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幼儿数学区角活动
浅谈幼儿数学区角活动
【摘要】新《纲要》在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中强调:数学知识“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坏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这些相关政策及规定让我们感到了数学活动中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幼儿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如:对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勇于探索、创新、不畏难情绪;良好的习惯;互相合作、分享成功快乐的体验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所渗透的,本篇文章就是以中班建立的区角活动“宝贝超市”为中心,谈一谈幼儿园怎应以新《纲要》精神为中心开展数学区角活动。
【关键词】 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环境自主学习数学情感 环保意识 意志品质
【《纲要》①将数学放在科学领域之中 ,提出了科学领域的以下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 ,关心周围环境 ,亲近大自然 ,珍惜自然资源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等精神文化。在具体的数学区角活动“宝贝超市”实施过程中,
范文二:数学区角活动设计
数学区角活动设计—好玩的贝壳
目的:
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
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玩法:
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按数序排列贝壳。
2.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
3.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4.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建议:
该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
活动要求★ 发现春天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 喜欢种植、饲养等活动,感知动植物生长的过程及条件。★ 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建议★ 桃树开花● 幼儿园或幼儿园周围种有桃树的,可开展此活动。● 对桃树的新芽进行观察记录。① 引导幼儿观察桃树上刚长出的苞,发现其圆、尖的形状差异。② 猜测:“圆头的苞长出什么?尖头的苞长出什么?”鼓励幼儿将结果画下来直接挂在树上(用透明胶加固,避免被雨淋湿),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③ 每天观察记录苞的生长变化,对比、验证自己的猜测。以问题:“是先长叶再开花还是先开花再长叶?”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④ 交流自己的猜想与苞生长结果的对比,获得圆头苞开花,尖头苞长叶,桃树是先开花再长叶等经验。⑤ 当桃树的花苞开放时,教师利用散步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桃花盛开的景象,感受桃花的美。⑥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桃花开放后的生长猜测、观察,了解从桃花到桃子的成长过程。● 美工区:制作“桃花”,鼓励幼儿用粘贴、绘画、泥塑等多种方式表现桃花。★ 春天里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找春天:看看幼儿园里的人和植物,找找他(它)们有哪些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区域活动:① 美工区:布置“美丽的春天”,幼儿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表现春天的景象,并引导统计图中红色的物体有几种?黄色、绿色……等的物体又有几种,想一想春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代表。② 语言区:春天的图书,将废旧图书中的春天特征的小图片进行剪贴制作成春天的图书,与同伴交流。③ 小实验:让花蕾绽放在水中放一枝水仙花苞,看着它慢慢地绽放,成为一朵花。往水中加入一些红色食用色素,看看黄色的水仙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亲子活动:找春天① 在家里、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在社区的公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② 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春天的资料,收集的方式为:日常观察、图片、书籍、绘画、VCD等。● 谈话----春天里的问题。在吃点心前、饭后等进行谈话,了解幼儿对春天的哪方面话题感兴趣,以便有计划地开展自然角的活动。★ 小蝌蚪● 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前半部分,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呢?引起幼儿喂养小蝌蚪的兴趣。● 到附近的小池塘里,用自制的捕捉网、小罐等,捕捞小蝌蚪。● 喂养小蝌蚪① 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猜测它长大后的样子。② 讨论:小蝌
蚪喜欢吃什么?让幼儿给小蝌蚪带食物、喂养小蝌蚪,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小蝌蚪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③ 在小蝌蚪长出前腿(后腿)时,教师可提供一个新的鱼缸、小勺,让幼儿把长前腿(后腿)的小蝌蚪分出来,感知小蝌蚪不断减少、长出后腿的青蛙不断增多。④ 绕口令《数青蛙》:当小蝌蚪的前后腿都长出来时,可以结合进行绕口令《数青蛙》,渗透倍数的关系。⑤ 讨论:小蝌蚪变成了什么?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欣赏故事后半部分,并组织幼儿一起将青蛙送到它们适合的生活环境中。⑥ 与其他班级饲养的小蝌蚪作比较,当发现它们的生长速度有快慢,与幼儿一起猜测、分析其原因,通过排除的方法,找出最可能的原因;然后创设条件,进行探究性饲养。● 开展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小苗苗长高了● 思考:种植种子需要哪些东西?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适合春天种植的种子,如:花生、小白菜、萝卜、土豆、蒜头、姜、芹菜头、绿豆、黄豆等。● 制作测量尺 ① 讨论怎样自制测量尺,制作测量尺要注意哪些问题(刻度的间隔要相等)等。② 亲子活动:自己设计一个测量尺,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一些细小的竹条或木条、色纸边角料、结构插塑等适合制作测量尺的材料,并动手试着做一个。 ● 种植花生① 教师观察幼儿的种植情况,开始种植时,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经常会出现浇水次数过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如何给种子浇水,并提醒幼儿记录浇水的次数。帮助幼儿发现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② 教师根据花生的生长过程,提出问题; 花生是怎么长大的?我们怎么都看不见花生呢?花生的花象什么?看看花谢了,茎旁边的子房柄会有什么变化?鼓励幼儿不断围绕着问题去观察。③量一量、比一比,看小苗苗长多高了,思考:怎样记录测量的结果?④找一找:长在地底下的食物有哪些?(胡萝卜、马铃薯、甘薯、洋葱、姜等)● 区域活动:① 剥花生② 收集花生制品③制作花生壳贴画● 小实验① 找找光在哪里把一盆室内植物放在窗户附近。观察它是怎样朝着光的方向生长的。把这株植物转个方向,看看它又是如何转回头迎着光生长的。② 给植物换换土壤先想一想,植物除了泥土,植物还可以生活在哪里?然后挖三棵小草,把每一棵分别栽入放置有水晶土、沙、水等的塑料盆中,让它们在其它同样的条件下生长,观察、比较它们生长变化。★ 蚕宝宝● 饲养蚕宝宝① 让幼儿看看蚕卵,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猜猜它是谁的卵?② 认识桑叶,找一找幼儿园、社区公园里哪里有桑树。③ 摘桑叶时,为了安全,应由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摘;在换桑叶时,只要让幼儿把桑叶清洁后轻轻放下即可。注意:不要让幼儿去抓蚕宝宝,避免幼儿用力过重,将蚕宝宝捏死。④ 到星期五时,组织幼儿讨论:明天是星期几?小朋友们都回家了,蚕宝宝怎么办?并共同制定蚕宝宝在双休日的去向、饮食安排。⑤ 每当蚕宝宝有了明显的变化时,可让幼儿学习给蚕宝宝照一张相片。● 领养蚕宝宝① 如果班级的蚕宝宝比较多,可以邀请有条件拿到桑叶的幼儿将蚕宝宝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饲养。② 当蚕宝宝长到一定阶段时,可让幼儿把家里的蚕宝宝带到幼儿园,比一比谁的蚕宝宝养的好,分享各自的经验。● 区域活动:制作-----蚕宝宝生长图让幼儿将收集到的蚕宝宝生长照片进行排列,共同粘贴、制作一张蚕宝宝生长图。★ 蚂蚁● 观察蚂蚁出洞寻找蚂蚁洞、记录蚂蚁出洞时的气温,通过分析、了解蚂蚁出洞的条件。● 饲养蚂蚁① 收集材料制作蚂蚁观察器。② 利用蚂蚁爱吃的东西吸引蚂蚁,了解蚂蚁的饮食习惯。● 午饭后的节目----考考你:蚂蚁是怎么找朋友的?靠气味找踪迹:蚂蚁有嗅觉,你见过蚂蚁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行朝前爬吗?蚂蚁会留下一种有气味的化学物质使别的蚂蚁能随着这种气味跟上队伍。它们也使用触角感知周围发生的一切。注意事项★ 教师应根据本地资源、本园情况,灵活地开展春天自然角的活动。★ 自然角需要幼儿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获得认识。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商讨自然角内容的选择;发动幼儿共同参与收集、丰富自然角;引导幼儿参与布置自然角;鼓励幼儿参与管理自然角;提高自然角的利用率;注意家园配合,使自然角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用各种记录的方式、问题来调动幼儿的兴趣。随着幼儿的种植、饲养不断延续的过程,教师应认真观察他们的发现、认识,生
成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真正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自我建构。小小资料库背景知识★春天里的问题●春天雨后,为什么会一下子长出许多蘑菇来? 蘑菇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起初,蘑菇非常小,不容易被发觉,等到它们吸足水分后,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长大,看上去就像是在雨后才长出来似的。●第一个知道春天来临的是谁?植物是最先知道春天来临的。●春天,地面上为什么会有一些小土堆?这些小土堆里住着一条条蚯蚓。蚯蚓在泥土里总是头向下吞土,消化掉它爱吃的东西,再把泥土从肛门排出,这样就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小土堆了。●孔雀为什么常在春天开屏?春天是孔雀生小宝宝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公孔雀就会不断展开美丽的尾巴,以吸引母孔雀。同时,孔雀开屏也是为了吓走敌人,保护自己。●为什么蛇要在春天“换衣服”?春天到了,气温升高了。睡了一冬天的蛇,爬出洞穴活动,寻找食物,身体也开始长了,原来的“衣服”小了,需要换大一些的,因此春天里经常可以看到蛇在蜕皮。●动物有感觉吗?像植物一样,动物能觉察出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些变化告诉它们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了。春季天气暖和,有充足的食物,所以许多动物都在这个季节生养小动物,繁殖后代。●蜗牛从哪儿找到它的“小房子”?蜗牛背上的“小房子”是它用自己分泌的石灰质做成的。不同的蜗牛因为住的地方不一样,“小房子”的颜色和花纹也不完全一样。★种子怎样才能生长植物大都是由种子发芽长成的。一粒小小的种子,可能会成长一株美丽的花,也可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真像变魔术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生长,种子萌发需要温度、水分、空气,幼苗生长需要阳光、空气、营养、水分。水分能帮助种子发芽,但水分太多或不足时,种子都不能发芽。人需要呼吸,种子也一样,种子在土里吸进氧气就可以发芽。种子喜欢较温暖的地方,在温暖的环境中生活的种子比寒冷环境中生活的种子发芽早。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阳光充足的地方幼苗长得很壮,阴暗处长得又细又长。★蛙的一生蛙类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动物,他们都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蛙卵产出后会孵化成为蝌蚪,蝌蚪像只小鱼,依生活环境与种类大致可分为静水型和流水型。蝌蚪逐渐长到一定的程度,会先长出后脚,等到快变成蛙类前会长出前脚,接着尾巴逐渐消失,而成为一只小蛙。在这同时,他们在水中生活时赖以呼吸的腮会消失,改由肺部呼吸,而嘴巴也变成方便猎食的构造。各种不同的幼蛙,从此依赖水的程度各自不同,蛙的一生就是经过这么一连串的变态而组成的。活动材料★ 儿歌《小蝌蚪》小蝌蚪,圆圆头,排着长队去春游。小尾巴,摇摇摇,不用妈妈自己走。★ 绕口令《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嗵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嗵、扑嗵跳下水,……★ 有关植物的谜语一个胖小孩, 住的麻房子, 有位黄妈妈,下雨出门来, 裹的红被子, 脾气火辣辣,撑把小白伞, 没门没窗子, 虽说模样丑,模样真可爱。 睡的大胖子。 厨师都爱它,(谜底:蘑菇) (谜底:花生) (谜底:花生)★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详见《语言》第332页。★ 趣味竞猜● 你知道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吗?(10米、100米、1000米) 答案:1000米● 蚕的一生总共要吃多少桑叶? (30克、300克、3000克) 答案:30克● 蚕茧都是白色的吗? (是、不是) 答案:不是,普通的蚕茧是白色的,但斑马蚕的茧是黄色的。★ 故事《春天的电话》春天的电话“轰隆隆!”打雷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黑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1,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山坡的草绿了,快出来玩吧!”小松鼠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2,3,4,5,1, “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小白兔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3,4,5,1, 2, “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小花蛇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4,5,1, 2,3, “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快出来捉虫子吧!”小狐狸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5,1, 2,3,4, “喂,
小黑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开了,快出来采花吧!”小黑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来到外边,看见大伙儿全出来了。它碰见了小狐狸,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小狐狸指指小花蛇,小花蛇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指小松鼠,都说:“是它先给我的,应该谢谢它。”小松鼠指着小黑熊说:“我们应该谢谢小黑熊!是它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小黑熊听了,连忙把两只大手捂住脸,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观察记录● 对桃树上花(芽)苞的猜测记录:画出苞的形状,圆头或尖头 猜测画出它长大后的样子● 春天的颜色 颜色 数量 ● 小蝌蚪的生长记录时间 小蝌蚪数 长出后腿的数量 长出前腿的数量 总数环境创设★创设班级自然角时应考虑三个原则:① 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② 利用不同季节变换规律③ 根据活动安排拟好自然角内容变化、增添的提纲,确定每个阶段班级自然角内容大致主题和重点。★幼儿参与收集、管理自然角① 发动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布置自然角,这样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② 让幼儿始终感到自然角是自己的园地,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在管理自然角的劳动中,更能激发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在劳动中获得知识,也培养幼儿人的劳动习惯。放手让幼儿去观察、饲养,不但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任务意识。★提高自然角的利用率①日常活动中,自然角为幼儿随时随地提供观察、实验的机会。②建立爱护自然角的常规,让幼儿学习照顾,爱护自然角的正确方法。以免好心办坏事。活动研讨★《桃树开花》活动反思1、追随孩子的兴趣点,选择确立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的发展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富有变化活动要求教师在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地留心观察本班孩子的兴趣及孩子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反应,用心地来创设环境。当我们发现幼儿观察到5棵桃树发芽的情况不一样,对桃树发芽产生兴趣时,就在班级门口设置了观察区,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第一棵桃树长大后会变成什么”,不断记录自己的发现,这个区的设置引起幼儿极大的关注,幼儿一有空就围着桃树议论,有的幼儿还着急的说“这棵桃树怎么还不开花呀!” 2、及时思考和调整教育行为从幼儿教育的对象看,幼儿的活动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兴趣和需要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条条框框去做,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在“教师鼓励幼儿使用表格记录情况”中,许多幼儿采用了平时常用的表格记录方式,将桃树叶子的形状、颜色记录在纸上并标记上日期,预留些表格准备以后记录。活动到现在似乎已经结束,我们所要继续做的就是等待着时间改变着桃树,再鼓励幼儿进行记录。但单调的表格记录引起了我的思考,表格记录的方式固然能让幼儿自身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可单调的记录方式是否能长期的保持住幼儿的兴趣呢?特别是中班幼儿,如果能让记录更形象、更有趣,便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不就是教师所要思考和调整的教育行为吗?于是我便采取了“改变记录方式后的情况”的引导方式,尝试让幼儿大胆的猜测桃树发芽的结果并将结果画下来直接挂在树上,从此桃树变成了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有空孩子们变围上去议论不停。记录由原来的老师提醒变为幼儿主动记录。★《小蝌蚪长大了》观察记录随着小蝌蚪的不断生长,小朋友们乐滋滋地计算长出前腿的小蝌蚪的数量逐渐增多时,钟晓华发现了一个秘密:“中1班只有一只蝌蚪长出前腿。” 我立刻抓住这个秘密让幼儿观看中一班的自然角,并启发幼儿猜想:“为什么我们班长前腿的小蝌蚪比中一班的多?”小朋友们三言两语地说开了,陈祯栋说:“可能我们班的蝌蚪先拿来,中1班后拿来。” 郑日强说:“不是的,中1班的蝌蚪是从我们班拿过去的,是一起拿来的。”连扶涛说:“我觉得我们班的蝌蚪有空气,所以长得快。” 郑心语说:“没有空气蝌蚪不就死了。”大家安静了一会儿……徐径馨说:“应该是我们班的蝌蚪多,中一班的蝌蚪少!“傅一凡说:“不是的,我们班的蝌蚪有阳光,中1班的蝌蚪没有阳光所以长得慢。”师:“小朋友们想得都很好,可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想法?” 傅一凡:“我们可以把两个班的小蝌蚪拿来对比。”教师:“怎样对比呢?”陈桢
栋:“中一班拿9只放在没有太阳的地方,我们班也拿9只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我们把它记录下来。” 陈滢说:“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哪只是中1班哪只是中二班呢?” 傅一凡说:“我们可以画个表格在上面写上1、2,就可以表示中1班和中2班了。”大家表示赞同。时间:2003-04-07星期一上午 地点:中一班自然角我看到七、八个幼儿围到中一班的自然角观察,走过去问:“你们发现中一班的蝌蚪和我们班上的蝌蚪有什么不同?”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中一班只有一只蝌蚪长出后腿,我们班有三只蝌蚪长出后腿。”时间:2003-04-10星期五上午 地点:活动室官兴富高兴地告诉我:“老师,我们班已经有八只小蝌蚪长出后腿了,中一班只有两只蝌蚪长出后腿!”我点点头,问:“这是为什么呢?”郑心语说:“我们班的蝌蚪有阳光后腿长得快,中1班的蝌蚪没有阳光所以后腿长得慢。”张正:“我们班的蝌蚪有吃东西,中一班的蝌蚪没有吃东西。”郑日强:“中一班的蝌蚪也有吃东西,我都有给它喂东西。”教师:“都有吃东西那是为什么?”王郁菲:“我们班的蝌蚪有换水,中一班的没有吧?”大家说:“不是的,我们两个班的蝌蚪都是一起换水的。”教师:“那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安静了,郑心语大声叫了起来:“那我刚才说的是对的,我们班的蝌蚪有阳光后腿长的快,中1班的蝌蚪没有阳光所以后腿长的慢。”大家都说:“对,对就是这样的。”思考: 在饲养小蝌蚪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蝌蚪的生长变化,使幼儿学习了点数,并通过建立跨班级幼儿间的开放关系,使幼儿的交往范围、视野进一步扩大,幼儿对两个班小蝌蚪不同生长速度的猜想,使我们窥视到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与思维的活跃性。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的喂养活动便具有了目的性,经验性喂养活动便转向了以探究验证为目的的研究型喂养活动。这样,孩子们才能根据个人的意愿去喂养,才能用事实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才能发现自己及他人未曾发现的现象:动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从而在喂养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自我建构。幼儿的饲养也引起家长的关注,他们每天提醒幼儿记录蝌蚪的变化,张正的爸爸还利用自己小时侯的饲养经验,给我们仔细的讲解各种各样青蛙的区别、生活习性等,让我们一饱耳福,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陈时杰的妈妈领养了几只小蝌蚪,为了定时给小蝌蚪喂食,时杰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给种子浇水》观察记录观察目的:一天,午睡起床时,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地在喝开水、听录音、看图书。只听到阿姨对在走廊外面的小朋友说:“赶快进去!” 我一看,他们正拥在自然角里,就阻止了阿姨的催促,走上前去。郑淇元说:“我给我的小苗浇水了。”张正说:“我也浇了,我给每一罐都浇过去了。”连扶涛说:“我爸爸说不能一直浇的,小苗会被淹死的。”“不会的。”张正着急地说。怎样才能验证小朋友的话呢?我在点心后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来帮小苗比身高?小朋友们三言两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们把小苗放在一起,看一看就知道了。”有的说:“可以象我们量身高一样的,量一下再比比谁高。” 有的说:“可以做记录。”……小朋友们的思考很积极,为了帮助他们感知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我鼓励他们在记录表上加了一项-------记录浇水次数,以便于幼儿的发现。时间:2003-03-03 下午起床后 地点:种植角场景:张正在给他的种子浇水,我听见他提醒旁边的小朋友:“林锦,你浇水了没有?多浇水,小苗会长的很快。”林锦说:“我浇好了,也做了记号。”我转身看去,张正的一栏中,已经记录了浇水三次,我想:实践会检验他们认知的正确与否的。时间:2003-03-07 午餐后 地点:活动室内场景:张正看到我来了,跑来告诉我:“吕老师,我的小苗不是往上长,是在土的旁边长出很多一点一点的东西。”我走到自然角一看,原来种子发霉了。可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没有“发霉”这个词。直接告诉幼儿,他们一定不能理解。于是,我帮助张正召集小朋友们,让他把这个新闻向大家发布,小朋友们觉得很新奇,抢着到自然角中观察。他们猜测:小苗会长出许多棵来,或者这是个特殊的种子……时间:2003-03-013 上午区域活动 地点:种植角小朋友们的小苗纷纷破土而出,眼看着记录表上的数据慢慢地添加,而张正的种子却没有动静,小朋友们开始怀疑这种子是否会发芽了,他也开始急了,站在种植区前,小声地嘀咕:“我都浇了那么多水了,到底什么时候
才长出来。”我听到他的话,问:“我们挖开泥土看看,怎么样?”听到我有办法,张正很高兴,开始动手,他十分小心地从旁边轻轻地挖起,蚕豆种子只剩下残缺的一小部分,张正看到自己的蚕豆变成这个样子,很着急:“蚕豆怎么变成这样了?蚕豆怎么变成这样了?”连扶涛恍然大悟地说:“你看,我爸爸说得没错,不能一直浇水的,小苗会被淹死的。”张正争辩说:“我没有一直浇水。”我在一旁提醒他们:“怎么知道你们浇水的多还是少呢?”郑心语说:“可以数记录表上的符号。”于是,几个小朋友在记录表前开始统计浇水的次数……过了一会儿,他们的统计就出来了,连扶涛浇了10次,郑淇元浇了12次,张正的最难计算,他们数了好几遍才算出是33次,和小朋友们的浇水次数相比较,张正终于发现自己的种子会发霉水,是水浇得太多的原因。在计算浇水次数时,小朋友们还发现林锦只给种子浇了3次水,她的小苗也长不出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太多不行,太少也不行。思考: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幼儿感知了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它是在幼儿自己不断地与环境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及时给他们一些能促进继续探究的问题,使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究,做到既为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允许幼儿有开放性的探索过程,又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引导,从而在自身的认知建构中获得提高。 同时,我还感受到,记录是一位隐性的教师,它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可以促进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
四季自然角(区域)
目标
通过照顾、观察自然角,使幼儿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增进幼儿对饲养和种植活动的兴趣。
准备
鱼缸、花盆、记录本、放大镜等
过程
活动(一) 春天的自然角
1、种子发芽:在盘子里放一层棉花,用水将其浸湿,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不同的种子发出的嫩芽有什么不同?
用一根细铁丝穿上三粒蚕豆插到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最下面一粒蚕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间一粒恰巧在水面上,最上面一粒则离开水面。过几天后,让幼儿观察、比较三粒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粒蚕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瓶插:带领幼儿采集柳树、桃树、杏树的枝条,插在瓶子里,泡些水。每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3、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将蚕、小蝌蚪、小鱼、乌龟、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
活动(二) 夏天的自然角
1、养花:将夏季常见的盆花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2、饲养动物:带幼儿捕捉并饲养蜗牛、蝉、蚯蚓等小动物。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标本,将其摆放到自
然角,供幼儿观察。同时要教育幼儿保护益虫。
3、天气日记:在室外建立一个小小气象观测站,让幼儿轮流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做天气日记。
活动(三) 秋天的自然角
1、果实娃娃:让幼儿搜集各种成熟的果实,在果实上粘贴五官,制成果实娃娃。如苹果娃娃、南瓜娃娃等。将这些果实娃娃摆放到自然角,供大家欣赏。
2、种子盒:鼓励幼儿采集各种种子,放到盒子或瓶子里,并贴上标记。
3、树叶画:带领幼儿捡落叶,用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粘贴树叶画。将树叶画摆放到自然角或挂在墙上供大家欣赏。
4、养菊花:将几盆菊花放到自然角,让幼儿轮流照顾菊花,给菊花画像。
5、昆虫标本:带领幼儿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制成标本(方法见“制作标本”活动)。将昆虫和标本放到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去观察。
活动(四) 冬天的自然角
1、萝卜白菜花:将萝卜的上半截从拦腰处挖成一个小碗,里面泡上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让幼儿每天往里面浇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同时发芽、长大、开花,出现奇妙的景象。
2、水仙花:将水仙花头泡在清水中,用小石子固定,放在阳光下。让幼儿轮流照顾,并做观察日记画。约一个月左右开花。
3、冰花:寒冷的日子里,准备一些小容器、小模子等,让幼儿用水冻冰花。
可在水中放些颜色或彩纸,放到室外,过一会(或一个夜晚),会形成五颜六色的冰花。
4、宠物角:让幼儿将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饲养(金鱼、乌龟、小兔、小猫等),让幼儿轮流照顾小动物,每天要观察、抚爱小动物。
建议
1、教师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扩展自然角的内容,不要局限书中举的例子。
2、要鼓励
幼儿积极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自然角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
《纲要》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的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怎样改变这现状呢?下面谈谈这两年我园实施《纲要》精神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 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及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说,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协同。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品味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美。
二、尊重幼儿,以对话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和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 、情感启迪幼儿。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中班歌表演《走路》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按意愿选择歌词中的角色,随音乐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歌词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歌
里唱得小动物了!”我就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是怎么走路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一个小难题:“你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讨论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动手,即激活了思路,又触发了创新活动,让幼儿愉快创编出歌词。
三、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和幼儿的有效互动需要和幼儿有心灵上的共鸣,需要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真正地理解、接受、呼应甚至欣赏。
四、师幼互动中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的互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个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
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小班的儿童医院中,毛艺龄和刘烨在玩游戏,他们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毛艺龄把目光转向了教师,对王老师说:“王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王老师正忙着与一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王老师说着把手伸给艺龄,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中,共同参与游戏,体验着游戏中具有的天然乐趣,不带有教育幼儿的目的,遵守游戏的规则,分担游戏角色,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
五、让教师成为促进师幼互动的支点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幼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促进师幼互动呢?
1、 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其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倾泻式的灌入。
2、 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
球
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千辛万苦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如果老师对孩子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扔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3、 理解幼儿想像,产生师生共鸣现象
在探索活动中,师幼双方往往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有时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能给幼儿以启发,有时幼儿的观察、想像又让教师增长见识,大开眼界。
总之,教师要深入学习《纲要》,不断的专业化学习,不断的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对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园的教育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师也从教育的主体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改变出来,逐步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迈进,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要为幼儿建构一个开放的活动和游戏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成为一体,和他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共同的发展。结合《纲要》的精神,我尝试利用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开放、互助的活动形式,使孩子和教师共同发展。
一、建立主题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平台,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1)、创造宽松的物质环境:
所谓的物质环境就是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没有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则谈不上幼儿的活动。所以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环境的教
育作用,将主题活动与整体的环境创设相结合,并把环境创设的过程做为幼儿的探究、实践、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与环境互动。以前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环境,虽然很美丽,但是和孩子的距离很远,孩子的想法无法与环境一致,导致环境与幼儿的活动脱离,无法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现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的物质环境,和幼儿一起探讨环境的准备和实施的方案,及时把幼儿的想法和探讨问题的过程按照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体现在环境上,让环境与孩子互动。例如:我们和孩子确立了“美丽的蝴蝶”的主题活动后,我们就和孩子一起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把我们共同研究的活动内容通过绘画、制作、图片、照片等多种形式反映在墙面上,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不断的探索和发现。
(2)、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
仅有开放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开放的精神环境,使孩子在自由、快乐、向上的气氛中发展。在我们的主题活动《美丽的蝴蝶》中,我们就注重了这一点,整个过程不墨守陈规,而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与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的机会。我们带幼儿去户外去寻找蝴蝶,亲身感受蝴蝶的美丽,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蝴蝶的秘密,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要不段的学习以不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在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感召下,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孩子们和我积累了大量有关蝴蝶的知识,同时也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做为教师,要努力的为
幼儿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活动中,我们共同进步。
二、建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我们共同学习:
教师在活动中是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更是孩子的同伴,师生共同探索和活动,使幼儿能够更轻松、更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一个活动更加具有亲和力,师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一个活动的主题是教师根据孩子的意愿确立的,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们一起确立主题,并根据目标和孩子有兴趣的话题和要探究的问题一起编制了网络图,并制定出了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我们始终和孩子在一起,我们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图片,一起去收集蝴蝶的材料,一起对一个问题展开想象和讨论,一起去把我们的发现展示出来,一起把我们收集的内容和知道的蝴蝶秘密讲给大家听,这个时候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有时是孩子来讲,有时是老师来说,大家各述己见,给孩子创造一个大胆表现的空间,让我们在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中不段的提高和发展。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帮助者,鼓励者,引导者,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成就,和他们一起争论,一起探讨,一起笑,一起回味,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美丽的蝴蝶,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蝴蝶的故事,我和孩子一起创编的童话剧《毛毛虫找妈妈》还在全园的艺术节上表演,从中我们和孩子都更加了解了美丽的蝴蝶,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也为我们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老师也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和孩子融为一体,在活动中我们和孩子是朋友、是合作者,每一个活动都是我们共同完成的,在和孩子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只知识上都有了提高,同时在教育的模式上也有了很深刻的转变,主题
活动让我们共同得到发展。
三、建构家园互动的平台,促进我们共同提高:
(1)、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离开家长的支持是不行的,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我们首先让家长了解班上的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家长园地”中,提供了一些有关家园互动的文章、主题活动的内容介绍;召开家长会介绍我们的活动;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尝试实践活动;把幼儿活动的照片及幼儿探索的结果展示给家长等等。多角度、多样化的情感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和情感意识。并使家长认识到了一个道理:某种知识、某种技能可以速成,而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兴趣的培养是难以速成的,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2)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家长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慢慢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蝴蝶,给他们讲解有关蝴蝶的知识,了解蝴蝶的秘密,和他们一起讨论蝴蝶会不会说话、蝴蝶是怎样生宝宝的很多问题,
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就象一个家长说的:以前真不知道蝴蝶有这么多的品种和知识,现在我对蝴蝶都了解多了,这都是孩子对我的帮助呀。
(3)、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
在一个活动中,光有教师和孩子是不够的,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财富,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有意义,我们定时请来一些家长来参与我们的活动
>,做一天孩子的老师,把自己知道的有关蝴蝶的知识向小朋友介绍,有的家长还带来了标本,把标本上的蝴蝶生活的环境、特点等等告诉我们,使老师和孩子受益非浅,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集体,主题活动把幼儿园、老师、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园的活动不在是老师和孩子的事,它把我们大家联系到一起,让我们共同发展。我们在这个集体和活动中共同探索、研究和进步。
四、建构班级间的互动,让我们共同发展: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以来,我们并不是局限在自己的班级,我们把我们的活动内容介绍给其它班级的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就向他们求助,巧妙地把班与班的距离拉近,很多的孩子都带来了有关的书籍、图片等资料,加强了班级之间的了解与互动,由于大家的共同参与,使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我们的活动内容,促使我们的主题活动能够深入的开展下去,大家对蝴蝶的活动更加有兴趣,想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探索的欲望很强烈,孩子的求知欲也带动了我们老师,老师间也在不断的交流,以最佳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的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我们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发展。
在主题活动的进行中,为幼儿的活动搭建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平台,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让孩子在自由而和谐的气氛中得到知识和发展,也可以让我们教师摆正心态,真正的和孩子在一起,真正的融于他们的世界,也让我们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同时让班与班的幼儿亲密的接触,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让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也让他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主题活动促进我们共同的发展。
在主题活动中建构互动的平台,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范文三: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虹口区实验幼儿园 杨赛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是在纵横交错的规则潜网中进行的大到国法小到家规远至街上的红绿灯近至对弈的一盘棋都有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同理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也存在着或明示或暗示的“楚河汉界”我们称之为规则提示。 区角活动中的规则提示具有保障功能。它的建立和运用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规则提示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规则提示的种类 与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同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重在其丰富的社会性内涵。它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求蕴含了教育者对幼儿的期待和教育智慧。 1.人数提示 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状况 当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贵宾卡 大一班的“休闲吧”是大家最爱去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为了鼓励中班弟弟妹妹到 “休闲吧”玩大一班幼儿给了中二班小朋友两张“贵宾卡”。 大一班的敏敏和超超领着中二班的雪儿来到了“休闲吧”。他们像大人似的叮嘱雪儿“你可要乖点听我们的话。”雪儿认真地应答着。三人一进入“休闲吧”敏敏和超超就被另一个孩子拉着下棋。没得到哥哥姐姐的允许雪儿只能坐在一边观望既不玩也不吃东西????二十分钟过去了区角游戏结束。大一班的老师问雪儿“我们的休闲吧好玩吗吃过什么东西”雪儿说不好玩 并表示下次再也不想来了。雪儿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大家就“怎么做好招待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说话的小锁 区域活动中杰杰在玩“停车场”的游戏。过了一会儿杰杰想去喝水便把“停车场”门口的小椅子围拢并到“锁店”里取了一把小锁挂在小椅子上放心地离开了???? 豪豪发现 “停车场”还有一个空位子便走了过去。走到“停车场”门口看见小椅子上的小挂锁便转而离开了。不一会儿杰杰喝完水回到“停车场”把小锁送回“锁店”又接着玩了起来???? 我们看到人数提示呈现了丰富的教育内涵要求幼儿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统整关注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如雪儿的“下次再也不想玩了”的话引发大班幼儿开始思考如何当好哥哥姐姐再如杰杰在离开前选择小锁这一合适的方式告诉别人“我会回来请不要占位”而后来者豪豪读懂了杰杰小锁的含义即使有游戏愿望但他学习着控制自己的愿望学会了等待。 区角活动中的人数规则提示的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时可用小脚印、小点子、小夹子、胸卡等来表示如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小夹子、胸卡取完了表示人数已满后来者不宜进入有时一张张小椅子则暗示参与人数的多少一目了然有时操作材料中的一个篮子、一块底板也可作提示。 2.时间提示 一般来说区角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游戏情况自主安排游戏时间。但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在一些合作游戏中幼儿除了约定玩伴还需约定玩的次数和时间等规则使合作游戏顺利进行。另外当游戏材料需大于供时也需要约定时间、次数等来协调参与者的行为如五分钟换人等。这类游戏规则一般是幼儿根据游戏情况自行即时制订随着合作、等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或失去效用。通过时间提示帮助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结果推动游戏进程的发展。 定时器 琳琳是个注意力比较分散的孩子在游戏中很容易受干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这天琳琳又来到几次未曾完成的“穿项链”角。一旁的小闹钟在嘀
嗒嘀嗒响似乎在为琳琳加油鼓劲。小闹钟响了“你们看今天我把项链穿完了”琳琳自豪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 强强对新材料很敏感每次教室里有新的游戏出现总是他第一个发现但往往浅尝辄止。一天教师建议强强玩一次拼版他说“我已经玩过了。”“你用了多少时间敏敏昨天用了7分钟。”教师的话激起他的兴趣他把定时器定在7分钟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 时钟和作息表 今天敏敏来得很早她在教室门口仔细地观察了作息表后看了看钟说“今天我有40分钟的时间可以玩三个游戏了。”环顾四周敏敏很快找到了她喜欢的游戏????约15分钟后她完成了第一个游戏。接着便来到大厅喝豆浆。约5分钟后她又开始了第二个游戏???? 区角活动中的时间提示使幼儿自我设计、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时间提示一般适用于较大年龄的幼儿具有灵活性、短期性的特点。 3.操作提示 在部分区角活动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类规则有的表示操作的顺序提示玩法有的表示游戏的连续性说明游戏内容的层层递进有的则表示游戏的合作要求等。操作提示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赋予游戏丰富的内涵。 走迷宫 区角活动中云云环顾四周发现了教室一隅的新玩具——迷宫。云云自言自语道“这怎么玩呀这些箭头是干什么的呀”她边说边用手沿着箭头比划着。当小手划到出口时云云似乎明白了。她又拿起一边的提示卡观察起来“一、二、三那我先玩一号吧。”根据提示卡上的标记云云进入了一号“迷宫”开始了她的探险活动???? 听音辨音 文文和立立约好一起去“音乐屋”玩。文文说“立立今天我在屋子里面好吗”“好的那我就到屋子外面去吧。”“咚、咚、咚”文文在屋子里头敲着小鼓屋外的立立竖起耳朵仔细地倾听着也拿起小鼓敲了起来“叮、叮、叮”这次文文敲起了小铃“叮、叮、叮”屋外也响起了清脆的小铃声???? 迷宫案例中的箭头形象直观地提示了迷宫的行进路线提供了明晰可辨的游戏线索而三张标有号码的提示卡意味着游戏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操作提示一般不宜太复杂线索太多不易幼儿理解和操作。 二、规则提示的变式 规则提示在区角活动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运用规则提示的变式能充分挖掘游戏规则中的社会性内涵使游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1.转移在运用规则提示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游戏的进展情况进行转移、调整便于教师根据幼儿当下的游戏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顺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教育追随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发展的先进理念。 变动的座位 “瓜子角”的新材料刚投放孩子们都争相进入自由选择喜欢的瓜子。此时幼儿两两相对各据一方有滋有味地吃着瓜子互不干扰此时幼儿的座位呈斜线式排列。 约两周后小雨来到“瓜子角”吃了一会儿她站起来与对面的杰杰打招呼“杰杰你吃的是什么瓜子呀”“我吃香瓜子你呢”“我吃西瓜子我们换着吃好吗”“好的。”小雨小心翼翼地端着自己的瓜子走向杰杰。并列式座位排列出现了教师立即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 又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开朗的雪儿喜欢一边吃一边做小老师教别人活泼的蕊蕊喜欢和小朋友比赛吃瓜子内向的杭杭虽然和同伴交流不多可是他喜欢边吃边看着小朋友偶尔还会和同伴交换瓜子。于是夹角式的座位排列出现了。 案例中可以看到游戏中变化的规则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合适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同的游戏阶段“瓜子角”座位排列的呈现规则是不同的斜线式重在秩序帮助初涉游戏的幼儿了解材料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避免争抢并列式便于同伴间互相照应和模仿夹角式意在引导幼儿互相比较、互动补充。变动的座位显现了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价值判断力和及时调整目标的生成能力。 2.多样教师在使用“规则提示”时可以根据游戏的发展呈现规则的多
样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名片” “建筑区”中天天小心翼翼地用罐子搭着“高架桥”刚把桥身搭完就听见活动结束的音乐声天天连忙把自己的“名片”放在高架桥边稍稍整理便走进了教室???? 咪咪在做值日生其职责是检查同伴未整理好的玩具。咪咪走进“建筑区”看到天天新搭建的“高架桥”及边上的“名片”——贴有天天笑脸的照片卡片。咪咪知道这是天天未搭完的“高架桥”于是她绕过高架桥小心翼翼地收拾周围的纸屑????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天天来到了“建筑区”只见“高架桥”依然高高矗立在原地天天决定今天要完成高架桥的搭建???? 案例中的“名片”既可以帮助幼儿用来预约游戏、对还未完成的内容作提示也可作为展示作品的标记同时“名片”还是幼儿中途暂时离开游戏时的标识。 规则提示作为区角活动重要的一部分以固定的规则与灵活的变式相结合的样式保证了活动区活动有序开展拓展了区角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将继续努力开发规则提示的内涵使幼儿园区角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地开展。
范文四:区角活动中的规则培养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还是幼儿自由活动、展示个性的场所。区域活动的规则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需要。因此,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是保证 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前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1、区域活动中的人数规则
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状况,当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很多幼儿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幼儿喜欢玩的角色游戏区、建构区常常爆满、甚至拥挤不堪,而图书区、科学发现区很少有幼儿问津,老师提醒多次也不奏效,造成区域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可以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时确立一定的规则。区角活动中的人数规则提示的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时可采用取区卡、小点子、小脚印、小夹子、胸卡、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表示,如设置区卡,在幼儿进入活动室的走廊上设置取卡区,卡的颜色表明应该进入哪个区域,卡的数量标明各个区域内人数,让幼儿自由而有规则地拿卡入区。再比如用印记标示,可在娃娃家、小医院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
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可以画得十分有趣(如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区卡、小夹子、胸卡取完了,表示人数已满,后来者不宜进入。
2、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活动规则。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经常会发生发幼儿争抢玩具、争夺工具,大声喧哗、乱扔物品的事情、还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都会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时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比如要轻拿轻放玩具、活动过程中轻轻的说话、轻轻地搬动小椅子等等…玩水区是幼儿最爱玩的一个区,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对于幼儿来说,玩过后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满头满脸的水,一片湿漉漉的地……也许幼儿玩得很尽兴,但身体却受不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要向幼儿说明活动要求:玩水时不将水泼到别人身上,尽量不弄湿地板……
二、幼儿在游戏中要遵从一定的规则。
1、确立游戏的规则
当班内建立新的活动区,幼儿大多数都会感到新鲜有趣,很愿意进入活动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样做,于是,容易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这时教师不应对幼儿进行放任,而应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
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开始最好以小组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活动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助于幼儿很好的领会和掌握。介绍的同时,就可以给幼儿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等幼儿熟悉区域活动的玩法后,幼儿就可以不再按组进入活动区,而是按各自意愿插牌进入活动区,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通过区域中的标志确立规则。
区域活动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另一方面在氛围上又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为了使区域活动开展起来“活而不乱”,我们在每个区域角设置了一些标志牌,让它们与幼儿间醒目的“对话”,从而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如“幸福餐厅”区域,我们在旁边配上三张图片:选餐——就餐——付款,同时又配上“排好队,别推挤”的图片,又如我们将放置每一类材料的小筐都有设计上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贴着废品娃娃的筐子表示这是废品娃娃的家,使孩子对每种材料使用规则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老师重复提醒幼儿遵守规律的次数。同时再也不需要老师时时当调解员了,小朋友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
3、教师的提醒确立无形的游戏规则。
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幼儿乱扔东西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无形中确立了游戏中的规则。
三、游戏后的收拾整理是一种规则
活动结束时桌子和地面上常常会乱七八糟,有纸屑、剪刀、胶布、纸盒等东西,教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的进行活动后的收拾和整理。不仅如此,幼儿有始无终的做法这也很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规则意识在幼儿心中的建立。所以活动结束时要让幼儿学会将材料放回原位,摆放整齐,这样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也是教师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应该是教师和幼儿通过协商来共同制定的。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能让幼儿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最好让幼儿从小班开始就建立规则意识,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规则。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
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
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范文五: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http://www.docin.com/afeiz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是在纵横交错的规则潜网中进行的~大到国法~小到家规,远至街上的红绿灯~近至对弈的一盘棋~都有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同理~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也存在着或明示或暗示的“楚河汉界”~我们称之为规则提示。
区角活动中的规则提示具有保障功能。它的建立和运用~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规则提示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规则提示的种类
与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同~区角活动的规则提示重在其丰富的社会性内涵。它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求~蕴含了教育者对幼儿的期待和教育智慧。
1.人数提示
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状况~ 当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
1
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贵宾卡
大(一)班的“休闲吧”是大家最爱去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为了鼓励中班弟弟妹妹到 “休闲吧”玩~大(一)班幼儿给了中(二)班小朋友两
张“贵宾卡”。
大(一)班的敏敏和超超领着中(二)班的雪儿来到了“休闲吧”。他们像大人似的叮嘱雪儿:“你可要乖点~听我们的话。”雪儿认真地应答着。三人一进入“休闲吧”~敏敏和超超就被另一个孩子拉着下棋。没得到哥哥姐姐的允许~雪儿只能坐在一边观望~既不玩~也不吃东西……二十分钟过去了~区角游戏结束。大(一)班的老师问雪儿:“我们的休闲吧好玩吗,吃过什么东西,”雪儿说不好玩~ 并表示下次再也不想来了。雪儿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大家就“怎么做好招待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说话的小锁
区域活动中~杰杰在玩“停车场”的游戏。过了一会儿~杰杰想去喝水~便把“停车场”门口的小椅子围拢~并到“锁店”里取了一把小锁挂在小椅子上~放心地离开了……
豪豪发现 “停车场”还有一个空位子~便走了过去。走到“停车场”门口~看见小椅子上的小挂锁~便转而离开了。
2
不一会儿~杰杰喝完水回到“停车场”~把小锁送回“锁店”~又接着玩了起来……
我们看到~人数提示呈现了丰富的教育内涵~要求幼儿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统整~关注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如雪儿的“下次再也不想玩了”的话引发大班幼儿开始思考如何当好哥哥姐姐,再如杰杰在离开前~选择小锁这一合适的方式告诉别人:“我会回来~请不要占位”~而后来者豪豪读懂了杰杰小锁的含义~即使有游戏愿望~但他学习着控制自己的愿望~学会了等待。
区角活动中的人数规则提示的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时可用小脚印、小点子、小夹子、胸卡等来表示~如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小夹子、胸卡取完了~表示人数已满~后来者不宜进入,有时一张张小椅子则暗示参与人数的多少~一目了然,有时操作材料中的一个篮子、一块底板也可作提示。
2.时间提示
一般来说~区角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游戏情况自主安排游戏时间。但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在一些合作游戏中~幼儿除了约定玩伴~还需约定玩的次数和时间等规则~使合作游戏顺利进行。另外~当游戏材料需大于供时~也需要约定时间、次数等来协调参与者的行为~如五分钟换人等。这类游戏规则一般是幼儿根据游戏情况自行即时制订~
3
随着合作、等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或失去效用。通过时间提示~帮助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结果~推动游戏进程的发展。
定时器
琳琳是个注意力比较分散的孩子~在游戏中很容易受干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这天~琳琳又来到几次未曾完成的“穿项链”角。一旁的小闹钟在嘀嗒嘀嗒响~似乎在为琳琳加油鼓劲。小闹钟响了~“你们看~今天我把项链穿完了:”琳琳自豪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
强强对新材料很敏感~每次教室里有新的游戏出现总是他第一个发现~但往往浅尝辄止。一天~教师建议强强玩一次拼版~他说:“我已经玩过了。”“你用了多少时间,敏敏昨天用了7分钟。”教师的话激
起他的兴趣~他把定时器定在7分钟~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
时钟和作息表
今天敏敏来得很早~她在教室门口仔细地观察了作息表后~看了看钟说:“今天~我有40分钟的时间~可以玩三个游戏了。”环顾四周~敏敏很快找到了她喜欢的游戏……约15分钟后~她完成了第一个游戏。接着~便来到大厅喝豆浆。约5分钟后~她又开始了第二个游戏……
区角活动中的时间提示使幼儿自我设计、自我控制和自
4
我评价的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时间提示一般适用于较大年龄的幼儿~具有灵活性、短期性的特点。
.操作提示
在部分区角活动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类规则~有的表示操作的顺序~提示玩法,有的表示游戏的连续性~说明游戏内容的层层递进,有的则表示游戏的合作要求等。操作提示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赋予游戏丰富的内涵。
走迷宫
区角活动中~云云环顾四周~发现了教室一隅的新玩具——迷宫。云云自言自语道:“这怎么玩呀,这些箭头是干什么的呀,”她边说边用手沿着箭头比划着。当小手划到出口时~云云似乎明白了。她又拿起一边的提示卡观察起来:“一、二、三~那我先玩一号吧。”根据提示卡上的标记~云云进入了一号“迷宫”~开始了她的探险活动……
听音辨音
文文和立立约好一起去“音乐屋”玩。文文说:“立立~今天我在屋子里面~好吗,”“好的~那我就到屋子外面去吧。”“咚、咚、咚:”文文在屋子里头敲着小鼓,屋外的立立竖起耳朵仔细地倾听着,也拿起小鼓敲了起来,“叮、叮、叮:”这次文文敲起了小铃~“叮、叮、叮:”屋外也响起了清脆的小铃声……
迷宫案例中的箭头~形象直观地提示了迷宫的行进路线~
5
提供了明晰可辨的游戏线索,而三张标有号码的提示卡意味着游戏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操作提示一般不宜太复杂~线索太多不易幼儿理解和操作。
二、规则提示的变式
规则提示在区角活动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运用规则提示的变式~能充分挖掘游戏规则中的社会性内涵,使游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1.转移:在运用规则提示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游戏的进展情况进行转移、调整~便于教师根据幼儿当下的游戏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顺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教育追随
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发展的先进理念。
变动的座位
“瓜子角”的新材料刚投放~孩子们都争相进入~自由选择喜欢的瓜子。此时~幼儿两两相对各据一方~有滋有味地吃着瓜子~互不干扰~此时幼儿的座位呈斜线式排列。
约两周后~小雨来到“瓜子角”~吃了一会儿~她站起来与对面的杰杰打招呼:“杰杰~你吃的是什么瓜子呀,”“我吃香瓜子~你呢,”“我吃西瓜子~我们换着吃好吗,”“好的。”小雨小心翼翼地端着自己的瓜子走向杰杰。并列式座位排列出现了~教师立即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
6
又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开朗的雪儿喜欢一边吃~一边做小老师教别人,活泼的蕊蕊喜欢和小朋友比赛吃瓜子,内向的杭杭虽然和同伴交流不多~可是他喜欢边吃边看着小朋友~偶尔还会和同伴交换瓜子。于是~夹角式的座位排列出现了。
案例中可以看到~游戏中变化的规则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合适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同的游戏阶段~“瓜子角”座位排列的呈现规则是不同的:斜线式重在秩序~帮助初涉游戏的幼儿了解材料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避免争抢,并列式便于同伴间互相照应和模仿,夹角式意在引导幼儿互相比较、互动补充。变动的座位显现了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价值判断力和及时调整目标的生成能力。
2.多样:教师在使用“规则提示”时~可以根据游戏的发展呈现规则的多样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名片”
“建筑区”中~天天小心翼翼地用罐子搭着“高架桥”~刚把桥身搭完~就听见活动结束的音乐声~天天连忙把自己的“名片”放在高架桥边~稍稍整理便走进了教室……
咪咪在做值日生~其职责是检查同伴未整理好的玩具。咪咪走进“建筑区”~看到天天新搭建的“高架桥”及边上的“名片”——贴有天天笑脸的照片卡片。咪咪知道这是天天
7
未搭完的“高架桥”~于是~她绕过高架桥~小心翼翼地收拾周围的纸屑……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天天来到了“建筑区”~只见“高架桥”依然高高矗立在原地~天天决定今天要完成高架桥的搭建……
案例中的“名片”既可以帮助幼儿用来预约游戏、对还未完成的内容作提示,也可作为展示作品的标记,同时~“名片”还是幼儿中途暂时离开游戏时的标识。
规则提示作为区角
活动重要的一部分~以固定的规则与灵活的变式相结合的样式~保证了活动区活动有序开展~拓展了区角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将继续努力开发规则提示的内涵~使幼儿园区角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地开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