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肠外与肠内营养
?244?
第10卷 第4期 2003年10月?讲
座?
肠外与肠内营养ParenteraI&EnteraINutritiOn
VOI.10 NO.4
Oct.2003
管饲喂养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秦环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上海200233)
关键词: 管饲喂养; 误吸;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7-810X(2003)04-0244-04*
流至食管、咽喉部、口腔等,但这种反流一般不进入
肺内;诚然,误吸也可发生在咽、口腔反流后,必然增
临床上,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实施管饲营养的加误吸的发生。病人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一些 误吸可导致弥漫性急性肺损害(ALI),这已被
As1baug1描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并发症发生,其中误吸是发生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
种损害会出现肺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栓形成、肺泡毛原因,可导致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为此,有必要对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弥漫性实质损害等。在X管饲喂养误吸危险因素及防治作一分析,以引起临
线胸片上表现为弥漫性浸润和低氧血症为特征性改床医师的重视。
变。目前,ALI和ARDS定义主要通过X线摄片、心
" 误吸基本概念
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来评价。美国-欧洲协会
误吸是指异物经喉头进入呼吸道而言。这些物(AECC)定义ALI:增加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伴有质包括唾液、鼻咽部分泌物、细菌、液体、有毒物质、临床、影像学和生理学改变,不会出现左心房和肺动食物、胃内容物等。误吸可以是毫无知觉地发生(无脉楔压升高,动脉血氧合作用减弱,动脉血氧分压/症状)或有前兆(有症状),大约有50%~70%的病吸入气体中氧的部分浓度(PaO2/FiO2)比例
双肺弥漫浸润性实质性阴影,分为微量和大量吸入。微量吸入一般是指
[1]
误吸,很少引起急性症状,往往只表现为支气管痉并有左心房和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ARDS,则病
[3~5]
挛。通常在误吸481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死率在40%~50%。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
# 误吸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者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
约为70%,放置肠内喂养管(enteraItubefeeding, 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重症疾病时管饲ETB)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但误喂养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吸不一定都形成吸入性肺炎。据报道,吸入性肺炎作用的结果。发生率为10%~43%不等。吸入性肺炎在胸部X#." 意识障碍(LOC) LOC与误吸有明显的相关线片上,往往表现为实质性炎症浸润,这种肺炎可以性,尤其是神志不清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
[6]
是无菌的(如化学损伤)或感染性的。多数学者提评分较低的病人(
原因常与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延出,无菌性肺炎往往为局限性。吸入性支气管炎是
指支气管对误吸物质的反应,肺实质没有炎症变化。迟、贲门括约肌阀门作用下降、体位调节能力丧失以这种反应不会在X线胸片上出现浸润性阴影,而与及抵御咽喉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的能
[2][7,8][9]
支气管痉挛密切相关。力下降等有关。Saxe等评价16例头部外伤 误吸应与反流相区别。反流是指胃肠内容物反GCS评分
*
收稿日期: 2002-03-07
作者简介: 秦环龙(1965-),男,江苏张家港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普通外科专业。
括约肌功能(IoweresophageaIsphincter,LES)均为异例烧伤病人中,肠内喂养提示持续性喂养比间断性
35常,在创伤1周后得到改善。另有一组资料报道,喂养较少发生腹部不适,并推荐泵输注优于重力滴
例头部外伤病人,其中80%出现胃排空延迟或明显注。
[10]
异常。2.7 高危疾病与损伤时基础状况 一些高危因素2.2 后仰位 有证据表明,持续性后仰位可增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鼻胃管减压、危重病人如LOC、
使用药物(吗啡、巴比妥)等都易发生误吸,原因是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IrefIux,GER)和误吸的
[11](11)
。Torres等对19例机械通气病人用两LOC进一步恶化和降低LES压力,小剂量多巴胺也可能性
[18]99m
会对胃肠动力产生不利影响。种体位(后仰位和半卧位)来评判误吸,采用Tc
注入胃内,分析支气管中核素量和对支气管分泌物、2.7.1 神经性疾病 神经功能削弱的病人特别容
易发生误吸。除上述阐述的危重状态外,一些头颈胃酸及咽喉部分泌物做培养,结果发现,后仰位核素
部外伤病人可出现颅内压力(ICP)升高。最近,有计数(4154cpm)明显高于半卧位(954cpm),同一
种微生物在后仰位时,胃、咽及支气管中出现率
68%)
明显高于半卧位(32%),提示这与病人体位密切相关。最近有报道,后仰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3%)明显高于半卧位发生率(5%)[12]
。2.3 鼻胃管的位置及管径 当营养管位置不当,甚
至在食管内,误吸发生率明显增加。管饲喂养期间,导管位置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
再放置、更换床单(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病人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关于
喂养管直径对GER和误吸的影响机制不明。有学者研究发现,伴有严重肺疾病的29例婴儿,用8F
喂养管比10和12F喂养管喂养较少发生GER[13]
。有学者对17例危重病人进行2.85mm小管径与
6.0mm大管径喂养管对比研究,前者反流和微量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后者[14]
。故多数临床学者肯定了小管径营养管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意义。2.4 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是误吸和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时,由于咳嗽、上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等更易诱发误吸。从理论上分析,通气装置可预防误吸,但同时可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故实际上却没有起到此作用[1,11]
。另外,机械通气可增加腹压,也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的一个原因。有学者报道,病人机械通气支持每增加1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15]
。
2.5 呕吐 可从几个途径产生误吸:!病人缺乏足
够的反射来保护呼吸道,由突然、高压力的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呕吐常使喂养管移位,甚至进入食管。有学者分析,这主要与胃内容物过多、扩张或者与胃肠动力减慢有关。2.6 持续输注与间断管饲喂养 输注的速度和容量明显影响胃内压力和GER。输注速度过快极易产生误吸,何种喂养方式最佳(持续/间断)报道不多。有学者认为,持续性输注较少发生误吸
[16]
。一组老年病人的研究表明,间断性输注误吸发生率为10/30,明显高于持续输注组(5/60)。有作者建议,应采用缓慢一次性输注来减少误吸发生率[17]
。在一组急性神经性病变的病人中,发现间断性喂养误吸发生率为3/17,持续性喂养则为1/17。另一组76人对25例脑外伤病人研究提示,机械通气、ICP升高对胃排空均构成影响[19]
。高ICP对胃排空影响的作用是持续存在的。动物实验显示,在ICP动物
模型,胃和十二指肠收缩压力增加80%和60%,当
ICP降至正常时,动物胃肠动力则恢复正常。一些进展性脑部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出现膈肌功能
紊乱或丧失,因而导致误吸。另外,帕金森病可并发胃肠动力的削弱,脊髓损伤病人采用后仰位长期卧
床,也可显著增加误吸的发生率[20]
。2.7.2 腹部、胸部创伤和手术 均有相对较高的误吸发生率,尤其在出现并发症以及手术后胃肠动力下降是常见原因。
2.7.3 糖尿病 该类病人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有显著的胃动力障碍表现[21]
。另外,中度高血糖
7.77~9.71mmoI/L)可延缓胃排空时间。而在危重病人,血糖升高较为常见。有报道,64例重症病人有22例发生高血糖(>11mmoI/L),亦增加了误
吸发生机会[22]
。2.8 口腔卫生不良 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口腔和牙齿均成为致病菌的栖息地。因通气装置刺激口腔及咽喉部粘液分泌,此类病人有气管内插管或
导管松动之虑,提供优质的口腔护理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吸发生率。
2.9 护理不当 MuIIan等[23]
对美国589家医院进
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注册护士水平和护理质量与病人大手术后住院天数、肺炎发生率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其他研究也显示,ICU内护理人员不足则
病人预后不良。Amaravadi等[24]
发现,1位护理人员看护3例或更多病人,肺炎发生率增加;如病人/护士比例
是高危因素。因老年病人常有吞咽能力下降或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和其他内科疾病,均增加误吸的发生率。
2.11 喂养部位 有研究表明,喂养管离幽门越远,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越低。有学者对100例神经损伤病人进行空肠造口术,术前误吸所致肺炎的发生
((
[27]
程度等有关。
3.6 核素标记 采用99Tcm-硫胶体注入胃内后,用核素扫描的方法,可得到胃及食管下段的显像,比较
[28]
适用于安静状态时的微量吸入研究。
3.7 胃蛋白酶测定 测定呼吸道内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较为敏感,但特异性较低。另外,受近期因
[29]
。发生呕吐或反流而致胃蛋白酶阳性的干扰
另外,还有用核素双标记闪烁法测定、折光仪测定等报道,但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资料和数据。
率为18%,术后为8%。与管饲喂养有关的鼻胃管
鼻空肠管喂养为0%。另一组机械通气的为11%,
38例ICU病人,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喂养发生误吸性肺炎为11%和0%[25]。3 发生误吸的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对误吸的诊断尚不能作出早期肯定,往往出现明显的肉眼误吸或肺部感染和肺损害才明确。可见预防误吸的关键是在肺炎形成前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肠内喂养病人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简述几种目前常用的方法。4 防 治
3.1 吞钡试验 可观察到3相情况(口腔、咽喉、食管),提供一个动态的观察过程,常采用稀钡或气钡双重造影,如潴留、转移、运动、均匀分布等,也可直接经胃管注入,观察有无误吸和反流。3.2 内镜 可在床旁进行,这是判断误吸较为精确的方法,同时可在胃内注入染料来观察有无反流和误吸。也可对胃内残留物容量进行测定,并可在胃镜协助下,将鼻胃管送入十二指肠和空肠,达到空肠喂养之效果。
3.3 气管内分泌物糖含量 早在1981年Winter-bauer提出,一旦富含葡萄糖的肠内营养(EN)制剂进入呼吸道或咽喉部,该部位葡萄糖浓度则升高。这种检测类似于床旁检测血糖,一般易于完成。当
糖含量>20mmOl/L,
则提示发生了误吸。有人报道,发生误吸的病人,1/3存在咽喉部误吸物高糖水平。然而该实验也存在不足之处,因胃酸与糖类成分混合后会出现假阳性;如EN制剂中糖类成分不
高或微量吸入,则测定就很困难[26]
。
3.4 染色法测定 一般将亚甲蓝作为主要染料。
1999年,Met1eny等[26]
对美国281家医院ICU中实施EN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80%的护士用染料混合入EN制剂中,而只有14%的护士采用检测咽喉部血糖的方法。一旦发生误吸,蓝染食物会出现在呼吸道粘膜,严重者出现胸部蓝染,其敏感性为90%。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另外,亚甲蓝对线粒体氧化代谢可能有损害,建议最大剂量为10mg/d。3.5 胃内残留物容量(gastricresiduavOlumes,GRV)测定 目前在多数医院中仍未很好开展,GRV检测一般由护士完成。在禁食状态下,90%的病人GRV200ml,误吸率提高至25%~40%。临床上一般将GRV界定在200ml以下,则误吸的发生率较少。GRV检测要求每隔41进行1次,持续8~121,采用注射器抽吸获得,并且在判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病人的体位有关。平卧位时,胃液在胃底部;右侧卧位时,贮于胃窦部,经常移动导管位置,以利于正确评估GRV。另外,还与腹部绷带、呕吐、腹腔内干扰
进行管饲喂养的病人,除常规注意前述危险因素外,应同时给予非吸收性抗生素,机械通气时给予静脉抗生素,定时作血培养,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还应避免交叉感染;改变病人垂头后仰体位(Tren-delenburg)为半卧位,减少反流和误吸。抬高体位虽对减少管饲喂养并发症有积极意义,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可能并不合适。体位抬高多少为合适,这些方面资料不多。最近有人对52例呼吸监护病人的研究,认为至少抬高头部30~45 比较适宜。对神经功能障碍病人积极进行物理、职业和语言训练及药物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用硫糖铝比抗酸药物更能有效地减少吸入性肺炎;经常抽吸声门下异物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肺炎及痰液蓄积的发生;使用胃肠推动药包括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红霉素减少反流,促进胃排空;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腔污染,根据口腔内pH值采用不同清洗剂。pH>7时,采用2%碳酸氢钠或中性用双氧水,pH
在保证足够血容量的前提下,不使用镇静药或儿茶酚胺类药物,要积极控制高血糖,如胃肠有功能,就应早期开展EN,注意观察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指标,如有无呕吐,肠鸣音是否恢复。当腹部检查无膨隆、GRV少时,即可实施EN。因为少量EN可保护和刺激肠道完整和阻止继发细菌感染。在开始EN前,
先观察导管位置,如有移位则予以调整,并测定GRV。如经鼻胃管输入营养液,一般起始速度在20~40ml/1,待适应2~3天后,改为80~100ml/1;如经空肠输入,起始速度可达80~100ml/1,适应后可达120~150ml/1;采用微量泵连续输注的方式,以减少误吸发生率。改变肠道喂养方式,采用经胃造口和空肠造口喂养,并减少经肠喂养量,加用肠外营养(PN)。在EN期间,可采取前述方法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误
吸的可能
[30]
。 对于已发生误吸的病人,应尽快调整体位,头部偏向一侧,吸尽口腔和咽喉部残余物。必要时,作气
管插管和支气管镜灌洗,静脉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肺炎发生,严密观察肺部情况,如发生吸入性肺炎、ALI和ARDS,则按其治疗原则处理
[31]
ticesadvisorycommittee,centersfordiseasecontroiandpreven-tion[J].InfectControiHospEpidemioi,1994,15(9):587-627.
。
[16] PickN,McDonaidA,BennettN!"#$.Puimonaryaspirationina
Ciinicaiandiaboratoryobservationsandiong-termcaresetting:
ananaiysisofriskfactors[J].JAmGariatrSoc,1996,44(7):763-768.
[17] CioconJO,Gaiindo-CioconDJ,TiessenC!"#$.Continuouscom-[J].JPEN,paredwithintermittenttubefeedingintheeideriy1992,16(6):525-528.
[18] DiveA,ForetF,JamartJ!"#$.Effectofdopamineongastrointes-tinaimotiiityduringcriticaiiiiness[J].IntensiveCareMed,
上述处理程序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 ZaiogaGP.Aspiration-reiatediiiness:definitionsanddiadnosis
[J].JPEN,2002,26(6S):S2-S8.
[2] MarikPE.Aspirationpneumonitisandaspirationpneumonia[J].
NEngJMed,2001,344(9):665-671.
[3] AshbaughDG,BigeiowDB,PettyTL!"#$.Acuterespiratorydis-tressinaduits[J].Lancet,1967,2(7511):319-323.
[4] BernardGR,ArtigasA,BrighamKL!"#$.The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conferenceon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ievantoutcomes,andciinicaitriaicoordination[J].AmJRespCritCareMed,1994,149(ppt1):818-824.
[5]
BrowerR,WareLB,BerthiaumeY!"#$.TreatmentofARDS[J].Chest,2001,120(4):1347-1367.
[6] JoshiN,LocaiioR,HamoryB.Apredictiveriskindexfornosoco-miaipneumoniaintheintensivecareunite[J].AmJMed,1992,93(2):135-142.
[7] SmithHammondCA,GoidsteinLB,ZajacDJ!"#$.Assessmentof
aspirationriskinstrokepatientswithguantificationofvoiuntarycough[J].Neuroiogy,2001,56(4):502-506.
[8] NishinoT.Physioiogicaiandpathophysioiogicaiimpiicationsofup-perairwayrefiexsinhumans[J].JapanJPhysioi,2000,50(1):3-14.
[9] SaxeJM,LedgerwoodAM,LucasCE!"#$.Loweresophageai
sphincterdysfunctionpreciudessafegastricfeedingafterheadin-jury[J].JTraumaInjuryInfectCritCare,1994,37(4):581-584.
10] KaoCH,ChangiaiSP,ChiengPU!"#$.Gastricemptyinginhead-injuredpatients[J].AmJGastroenteroi,1998,93(7):1108-1112.
11] TorresA,Serra-BatiieJ,RosE!"#$.Puimonaryaspirationofgas-triccontentsinpatientsreceivingmechanicaiventiiation:theeffectofbodyposition[J].AnnInternMed,1992,116(7):540-543.
12] DrakuiovicMB,TorresA,BauerTT!"#$.Supinebodypositionas
ariskfactorfornosocomiaipneumoniainmechanicaiiyventiiatedpatients:Arandomizedtriai[J].Lancet,1999,354(9193):1851-1858.
13] NoviskiN,YehudaYB,SerourF!"#$.Doesthesizeofnasogas-trictubesaffectgastroesophageairefiuxinchiidren?[J]JPedi-atrGastroenteroiNutr,
1999,29(4):448-451.14] FerrerM,BauerTT,TorresA!"#$.Effectofnasogastrictubesize
ongastroesophageairefiuxandmicroaspirationinintubatedpa-tients
[J].AnnInternMed,1999,130(12):991-994.15] TabianOC,AndersonLJ,ArdenNH!"#$.Guideiineforpreven-tionofnosocomiaipneumonia.Thehospitaiinfectioncontroiprac-
2000,26(7):901-907.
[19] AcostaEscribanoJA,CarrascoMR,FernandezVM!"#$.Gastric
enteraiintoieranceinmechanicaiiyventiiatedpatientswithtrau-
maticcerebraiiesion[J].NutricionHospitaiaria,2001,16(4):262-267.
[20] HardoffR,SuiaM,TamirA!"#$.Gastricemptyingtimeand
gastricmotiiity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Move-mentDisord,2001,16(6):1041-1047.
[21] DarwicheG,AimerLO,BjorgeiiO!"#$.Deiayedgastricemptying
rateintype1diabeticswithcardiacautonomicneuropathy[J].JDiabetesCompiications,
2001,15(3):128-134.[22] Pancorbo-HidaigoPL,Garcia-FernandezFP,Ramirez-PerezC.
Compiicationsassociatedwithenterainutritionbynasogastrictubeinaninternaimedicineunit[J].JCiinNurs,2001,10(4):482-490.
[23] MuiinrH,RoubenoffRA,RoubenoffR.Riskofpuimonaryaspira-tionamongpatientsreceivingenterainutritionsupport[J].JPEN,1992,16(2):160-164.
[24] AmaravadiRK,DimickJB,PronovostPJ!"#$.ICUnurse-to-pa-tientratioisassociatedwithcompiicationsandresourceuseafteresophagectomy[J].IntensiveCareMed,2000,26(12):1857-1862.
[25] HeyiandDK,DroverJW,DhaiiwaiR!"#$.Optimizingthebene-fitsandminimizingtherisksofenterainutritioninthecriticaiiyiii:roieofsmaiiboweifeeding[J].JPEN,2002,26(63):S51-S57.
[26] MethenyNA,StJohnRE,CiouseRE.Measurementofgiucosein
tracheobronchiaisecretionstodetectaspirationofenteraifeeding[J].HeartLung,1998,27(5):285-292.
[27] McCiaveSA,SniderHL.Ciinicaiuseofgastricresiduaivoiumes
asamonitorforpatientsonenteraitubefeeding[J].JPEN,2002,26:S43-S50
[28] HeyiandDK,DroverJW,MacDonaidS!"#$.Effectofpostpyio-ricfeedingongastroesophageairegurgitationandpuimonarymi-croaspiration:resuitsofarandomizedcontroiiedtriai[J].CritCareMed,2001,29(8):1495-1501.
[29] MeertKL,DaphtaryKM,MethenyNA.Detectionofpepsinand
giucoseintracheaisecretionsasindicatorsofaspirationinme-chanicaiiyventiiatedchiidren[J].PediatrCritMed,2002,3(11):19-22.
[30] ScoiapioJS.Methodsfordecreasingriskofaspirationpneumonia
incriticaiiyiiipatients[J].JPEN,2002,26(6S):S58-S61.
[31] MooreFA.Treatmentofaspirationinintensivecareunitpatients
[J].JPEN,2002,26(6S):S69-S74.
(责任编辑 冯 萱)
[[[[[[
范文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
漳州职业卫生学校李彩玲 2016.1.27
一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区别:
1、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鼻饲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
2、肠内营养较全面、均衡。肠外营养补充的营养素较单一。
3、肠内营养可长期、连续使用。肠外营养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
4、肠内营养长期使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生理功能。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衰退,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紊乱。
5、肠内营养的费用低。肠外营养的费用高。
6、肠内营养并发症少、相对安全。肠外营养并发症高。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
1、提供安全均衡符合生理需要各种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
2、直接营养胃肠道,有效维护消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3、保护胃肠粘膜屏障作用,预防细菌移位。
4、促进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激素的反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减低高分解代谢,改善氮平衡。
6、更经济的医疗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减低治疗费用。
三肠外营养的优缺点
优点:1. 可以让肠道充分休息,让病情得到缓解。比如肠道炎症性疾病时,(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2.消化道不能工作的时候,可以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比如消化道瘘,急性胰腺炎。
3.复杂手术后利用PN 可以让病人早点康复。(外科营养不良者术前应用、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与脓毒血症、大面积烧伤、肝肾衰竭都是PN 的适应症) 缺点:1. 不需要消化道参与,对消化道腺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2. 不符合生理,易产生并发症,费用高。
范文三: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区别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区别
一、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区别:
1、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鼻饲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
2、肠内营养较全面、均衡。肠外营养补充的营养素较单一。
3、肠内营养可长期、连续使用。肠外营养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
4、肠内营养长期使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生理功能。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衰退,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紊乱。
5、肠内营养的费用低。肠外营养的费用高。
6、肠内营养并发症少、相对安全。肠外营养并发症高。
二、 肠内营养的优点
1、提供安全均衡符合生理需要各种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
2、直接营养胃肠道,有效维护消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3、保护胃肠粘膜屏障作用,预防细菌移位。
4、促进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激素的反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减低高分解代谢,改善氮平衡。6、更经济的医疗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减低治疗费用。
冬泽特医营养专家指出,营养支持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患者的营养补充,提高其免疫力与抵抗力,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范文四: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Crohn s 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 10cm 以上 , 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 ,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
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 ;
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
13、 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二、禁忌证
1、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严重腹腔感染;
2、严重应激状态早期、休克状态、持续麻痹性肠梗阻;
3、短肠综合征早期;
4、高流量空肠瘘;
5、持续严重呕吐、顽固性腹泻、严重小肠炎、严重结肠炎;
6、胃肠功能障碍,或某些要求胃肠休息的情况;
7、急性胰腺炎初期;
8、3 个月以内婴儿、严重糖类或氨基酸代谢异常者,不宜使用要素膳 。
三、并发症
(一)胃肠并发症
1、恶心、呕吐:主要是因有些营养液,高渗透压导致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营养液脂肪含量过高等,特别是要素膳的口感差。可按上述病因,作相应处理,要素膳推荐使用管喂营养,不宜让患者直接口服;
2、腹泻:主要原因有肠腔内渗透负荷过重、小肠对脂肪不耐受、乳糖不耐受、营养液被病菌污染、营养液温度过低、低蛋白血症等;
3、便秘:原因有脱水、粪块嵌塞和肠梗阻。
(二)代谢性并发症
1、水代谢异常: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心、肾及肝功能不全时可发生水潴留;
2、糖代谢异常:肠内营养液糖含量过高或应激状态下糖耐量下降可导致高血糖症。低血糖症多发生于长期应用要素膳而突然停止的患者;
3、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异常:常见的有血钾过高、血钠过低,其
他情况较为少见;
4、肝功能异常: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很低,临床上可表现为肝脏有关酶指标升高,呈非特异性,可能为营养液中氨基酸进入肝内分解后产生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是由于大量营养液吸收入肝,激发肝内酶系统新的活性增强所致;
5、维生素缺乏:长期使用低脂的营养液配方,易发生必需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其他如生物素有时也有缺乏的表现。
(三)机械性并发症
导管材料发展迅速,喂养管质地越来越软,对组织刺激越来越小,机械性并发症相对减少。主要有喂养管梗阻、鼻胃管溃疡等。 对于健康知识缺乏患者,对其精神心理因素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实施肠内营养之前,应详细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中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理生理反应,给予心理支持。
(四)染性并发症
主要由于营养液的误吸引起的吸人性肺炎和营养液污染所致的感染。
四、注意事项
1、选择恰当:正确估算患者营养需要量,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设备、喂养途径及给予方式;
2、细心观察:对老人、儿童和体弱患者,滴注时要注意胃肠是否通畅,是否有胃潴留,以免引起食物反流,导致吸人性肺炎;
3、适当体位: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坐位或床头抬高 30 °
仰卧位以防反流或误吸, 输注结束后应维持此体位 30min ;
4、管道通畅:每次管饲结束后,均需用温开水冲洗管道,同时用手指轻揉管壁,以便彻底清洗,保持管道通畅;
保证营养液合适温度,夏季室温下直接输入,冬季可用热水袋置于管周,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5、加强护理: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测皮肤弹性、口渴情况、脉搏、血压等症状,及体征;
6、温度适宜:营养液温度为 37 ~ 42 ℃,过冷或过热均会引起患者不适,以接近体温为宜;
7、渐增浓度:营养液浓度应从低浓度逐渐增至所需浓度,以防止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症状出现;浓度可从 5% 开始,逐渐增加至 25% ,最高可达 3O% ;
8、注意速度:注意营养液输注速度,滴速应逐渐增加,使消化管有个适应过程。危重患者或老年患者宜选用蠕动泵控制速度, 速度最好控制在 120 ~ 150ml / h 。不要均匀持续输入,应有间歇时间,给胃肠以休息;夜间患者入睡时最好停用。病情许可,可用重力滴注或注射器推注 ,推注每次以不超过 250ml 为宜。 推注时不宜过猛,以防反胃误吸或呕吐;
9、控制总量:成年患者每天至少 1000kcal( 1000m 1) 以上,最高可达 3000 ml 。如患者已禁食 2 天以上,开始使用时可给 1 / 3 量,次日给 1 / 2 量,第 3 天给全量。也可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
10、安全卫生:配制营养液时要保证卫生,输注前应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 配好的营养液应放在 4 ℃ 冰箱中保存,保存期不超过 24h ;
11、保护胃肠:卧床、昏迷患者长期使用管喂饮食,特别是用要素膳,或不含食物纤维肠内营养制剂时,常有胃肠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胃容量变小,进食少量营养液体即可发生呕吐,并有结肠功能减退。可以选用含有食物纤维的大分子营养制剂量,以保护胃消化功能;或是给予短链脂肪酸口服或作保留灌肠,以维护结肠功能;
12、防止便秘:长期使用不含食物纤维的营养制剂,很容易发生便秘。可选用含食物纤维营养制剂,增加粪便体积,或是给予短链脂肪酸,以增强结肠的运动功能。
五、质量监控
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进行周密的质量监控十分重要,可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并观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一)喂养管位置监控:置入喂养管后,由于患者活动、胃肠蠕动、长期喂养及喂养管固定不牢固等原因,喂养管位置可能有所改变或脱出。因此,应注意监测。对长期置鼻胃管者,应注意经常观察喂养管在体外的标志,也可用 X 线进行观察,对导管位置不当者,应重新调整位置,然后再行肠内营养治疗;
(二)胃肠耐受性监控:进行肠内营养时,如营养液的渗透压高,可能会出现胃肠反应,在使用小分子要素膳尤为明显。此外注入速度过快、营养液配方不当、患者较长时间禁食,营养液被细菌污染等原因,
患者均可出现不耐受的表现。胃内喂养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严重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观察时应注意有无这些现象出现。空肠喂养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肠鸣音亢进,严重时可出现呕吐、腹泻。在开始阶段时,应每 4 ~ 6 h 观察 1 次,检查有无以上症状,以后可每天检查 1 次;
(三)代谢监控:肠内营养对机体代谢干扰较小,代谢性并发症较少,但仍应周密监测。
1、记录出入量:每天应记录患者的液体进出量。
2、查尿糖和酮体:营养开始阶段,应每天检查尿糖及酮体,以后可改为每周 1 次。
3、血生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尿素、肌酐、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钠、钾等指标,开始可以每周 2 次,以后可以改为每周 1 次;
(四)营养监控:目的是确定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营养素补充量。
1、营养评价:在肠内营养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评定,根据患者营养情况确定其营养素的补充量。
2、定期体检:再开始营养治疗前、开始后每周 1 次,测量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淋巴细胞总数等指标。
3、定期测蛋白:测定内脏蛋白如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可每 1 ~ 2 周测定 1 次。
4、测定氮平衡:根据患者情况测定氮平衡,对危重患者应每天
测定,病情稳定者可每周测 1 次。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 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注意: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渗透压高,口感差,价格比聚合膳贵 3 ~ 4 倍,最佳适应证为鼻空肠管和空肠造瘘管喂养、患者消化功能不全者,如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肠内营养治疗。聚合膳渗透压不高,口感好,价格为要素膳的 25 ~ 33 % ,适应证为鼻胃管和胃造瘘管喂养,患者消化功能存在,也可以口服或以吸管吸入;不宜用于鼻空肠管和空肠造瘘管喂养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要素膳可以和非要素膳同时应用。
范文五:《肠外与肠内营养》投稿须知
《肠外与肠内营养》投稿须知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专业杂志。由南京军区联勒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担任主编。创刊于1994年10月1号,双月刊,A4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810X、国内统一刊号CN 32-1427/R,邮发代号28-247,于单月10号出版,单价10.00,全年价60.00。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北大1992、1996、2000、2004、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医学)》、《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1995年6月在江苏省科技期刊十年发展成就展中被评为优秀期刊;1999年9月在第三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活动中获“编辑质量优秀奖”;2000年12月在国家首届《CAJ-CD 规范》执行评比活动中荣获“《CAJ-CD 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在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活动中获“优秀学术质量奖”。通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检索证明,该杂志的全国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0.473。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以交流推广肠外与肠内营养方面的科研成果、总结临床经验,促进我国营养支持专业的发展为宗旨。认真贯彻和体现国家有关科技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努力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重点报道临床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设有专家谈、论著(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护理论文)、综述、新概念、新技术、讲座、学术会议信息交流等栏目。内容求新求实,学术、编辑、印刷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外科医护人员、营养支持研究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的必读材料。
目前,国际和国内肠外与肠内营养发展很快,《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办刊至今,刊登了大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学术论文,有些研究性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大中型医院临床医师正确使用肠外与肠内营养的重要参考资料,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临床营养支持的普及与提高。
投稿须知:
1.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文字准确、通顺、精炼、重点突出。论著不要超过3000字、病例报告在2000字以内, 图表尽量简化(一般是1图2表) 。 2
2.2 作者和单位 作者在前,统一排序。单位在后,外加圆括号,包括科室、市、县名称及邮政编码。如: 潘伯荣1,冯亚民2,严正3(1.第四军医大学621楼12室消化内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3;2.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462000;3.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225300)
2.3 关键词 3~8个,参照MeSH 及中医药主题词表,词间空2格。
2.4 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选1~2个。
3. 获基金及获奖文稿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者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 应脚注于文题; 反左下方, 如获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的论文, 请于注明。
4. 根据《著作权法》若超过3个月尚未收到通知者, 请及时向编辑部查询。来稿请自留底稿, 文责自负, 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 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来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及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事项。
5. 来稿可以发送电子文稿,投稿邮箱为:cwycnyy@163.com或用"20×25字/页" 格式A4单面隔行打印, 英文摘要及文献须隔行打印, 来稿一式两份,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E-mail 等备用。稿件纸质版印刷后二个月后左右(假期顺延) ,作者可收到本刊邮寄的样刊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