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
1925年达特教授将发现于塔昂的幼年灵长类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并认为它是一种最接近人类的古猿。但是,达特的鉴定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有人怀疑这是一件黑猿幼体的化石。从此,塔昂"幼儿"渐渐被人淡忘了。
1936年,在南非一个叫斯特克方丹的金矿区,比勒陀利亚特兰斯瓦尔博物馆脊椎动物馆馆长罗伯特?布鲁姆把在这里发现的一些化石拼合起来后,认出这是一件成年南猿的头骨。38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克罗姆德莱的学生发现了一具特别的头骨:脸部比斯特克方丹的南猿要平,下颌骨厚重;虽然门齿和犬齿较小,但臼齿相当大,与人牙不同。这与塔昂和斯特克方丹的标本差异如此之大,看来南非曾存在地两种不同的早期种类。较小的一种颇为纤细,臼齿小,即达特命名的南猿非洲种。而下颌硕大的克罗姆德莱类型的臼齿很大,布鲁姆用它建立子一个新属新种,叫"傍人粗壮种"。
几年之后,有相当数量的两类化石被发现,在它们之间已能建立起明确的科学界限。一种人科动物,其中包括克罗姆德莱的标本应当叫"南猿粗壮种",体型硕大,体重可达68千克。另一种较小,较纤细,体重估计在36,45千克,即南猿非洲种。
布鲁姆继续他的搜索,很快找到了更多的证据。但是他找到的新的粗壮种材料,使问题又变复杂了。看来,在两种南猿中,粗壮种生活的时代较晚,但却显得更加复始。它们的下颌和臼齿比南猿非洲种更不像人。布鲁姆着手了解南猿非洲种的时代,并作了大胆的推断,宣布南猿非洲种大约生活在200万年以前,即上新世晚期。
布鲁姆的观点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嘲笑。令其他学者感到困惑的是,当他们观察南猿这种人科动物的躯干时,难以想象人的祖先在200万年前居然仅有黑猿相仿的脑量,但却能用两脚到处奔跑。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南猿仍未被科学界所接受。部分原因是达特教授是一名解剖学家,并不充分了解古人类学,而古人类学权威都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这些南猿的脑量不足以令这些科学家们信服。因为他们仍然被皮尔唐人大脑量的错误概念所支配。南猿在他们眼里充其量是一种变异的黑猿。
尽管如此,化石仍然在不断出土。1947年,布鲁姆在崩炸一些洞穴时意外地引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脑量为485毫升的成年女性头骨被发现,随之而来的发现包括一件男性下颌骨,上面留有磨蚀得很平的牙齿。1947年8月,又发现一件几乎完整的女性骨盆。这是除头骨以外最重要的发现,因为它可以提供人类直立姿势的信息。它表明南猿已能直立行走和奔跑。其他骨盆和大腿骨的残片也再次证实了这点。
到1949年,从南非的洞穴中发现了三十余个南猿个体的化石。到50年代中期,共有五处遗址出土了几十个南猿非洲种和粗壮种的个体。越来越多的发现,使布鲁姆确信,非洲种和粗壮种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而南非人布赖恩对不同地点的沉积物作相对年代分析,确认纤细种南猿时代愈古老,个体愈小。它们向体型增大的趋势演化。相反,粗壮种南猿的时代总
是较晚,而且在它们生存的时间中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根据目前发现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大约在280万年前,南非斯特克方丹地区只生活着南猿非洲种,它们不会制造工具。到了200万,150万年前,这一地区生活着两种人科动物,粗壮南猿以非常粗糙的植物为生,不会制造工具;而另一种会制造工具。粗壮种南猿是灭绝了的一条进化旁支。
东非的发现
东非的奥杜威峡谷是地球上的一条大伤疤。它南北长约32千米,深约90米。古代河流的深切,使峡谷两壁露出了由漫长岁月沉积的地层剖面。这里埋藏着丰富的动物化石。肯尼亚内罗毕的柯林顿纪念博物馆的年轻馆长路易斯?利基,在1931年筹足所需的经费,开始了奥杜威的考察。
几乎整整20年,利基与妻子和儿子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找到了当时东非和中非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头骨,而且还发现了这类动物的栖息地。从复原的头骨来看,这是一个已接近成年的男性,很像南非的粗壮型南猿,臼齿极大,头骨显示出非常独特的性状,厚实的脸部以及低平的额部,特点比南猿粗壮种更甚。利基将其定名为一个新属种叫"东非人鲍氏种"。后为,这具头骨被定为南猿属中的一个种,叫"南猿鲍氏种",这是一种超级粗壮型南猿。经多次测定,鲍氏种的年代大约在距今175万年前。这一年代测定结果证实了布鲁姆对南猿非洲种距今200万年的估计相当准确。
然而,谁是最早的石器制造者,仍然困扰着古人类学家。1960年,利基夫妇的儿子乔纳森在发现东非人的地点,发现了第二具人科动物的牙齿和骨片。路易斯?利基意识到这个人科成员要比鲍氏种更像人。
虽然这具新的化石与鲍氏种一样古老,但是它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新种,甚至比南猿非洲种更为纤细,更具人的特点。利基将这具化石定为人属,称其为"能人",并相信他才是石器工具的制造者。这一看法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从非洲的发现可以知道,人类早期的演化呈现一种镶嵌的模式,常常有两种不同的人科动物共生并存。比如,在南非粗壮种南猿与人属动物共存,在东非南猿鲍氏种与能人共生。它们甚至被发现在同一居住面上。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30万年前的库彼福勒,南猿鲍氏种曾与直立人并存过。
根据目前的化石材料,科学家们对早期人类的演化作出了三点结论:
(1)人科动物与猿至少在500万年前已分道扬镳。
(2)在250万年前人科动物进化的不同路线至少有两支。
(3)其中一支人科动物进化到人,而其他类型大约在100万年前完全灭绝。
范文二: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最初生活在非
洲(大约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
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研究南方古猿,对于探索
人类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 录
1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
1. 1.1 粗壮南方古猿
2. 1.2 纤细型南方古猿
3. 1.3 能人
4. 1.4 直立人
5. 1.5 智人
6. 1.6 人类如何起源
7. 1.7 从猿到人的过渡
8. 1.8 关于南方古猿的演化
9. 1.9 最早的人类
10. 1.10 直立人
2人类进化过程
1. 2.1 古类人猿
2. 2.2 1)。 南方古猿
3. 2.3 2)。 能人
4. 2.4 3)。 直立人
5. 2.5 4)。 智人
6. 2.6 晚期智人
3附录
1. 3.1 附1)
2. 3.2 附2)
3. 3.3 附3)
4. 3.4 附4)
5. 3.5 附5)
6. 3.6 附6)
7. 3.7 附7)
8. 3.8 附8)
9. 3.9 附9)。人口
1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伯利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颌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南方古猿的牙齿、头颅、髋骨等和人相近,和猿类有显著的差别,可能已会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其出现年代少于400万~300万年,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于1974年在埃塞尔比亚出土,由于骨骼较为完整,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步履蹒跚,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征。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雌性60千克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南方古猿至少有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粗壮型体重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到1.3米左右,脑量平均不到450毫升,体重约在25公斤左右。
一般认为,粗壮型是南方古猿发展中已经绝灭的旁支,而纤细型则是人类的祖先。粗壮型是蔬食者;纤细型是杂食者,肉类在食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原始丛林中,人们曾经碰到过可怕的“野人”。他们身上长着长长的毛,头上有一缕尖尖的发梢,身材高大,可以像人那样站立、行走和迅跑。埋伏在丛林深处的摄像机曾经拍摄到一个“野人”洗手、取食的情景。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野人”是南方古猿粗壮型的幸存者。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它们开始以硬质及
南方古猿
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最早的石器出现于250万年前,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此外,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
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开始出现了狩猎,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能人
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种,它为人属的最原始的成员,脑容量为男:
南方古猿的骸骨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可能已具语言能力。从他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可以联想人类的祖先已经学会敲打石块制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击兽骨或宰割兽肉。从发掘场地得知:能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属共存于同一场所中,由于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没有战斗的考古被发现,甚至发现有能人与后代直立人共存的纪录。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全被直立人取代,后者成为了人类的主流。
直立人
出现时,人类史已经有漫长的岁月,他们承继了其先驱的技能,并加以改良,那时候人类懂得用火,也能象现代人般进行奔跑,依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从脑髗骨的结构可以确定他们有语言的能力,从最丰富的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近10万件石器制品和用火痕迹,以及百多种动物化石,从烧骨而知他们已有熟食的习惯,狩猎的结果使人类有肉食的倾向,肉食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大脑能摄取更多营养,从而促进人更为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人类更为有效地战胜自然的灾害。到了这时,人类在动物界基本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但是,称霸地球的,是他们的后裔——智人。
智人
亦称古人,最原始的智人为尼安德特人(尼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或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1856年最早发现于德国的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一个山洞而得名,从头骨可以看到他们仍有很多原始的特征: 眉脊发达,前额较为倾斜,枕部突出,鼻部宽大,颌骨前突等,就脑容量而言,有超越1300毫升的纪录,甚至大于现代人,其他骨骼和现代人已十分相似。尼人多在洞穴中发现,伴以大量的精巧的石器制品、薄石片、骨针 、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等,他们可能开始穴居或半穴居生活,以火取暖和以火驱逐野兽,能用兽皮制衣蔽体等,尼人发明了葬仪,年长的成员会将生活经验传授后代,人类的文明开始萌起。
由于他们兴盛至衰落的漫长岁月,始终使用固有工具而不思改进技术,大约3万年前为晚期智人完全取代
范文三: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属于灵长目人科。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的汤恩采石场发现的,化石是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达特教授对化石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个头骨很像猿,但又带有不少人的性状;脑容量虽小,但是它比黑猩猩的脑更像人;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已能直立行走。于是,他在192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汤恩幼儿是位于猿和人之间的类型,并定名为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这在当时的人类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那时的大多数人类学家都认为发达的大脑才是人的标志。
随后,在南非以及非洲的其他地区,人类学家又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猿人化石。经多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界才逐渐一致肯定南方古猿是人类进化系统上最初阶段的化石,在分类学上归入人科。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之间。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最初,一些人还认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属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纤细型又称非洲南猿,身高在1.2m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粗壮型又叫做粗壮南猿或鲍氏南猿,身高约1.5m,颅骨有明显的矢状脊,面骨相对较大(图7,1)。从他们的牙齿来看,粗壮南猿的门齿、犬齿较小,但臼齿硕大(颌骨也较粗壮),说明他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而纤细型的南方古猿则是杂食的。一般认为,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
南方古猿的枕骨大孔位于头骨的腹面,脊柱弯曲,骨盆短而宽,踝骨处于人和典型的猿之间,这表明南方古猿的骨骼支架部分已经适于直立行走。但是,他们的手臂比较长,肩部肌肉比较发达,趾也很长,适于抓握。因此,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也能在森林中攀援,但还不适于在草原上长途跋涉和奔跑。有证据表明,他们生活在由10多个人组成的小集群中,相当于一个扩大了的家庭。
迄今为止,古人类学家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约在400多万年前,这与最晚的古猿化石(约1000万年前)之间有长达500万年的空白,人类学家称之为“缺环”。这些缺环一旦被补上,人类起源之谜将进一步得到破解。
范文四:猿人和智人的区别?历史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差异
猿人和智人的区别?历史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差异 猿人的头骨还有点像猿,智人已经与现代人没什么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脑容量的变 化,其他具体细节见下:晚期猿人大腿发达,像人的腿,而头则像猿,属于晚期猿 人,其主要特点是完全用两足行走。 “ 手斧 ” 是晚期猿人文化的代表作品,可以说是制 造工具的工具,为了制造它,石器制造者心中应有一个想制造的石器形状,有意识的 将这种形状施加于他们利用的石头上。因此,晚期猿人在思维和语言方面比能人均大 有进步。除了手斧以外,晚期猿人进化发展的另一大突破是火的使用,但无论是 “ 爪 哇猿人 ” 还是 “ 北京猿人 ” ,都还兼有猿的特性,并未完全脱离动物的范畴,食人习惯的 保留,就是其重要表现。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是:额部较垂直,眉嵴微弱 ; 颜面广阔, 下颏明显 ; 身体较高,脑容量大。这些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会制造磨光的石器和骨 器,已学会钻木取火。当时的社会,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女人采集和 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务。由于还实行群婚制,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是氏族的 中心。在晚期智人阶段,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 时代晚期。石器更进步,制作方法不仅用直接制作法,还用间接制作法。这个时期石 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 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 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狩猎工具有重大改 进。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 服,佩戴装饰品。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
本文作者:行业报告头条
范文五:古猿怎样变成人
作者:方宗熙
《古猿怎样变成人》讲从古猿到猿人、现代人的进化;《生命进行曲》讲整个生物的进化;《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讲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和变异是人类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总序
第一部 古猿怎样变成人
前言一、人类从哪里来
二、人类是什么样的动物呢三、人类的近亲——现代类人猿
四、人类的祖先——古猿五、古猿怎样变成猿人
六、猿人怎样变成现代人七、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规律
八、人类往何处去结语
第二部 生命进行曲
一、生命进行曲
第三部 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
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三、有趣的豌豆实验四、豌豆花的奥秘
五、神奇的三比一六、成功的秘诀
七、小果蝇大贡献八、遗传和环境都重要
九、细菌泄露的秘密十、奇妙的工厂
十一、攀登新高峰附:方宗熙生物学作品要目
选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