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找回迷失的自我
或许,心真的平静了。然而,这个时候却有如此强烈的欲望,想写一些东西,或真或假,或欢喜或悲伤,只是想写写......
手指在键盘上蹒跚而过,那些落寞在心底翻腾,久久不肯离去!我想笑,凄楚却在眼底挥之不去,窗外风雨潇潇,点点雨滴时时拍打窗户,几天的阴雨让心情变得异常郁闷。我不是天使,亦不是圣人,我的喜怒哀乐大多时候是我不能控制的,我只是一个尘埃,不能自己。我真的想将过往全部埋葬。
我开始了遗忘,开始了迷糊,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寂寞。总是分不清眼前的人们,忘记了身边的大多数人的模样,忘记了她们的姓名,忘记了我还是一个有血有泪的人,我在人群中越来越迷茫!
我没有了悲伤,如同我没有了快乐一样,我已经习惯了用牵强的微笑面对所有,即使在一个人的房间,我依然,白天的笑容在随着夜晚的降临而消失了。可悲,我不哭,我只是,默默流眼泪......
不得不承认,生命中无处不充斥着欲望、追求,然后是无止尽的诉求、索取。直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还有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心满意足。人类的欲望是一个黑暗的旋涡,当一样诉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另一股更可怕的力量趋势着自己,去做出`想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很多时候,即使明知冷静后会后悔,依然会鬼迷心窍的走下去。
有人说不合逻辑的事,发生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便是命中注定。我却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命中注定都会必然或偶然的发生。它需要一个引端和一个催化剂。而那个引端,也可能是自己的想象,更也许只是误会一场。
曾经的我是个表面热情内心火热的人,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也看过听过太多让人失望的故事,遇见过某些个虚情假意的过客,我已不愿再花费太多时间去了解另一个人的人生,那些于我而言,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想象与现实永远存在着不能逾越的鸿沟。于是学会了隐藏,内心的热情被表面的冷漠掩盖,埋葬了那个曾经无知的自我。
不想让自己变得太过尖锐,而有的时候,却又不得不如此。
范文二:迷失的自我
[摘要]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她的小说《盗窃》gt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为背景,女主人公与朋友、爱人和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的交流。展现了她在与人交流沟通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迷失。 [关键词]自我;迷失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Porter)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她的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写于1929年的短篇小说《盗窃》即是其中之一。小说以20世纪20代末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士由于丢失钱包而意识到自己丢失了生活中很多的东西。“1929年华尔街的衰落奠定了此后10年文学写作的基调”。小说《盗窃》描绘了女主人公与朋友、爱人和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的交流。展现了她在与人交流沟通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迷失。这正是经济危机中人面临精神危机的表现。 一、友谊中的迷失 小说首先描绘的是女主人公对于自己在友谊当中地位的迷惑。卡米罗(Cantilo)是女主人公的好朋友,他不切实际并且爱慕虚荣。卡米罗和女主人公一样贫困,却坚持要打车出行。他总是“对于细节的礼貌非常注重,却忽略更大的、更繁琐的礼貌行为”。所有这些,女主人都看在眼里,她是一个聪明的观察者,她能看到卡米罗种种的虚荣。能想到卡米罗会因为淋雨而埋怨自己。当卡米罗为了避免自己的漂亮帽子淋雨而偷偷将其摘下的时候。女主人公知道。如果卡米罗发现将这一切被她看在眼里,那卡米罗一定会很羞愧。朋友即是应该给对方提出善意的建议,以督其改善,然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洞察了一切之后,只是对其朋友感到失望,而没有提供帮助。在这段友谊中。女主人公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在此,人与人之间。甚至朋友之间的冷漠清晰毕现。 二、爱情中的迷失 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态度也是困惑的,在爱情里。她迷失了方向。当罗杰(Roger)告诉女主人公他收到了斯特拉(Stena)的来信,她告诉他说是时候把关系确定下来了。由此看来,她对于他人的爱情态度是积极的,她认为爱情就是要靠两个人来共同创造和经营。然而,说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她面临自己的感情问题时,她的做法却是与她给别人的建议完全不同。她同样收到了爱人的一封来信。但是信中,爱人表达了他的伤心之情“我总是不经意的想起你。和别人说起你,但是为什么你非要破坏一切……即使我现在能见到你。我也不愿见……”从信的内容来看,这虽然是男友的一封分手信书。但分手的原因却是女主人公对于爱情不善经营、不够付出。看似她对这段爱情的态度是消极的,然而小说的细节给了我们另外的答案。“她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将钱包晾晒之前把那封信拿出来了。她坐下来又一次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这封信,某些字句,她读了一遍又一遍……”可见。她对于这封信是珍视的,于是放在了自己心爱的钱包之中。并且,她读这封信不止一遍,她对于爱人绝不是简单的拒绝。由此,女主人公的矛盾和困惑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更生动地表现成人对于爱情的困惑。作者描绘了一幅场景来对比成人与青年男女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女主人公和罗杰听到一些男孩在讨论爱情。男孩们说要为了爱情而结婚。罗杰则很不屑地认为那些男孩“非常幼稚”。现实生活中,成人或许在身体和思想上都逐渐成熟,自认可以比少年时代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实际上,成人的世界面临的是比少年时代更多、更令人烦恼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困难。例如爱情,成人在逐渐地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而不再会单纯地为爱而爱。爱情。这样一个在少年时代看起来较为单纯的问题现在却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了成人的世界里,正如作者所言,“爱情的死亡是黑暗的。无法解释的”。女主人公在爱情中的位置是模糊的。她对于自己在爱情中的责任也是困惑的。在温饱是首要问题的年代。爱情的方向变得飘忽不定。这种迷失,是女主人公的迷失。更是正在经历经济危机中的全体美国人的迷失。 三、不同阶层沟通中的迷失 在波特的小说中,个体与他人交流的困境是她常涉及的主题,这在《盗窃》这一短篇小说中也有体现。并且具体表现为女主人公在与不同阶层中人的沟通中的困境,这也是一种自我的迷失。 邻居比尔(Bill)同女主人公一样,是以写作为生的。同属中产阶级,但是比尔是这其中较为富有的一个。女主人公和邻居比尔进行了一次对话。比尔会花95美元买一块地毯,却不愿意还给女主人公50美元钱。女主人公非常失望。但是她只是对比尔说了一句“那好吧”。这句话同样也是对自己说的。如果她坚持和比尔讨要,或许比尔能够答应,毕竟,这是她理应得到的,也是比尔之前答应过的。然而,她没有,她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在理应争取的时候她退缩了。如果说在比尔面前的退缩是与同一阶层人沟通时的困境的话。那么在女看门人面前退却则是因为她对于下层阶层过度的、不正确的同情心。女看门人偷了女主人公的钱包,要给她外甥女过生日。但是听了女看门人的辩解之后。女主人公却觉得是自己偷取了她外甥女的幸福。由此可见,虽然女主人公是有理的一方,但是她对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的定位是不准确的。对于自己有理的观点是不坚定的。虽然这个钱包乃是朋友所赠,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她却轻易地被说服。想要放弃。她很同情女看门人。想要把钱包赠给她,但是她的方式明显是错误的:“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行了,拿走吧,我改变主意了。我不想要了”。这使得女看门人很羞愧。不愿接受。阶层之间的距离感跃然纸上,而且。女主人公在与不同阶层人的交流之中的困境也表现的非常鲜明。阶级社会中的现代人往往将自己隔离在不同阶层人之外,因此孤独感挥之不去。 凯瑟琳?安?波特在《盗窃》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在友谊和爱情中难以承担责任、在与不同阶层人交流中存在障碍的女主人公,而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没有名字的。因此。她具有着普遍性,身处迷失困境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而是整个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讲。友谊和爱情正在逐渐消逝,冷漠和隔膜正在形成。人们对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困惑。自我也越来越迷失。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坤.《偷窃》的主题与象征[J].安徽文学,2010,(2). (编辑/李舶)
范文三:迷失自我的作文
迷失自我的作文
迷失自我的作文
生活就是如此,不可名状的灾难毫无预知的降临在我头上,曾经的年少不知愁滋味,也不只何处找寻。望着医生像见人得了感冒的表情,我心里莫名其妙的冷了起来。不只那个冰冷的声音告诉我:休学一年。天知道休学一年对我来说的恐惧与压力。像我这样在重点边缘游荡的 幽魂 ,休学一年间只是对我未来人生的死刑宣布。那可怕与无奈,像乌云一样,紧紧笼罩在我十五岁的天空 以长期请病假为由,在家休养了近半年。常常不知所以的流泪,脾气暴躁的像头驴,脸色也坏的没法见人。新书本翻起来像天书。可要知道,初三时请长假意味着什么,曾经幻想凭着旧时的基础和能力,应该内问题,可是我错了,拖着疲惫的身躯翻开书本,我的心登时凉了。我能怎么办,泪水打湿了桌上摊开的书本。我无助的的胡乱的抓着自己的头发。迄今为止,我不知道学校的课表,时间,一切的一切,甚至于连新老师我都不熟悉 一向活泼的完全失去了水分,满手的针孔和时不时来的难过,使我对这个世界完全绝望,只能不停的吃着数不尽的药。我常梦到我上学后的考试,成绩单第一页再也找不到我的名字,一切要重头再来,已没有了年龄的优势和一切的恐怖的事,醒来时经常是一身冷汗 曾一度怨自己,为何何不珍惜自己曾经的好身体,可如今又能增怎样,无论我怎样挣扎,也难以逃避现实。忘记了儿时伴我的水边落日,今日闲暇了,可得空看看了,可那浑圆的太阳,让我心痛,我的光辉还没有迸发,难到就永远消逝了吗,可现在一切都是未知数,整日闻得最多的就是青霉素和奇怪的中药味,那还能幻想,思绪到此,不禁伏案痛哭 故事往往到此结束,以我的颓废,浑浑噩噩额,告别一个美丽的青春。当我拿起了笔,描绘我昔日的种种,诉说一个个清晰美丽的脸庞。那乌云般的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灿烂。我还是我,依然是有点开朗,有点任性,有点忧郁,有点小聪明的我,一切都没有变,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放了一年假,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找回了以往的乐趣而已 于是我又找到了迷失的自我,天空依然艳阳高照,世界依然美好~
范文四:迷失的自我
------观《圣女贞德》有感
似乎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情境之中。最近经朋友介绍,有幸看了新拍的圣女贞德一片。对于贞德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中那个擎着一面大旗,半裸着双肩的女子的形象。对她的印象一直就是这么肤浅地定格在为了法兰西的解放而与英军英勇战斗的画面中。在当时的我看来,她就像一面旗帜,一面高举着民族大义,为了人民的自由而战的一个斗士,甚至有时会淡淡地想到她,特别是在如今反日情绪有所高涨的时候。而看完了新拍的圣女贞德这部电影以后,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迷茫。
影片一开始似乎就给我们揭露了一个有些略带神经质的小贞德的形象。贞德每天必上教堂找牧师忏悔,有时甚至达到一天三四次的地步。只要她一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不妥,便立刻找到牧师进行忏悔,以期通过牧师的原谅,求得上帝的原谅或是自己内心的平静。这种性格特质似乎就注定了将来的她必然的结局:时刻追求内心安宁的人只有死亡一途方能摆脱内心所有的苦痛。所以在影片的结尾,她内心的上帝说:贞德,我原谅你了。所以被烈火焚烧的贞德死得如此从容。
影片的内容从贞德小时候在田地里拾到一把剑说起,中间的过程无需太多描述,那修女的死让贞德发出了第一声询问:上帝在哪?当他的子民需要他的时候,上帝在哪儿?正是这种询问找不到一个出口,最终贞德选择了内心的自我对话,也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上帝,我的行为我来主宰!可是从小到大受到的那种信仰却一直挥之不去,你不能做自己的上帝,你本是上帝的子民。于是内心的激烈交锋从战争打响那一天起就一直不断地折磨着贞德,也一直在折磨着认为自己有着信仰或信仰早已缺失的我。
当贞德以上帝的信使的名义无畏地投入保卫自由的法兰西的战斗中时,那悲剧早就拉开了帷幕。看见英勇战斗后的满地鲜血和尸横遍野,贞德在内心不断地反省:上帝或说是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是这种杀戮的快乐?还是流血的痛楚?这就是你要的结果?血流满面的上帝(贞德之内心)不停拷问着贞德,实则也在不停地拷问着今天的我们,我们不停地向上向上,不停地攀登,我们要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贞德找不到答案,查理国王却已加冕成王。而贞德仍借上帝之名,不停地在征战,那种内心的恶始终在不断地要求得到释放。我姑且把这认为是一种求得心灵最终解放的恶,而那不停闪现的上帝正是我们常期教育下的善吧?此时的脑子也随着贞德一起混乱了。影片结尾,贞德被俘,人们认为她是异端分子,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可怕力量,于是人们要烧死她。她内心那种追求自由,渴望脱离束缚的恶被人们不断地压制,压制。到最后,贞德发现原来所有的所谓上帝的信使,只不过是借了上帝的名行了自己的恶。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幻象。正如内心的另一种声音说:在田地里捡到的那把剑,你为什么不做其它的解释呢?一定要把它看成是上帝的一种暗示?实则能不能称之为你内心的一种愿望?
影片看到这里,仿佛有一种暗示,是的,我仿佛得到了一种暗示:过去人生之种种,你眼中所看到的自以为应该如此的世界,自以为人们都是如此的世界,是不是就真的是这样的世界?实则这个世界不全是你内心的一种幻象吗?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的所做所为,实际是借了对自己眼中的世界的看法而行事的,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真的就如你所看到的如此之正确吗?还是其实世界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样?正如“上帝”对贞德所说:上帝需
要你来拯救了吗?上帝说他需要你了吗?
每一个人从知道思考那一天起,像贞德儿时,就开始不断地在是与非中不断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做出自己的选择。贞德如此,我们也如此。贞德最后的结局是坚持自己凭了自己的幻象世界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最终,当然仅限于影片赋予她的。认为她最终是忏悔了,上帝最终将手搁至她的头顶:我原谅了你。是否意味着她究竟是没能坚守住自己最终的理想?可对于上帝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圣女,因为她最终脱离了仅从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呢?也就得到了救赎?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圣女?
我不知道,看到结尾,我还是得不到任何结论。或者从一开始结论就早已给出了。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不断地迷失自我。一方面肯定它,一方面否定它。我们总是这样矛盾地生活着。而贞德之圣就在于她走向的一种极端性,而这种力量是可怕的。极其可怕。这种力量也一直疯狂地撕咬着贞德,最终让贞德回归本心,我们在世界面前能做到这样吗?能不迷失自我吗?能在幻象世界找到自我吗?自我何在?
范文五:找回迷失的自我
找回迷失的自我
泽州县鲁村小学六二班 任志杰
在古代,北斗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指路的路标,他为迷途的人们指明了回家的道路。今天,我终于找到了指引我一生的北斗星!那就是——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们。
我以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因为我的优秀而骄傲;邻居们也常常以我为榜样,教育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老师们常常谈论我的聪明、优秀,把我作为同学们的典范。同学们佩服我……众星捧月的我因此更努力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村也有了像城里一样的网吧。无意间听一些人谈上网的事,我也觉得刺激好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进了网吧。初次上网,我就被网络中的形形色色的游戏迷住了。我沉迷其间,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面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我仍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课上,我双眼紧盯黑板,但脑海中闪现的却是网络中的打打杀杀;一到周末,我总要找点小借口,或者说去同学家做作业,或者说是去借本书……其实,我都是溜进了街市上的网吧。时间一分分、一秒秒地过去了,我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我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
5月12日2时28分,伴随着一声巨响,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我们学校开展了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们默哀3分
钟和奉献爱心的活动,随后又观看了《抗震英雄颁奖晚会》。在晚会上我看到了一个个抗震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少年,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打动了。这是我上网以来从未有过的感动。
他,一个只有9岁的小男孩——许中正,同样的环境、相同的年龄,表现出的却是沉稳与成熟。在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都被倒塌的房屋压在下面。四周一片漆黑,面对生死的严峻考验,更多的同学是惊恐,而小中正却异常地镇定。他对同学们说:“不要害怕,就当我们做游戏,我们来唱国歌。”惊恐中的同学们一起在废墟下唱起了国歌。此时的国歌给了废墟下的孩子以力量,国歌声格外得雄壮。
另一位9岁胖乎乎的小男孩——林浩,他个子那么小,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可他的事迹在我看来简直不是一个九岁的小学生所能做出的。在地震发生时,林浩和其他同学由于没有及时躲避而被埋在废墟中,是林浩安慰受惊吓的女同学。当他逃离废墟后,又救出了两个同学并交给校长,但他还是和乡亲们一起徒步走了七个小时来到了都江堰,又走到成都与堂哥会合。
还有邹雯樱、宋雪,她们是为了救同学们而牺牲了,在关键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
抗震小英雄的感人事迹,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沉迷于网吧的我清醒了。看看他们、看看我,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回想昨日的我,也曾想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灿烂辉煌。可是,如今的我呢?
面对自立自强、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小英雄们,锥心的羞惭不禁涌上心头。 作为90后的我们,祖国的未来的重任将肩负在我们身上。我们如今首要的任务是汲取更多的知识,将来才有能力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我将振作起来,从小事、从点滴做起,为班级、为学校争光添彩。霎时间,眼前一片明朗。
我找到了指引我一生的北斗星,那就是——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