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是小展示,小组派 代表展示自学的情况;然后是大展示,进一步展示难点重点问题的学习讨论结果;然后 是小结;最后是当堂训练。这样,就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 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分配到任务后就都能够自发地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 心态,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在课堂上学生充分 发挥自己,敢说、能说、投入、专注,课堂氛围民主、宽松、和谐、竞争合作。学生全 员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投入更专注,使学生的展示、交流范围大大增加,学生独立 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充分。课堂中反映出学生阳光、自信、大胆,沟通表达、合作 探究和自我学习能力都非常强。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创新教学模式无不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 念,成为实现走进新课程,建立高效课堂较好范式。
其次,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行为规范。创新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 布鲁纳的认知学说)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因而具有科学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 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 “ 情境 ” 、 “ 协作 ” 、 “ 会话 ” 和 “ 意 义建构 ”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 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 能力。建构主义教育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不是由教师 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 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 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为“ “ 以学生为中 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 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习者 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中心,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他自身价值 的一个独立个体。教师必须同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 气氛,经常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在人才的培养方法上,提倡以学习者为中 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3]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正是以 上述两种理论的指导, 在建构主义的 “抛锚式” 教学法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围绕学生(设计导学案),抓住学生(小组分工,布置任务),调动学生(合作、 探究),激发学生(展示、评价)来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 “以学生 为中心”教学原则。
再次,创新教学模式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证明其具有较强的 实用性和有效性
2
创新教学模式,作为课程改革的一次成功实验,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昆桐中 学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昆桐中学是浙江省安吉县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规 模小,设施简陋,师资结构不平衡,一度面临撤并。就是在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由 于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全校逐步推行“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坚持,昆桐中学的老师们慢慢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学生们也渐渐适应 了这种教学,教学成果也渐渐显现,在全县进行的各种评比竞赛中,昆桐中学的学生脱 颖而出,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让人觉得难以置信。春华秋实,其实,这正是大力推 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现在,昆桐中学已然成为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典型,吸引了 大量外地的学校的参观学习,而我们推行的创新教学模式,也正是向其学习的结果。
所以,从上可以看出,创新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教学上一项新生事物,代表了教育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这次教学改革之 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节奏,掌握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
那么,如何更好地展开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呢?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要特别 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精心设计好一份导学案,它是教学的依据和落脚点,就像剧本的质量决 定了戏剧的质量一样,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堂创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始时,我的课总是上的不理想, 心里感到很烦恼,后来,在经过参观学习及自己的思考后,终于发现是由于自己导学案 设计的不理想的缘故,于是,我不断学习思考 ,虚心请教,查找资料,不断积累设计 导学案的经验,现在,基本上每节课都能够设计出一份较好的导学案,这从课堂效果就 可以体现出来。
那么,如何设计好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呢?我认为,设计一份成功的导学案,应 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做到 “ 一个中心 ” 、 “ 两有 ” 和 “ 三性 ”
“一个中心” , 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 导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 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充分考虑导学案怎样导,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目中有纲” 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 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导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 指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 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导学案设计 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 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 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 导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 有效学习, 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 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付出较大的工作量的,尤 其是在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的时候,但我们只要能够坚持,不断探索, 知难而上,努力找寻其中的规律,发挥群体的力量,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水平,设计出 一份比较满意的导学案了。
其次,要搞好学习小组的组建及组内的分工,这是搞好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
3
创新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分组合作学习,而分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决定于所 分学习小组的构成。我认为,首先要按照 “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 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以每 组 5-6人为宜,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组内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 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 生都得到锻炼,应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 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发言的过程,就是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 程。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组内巧妙 ” 结对子 ” , 即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 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给予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更多的表现机会,以提高他们 的自信心, 加快他们进步的步伐。 对每个组的表现, 及时予以评价和指导 , 尤其注重对过 程的评价。实际上,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表现的综合,就是本节课的表现, 由此可见小组分工的重要性了。
最后,教师应该调整并扮好自己的角色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如果将课堂比作一幕大戏的话,毫无疑问,演员就是学生,教 师就应该是导演了。我们知道,要想成功地演好每一出戏,演员固然重要,但导演肯定 是起着决定的作用的。同样,在这种模式下,作为教学“导演“的教师,对这种课堂教 学模式的成功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导演”的教师要甘愿退居幕后,专 心致志地从事 “导演” 的角色, 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既是 “演员” (主演) 又是 “导 演 ” 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个“导演”的角色又与真正的电影与戏剧的 导演有着区别,那就是要认识到在课堂“导演”的眼中,所有的“演员”(学生)都应 该是主演(角),对每个“演员” (学生 ) 无论其成绩好坏,水平高低,都应该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在自己心目中都是最佳的。
另外,“导演”应该大胆放手,给“演员”们以充分的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允许他们展开充分的竞争,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施展自己的 才能, “导演” 只在关键的时刻, 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但对每个 “演员” 的 “表演” , 应不忘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要强调的是,导演要使得“演员的表演不能离开表演 的依据,那就是体现“导演 ” 意图和宗旨的“剧本”——导学案,从而真正体现“导演” (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进行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可能也不太成熟,也比较肤浅,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长期的磨合打 造,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对其效益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比 如,对其中的“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展开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怎 么处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开拓教学资源关系 ”” 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电化教学”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情感渗透”等等,都需要我们积极去认识和探讨,要认识 到任何教学模式都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教学模式,认识到教师要掌 握一种教学模式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是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的,更遑论是对自 己已形成的教学理念的彻底颠覆,这肯定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但是,面对课改的时 代潮流,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理由置身事外,我们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勇于投身于这 场改革的洪流中。只要我们以积极地态度去对待这次改革,同时发扬奋勇向前,不断进 取,乃至壮士断腕的精神,我们就能与时代同步,就能进入教改的“新常态”,我们的 人生价值也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4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课程改革》 [2]百度百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百度百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
范文四:历史论文
我爱我家——寻找身边的历史 (青岛 )
徐福东渡
徐福,即 徐巿 ,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 赣榆 )人,秦著名 方士 。他博学多 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 中名望颇高。徐福是 鬼谷子 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 他出山的时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后, 李斯 的时代。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 药,一去不返。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好心的名医,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 徐福村 ”, 并在村北建了一座“ 徐福庙 ”。后来,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 [1] 徐福 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 学辟谷、 气功、 修仙, 兼通武术。 他出山的时候, 是 秦始皇 登基前后,李斯的时代。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 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名医, 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徐福村”, 并在村北建了一座“徐福 庙”。后来,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
清人丘琼山《纲鉴合编》曾云:“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 必得志者,寿耳。”一些 方士 投其所好,编织神仙之说,声称海上有仙人仙药, 吃了仙药便可长生不死。 徐福 就是这种情况下航行入海的。
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 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 泰山封禅 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 渤海 。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 芝罘岛 ,纵情浓览。只见云 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 是 海市蜃楼 , 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 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 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 蓬莱 、 方丈 、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 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数千人 随他出海求取仙药。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 徐福 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 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 海神 ,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 秦
始皇 深信不疑,增派 童男童女 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 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 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其后几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 卢生 等入海寻求仙药,也是一无所获。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 琅琊 。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 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 大,担心遭到重谴,奏告秦始皇:“ 蓬莱 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 蛟鱼 阻 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 秦始皇 下 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 连弩 。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 荣 成 山,再前行到 芝罘 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 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 徐福 入海求仙药。这次,秦始皇再也等 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 沙丘 (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 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 :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 219年 ) ,“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 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 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 210年 ) ,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 因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药, 花费了巨额钱财未果, 这时徐福谎称由于大鱼阻 拦所以未能成功, 于是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 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谎言, 第二次派徐福出海。 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 百工 ”, 携带“ 五谷 子种”, 乘 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对于徐福东渡,《史记·淮南衡 山列传》也有记载 :“(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 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故里考证
徐福 , 又作 徐巿 , 徐福故里 据考证在江苏省 赣榆县金山乡 徐阜村, 根据当地地方 志, 徐阜村在明清两代均称 徐福村 , 至今还流传着徐福率 童男童女 浮海东渡之事。 另一种说法认为徐福故里为今山东省 龙口市 。
文化交流
《 史记 》中称, 徐福 为“齐人”、“ 方士 ”,燕、齐海上之方士。这些海上的方士 精通航海知识并具有丰富航海经验。 像战国时的燕国 宋毋忌 、 羡门子等高等方士, 都能亲自驾船远航。
《史记·封禅书 》说:“天下 名山 八,而三在 蛮夷 ,五在中国。”这里所说的“三在 夷蛮”的名山, 便是所谓的“ 三神山 ”。 这是战国方士们都极其向往的地方, 曾争言 之于皇帝,这当然也是皇帝所 求之不得 的好事。
徐福东渡, 在 2000多年前是空前的壮举。 但由于徐福第二次扬帆东渡一去不归, 致使这个航海事件带有神秘色彩。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这位一心想传位万世的皇帝在“南登 琅邪 ”、 “留三月”的海上巡游时,接到了齐人 徐福 等 方士 的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于 是,秦始皇便“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秦始皇派出了一支多达三千人的庞 大船队,去探求“三神山”。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 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 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 早 在春秋时, 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 航达朝鲜半岛, 而后顺半岛沿岸航 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 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 徐福村 人 (赣榆) 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 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 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
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 这是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而得知的。因为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 徐福 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 据此推断, 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 不仅如此, 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 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 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 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 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 掘的。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 十四测定, 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 说明在同一个 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 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 而且开始有了文字。 所有这些, 都 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日本学界、 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 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 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 名。 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 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 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 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铜铎等。铜铎以中央 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 术来自中国。 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 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 铜铎的器物出现; 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 在弥生町遗址中, 还出土了中国古钺、 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 日本人喜欢葫
芦都与中国入海的 方士 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 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 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 米与牲畜、 贝 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 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 徐福 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 中。
近年, 据统计, 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 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 秦男女渡三千,海外 蓬莱 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 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 还有 1071字的墓碑。 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 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 徐福 所用过的鞍、 蹬等物。新宫 蓬莱山 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 “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 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范文五:历史论文
课序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 题目 :
姓 名
学 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年 6月 1号
历史人物之晚清重臣李鸿章
摘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近代史上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他就是李鸿章。他在历 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民族罪人,有人说他百年难遇之人才。他的功 过也难以一概而论。梁启超早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乎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 系,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提李鸿章。”
关键字 :李鸿章 晚清重臣 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 外交 军事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李鸿章的生平,简单了解一下他。李鸿章(1823-1901) ,世人 多尊称李中堂,本名章桐,安徽合肥人。 1872年 , 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 大臣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 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 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身 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清 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1]。
李鸿章曾概括自己的一生是
少年科举,李鸿章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父亲骂过揍过,都是“西望长安——不见 家 (佳)”。 直到有一天他明白不努力就没有好日子,于是废寝忘食,刻苦攻读,到十八 岁,他考取了秀才。二十四岁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考上了进士。
“从来御侮之道,必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
壮年戎马,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0年, 统带淮扬水师,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 。治元年(1862年) ,自成一军,称为淮军,成 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出犯太 平军。 1863年和 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保 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
中年封疆,李鸿章后来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官封文华殿大学 士,一等肃毅伯。兵权在握,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
晚年洋务,在此期间,李鸿章从事了大量的活动,不难看出其中很多活动都是关于军 事的, 由此可以看出李鸿章强国的强烈愿望。 他希望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来使国家富强, 免受外族侵略。李鸿章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议论:“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 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这句话体现出了李鸿章作为一个改革者所具有的风骨了。 “凡论事,只论是非,不能顾毁誉厉害”
李鸿章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可能就是他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作为清 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年 8月 《中日修好条约》 ; 1876年 9月中英 《烟 台条约》 ; 1884年 5月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 1885年 4月中日 《天津条约》 , 同年 6月 《中
法新约》 ; 1895年 4月中日《马关条约》 ,同年 11月中日《辽南条约》 ; 1896年 3月,中 德 《胶澳租借条约》 , 同年 6月 《中俄密约》 ; 1898年 6月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 1901年 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2],由此看,李鸿章似乎真的是十恶不赦,是不是李鸿章 不签这些条约,这些条约就不存在了,不会被签定了呢?李鸿章虽为重臣,代表天国进行 谈判,然而最后定夺还是由君主说了算,然而骂名是他李鸿章背负无疑了。不可否认,李 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 对他非议是可以理解的,但义愤毕竟不能代替科学的历史分析。如果没有李鸿章,清朝可 能损失更多权力,流失更多财力。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 的外交事业,他在外交上的努力我们应该铭记。
总的来说,对于他的功绩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引以为戒。当人们说李鸿 章是卖国贼的时候,我们仔细想一想, “弱国无外交” ,在当时那种请况下,李鸿章夹在封 建主义和帝国列强之间,他需要在当时的统治者和帝国列强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使统治 者满意,又要使帝国列强满意,对于一个晚清的重臣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权力所在,军务,商务消息岂能有别国操之”
提到李鸿章不能不提的就是他参与的洋务运动, 早在一八六四年, 李鸿章就指出:“中 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外国利器, 欲学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用其人。 ” 在中日战争以前,李鸿章呕心沥血,专办洋务:同治四年八月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设轮船招商局,同治九年十月设机器局于天津,同治十一年五月请开煤 铁矿,光绪六年七月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七年四月设开平矿务商局,光绪八年四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光绪十一年五月设武备堂于天津, 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成军, 等等。 [3]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李鸿章等人又逐步意识到“自强”与“求富”的连带关系。 他逐渐感到只靠“船坚炮利”,还达不到“强”的目的,“必先富而后能强”,民用企业 的出现,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值得庆幸的。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商品的 输入和外国资本的扩张。我国的纺织、开矿等工业,直到甲午战前未被外国侵略者染指, 李鸿章是有一份功劳的。在 19世纪末期,他不但在旧的封建海军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海防 理念,还在中国建立了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 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4]。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得物理、化学、电学、测量、 地图绘制、机器与轮船制造及军事科学的新型技术人才。
虽然这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而宣告失败, 但洋务运动的队 总过近代史的意义却不容忽视。在中国这个充满专制和封建压力的国度中从事改革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这不可以不说是一个创举。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 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总结:“一生秋风糊裱匠” 。 梁启超对李鸿章评 价: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 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水浅而舟大也”
在为官方面,李鸿章信奉:为官既要做事,又要自保。故在他任职期间,他既敢于任 事、开创新事业,又精于自保,擅长经营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至于外交,可以 说是李鸿章权倾一时重要原因,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也因此留下骂名;说起 洋务运动,这可以算作是李鸿章任职期间做过的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事,因为这次运动促 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开端的催化剂。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与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 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 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 , 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 如果说,李鸿章一生的主要行迹仅仅局限于对内镇压太平 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么,他理所应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问题是, 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而且他还是这 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 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只要我们尊重历史事实,就不能不承认李鸿章 “提供了”不少“新 的东西”。因而,对这样一个表现复杂的人物,是不能轻易加以全面否定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查询相关的资料,我了解了有关李鸿章的事情,对于 李鸿章的一生,我们难以做出准确的论断,他有功有过,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客观的评 价他, 生于当时的年代是他的悲凉, 有所作为是他的能力, 纵然做了许多让后人唾弃的事, 但是这是他的无奈,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他只能选择这么做,我们不能只去批判他的过错 而对他的功绩视而不见,这是不公平,不客观的。总之,对于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怎么 看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是敬佩他的,就用李鸿章的临终诗作 为结尾吧,算是对他的总结: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5]
参考资料:
[1] 百度网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91.htm, 2012-05-03
[2] 百度网 , http://wenku.baidu.com/view/aafd11126c175f0e7cd13776.html, 2011-10-02
[3] 沙健孙,马敏,张建国等著 ,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6月第四版, 47-48页
[4] 百度网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91.htm, 2012-05-03
[5] 百度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5184.html , 2006-06-07
世界近代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