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早期侵略对英国文化的影响——英国基督教的传入与发展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invasions on early British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on early British culture Chapter 1. Brief introduction
Chapter2. The preliminary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Rome-Britain period Chapter 3 .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Anglo-Saxon time. Chapter 4.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on early British culture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how Christianity spread in Anglo-Saxon England . What is more , the thesis also deeply analyses how Christianity influence the early British culture .
The chapter 1 introduce the brief situation of Britain ,
The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the Rome-Britain period .It introduces the social situation after Rome invaded Britain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Rome coming, the Latin culture began to spread in Britain and brought it into civilization
The chapter 3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Anglo-Saxon time 。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Britain after the Anglo-Saxon’s coming Britain almost went back into barbarous period .The
society developed slowly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during that period .
The chapter 4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Christian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culture .The influence primarily reflects three points:. At last it points out that Christianity did not be spread completely in Britian during that period.
[Keywords] : Christianity Rome-Britain Anglo-Saxon early British culture
Chapter1. Brief introduce
, In the early history , Britain had been invaded continually by Celts, Roman, Anglo-Saxons, Viking, Dane and Normand. Those invader brought
well-developed culture from the outer world into this island, and established various civilization in the island . All of this affected British development . Among these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Christianity brought by Rom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he British history in some sense is a history of religion’s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s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n in the island , Christian dissemination influenced Britain in many aspects, for example ,British culture .
,
Chapter 2. The preliminary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Rome-Britain period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can trace back to BC 55 when Legion invaded Britain. Then under the Roman occupation,Britain steped into civilization from prehistoric age with the influence of Lati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 wrote by Beda
ndVenerabilis ,at about 2 cent.,Britain accepted Christianity .then during the next time of Rome-Britain period, Christianity had been wide spread until the
thmiddle of 4 century.
Chapter 3.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Anglo-Saxon time.
In the mid-5th century a new wave of invaders, Jutes, Saxons, and Angles came to Britain. Time from446 to 871 is called The Anglo-Saxons. As members of Teutonic tribes, the Anglo-Saxons brought their own Teutonic religion to Britain. Christianity soon disappeared, except among the Celts of Cornwall,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
During that time,culture was at low ebb. Anglo-Saxons changed the island with violence, and distoryed the youngLatin culture in Britain. Wars became almost the only cause of kingdoms. Life is from battle to conviviality ,and then conviviality to battle . people have no spiritual pursuit,
In 597, Pope Gregory I sent St. Augustine, the Prior of St. Andrew’s Monastery
in Rome, to England to convert the heathen English to Christianity. In 579 St. Augustine became the first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He was remarkably successful in converting the king and the nobility, but the conversion of the common people was largely due to the missionary activities of the monks in the north.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two system of Christianity in Britain ,one was Roman church ,the other is Celtic Church.they were pretty different.in 664, after a violent controversy at Whitby , Oswald ,king of Northumbria ,declared that Roman Church prevail over.
The ending of whitby was very significant .for it ensured the unity of british Christianity ,and brought Britain back to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
Chapter4.The influenc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on early British culture
During Anglo-Saxon time,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
Firs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vasion of Anglo-Saxons, Britain was pretty uncultured , inhabitants there knew little knowledge and most of them were illiteracies. compared with them , missionaries came from the outer world were knowledgeable,knowledge and Latin culture spared together with Christianity . thus the cultural level of Anglo-Saxons greatly improved.
Second , Christianity is called religion of books, the Bible recoded many important Things about history , mythology, poetry, folk-custom, ethics, law and so on. This big information bank of religion not only provided a large amount of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literature ,itself was also a theme of literature. In his old English poet of hero, Paul kellerman used metre and alliteration on Christianity ,which led the appearance of British Original literature . some concept of good and evil ,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the Bible ,also affected writers thought deeply . In a manner of speaking , when we analyse british or even the whole western literature , the Bible was inevasible referred to .
Third, the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influenced British education. at that time , church monopolized education,their concern of learning and school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british education. The monasterie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One of them is Monastery Jarrow built by Bendict Biscop , in Northumbria,where Beda Venerabilis “the father of
Britain history”worked.
Moreover , religious rites of Christianity were conducive to improvement of sculpture , painting, music and some other pattern of art.
Although they brought the new religion, Christianity, to Britain,Roman influence on Britain was limited.First, the Romans always treated the Britons as a subject people of slave class. Second, never during the 4 centuries did the Romans and Britons intermarry. Third, the Romans had no impact on the language or culture of ordinary Britons. So when roman evacuated from Britain with the decline of roman empire ,the civilization roman constructed at Britain declined , too.
范文二: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及
其影响
』
第16卷第l期
2000年3月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JournalofCangzhouTeachers’College
NO.1VoI_16
March2000
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对印度的
经济侵略及其影响
型F{
Fl善6一lf1
摘要:其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对算殖民地印度的经侵略方式矗生了吏化.由公开的,直
接的抢劫和搜刮建为商品倾销为主这给印度社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
方面,它破坏了印度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农业和手2r-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封建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又为未来印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物质
前提.印孚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人民用极高昂的代价换来的.
关键词;壬业堇市场自由贸易殖民地童亟趟资表输出
中图法分.蝴,叩殍{三老,
最早发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的3o一?
年代得以完成.工业革命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工业生产
量得到了惊人的增长英国棉布的产量从1796年一
1830年增长了15.5倍;煤炭产量在1770年一1830年
增长近10倍;1740年-_l850年铁的产量增长了l00
倍.产品的数量有了十倍,百倍地增长,而销售市场却
没有得到相应增长.这就使日益激增的商品和有限的
市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最惊人的繁荣当中.
就已不难看出明显的,日益迫近的工业危机的征兆.英
国需要扩大旧市场或开辟新市场”
在国内,日益强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掀起l『自
由贸易运动废除了过去按照重商主义理色而实行的保
护贸易政策l846年国会废除T谷物法.1849年又废
除了实行近800年的航海条例,在1846一l849年问.
国会还取消了200种商品的人口税.自由贸易运动在
全国取得了胜利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的工业在世界遥遥领先,
凭借自己的工业优势,英国想把自由贸易政策推向国
外-建立自由贸易的国际市场因为奠目的工业,尤
其是棉纺织业的生产也大大超过r国内市场的容量
而工业生产相对落后的欧洲大陆渚国和美国却纷纷实
行保护关税政策,以防止本国工业在英国工业竞争面
作者简舟:王钊,艳州师专历史系教师.
河北沧州061~0i
收{肓日期:1999年12月6日
?00?
前垮掉.由于这些国家关税太高,使英国棉纺织品对
欧洲的输入从年平均11,386千镑减少到10+153千
镑.对美国的输出则从2045千镑降到1077千镑
市场问题愈加严重了,英国纺织厂主只得降低产
品的价格以推销其数倍增长的产品,利润的下降使英
国资产阶级感到痛心疾首.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
辟新市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经济落后的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亚洲是它的主要侵略目标.在亚洲诸
国家中,印度是英国最大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享有
“奠国国王王冠上最明亮的一噘宝石”之称.
印度在十八世纪中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殖民
者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掠
夺一但这时的掠夺更常带有明显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的特点.即进行公开的,直接的抢劫和搜刮.这时英
国对印度的掠夺并没有触动印度的社会根基
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以开放印度市
场,参与对印度的掠夺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压力之下,
1813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校.从此印
度开始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在
1833年l848年闻.原棉输入从3200万英镑增至
8800万镑.羊毛输入从3700镑增至270万镑.大米,
小麦输入总值也从1849年的八十多万镑增至1858年
的380万镑进行商品颇销和原料掠夺是工业革命完
成之后,英国对印度经济侵略的新方式.是一种更隐
第1期王钊:S-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及其影响
蔽,破坏性更大的方式它对于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破坏丁印度封建
专制制度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台的自给自足
的封建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又为未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台彻
底毁掉
丁”封建专制铷凄的基础被破坏了印度在很古
的时候便产生了…种特殊的j台制度村社制度.
这些村庄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结舍而
形成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太机器生产出的廉
价的英国工业品的倾销使村社制度瓦解丁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土地私有制在发展.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
物转变.土地兼并盛行.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失去
丁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旧的经济基础破破
坏了,但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并没有随之成长起来.这
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农民不能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发
展早期那样被新兴的工业部门所吸纳.大批农民和手
工业者流离失所,境遇悲惨这样,”奠国破坏了印宠
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建印度社会
的意思,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
的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受的灾难有丁一种特
殊的悲惨的色彩.”
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在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
时.还给印度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即为未来印度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虽然这是在极卑
鄙的利益的驱使下不自觉完成的
古老的村社制度瓦解了,土地私有制在迅速发展,
印度的太部分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靛青,大
麻及其它原料去交换英国货的简单农场.印度农村被
纳入了英国资本主义农业体系,开始围绕着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运转起来.
在宗主国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和”移植”下,从
19世纪中叶起,在印度出现了本民旅必办的工厂,企
业,主要是轻工业,1851年,盂买大商人达瓦尔创,
丁印度第一家棉纺公司孟买纺织公司以后印度
的一些太商人,大买办,高利贷者及封建王公也都相
继投资兴建工厂.这时印度的民族工业虽然还比较弱
小.怛亡=毕竟代表了印度民族发展的未来与方向
开始向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资本主义进八
垄断阶段之后.英国对印度的资本输出增加丁英匿
对印度输出的主要形式是发行国馈和直接的生产投
资.投资的方向主要用于修筑铁路,兴修水利设谁,开
设银行信贷.资本输出的增加客观上加速丁印睦资本
主义的发展例如作为印度现代工业的先驱的铁路在
l9世纪末规模修筑起采.极大地带动丁其它行的发
展因为疑要你把机器应用到一1,有煤有铁的国家
的交通上,你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自己去制造机器了.
如果你想要在一十幅原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十铁路
嘲,鄢你就不能不在这个国家里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
的各种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这样一米.也必然要在
那些与铁路没有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都建立
起来.”到1900年,印度的钢铁,水泥,水电,纺织,
榨油普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资本输出并不完全
排挤商品倾销,而是为商品倾销创造条件.英国商品
的输八额l8,50年为l,370万英镑.1877年为37,440.
63l英镑英殖民者谋取了更丰厚的利润.而印度人民
蒙受丁更深重的灾难.
英国自工业革命完成后开始的商品倾销为主要手
段的经济侵略给印度带来了双重影响.,方面.它给
殖民地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以这样说:”
列颠人给印度斯担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担过去的一切
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外一种,在
程度上不知要探重多少倍.”另一方面.它叉为印度社
会带来了进步因素,即为印度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
了物质基础”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
造物质基础的使命”,”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
世界创造了这些物质条件,正象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
了表层一样.”但印度获得的这些进步是用个人和整个
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穷困和屈辱而达到的进步,是
“用人头做成的酒杯才能喝下的甜美的酒浆.”
注释
本篇i:文均引自《马克思,恩梧斯选集》第
二卷《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
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责任编辑;张振铎]
?
3】?
范文三: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老师:王颖
研究成员:陈文晋 王玉祥 刘小芳 赵嘉伟 李艳娉 赵超 李敏 课题负责人:陈文晋
我们学习了西方对中国的殖民掠夺,但是有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香港发展的那样是因为它是殖民地”等。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需要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也由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英国的商品输出阻碍重重,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这就成为英国进行鸦片战争的借口。
即使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它却在客观上使中国打开近代化的大门,所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有利也有弊。
鸦片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过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严酷的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深刻地明白了只有发展进步才能抵抗侵略。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就感觉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出了改革的强烈呼唤,“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 (2)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实,为了寻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3)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物质层面的学习 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用”,来维护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体”,并由此发起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3、制度层面的学习(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洪秀全明确支持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纲领,虽然并未付诸实施。 (2)严复是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著名思想启蒙家。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的《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发出了“救亡”的呼号,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号召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旋律,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继之而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积极宣传并力图在中国实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4、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倡民主、科学,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权威地位,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使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寻求真理,给后人留下了理性的反思和深刻的思想启迪。这一客观结果正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造成。 概括起来说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口岸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但我认为积极影响还是最主要的:
1.在经济上,自然经济被打破后,以外国在华企业为先,民营近代企业和洋务企业紧随之,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开始诞生,近代经济开始兴起。
2.在文化上,不但打破了我们那种陈腐落后的“天朝上国”思想,而且将西方的近代思想,如政治上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传入了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化上的近代化,而且为日后政治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在政治上,新的民族民主运动开始兴起,近代民主的观念产生并开始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我们建成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4.在军事上,新式的军队开始产生,军事近代化得以发展。北洋舰队、北洋新军的组建,都带有浓厚的列强的色彩。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虽然在当时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正是中国人民不断的反压迫、反剥削、使得各阶级不断登上历史舞台,不断的追寻救国之路,最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政权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老师:王颖
课题负责人:1309 陈文晋
范文四: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下,落后的中国其实从中有一些受益。鸦片战争后,英国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但是首先,从经济上看,增开沿海五处通商口岸,外国商品也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传统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瓦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列强强力打开中国的门户后,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市场中,迫使中国向近代的转变,如《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传教士自由传教,也进一步扩大了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当然这些有利的方面比起弊端来说,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论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还是《辛丑条约》,对当时的中国,乃至直到现在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辛丑条约》为例,中国承受最高赔款4.5亿,这些赔款最后还是落到老百姓上,严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税收受到列强的控制。在北京东郊民巷划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进一步了控制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解除中国抗击侵略的能力,窥伺中国的领土。严禁人民反帝运动,这又是何等悲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而言之,这些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清廷主权丧失,堂堂五千年文明古国岌岌可危。
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冷静与辩证的看待列强的侵略,也应认识到,其弊远大于利。当然也应以史为镜,从中汲取教训,这样才是历史的意义所在。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努力发展自身,从上层建筑的完善,到经济基础的建立,再到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坚定不移的走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我们依然可以骄傲的站在世界的东方之巅。
范文五:帝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外国列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1840年,对中国而言永远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可能是中国屈辱的一年,却也是中国历史真正开始改写的一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震惊中外的事,来唤起人们的觉醒!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残忍的,那么富丽堂皇的圆明园,那么多珍贵的文物,那么无情的掠杀,或许战争带给我们的,就是对那些事物的反省,以及对许多事情的重新的审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造成了太大的影响,他决定了中国的以后,也告别了中国的以前。
经济方面,那么多的条约意味着我们有太多赔款,那些赔款甚至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从19世40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外商企业主义经济在华产生。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从70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一击。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从此,外商企业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占;18亿两白银相当于晚清20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被勒索,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被破坏,成千累万同胞被屠杀,殖民势力与中国的腐朽势力相勾结,强化了反动势力,接破坏了中国的文明与发展,妨碍了中国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侵略震撼了古老的中国,激起了民族的进步意识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为商品经济开辟了道路,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向民主化转变,引进了机器生产。
幸运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人民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民主观念的崛起,制度上的反思,可以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重新奋起,努力向上,然后为了我国而奋斗!
再谈“林青天”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大大超出了狭隘的封建的忠君思想。他的爱,是对民族利益的关切,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这点远远超过过去的爱国英雄。林则徐也说过:“雷霆雨露总君恩。”但,这种忠君观念,不过是表现他个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恩而已。他受宠则对君主感激涕零,失宠则甘忍辱负重,置个人祸福荣禄于度外。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命运的大是大非,则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反侵略的正确道路。如,当道光皇帝以“误国病民,莫此为甚”莫须有罪名将他革职以后,林则徐一方面向朋友表明自己心迹,一方面委婉地向道光皇帝抗争。他宁可遭受罢官、流放、诽谤的折磨,也不愿意放弃反侵略的崇高信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这句话,鲜明地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民族责任感。他曾写道:中原若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把我林则徐流放,就能使夷人退兵吗?如果能,我老死边疆,也心甘情愿。爱国浩然正气充满于字里行间,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反侵略正义立场,是至老弥坚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早期侵略对英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