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肩关节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肩关节shoulder joint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环构成的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肱骨头的关节面较大,关节盂的面积仅为关节头的1/3或1/4,因此,肱骨头的运动幅度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上方将盂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少且弱,在肩关节的上方,有喙肱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解剖颈的下分。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加以关节头与关节窝的面积差度大,关节囊薄而松弛等结构特征,反映了它具有灵活性运动的机能。肩关节周围有大量肌肉通过。这些肌肉对维护肩关节的稳固性有重要意义,但关节的前下方肌肉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关节稳固性最差的薄弱点。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向后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易发生肩关节的前脱位。
范文二:肩关节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肩关节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2008-12-1 17: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肩关节shoulder joint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环构成的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肱骨头的关节面较大,关节盂的面积仅为关节头的1/3或1/4,因此,肱骨头的运动幅度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上方将盂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少且弱,在肩关节的上方,有喙肱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
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解剖颈的下分。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加以关节头与关节窝的面积差度大,关节囊薄而松弛等结构特征,反映了它具有灵活性运动的机能。肩关节周围有大量肌肉通过。这些肌肉对维护肩关节的稳固性有重要意义,但关节的前下方肌肉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关节稳固性最差的薄弱点。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向后
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易发生肩关节的前脱位。
肩关节(前面观)(图片)
2009-6-23 15:27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范文三: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的活动涉及几个关节综合活动。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胛关节和盂肱关节。盂肱关节是肩部的主要关节。
1肩关节的主动运动
屈/伸(160-180度/50-60度)
外展/内收(170-180度/50-75度)
在肩胛平面的外展(170-180)
外旋/内旋(80-90度/60-100度)
水平位的外展/内收(45度/130度)
2肩肱节律 肩胛骨:肱骨=2:1
阶段一:在肩关节外展的第一个30度,主要由盂肱关节完成
阶段二:肩关节外展30度后,肩胛骨开始在胸壁上上旋,肩胛下角向前移动。
胸锁关节:锁骨上抬大约30度(或25度)
肩锁关节:上旋5度
盂肱关节:外展60度
阶段三:胸锁关节:锁骨保持上抬30度,围绕长轴向后大约旋转45度(或25度)
肩锁关节:上旋30度(或35度)
盂肱关节:外展120度
3肩关节的运动肌肉
肩胛骨
上抬:肩胛提肌、菱形肌
下降:下斜方肌、背阔肌、胸小肌、锁骨下肌(作用不被确定)
上旋: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
下旋:肩胛提肌、菱形肌、胸小肌
前伸: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后伸:小菱形肌、斜方肌中束、背阔肌
盂肱关节
外展:三角肌中束、肩袖
内收:三角肌前束、后束、背阔肌、胸大肌、喙肱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屈:胸大肌锁骨部、三角肌前部、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
伸:肱三头肌长头、三角肌后束、小圆肌、背阔肌
内旋: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外旋:三角肌后束、冈下肌、小圆肌
4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结构松弛,活动度较大,其稳定性主要由关节囊韧带、关节组件、关节腔内负压、和盂唇共同维持。
关节囊的韧带复合结构由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前下、后下韧带和喙肱韧带共同组成。
1、盂肱上韧带:限制肱骨头的外旋和下移
2、盂肱中韧带:限制肱骨头的外旋和前移
3、盂肱下韧带:
前支:限制肱骨头的外旋,向上和向前移动
后支:限制肱骨头的内旋和前移
上肢在躯干两侧时,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限制作用最大。
上肢外展45度时,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限制作用最大。
上肢外展90度时,盂肱下韧带限制作用最大。
4、喙肱韧带:起于喙突,与关节囊混合后共同附于肱骨上。在肩部外旋时,该韧带紧张并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动态稳定
肩关节的动态因素由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维持。其中肩袖是维持动态稳定的关键。肩袖主要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组成。冈上肌通过将肱骨头向关节盂牵拉来保持肩部的稳定;冈下肌、小圆肌在冈上肌被激活后,能外旋肱骨头,并且通过对关节加压来稳定肩关节;肩胛下肌的功能类似于内旋肌。
5神经结构
盂肱关节的运动和感觉支主要来自C5和C6水平
盂肱关节囊主要被肩胛上神经(
C5,C6)和腋神经(C5,C6)支配
臂丛神经被包埋后,容易受压迫的地方:颈椎孔;前、中斜角肌;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胸小肌
范文四:肩关节的控制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Jun. 2009, Vol. 24, No.6·综述 ·
偏瘫的上肢功能评定方法及应用 唐 强 1吴云鹏 2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 中 、 脑 外 伤 、 脑 肿 瘤 等 导 致 的 , 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综合征 。 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 的瘫痪 [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 同时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 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 , 康 复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并取得了较好 的治疗效果 [2— 3]。
康复医学从障碍的角度出发 , 积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障碍 , 使得患者回归社会 。 因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关系较下 肢更为密切 , 所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 偏瘫上 肢 的 功 能 改 善 更能反映康复治疗结果的本质 。 运用偏瘫上肢最初神经缺失 的变化预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局 , 能使治疗师确定最 后的整体康复目标以及选择适合的治 疗 方 案 , 提 高 康 复 效 率 , 所以偏瘫上肢功能评定在临床康 复 中 占 有 很 重 要 的 地 位 。 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大体可分为四类 :肌力变化为主的评 价 ; 运动模式改变为主的评价 ; 上肢功能变化为主的评价 ; 应 用电生理与康复工程学的评价 。
1肌力变化为主的评价
该方法主要从肌力检查的方面研究患肢的功能预后 , 主 要包括徒手肌力试验 。 常用的有 Lovett 肌力分级评测法 、 英 国 医 学 研 究 理 事 会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 分 级 评 测法等 , 以及最大握力和捏力检测 [4— 5]。 很多学者把对肌力检 查应用于偏瘫临床持否定态度 , 认为偏瘫是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 , 不同于周围神经损伤 , 此时若进行肌力检 查 容 易 误 导 对 患者肢体功能的判断以及据此结果训练所导致的痉挛加重 ; 但杨延砚等 [3]认为肌无力是脑卒中患者独立于痉挛和弛缓性 瘫痪之外的运动损伤 , 而其后一些脑卒中特有的运动模式的 改变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肌力恢复这一基础之上 。 所以杨延 砚等 [3]认为肌力检查也是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相关临床 评定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 。 更有学者认为上肢肌力是有效 预测脑卒中功能预后的六个要素之一 [6]。
2运动模式改变为主的评价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 Brunnstrom 评定法 、 Fugl-Meyer 评定 法 (Fugl-Meyer assessment,FMA) 、 运 动 评 估 量 表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 评定法 、 上田敏评定法 、 Bobath 评定法 。 2.1Brunnstrom 评定法
瑞 典 物 理 治 疗 师 Brunnstrom 于 20世 纪 中 叶 对 大 量 的 偏瘫患者进行了长期临床观察 , 设计制定了偏瘫功能恢复 6级评价标准 。 Brunnstrom 评定法的特点是内容精简 、 省时 、 易 为 患 者 接 受 、 也 易 为 同 行 所 重 复 。 丁 新 华 等 [7]采 用 Brunnstrom 法观察了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 并将它 与肌力评定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 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上 、 下肢的近端及远端肌肉的肌力与 Brunnstrom 分期的相关 性明显 , 认为尚可用此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行预 测 。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 , 周宁等 [8]认为 Brunnstrom 评定法为等级评价 , 敏感度差些 , 不适合用于科研 , 并且不能 发现肌力的细微变化 , 也易忽略协调的提高 , 虽 然 在 治 疗 中 可描述脑卒中患者总的表现 , 但作为评定治疗效果的量表还 是十分有限 。
2.2Fugl-Meyer 评定法
此方法实际上是 Brunnstrom 评定方法的细化和数量化 。 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 , 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 、 肘 、 腕关节 的屈肌 、 伸肌的协同运动 , 腕关节稳定性 , 有无反射亢进等 , 小 关节包括手的抓握 、 手指侧捏 、 对指捏等运动方式 , 且包括协 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 , 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 。 Fugl-Meyer 量 表 能 比 较 准 确 的 对 偏 瘫 患 者 肢 体 功 能 做 出 定 量 评 定 ,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 、 标准的评定方法 。 该方法评定结果解 释较准确 , 评定内容详细 , 适用于科研及临床工作 。 这种评定 方法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密切相关 , 也能反映异常运动模式 的变化因而被广泛使用 。 在运用 Fugl-Meyer 量表评定社区脑 卒中康复疗效 , 判断其可行性方面 , 桑德春等 [9]通过对 313例 社区偏瘫患者治疗 3个月过程中分别应用 Fugl-Meyer 量表 与普通定期跟踪评定对比后得出结论 :Fugl-Meyer 量表可以 用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 同时也可作 为康复疗效的评定指标应用在基层康复治疗中 。 陈宗羡等 [10]通过对 88例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康复治疗后指 出 , 在偏瘫患者功能评估中应用 Fugl-Meyer 量表可以充分体 现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 对于患者患侧肢体的功能预后有积 极的作用 。 伍少玲等 [11]将 Fugl-Meyer 量表应用于偏瘫患者姿 势 能 力 控 制 方 面 的 研 究 。 对 45例 脑 卒 中 急 性 期 患 者 应 用 Fugl-Meyer 量表分别在起病后 1周内 , 2周后及出院前进行 3次评定 , 结果显示 Fugl-Meyer 量表能较好的反映受试者坐 位和站立位时的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 。 迟相林等 [12]认为在对 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强化训练过程中应用 Fugl-Meyer 评定 方法可以较好地判断肢体运动功能 , 从而制定较为合理的康 复治疗方案 。 杨坚等 [13]运用 Fugl-Meyer 量表对脑卒中偏瘫患 者进行的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对肢 体 运 动 功 能 恢 复 效 果 进 行评定后认为该量表可有效地对偏 瘫 肢 体 功 能 的 预 后 进 行 判断 。 瓮长水等 [14]通过对 10例偏瘫患者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治疗过程后认为 , Fugl-Meyer 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人群中具有 高度的评价者间信度与同时效度 , 更重要的是此量表对疗效 的反应性良好 。 此量表的测试项目中大多针对上肢远端的动 作 , 能够较完整的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与手部功能情况 。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 哈尔滨 , 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作者简介 :唐强 , 男 , 博士 , 教授
收稿日期 :2008-10-28
57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009年 , 第 24卷 , 第 6期
但该评价法的不足在于 :较费时 , 对每个患者评价 1次需 要花费 20— 30min(较熟练者 ) ; 需 患 者 积 极 配 合 和 精 力 集 中 , 而偏瘫患者往往伴有注意力障碍 ; 运动能力的评价只注重肢 体 , 忽略了躯干运动 [4,24]。
2.3MAS 量化评定法
由于 Fugl-Meyer 评定法对躯干运动的评定较差 , 于 是 1985年 Janet H.Carr 等 发 表 了 以 身 体 综 合 运 动 能 力 和 肌 张 力为主要评定内容的 MAS 法 。 它将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 从 仰卧位到坐在床边 、 坐位平衡 、 从坐位转移到站立位 、 步 行 、 上肢功能 、 手部运动 、 手的精细功能和全身肌张力 9项内容 , 每项 7分 (0— 6) , 用以定量评定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 根据 积分将运动障碍分为轻 (33分以上 ) 、 中 (17— 32分 ) 、 重 (0— 16分 ) 三型 。 该方法的特点是方法简单 , 针对性强 , 与 Fugl-Meyer 评 定 法 有 很 高 的 相 关 性 , 其 可 信 性 在 不 同 评 定 者 为 0.95, 重复评定为 0.98。 黄永禧等 [15]认为 MAS 法主要优点为 : MAS 法为定量评测法 , 更为客观和准确 , 可尽量减少评定者 之间所造成的差异 ; MAS 法强调功能模式 , 但亦包括抑制异 常运动模式的内容 , 更接近人的正常运动功能 , 所 定 内 容 有 指导功能训练作用 ; MAS 法易掌握 、 省时而敏感 , 一般 15— 30 min 便可完成 ; 评定设备简便 , 易于推广 , 当然 , MAS 法尚有不 完善之处 , 如手的精细活动的评分 。
2.4上田敏评定法
日 本 东 京 大 学 上 田 敏 教 授 认 为 Brunnstrom 评 定 的 特 点 是能正确掌握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恢复过程 , 但判定标准不够 明确 , 从完全瘫痪到完全恢复仅分为 6级 是 不 够 的 。 他 于 1972年将此分为 12级 , 并进行了标准化 。 经使用证明 , 此评 定方法可信度高而适当 。
2.5Bobath 评定法
Bobath 评 定 法 包 括 最 初 评 定 表 和 运 动 活 动 检 查 表 两 大 部分 , 通过前者的评定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 , 分 析 患 者 的 潜 能 , 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基础 ; 通过后者的评定 可 观 察 治 疗 进 展情况 [16]。 Bobath 的评价表格费时烦琐 , 主要说明现代偏瘫的 评定是以主动运动时的质量及平衡反 应 和 自 发 性 保 持 反 应 等来作为基础的 。
3上肢功能变化为主的评价
以上肢功能为主的评价主要包括 Wolf 运动功能测试量 表 (Wolf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 日本吉尾雅春运动功能 检 查 法 、 简 易 上 肢 机 能 检 查 (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 STEF )、 Lindmark 评定法 。
3.1Wolf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WMFT 主 要 设 计 用 来 评 价 偏 瘫 上 肢 运 动 功 能 康 复 的 量 表 , 是一项基于实验室的检查 。 该量表起源于 Emory 运动测 试 [17], 经 过 其 他 实 验 室 的 改 良 , 修 订 而 形 成 目 前 的 版 本 [18]。 WMFT 由 15个项目组成 ,1— 6为简单的关 节 运 动 ,7— 15为 复合的功能动作 。 该量表既可以评价残损又可以评价训练对 残疾的效果 。
WMFT 动作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 , 包括近端和远端关节 , 测试动作的质量和动作速度 。 毕胜 [19]针对国内偏瘫患者对该 量表进行重测信度与效度的检测 。 在对 22例偏瘫慢性期患 者进行研究后指出 WMFT 的动作完成时间和功能分级的重 测信度很高 , WMFT 与 FMA 上肢部分之间有较好的标 准 效 度 , 提示在以后的临床与研究中 , 可以放心的使用 WMFT 量 表来评价脑卒中后上肢的运动功能 。 毕胜 [19]认为 WMFT 既可 以测试患者动作完成的时间 , 也能够评价动 作 完 成 的 质 量 , 可 以 成 为 临 床 康 复 工 作 者 评 估 脑 卒 中 上 肢 残 损 的 便 捷 工 具 , 其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能够满足康复医学科研的需要 。 王 强 等 [20]通过对 Wolf 运动功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研究后 得出结论 , 认为 WMFT 具有较高的信度 、 现时效度及内部一 致性 。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但能够评估作业活动的质量 , 还 能测量作业活动的时间 。 其缺点在于使用的范围较窄 , 仅限 于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 ; 同时 , 该量表的项目过多 , 评定时 间较长 , 而删除其中某些项目是否能保持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3.2日本吉尾雅春运动功能检查法
该 检 查 方 法 由 日 本 札 幌 医 科 大 学 的 吉 尾 雅 春 教 授 于 1995年发表 。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检查法共设 13个项目 , 按难 易程度归为 6个级别 。 检查者按级别由易到难对患者进行检 查 , 并判定是否能充分完成 。 吉尾雅春运动功能检查法具有操 作简单 , 可以较好的反映患者颈 、 躯干等方面的真实能力 , 具 有较好的临床训练指导作用 。 韦懿 [21]应用该方法对 98例偏瘫 患者进行评定后认为 , 此法在治疗训练中有较好的操作性及 实用性 , 在使用过程中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 但同时该方 法也具有评价结果相对粗糙 , 部分患者经过锻炼后出现了一 些微小的变化 , 但评价结果却无变化 , 不能 反 映 患 者 微 小 的 进步 , 这由该方法操作简单的特点所决定的 。
3.3简易上肢机能检查
STEF 是由日本学 者 金 子 翼 先 生 提 出 [22], 此方法是通过 手的取物过程 , 包括手指屈 、 伸 , 手抓 、 握 , 拇指对掌 、 捏 、 夹等 各种动作来完成全套检查测试 。 全套检测共分 10项活动 , 每 项分数为 0— 10分 , 最高为 10分 。 花费时间越短 , 得分越高 。 每项检查限定时间为 30s 。 检测完毕 , 得出总分后可与不同年 龄组正常人的分值进行比较以判定正常否 , 也可进行患侧与 健侧对比判定结果 。 患者自身在治疗前后及不同阶段的评定 结果互相比较 , 在临床上更有实际意义 , 有助判定康复效果 , 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 姚红华等 [23]在对 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上 肢进行强化训练时应用了 STEF 评定方法 , 指出 STEF 评定方 法对偏瘫上肢的功能评定具有较高的效度 。
3.4Lindmark 评定法
Lindmark 运动功能评定由瑞典学者 Birgitta Lindmark 在 Fugl-Meyer 评定的基础上设计 , 于 1988年正式发表 。 该评定 包括主动运动功能 、 快速运动变换 、 姿位变换和行走 、 平衡功 能 、 感觉功能 、 关节疼痛 、 关节活动度 7个方面内容 , 将 Fugl-Meyer 评 定 的 3级 评 分 增 加 到 4级 评 分 (0— 3分 ) , 对 患 者 的 患侧 、 健侧均进行评分 , 适用于门诊和住院患者 [24]。
4应用电生理与康复工程学的评价方法
该 评 定 方 法 目 前 运 用 较 多 的 包 括 :线 性 调 频 小 波 (Chirplet)表 面 肌 电 信 号 处 理 方 法 、 运 动 诱 发 电 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 检测 。 这 些 评 定 方 法 , 特 别 是 量 化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Jun. 2009, Vol. 24, No.6
评 定 法 已 成 为 国 内 外 学 术 界 公 认 的 脑 卒 中 运 动 功 能 评 定 方 法 [4]。
4.1Chirplet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方法
Chirplet 是一种较精确的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等非平稳信 号的时频分析网络 , 目前已经在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 基 于自适应 Chirplet 分解得 到 的 自 适 应 Chirplet 谱 图 具 有 时 频分辨率高 、 无交叉项干扰等优点 , 适合分析 复 杂 多 分 量 非 平稳信号 。 该方法是通过基于自适性 Chirplet 变换的表面肌 电信号处理 , 从而实现对患者肌强直症状的量化评价 。 季林 红等 [24]采用自适应 Chirplet 分解的时频方法对 15例偏瘫患 者在完成快速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 , 通 过比较不同患者的最优 Chirplet 时频参数 , 量化评价患者肌 强直症状 , 认为 Chirplet 评测可以为康复机制的研究提供理 论依据 , 也可以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量化评估的一项 参数 。 同时指出该方法与患者相应的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 能评价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 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偏瘫患者 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
4.2MEP 检测
主要通过对电位波形的形态 、 波 幅 、 传 导 速 度 及 潜 伏 期 等指标的分析和评价来评定治疗效果 , 判 断 功 能 损 伤 及 预 后 。 MEP 可反映脊髓下行传导系统 (锥体束 ) 的功能 , 是评 定运动功能预后的客观依据之一 。 魏琰 [25]应用 MEP 与 Fugl-Meyer 量表分别对 80例偏瘫患者分两次评定 , 经过 3个月 后 , 显示 MEP 与 Fugl-Meyer 评分结果相符 , 从而认为 MEP 可能作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预 后 情 况 的 定 量 分 析 指 标 , MEP 的改善与临床肢体功能的恢复相符 。
此外 , 阳小勇 [26]等近年提出一种上肢肩肘关节运动功能 的综合性运动学评价指标 , 这项指标通过记录到的上肢端部 运动轨迹 , 提取出运动学特征 , 包括方向控制特征 、 运动的范 围和速度控制特征等 , 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综合性运动学评 价指标 。 然后通过偏瘫患者的临床实验对该指标中的各加权 影响系数进行优化 , 并利用优化后的该指标对验证组的偏瘫 患者进行打分 , 以验证该指标的合理性 。 利用该评价指标对 6例偏瘫患者进行打分 , 统计结果表明 , 偏瘫患 者 的 综 合 性 运 动学评价指标得分向量和 Fugl-Meyer 量表之间具有较高的 相关性 , 表明综合性运动学评价指标可以替代传统的上肢肩 肘关节运动功能评价方法 , 并且可以实现在线的实时检测 。
5小结
目前对于偏瘫功能评定的方法很多 , 本文只列举了一部 分临床上常用的方法 , 由于导致偏瘫的原因不 同 , 脑 损 伤 的 程度 、 部位 、 范围等又各不相同 , 所以至今还没有哪一种量表 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功能障碍 , 现存的评定方法只能对患者某 一或某几方面进行评定 , 评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评定操 作人员的素质有关 , 所以有的学者提出康复评定方法应具备 以下特点 :评价内容具有代表性 、 能充分体现某一功能 、 简便 易行 、 康复医师及治疗师易于掌握 、 患者容易接受 、 耗 时 少 、 敏感性高 、 信度与效度高 、 易于重复 [2]。 但是目前的评定方法 尚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条件 , 如何制定更为合理的评定方法将 是今后康复医学工作者的探索方向 。 参考文献
[1]于 兑 生 , 恽 晓 平 . 运 动 疗 法 与 作 业 疗 法 [M].北 京 :华 夏 出 版 社 , 2002.467.
[2]黄晓琳 , 陆敏 . 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25(6):351— 353.
[3]Hayes SH, Carroll SR. 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 the acute stroke patient[J].ArchPhys Med Rehabil,1986,67(5):319— 321. [4]徐国崇 , 李俐俐 .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价 [J].中国临床康复 , 2006,6 (5):1233— 1235.
[5]杨延砚 , 周谋望 , 黄东峰 . 最大握力和捏力检测用于脑卒中患者 上肢功能评定的研究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23(5):395— 397.
[6]Counsell C, Dennis M. McDowall M, et al. Predicting outcome after acute and subacute stroke: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new prognostic models[J].Stroke,2002,33(4):1041— 1047.
[7]丁新华 , 尤春景 . 脑卒中患者 Brunnstrom 分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 [J].中国康复 ,1996,9(2):110— 111.
[8]周宁 , 南登昆 . 脑卒中评估方法的最新进展 [J].中国临床康复 , 2006, 6(7):1867— 1871.
[9]桑德春 , 纪树荣 , 张缨 , 等 .Fugl-Meyer 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 评定中的应用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3):264— 265. [10]陈宗羡 , 李冬梅 , 何进香 . 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 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6,8(9):619— 620.
[11]伍少玲 , 燕铁斌 , 马超 , 等 . 三种量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 控制能力的分析研究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28(1): 39-41.
[12]迟相林 , 王道珍 , 郭兆荣 , 等 .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 状态的影响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12) :1087— 1089. [13]杨坚 , 乔蕾 , 朱琪 , 等 .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 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康复 医 学 杂 志 ,2007,22 (6) :514— 517.
[14]瓮长水 , 王军 , 潘小燕 , 等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最低上肢运动 标准慢性 脑 卒 中 偏 瘫 患 者 中 的 疗 效 [J].中 国 康 复 医 学 杂 志 , 2007,22(9):772— 775.
[15]黄永禧 , 王宁华 , 李文燕 , 等 . 应用 MAS 法评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运动功能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3,8(2):53— 56.
[16]黄佳 , 陈洪沛 , 郭敏 , 等 .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 研究进展与问题 [J].中国临床康复 , 2006, 10(28):120— 122. [17]Wolf SL,Lecraw DE, Barton LA, et al. Forced use of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ies to reverse the effect of learned nonuse among chronic stroke and head-injured patients[J].Exp Neurol,1989,104(2):125— 132.
[18]Morris DM,Uswatte G,Crago JE,et al.The reliability of 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for assessing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fter stroke[J].ArchPhys Med Rehabil, 2001,82(6):750— 755.
[19]毕 胜 ,Christina Hui-Chan. Wolf 运 动 功 能 测 试 量 表 的 标 准 效 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 [J].中国康复 医 学 杂 志 ,2006,21(12) : 1084— 1086.
[20]王强 , 植松瞳 , 星屋江里 , 等 . Wolf 运动功能量表的因子分析及 信度和效度研究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28(1):35— 38.
[21]韦懿 . 日本吉尾雅春偏瘫患者颈 、 躯干 、 骨盆运动能力评价法试 用体会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30) :6079. [22]金 子 翼 . 简 易 上 肢 机 能 检 查 [M].东 京 :酒 井 医 疗 株 式 会 社 , 1986.7— 22.
[23]姚红华 , 陈银海 . 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 响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2):142— 143.
[24]季林红 , 张宇博 , 王子羲 , 等 . 基于自适应 Chirplet 分解的偏瘫肌 强直症状评估 [J].清华大学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7,47(5) : 627— 630.
[25]魏琰 , 崔永健 , 付广印 , 等 .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 的影响及运动诱发电位对其评定价值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 ,2006,28(9):605— 606.
[26]阳小勇 , 王子羲 , 季林红 , 等 . 上肢肩肘关节运动功能的综合性运 动学评价指标 [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46(2) :172— 175.
范文五: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
(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
(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
(三)内收:从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
(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
(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均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
(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肩关节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