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点,也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其移动规律可以归纳为:
一天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逐渐西移,故太阳直射点也是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个经度。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移动规律: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一幅简单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太阳直射点什么时候开始北移,什么时候开始南移;太阳什么时候直射北半球,什么时候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多少个纬度,一个月移动多少个纬度等。
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方法有:
①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即为太阳直射点;
②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③日期(每一天太阳直射不同的纬线)与时刻(某时刻一定有某个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法。
④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如果晨昏线与X°纬线圈相切,则太阳直射在南北纬(90-X)°;如果北极圈内发生极昼,则太阳直射23°26′N;如果北极圈内发生极夜,则太阳直射23°26′S;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X°,则太阳直射南北纬X°。
警示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发生变化,而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则在1月初(近日点)和7月初(远日点)发生变化。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但公转的速度并非最慢。
范文二:2012高考地理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2012高考地理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点,也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其移动规律可以归纳为:
一天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逐渐西移,故太阳直射点也是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个经度。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移动规律: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一幅简单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太阳直射点什么时候开始北移,什么时候开始南移;太阳什么时候直射北半球,什么时候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多少个纬度,一个月移动多少个纬度等。
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方法有:
?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即为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日期(每一天太阳直射不同的纬线)与时刻(某时刻一定有某个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法。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如果晨昏线与X?纬线圈相切,则太阳直射在南北纬(90-X)?;如果北极圈内发生极昼,则太阳直射 23?26′N; 如果北极圈内发生极夜,则太阳直射23?26′S;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X?,则太阳直射南北纬X?。
警示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发生变化,而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则在1月初(近日点)和7月初(远日点)发生变化。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但公转的速度并非最慢。
范文三:巧用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
七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又是重点和难点。七年级学生受年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读图判断太阳直射点很困难,不能快速、准确地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教给学生利用晨昏线准确判断太阳直射点,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理清思路,掌握知识点。 一、认识晨昏线 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上各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近似平行,对于晨昏线上的观察者来讲,太阳正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度。 二、与晨昏线有关的读图判断 1.晨昏线与二分――春分和秋分 通过读图让学生观察:当晨昏线过南北极点时,它与某一经线圈重合,此时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即北半球的春分日或9月23日前后即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2.晨昏线与二至――夏至和冬至 读光照图时教给学生注意分清两种情况: (1)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白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一天太阳直射北纬23.5度纬线(北回归线)。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黑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这一天太阳直射南纬23.5度纬线(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日照图中昼弧与夜弧的长短情况,判断太阳直射点。如:春分、秋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昼弧、夜弧等长,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并且强调赤道上昼弧、夜弧永远等长,永远昼夜平分。当南半球昼弧大于夜弧时,可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北半球昼弧大于夜弧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晨昏线与正午太阳高度 当晨昏线过南北极点并与某一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且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为极昼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且由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为极昼时,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且由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这里要明确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只有南北极圈以内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体会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了解当地夏至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冬至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这样通过对晨昏线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学生理解和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及五带这部分内容会显得轻松、有趣一些。遇到有关这类题目也就知道从晨昏线这一知识点入手,抓住关键,准确作答。
范文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设疑导入:是谁把地球仪弄歪了?
T :前面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这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 地球 的赤道无限扩大会成为平面吗?
S:会
T:这个平面叫做什么?
S:赤道平面
T:地球公转轨道无限扩大会成为平面吗?
S:会
T:这个平面叫做什么?
S:黄道平面
T: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一致会出现什么情况?
S:之间会存在一个夹角
T:这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那么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多少?
S:23度 26分
T:在一定时期内,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是不变的,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基本 不变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就会发生移动。
T:角 1和角 2的度数是多少?
S:23度 26分
T: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运动的时候总是倾斜着身子,所以课前我们 说的为什么地球仪是倾斜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太阳光线穿过地心与地表相交的点 叫做直射点。 在这幅图当中, 很明显地发现,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发生了变 化。那么在左边的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哪个纬度?
S:北纬 23度 26分
T:太阳直射点能不能再向北移动呢?
S:不能
T:当地球转到了另一背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哪里?
S:南纬 23度 26分
T: 太阳直射点能不能再向南移动呢?
S:不能
T: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最北运动到北纬 23度 26分,称之为北回归线; 最南移动到南纬 23度 26分,称之为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是 什么时候?
(图 1.18 黄赤交角与二分而至日地球的位置)
S:夏至日, 6月 22日前后
T: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是什么时候?
S:冬至日, 12月 22日前后
T:春分日, 3月 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刚好直射在赤道上;当秋分日,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也刚好在赤道上。
T:现在请同学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轴, 纵坐标表示太阳直射点运动的纬度, 用适合的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变化情况。
时间
范文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通过板画讲清黄赤交角的概念
赤道面就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在黑板上画出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来表示。黄道是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有时直接把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它所在的平面称为黄道面,并在黑板上画出呈水平状态平面来表示(如右图1所示)。板完画,讲清楚这两个平面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观察下图,这两个平面并不重合,而是相交的,我们把这两平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是
23°26′。(如图1中的a所示)
二、建立黄道面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黄道面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平面,若反过来把地球想作是静止的,可以理解为这个平面也是太阳绕着地球运动的平面。由于直射点是地心与日心的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因此可以认为黄道平面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平面,随着太阳绕着假设的静止的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也在这个平面上运动。
三、借用纬度的几何含义,理解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将地球看成是一个圆球,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其中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表相割而成的圆,我们称它为赤道。规定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度,以南为南纬度。某地的纬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线面角,即地表某地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2)。再在右图2中做出黄道面同地表的4个交点(A、B、C、D),根据纬度的几何含义,其中过A、D两点(直射点)的纬线平面是黄道面上所有直射点中纬度最大的两点,达到23°26′。所以过A、D两点分别作赤道的平行线,这两条线就是过A、C两点的纬线(平面),他们的纬度就应分别是南、北纬23°26′,同理过B、C两点的纬线平面就是赤道平面,纬度为0度(如图2所示)。由于A、D两点是黄道面上直射点中纬度最大的两点,根据前面的系列知识就可得出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在地球上的南、北纬23°26′之间,中间两次分别向北和向南经过了赤道即(B、C两点)。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可利
用设问进一步强化黄赤交角与直射点范围的关系,假设黄赤交角为变为20°,那么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多少呢?假设黄赤交角为40°,直射点的范围是多少?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又是多少?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进一步强化了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黄赤交角变,直射点的
范围就要跟着变。
四、图文结合,理解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如图2所示,当地球转到A处时(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26′的纬线上,公转到B处时(北半球的春分日),位于赤道上,说明从A处到B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南纬向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公转到D处时(北半球的夏至日),位于北纬23°26′,说明从B处到D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纬23°26′的过程;公转到C处时(北半球的秋分日),又位于赤道上,说明从D处到C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中;公转到A处时(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又回到南纬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C处到A处,太阳直射点处于从赤道向南又回到南纬23°26′的纬线上的过程中。这样太阳直射点就完成了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一周的变化,其周期称为一个回归年,把南北纬23°26′纬线称为南
北回归线,并且可以用图3表示直射点移动的轨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