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
我国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
为了保护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政府采取了通过立法与制定政策文件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随班就读工作教育改革试验的顺利实施。熟悉这些立法文件有利于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章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可见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是受宪法保护的。在198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也要求,“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疾人和弱智儿童的教育。”这是把残疾儿童教育(即特殊教育〉的发展与义务教育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考虑的开端。
在以后有关教育的立法与文件中更加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如在199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0条规
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第38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1986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2条规定,“特殊教育的办法形式应灵活多样,除设特殊学校外,还可以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第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 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 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第1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和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第31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在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7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第1 5条规定“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第32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收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另外,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对特殊儿童教育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在199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
法》第三章为“教育”,包括职责、依特性施教、发展方针、办学渠道、普通教育方式、特殊教育方式、成人教育、师资以及辅助手段等九个方面的内容。第18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第22条规定“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该责令该学校招收。”“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第23条规定“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如教育。”“初级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对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对符合条件
的残疾人实施高级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在1992年通过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第38条规定“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病、残妇女和老年妇女。”
在1991年通过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入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第2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入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第70条规定“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职责,或者虐待、歧视未成年人,或者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以下有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章对随班就读作了规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一1992年〉》;
1989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一1995年〉》;
1991年——《全国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工作八五实施方案》;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
1994年——《关于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9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发表和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1994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将组织管理、教育管理、业务支持、学校支持、社会支持等七个方面列为随班就读必要的支持保障。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相对集中在指定学校就读。普通小学和初中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一般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应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其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
我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多数是在政府主动、民间配合的依法治教的努力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以上的法律法规条文可以看出,依法治教的精神在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上得到充分体现,随班就读是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措施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范文二: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
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2015年,我国残疾学生在校人数为44万,其中超过一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更有利于残疾儿童获得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学习形式。特殊教育必须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但调研发现,由于对残疾儿童的识别、统计、分类、评估方面的体系缺失和随班就读的相关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班就读的支撑条件不足,“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严重制约了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会对残疾儿童造成“二次伤害”。具体表现为,
一是我国目前尚缺乏残疾儿童识别、统计和评估的专业体系
就识别和统计的情况来看,我国残疾儿童的相关信息,如,户籍资料、伤残确诊医治、伤残等级认定、康复救助、入校求学等等,分散在卫生、民政、残联、教育等多个部门,没有哪一家系统地掌握了全面的情况。另外,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部分残疾儿童既未上户口、也未接受治疗、更没有入校求学,他们的情况还游离在各部门的统计之外。就评估和
1
分级情况来看,我国缺乏专业的评估、分类体系,大量的残疾儿童未能得到及时分类管理和差别对待,致使许多残疾儿童在进入教育系统时是应该进入普通学校还是特教学校没有标准,且在之后的教育和康复上也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二是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建设滞后
虽然2016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但因资金和人员所限,很多学校没有建设资源教室,或者资源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资源教师的配备、资质和考核等也缺乏实质性的保障制度
三是指导中心和巡回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足
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一般都设在特教学校,由特教学校教师承担巡回指导任务。但因编制、人员、经费缺乏,以及对特教学校在随班就读指导中的授权不够等原因的限制,特教学校完成随班就读指导任务困难重重,指导的次数、力度、专业性等方面都严重欠缺
四是很多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经费未按照特殊教育的生均经费标准执行
在经费、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等相关支持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无从保障
为此,我们建议完善随班就读的相关支持政策,
2
一是建立残疾儿童信息系统和残疾儿童识别、评估和分级制度,对残疾儿童进行分类入学
建议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民政、教育、卫生和残联等各部门的力量和信息,为所有残疾儿童建档立卡,设立专用信息库。根据残疾儿童的年龄、疾患、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制定“中国残疾儿童的识别和分级标准”,建议由残联牵头设立全国残疾人群综合信息中心,同时,在地市以上的残联设分支机构,负责本辖区内残疾儿童的识别、评估和分类、分级工作,并将相关数据上传到全国中心,形成数据库。经过评估分级后的残疾儿童,适合随班就读的原则上都应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二是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
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在普通教师资格从业证书的考核中增加特殊教育内容,培养具有“全纳教育”理念、能够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师队伍,并在各级培训中增加随班就读相关的主题培训内容。向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班的班主任发放特教津贴
三是探索残疾儿童双学籍制度
借鉴北京等地的先进经验,为残疾学生建立特教学校学籍和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普通学校学籍,确保有条件的学生每周有一定时间参加普通学校活动,并逐步延长,使其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的教育环境
3
四是加强对随班就读的督导力度
将随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拨付、资源教室建设、,Y源教师配备和生师比纳入教育督导范围,落实特殊教育的支持政策,保障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4
范文三:随班就读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 ,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 , 同时也是 一线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作文书面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主要方式 , 好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 兴趣 , 给予学生灵感和自信 ,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 相反 , 不合格的评语将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 有效性和指导性等 功能 , 不仅评语本身被忽视 , 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和动力。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 标准及要求 , 而作文书面评语是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因此 ,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评价尤其是作文教学评价的水平 , 我们有必要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理念和标准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 , 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科学 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和方法。在本文中 , 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 通过对收集到 的作文评语及案例进行分析 , 深入探讨了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功能、写作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 , 揭示了当前小 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 并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及自己的思考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 以期推动当前小学作文 书面评语写作水平的提升 , 以及书面评语写作、 语文教学评价等相关研究的深化。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系 统介绍了国内关于作文书面评语的研究现状 , 并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主要系统探究小学作文书 面评语的基本理论问题 , 如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写作原则等 ; 第二章主要以诸城市百尺河小学为 例 , 通过所收集的作文评语及案例深入剖析小学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 并探究其原因 ; 第三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 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状况研究 --以上海市某区为例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 , 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况 , 可以为相关支持服务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 从而改善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本研究综 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 以上海市某区 31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为调查样本 , 其中有智障学生 24名 , 听障学生 5名 , 视障和多重障碍学生各 1名 , 他们分布在小学二至五年级;选取两名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个案 , 深入分析学生学习 状况各个方面的表现。研究内容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支持和学业表现。研究发现:(1)听障和视障学生可以较好适应普通学校的各科学习 , 智障学生在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2)大多 数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 智障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3)听障和视障学生的课堂学习 习惯较好 , 智障学生在听课和课堂参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大多数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4)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在课程和教学调整、作业评价、个别辅导和特殊课程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支持 , 但 尚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5)听障和视障随班就读学生语数外科目和班级平均分的差距较小 , 但智障学生和班级 平均分存在较大差距。现行的测验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学习进步情况。本研究提出 以下建议:(1)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指导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尽快建立针对小学阶段随 班就读学生的系统的专业学习支持体系。
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
摘要:小学随班就读主要是指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孩子进入普通班就 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 , 其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特殊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往的同时 , 获得必要的有针 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 , 以及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 , 以便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发潜能 , 融入社会 , 为他们今后自 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在农村小学日常教学中 , 我们要对他们多关注 , 付出足够的爱心 ; 要采取不同的方 法和技巧 , 激发学习兴趣 ,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 加强家校联系 , 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这样 , 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小学 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农村 ; 小学 ; 随班就读 ; 学习 ;
河北省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小学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 对河北省随班就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 发现 :河北省的随 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 , 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 广大教师对随班就读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 忽视残 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作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 ; 随班就读 ; 现状 ;
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鼓励性评价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课改实施十几年 , 广大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 , 树立了新的教师观 , 学生观。 这一可喜的改变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上 , 便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 轻车熟路的运用鼓励性评价。 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的方面。鼓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树立学习信心 , 形成正常的 , 高 贵的 , 奋斗的 , 挺拔的人格品质。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成长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 , 瓜熟蒂落的结果。因 此 ,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的问题及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践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到小学语文课堂 中鼓励性评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形式主义严重 2. 消极性评价过多过滥 3. 对学生评价 缺少具体的分析 , 失去导向作用。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鼓励性评价的表现进行分析认识到鼓励性评价表现形式 及深刻的理论基础。 最终总结出小学语文课堂鼓励性评价的三种变式 :1.鼓励性口头语言评价 2. 鼓励性体态语言评价 3. 鼓励性的实物评价。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的运用情况 , 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性鼓励评价案例进行 分析 :1.具体评价 ,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 多元评价 , 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3. 幽默评价 , 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在此基础上 , 笔者提出三条运用鼓励性评价的建议 :1.爱学生是激励性评价的前提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适时适度的进行激励性 评价。 随着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鼓励性评价认识的逐步深化及运用的深入 ,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 的未来发展趋势 :1.评价内容从模糊走向具体 2. 评价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 3. 评价性质从消极走向积极 4. 评价方式从形 式化走向实质化 5. 评价功能从终结性评价走向形成性评价。 更多还原
关键词:教育评价 ; 鼓励性评价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学为调查样本 , 对该校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 笔 者尝试着从教学实践出发 , 通过对该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 对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表扬 性言语评价行为运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 认为现阶段该小学语文教师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 主要 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在使用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过程中使用频率过高 , 缺乏真实性 , 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等。因 此 , 提高和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优化 小学语文教师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 包括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加入师爱;注重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提高知识素养;对教师的进行专门的评价训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加强教师的反思等。小学是整个义务教育的 开端 , 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 小学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课堂是老师和学生进 行信息传递 , 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场所 , 课堂对孩子习惯的养成 , 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 , 新课程改革强调 “ 以人为 本 , 体现人文关怀 ”, 而语文课堂就体现 “ 人文关怀 ” 的最佳场所。 小学语文课堂中 , 教师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是教师教 学评价行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指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对学生的回答或 表现 , 给与回答肯定、欣赏、赞扬的价值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 , 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 激励 学生积极向上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 , 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相关 概念的界定和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分类五个方面。第二部分包括相关理论支撑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两个方面。 第三部对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 分别从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应 用频率、应用的真实性、指向内容、指向对象、具体程度、新颖程度和恰当程度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还对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目的观; 2、教师的评价 观; 3、教师的学生观; 4、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5、教师评价的专业训练; 6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等。第四部分在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 , 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1、 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 2、 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应加入师爱、加入情感; 3、注重开展多元化评价; 4、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 5、对教师进行 专门的评价训练; 6、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7、加强教学反思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 ; 语文课堂 ; 教师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 ;
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基础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如何保证特殊儿童也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也随之受 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一种有利于保证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形式 —— 随班就读受到了更多重视。实施随班就读 从经济上来讲,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改变了以往隔离式的特殊学校中对教育资源的有限使用;从政
治上来讲体现了我国的治国之道和治国理念, 充分展示了我国对特殊群体人权的尊重以及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理念; 从整个社会来讲,随班就读为特殊群体融入普通群体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积极的参加社会 社会事务并且为社会服务的信心;从实施随班就读的未来意义来讲,实施随班就读有利于减轻国家对特殊群体未来 生活的补助和投入,也有利于特殊儿童未来自身的发展。所以从以上的任何一方面来讲,实施随班就读都是十分迫 切和有必要的是工作。多年来,我国在随班就读的工作中做了很多的努力、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同时也取得的了很多 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学校方面: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不够,重视不 到位、教育和教学资源提供不充足、对特殊群体研究不深入、对随班就读班级中教师的相关培训不及时等问题;在 教师方面:教师对普通和随班就读儿童的差别对待、 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不充足、 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在学生方面: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未能完全融入普通班级学习生活、与普通学生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随班就读学 生受到一些来自普通同学的歧视等等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在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综上所述,本文从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现实状况入手,并通过问卷和访谈 的方法,全面的分析了随班就读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针对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 指导实际随班就读工作。 更多还原
关键词:随班就读 ; 问题 ; 对策 ;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个案
摘要: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社会文明的进步 , 特别是 “ 以人为本 ” 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 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 , 同时结合我国 实际 , 采取多种形式 , 即以 “ 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 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 ” 发展特殊教育 , 随班就读已成为我 国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起步较晚 , 很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 因而成为影响 随班就读的障碍。为有效改善随班就读的整体状况 , 保障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 满足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教育 的需求 , 决定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与 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 , 以安徽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个案 , 对当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 , 力求通过 理论和实践的途径 , 找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办法。 本论文在对国际、 国内和安徽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理论与 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 认为当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主要在制度与政策、 观念、 师资、 教学和筛查鉴定等方面 , 并对每一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在制度与政策方面 , 主要存在思想观念、 管理体制和立法等三个方面 的问题。 解决办法主要有切实加强立法工作 ; 强化行政职能 , 保证现行法律法规顺利执行 ;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 , 正确处理 好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在观念方面 ,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会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还存在怀疑态度 ; 家长对残 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存在分歧 ; 学校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力度不够。解决办法主要有加大宣传力度 , 使残疾儿 童随班就读为全社会所了解 ;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 , 培养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积极态度 ; 更新观念 , 树立大特 殊教育观。在师资方面 ,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普通学校教师编制偏紧 :教师管理体制不顺 ;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解决
办法主要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 进一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 ; 切实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 加大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力度 ;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评估。在教学方面 ,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重视残疾学生的反应 ; 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 教学方 法单一 ; 时间控制不当 ; 过度保护学生。解决办法主要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 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 合 理运用、发挥教学方法的最大效益 ; 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 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二在筛查鉴定方面 ,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摸底测查不全面、不彻底 ; 测查结果可信度低 ; 测试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办法主要有坚持客观原则 ; 对疑 似残疾儿童进行全面测查 ; 使用科学的筛查鉴定手段 ; 坚持慎重性原则。
关键词残疾儿童 , 随班就读 , 问题 , 对策
范文四:随班就读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生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现状分析
本学年,七年级三班有随班就读学生一名,具体情况如下:
王朋,男,先天性智商低下,个子矮,学习上诵读尚可,理解能力明显不足;运动上,四肢协调性不理想,和班级学生有很大差异,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关注该生,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掌握。他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
2.任课教师要尽量给他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勉强拔高,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的作业要求,老师尽量面批,及时加以鼓励。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提高该名学生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真正使他天天都有进步。
(二)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定期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指导家长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对孩子学科类知识进行辅导。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以鼓励,关爱为主,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三)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备课课要考虑李建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耐心。
2.学习伙伴是随班就读学生的最佳支持。让王朋同位与其结对,在学习上、日常规范中帮助他,成为互助好伙伴。
3.重视心理健康,建立咨询记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做好“随班就读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
4.鼓励王朋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于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他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给他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5. 认真学习《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现代教育》《特殊教育》等有关残疾儿童的研究资料,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重要的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指引下,认真、踏实地落实好此项工作,对于这个新的工作,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改进。
范文五:随班就读
关于视障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
[摘要]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目前的随班就读存在“随班就坐”、“随班混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特教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经费缺乏等问题,随班就读工作需要急需进行反思和重新构建。本文就武汉市一名视障生进行随班就读这一个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视障生;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2.87%。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目前的随班就读存在“随班就坐”、“随班混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特教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经费缺乏等问题,随班就读工作需要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研究。
2009年,中德视障教育合作项目在开展了前两期为期6年的“视觉康复”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先进的视障教育理念和技术,开展有质量的视障生随班就读的思路,三期项目主旨是推进中国融合视障教育。结合国际上近年来新理论和新探索,总结中国20多年来的融合视障教育实践,利用前两期项目成果,发挥中心盲校的“基地”作用,改善目前国内“融合模式单一”、“巡回咨询指导不利”、“特教技术支持不足”、“相关人员和机构协调机制缺失”等状况,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以促进中国融合视障教育的发展。我校有幸一直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研究工作,在三期项目中,我校以一个视障学生在普通中学随班就读为试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9年秋季开学之际,在武汉市江夏区聋校领导的引荐下,我校联系到了一名准备就读于江夏区五里界中学七年级的学生郭小红(化名)。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随班就读实施方案,对照方案进行有效实施,并对行动背景因素、影响行动的因素、行动过程、行动结果进行分析、反思,以探索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研究过程中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
三、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过程及分析
1.联系随班就读对象
2009年9月,江夏区聋校接收到一名视力残疾学生郭小红,因该校无视障教育师资,遂于我校领导联系(我校与江夏聋校有业务来往,关系较好),欲将郭小红送到对口的盲校——我校读书。经了解,得知该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在“随班就读”(无特教技术等支持下进行的随班就读),现小学升初中,没有视障教育技术支持的五里界中学无法接纳该生。
为了争取到这一随班就读工作对象,学校领导请江夏聋校领导“牵线搭桥”,并在其陪同下亲自前往五里界中学,与五里界中学校长洽谈郭小红随班就读的相关事宜,五里界中学的校长是一位开明、有远见的校长,在了解到我校能从特教技术的角度给予支持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与我校进行合作,接纳郭小红在校读书,并给安排了学校的优秀教师担任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从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来看,政府职能部门对视力残疾学生的筛查工作没有落实,致使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2.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随班就读实施方案”
方案中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其目标就是通过让视力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加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的接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从小进行融合沟通,互学互补,增强残疾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正常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建立相互理解、尊重,互相支持帮助,自觉交流提高,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氛围,为残疾孩子最终步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创设必要的先决条件。 具体的工作措施包括给郭小红检测视力,进行功能性视力评估,并适配助视器,免费赠送助视器具,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行布置,并实施助视策略;对随读学生的教师及家长进行培训;每2周进行一次咨询指导活动等。
随班就读方案的确定需要普校与盲校共同协商,根据现实情况“量身定做”。
3.建立了随班就读学生郭小红的档案
档案中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眼病、生理视力、功能视力等情况,方便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与研究、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郭小红,女,1995年4月2日生,身高142㎝,体重55㎏,其眼病为先天遗传性,具体情况为:屈光不正、近视、散光、有弱视、矫正视力为0.1、0.15、外观正常。家住农村,父母是农民,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母亲的视力不是很好,为高度近视,家中还有一姐姐(300度近视),当时就读于江夏区一中,2010年已考入大学,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从2009年10月22日对郭小红的视力测试数据中了解到:郭小红双眼的远视力为0.08(照度:160勒克司),近视力为0.12(照度:320勒克司),反差视力较差,对光线的需求较大。
功能视力方面:(1)与人交往沟通:在通常距离无法感识对方的面部表情;能再次辨认家庭成员、朋友;读书、看报、看电视、电影受到轻微局限;能打电话,使用手机。(2)定向行走和活动:白天在家、院子里、室外等场地的活动不受到限制,但晚上受到一定的局限;找公共车站受到严重限制;白天能顺利找到公共厕所、但晚上受到限制。(3)日常生活自理:个人卫生、在家中和餐馆用餐、保持衣物整洁受到一定局限;能独立用钱和购物;在做家务活方面收到严重局限。(4)持续阅读或近距离用眼:在阅读方面受到轻微局限;在书写、较细致的家务活、功课、爱好、业余活动方面受到中度局限。
4.建立了随班就读通讯录和QQ 群
为了方便随班就读教师与我校巡回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联系,及时讨论相关问题,建立了通讯录和QQ 群,做到有问题可随时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5.实施助视策略,并进行了定向行走指导
根据郭小红的实际需求,给其适配了4倍的单筒望远镜、手持放大镜、台灯、阅读板(免费赠送)、镇纸式放大镜,并进行了单筒望眼镜使用方法的基本训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随班就读学生郭小红不是很愿意使用助视器,存在排斥心理,原因可能是助视器具的使用训练不够,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另外,学校考虑到用电安全问题,台灯一般情况下没有使用。
为了让郭心怡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安排了我校的定向行走老师赴五里界中学进行了定向行走指导,并建议其在夜间使用手电筒到室外上厕所,在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下,建议戴鸭舌帽行走,避免碰撞。
6.对学生郭小红进行了问卷调查
2010年10月13日对学生郭小红进行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
(1)学习情况:对目前学习状况的满意度为一般,对所有的课程学习都有些吃力,作业只能完成一部分,能看清课本,但看不清黑板。
(2)学校适应情况:对教学楼的环境比较熟悉,在校园内行动完全没有困难;不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与同学交往很少,几乎不与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好意思找同学和老师;老师和同学偶尔会帮助她。
7.家访,并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010年6月24日,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郭小红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郭小红家住农村,单门独户,没有邻居,家里环境简陋,连房屋墙面都没有粉刷,家里摆设简单,唯一的家用电器是电视机,而且没有安装闭路电视。郭小红还有一姐姐,当时在读高中,现已考入大学。家里要负担两个孩子读书,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打小工,经济负担较重。
从郭小红母亲的交谈中了解到,郭小红和父母、姐姐的交流很少,在家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她非常喜欢看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十八岁的天空》,曾看了3遍。
对郭小红家长进行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
(1)郭心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在与人交往沟通方面不是很好。没有多少朋友,自己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与亲戚家的孩子也很少来往。
(2)在家完全能独自、安全地活动。但在外面,不能独立上公共厕所、乘车,有时能独自到学校。
(3)个人卫生情况较好,有时不能保持衣物整洁、干净。家长在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时能主动干点家务活、能独自在家中用餐、能独自用钱和购物。
(4)家里有台灯,但没有使用,家长觉得原因是:不是很喜欢用,不习惯用。家长认为要保护眼睛,让郭小红在家不阅读,不书写,也没有养成在家书写的习惯,不能在家干较细致的家务活,没有什么爱好和业余活动。
我校项目组成员在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后,对郭小红的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原因:郭小红与人交往沟通较少,可能是由于父母在外忙于工作,郭小红经常一个人独处,再加上自身视觉缺陷,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小学时期的“随班混读”造成了她学业不及他人的局面,不自信,认为自己比普通学生差,从而导致她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8.访谈、交流
经常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本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进行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拍摄访谈短片。
分析:巡回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从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家长等多个角度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实施指导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9.巡回指导
每次巡回指导,项目组的成员都要走进郭小红的教室听课,了解其最近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提供帮助的方面。郭小红的理科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应该追溯到小学的随班就读质量问题。
例如,从巡回指导中,我们了解到郭小红不爱动,不喜欢上体育课,后来从家长那得知原因是郭小红患有胆管结石,不能剧烈运动,以至于身体也有些肥胖。 巡回指导中,我们观察到班主任、任课老师注意到了尽量不让郭小红“特殊化”,让其融入到班集体中。
在郭小红融合于普通学生方面,班主任、任课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照顾到了郭小红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为了不给她贴上视力残疾的标签,尽量和班级同学要求一致,不让郭小红感到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这也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0.对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
为了更好地解决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更好地对郭小红进行融合教育,我校项目组成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培训工作。安排的课程包括视觉康复简介、全纳教育、合理布置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视功能训练及游戏方法、单筒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视觉康复教育理念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定向行走等,3位随班就读教师觉得学有所获,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11. 让学生、家长、班主任来盲校了解职业教育情况
为了化解郭小红家长心中关于盲人就业的疑惑,2010年11月19日,邀请随班就读学生、学生家长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盲校体验生活。让其参观了教室、视训室、咨询指导中心及按摩手法室,介绍了我校按摩职业教育的情况,安排了按摩中专的优秀学生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家长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让家长了解盲校学生的就业之路,消除家长对于郭小红就业问题的疑虑。
另外,在参观中我们观察到一细节问题,郭小红在参观我校视训室时,对视训室里的玩具非常感兴趣,甚至是一些小学生的玩具,她还动手玩了一个拼图的玩具,从玩玩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很高兴,很爱玩,但是,我们也发现她的拼图水平甚至还不及我校小学一年级参加视训的几个低视力学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可能小时候很少接触到这样的玩具,同时也感觉到她并不排斥盲校。 在让郭小红的家长来盲校了解职业教育情况这一工作中,我们安排了我校中专班优秀学生与之进行了座谈,虽然家长对于自己孩子以后的就业之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与之座谈的学生那么优秀,致使其有些自卑,担心郭小红以后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所以,在巡回指导中,如果要安排盲校学生与家长进行座谈时,还要考虑到家长的心理因素,有时要安排与随班就读学生水平相当的盲校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四、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成效
(1)郭小红从不能独立行走到能自如地在校园里行走。
(2)增加郭小红与健全学生的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郭小红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到能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培养了健全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4)建立了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相互理解、尊重,互相支持帮助,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氛围。
(5)随班就读学校教师经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视障教育理论,尝试了教育视障学生的具体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6)盲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均拓展了学校的办学功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再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盲校巡回指导教师积累了一定的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经验。
2.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特别是理科学习成绩跟不上。
(2)不爱运动,学校的体育课没有参与。
关于视障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的延伸阅读:低视力儿童的早期教育干预
1.沟通交流 (1)视觉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沟通交流是视觉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视觉交流在早期的互动交往中是最重要的沟通途径,人们需要确凿的目光交流作为正常的互动交往信号。对普通人来说,它利用的是低反差条件下的视觉信息,而我们在与低视力儿童的沟通交流中经常忘记他们受着视觉缺陷的困扰而离他们太远。如果一个婴儿的视力调节机能发育不足或根本没有形成,则很难产生目光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视敏度和反差敏感度太低都会造成孩子看不清表情,因此也很难理解视觉交流的内容,往往显示出情绪冷淡。所以在视觉缺损或受限的情况下,儿童沟通交流的能力应通过其他方式给予补偿。(2)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还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是社会交往的主要方面。每个人都需要社会交往,低视力儿童要使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愉快,就必须参加群体和伙伴的各种活动,因此学会交朋友,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同伴和家人喜欢的人是低视力儿童的家长和咨询人员需要帮助孩子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低视力儿童社交技能的目的就在于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融人社会,与他人、社会和谐共处。(3)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离不开各种媒介。画册、图书、动画片、广播、电话??都是儿童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不难看出,视觉信息在各种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对于低视力儿童剩余视力的开发培养和其他感官,如听觉的培养是增强儿童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
2.日常生活技能 日常实用的生活技能的训练对低视力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家务事、在家中和餐馆用餐、花钱和购物等。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日常生活技能主要是靠视觉模仿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只要低视力儿童有一点点剩余视力都应尽可能加以使用。通过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充分发挥其视觉与其他感官的作用,多给儿童一些等待和鼓励。学会生活自理不仅是对儿童自信、自立、自尊、自强信念的培养,同时也对低视力儿童多种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定向和行走 定向和行走的能力与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形成、运动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都紧密相关。空间概念是定向的前提,而视觉在空间概念的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息会传导给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元突触的形成,与视觉相关的脑细胞在出生后的15个月里成长发育最为迅猛,而这也正是在视觉——空间感形成的敏感时期。
4.近距离长时间持续用眼能力的培养 婴幼儿视觉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在婴幼儿早期,视物的距离和长时间持续视觉注意能力发展的阶段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幼儿童需要近距离长时间持续用眼的时候不多,但学龄前低视力儿童的早期教育应涉及视觉潜能的开发和通过视觉培养促进其他能力发展的内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的个案研究
摘要 目的:对一例在普通小学三年级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等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9个月,用日常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多方面评定。结果:在研究中运用多种干预方法,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结论:运用多种干预方法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 孤独症 随班就读 语文 个案研究
分类号 B846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随班就读事业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走进普通学校的课堂学习。语文课是普通小学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儿童的理解认知、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近年有研究显示,由于孤独症儿童理解力偏低、思维狭窄、知识运用能力差等原因,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会有明显困难。孤独症儿童应如何学习语文课程呢? 目前我国大陆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者对一名普小三年级的孤独症儿童进行9个月的研究,探索能帮助该儿童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希望能为特殊教育人士、孤独症儿童家长和普通小学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东东,男,南京市人,1998年6月出生,3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东东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他进行了近一年的干预,在帮他丰富自我意识和建立学校适应行为方面取得初步经验。东东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好,长期以来他的家长和老师相处融洽,给东东提供了很多关爱和帮助,班里的同学也很友善,经常带着他一起学习和玩耍。东东是一名智力水平基本正常但智力结构不平衡的孤独症儿童。他在计算、记忆等方面能力发展基本正常,认知广度、理解分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落后于同龄儿童。在东东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以字词学习为主,他基本能完成教学要求。现在东东已经进入了小学三年级,语文的难度明显加大,造句、阅读理解、课文分析、作文逐渐成为学习重点,这些内容的学习主要与理解分析、想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有关。东东学习语文课程显得越来越吃力。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时间
2007.9~2008.5。
3.2 研究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
3.3 教育评估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本研究中的评估工作是通过研究者与东东家长和老师访谈,以及对东东的实际观测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东东在生字词的写、认、读,以及在课文的朗读与背诵方面均能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困难。根据以上特点,本研究从理解抽象性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识运用和复述课文四个方面对东东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评估。
3.4 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研究者通过网络随时与东东的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每周2次与他们进行访谈,共同制订干预计划,调整教育策略。另外,研究者还每周到东东的班级现场观察记录1次。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干预。
3.4.1为东东制定个别化的语文课程学习目标
普通小学的语文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围绕该大纲组织教学。研究开始之前,东东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大纲里有什么,就让东东学什么,老师和家长对东东的学习效果不强求。显然这样做有一定道理。但普小的语文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东东的语言表达、理解分析以及思维、想象等很多能力的发展都明显落后与同龄儿童,因此,普小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内容,不可能全都适合东东学习。然而,长时间以来,东东在学习语文课程方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很多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也被用来学语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同时东东的信心和兴趣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研究之初,东东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自觉性差,思维懒惰,在组词、阅读理解、课文分析、意境体会等内容的学习上经常表现出行为和情绪上的强烈抵制。面对这种情况,研究者与东东的教师和家长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决定根据东东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的学习目标,该目标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清晰描述了东东学习需要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以课文《赶海》的学习目标为例,详见表1。东东在写字、朗读、背诵、读音这些方面的学习没有困难,学习目标与普小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这部分内容没有在表格中列出。
3.4.2 教学活动过程
制定完学习目标,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帮助东东顺利完成这些目标。结合东东的自身特点,在研究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1)提前展示学习目标,适当预习新课
在研究过程中,东东每一次学习新课之前,都由老师或家长向他展示并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另外,家长还要带东东先做一些预习,帮助东东在头脑里建构起基本的知识脉络,为课堂的互动学习做一些必要准备。
(2)加强视觉学习
众所周知,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板书和多媒体是视觉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鉴于这些特点,教师从板书的视觉布局上进行了适当安排。根据东东的学习目标,教师把讲课内容分解成几个鲜明的板块(一般不超过四个) 展现在黑板上。每一个板块都有明确的主题。以课文《赶海》为例,板书结构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板
块:赶海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第二板块:赶海的过程;第三板块:赶海结束时,作者的心情。在每一个板块里教师用关键性的字词和清晰明了的文字(有时也要配合使用图片) 把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介绍清楚,有时也可以用彩色粉笔把重点部分标记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板书显得条理清晰,东东对讲课内容能够一目了然。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大量的知识信息。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多媒体,既可以满足普通儿童对教学信息量的要求,也可以促进东东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抽象性字词的讲解
东东进入三年级后,遇到的抽象性字词逐渐增多,而且随着就读年级的升高,这类字词将越来越多。抽象性字词已经成为东东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性障碍。如何帮助东东学习这些内容呢? 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研究显示,人类思维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有密切联系。东东对具体性事物的理解能力尚好,鉴于这种情况,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尝试通过借助大量具体性事物的方法,达到帮助东东理解抽象性字词的目的。具体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在帮助东东理解抽象性字词时,先为他创设相关情景(生活经历或童话故事) ;然后在情景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呈现这个字(或词) ;最后借助大量情景来帮助东东体会这些字(或词) 的含义。如对“运气”含义的讲解,“小白兔去山上采蘑菇,第一天他只采到一个蘑菇,他很不开心,他的运气真不好;第二天,他采了一篮子蘑菇,他高兴极了,他的运气真好”;“我从化纤新村坐76路汽车时,经常没有座位,今天我一上车就有座位,真让我开心,我的运气真不错”。有时这些描述具体情景的语句可能会显得啰嗦,如“我从化纤新村坐76路汽车时,经常没有座位,今天我一上车就有座位,真让我开心,我今天的运气真不错”。这个句话如果用“今天我一上76路车就有座位,我的运气真好”来描述会更符合语法要求,且包含了第一句的全部含义,但后一种描述并没有把隐含信息(如以往的坐车经验、人物的心情) 直接地向东东展示出来。由于孤独症儿童思维机械狭窄,精炼的语句并不利于他们对情景信息的全面掌握,会对词意理解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些看似“啰嗦”的语句对东东理解新词是有帮助的。另外,小学生学习某个新字(或词) 的含义时,通常采用查词典的方式,但通过观察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东东。由于字典上的解释有明显的书面性和概括性,不利于东东对初学新字(或词) 意的理解。在经过大量的情景运用后,在东东体会出了该词基本含意后,再让他了解词典上的相关解释。这些解释通常会准确概括东东的种种体会,帮助东东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4)引导东东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
儿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帮助东东提高课堂利用效率,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研究中教师在课前把东东学习目标中涉及的内容分解成几十个知识点,然后再依据这些知识点设计出一个个小问题。上课时以较快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教师边讲课文,边把这些小问题一个个抛给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进行高频率的课堂互动。该方法可以使东东不断处于“听和(或看) 一写”、“听和(或看) 一说”、“听和(或看) 一做”的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观察东东在集体反应中各种表现,判断他的注意力状况和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然后考虑是否进行知识复习、同学示范、单独提问或讲解新知识点等。在这种集体互动活动中,一般在1分钟的时间内(包括教师的提问时间) 学生回答3~4个问题。如:问“同学们想一想海水离海岸越来越远的现象叫什么”,答“退潮”;问“退潮的时候到海边捡螃蟹、大虾等海产品,这种行动叫什么”,答“赶海”;问“本文作者什么时候去赶海”,答“暑假”。在课堂上老师也可即兴抛出一些问题,或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总之要努力营造宽松、活跃、变化、快节奏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为东东提供的参与机会远远多于单独提问,不仅有利于东东保持注意力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其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东东的学习目标通常是一些基础性知识) 。
3.4.3 个别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写作业是保障学习目标完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根据东东的学习目标,研究者为东东设计了个别化作业,主要种类如下:
(1)理解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加深东东对课文的理解,具体的内容以本课所学的知识为主,可以穿插一些以往东东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常用的题型有选择题、排序题和连线题。选择题以理解字词为主,题目的形式是给出新学的字和(或) 词,同时为该字和(或) 词提供不少于三个解释,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排序题侧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常用方法是:在每一课课文学习结束后,研究者选择一些语句,其中的一些句子是体现课文含义的,随机排列这些句子,让东东先挑出能够反映课文内容的那些句子,然后按照正确顺序排列出一篇结构合理的短文;连线题侧重于学习如何用字、词组成长短句,题目由一些随机排列的字、词和短句组成,让东东把有关的部分连接起来,组成一些结构合理的长短句。有时东东对这类作业答案死记硬背,给人造成理解课文的假象,研究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还采用了一些措施,如:打乱选择项目的顺序、每次作业尽量变换答题形式等。
(2)知识运用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是帮助东东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主要形式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读短文答问题和看图写话四种形式。其中“课文内容填空”不能完全照搬课文中的语句结构;“读短文答问题”中的短文内容与所学的课文内容无关,长度可由短及长,最长可与课文长度相当,以学习字词的运用和短文大意为主;东东做“看图写话”时,要给出相关的图片,在研究早期也曾适当给出一些与图意相关的词汇和短句,鼓励东东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在东东首次完成这些作业时,常常给他提供一些帮助,如允许他参考语文课本和请教老师同学等,以降低他对这类作业的恐惧;类似的作业让东东完成2—4遍,每次作业不能完全一样,形式内容要有所变化;每次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批改订正,保证作业质量。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建议家长在东东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在适当的场景,运用这些知识(如字、词、句等) ,鼓励东东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语言交流中。
(3)复述课文
课文复述就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基本完整地描述出来。课文复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对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这类作业的主要目的是练习东东用自己的语言,对已经理解的课文内容进行正确表达。这类作业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成员控制在3—4名左右,可以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每次小组进行复述练习不必拘泥于课文实际的段落编排顺序。可以先把每一篇学习的课文都划分出几个内涵鲜明的主题,东东基本理解了这些主题的内容后,让小组成员先围绕其中的一个主题进行复述,鼓励成员们在描述中运用新学的字、词、句。每个主题复述都完成后,再练习对整篇文章进行复述。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随机穿插进行一些小评价,如评价每个成员的复述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是很好的答案,这样可以帮助东东慢慢体会口语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依据实际情景,评价工作可以找小组成员或东东完成。
上述的教育实施过程不全在学校中进行。东东就读的学校没有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他完全是跟着班级上课,学校教育不能完成的一些内容(如部分作业、预习、对抽象性字词讲解、课文复述等部分) 可以放在家庭中完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进行。
4 结果
在研究中,干预前和干预后都对东东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评估,分别从理解抽象性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识运用和复述课文四个方面进行(见表2) 。
5 结论与启示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运用多种干预策略,使东东的语文学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初步探索出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语文的一些教育方法,希望能够为特殊教育、家长、普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根据孤独症的儿童实际情况,首先为其制定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可以把对抽象性字词和课文主要意思的理解掌握作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学习新课前,要让孤独症儿童熟悉学习目标的内容,并做适当的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和加强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学习优势。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活跃、变化、快节奏的学习氛围,带动孤独症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孤独症儿童对学习目标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其布置灵活多样的个别化课后作业。 在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情景中要及时、大量地运用所学的新知识。
本研究历时9个月,分析探讨了几个基础性问题,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但实际上,语文课程学习的涉及面是很广的。孤独症儿童在语文课程学习方面是否可以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可能,教育者对这类儿童是否可以有更大的教育期望值,这些教育期望如何才能具备可操作性,相关研究还需要深入进行。
一、情况分析
(一)个人概况
丁××,男,1990年10月出生97年9月入学学校义务教育,智商为47。从该生母亲处了解,由于在他出生前,其母亲有一次不完全流产史,子宫内环情况不佳,才造成该生营养不良,智力低下。
该生原是彭浦新村某小学学生,因参加闸北区少科技篮球队,而于四年级转入我班。经观察,发现该生性格单纯,外向,不太遵守学校行为规范,言谈举止幼稚、可笑,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表现为心智极其单纯。上课很喜欢举手,但回答问题总是答非所问,学习成绩,特别是数学成绩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2001年9月,给新华医院测试,IQ 为47,随后该生为“随班就读”生。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师,母亲是某饭店管理人员,家庭环境较好,父母对该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平时该生家长 教育孩子也比较主观,能协助老师开展教育。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
文化知识方面
1、上课虽能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答非所问。
2、学习缺乏主动性,随心所欲,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要借助于老师和家长的力量才能安心学习。
3、思维缺乏条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差,数学成绩不够理想。
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
1、心智单纯,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也过于简单。
2、不懂得遵守在校 日常规,经常在课间做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同学的举动。
3、缺乏自尊心和羞耻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很难接受。
三、教育目标
1、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持久性的学习。
3、懂得在校一日行为行规的重要性,并适时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主要做法和措施
作为班主任,对这些“随班就读生”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该生虽单纯,也不太遵守在校行为规范,但他从不欺负同学,和同学关系融洽,是一个可塑性较大的学生,为了让他更能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一直把他和其他同学相同对待。我安排了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和他同学,班中的一切活动让他照常参与。因此,班中的同学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随班就读生。当他学习上有了困难时,同学们都能热情相助。有一次,他由于训练不当,敲碎了门牙,嘴唇肿的厉害连说话都不方便,同学们没有一个取笑他,处处照顾他,帮助他。使该生非常感动。这同样也使他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必要性。因此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时他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
2、 创设条件,鼓励进步。
对“随班就生”学生,最大的困难 莫过于怎样激发该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课内课外的结合,学校,家庭的配合是最好的办法。
⑴ 课内
安排座位时我把他放在最显眼的距离讲台很近第二个位置,不仅能观察别他的一举一动,而且能提高他上课40分钟的 效率,他上课很喜欢举手,虽然答非所问,但我从不因此嘲笑他,而是从鼓励为主,积极地引导他仅仅是一小部分回答正确,我也在班上大声地表扬他。以为我想,老师的一次表扬或许可以影响他一的生。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回答问题不仅正确率提高,而且能有条有理地说上一大段话。
⑵ 课外
我加强对他个别辅导。他是一名篮球队员,有时练累了,学习就有所放松。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因此,我每星期抽时间辅导他两次功课,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课内课外阅读和作文。为了加强他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我复印了许多阅读材料给他做,并教给他一些阅读的方法,让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当他学习有了点滴进步,我总是在班中大声地表扬他。,我也惊喜地发现,每次表扬过后,他总是以更出色的成绩来回报我。当他学习有所松懈时,我总是给他提出善意的忠告,并严格地让他重做一遍。我想这样做,能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终身受益。
⑶ 学校、家庭的同步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成中,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对于一名随班就读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我看来,有了家庭的积极配合,学生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更何况该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有方法的。我经常和该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该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也了解该生在家中的情况。并且老师和家长针对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有目的,有方针的进行教育,就更有利于他的成长。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该生作业字迹马虎,上课也时和周围同学讲废话,课间十分钟更是不见他的身影 ,经常看到他在走廊里打打闹闹,我连忙和家长取得联系,才知最近家里有长辈住院,家长无法顾及孩子学习。以后家长十分重视很快他又恢复原来的样子。
五、目前状况及分析
目前,该生在文化知识方面,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有思路,有条理,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改进,课间能注意文明休息。在最近的一次家长会上,我让家长在会上谈了使孩子成功的经验,使家长和该生倍受鼓舞。
通过个案研究,我感到有些学生虽然智力低下,但作为老师可以把握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分析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使“笨鸟先飞”,同样也能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知
识的海洋中遨游。相反,如果老师歧视,甚至放弃这一特殊群体,就会使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