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国斌
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5期
摘 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支柱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提高实力的一个主要手段,是未来银行竟争的重要领域。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地位作用 发展现状 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159-02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律性表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费、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拱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又能为商业银行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其经营利润。
中间业务能为之带来巨大的收益,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业。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40%~70%来自中间业务。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培养起经营中间业务的偏好,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一直是他们经营的重点。但是,随着市场和信用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对中间业务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中间业务的大规模供给,这样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了中间业务的飞速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各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资产托管、融资顾问、银行卡等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增额、增幅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中的占比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中间业务,如基金代销、资产托管、理财等业务的增长,在规模较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新增的贡献超过了50%。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
范文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其特点
面对日益临近的WTO,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创”字上下功夫,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金融新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真正把银行办成金融服务多样化、业务综合全能化的现代银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拟就金融产品创新,成其是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展开论述。
一、表外业务创新的背景
表外业务,指那些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内发生变化,却可为商业银行带来业务收入或减少风险的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在表外科目记载或在资产负债表外附列,并形成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的业务。从业务内容上看,表外业务主要指银行充当中介者提供的一些非资金服务,通过这些银行服务,能保证某些交易能够顺利完成,同时银行也获得一定的手续费。表外业务不等于中间业务,它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即与信用业务有关的那部分中间业务,除可为银行创造中间性服务业务收入外,还可直接改善银行表内资产负债业务的质量,降低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因而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表外业务创新是传统银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以间接信用为主,银行具有集聚资金(存)、分配资金(贷)和实现资金的流转(汇),即负债经营、资产经营与结算等基本功能就足够了,但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质量已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日趋活跃,直接融资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对经济工具,尤其是金融商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存、贷、汇”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银行业不仅成为充满风险、机遇和竞争的一个行业,而且传统银行业也进入微利时代。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十分狭小,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和利率管制的逐步松动,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而且由于现有的国有企业大都微利,有些甚至亏损,自有资本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生产经营大多靠银行贷款,因而今后一个时期内商业银行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这大大限制了信贷资产增量的拓展,从而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发燕尾服。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其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和服务网络的日新月异,任一银行必须跟上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同业竞争中取得生存资格,这要求银行业必须进行金融创新,调整经营方式,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开拓发展中间业务,扩大服务范围,通过开展代收代付、代办保险、代理股票、债券发行、证券买卖、代客理财、融资租赁等业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为寻求规避风险的方法,获得新的获利空间,表外业务创新应运而生。
(二)表外业务创新是“一切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出发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体现。
客户要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必须进行创机关报。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金融意识的增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已越来越由客户追逐
银行转向银行追逐客户,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银行必须要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开展适合不同客户群需要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客户融资选择增加,既可以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可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中介职能在弱化。再加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之间业务交叉的限制逐步放宽,使得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从事一些《商业银行法》未明确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甚至国际化的资金流动、资产重组及资源的重新调整配置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国企业界改革的成败。而市场化的企业改革,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并、收购乃至集团化发展都有赖于投资银行从多方位给予企业以金融支持和服务。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而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人才和信息优势,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银行完全可以参与,比如资产重组中兼并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资产负债情况的确认、并购方案的项目评估配套的融资安排、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公司理财等都可以成为高收益低风险的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由于客户的需求多元化从而促使银行产品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
(三)表外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实施现代经营管理策略的要求。
面对竞争导致成本上升、资产质量下降、风险日益加大的现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依靠不断扩大的负债、资产规模求得发展的策略,转向重视资产质量、减少风险、提高资产收益的经营策略上来,而大量的新开发的表外业务,因其特有的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增加收入的功能,恰好适应了商业银行新经营策略的要求,因而在短期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现代电子、通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也为银行大量从事表外业务创造了必须的市场、技术条件。
二、国内外表外业务的基本种类及在我国展开的状况
按照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划分方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传统金融产品和近年新创新的金融产品两大类。传统的金融产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信贷业务、租赁业务和代理业务;二是对外担保业务,包括客户偿还贷款、汇票承兑、信用证使用的担保等;三是贷款与投保承诺,它包括可撤销的和不可撤销的。而新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期货、远期利率协议、互换等;但从目前看,可供操作的表外业务有如下向种:
(一)租赁业务产品创新。是指银行出资或贷资购置一定的财产设备、直接或间接地以出租人的名义将设备借给承借人在约定期限内使用,通过租金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一项业务。这项表外业务的种类主要有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又包括直接租赁、转让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租赁业务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融资与融物结合,以偿还租金的方式偿还本息。它是金融业和边缘性业务,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功能有:融资、投资、销售和管理,这项业务在工行还未开展。
(二)对外担保业务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对外担保是指以自己的信誉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责任,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它主要包括:1、提保鉴证业务——监督付款、保证付款、
交纳保证金、投保鉴证等;2、保密业务——投标业务保密、履约保密、预付款保密、付款保密、延期付款保密、租赁保密、补偿贸易保密、来料来件加工保密、借款保密;3、备用信用证、它是代替企业签发保证金或保密文本的较为流行的一种银行对外担保业务。4、贷款承诺是银行对其客户提供担保的一种业务,它包括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等。这项业务在工行及其它银行中部分开展,尤其是在国际业务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三)代理业务产品创新。主要有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通资金、代理客户发行和买卖有价证券和买卖有价证券、代理保管业务、代理组建新公司、代理客户会计事务等。它包括代收代付劳务费、管理费、环保费、水电费、房租费、电话费、交通罚款等。其代保管业务主要是密封保管业务,包括对股票、债券、大额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和企业和黄金、白银、珠宝首饰、珍贵文物、契约文件进行保管,这是一种利用银行自身安全设施,向客户收取保管费用的边缘性金融业务。此种代理业务是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开展的最常见的中间业务。
(四)信托业务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信托业按形态可分为财产信托、融资信托、投资信托、职工福利信托、公益信托和事务代理等。但商业银行的表外信托业务多为证券投资信托、财产信托及信托存款、信托投资基金等。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融资投资、理献策和社会保障作用。前几年由于广信、中农信事件,尤其是94年《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已与自办信托公司脱钩,已停办资金信托业务。现可以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部分财产信托业务和其他信托业务。
(五)金融期货市场创新。金融期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套期保值、保值者利用这一功能,通过分别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各建立一个交易部位相反的头寸,就可以使两个市场的盈亏大致抵消,从而达到避免因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因素变动而带来的巨大损失,以稳定其资产价值。2、莫过于杠杆投资,即“以小挣大”。这一功能主要是相对于市场中的投机者而言。在期货市场交易中,投机者只需投入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交易,同时,期货投资的收益率也远远大于现货市场的收益率,这样就为广大的投机者提供了一个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市场。3、价格晴雨表。金融期货价格是通过买卖双方在交易所里集中总价而确定下来的,这一价格反映了广大入市者对未来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走势的预期,而且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又具有趋同性。目前,由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金融期货一直没有恢复,金融衍生工具的许多创新尚不能开展,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分业管理限制,而不能从事金融期货市场交易,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重新开放金融期货市场将是大大势所趋。
(六)融资方式证券化创新。从国际上看,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等集资金铁方式开始让位于通过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注重股市和债市均衡协调发展,尤其是着重发展长期债券市场以及发展企业债券市场。2、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改资本市场上个人散户投资为主为机构投资为主。从而“集体投资、专家经营、风险分散、收益共享”。设立投资基金帐户,由于投资基金是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随时变现,开放式投资基金又不受时间、数额的限制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并能取得较高的收益,投资基金帐户的设立既可满足客户安全性的要求,又可兼顾客户收益性的要求。
三、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银行业发展逐步进入业务创机关报阶段,新业务开发与发展的能力将越来越成为决定各商业银行发展好坏与成败的关键。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转向新业务领域,能否早日实现银行业务创新,尤其是高智力型的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抢占新业务发展的制高点,推广及延伸,占住并扩大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1、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并缺乏拳头产品和支柱产品。
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其表外业务创新取得的收入占银行收入总额的比重日益增加,美国银行业居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90年代末表外业务收益占比达50%以上,而德国由于推行全能银行制,其几大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
60%—70%,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0%,工商银行更低,有些分行甚至仅占2%—3%。而且由于我国推行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了很多种表外业务的发展,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品种少,主要局限于国际业务中的对外担保业务,如担保鉴证业务、备用信用证、保密业务和一些低档次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各种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款、代保管业务,而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很多代理业务实行免收费服务,有的还“倒贴”。再加上传统的定价方式,造成某些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成本投入收益低,有些行说起来中间业务已有几大类40、50项,但很多都局限于拉存款阶段,还远远谈不上向增效益手段的转变,再加上所在地域经济发达水平的限制,更缺乏高收益的支柱产品——比如高收益高智力型的一些投资银行业务,企业购并设计、配套的融资安排、证券代理、基金托管等等。
2、缺乏表外业务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动机模糊。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机关报的动机不外乎两个,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规避管制,基于此,西方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需要程序、推广的经济规模等,而我国由于创新主体错位,行政驱动下的微观创新动机模糊,再加上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还未完全建立“服务也应是一种有报酬行为”的观念,鉴于传统的定价方式,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是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3、缺乏创新人才。金融创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种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经营管理,既懂货币市场业务又能融会贯通资本市场业务,既能开发设计新金融产品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二)对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1、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必要性的认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新的经营机制。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给、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应把发展表外业务以及其它中间业务当成一项关乎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注重发展“市场有需求、自身的能
力、效益有保障”的业务品种,在开办新业务中重视成本核算,在科学预测和市场检验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新业务品种“进退机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金融创新才应得到开发与推广。
2、“借脑”,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创新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创新机制。而创新本身既是一种新的东西的创造发明,也可以是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综合即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很多金融产品我们没有,对于他们是传统产品,但对于我们即是创新,因此,我们应充分借鉴、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成果,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大大缩短新业务开发的进程。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对客户市场的不断延伸,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充分利用银行内部资源,发挥中介作用,开发一些高智力型、高收益的新业务品种,建立新业务开发合作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勇立于金融改革的潮头,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银团贷款
?
产品概念
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根据组成方式以及各成员行在银团中承担的权力和义务的不同,银团贷款可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
产品特点
(1)通过一次融资向客户提供一笔大额授信,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巩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2) 采用同一贷款文件和条款,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
(3) 获取中间收入。通过安排费、代理费、额度占用费等银团费用,实现综合业务收益,尤其在大额银团项下,主要由安排行收取的安排费将成为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
(4) 通过银团贷款,分散了对同一客户的信贷风险,也通过各参贷行的独立评审和风险检测,提供了对客户风险的控制能力。
操作流程
(1)我行对银团贷款项目的借款人和项目进行初步筛选,与借款人就银团贷款的牵头安排及核心条件达成一致;
(2)我行按照授信流程进行审查,确定自身参与贷款的份额。
(3)审批通过后我行向借款人发出融资建议书,明确银团筹组条件,借款人接受融资建议向牵头行签发筹组银团的委托函;
(4)我行将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资料编辑形成信息备忘录;
(5)我行作为牵头行向同业金融机构发出正式组团邀请函,在得到金融机构正面反馈并取得保密承诺函后,提供信息备忘录供其参考,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复;
(6)基于项目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有意向参团银行的需求,我行可组织银团贷款说明会及现场资信调查活动,推动借款人与整个银团的信息交流,并建立互信;
(7) 以我行贷款条件和银团委托函的要求为蓝本,推动拟参团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审批,并基于各行风控考量的不同就贷款条件进行微调和修正。
(8) 在银团贷款截至日完成银团贷款份额筹组,并通知借款人,同时聘请律师起草银团贷款协议,并对借款人、担保人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9) 在律师的安排和鉴证下,安排签署银团贷款协议,协议生效
(10) 由代理行负责贷款执行和贷后管理工作。
? 备用贷款
?
产品概念
备用贷款(Standby Loan),是我行为满足借款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或有融资需求,向其出具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允许其在需要时按照合同约定条件提取贷款的不可撤销信用承诺。
产品特点
(1)为企业发行债券、商业票据提供信用支持;
(2)为企业向第三方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3)为企业收购资产提供信用支持。
(4)运用母公司授信额度为子公司借款提供信用支持。
操作流程
(1)企业向我行提交备用贷款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我行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审批
(3)签订备用贷款合同
(4)提款时签订贷款合同。
? 结构化融资
?
产品概念
结构化融资产品是指我行为达到调整客户资本结构、优化客户负债期限、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综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股权融资工具、债务融资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它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上市融资、股权私募、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贷款、票据、债券(商业票据)等,设计出的有机、综合、完整的独立金融产品。
产品特点
(1)优化客户财务状况,促进客户健康平衡发展。
(2)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使企业财务指标更健康,以获得更优质的企业信用
(3)全方位满足客户对融资方式、期限、成本等因素的要求
? 债务融资工具
?
产品简介
债务融资工具全称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 产品特点
(1)融资成本以央行票据为底线,低于同期贷款利率,且发行利率完全市场化。
(2)发行方式灵活,审批周期短,发行手续比较简单。
(3)一次审批通过后可以分批发行,灵活的进行余额控制,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4)集团母公司融资可以供子公司成员使用。
(5)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进行融资,有助于提高市场形象。
操作流程
(1)达成业务意向。各分行向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客户进行业务推介,总行加强协调,争取总分支行三级联动营销,达成业务意向。
(2)立项。分行在与客户签订达成代理承销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意向后,向总行承销部门递交申请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相关材料,总行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立项审核。并通知和授权分行代表与客户签订《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合作意向书》,确定主承销意向。
(3)授信安排。立项后,分行根据总行发行部门拟持有份额,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递交调增承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授信申请报告。
(4)尽职调查。总行承销部门设计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方案,组织企业、相关分行、中介机构共同完成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注册材料。
(5)债务融资工具备案发行。总行发行部门递交协会所有注册资料,并跟踪注册进度。协会同意后,总行发行部门组织市场发行推介,完成发行工作,并负责向协会报告发行情况。
(6)客户维护服务。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内,有关分行负责客户的后续跟踪维护服务与协调,做好有关消息披露及兑付安排等工作,遇重大事项及时向总行汇报。
(7)债务融资工具兑付。总行发行部门完成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兑付工作,并负责向协会报告兑付情况。
? 财务顾问
?
产品概念
财务顾问业务指我行利用自身网络、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结合平安集团的产品优势,依据国家金融政策,运用专业知识为客户度身定制较高水准的专业化方案,促进客户优化经营,快速、稳健地发展壮大,并不断提供满足其管理与发展需要的优质咨询服务。我行的财务顾问按照业务类型分为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及重组并购、投融资等专项财务顾问业务。
产品特点
(1)在常年财务顾问方面,我行依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与手段,整合多种金融资源,利用自身信誉、形象、知识、科技、网络与产品优势,融合专家智力、经验、案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服务形式包括提供书面资料、专项调研、定期会谈、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
(2)并购顾问是为客户的兼并收购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并购方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完成并购,达到优化客户资本结构与资源配置、获得规模效益、提升竞争能力之目的。我行将为客户并购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推荐并协调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工作,协助制订重组方案,并协助实施。
(3)重组顾问是帮助客户通过对资产和债务重组,通过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企业财务实力与运营能力。我行将为客户重组提供建议,推荐并协调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工作,协助制订重组方案,并协助实施。
(4)投融资顾问是我行为客户提供的投资与融资方面的顾问服务,达到最大化资金收益或协助客户解决生产发展资金的难题。
(5)企业上市顾问是我行根据不同体制、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与需求,度身定制最佳上市融资方案,并协助企业实现战略性发展的顾问服务。
操作流程
(1)调查谈判:确定对象,初步营销→调查并上报分行→分支行沟通→联合调查→拟定工作方向
(2)准入审批:支行上报项目审批表和专项调查报告进行准入审批→审批部门下发《项目核准通知书暨财务顾问委派书》
(3)协议拟定:确定财务顾问服务方案及签订财务顾问合同
(4)签订收费
(5)顾问服务
? 信贷资产转受让
?
产品概念
信贷资产转受让业务是指我行与其他同业金融之间,根据协议约定相互转让本外币信贷资产的行为。根据信贷资产流向不同,分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根据转受让方式不同,分为买断型、卖断型、买入返售型和卖出回购型。
产品功能及优势
可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整体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丰富客户资源,达到改善信贷资产和收入结构、分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和经营效益最大化等目的;
操作流程
(1)信贷资产受让业务:受理申请;调查和评价分析 ;审批;签约。
(2)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提出申请;审批;签约。
? 资信业务
?
产品简介
资信业务是指我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为委托人提供资信证明、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及资信咨询等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中间业务。
产品特点
(1)资信证明是我行接受委托,为委托人出具资信证明书,如实证明其与我行在所委托事项范围内业务往来情况的业务。
(2)资信调查是指我行为委托人出具资信调查书,调查并客观反映被调查人资信状况的业务。资信调查的内容只有在取得被调查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同意后,才会向委托人提供。
(3)资信咨询是指我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我行在客户资源、专业人才、信息以及客机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将相关的经济金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通过有偿方式提供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接受人的业务。
(4)资信评级是指我行接受委托,按照一定的程序、办法和标准,对委托人履行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确定委托人资信状况的业务。
? 并购贷款
?
产品概念
并购贷款,是指为满足并购方或其专门子公司在并购交易中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需要,以并购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并购方综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
我行并购贷款业务中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并购可在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直接进行,也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专门子公司)间接进行。
产品特点
(1)增加贷款业务品种,拓展银行资产运营空间,拓宽利润渠道。
(2)满足公司客户多样的融资需求,有利于提高国内银行锁定大客户的能力,有利于建立新型全面的银企关系。
(3)改变银行收入结构,促进银行业务转型,从单纯的贷款人身份转变为财务顾问。
(4)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高于50%。
操作流程
我行对于并购贷款的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且由总行统一管理,各分行在总行授权下逐单履行报批流程。
并购贷款的业务初审流程:经办行—分行分管行长—总行投资银行部
范文三: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特点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特点及趋势
在国际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
(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
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
二是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 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
三是服务手段先进,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
(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
一是在发展的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
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而扩大资金来源,使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发生变化,推动了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的互动趋势。
三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汇等业务时,银行将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体现,也是客户给银行信用出售的补偿。
四是由不承担风险的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转变。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往往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各类担保、承诺、代保管、承兑、押汇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
五是由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实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范围涉及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等众多领域。如从事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
范文四:中间业务的界定和银证关联交易
添加时间:2006-9-2 | 点击次数:1929
金博士: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的金融后来没有成?当年山西的,祁县、平遥、太谷,曾经囤积了全国白银储量的80%以上,而当时中国从经济发展总量上讲在全世界排名前三位,如果在唐朝排名是第一位,也就是说,全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曾经是中国,但是现在大家想一想,山西还留下什么,所以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又会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现代金融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在2002年我们政府的文件才第一次明确接受了一个定义就是:金融是研究货币的专业,这就是现代金融业的一专。简单讲,我们是研究货币的专业,一个专业分成两大分支就是银行业和证券业。银行业重点经营信用,证券业重点经营风险,经营信用和经营风险就成了我们金融业的两大支柱。怎么研究我们这个行业在理论上就出现了三个层面:一是基本面,也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理论金融学所讲的东西;二是技术面,也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模型、图形、技术分析、市场细分、客户分类和行为模式;实际上真正指导现代金融业特别是过去30年发展的另外一个分支是行为面,也就是行为金融。大家可以看到从90年开始到现在,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10个里面有7个不是来自于金融业和经济学界,主要来自于数学界和心理学界,实际上它代表了一个趋势:当我们真正介入到人的行为的时候,行为金融学提出的一套理论模型就成为指导我们现在金融运作的主要理论方法,特别是在私人金融领域。而对行为面的分析目前我们还是零零星星的引进,我在这一天的授课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行为金融的定理时,我会为大家做一些说明,推荐一些书目。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整个行业现在分成四大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为什么信托不是金融业的主业呢?实际上信托是一个工具,是分割风险的工具,在国外去找信托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家庭信托、房地产信托、个人财产信托等等,它是分割财产的工具。我为大家简单的把现代金融的图形做一个描述(找图),现代金融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其实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后才真正产生了现代金融业,大众消费时代淘汰了原来的金融业,产生了现代金融业。当现代金融业跟大众消费连在一起的时候,大众消费实际上少两个字,应是大众举债消费。其实大众消费时代的核心理念是大众举债消费,“举债”两个字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描述这个时代三大标志:车、房、卡。借钱买车,借钱买房,借钱消费,车、房、卡把个人信用放大到了极致,于是把整个生活方式改变了,因为你是按照未来的收入预期来安排今天的消费,当你用未来的收入预期来安排今天的消费的时候,人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按照未来的生活方式来安排今天的生活,思维方式开始从原来的往后看——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到现在的开始往前看——听别人讲我未来的生活方式,这个变化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大众消费时代用未来的预期收入来支付今天的消费,用未来的生活方式来引导今天的生活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模式呢,其实中国目前刚刚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的涨期,大家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消费的冲动。大家每次在预测经济要过剩的时候,两三个月,三五个月之后突然间又开始恢复常态,比如今年年初我们在谈钢铁全行业过剩,但第二季度钢铁业爆发了创纪录的情况,获取了创纪录的利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需要我们对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中国持续这么多年的高速成长,7%到8%以上的高速成长,能够持续这么多年来源于什么?其实它来源于大众消费。从投资转向大众消费,消费驱动经济成长已成为目前中国一个主要的经济运行模式,这个模式还会持续至少5到10年。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大众消费通俗的讲就是男人挣钱给女人花。大家可以想一想,百货公司原来四层的时候男人占几层,现在二十层的时候男人占几层?如果在深圳更就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干脆在百货大楼旁边设一个老公寄存处,你去那儿玩儿牌。女人是天生的消费动物,所以我们学商的人要去看犹太人的案头书叫塔穆德,什么叫商业?商业就是赚女人的钱。实际上计划经济是男人经济,商品经济是女人经济,我们再具体的去看,美国为什么把家庭主妇叫做housewife,有房子才有老婆,房子和老婆连在一起,整个消费就起来了。在国内大家都在争论,为什么中国经济成长这么快,而且持续不倒。早期国外的学者都认为数字是假的,我们在国外跟他们讨论的时候观点非常明确:是假的——实际数字比这个要高得多,而不是少。简单算几个数,每年就按计划生育指标允许出生的小孩,你把他的每个人均消费乘以一个简单的乘数就等于GDP的4%,也就是说生孩子就能生出4%,再加上超生的呢?有一个朋友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黄色产业,把中国的小姐对GDP的贡献算出了2%。可想而知:在中国,良家妇女生孩子生出4%的GDP,风尘妇女贡献2%,余下的这么多男人还凑不出1%、2%吗?但是这个成长表面的风光都让男人给占了,真正的驱动其实来自于女人的消费,男人挣钱给女人花,这个时代开始了,当然男人也可以选择给哪个女人花,女人花钱她就要求你去借,真正的驱动是在这里,于是借钱成了一种风尚,借钱成为一种光荣,你能够运用多少银行的钱就变成了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房地产价格涨?一方面是由于稀缺政策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买房子可以花别人的钱,可以用别人的钱,可以超出你自己的这种现代的收入水平,提前享受未来的生活,提前享受未来的消费,所以这样一个概念引导的现代金融业开始面对一个新的族群,这个族群原来是你的存款人,仅仅是存款人,突然间变成了你的消费者,变成了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变成了你的贷款人。
存、贷原来是分离的,在财政金融时代银行管中间不管两边。什么叫管中间不管两边呢?实际上商业银行做的就是息差,我们讲息口,2.5个息口中1个点是费用, 1.5是利润,信贷总额的1.5就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管得多一点、少一点就取决于这1.5。当你不管两头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这个体系是怎么运营的。如果你管前端也就是资本充足率,你管后端就是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两头加起来你就会发现我们做中间一年辛辛苦苦赚1到1.5,如果后端出现一个闪失就会抹掉你10年的成绩。于是大家开始想了,我们辛辛苦苦究竟做什么,我们在明处,别人在暗处,我们赚小钱,别人赔大钱。于是银、证两边都开始意识到,证券做投资九五必输,所以证券业陷入了全行业亏损,为什么?是因为它的主营业务是靠投资,这是我们过去定位人的概念。银行靠息口做存贷差,结果你会发现存的人越来越多,贷的人越来越少。现代金融业产生了一种现象就叫做“钱多人傻”,人越傻,钱直接往你这儿存,结果你可贷的客户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精。你想一想,在存这边钱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在贷的这边你可贷款的企业客户必然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精;市场化程度越高整个经营体系风险度越高,经营运行的国际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风险就越大;结果大家突然间发现我们这行必死无疑,我们辛辛苦苦忙到最后,基本的趋势是:存的人越来越多,贷的人越来越少;存的人越来越傻,贷的人越来越精;存的人就告诉你,我把钱交给银行,你赔了你得赔我,贷的人千方百计的把银行的钱拿出来,拿出来之后就没想还;所以就会发现我们这个环境赚小钱赔大钱,于是银行和证券都开始想找一个出路,什么出路呢?这就是做中间,做理财,自己赚自己的钱,这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存款分流。如果存款进来都去做贷款你赚这1.5到2.5的息口,你必死无疑。所以能不能管存款拐个弯,变成购买金融产品?这就产生出我们现在所称的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实际上是我们扛不住我们主营业务的存贷差所主导的这种风险而做的存款分流,让存款人成为我们的消费者。我们最高的理念就是花旗银行的“一把伞”,什么叫“一把伞”呢?就是客户一进来,全都在这里边。为什么打一把伞呢?是因为有风有雨,离开这把伞就管不了他了,所以在这个理念下就成为现代金融超市、现代金融业务、防范市场风险的一个基本的象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现代金融的主导模式仍然是分业,分业从哪里来的?其实你现在看欧洲的银行,比如德意志银行、瑞信集团,瑞银集团,汇丰银行等欧洲的银行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的模式都是混业。再看我们的乔家大院,客观地说,当年乔致庸忙的那些事跟银行有关系吗?他实际上也是混业,事实上跟钱相关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混业经营无论从中国的发源还是从欧洲的发源,它都是正个,为什么现代金融反而变成了分业为主导了呢?是因为美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把整个金融业给拆了,拆的时候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即1929年、33年的大箫条,1929年、33年的大箫条导致了股市的风寒,一百块钱的股票掉到了两块钱,大家突然间困惑起来当初一百块钱买的这张纸它究竟代表什么?结果发现这一百块钱当中有70块钱是银行的钱,其实这张纸本身值多少钱不知道,但是买这张纸花的真金白银却没有了,其中银行的钱没了,政府就开始管,这就引致了两个东西的出现:第一要管这张纸,就出了证券法;第二要管买纸的钱,就出现了银、证分离。银、证分离当时是因为一项官司,洛普非勒集团当时做的是产容,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摩根集团做的是银、证,所以摩根集团当时银行、证券、基金都有,所以摩根集团作为华尔街的代表,洛普非勒集团作为产业金融的代表,两个人打上了法庭。洛普非勒把摩根告了,到最后法院裁决的结果是洛普非勒集团胜诉,结果就把摩根集团给拆了,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有大通银行、J.P摩根银行、摩根斯坦利——就是现在跟中金公司合资的全球前三大投行之一,在美国还有一个摩根担保基金,实际上这个就是当年拆分的摩根集团——一分为三。两大集团打官司,摩根输了,洛普非勒赢了,打出了一个《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导致了银、证分离这一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出来是好还是坏呢?为什么在我们开始做金融,开始做证券的时候,美国人突然间在四年前宣布这个法案结束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发明银、证分离模式的是美国,欧洲一直没有改过,美国现在都变了,我们为什么还学它?我国在证券法起草过程当中争论了一年半:是不是在这次修法的时候就要回到混业?但是到最后还是决定了中国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这就是银、证经营体制的三分离。在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第六条上面写得非常清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机构分立,三分离;但加了9个字:其他另有规定的除外。大家想一想:“其他另有规定”,谁规定没提;原本的说法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是谁?起草证券法的时候证监会就说你这个国家应该写证监会,后来在翻成英文的时候就把国家这两个字拿掉了,主要是为了留一个隐形权利,将来对中国,对国家谁说了算,不知道,到时候应该谁说了算就谁说了算。留下这个口子,就相当于承认了全球金融业的主流趋势是混业,但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必须实行分业机制,为什么呢?学的美国,为什么现在还要学美国呢?不是学美国的分业,而是学美国分业经营的一些基本经验,当初美国人实行分业经营是偶然的,分业完了之后,发现证券业渐渐的不行了就开始开通银证,实际上从33年,后来一直到二战以后,美国证券业无所作为;银行后来发现不行了,也开始做中间业务,所以美国式的中间业务讲的是银、证关联交易,是银、证分离体制下中间这段没人管了,而这段又是我们两家的生命线,于是就出了中间业务这个词,这个词在这时候的定义讲的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收费的业务,是银、证关联交易业务。银行做到了证券,证券做到了银行,两边都不直接参与,但是中间创造了一种形式,这个是我今天跟大家讲的重点。
银、证分离体制使得美国商业银行里面出现了中间业务,证券公司出现了银、证关联交易,银、证关联交易占证券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是多少呢?50。所以在美国银、证分离体系下事实上造成了一个银、证关联交易平台,我后边会展开讲各项业务和其中产生出来的产品,另外一个东西是美国实行分业经营的时候,客观上形成了美国金融业的垄断和美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为什么呢?因为在国内市场实行分业的时候,欧洲的银行进不来;欧洲的银行是做混业出身的,他们想到美国去做分业却发现做不过美国人;结果美国的分业体制造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垄断,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做分业出身的到国外去做分业很容易,做混业也很容易。所以说混业做分业是做不了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市场是分业市场,国外的金融机构要想做全面经营是肯定进不来的,这就导致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垄断。欧洲进不了美国,但是美国可以出国,美国的公司在国内不能做混业,但混业经营的趋势使他走上了国际,结果你就会发现美国是以专业化公司的形象进入国际市场的,在国际市场形成了垄断。于是美国的分业体制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国际市场的相对垄断,所以分业是一个垄断性的市场的屏障,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美国的经验。为什么不少国家在金融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法抵挡国际金融财团的竞争?就是因为没有采用分业经营这个屏障。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制,其实都是一个目的,要保护我们的国内市场。另一个结果是在美国公司以专业化的形象走出国界做混业的时候,形成了美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垄断,结果就形成了我们所讲的现代殖民帝国也就是第三帝国。第一代殖民讲的是枪炮,我们看八国联军就知道当年的国际化是什么概念;第二代殖民讲的是工商,大家可以看到当时大不列颠帝国到哪里都是修铁路、建工厂,所以那段时间工商是主要的殖民工具;现代金融帝国的两大支柱一个是好莱坞,一个是华尔街,当我们讲美国的统治的时候其实好莱坞是意识形态,华尔街是经济运行。好莱坞传播的是一种理念,美国战无不胜,经营的是一个信用,这个国家不可摧毁,于是美国人就可以无限制的印钞票,可以无限制的发债券。中国的外汇存比当中50%以上买的是美元债券,全世界国库当中外汇存比20%左右买的是美国的债券,但现在很多人发现美国目前实际上并不生产什么东西,生产的就是信用,实际上是全世界的生产在养活美国,我们做的是武林,美国是星球大战,美国人已经跟外星人打了,你三拳两脚跟他们打得过吗,所以整个经营的是一个国家的信用,一个国家的战无不胜的意识形态。为什么“9.11”对美国人产生这么大的震撼呢?他突然间发现这个战无不胜的帝国会被几架飞机而且是自己的飞机瞬间摧毁,所以“9.11”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恐怖,为什么美国要把反恐作为他的国际战略或者国家的首要目标呢?他在经营一个国家的信用,一个国家的信用就代表着他的睿智,从87年一直到现在美国一直是全世界资本净流入国,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成长是靠全世界的钱流入美国,你寻求安全的钱到美国去买房子、买债券,你寻求成长的钱到美国去买公司债券、买股票、买基金,外国人的钱进入美国推动着美国的经济成长,中国是靠女人消费,女人生孩子支持着我们的生产和消费,这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华而街是什么功能?华而街的功能就是很简单的一个理念:任何现金流都能把它证券化,任何资产都能把它转化为在美国交易的证券。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都在给美国人打工,这就是现代殖民帝国。
分业体制造成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垄断和美国金融财团的国际化,在市场上,分业与混业之争上就形成了三种模式:美国模式——分业经营、欧洲模式——全功能银行、亚洲模式——金控集团,这三个模式实际上是我们现代金融运营实体的三种选择,所以当我们在学习国外经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明确模式并不是统一不变的,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必须做中间业务。美国的银行分成五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做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业务范围非常简单,社区银行就做存、贷,而且社区银行社区管,社区业务社区干。曾经有国内的一家公司到美国收购银行,由于不了解美国的银行体系在中国还登了大广告,收购的是一个社区银行,收购完成之后说我们是大股东,我们来当行长,人家把章程拿出来说:非美国居民、非社区居民不担任高管;同时非社区居民只能当股东,而且股份限额不得超过25%,由于不得超过25%,非社区居民不得担任董事长,所以只能投资,不能当董事长。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社区银行是靠社区信用来维持的,谁都认识谁,所以谁也别欠谁的,讲的是这个概念。所以社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不到3%,几乎是0,社区银行最先推出的是0收费帐户,很多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社区银行都免费,他仅仅只做做存、贷。再往上走一级,需要特别批准的,叫做洲际银行,洲际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开始占到了5%到10%。因为跨州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那么密切了,风险相对较高了,银行为了平衡风险必须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再往上升一级叫做跨州银行,主管机构一开始批准地区银行的时候先批三州,就是本身的那个州和他左右相连的州,这种跨洲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达到了15%到20%,这是第三级。第四级叫做国家银行,这一类银行它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占到了20%到30%。再往上走叫做国际银行,就是花旗这样的银行,数量很少,在全美国能数得出来不到10家,这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就达到了40%到60%,花旗最高,有一段时间达到了70%以上。所以可能形成一个序列:从社区到州到跨州到国家到国际,中间业务收入比从5%以下逐渐递延到50%以上,所以在我们讲这项业务的时候,我们银监会的领导也在讲,千万不要全国范围之内推这个业务,有些银行它的定位不能够这么做,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一个模式。我们现在看到的外国银行是美国顶尖、上等那一部分银行,真正的大多数的社区银行、(洲际)银行、国家银行、地区银行我们见不到,它们的业务模式跟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看说美国的银行五级分类,其中用中间业务收入比划分从5%以上递延到50%以上,为什么越跨国整个银行体制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就越高呢?因为它控制不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小社区靠人际关系,靠人与人之间的地方信用和非商业往来确定的一个信用圈,它补充了银行系统的信用不足,同时也弥补了我们防范风险能力的缺失。但是当市场一敞开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你这个市场了,这个市场上就会不断的重复赚小钱赔大钱的情况,怎么办呢?只好把市场圈起来。中间业务是银行给自己创造的一个内部市场,来保证银行核心利润的稳定和核心业务的稳定性,所以市场的覆盖面越大,中间业务收入比越高,产品层次越高,零售业务、资金业务占的比重就越大。
按照这样一个概念再来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将它分成四个领域,下四个不同的定义,我相信没有人给你们这么讲过,这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私人金融业务,简称财富管理业务。它的定义非常简单,面对富人服务的金融产品销售业务,为什么现在大多数把它界定为财富管理呢?很明确,是为富人服务的,这三个业务发源于瑞士。第二项业务是银、证关联交易业务,是在银、证分离体制下银行和证券公司在他们共同的客户之间形成的一项业务,这个业务占到了证券业收入的50%以上,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70%以上。我国银监会核准的中间业务产品才400多种,而在国际市场上中间业务品种有4万多种,这就是因为有银、证关联交易。这项业务我们没有实行,证券公司原来把商业银行都封死了,现在刚刚打开。第三个定义叫做专业化金融服务业,它不是直接做存、贷,但是它是为银行服务的。比如说信用卡业务,实际上在国外已经分离出来,是一个独立的信用卡公司。银行信用卡业务是一个专业化银行服务,包括基金托管业务,证券质押贷款业务等等,所有这些业务我们把它定义为专业金融服务业。第四个领域就是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我再重复一遍这四个领域:财富管理业务、银、证关联业务、专业化银行服务和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资产处置在财政金融时代,财政管两头,前面管资本充足率,后面管不良资产(储值),这就形成了我们的四大“垃圾”处理公司,是在财政部旗下,很明显,我们原来的商业银行只做中间不做两头,现在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又管前面,又管后面,所以业务范围放大。
四个领域,四个不同的定义,第一个定义实际上讲的是中介业务intermediatery bussiness,就是银行不直接跟客户打交道,通过中介机构跟客户发生关系,然后形成银行的一种收入模式。第二个定义叫做收费 fee bussiness的业务,相对于利率驱动intrest given,收费驱动fee given与其是两个不同的定义,收费统一都列入中间业务,跟利率、存贷相关的统一都列为利率驱动,这是第二个定义。第三个定义是中间业务meddle area bussiness,什么意思呢?就是银行和证券的灰色地带,在做这一项银行业务时必须以某项证券业务为前提或者以某项证券业务为基础的这样一项业务。第四个定义讲的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定义范围最宽,包含了银、证关联交易以及各种收费,所以有时会看到大银行的表外业务占到了他的收入的50%以上。表外业务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不在资产负债表里面的业务,也就是不用你的资产,也不用你的负债所产生的经营。但是你经营了什么呢?又不花钱,怎么能赚这么多钱呢?是你把表外的风险扛到了表内,表上看不出来,表内实际上承担着表外的风险,由于你承担的表外的风所以从表外收入当中切一块“肥肉”,这块业务是目前国际金融界最流行的一个,占到(瑞银)集团的64%,占到广义的花旗的70%。总而言之,当我们看不同的数字的时候,你真正去研究就会发现,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定义不同,四个定义,四个领域,这样的概念我给大家再明确一下:现在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财政金融时代的时候,财政管两头——资本充足率,银行做中间,中间只做存、贷,这是我们前面看到的模式。但是当财政部不管了,银行自己管自己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时候就会发现真正的风险在这儿,扛这么大的风险赚小钱不值得,怎么办呢?银行就存款拐弯,原来有人给扛风险自身只做不赔,所以银行存、贷都做;现在银行自己扛风险的时候能赚别的钱就不赚那小钱了,于是存款分流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中间业务,存款分流出现中间业务银行自己创造一个内部市场,自己打一把伞,把前面和后面都关在一起,于是我们商业银行的业务的边界放大,从存、贷差收入主导转向存、贷差和中间业务双轨。存、贷差和中间业务双轨的时候衡量一个商业银行的健康指标就是你的中间业务收入比是否达到了20%以上。8%和20%这两个数字就变成了我们商业银行的基本指标,巴塞尔协议另外又通过了一个指标叫做风险控制指标,另外额外再加8%,这个协议美国没有签字,没有接受,所以这个协议是不成文的协议。但是很多业务,当你的表外业务占到主营收入50%以上的时候监管机构就开始引入一个新的指标,就8%的风险准备金,于是管理商业银行就出现了三个数字:8%的资本充足率,8%的风险准备金,20%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在这样一个概念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放大,四大领域,中间业务的概念变了,四大定义。所以大家脑子里要想,当我们再讲中间业务的时候,我讲的中间业务和银监会定义的中间业务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并不是说银监会不懂,知道,现在不改,将来一定会改的。这是第一部分,我们把业务边界和定义和我们现在讲的现代金融、现代金融体系、分业体制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业务。
金博士:集中讲一个问题——现代商业银行关联交易。一个简单的词在分业体制下,银行经营信用,证券经营风险,证券是从哪儿来的?做银行的人经常瞧不起做证券的,做证券的人也瞧不起做银行的,现在有史以来能够证明证券发源地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荷兰,荷兰郊区的一个咖啡馆;一个是英国,伦敦郊区的咖啡馆。两个都是咖啡馆,“梧桐树协议”是美国华而街后来一批经纪人做出来的,是美国的发源地。郊区的咖啡馆什么意思?就跟现在我们郊区的高尔夫俱乐部一样,是富人俱乐部,富人俱乐部实行的是会员制,会员定期的去那儿喝咖啡,为什么跑大老远喝咖啡呢?在家里喝不行吗?不是单纯的喝咖啡,比如,我今天约胡总去喝咖啡,胡总非常清楚我为什么约你,我肯定是约他见另外一个人,这个时候他会在咖啡馆见到曹总,胡总由于信任我才会来,然后曹总去讲他的公司,他有一个想法——小融资。胡总见了曹总听了他讲的故事,下一步干什么?很明显就是是否参与。相互都知道对方有钱,但是我为什么有钱还找胡总来呢?是因为曹总所说的这件事包含的风险我一个人扛不住,所以我拉胡总一块来,曹总没钱,我和胡总有钱,但是他做的这个事或者我们俩做不了或者我们俩不想做,那怎么办呢?我们愿意不愿意把我们的钱给他一部分,这就是证券市场的前身。美国证券法起草的时候,把所有跟证券相关的法都收进了第一章,结果发现最老的一个证券法怎么规定呢?就是任何一个公司在一年之内公开募集资金不得超过100次,明白这个意思吗?一年365年,法律规定你一年不能超过100次,就是说你不能天天融资。换句话说就有人天天融资——我想做件事但没钱,你们入点股,过两天又来了,我这事做到一半了,涨点价你们再入点股。所以融资行为不像现在,我们现在敲锣打鼓的,一公司上市从开始筹备到最后上市,中间三年。过去就是咖啡馆,我把曹总约过来了,曹总约过来一定是经过他的朋友推荐说这个人不错,他有个想法,于是现在公司治理两大基本制度究竟是什么?很简单,人要可靠,事要透明,这就是证券业讲公司治理的两大基本。我把胡总约来了,胡总为什么要见他?第一看这个人是不是可靠。第二经他说的这个事是不是真的。胡总的判断就决定了曹总的前途,我们证券市场其实最原初的东西就是这个。他做这个事是否成,是否败,当你决定把钱给他的时候你非常清楚,如果他败了你钱就没了,所以很明显,证券经营的是什么呢?是风险,当一座大楼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的时候但这万分之一会让你倾家荡产你都不敢做,为什么?一旦赶上这万分之一就什么都没了。但当我把一座大楼切成一万份的时候我自己承担的风险是0份,因为9999个人把那万分之一的风险分担去了,当我承担0风险的时候我就愿意盖10座大楼,100座大楼,于是整个社会经营风险的能力放大了。整个社会经营风险的能力放大了钱都出去投资了,银行的钱也会开始离开银行去做投资,所以证券很简单,他就是经营风险。分割风险和经营风险要求人要可靠,事要透明,这就是现代公司治理。于是就出现了两类人,一类人是职业经理人,做公司;一类是职业投资人,做投资,你做公司我做投资,你为什么要做公司呢?是因为你想当老板,不想打工,你认为你能当老板,但是你现在没钱当老板,所以你就是找老板、做老板。我有钱但是我不愿意干你们那活,我有时间我去喝咖啡,打球,我不愿意干你们那活,我不愿意受这苦怎么办呢?我再找公司,咱们俩一起做公司。再往下走,你不能说老给我打工,你找老板、做老板,到最后你一定是卖老板,一定是要把老板卖掉。那么我很简单,找公司、做公司我也要把公司卖掉,卖完了之后套现,我再找别的。于是现在市场就出现了两个职业,一部分职业经理人是找老板、做老板、卖老板,另外一部分职业投资人是找公司、做公司、卖公司。我们两个人都是要卖,证券就是我们把公司卖掉,卖掉了之后我们分手了,所以企业就又是一个商品。资本市场就是把企业变成商品,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企业的商品化,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的商品化才带来了现代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去再想一想证券市场究竟做了什么?
投资银行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客户细分、市场细分,一个东西切成片,风险一分割了就变成了一个东西的风险,大家来分担的时候,于是整个社会经营风险的水平提高了。举个例子:买旧车然后卖零件会比卖旧车占便宜, 1千块钱买辆旧车,把里面的零件拆出来,放到新车市场上,它就能卖2千块钱,1千块钱买了整个的,拆一块出来就能翻一倍的价格,别的东西还能再接着卖,合理吗?合理。为什么?因为投资银行创造了一个概念就是…它的价值指向,价值指向的…就使得同样一个东西它的价值会放大,这种放大是合理合法的,它把银行的资金和证券市场联系起来,整个系统运营资金的能力就放大了,旧车的零件到了新车市场上它的兑价是新车零件的价格,新车零件价格2万块钱,卖旧车零件2千块钱就有人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市场的价值趋向不同。
金博士:证券经营风险,这个概念大家清楚,我们再来返回来看,美国的分业体制实际上是在银、证分离的基础上,通过银、证的关联交易来支持着整个金融体系,如果用刚才这个模式,这里边没有银行肯定不行,没有证券肯定不行,所以银行和证券之间的这种关联交易使得我们金融体系迅速放大。现代金融业是银证关联交易扩大起来的,没有证券银行不会贷款出来,证券一把它变成证券化资产的时候,银行按证券化资产估值,结果银行的贷款出来了,银行贷款出来之后,地又开始涨,所以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市场,这样一种运作模式就出现了,在这样一个模式当中我们会看到金融业的风险在放大。资产规模在放大,风险也在放大,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银、证分不开。所以美国的分业体制叫做亦分亦合,什么叫亦分亦合呢?就是明着分,银行以前不能直接来做,但是可以间接做,你不能说把银行的钱直接拿去买地,而是银行的钱买了一部分地,然后地变成了证券,证券再去经营。同样一个地在两个银行当中就出现了不同的价格,所以美国的分业体制实际上有一个中间利在,这就是银、证融资平台,银、证关联交易平台。银、证关联交易平台形成之后,银、证在分业体制下难舍难分,在商业银行这边就变成了中间业务市场,在证券这边就变成了证券关联交易,这是两个行业用的不同的词,但是做的是同一项业务,这项业务在银行也是表外,在证券也是表外,所以说银、证关联交易是在银行不能直接参与证券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间接参与证券市场的这样一种模式。一块资产一块钱,当它变成证券公司资产,变成10块钱的时候,股票价格表显示12块的时候,你给它贷3块钱,这是保守的贷款。但是如果一块钱的资产你给他贷3块钱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只能给他贷3毛钱,但是一块钱的资产变成证券,证券化资产放大,按证券化的资产的30%,实际上等于原来这块资产的300%,银、证在这样一个交易过程当中,银行也放大了你的信用额度,证券也放大了它的资产价值,所以银证关联交易市场的前提是银、证分离,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学欧洲体制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套用。欧洲是全功能银行,全功能银行这种关联交易是在它银行体系内部完成的,所以你会看到欧洲的银行当中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很高,而美国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就相对来说比较低,除非它是跨国银行,所以当我们在看银行的财务报表,看银行的业务模式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装一个概念:它是分业体制还是混业经营,是全功能银行还是专业化银行。在分业体制下,专业化进行运营的背景下,银、证关联交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是我们银、证两边一起做的,为什么呢?因为证券靠投资必死无疑,银行靠存贷必死无疑,两个都走到中间做理财市场才是最好的出路。
金博士:前面结合美国金融体系运营的一些基本的框架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作了一个新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的界定,作了银、证关联交易市场边界的业务界定,我们回过头来,我结合这张图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商业银行的三个历史时期或者三个历史阶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按现在的界定,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是在这里,但当我们讲在财政金融体系的状态下,商业银行只做中间,不管两头,这时候是说的你只做这块业务,存、贷,中间平均2.5的息口、一个点的运行费,你大致可以看出来,银行的存贷业务是按这么一个基本的大数来确定的,做息口、做存贷,这就形成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营业务,叫做利率驱动业务。现在我们把两头加进来,前面有一个资本充足率,后面有一个付帐贷款,当把资本充足率给了银行,变成商业银行自己要管的事,银行就必然要看后面,因为后面决定了你的息口能不能能够填窟窿,填不了窟窿资本充足率就无法达到要求,虽然简单这么一个阶梯,但我们大家都在说这是银行的第二个时代,我们把它叫做产业银行时代。财政金融时代,财政管两头,银行做中间;产业金融时代银行做中间,银行管两头,结果会发现产业金融时代几乎必然的是大规模的商业银行破产,经历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破产,大家悟出一个道理:做产业金融,金融做不过产业,于是就走产能结合的道路,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产业,来保证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第三个阶段是现代金融,现代金融业的核心在于存款分流,银行做中间业务,从银、证关联交易的角度上看就形成了一个证券类的关联业务和非证券类的关联业务,这是广义的中间业务市场。我们现在银监会核准的中间业务品种80%是非证券类的中间业务,在国内要在这一块业务上把利润贡献率提高到一个商业银行总收入的20%以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块业务在国外的银行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免费业务,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大部分业务要收费,而美国银行不收费,甚至美国银行绝大部分银行支票帐户都是免费的,我们现在连支票帐户都没有开呢,还要收费,合理吗?问题就在于美国的中间业务主要是证券关联类的中间业务,而国内的不是。总而言之:财政金融时代银行做中间,不管两头,产业金融时代管中间又顾两头,现代金融时代是中间业务存款分流。由于有这么一个概念才出现了下面三个定义,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组建成一个现代金融控股集团,现在正在起草金控的相关法规,从目前看除了中信银行已经形成了一个中信控股把金融拿掉,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金控,现在你就看到天津(渤海)银行,光大银行也开始在做,所以很明显是在今年低,明年初会逐渐推出这么一个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这么一个金控集团。银行中间业务通过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就有望达到集团总收入的20%以上,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业务操作平台,对外就变成了金融超市。所以当我们讲金融超市的时候,从证券的角度去看,银行的金融超市就是证券的银、证关联,只是两个行业用的是不同的词——在银行是不良贷款,在证券是不良资产处置;在银行这边是金融超市,在证券这边是银、证关联交易平台。
范文五: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策略2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策略
专业:金融
学生:罗曼 指导老师:刘晋科
摘 要
在当今时代,银行间的竞争就是银行业务间的竞争,而目前银行间的主要业
务仍然是以存贷业务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间业务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力军”,并不断为银行带来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新成立的邮储银行以其营业网点多、覆盖面广迅速发展,在将来想要与其他
银行竞争,从现在开始就应该重视中间业务的现状、发展和未来策略,发扬其邮储银行的优势,致力于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振兴。
关键词:邮储银行 中间业务 策略
The bank of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Major : Financial
Student : Luo Man Supervisor : Fang Jian Min
Abstract
In our tim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bank is just the business of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bank to the main business is still in the direction of business, but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main force", and constantly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bank, a very large developing prospec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business service customers, the tradition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nd promot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ole.And its strong earnings, so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yardstick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of strength and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he new post in the bank of the locations and extensive coverag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o compete with other banks, from now on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iddle of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olicy, the energy of the bank, enga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nk of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Postal Savings Bank Intermediary Business Strategy
目录
1 绪论.............................................................1
1.1选题目........................................................1
1.2选题意义......................................................1
1.3文献综述......................................................1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介绍...........................................2
2.1中间业务的概念................................................2 2.2中间业务的类型 ...............................................3
2.3中间业务特点..................................................5
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7
3.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生........................................7
3.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动因........................8 3.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9
3.4 我国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10
4 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4.1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中间业务概述.................................11
4.2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现状.....................................11
4.3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12
5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改善策略..................................... 16
5.1转变观念,对中间业务引起重视.................................16
5.2 制定和完善有关中间业务的法律和管理体系........................ 16
5.3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能力....................................... 17
5.4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17
5.5加快人才的吸收和储备,建立专业人才选拔机制...................18
5.6加快银行业务网络化,建立独特的网络管理体系...................18
6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18
参考文献.........................................................20
致 谢..............................................................21
1 绪论
1.1选题目的
在现今这个经济环境,银行间的竞争就是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中间业务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力军”,并不断为银行带来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起步晚、范围小、质量差和层次低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我国已经加入WTO, 全球化和国际化在银行业承诺对外开放中逐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难得的机遇, 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创新和拓展, 竞争力直线提升。
希望通过对我国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研究,让我们改变对邮储银行中间业务一贯看法,并且找出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些策略。
1.2选题意义
发展中间业务可以给银行增加收益,带来稳定的收入,并且可以降低业务的风险性,使传统存贷业务发挥联动效应,拓展传统业务,开辟新的业务经营领域,给银行业带来了新一轮“春天”。
讨论我国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目前的现状和发展的一些策略,为我国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办法,也有利于让大家认清现在我国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不足,摆正心态,同时也可以让我从中能够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开阔我对这方面的眼界。
1.2文献综述
在国外,数理模型被广泛采用在这类研究中,银行范围经济或范围不经济的程度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银行业的监管体制、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等方面些研究成果只能反映特定国家银行业的状况,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直接用于解释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内商业银行的情况。
‘潘热(John C.Panzer)、威利格(Robert D Willing )等提出了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概念。他们指出,当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时,就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揭示了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现象。对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能否节约交易成本,并获取范围经济,西方金融界做了很
多实证研究,如Lawrence B Pulley、David B,Humphrey使用一种新的复合成本函数模型对银行范围经济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专业化产品的成本超过复合产品的成本38%:Cebenoyan以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所管辖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Box-Cox 函数对其范围经济进行了研究,发现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房地产贷款、按揭贷款和商业贷款五项业务间存在显著的范围不经济,等等
张树基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主要表现为: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规模小、收益低;决策权高度集中,增加了中间业务费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合理;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执行不规范;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综合型、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并在微观层面(如商业银行制度、营销策略等)和宏观方面(如混业经营、提供广阔的政策空间和交易市场、加强央行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和监管等)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1
虽然这些仅仅是关于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众多经验之谈和研究论断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但对现实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介绍
2.1中间业务的概念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举行,再次带领中国登上另一个经济高峰。同时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如今,中国经济中枢-银行的各方面业务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覆盖,尤其是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的三大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者较少的动用自身资金,依托资金、技术、机构、信誉、信息和人才等各方面的特殊功能与优势,以中介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包括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西方金融界通常将中间业务称为Intermediary Business 或Fees and Commissions Business(收费及佣金业务) 。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这种中间业务中,银行不以信用活动一方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中间人的面目代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一般不会引起银行资产负债的1 魏海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2009年
变化,因此中间业务一般是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2
在最初的商业银行发展中,存贷款业务是最主要的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所占的比例较小,一般还是以附送给客户以鼓励存贷款业务优惠条件的形式开展。随着中间业务在经济金融环境和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中渐渐引起重视,中间业务渐渐充盈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利差收入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加剧下的产物-中间业务,也成为银行业务发展和信用提高的重要标志。
2.2 中间业务的类型
2.2.1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信用社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包括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现代化支付业务、实时电子汇兑业务、支票业务、银行汇票业务、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形式。
2.2.2 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2.2.3 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2.2.4 担保及承诺类中间业务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2张磊,林毓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监管研究.2003
2.2.5
交易类中间业务
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业务、期权业务等。
2.2.6 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
2.2.7 基金托管业务
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2.2.8 咨询顾问类业务
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包括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2.2.9 其他类中间业务
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3
2.3中间业务的特点
2.3.1经营范围广泛,形式繁多
3杨绍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为了客户各种需求的满意度,在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品种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创新力度不够,范围稍显狭小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类别方面做的稍显不足的地方。其范围广泛的银行中间业务,就涵盖了传统的信托业务、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等。现阶段中间业务渐渐引起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宣传和专业的操作,而商业银行的另一个业务发展方向的开启则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
2.3.2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
在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的前提下,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做大中间业务规模,提高中间业务贡献度,成为日益扩大的趋势。一是加快发展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二是继续做好保险代理业务;三是做大理财业务规模;四是提高结算业务收入水平;五是积极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等等。
2010年,国有控股上市银行都实现了超过25%的盈利增幅,净利润总和超过了5000多亿元。在盈利结构上,商业银行延续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信贷快速扩展趋势,传统的息差收入依然占据了总利润的近八成。如今,随着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各界普遍认识到过度依靠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对息差收入的依赖程度必须降低,这使得各行中间收入的发展情况广受关注。
2.3.3是服务手段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中间业务
优质服务是银行业倡导的主要旋律,并且随着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就算是“宅男”“宅女”们也可以呆在家里就吃遍全世界各地的美食,看过全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买遍全世界各地的漂亮衣服等等。网络银行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国际先进银行就是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而中国网络银行现在随着网购的盛行,快递的快速发展,也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过程当中。
2.3.4风险较小、投入低廉、收益丰厚
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一般不垫付资金,而是向委托人收
取一定的保管费、手续费、服务费、咨询费等等费用进行经营,作为一个中间人,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风险较小,有丰盛的收益。而银行投入的主要是人力劳动资源,低成本、低投入、高产出。对于中间业务的服务性,商业银行仅仅是作为中间人提供服务,因而承担的风险较小。
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3.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生
80年代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的重点是通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子化建设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到了90年代末,则转变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扩大金融兴业的社会服务而的竞争。这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竞争,谁能把握客户的需要、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谁就能取得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商业银行投资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惯例逐渐改变。以前银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投资IT ,但现在由于生产过剩、市场不足的形势,如何形成利润新增长点是银行的目标。商业银行发展壮大中间业务这个理念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因此银行必须下足功夫,使其形成新的工作重点在客户关系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
3.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因
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 发展中间业务是由多层动机驱动的, 受制于多个因素, 也具有多重的效用和影响。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因很多很复杂, 而且也很被动:
‘第一,国内银行业一直处于相对封闭和垄断的市场格局, 高门槛, 侧面为市场上的银行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 8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和业务量都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有。但随着全面对外开放的金融业, 这种局面将不复存在, 虽然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的银行竞争激烈程度, 但越来越大的同业竞争压力, 国外的潜在竞争确确实实的增加了国内银行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因此, 竞争是国内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压力之一。
第二,利差缩小和利率市场化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 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存在于其利息收入中。因而, 依赖传统的利息收入的银行将受到较大影响,这促使国内银行业积极实施业务多元化, 尽快转变经营模式和调整收
益结构,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和方向。因此,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供金融产品与拓展金融服务相结合是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合理的思路和有效的对策。
第三, 发展中间业务可望部分缓解资本约束带来的监管压力。从2004年3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在目前补充资本金受到多重制约且一时难以迅速增大分子的情况下, 为了缓解由于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资本约束, 国内商业银行转而发展占用资本少或者不占用资本的非利息收入业务,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 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更何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情况不同, 国内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经营和外部税制等多种原因使得资本充足率普遍不高, 而来自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正逐步加大, 这都决定了商业银行以选择发展中间业务的方式来部分地缓解资本约束带来的监管压力。
第四, 国际化和金融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为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拉动力和广阔前景。在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世界制造工厂地位的深化和升级, 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也将随之受益, 与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等领域相关的中间业务需求将有较大的持续增长。另外, 我国居民私人收入的增加、消费习惯和支出结构改变将使银行卡业务和保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拥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而中产阶层人数的迅速增长将金融理财和咨询顾问类业务的高速发展。这些无疑为国内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 分享这块新蛋糕提供了巨大诱惑和吸引力。’4
3.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趋势
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其内涵及外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丰富多彩的服务品种,对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性要求,其发展状况日益出现了以下趋势:
‘(1)不运用或者不直接运用银行资金,转变为商业银行垫付资金。最开初,商业银行一般在传统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不运用或者不直接运用银行资金,但随着发展创新中间业务,银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将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使其中间业务叶稍带有信用业务的特征,并且垫付资金的发生也使中间业务向信用业务转变。
(2)商业银行由不直接占用转变为占用客户资金。最开初,商业银行只是4 郑立明,任浩,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背景和动因探析,2006年
偶尔才出现占用客户资金的情况,但随着中间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扩大资金来源,银行有时候在提供服务时可以暂时性的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并且能够推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委托业务中客户资金调动的时间差使其商业银行可能将客户的资金占用,并使商业银行三大业务形成互动趋势。
(3)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银行将银行信用提供给在办理承兑、押汇、信用签证等业务的客户,此时收取的费用体现了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益价值,也是客户作出的补偿在银行信用出售方面。使其银行信用的外延和内涵得以开办拓展了。
(4)收取手续费由不承担风险转变为承担风险。传统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对商业银行各式各样劳动的耗费是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得以补偿。但如今发展中间业务,适当运用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譬如各类担保承诺业务、承兑业务、押汇业务、代保管业务等等,这时候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是劳动补偿,同时也是风险和利息补偿。
(5)在传统中间业务中实现了突破。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其市场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也在各大商业银行业务中日益增长。由于与传统信用业务之间的差异很大,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很少能够反映出来,所以发展中间业务不但使其传统中间业务的内涵得以丰富,又能使衍生金融工具很好的用于避险,并出现了中间业务自助服务,使中间业务有了较大的突破。’5
3.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银行盈利模式变革的主要推动力是需求变动
从简单逻辑看, 如果处于增幅下降阶段的存款余额, 除非货币的流通速度突发性上升, 贷款余额增幅也必然出现下降?增幅减少趋势已经出现在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中, 资本市场工具由持有存款需求慢慢转化过来, 对银行业的流动性构成了挑战,抓住机遇是对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 才能在市场上真正求新求变求发展。
(2)面临未来业绩增速的压力,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解决之道
持续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动荡的房地产市场、存款的定期化趋势、利差缺口或将持续缩小, 在国内经济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下, 逐渐减少的贷款增速, 惜贷现象或见出现, 尤其是最近降息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持续放5 李君,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轨迹与营销机制研究,2002
缓银行业利润增速?因此, 在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 将拓展及其创新中间业务迅速提升到战略位置上?
(3) 更加严峻的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需要加快变革经营模式
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 一系列措施陆续出台?从国内经济环境看, 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许多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继续下降的影响下不容乐观, 给银行风险状况和资产质量带来很大压力。
(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无论在资金运用水平还是产品设计上相对于欧美银行都有一定差距,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香港银行业相比要高四倍左右?在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背景下, 商业银行更加应该采取一些战略防御, 调整成本并减少相关费用?
4 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中间业务概述
‘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 年3 月6 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是正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全功能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邮政储蓄自1986 年恢复开办以来,不断丰富业务种类,不断拓宽网络渠道,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支持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城乡大众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生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因为建立在邮政储蓄的基础上而拥有36500 多个网点、21000 多台ATM ,并建有95580全国统一电话客服中心和网络执行系统。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建成网点遍布全国城乡、交易额庞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成为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渠道优势、百年邮政的品牌信誉优势,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竞争力强的全功能商业银行。’6
4.2 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因此邮储银行依托它强大的营业网点,在中间业务方面展开大规模行动,6 朱兰波,邮储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邮政报,2006年
想在其他商业银行比较薄弱的中间业务方面抢得先机,迅速占领市场,打响品牌,赢得口碑,建立起自己的低中高档客户群。目前来说,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
‘◆代收代付:基于强大的金融服务网络点,邮储银行开办了代收电讯费、代收电费、代发工资、代发养老金等代收代付的中间业务;
◆代理保险:邮储银行与各大保险公司强强联手,银行出信誉出服务,保险公司出产品,其代理的产品更是丰富,涵盖了现有市面上主要寿、财险公司的主流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万能险、理财型家庭财产险、分红险、意外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多种保险产品,如中国人寿的“鸿丰”、太平洋人寿的“红利发”、泰康人寿的“金满仓”等等,为人们的优质生活提供了保障;
◆代理国债:代理销售凭证式、储蓄(电子式)国债,购买方便,变现灵活,收益率一般高于同期限储蓄存款;
◆代理基金业务:目前,邮储银行代销40多家基金公司的近200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品种,并开通了多只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理财业务:从2006年开始,邮储银行就开办了个人理财业务,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并且先后推出了“创富”、“天富”、“财富”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储汇聚财”系列外币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汇兑业务:邮政汇款网络是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储蓄银行利用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并且开通了按址汇款、密码汇款、入账汇款和网上汇款四种电子汇兑业务。其中网上汇款包括网汇通汇款和网汇e 两种业务。同时,为充分发挥邮政汇兑的网络优势,邮储银行在代收付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出以代收网络型企事业单位营业款项和代付养老金等为主的商务汇款业务,为网络型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方便、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7
4.3 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4.3.1从思想观念上对中间业务就稍显不够重视
邮储银行由于受到中国传统银行经营理论的影响较深,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普遍来讲只会重视开拓存、贷款业务,认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主营业务、本源业务,并且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7施莉,《四川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市场定位及发展方向研究》,2007年
而认为中间业务仅仅是银行的派生业务,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因此邮储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在之前往往是依托强大的网络点并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存款的一种附带性质的服务项目,首先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从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忽视了中间业务是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低风险性质的服务业务,其中间业务本身也是具有增效创收的功能。
第一点邮储银行必须提早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升华思想意识,逐渐将中间业务真正发展成为现在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之一,使其中间业务发挥它真正的功效。根据银监会的批复,邮储银行于2007年才正式成立,并且指定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三农”,所以说邮政储蓄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具有很强政策性的“准政策性银行”。虽然依托强大的网点,但是邮储银行目前在其他两大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开展上都不如其他几大商业银行,而邮储银行要想立足于中国银行界,就必须在依托发展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中间业务。毕竟来说,现在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都处于起步阶段,就中间业务这一区块国内差距都不算太大,由于国外中间业务发展得快,思想管理和技术手段都相当先进,有许多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都值得我们国内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需要把一些优秀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适时的运用到国内银行中去,我相信邮储银行只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中间业务的技术和管理发展上抢得先机,抓好中间业务这个契机,一定能在国内银行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在中间业务这一区块上引领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创造更多价值。
4.3.2管理机制和运作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与统一的部门协调
中间业务的非商业化原则是我国邮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目前我国邮储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大都没有成立专职专管的机构来负责对中间业务的全面开发管理。不仅仅是邮储银行,现在国内大多数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都只是作为吸收存款、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基本处于自发、盲目、分散管理、单项开发的状态,但是基于国内大经济环境,银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不但影响了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其实最终影响的还是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
虽然目前邮储银行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的机构,分配给一些部门相关职能,但是其相关银行制度却没有跟上,所以说在业务运行中很多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普遍存在着无章可循、无标准考核的无序现象,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约了邮储银行中间业务以及相关配套职能的发展速度。
西方银行在这一个方面就做得相对较好,主要是近几年银行是采取以客户类别为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中间业务就取得较大快速发展,所以邮储银行应该加大向西方银行学习的力度,接收其中间业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艺,升华思想意识形态,只要学习了先进的知识,才能改变国内中间业务现在发展较为缓慢的态势。
4.3.3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邮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为缓慢,除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都较为缓慢的大背景,其余最主要的原因基于较少的中间业务品种类别,单一品质较重。咨询、结算、代理、兑付等方面仅仅局限于邮储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其品种单一,创新能力较弱,服务功能较差。加之对中间业务缺乏合理营销手段和科学思想理念,因此金融市场对中间业务产品并不熟悉,其金融产品开发的实际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中间业务产品的市场拓展。
在中间业务经营方面,邮储商业银行整体业务都较之其他商业银行较弱,但社会效益比重较多,因而自身的经营效益并没有刻意重视。长久以来邮储银行在代理收付款业务就只强调了其服务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收费标准低,经常入不敷出,不仅仅是邮储银行开展了较为广泛的代发工资等业务,其他各商业银行普遍将其作为一种存款筹资业务的服务竞争手段而为客户提供无偿的免费服务。银行的“免费午餐”太多,并且业务收费面较窄,以致于效益流失比较严重。
4.3.4收费标准不一致,行业竞争不规范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正在努力推广多项业务,努力在中间业务这一块打开一个新局面,创收,使其成为银行的主营业务。但现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根据自身商誉、范围和服务自行定价,在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方面的95%项目都是执行的市场调节价。根据近年来银行客户的投诉情况,类似于如零钞清点费、跨行查询费等业务不仅涉及到广大居民利益,还涉及到如住房按揭贷款费、征信资料查询费、理财顾问费、银行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异地取款手续费等多类业务。在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方面,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相对滞后的居民金融消费观念,对银行收费的合理性及必然性认知不足,必将使银行容易陷入各类收费争议。
在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标准方面,邮储银行营业网点并没有以明码标价方式公告,其收费透明度不高,并且一线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临时性的告知收费标准,有时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还存在告知不充分、不全面或事后告知的现象,甚至在服务积极性上怠于履行向客户告知义务的情况。
在定价监督审查及执行方面邮储银行有欠缺,银行在服务定价方面自己说了算,在话语权方面,客户只能被动接受,而定价标准依据客户根本无从知晓,难以判断其合理性。
4.3.5法律制度不健全
之前由于在中国法律制度方面对银行中间业务这一块是完全空白的,使得中间业务开展起来缺乏法律依据性,面临着较多的法律风险。因此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这个也是我国各商业银行包括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相对缓慢的基本原因之一。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中间业务才开始缓慢开展,与国际中间业务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不尽相同。加之明显滞后的我国相关金融立法,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法律诸多领域的空白、法律体制的分业经营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中间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在商业银行内部也极度缺乏。近年来在金融市场上发展中间业务的实践表明,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了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一直等到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这部专门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才宣布颁布实施。长时间的法律空缺,致使其国家法制发展跟不上经济金融发展,形成了很多问题,中央银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管得不到保证,金融市场又无可以遵循的法律依据,所以复杂多样的中间业务法律关系很容易滋生出法律风险。因此能够很好的借鉴国外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防范可能滋生的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6中间业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邮储银行在2007年才刚刚成立,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即中间业务职员的数量有待充实,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并且金融产品中间业务属于专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所以拓展中间业务就需要一大批高专业知识的、高技能管理的、高综合业务能力的,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敢冲敢闯的现代化高复合型金融人才。
邮储银行不合理的中间业务人才结构,太缺乏高端中间业务专业人才,在数量和素质方面,中间业务的管理与经办的人员就明显不足,员工在再学习和再培训方面的能力明显较弱,而且业务学习自主性不强,对中间业务发展较为不利。在基层,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中间业务人员多为其他职位兼职,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方面,虽然有些职员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但是在中间业务的基本认识和对其相关培训方面相当缺乏,业务知识更新较慢;有些职员整体素质较差、责任心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对创新型金融工具的认识又太少,在与时进步的今日已经无法满足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
5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改善策略
5.1转变观念,对中间业务引起重视
转变以往传统的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为主的观念,要把中间业务作为邮政储蓄的一大支柱性主营业务,而不是资产和负债业务的派生业务或附属品。邮储银行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来充分认识到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的紧迫性,邮储银行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靠中间业务来支撑,其经营理念需要及时更新,根据自身体制,快速调整并稳妥的发展壮大中间业务。
因为国外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邮储银行需要积极学习来缩短其差距。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积极稳妥的、分阶段的按步进行,发展实践,力求开拓完善,并且在邮储银行整体业务发展的战略框架中将中间业务纳入其中,将中间业务与其他业务积极进行协调,在综合经营过程中加大奖励制度和考核力度,激发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向西方银行学习的同时迎接西方银行的挑战。
5.2制定和完善有关中间业务的法律和管理体系
国家应采取有关措施,尽快制定有关中间业务方面详细、系统的法律、法规,并且明确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可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鼓励和规范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行业内公平竞争,并且引导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积极、稳妥、规范地发展。而邮储银行就应该在此大环境下,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建立起有关中间业务的独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执行办法。
目前情况下邮政储蓄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比较松散,从上至下,都缺乏整
体规划,业务核算口径不一致,没有整体具体的规划,因而影响了中间业务的整体规模的扩大,效益也难以核算。所以说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督促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这样一个强而有力的管理体系对邮储银行来讲就显得比较迫切,是对推动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向效益化、规模化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5.3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能力
金融产品创新是摆脱目前邮储银行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在大形势下邮储银行应当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自身能力高低和业务效益的相互结合,充分细分中间业务市场,选择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并且发展潜力较大、风险较小、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力量抓好创新工作,并且将市场营销战略作为发展中间业务创新能力的核心。
目前来讲银行与保险密切合作,推出了大量银保产品,为人们保障和投资又提供了多样式选择,并且从行业监管方面看,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系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纷纷亮相,邮储银行应该先下手为强,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发展那么成熟之前,抢得广大客源。譬如像邮储银行之前推出的与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等等。
5.4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2003年,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法律形式正式认可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收费,这意味着银行储户过去的一些“免费午餐”将不复存在。譬如工商银行利用强大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信誉,最先提出银行卡收取年费的决议,然后在2009年又提出跨行转钱增加收费标准,随后,其他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提高其收费标准。虽然现在邮储银行没有这个影响力,但是应该利用自己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广大的网点,在其他商业银行还没有设立网点的地方,还没有影响力的地方,广泛吸引农村客源,在更多广大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开展一些中间业务,创收的同时便利人们的生活,收费的标准可以根据邮储银行基本情况,客源的实际基本情况再确定。抢先一步就能抢得先机,抢占市场。
在调整和制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来讲尽可能减少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的负面反应,树立良好的银行服务形象,切实提升盈利能力减少负面影响。其建议:
第一可以强化服务收费的宣传力度,第二营造良好的服务收费环境,第三完善服务收费的制度安排,第四规范服务收费的管理流程,第五强化服务收费的监管力度。通过以上建议完善中间业务,更加方便人们,切身为人们日常生活便利着想。
5.5加快人才的吸收和储备,建立专业人才选拔机制
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因为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其产品的专业度较高,所以需要一支包括金融、计算机、财务会计、工程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一直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首先邮储银行应大力吸收金融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充实从业人员队伍,拉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未来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人力力量;其次立足于现实,借鉴西方银行的先进经验,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练兵、脱产培训、优化增量等方式,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是中间业务人员必须加强的训练,以便提升中间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也可以在内部竞争上岗或公开选拔,在中间业务岗位上挑选出一批对业务比较精通、善于业务专研且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储备,壮大中间业务职工规模。
5.6加快银行业务网络化,建立起独特的网络管理体系
借鉴国外银行优秀的经验,对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效益管理等进行合理适时的运用,注重策略联盟,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机构进行策略合作。 目前,银行业务正在日趋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从代理类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邮政储蓄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此大背景下,争取银监会进一步明确和放宽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范围,为邮政储蓄的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协助相关监管机构制定有关中间业务的反不正当竞争的条例和科学的监督管理办法,为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信用保障。
6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
自从WTO 批准我国入世以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严峻的挑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现实必须引起邮储银行在思想上的重视,很好的将本身存在的问题挖掘出来并解决掉。在邮储银行内部体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经营理念进行更新,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业务品种进行不断创新,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营销,完善银行机制、防范金融风险,明确市场发展方向和定位,逐步缩短与国际其他银行的距离,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这一区域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
邮储银行想要成为一家真正的现代银行金融企业, 就必须是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越发达, 在业务结构中占的比例就越大才行。面对改革邮政储蓄业务发展思路应该是:巩固负债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拓展资产业务。
参考文献
[1] 施莉,《四川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市场定位及发展方向研究》,2007年5月
[2] 朱兰波,《邮储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邮政报》,2006年2月
21日
[3] 张伟,《浅议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现代经济信息》
[4] 张健鹏,《吉林省邮储中间业务流程再造》,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6月
[5] 胡征,《广东邮储中间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2月10号
[6] 张秩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与防范的思考》
[7] 侯志伸,王秋敏,刘幼祥,《开拓中间业务领域》,《金融时报》,2002年09
月30日
[8] 杨月玲,《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2003年9月
[9] 程志云,《邮储银行自查中间业务》,《经济观察报》,2007年4月23日
[10]祝永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哈尔滨技师学院
[11]周元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探析》,2010年第2期
[12]杨绍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中国海洋大
学,2003年6月
[13]杨琳,《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研究》,2003年
[14]王淑红,《建设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研究》,2003年
[15]田少彬,《中国银行张家界分行中间业务拓展策略研究》,2009年
[16]吴昊,《解放路支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2008年
[17]江凯,《重庆工商银行BJ 支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2009年
[18]陈振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模式研究》,2006年
[19]曾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2006年
[20]余国军,《中国工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思考》,2005年
致 谢
在此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还是成稿直到最后的定稿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都得到了导师刘晋科老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刘老师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尤其是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态度,每一次面对导师的修正,深感导师严谨的治学、渊博的知识,使我深深地感到“金融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将成为我从事金融工作的座右铭,并让我时刻铭记金融艺术的殿堂是学无止境的,使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感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辅导员武号老师,这几年来他一直默默为我们奉献,用行动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踏实有为的青年。他对我们的思想教育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学和朋友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