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兴奋性:P4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另一基本特征,能使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阈强度:P23作用于细胞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
Feedback(反馈): P9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 正反馈:P9 P187反馈信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其原方向活动。是机体极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破坏稳态。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P9 P187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维持机体某项生理功能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P7体内的液体的总称。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存在细胞外的为细胞外液。
内环境:P7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第二章
终板电位:P25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N2-乙酰胆碱门控通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构想发生改变,导致通道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加,但Na+的内流远大于K+的外流,因而引起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
原发性主动转运:P14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阈电位:P23能使细胞膜达到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该数值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电化学驱动力:由电位差引起的电驱动力与由浓度差引起的化学驱动力的代数和。
微终板电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
motor unit(运动单位):P195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preload(前负荷):P29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了收缩前的初长度。Depolarization(去极化)P20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减小。
Repolarization(复极化):P21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spike potential(锋电位):P22动作电位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前半部分极为迅速,且变化幅度很大,记录出的曲线呈尖峰状,故称为~。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等长收缩:P29收缩时只发生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血沉):P36将抗凝血液置于沉降管中,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毫米数)。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P34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其数值相当于5775mmHg。
第四章
血-脑屏障:P85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可限制物质自由交换的屏障。可防止血中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对于保持脑组织周围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normal pacemaker(正常起搏点):P60 正常情况下,由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发出兴奋向外扩布,心脏各部分接受由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按一定顺序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将窦房结称为心脏的~。
心房钠尿肽:P80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可使血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降低。
第五章
血氧含量:P98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HB的氧含量。
肺泡无效腔:指进入肺泡的气体,由于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参与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
血氧饱和度:P98指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用于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
肺活量:P93在做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潮气量(tidal volume):P92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吸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为500ml。
第六章
集团运动:P120大肠的一种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这种蠕动多发于早餐或进食后。 蠕动:P110 即食管肌肉的顺序性收缩,表现为食团上端的食管肌肉收缩,食团下段的肌肉舒张,并且收缩波与舒张波顺序地向食管下端推进,使食团沿食管推进。
receptive relaxation(容受性舒张):P114指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胃更好地容纳和存储食物,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以防止食糜过早地排入十二指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
第七章
食物的氧热价:P128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的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
specific dynamic effect(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P129指由食物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可能来源于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P130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能量代谢):P127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basal metabolism rate(基础代谢率):P130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体内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此时的机体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第八章
水利尿:P150指因大量饮清水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临床上常用水利尿试验来检测肾对尿液的稀释能力。
球-管平衡:P148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的现象。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清除率:P154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血浆的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不仅可以了解肾的功能,还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的转运功能。
滤过平衡:P142在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值,生成原尿,出球小动脉端
有效滤过压为零,原尿生成逐渐停止,称为~。
肾小管的分泌:P146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新城代谢的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转运入小管腔的过程。对保持机体内的酸碱、电解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重吸收:P142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某些物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的过程。
渗透性利尿:P148指通过增加肾小管中溶质溶质浓度而使尿量增多的利尿方式。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肾糖阈:P145通常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正常肾糖阈的血糖浓度为8.88-9.99mmol/L。
肾单位:P136 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每个肾单位的结构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
管-球反馈:小管液的流量可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滤过分数:P142指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之比。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P141 是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动力。它等于以下三种力量的代数和,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率:P142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
低渗尿:P152体内水分过多时,尿液的渗透压低于血浆称为~。
高渗尿:P152当机体缺水时,尿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称为~。
第九章
感受器电位:P159指在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细胞内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P159指当某一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其感觉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随刺激作用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现象。
dark adaptation(暗适应):P165指人从光亮处突然走进暗处,起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 明适应:P165指人从暗处突然来到光亮处时,起初感到光线耀眼,看不清物体,稍等片刻才恢复视觉。
生理盲点:P163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分别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
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构成突触联系。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视神经,后者在穿透视网膜时形成了视神经乳头。由于该处不存在感光细胞,不能感受光刺激产生视觉,生理学上称盲点。
视野P165指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临床上检查视野可帮助诊断某些视网膜或视觉传导通路病变。
听阈:P166 每一频率的声波,声压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听觉,这一声压值就是此频率声音的~。
最大可听阈:P166 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除引起听觉外,还会引起鼓膜的痛觉,此时的声压值称~。
视敏度:P165又称视力或视锐度,是指眼睛对物体细微结构的辨别能力。通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受试者能分辨的视角愈小,其视敏度越高。
近点:P161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或限度称为~。
瞳孔对光反射:P161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变大,强光下瞳孔缩小。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判断脑内病变的定位、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近视:P162分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两种。近视眼在不进行调节的状态下,原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远点:P161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做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 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P158指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编码:P1159(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指感受器把刺激信号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气传导:P167主要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正常情况下这一气传导途径效率高。
第十章
运动单位:P195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一个功能单位,称为~。一般来说,肌肉越大,运动单位越大。
牵张反射:P196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肌肉的收缩,此种反射称为~。
牵涉痛:P194指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以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和痛觉过敏的现象。
传入侧支性抑制:P188当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脊髓后,通过其侧支去兴奋一个抑制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这种抑制的意义是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recurrent inhibition(回返性抑制):P188当某一中枢兴奋时,其兴奋由轴突向外传导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经轴突回返作用于同一中枢的神经元,抑制原发先动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类抑制称为~。其意义是使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也促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间的活动能够步调一致。
第二信号系统:P208指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它不仅是语言活动的生理学基础,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生理学基础。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P181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起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特异投射系统):P190丘脑的感觉换元核(第一类细胞群)接受各种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传导道传来的冲动(如视、听、皮肤痛觉和深部感觉等,但嗅觉除外),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而产生特异性感觉,这一投射系统称为~。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情绪: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特殊心理体验或固定的躯体运动表现。
α波阻断:P212指睁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消失而呈现β波的现象。 突触:P176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功能上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突触后电位:P178指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形式。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slow wave sleep(慢波睡眠):P213指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常被称为~。
fast wave sleep:(快波睡眠):P213又称异相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指脑电波呈现同步化快波的睡眠时相。~有利于促进精力恢复,期间会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做梦。
biorhythm:(生物节律):P206 指生物体内的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呈周期性变化的节律。
去大脑僵直:P198指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此时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抗重力肌)过度紧张的现象。人类也可出现头后仰、上下肢僵硬伸直等似动物去大脑僵直的现象,是脑干严重损伤的信号。
第十一章
neural hormone:(神经激素):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up regulation:(上调):指受体的数量以及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
激动剂: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
permissive action(允许):P218指的是某些激素本身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作用。
靶细胞:能接受某些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
Hormone:(激素):内分泌腺和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肠-胰岛轴(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
短反馈:指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反馈影响。
应激:P234一般能引起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各种刺激,称为应激原,而产生的反应称为~。
粘液性水肿:TH分泌过少时,蛋白质合成障碍,组织间粘蛋白沉淀,使水分子滞留皮质,引起~
呆小症:P228又称为克汀病,指在胚胎时期缺碘造成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的发育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迟钝和身材矮小等特征。
下丘脑调节肽:P221指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
范文二: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绪论
A.人体生理学:以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为研究目标,而且与医学实践密切地联系着,故通常将人体生理学简称为生理学。
B.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者由活动较弱转变为活动较强。
C.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征称为兴奋性。
D.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发生调节作用。
E.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对其活动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F.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G.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个体生存的自然外环境。
H.正反馈:反馈的结果增强了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即反馈信息的作用促进或加强了控制信息,功能是促进机体某些生理过程逐步加强直至完成。
I.负反馈:反馈的结果制约了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即反馈信息的作用制约了控制信息,其意义是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
2.细胞的基本功能
A.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消耗电-化学势能而不需要ATP分解供能,直至电-化学势能消耗为零,被动转运停止。
B.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C.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难溶于脂肪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某些蛋白质“帮助”下能顺电-化学梯度跨膜扩散。
D.主动转运:通过ATP分解耗能,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E.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膜蛋白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产生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在Na+易化扩散的同时,引起其他物质的主动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伴随Na+易化扩散的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F.阈电位:能够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峰电位(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称为阈电位。
G.阈值:包括基强度和时值,将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基强度;时值指在保持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的刺激持续时间。
H.静息电位:是一切活的细胞所共有的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I.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一次有效刺激(阈值以上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迅速的,一过性的膜电位波动。
J.超极化: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增大称为超极化。
K.兴奋-收缩偶联:当肌细胞发生兴奋时,首先在肌细胞膜上出现动作电位,然后才发生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这种以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引发机械收缩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3.血液
A.(血浆)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分子颗粒形成,其中75%~80%来自白蛋白。
B.(血浆) 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Nacl,葡萄糖等)形成,其中80%来自Nacl。
C.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或称血细胞压积。
D.(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征,称为悬浮稳定性。 E.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这一过程称为生理性止血。
F.血浆:血浆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血浆溶质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小分子物质包括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 G.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H.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高度)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即红细胞沉降率。
I.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过程。
J.(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征,称为渗透脆性,简称脆性,可用来表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4.血液循环 A.心输出量: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通常所谓心输出量大都是指每分输出量。
B.每搏输出量: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输出量。
C.心指数:人体静息时的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D.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搏出量/心舒末期容积x100%.
E.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F.中心静脉压:将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人心里静脉压变动范围为4-12cmH2o。
G.异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从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和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方式,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H.心力储备:心泵功能的储备又称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I.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缓慢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有利于心室射血。 J.期前收缩:若心室在窦性心律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生理或病理性额外刺激时,则可产生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或期前收缩。
K.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L.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最终实现心血管功能的场所。其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转运代谢产物。
M.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血管系统各部都具有血压,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及静脉血液。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5.呼吸 A.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而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 B.胸内负压:胸内负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
C.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比值,称为通气/血流比值,简称气血比。
D.肺活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能反映一次呼吸中肺的最大的通气能力,是静态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常作为健康检查的指标。
E.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也叫做用力呼气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
F.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G.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正常人在平卧位时,生理无效腔接近或等于解剖无效腔。
H.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I.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J.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约为400-600ml。
6.肾脏的排泄功能
A.排泄: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包括染料、药物等)和过剩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B.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C.滤过分数:是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D.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加,这一现象称为水利尿。
E.肾糖阈:通常将糖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F.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G.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H.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三者构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I.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7.内分泌
A.内分泌:是指无管腺分泌活动,即内分泌腺体将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并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分泌方式,其分泌过程不需要导管。
B.激素:由机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中递送信息的化学信使。
C.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效应,然而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
D.第二信使:把cAMP叫做第二信使,激素等为第一信使。第二信使是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的。
E.长反馈:当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时,可反馈性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使CRH和ACTH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同时,腺垂体对CRH的反应性减弱,这种反馈属于长反馈。 F.神经激素:动物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结构上属于神经系统而非内分泌系统)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他器官的功能;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叫做神经激素。
G.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垂体上动脉(大脑动脉环的分支),此动脉在漏斗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即初级机毛细血管,而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
H.生长素介质:生长激素能诱导靶细胞产生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称为生长激素介质。
I.肢端肥大症: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由于长骨已经不能再行生长,身体不再生长,只能促进短骨和内脏器官的生长,以致出现手大、指粗、鼻高、下颌突出等现象,称为“肢端肥大症”。
J.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分泌的TRH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TSH的合成与分泌,腺垂体分泌的TSH经血液循环运送到甲状腺,与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膜上TSH受体结合,甲状腺分泌的TH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反馈作用。
K.应激学说: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感染、手术、创伤、中毒、疼痛、饥饿、寒冷、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等)常引起机体发生同一样式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L.应急学说: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畏惧、焦虑、剧痛、失血、脱水、低氧、暴冷暴热以及热烈运动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将立即被调动起来,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多系统的广泛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8.神经系统 A.胆碱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ACH的神经纤维,统称为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B.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肌紧张过度亢进,表现为头尾昂起、脊柱僵直、四肢伸直的角弓反张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C.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殊接触部位,称为突触。根据信息传递介导物性质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D.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纤维,统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E.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F.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其被拉长,受牵拉肌肉处于轻度的收缩状态,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G.肌牵张反射:在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
H.神经递质:是介导化学性突触信息传递的物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特异性的作用于突出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 I.牵涉痛: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和痛觉过敏的现象。
J.后发放:在反射活动中,当传入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继续发放冲动,使效应器活动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发生后发放的结构基础是中间神经元的环状联系。 K.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通常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
后继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出后神经元产生IPSP,产生抑制效应。根据抑制性神经元功能和联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与回返性抑制两种形式。
范文三:生理学名词解释
本名词解释参考《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3版) 主编:王玢 左明雪
内环境: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
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
稳态: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的生理功能允许
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并维持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
动单位
习惯化:当重复给予较温和的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突触可塑
性表现。
敏感化:一个弱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弱的收缩反应,但在强的痛刺激之后,机体对紧接
而来的弱刺激的反应就会明显增强。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平衡电位:把细胞内外某离子的电化学电位等于零时的膜电位,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量子释放:包含在一个囊泡中的Ach的数量称为量子,以囊泡为单位进行的释放称为量
子释放。
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仅限定在所支配的皮肤表面的某个区域,这就是
所谓的感受野。
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间,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无论刺激强度多大,细胞都不
会产生第二个动作电位的时期。
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
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期外收缩: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 代偿间歇:在期前收缩之后有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p223
血—脑屏障: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
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范文四:医学生理学名词解释
1.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14. 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丝?滑行收缩的?过程。肌细胞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的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15.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变化?。
16. 钙调蛋白:位于细胞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结合4?个钙离子,结合后能激?活一些蛋白?激酶,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17.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18. 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电位门控通?道: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19. 正反馈及例?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例:分娩过程时?的子宫收缩?,排尿反射等?。
20. 电紧张性扩?布:指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 21. 钠泵(Na+—K+泵):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22. 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 23.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24. 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初时期内?无论在接受?多大的刺激?,细胞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称这一段时?期为绝对不?应期。 25. 电压门控通?道: 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孔道口的孔?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但并非对其?它离子绝对?不通透。
26.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的?转运所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直?接提供,而是由钠泵?耗能形成的?某种物质的?势能优势提?供能量,这种形式的?转运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27. 主动运转: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差移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28. 兴奋: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
29.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30. 等张收缩:肌肉产生的?与负荷相同?的张力使负?荷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收缩?类型为等张?收缩。
1
31.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32. (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改变骨骼肌?的后负荷,得到的肌肉?产生的张力?和其缩短速?度变化曲线?。
33. 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34. cotra?nspor?t:同向转运,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35. Singl?e switc?h: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出现的一次?机械收缩。
36. 胞饮:液体物质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体?的过程。
37. 最适前负荷?:由长度—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莆 钍是案汉伞??br />38. excit?abili?ty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9. 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40. 血流线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41. Rh阴性:人的红细胞?不被抗红河?猴红细胞的?抗体所凝集?,称为Rh阴?性,通常我们指?红细胞膜上?不含D抗原?。
42. 纤维蛋白溶?解: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
43.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正常的抗凝?血液中,红细胞能够?悬浮其中,表现出一定?的沉降率,即具有悬浮?稳定性。一般用沉降?速率表示,沉降率越小?,表明悬浮稳?定性越大。
44. 血型:由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决定的血细?胞的抗原性?质,称为血型。常用的有A?BO血型和?Rh血型。
45.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四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为O型。
46.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内?的呈胶冻状?的,不能自由流?动的物质,它是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是机体的内?环境。
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也称为泵功?能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 47.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
48.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
49. Cardi?ac index?: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m2)。
50.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51. 直捷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52. 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phase?: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时,室内压迅速?下降,半月瓣关闭?心室容积不?变,直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为?等容舒张期?。
53. Centr?al venou?s press?eure and norma?l value?:中心静脉压?及正常值,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54. 心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55.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56. 血—脑脊液屏障?: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仿佛在血液?和脑脊之间?存在着某种?屏障,称血—脑脊液屏障?。 57. 内皮舒张因?子(EDRF):指由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的舒血管?物质,其化学结构?可能是一氧?化氮,它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cGMP浓?度升高,游离钙离子?浓度减低,故血管舒张?。
58. 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动周?期电变化曲?线。
59.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60. 血压:指血管内液?体对管壁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61. Basal? elect?ric thyth?m:基本电节律?: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变化,这种控制其?变化的电节?律称为基本?电节律。 62. 快反应细胞?:从电生理特?性上,把0期除极?的速率快的?细胞称快反?应细胞。
63.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及其?正常值:是机体心脏?暂时停止射?血,血流也暂停?,此时在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常值为0?.93kPa?(7mmHg?)。
64. 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长收缩,当后负荷达?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抗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张力?,肌肉不再表?现缩短的收?缩。 65. Eject?ion fract?ion and norma?l value?:射血分数及?其正常值: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正常值是?55%—65%。 66. 搏功(及公式):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公式为:搏功(g-m)=搏出量(cm3)×(1/1000)×(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mmHg)×(13.6g/cm3)。
2
67. 异位心律: 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68.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69.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的物质?交换。
70. 收缩期储备?:静息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与余?血量之差为?收缩期储备?。
71. 脉搏:指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变化发生?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动?脉血管发生?的搏动。
72. 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73. 内皮素:是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74. cardi?ac cycle?心动周期: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75.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指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曲线。
76. surfa?ctant?: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释放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分布于肺?泡表面,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77.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78. 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79. 氧解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结合量或?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80. 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比值。
81. 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测定第1、2、3,秒时呼出的?气体占总肺?活量的百分?比,为时间肺活?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 82. 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83. 肺扩散容积?: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84. 中枢化感器?: 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可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85.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86.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87.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88. 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它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它的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 89. Oxyge?n capac?ity: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液所能运?输的最大氧?量。
90.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1. 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92.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缩?的倾向,这种阻力称?为弹性阻力?。
93. venti?latio?n -perfu?sion 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节?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94.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的化学物质?。
95. 肺顺应性,是衡量肺的?弹性阻力的?一个指标。肺的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ΔV)/ 跨肺压的变?化(ΔP)?
96. 胃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这?种活动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97. 假饲:用食物刺激?实现施行过?食管切断术?并具有胃瘘?的动物。
98. CCK:(胆囊收缩素?)小肠粘膜中?I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可以刺激?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并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99. brain?-gut pepti?de(脑-肠肽):称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100. 胃粘膜屏障?:胃液中含有?粘液和碳酸?氢根,它们贴附在?胃粘膜表面?,减少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和?胃酸的腐蚀?性作用,故称胃粘膜?屏障。 101. 胃肠激素的?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这种作用称?胃肠激素的?营养作用。 102. 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运动,它的反复运?动能把食糜?有效地推送?到小肠的远?端。 103. 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上S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物?质。它能促进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从而使胰?液分泌量增?加。 104.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105. 蒸发散热:由水分从人?体表面的蒸?发的散热方?式。有两种形式?:不感蒸发和?发汗。
106. 非蛋白呼吸?商:机体消耗的?氧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去由?蛋白质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算出的二氧?化碳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即为非蛋白?呼
3
吸商。
107.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108. respi?rator?y quoti?ent(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之比。
109.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110. 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111. 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些部?位能感知温?度,当血温超过?或低于一定?水平时,即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这个体温水?平为调定点?。
112. 生电性钠泵?:钠泵的活动?实际上受到?膜内外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调控,细胞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在膜内过分?蓄积而使钠?泵的活动增?强,泵出的钠量?明显超过泵?入的钾量,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此时的钠泵?称为生电性?钠泵。
113. plasm? clear?ance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14.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15. 超滤液:由肾小球滤?过的滤过液?,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以?外,各种晶体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和酸碱度也?与血浆相似?,故称为超滤?液。
116.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减?少或动脉血?压下降导致?肾缺血时,可使肾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肾素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进而生成血?管紧张素I?I,再生成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II和II?I又能促进?醛固酮分泌?。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保持?一致,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功?能系统。
117. 渗透利尿:肾小球腔内?液体的溶质?浓度增高时?,形成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对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称渗透性利?尿。 118. 肾糖阈: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119. 肾素: 肾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由肾静脉入?血。
120. 心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每博输出量?变少,心率减慢;肾排水排钠?增多;导致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 121. 肾小球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约为0))—(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变)+肾小囊内压?)。 122.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 65%,70%,这种现象为?球管平衡。 123. Trans?port maxim?um of gluco?se葡萄糖?转运极限量?:当血糖浓度?过高(大于300?mg/100mL?)时,由于肾小管?壁上同向转?运体的数量?有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了极?限,使得尿糖浓?度随血糖升?高而平行升?高,称此时达到?了葡萄糖转?运极限量。
124. H+ Na+交换:指小管液中?的钠离子和?管壁细胞内?的氢离子与?管腔膜上的?交换体结合?,使小管液中?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的同?时,将细胞内的?氢离子分泌?到小管液中?。
125. 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平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中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有效滤过压?则不断下降?,当其下降为?0时,没有滤过液?再生成,称达到了滤?过平衡。
126. ADH: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又称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AVP)。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分?泌的九肽,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H2O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浓缩尿;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集合?管对尿素通?透性,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利于尿浓缩?。由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调节分泌?。 127. 髓质高渗梯?度:在肾髓质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高通透?性使小管液?中的溶质进?入肾髓质组?织间液,造成肾髓质?的高渗状态?,为髓质高渗?梯度。
128. glome?ruler? filtr?ation?: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29. T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元合成释?放的三肽激?素,释放后进入?垂体门脉系?统,运送到腺垂?体促进TS?H释放。 130. 生长素介素?:生长素诱导?肝生成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
131. 生物钟:指机体内的?各种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下?丘脑的作用?实现的是体?内日周期节?律,与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这种作用为?生物钟。
132. TSH: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腺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133. 孕激素:指由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多肽激素?物质,主要有孕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
134. menst?rual cycle?:月经周期: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
135.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绒?毛膜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45?000,50000?,有两个亚单?位组成。 136. 月经:在卵巢甾体?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的?现象。
4
137. 雌激素的局?部正反馈:排卵前一天?,高浓度雌激?素增强Gn?RH和FS?H,LH分泌其?中LH浓度?增加最为明?显,形成LH峰?,雌激素的这?种促进LH?大量 分泌的作用?称为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 。
138. 脑电觉醒:人的觉醒状?态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释?放介质引起?的电刺激维?持的,脑电这种唤?醒作用称为?脑电觉醒。 139. 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的现象。
140.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141.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指递质通过?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放?通过弥散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同于经典的?突触,所以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出?现的僵直。 142. α-僵直:由于高位中?
143. mixed? synap?se:混合性突触?,指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共存在于一?个突触中。
144. muscl?e spind?le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145.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一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146.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它是神经元?生成的营养?性因子。
147.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148.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149. Strec?th refle?x: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 150.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自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并以电紧张?形势扩布到?整个神经元?体,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51. 电突触: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传递,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
152. γ-rigid?ity:(γ-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冲?动,首先提高脊?髓r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索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加?多,转而使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153. hypot?halam?us regul?ation? pepti?des: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活动,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54. 调质和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他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调质。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155. 异相(反常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它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
156. 第二信使:通常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激素与靶位?受体结合后?,生成某些物?质,这些物质是?联系激素引?起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物?质,称为第二信?使。例如:cAMP、cGMP等?。
157.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上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它是激素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之间?起耦联作用?的调节蛋白?。 158. MPTP造?成的震颤麻?痹:基底神经节?尤其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引起的以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称为震颤麻?痹。 159. 长时程增强?(LTP):当先以一串?电脉冲刺激?海马的传入?神经纤维,再用单个刺?激来测试其?单个细胞电?活动变化时?,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峰电位波幅?增大,峰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持续时间?长可达10?小时以上,故称长时程?增强。
160. 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通路。
161. 运动单位:由一个al?ph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增大其面积?。
162.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163.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164.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165. decer?ebrat?e rigid?ity: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166. 肾上腺素纤?维:有些神经元?的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等介?质,称这些神经?纤维为肾上?腺素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就是肾上?腺
5
素纤维。
167. γ-环路: 指间接通过?肌梭传入冲?动的改变来?兴奋α运动?神经元的回?路。
168.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169. 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70. 生长抑素:是广泛存在?于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胃肠等组织?的由116?个氨基酸的?大分子裂解?而来的十四?肽,其分子结构?呈环状。它是一种作?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神经?激素,主要抑制腺?垂体生长激?素的基础释?放。
171. 强化:刺激物之间?的加强作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72. 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具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他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
173.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能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74.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因?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就会引起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175. 诱发电位: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
176.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传入侧枝性?抑制,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刺激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177. 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是指神经元?胞体与轴突?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运?输和交换。
178. 行波理论: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再以?行波的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即靠近卵圆?窗处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
179.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特殊的感受?细胞的电反?应产生的电?位。
180. 暗适应:人从亮处入?暗室,先是看不清?东西,稍后,视敏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是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光处逐渐?提高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视锥细胞色?素合成量增?加。(2)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加(主要原因)。
181. 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以记?录出一种与?声刺激频率?一致的电位?变化。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氧相对?敏感。 182. 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一些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183. Visua?l acuit?y:视锐敏度,视力,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184. 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各有各自的?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刺激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85. 听阈和听域?: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不同频率振?动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称为?听域,包括了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声音,所有可听强?度。
186. 感觉器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开始?下降的现象?。
187. 眼震颤:前庭反应中?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
188. 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称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89. 视野:单眼注视前?方一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范围。
190. 换能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因此可以把?感受器又称?生物换能器?。
191. 生物节律:机体内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人和动物的?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周期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等?),中频(日周期),和低频(周期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三种节律。
192.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193.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为O型。
194.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195. 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96. 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197.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6
198.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反射?。分两部成分?:肺扩张反射?(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肺缩小反射?(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
199. 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学?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200.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201.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正常值是?55%,65%。
202. 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20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204. 分节运动: 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运动,它的反复运?动能把食糜?有效的推送?到小肠的远?端。
205. 肾糖阈: 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206. 月经周期: 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
207.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08. Local? excit?ation?: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209. Strok?e volum?e: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210. Pulmo?nary stren?th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成?分。 211. Inhib?itore? posts?ynapt?ic poten?tial: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212. 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1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为?血液凝固。
214. 正性变时作?用:心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膜?上的β受体?结合引起的?心率增加,称为正性变?时作用。 215. 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216. 脑—肠肽: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217. 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质的散热形?式。
218. 听阈: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219. 上行激动系?统: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220. 神经分泌:有些神经元?除了有神经?元的功能外?还能分泌一?些激素影响?机体的功能?,这种现象为?神经分泌。
221. Cardi?ac index?: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m2)。
222. clear?ance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223.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胃肠激?素。 224.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225.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226.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227. 纤维蛋白溶?解: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228. 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统称生?理无效腔。
229. 能量代谢: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230. 神经激素:有些神经元?除了作为神?经系统的功?能外,还能分泌一?些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称?为神经激素?。
231. depol?ariza?tion:去极化,静息电位一?般为内负外?正,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
232. extro?systo?le:期外收缩,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 233. antid?iuret?ic hormo?ne: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是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
7
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234. motor? unit:运动单位,由一个al?ph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增大其面积?。
235. 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的物质?交换。
236. 最适初长度?:由长度—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与之相对应?的称最适初?长度,在这样的初?长度情况下?进行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
237.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简略估算,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238.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239.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临床上可用?它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
240. 靶器官:被激素选择?性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241. 胆盐的肝肠?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42.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243.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出现的一次?机械收缩。
244. 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45. compe?nsato?ry pause?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246.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247.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248. pre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249.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250.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51.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为?血液凝固。
252. 肺扩散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25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254. 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55.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激素水平受?体内激素自?身水平的影?响,这是通过血?液中激素浓?度反馈给激?素分泌器官?实现的,这个过程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256. 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在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57.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十?几种,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3种,即凝血因子??~??.
258.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红细胞置?于一系列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溶液中?,观察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发现一定程?度的低渗(0.8%~0.6%NaCl溶?液)仅使红细胞?膨胀,但不破裂,只有渗透压?进一步降低?时才出现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抗张力能?力。这种抗张力?能利用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反之亦然。
259.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260. 肾小球滤过?滤:单位时间里?(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61. 高渗尿:尿的渗透浓?度可由于体?内缺水或水?过多等不同?情况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当体内缺水?时,机体将排出?渗透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即尿液被浓?缩。
262. 盲点:在中央凹两?侧约3mm?的视神经头?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此部位被称?为盲点。 263.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窝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另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
8
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气传导?,但在正常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264.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265. 解剖无效腔?:每次呼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
266. 瞳孔近反射?: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267. 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268. 异相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其中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269.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270.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271.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惊吓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272. 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273.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74.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75.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276.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c),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77. 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78. Slidi?ng theor?y: 当肌细胞兴?奋而使胞浆?内Ca2+增加时,Ca2+便与细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发?生变化,从而牵拉原?肌凝蛋白滚?动移位,将其掩盖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横桥立即与?肌纤蛋白结?合形成肌纤?凝蛋白,同时横桥上?的 ATP酶获?得活性,加速ATP?分解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扭动,牵拉细肌丝?向粗肌丝内?滑行,肌节缩短,出现肌肉收?缩。
279.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因?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就会引起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280.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器官所实?现的调节。它是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其调节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9
范文五: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细
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
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
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
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
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
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
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11.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
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7.阈电位:当刺激引起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
8.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一个迅速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
动。
10.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耦联联系
起来的中介机制活过程。
11.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2.终板电位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中,接头前膜释放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引起后膜
钠离子内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变化。
13.阈值:是指刚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局部电位: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受刺激的局部于距阈电位近,因而再接受刺激时容易产
生兴奋,其兴奋性升高。
14.最适初长度:维持最适肌节长度的肌肉初长度,就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应为2.0—2.2um。
15.初长度: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
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16.不完全强直收缩: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17.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为机械反
应的平缓增加。
18.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19.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20.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1.量子式释放: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
泡为单位顷囊释放。
22.电紧张性扩布:当膜的某一部分出现局部去极化后可向周围短距离扩布,并随扩布距离增
加而衰减乃至消失。
23.极化: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荷处于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
24.去极化:细胞的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25.超级化: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26.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电位恢复的过程。
27.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28.超射:细胞膜受刺激引起膜内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位。
29.绝对不应期: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兴奋的最初阶段,即兴奋性为零的时期。
30.阈刺激:细胞或组织接受阈强度的刺激方式。
31.超射:细胞膜受刺激引起膜内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位。
32.刺激:是指活的机体或组织细胞所感受的内外环境的任何变化。
33.反应: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内部的代谢和外表的活动将发生改变。
第三章 血液
1.血量:心血管系统中血液的容量。
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速度 , 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 , 血液从中流出 , 但在正常人 , 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 ,
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止血
4.血液凝固:简称凝血 , 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 , 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 , 根
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6.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7.自体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
8.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源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之,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
衡中起重要作用。
9.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之,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11.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秒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下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12.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1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14.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
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3.心脏(自律性):是指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
特征。
4.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6.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次/
分)。
7.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8.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
9.心指数:以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0.动脉血压:通常指主动脉血压,即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
力)。
1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
张压加1/3脉压。
1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13.自律细胞: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它们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大多没有稳
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14.异长调节: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的改变。
15.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第五章呼吸
1.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O2和CO2)交换。
胸内压:胸膜腔内压力称为胸内压,其数值比大气压低,亦称胸内负压。
2.肺顺应性:顺应顺应性是指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3.比顺应性:为了排除肺总量的影响,可测定单位肺容量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用以比较不
同肺总量个体的肺弹性阻力。
4.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5.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为1500~2000ml。
6.补呼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为900~1200ml。
7.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8.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
约3.5L,女性约2.5L。
9.时间肺活量: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曾称为时间肺活量。 10.每分通气量:亦称肺通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静息时每分钟通气量是6~8L,
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达100L。
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
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12.解剖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不
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呼吸道容积。
13.肺泡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这一
部分肺泡容量。
14.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15.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等于右心输出量)的比值。
16.氧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既表示在不同PO2下O2与Hb的解离情况,也反映在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17.波尔效应: 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而
pH升高或PCO2降低时,则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
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18.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 100%。
19.HB的氧含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20.HB的氧容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量,氧容量受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21.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22.何尔登效应:0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而去氧的Hb则容易与CO2结合,这一现象称为何
尔登效应.
23.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一
伯反射。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成分。
24.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5.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6.组织换气: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7.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性的力。
28.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吸收:是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胃的排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基本电节律:又称慢波电位,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不论其收缩与否,均可记录到一种缓慢的
节律性的电变化。
5.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
张。
6.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7..分节运动:是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一种运动。
8.肠胃激素: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
9.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酶)的作用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不能被直接吸收
的复杂、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单糖等 简单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0.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
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11.脑-肠肽:一些胃肠激素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
-12.促胰液素:促进胰液(以 HCO 3 和 H 2O 为主)、胆汁、小肠液分泌,胆囊收缩,抑制胃肠
运动和胃液分泌。
13.胆囊收缩素:促进胃液、胰液(以消化酶为主)、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运动和胆
囊收缩,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14.胆盐的肠肝循环: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粘膜吸收入血,通过门脉系统回到肝脏再
形成胆汁,这一过程成为。
15.乳糜微粒:进入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
结合.
16.胃泌素:促进胃液(以 HCl 和胃蛋白酶原为主)、胰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
缩,促进胃肠粘膜生长。
17.胃蠕动:进食后约 5 分钟胃开始蠕动,从胃中部开始向幽门部进行并逐渐加强、加快,其频
率一般每分钟 3 次。
18.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延髓腹外侧浅表,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它接受氢离子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2.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室温保持在 20 一 25 ℃ ,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3.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人在清晨,清醒,静卧,空腹,温室保持在20~25℃之间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即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活动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4.食物的卡价(热价):1g 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其中,糖为 17.5kJ ;脂肪为 39. 75kJ ;蛋白质体内 17. 99kJ 、体外 23. 43kJ 。
5.食物的氧热价:氧化某营养物消耗1L 氧所释放的热量。其中,糖 20. 92kJ ;脂肪 19. 66kJ ;蛋白质 18. 83kJ 。
6.呼吸商:指同一时间某种物质在体内代谢时它所释放的 CO2量和消耗的 O2之比( CO2/02 )。其中,糖为 1 ;脂肪为 0. 71 ;蛋白质为 0. 8 。
7.非蛋白呼吸商: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糖和脂肪混合氧化时生成的 CO2 量与耗 02 量的比值。
8.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是指从进食后 1 小时左右开始,延续到 7 一 8 小时左右,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9.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0.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
11.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并且在未聚成明显水滴时就蒸发掉的一种精神紧张散热方式。
12.蒸发散热:指通过蒸发水分而带去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它分为显汗和不显汗两种。
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1.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使小管液体渗透压升高,从而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排出量大,尿量增多。
2.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反射地使ADH释放减少或停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或原尿量,通常为125ml/min。
4.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球囊内压是对抗滤过的力量,所以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5.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6.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少,滤液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GFR的65~70%
7.排泄(排尿):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经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8.肾糖阈:开始出现尿糖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最低浓度(180/100ml)。
9.原尿:经肾小球滤过膜滤入囊腔的滤液。
10.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11.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中。
12.肾血浆清除率:量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2.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完成信息传递的特定的化学物质。
3.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产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7.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处于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8.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 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的反射。
9.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10.语言优势半球:95%以上右利手人群的左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占优势,因此左半球称为语言优势半球。 11.递质共存: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12.肌紧张: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13.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
14.慢波睡眠:第三与第四睡眠阶段,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均降低。
15.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
16.视敏度(视力):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称为视敏度或视力。
17.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8.暗适应: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的现象。
19.明适应:是指从暗处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看不清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明处视力的现象。
20.听域:将每种声波振动频率本身具有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绘制成图,两者所包围的面积。
2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体内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22.感觉器官: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
23.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听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现象。
24.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经典的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向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点对点投射的系统。
2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从脑干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第三类细胞群的纤维,经换元后向整个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弥散投射的系统。
2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7.反射弧: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1.靶细胞:能与某种激素起特异性反应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2.旁分泌:激素通过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为旁分泌。
3.第一信使:激素是将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外信使,称为第一信使。
4.第二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
5.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
6.应激反应: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使血液中ACTH、糖皮质激素增加,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7.应急反应:在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将立即被调动起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大大增加,发生一系列反应。这种在紧急情况下, 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8.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9.生长素介质:生长素的作用是通过诱导肝细胞产生并存在于血浆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实现的,这类物质称生长素介质。
10.神经激素: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11.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12.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
1.月经周期: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出现流血现象,又称子宫周期。
2.精子获能: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重新获得卵子受精的能力。
3.受精:成熟精子与乱细胞结合成一个新细胞——受精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