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药物名词解释
药物名词解释
1.饲料药物和毒物:饲料药物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在饲料加工、制作、贮藏和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经过仔细处理和预混合均匀的物质,是一类通过饲料和饮水途径使用的兽药。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称为毒物。
2.剂型(dosage form):原料药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制剂(preparation):具体一个品种的一种剂型,如土霉素片。 3.外源性化合物(Xenobiotics):是在动物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性化合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4.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简称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简称药动学。 5.药物作用:药物小分子对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6.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作用。全身作用:也叫吸收作用(Abosorptive action),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
7.原发作用:也叫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药物吸收后直接对某器官组织产生的作用。继发作用: 也叫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在原发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间接作用。
8.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称为对因治疗,中医称治本。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为对症治疗,亦称治标。
9.副反应 :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危害不大的不良作用。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而发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 也称反跳。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很小量即可引起。特异质反应: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
10.构效关系: 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之间的关系。量效关系: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比,靶部位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11.剂量相关概念:无效量: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threshold dose):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也叫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 dose, ED50 ):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称为半数有效量。极量(Maximal dose ):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若增加剂量,效应不加强,反而出现毒性反应,药物效应产生质变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 ):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致死量(Lethal dose ):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对多数动物投药后半数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
是反映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12.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常用半数有效量(ED50)表示。
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治疗指数,LD50/ED50
。13.受体(Receptor):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Ligand):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 14.亲和力:表示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干涉组织代谢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的特性或能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诱导效应的能力取决于内在活性,又称效能。 15.激动药(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相应的效应,与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拮抗药(antagonist):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16.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内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称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17.酶的诱导 (Enzyme induction):有些药物能兴奋肝微粒体酶系,促进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称为酶的诱导。酶的抑制 (Inhibition):使药酶的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称为酶
的抑制。
18.体清除率 (body Clearance)简称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通过各种消除过程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反映肝肾功能。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是决定药物量效关系的首要因素。
19.相加作用:药物合用的效应等于各药单用效应的代数和。增强作用:药物合用的效应大于各药单用效应的代数和,也称协同作用(Synergism)。拮抗作用::药物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20.母药(原型药):Parent drug,用药后,在体内没有发生代谢(生物转化)的药物。每种药物的原型药通常是组成标志残留物的成分。标志残留物 (Mark residue):表示某种药物残留的物质,有的是以原型药作为一种药物的标志残留物,有的是以原型药加其某种代谢物作为一种药物的标志残留物。
21.窄谱抗菌药:仅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产生作用。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链霉素:革兰氏阴性菌。广谱抗菌药:凡除能抑制细菌外,也能抑制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抗菌作用广泛的药物。
22.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99%或99.5%以上)的最低浓度。
23.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是指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磺胺、四环素等。
杀菌药(Bacteriocidal drugs):是指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
24.天然耐药性:也称固有耐药性,是细菌的遗传特征,不可改变的。获得耐药性:是细菌
在多次接触抗菌药后,产生了结构或功能的变异,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交叉耐药性 ::某种病原菌对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同一类抗菌药具有耐药性。
2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为药物的选择作用。
2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药物一方面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达到防治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称为治疗作用或有益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损伤等反应,称为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 27:给药后,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最后通过各种途径离开机体,这一过程,称为体内过程,或体内处置
28.药 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通常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参与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29.配置 Disposition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的状态特征称为药物体内的“配置状态”,简称为药物的配置或处置。
30.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是决定药物量效关系的首要因素。
范文二: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鉴别 根据药物的特性~采用专属可靠地方法~证明已知药物真伪的试验。
杂质检查 及纯度检查~对药物中所含杂质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使药品达到一定的纯净程度而满足用药要求。 含量测定 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所含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占药品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成分的含量~凡采用理化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进行的测定称为含量测定。
药典 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凡例 ,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物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标准品 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常称为对照品。
精密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 系指称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空白试验 实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符号“1-10”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的溶剂使成10ml等的溶液。
鉴别试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专属鉴别试验 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灵敏度法 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
熔点 系为结晶物质在一定压力(除另有说明外,均指大气压)下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当其固液两态的蒸汽压达到平衡时~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所对应的温度。
比旋度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吸收系数 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最低检出量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反应检出某离子或官能团的最小量~用μg表示。
最低检出浓度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反应检出某离子或官能团的最小量~用μg表示。
杂质 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的~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纯度 是指药物的纯净程度。
一般杂志 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他们含量的高低与生产工艺水平密切相关~所以也常常成为信号杂质。
特殊杂质 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也常称为有关物质,related substances/compounds,~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杂质限量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来表示。
干燥失重,loss on drying,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古蔡氏法 ,Gutzeit,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标准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砷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炽灼残渣检查法 ,residue on ignition,炽灼残渣系指有机药物经碳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再经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炽灼残渣检查用于控制有机药物经碳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中非挥发性无机杂质。
有机溶剂残留量 残留溶剂,residual solvents,是指在合成原料药~辅料或制剂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中未能完全除去的有机溶剂。
高低浓度对比法 高低浓度对比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稀释一定倍数得到另一低浓度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将两种溶液点样~展开后~比较所得斑点。
改进普鲁士蓝法
热分析法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精确记录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药瓶燃烧法 系将分子中含有待测元素的有机物在充满氧气的密闭燃烧瓶中充分燃烧~使有机结构部分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待测元素根据电负性的不同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以供待测元素的检查或定量测定。
浓度校正因子,F, 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倍数。
滴定度 系指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mg,。
回收实验是“对照试验”的一种。当所分析的试样组分复杂~不完全清楚时~向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进行测定~检查被加入的组分能否定量回收~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方法。所得结果常用百分数表示~称为“百分回收率”~简称“回收率”。 准确度 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精密度 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的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
专属性 是指其他成分,其他药物成分~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鉴别方法能否正确地鉴别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检测限 ,LOD,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定量限 ,LOQ,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特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线性 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定结果,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范围 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耐用性 是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收到的影响程度。
巴比妥类药 巴比妥类药物均为巴比妥酸的衍生物~为环状酰脲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由母核和取代基构成。
丙二酰脲反应 丙二酰脲反应是巴比妥类药物母核的反应~因而是本类药物共有的反应~收载在chp附录3中“一般鉴别试验”项下~有银盐反应和铜盐反应。
香草醛反应 巴比妥类药物分子结构中,丙二酰脲基团中的氢比较活泼,可与香草醛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胶束,micelle,胶束,micelles,在药剂学中是指~当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到达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则转入溶液中~因其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级别的粒子。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利用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两部滴定法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的改进~系指测定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中和制剂中的酸性水解产物和酸性稳定剂~同时中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第二步水解与滴定~即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双相滴定法 采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在分液漏斗中进行的滴定。某些化合物的酸碱形式分别仅溶于水和有机相~如果在单一相溶剂中进行酸碱滴定~那么析出的酸/碱因不溶于该溶剂而析出~导致滴定终点判断困难。
重氮化耦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潜在的芳伯氨基的药物~均可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耦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重酒石酸间羟胺原料药采用溴量法测定含量~原理系药物分子中的苯酚结构~在酸性溶液中酚羟基的邻对位溴量法
活泼氢能与过量的溴定量的发生溴代反应~再以碘量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测定剩余溴。
羟肟酸铁盐反应 含有内酯的化合物~羧酸衍生物和一些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羟胺作用~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亚硝酸钠滴定法 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具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反应~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 永停滴定法 永停滴定法(dead-stoptitration)~又称双安培滴定法(doubleamperometrictitration)~或双电流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
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 甾体激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甲酮基以及活泼亚甲基时~例如黄体酮~能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蓝紫色产物~该反应是黄体酮的专属灵敏的鉴别方法。
吩噻嗪类药物 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在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控制幻觉及妄想症等症状~主要用于治疗1型精神病~属于抗精神病药。 铈量法 也称硫酸铈法~是以Ce(SO4)2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是针对生物碱药物~在一定的PH条件下~可与某些酸性染料结合显色~而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少量供试品~尤其是小剂量药物制剂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萃取后分光光度法
Vitali反应 该鉴别反应系托烷生物碱类的特征反应~原理是阿托品~莨菪碱等莨菪烷类生物碱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后生成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脱羧~转化成具有共轭结构的阴离子而显深紫色。 绿奎宁反应 奎宁为6位含氧喹啉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thalleiopuin reaction,反应机制是6位含氧喹啉~经氯水,或溴水,氧化氯化~再以氨水处理缩合~生成绿色的二醌基亚胺的铵盐。
香草醛反应 香草醛硫酸溶液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很多物质~如有机酸~挥发油~甾醇~萜类等~都可与之产生显色反应。原理为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过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是一种通用显色剂。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
离子对试剂
三氯化锑反应 ,carr-price反应,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三氯甲烷溶液中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其机制维生素A和氯化锑中存在的亲电试剂氯化高锑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蓝色碳正离子。
三点校正法 对于维生素A杂质的无关吸收在310~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
效价,IU/g, 效价系指每克供试品中所含维生素A的国际单位数,IU/g,。
硫色素反应 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显蓝色荧光。该法为检测B1的专属性反应。
2.6-二氯靛酚反应 2.6-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FeCl3氧化成对-生育醌~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甾体激素类药物 甾体激素类药物均具有环戊烷并多氢菲的母核~其基本骨架及位次编号如下图所示~按C10~C13~C17位取代基的不同~分为雄甾烷~雌甾烷~和孕甾烷。
其他甾体 在原料药中引入的合成原料~中间体~异构体以及降解产物等结构类似的杂质。异烟肼比色法 甾体激素C3-酮基及其他位臵上的酮基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42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
四氮唑比色法 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皮质激素类药物的C17-α-醇酮基有还原性~可以还原四氮唑盐成有色甲*~此显色反应可用于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Kober反应比色法 柯柏,kober,反应是指雌激素与硫酸-乙醇的呈色反应~在52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可用于雌性激素类药物含量的灵敏测定。
抗生素类药物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重要药物~临床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由生物合成~经过发酵和提纯两步制得~也有少数是利用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
β—内酰胺类药物 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四元的内酰胺环~属于这类抗生素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以及他们的衍生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 其化学结构都是以碱性环几多元醇为苷元~与氨基糖缩合而成的苷~故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麦芽酚反应 此为链霉素的特征反应。链霉素在碱性溶液中~链霉糖经分子分子重排使环扩大形成六元环~然后消除N-甲基葡萄糖胺~在消除链霉胍生成麦芽酚,α-甲基-β-羟基-γ-吡喃酮,~麦芽酚与高铁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形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坂口反应 此为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本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解生成链霉胍~链霉胍和8-羟基喹啉,α-萘酚,分别同次溴酸钠反应~各自产物再相互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高分子杂质 系指药物中分子量大于药物本身的杂质的总称。
标示量 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通常在该剂型的标签上表示出来。
重量差异 系指按规定称量方法称量片剂时~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
崩解时限 ,disintegration,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应在规定时间内~于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全部通过筛网。
含量均匀度 ,content uniformity,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溶出度 ,dissolution,系指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等制剂中溶出道德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 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热原 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生化药物 生化药物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物质~其中部分现已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或重组。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讲控制该蛋白合成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用正逐步推广。 安全性检查 药品的安全性系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不应引起与用药目的无关和意外的严重不良反应。
理化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酶法 酶分析法是一种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酶分析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以酶为分析对象~根据需要对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酶和生物药物样品所含的酶进行酶的含量或酶活力的测定~称为酶分析法,第二~利用酶的特点~以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用于测定生物药物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俭测的物质~如底物、辅酶、抑制剂和激动剂(活化剂)或辅助因子含量的方法称为酶法分析。
电泳法 利用溶液中带有不同量的电荷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在外加电场中以不同的迁移速度向电极移动~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分析方法。 生物检定法 生物检定法,英文:Bioassay,~也称作生物鉴定及生物检验~是用以测定某生物或生物性材料对外来化合物的刺激之反应~藉以定性测试该化学药剂是否具有活性~或定量地测定适当的药量。生物检定法是生物学、医学、特别是毒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研究新药的过程中~生物检定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酶活力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性单位 酶的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酶的比活性 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是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中药制剂分析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和饮片~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科学~是药物分析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药物分析学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科学。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总灰分 灰分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固体无机物的含量。
酸不溶性灰分 灰分中不能被酸,一般指非氧化性酸~例如盐酸~稀硫酸,溶解的部分。其中主要包括SiO2等非金属氧化物、酸不溶性金属氧化物如AlO3等以及酸不溶性硫酸盐、卤化物等。
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本法是利用水可以与甲苯在69.3?共沸蒸出~收集馏出液~待分层后由刻度管测定出所含水的量。
药品质量标准 把反映的药品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指标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技术文件~规定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就是药品质量标准。
新药
INN 国际非专利药名。
吸收系数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相对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符号为d~无量纲量。
折光率 折光率是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它能精确而方便地测定出来~作为液体物质纯度的标准~它比沸点更为可靠。折光率也用于确定液体混合物的组成。
范文三:药物名词解释及。。。
名词解释: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TMSCl 氯代三甲基硅烷
PPA 多聚磷酸 Me 甲基
PPY 4—吡咯环基吡啶 Et 乙基
DEPC 氰代磷酸二乙酯 Pr 丙基
Cat 催化剂 i-Pr 异丙基
DMF N,N-二甲基甲酰胺 n-Bu 正丁基
DMA N,N-二甲基乙酰胺or N,N-i-Bu 异丁基
二甲基苯胺 s-Bu仲丁基
THF 四氢呋喃 t-Bu 叔丁基
Hal 卤素 Ts 对甲苯磺酰基
NBS N-溴-丁二酰亚胺 Ac 乙酰基
Py 吡啶 Bz 苯甲酰基
Xyl 二甲苯 Ph 苯基
DMSO 二甲亚砜 Ts 对甲苯磺酰基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OTs 对甲苯磺酸酯
Lindlar催化剂:以碳酸钙或硫酸钡载体的钯催化剂被少量醋酸铅或喹啉钝化。 活性中心:是指在催化剂表面晶格上一些具有很高活性的特定部位,可为原子、离子,也可为由若干个原子有规则排列而组成的一个小区域。
毒剂:引入少量可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大降低或完全丧失,并难以恢复到原有活性的物质称为毒剂。
抑制剂:使催化剂阻化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Raney Ni:Raney镍又称活性镍,为最常用的氢化催化剂,系具有多孔海绵状结构的金属镍微粒。
均相催化氢化:催化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者称为均相催化氢化。
Hoesch反应: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酸类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烃反应生成酮亚胺,再经水解得芳酮的反应称为Hoesch反应。
Vilsmeier反应:以N-取代的甲酰胺为甲酰化试剂,在氧氯化磷的催化下,在芳(杂)环上引入,甲酰基的反应称为Vilsmeier-Haack反应。
Claisen反应:羧酸酯与另一分子具有α-活泼氢的酯进行缩合得到β-酮酸酯的反应称为Claisen反应。
Reimer-Tiemann反应:苯酚和氯仿在强碱性水溶液中加热,生成芳醛的反应称为Reimer-Tiemann反应。
Collins试剂:是CrO3(Py)2结晶溶解在CH2Cl2中的溶液,是选择性氧化剂,对双键、硫、醚等不作用,可选择性地将烯丙位亚甲基氧化成酮,结果较好。 Clemmensen还原:在酸性条件下,用锌汞齐或锌粉还原醛基、酮基为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称为Clemmensen反应。
Wolff-黄鸣龙还原:醛、酮在强碱性条件下和水合肼加热反应,还原成烃的反应称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
Rosenmund反应:酰卤在适当反应条件下,用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或金属氢化物选择性还原为醛的反应称为Rosenmund反应。
Oppenmauer氧化:是将原料醇和负氢受体在烷氧基铝的存在下一起回流,负氢受体以丙酮或环已酮最常用。
Woodward氧化:用I2+RCOOAg+H2O将烯键氧化成1,2二醇的氧化反应。 Jones试剂:CrO3-H2SO4-丙酮
Etard:Cr02CL2
问答题
第一章 卤化
2、归纳常用的氯化剂、溴化剂都有哪些?它们的应用范围?
答:氯化剂:Cl2、Cl2O、SO2Cl2、S2Cl2、t-BuOCl
溴化剂:Br2、NBS、HOBr、AcOBr、CF3COOBr
3、 讨论以下卤化反应的类型、反应历程。
(1) 卤素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 (亲电加成)
(2) 芳香环上的取代 (亲电取代)
(3) 芳香化合物侧链上的取代 (亲核取代)
(4) 卤化氢对醇羟基的置换 (亲核取代)
(5) NBS的取代反应 (自由基取代)
4、比较X2、HX、HOX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反应的机理有何异同点。怎样判断加成方向?
答:X2对烯烃的加成反应属于亲电加成,作为亲电试剂向烯烃的双键加成。烯烃的氯或溴加成常以对向加成机理为主。
1离子对过渡态,加成后主要得到同向产物;○2三分子协同亲电加成,HX ○
3自由基加成,按反马氏规则 加成后得到对向加成产物,按马氏法则;○
HOX其反应本质及选择性与X2的加成反应相同,按马氏规则,卤素加成在双键的取代较少的一段。
5、 在-OH的置换反应中各种卤化剂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
答:1)卤化氢或氢卤酸:活性较大的叔醇、苄醇的卤置换倾向于SN1,而其他醇的反应,大多倾向于SN2机理为主.
2)SOX2:sox2与醇反应中生成卤化氢和二氧化硫均为气体,易挥发除去而无残留物,反应液经直接蒸馏可得较纯的卤代烃。
3)卤化磷:在三氯化磷、五卤化磷中,PBr3和PCl3应用最多,前者效果好,也可由Br2和磷进行反应直接生成,使用方便。
4)有机磷卤化物:在和醇进行卤置换反应时,具有活性大、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5)酚的卤置换:一般必选采用更强的提供卤负离子的试剂(如五卤化磷)或与氧卤化磷合用(兼做溶剂),在较剧烈的条件下才能反应。
第二章 烃化
1、烃化剂的种类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和乙基化反应时,应选用哪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选用哪些烃化剂为好?
答:1)烃化剂的种类:卤化烃、芳基磺酸酯烯烃、环氧乙烷、硫酸二甲酯、重
氮甲烷
2)进行甲基化和乙基化反应时,应选用: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重氮甲
烷。
3)引入较大烃基时选用ROTS(即芳基磺酸酯)
2、 用卤代烃对氨基和羟基的烃化反应各有何特点?烃化剂及被烃化物的结构对反应有何影响?
答:用卤代烃对氨基和羟基烃化反应时,因氨基本身具有碱性,亲核性较强,反应更容易且生成的一般是混合物。
用卤代烃对羟基烃化反应时,因羟基无碱性,反应需加碱增强其亲核性。
被烃化物:醇结构的影响:醇的活性一般较弱,不易与卤化烃反应,因此醇的烃化反应需要加入碱金属或NaOH、KOH以生成RO-才能够进行。
烃化剂:卤代烃的结构影响:如所用卤化烃活性不够强,可加入适量的碘化钾,使卤代烃中的卤素被置换成功,从而有利于烃化反应。
3、用于制备较纯的伯胺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Gabrieb反应 Delepine反应 三氟甲磺酰胺法
第三章 酰化
2、 常见的酰化剂有哪些?它们的酰化能力?
答:常见的酰化剂有:酰氯、酸酐、酰胺、羧酸、羧酸酯。
羧酸的酰化能力较弱;羧酸酯的酰化能力比羧酸弱;酸酐是强酰化剂;酰氯是一个活泼的酰化剂,活性比酸酐大,反应能力强;酰胺的酰化能力最弱。 O-NO2PhCOCl>ClCH2COCl>CH3COCl>PhCOCl>p-CH3PhCOCl
3、 酸为酰化剂的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有哪些?为什么叔醇的酰化不宜用羧酸为酰化剂?
答:①酸为酰化剂的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为:质子酸、路易斯酸、DCC(活化羧酸)。
②因叔醇羟基的活性较差,且在以羧酸为酰化剂的反应中容易脱去羟基而形成较稳定的叔碳正离子,从而使酰化反应难于完成,因此反应中一般需加入DCC类催化剂,所以叔醇的酰化不宜用羧酸为酰化剂。
4、 什么是诱导效应?什么是共轭效应?应用上述电子效应说明以下几种酰化剂的反应活性并排列顺序:
答:诱导效应是指有机分子中引诱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
共轭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有π-π共轭、P-π共轭)
5、在药物合成中,酰化反应可保护哪些基团?
答:羟基、氨基和 基等
6、在付-克酰基化反应中使用不同催化剂时,酰化剂的活性有何不同?
答:当酰基相同时,酰化剂的反应活性与所用的催化剂与有关,AlX3为催化剂时其活性顺序为酰碘>酰溴>酰氯>酰氟;BX3为催化剂时活性顺序刚好相反,即为酰氟>酰溴>酰。
第六章 氧化反应
1、 烯丙位和苄位氢原子为何较活泼,易被取代和氧化?
答:因为烯丙位和苄位形成的自由基较稳定(稳定的原因是P轨道和π键之间形成P-π共轭)所以易取代和氧化。
2、 什么是路易士酸?什么是质子酸?请各写出五种。
答:路易斯酸: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化合物,如:AlCl3、ZnCl2、FeCl3、BF3、BH3。
质子酸:能够电离出质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HSO4-、CH3COOH。
3、 用环己烯分别制取顺式二醇、反式二醇时可采取哪几种试剂?
答:1.用环己烯制取顺式二醇,采取3种试剂:①KMnO4(pH>12) ②OsO4 ③I2+RCOOAg+H2O
2.制取反式二醇,采用2种试剂:①过氧酸RCOOOH ②I2+RCOOAg(无水)。
4、用甲苯制备苯甲醛的方法有哪些?用反应式表示之。
答:方法有3种:①CrO3-Ac2O作氧化剂 ②CAN作氧化剂 ③CrO2Cl2作氧化剂。
5、CrO3-吡啶类氧化剂PCC和PDC是怎样配制的?它们的主要优点和用途是什么?
答:Collins试剂是CrO3(Py)2结晶溶解在CH2Cl2中的溶液。优点:可得较高收率的醛或酮,选择性较高。
PCC:将吡啶加到三氧化铬的盐酸溶液中制得。优点:基本弥补了Collins的所有缺点,吸湿性不高,易于保存。
用途:目前广泛用于将伯醇或仲醇氧化成醛或酮的方法。
6、铬酸氧化剂的种类、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答:
7、Pb(OAc)4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答:Pb(OAc)4氧化羟基a位活性C-H键生成a-醋酸酯酮的反应,几乎所有的1,2-二醇能被Pb(OAc)4氧化。
8、SeO2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答:SeO2可以将羟基a位的活性C-H键氧化成相应的羰基,SeO2是较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二恶烷,乙酸、等做溶剂,如果SeO2用量不足,常会将羰基a位的活性C-H键氧化成醇,所以一般SeO2稍过量;SeO2有剧毒且腐蚀皮肤,故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9、烯丙位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答:SeO2、Collins试剂和铬的其他络合物、过(氧)酸酯。
10、醇的氧化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1铬化物:氧化铬(铬酐,CrO3)、重铬酸盐、氧化铬-吡啶络合物(Collins答:○
试剂)、氯铬酸吡啶嗡盐(PCC)等。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锰化合物:高锰酸盐、活性二氧化锰。 ○
3二甲基亚砜(DMSO):DMSO-DCC、DMSO-Ac2O。反应条件温和。 ○
4Oppenauer氧化 ○
51,2-二醇氧化:四醋酸铅Pb(OAc)4、高碘酸、铬酸等。 ○
11、烯键以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
答:一般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使之环氧化,得到α,β-环氧基酮。
反应机理:α,β-不饱和酮的环氧化反应属于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影响因素:PH值得影响、立体效应的影响。
12、烯键的断裂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答:1)用高锰酸盐氧化:用含高锰酸钾的高碘酸钠溶液做氧化剂(NaIO4:KMnO4=6:1;Lemieux试剂)。反应一般在5-10℃下进行,条件温和,收率高。
2)臭氧分解:反应常在二氯甲烷或甲醇等溶液中低温下通入含2%-10%O3的氧气中进行。
第七章 还原反应
2、 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的基本过程有哪几个?
答:①底物分子向催化剂界面扩散
②底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
③底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④产物分子由催化剂表面解吸
⑤产物分子由催化剂界面向介质扩散
3、结合反应实例说明烷氧基铝还原反应的特点?
答:烷氧基铝还原反应(以异丙醇为例)应用特点:异丙醇铝是脂肪簇和芳香簇醛。酮类的选择性还原剂,对分子中含有的烯键、炔键、硝基、缩醛、氰基及卤素等官能团无影响。
4、芳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Birch 反应产物的影响有何规律?
答:Birch反应历程为电子转移类型,当环上具有吸电子基时,能加速反应,具有给电子基是时,则阻碍反应进行。对于单取代苯,若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则生成1—取代—1,4—环己二烯;若为吸电子基,则生成1—取代—2,5—环己二烯。
5、 LiAlH4和NaBH4 均为有效的还原剂,可以还原各种基团,如何提高它们的还原选择性?
答:①为了提高LiAlH4还原的选择性,可降低其还原能力,一般加入不同比例的无水AlCl3或加入计算量的无水乙醇,以取代LiAlH4中1~3个氢原子而成铝烷或烷氧基氢化铝锂。
②单纯使用NaBH4对酯还原的效果较差,若在lewis酸(如AlCl3,无水ZnCl2等)存在下,则还原能力大大提高,可顺利还原酯为醇,甚至可还原某些羧酸。
7、 举例说明用硼烷为还原剂对烯烃进行硼氢化反应时,底物及硼烷的结构对反应方向有何影响?
答:①底物影响,硼烷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硼原子主要加成到取代基较少的碳原子上。
②硼烷的结构影响,硼烷对C=C的加成速率,受反应物和硼烷取代基立体位阻的影响,空间位阻越大,越难反应。
8、影响非均相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答:只有当作用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中心的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几何对应关系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吸附,表现出催化剂活性。
9、以LiAlH4 、NaBH4为还原剂的反应机理、使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答:反应机理:羰基化合物用金属复氢化物还原醇的反应为氢负离子对羰基的亲
核加成反应机理。
反应条件:LiAlH4 反应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且不能使用含有羟基或 基的化合物做溶剂。常用无水乙醚或无水四氢呋喃作为溶剂。
NaBH4 常选用醇类作为溶剂,若反应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选用异丙醇、二甲氧基乙醚等作为溶剂。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碱,有促进反应的作用。 影响因素:还原剂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后的处理。
实验简答
1、 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冷凝管上端的温度在105°C以上?
答:因为反应中冰醋酸是过量的,为得到乙酰苯胺粗品,应将过量的冰醋酸及生成的水蒸出,而醋酸的沸点在118°C左右,水的沸点在100°C,所以要控制冷凝管上端的温度在105°C以上。
2、 用苯胺作原料进行苯环上的一些取代反应时,为什么常常先要进行酰化? 答:苯胺的氨基比较活泼,氨基N上也含孤对电子,当在苯环上进行取代反应时,可能取代会发生在氨基上而非苯环上,而且有些亲电试剂,如:氯磺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氨基氧化,所以进行酰化了为了保护氨基。
3、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分子中既含有羧酰胺又含有苯磺酰胺,但是水解时,前者远比后者容易,如何解释?
答:因为硫原子吸电子能力比碳强,S-N键比C-N键强,因此乙酰胺基更易水解。
4、.为什么苯胺要乙酰化后再氯磺化?直接氯磺化行吗?
答:因为氯磺酸具有强氧化性,若直接用氯磺酸会把胺基氧化,先将苯胺乙酰化是为了保护胺基。
5、制备磺胺(SN)的实验原理(写出反应式)。
6、解释实验中回流、重结晶、热(冰)水浴、过滤、抽滤等基本操作的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答:
范文四: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1.药物标准: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验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2.性状:是对药物的外观、嗅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的规定,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3.熔点:一种物质按规定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到全熔的一段温度。
4.比旋度:在一定波长和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
5.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6.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者理化性质的特性,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7.专属鉴别试验: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理化性质的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8.比移值: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百度)
9.色谱鉴别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比移值或保留时间)进行的鉴别试验。
标准物质:系指供试品中物理和化学测试及生物方法试验用,具有确
定特性量值,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者给供试药品赋值的物质,包括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参考品。
10.标准品:用于生物鉴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
11.对照品,:用于结构确切物质(如化学药)分析。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12.鉴别: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13.检查: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14.制剂的规格:制剂的规格,系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或装量,即制剂的标示量。
16.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消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消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进行计算。
17.含量(效价)测定: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的测定。
19化学试剂的纯度与药物纯度的区别:均规定所含杂质的种类和限量.药物纯度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等方面考虑,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试剂纯度是从杂质可能引起的化学变化对使用的影响以及试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加以规定,它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
用.
20.纯度:药物的纯净程度。
21.杂质: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2.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23.特殊杂质:指在药物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它是由于药物的性质、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等原因,引入的杂质 。
24.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
25.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代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26.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用于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27.凯氏定氮法: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28.氧瓶燃烧法:系指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置于充满氧气的密闭的密闭的燃烧瓶中充分燃烧,使有机结构部分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待测元素根据电负性的不同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
液中,再根据其性质和存在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分析。
29.容量分析法: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滴定液与被测药物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30.滴定度: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质量。《中国药典》用毫克(mg)表示。
31.朗伯-比尔定律: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被测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
32.系统适用性试验System Suitability Test: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要求。
33.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34.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接近的程度。
35.专属性: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36.LO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37.LOQ: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μg/ml),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38.线性: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39.范围: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定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0.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的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1.制剂分析:利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乃至微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分析,以检验被检测的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范的要求。
42.单方制剂:单一的一种药物制成的制剂。
43.复方制剂:是含,种及,种以上药物的制剂。
药物(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鉴别:根据药物的特性,采用专属可靠的方法,证明已知药物真伪的试验。
杂质检查:即纯度检查,对药物中所含杂质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使药品达到一定的纯净程度而满足用药要求。
含量测定: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所含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占药品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成分的含量,凡采用理化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绝对
质量进行的测定称为含量测定。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凡例 (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物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标准品 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常称为对照品。 精密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 系指称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灵敏度法 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 古蔡氏法 (Gutzeit)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标准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砷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炽灼残渣检查法 (residue on ignition)炽灼残渣系指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再经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炽灼残渣检查用于控制有机药物经碳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中
非挥发性无机杂质。
残留溶剂(residual solvents)是指在合成原料药,辅料或制剂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中未能完全除去的有机溶剂。
高低浓度对比法 高低浓度对比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稀释一定倍数得到另一低浓度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将两种溶液点样,展开后,比较所得斑点。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精确记录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浓度校正因子(F) 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倍数。
回收实验是“对照试验”的一种。当所分析的试样组分复杂,不完全清楚时,向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进行测定,检查被加入的组分能否定量回收,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方法。所得结果常用百分数表示,称为“百分回收率”,简称“回收率”。 准确度 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香草醛反应 巴比妥类药物分子结构中,丙二酰脲基团中的氢比较活泼,可与香草醛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利用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加入定量过量的氢
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两步滴定法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的改进,系指测定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中和制剂中的酸性水解产物和酸性稳定剂,同时中和阿司匹林的游
离羧基,第二步水解与滴定,即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双相滴定法 采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在分液漏斗中进行的滴定。某些化合物的酸碱形式分别仅溶于水和有机相,如果在单一相溶剂中进行酸碱滴定,那么析出的酸/碱因不溶于该溶剂而析出,导致滴定终点判断困难。
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潜在的芳伯氨基的药物,均可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耦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溴量法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重酒石酸间羟胺原料药采用溴量法测定含量,原理系药物分子中的苯酚结构,在酸性溶液中酚羟基的邻对位活泼氢能与过量的溴定量的发生溴代反应,再以碘量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测定剩余溴。
羟肟酸铁盐反应 含有内酯的化合物,羧酸衍生物和一些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羟胺作用,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亚硝酸钠滴定法 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具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反应,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
永停滴定法(dead-stoptitration),又称双安培滴定法
(doubleamperometrictitration),或双电流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 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 甾体激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甲酮基以及活泼亚甲基时,例如黄体酮,能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蓝紫色产物,该反应是黄体酮的专属灵敏的鉴别方法。 酸性染料比色法 是针对生物碱药物,在一定的PH条件下,可与某些酸性染料结合显色,而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特别
适用于少量供试品,尤其是小剂量药物制剂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Vitali反应 该鉴别反应系托烷生物碱类的特征反应,原理是阿托品,莨菪碱等莨菪烷类生物碱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后生成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脱羧,转化成具有共轭结构的阴离子而显深紫色。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在流动相总加入与呈解离状态的待测组分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试剂,两者形成中性离子对化合物,增加了被测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使被测组分的分配系数增大,达到样品组分分离测定的目的。
三氯化锑反应 (carr-price反应)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三氯甲烷溶液中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其机制维生素A和氯化锑中存在的亲电试剂氯化高锑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蓝色碳正离子。
三点校正法 对于维生素A杂质的无关吸收在310~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
效价(IU/g) 效价系指每克供试品中所含维生素A的国际单位数(IU/g)。
硫色素反应 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显蓝色荧光。该法为检测B1的专属性反应。
2.6-二氯靛酚反应 2.6-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FeCl3氧化成对-生育醌,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异烟肼比色法 甾体激素C3-酮基及其他位臵上的酮基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42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
四氮唑比色法 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皮质激素类药物的C17-α-醇酮基有还原性,可以还原四氮唑盐成有色甲臜,此显色反应可用于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Kober反应比色法 柯柏(kober)反应是指雌激素与硫酸-乙醇的呈色反应,在52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可用于雌性激素类药物含量的灵敏测定。
麦芽酚反应 此为链霉素的特征反应。链霉素在碱性溶液中,链霉糖经分子分子重排使环扩大形成六元环,然后消除N-甲基葡萄糖胺,在消除链霉胍生成麦芽酚(α-甲基-β-羟基-γ-吡喃酮),麦芽酚与高铁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形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坂口反应 此为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本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解生成链霉胍,链霉胍和8-羟基喹啉(α-萘酚)分别同次溴酸钠反应,各自产物再相互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高分子杂质 系指药物中分子量大于药物本身的杂质的总称。
标示量 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通常在该剂型的标签上表示出来。 重量差异 系指按规定称量方法称量片剂时,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
崩解时限 (disintegration)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应在规定时间内,于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全部通过筛网。
含量均匀度 (content uniformity)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溶出度 (dissolution)系指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等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 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生化药物 生化药物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物质,其中部分现已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或重组。
范文五: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物,Drug,——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 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以及极具朝气的朝阳学科。
构效关系, 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参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微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前 药,是指一些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的生物转化,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药物
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 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生物大分子,受体或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相嵌合互补的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
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是指具有独特结构且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能因为活性太小,选择性不高,或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好,不能作为新药开发,但可以在该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结构改造或修饰,得到符合治疗要求的药物。
非结构特异性药物: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结构特异性药物: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特异化学结构,及其按某种特异的空间相互关系排列
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
其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脂水分配系数:药物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相对大小
化合物在互不相溶的非水相和水相中分配平衡后,在非水相中的浓度Co和水相中的浓度Cw的比值为脂水分配系数P
P=Co/Cw
常用其对数lgP
(Me-too药物)— 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还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
“生物电子等排体”
一些原子或基团因外围电子数目相同或排列相似,而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并具有相似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分子或基团。
只要有相似的性质、相互替代时可产生相似的活性或者拮抗的活性,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软药” 近年来提出的,用以设计安全而温和的药物。
–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
–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
软药设计的方法可减少药物蓄积的副作用。
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药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是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量变规律,或得到构效关系的数学方程,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烷化剂
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它具有活性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
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