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首次脑卒中青年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全程健康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青年;脑卒中;护理
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恢复需要长期坚持的行为,需要不断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膳食结构合理调配,尽快做到科学合理化[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88例首次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首次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脑梗死、深度昏迷就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44岁,平均(34.3±3.4)岁,病程5~8 d,其中男24例、女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3~45岁,平均(35.1±3.7)岁,病程4~7 d,其中男20例、女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1 w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接受凝血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头颅CT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2],具体如下。
1.2.1入院教育 由于青年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在患者入院时,护士要提供热情服务,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和负责护士、医院的规章制度;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和病情,告知患者各类检查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教授呼叫器的使用方法、提醒患者下床是要注意安全。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以增加患者对主治医生和护士的信赖度,建立良好地医护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3]。
1.2.2急性期教育 对入院的患者进行急性期评估,包括全身情况评估、功能评估、心理状态评估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评估后:①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感觉、肌力的变化[4];②向患者讲解自我急救方式和生活中注意事项;③密切关注患者饮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食物要营养均衡。
1.2.3康复期教育 对患者进行康复期评估,进行评估后:①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②帮助患者康复训练,对患者加以鼓励带给患者信心;③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同陪护人员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制定相对于的对策,向陪护人员灌输脑卒中知识;④针对康复情况好的患者对其他病患讲述康复经历,给予患者鼓励以及积极参加治疗的动力。
1.2.4出院前指导 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测血压的方法、医药的使用方法、严格执行运动和饮食疗法、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戒烟酒,多在户外运动、定期到医院复诊,做好自我保健。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继续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对康复知识进行拷问。
1.3观察指标 由医院自制脑卒中知识掌握调查表,对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知识掌握越好。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92.3±13)显著优于对照组(8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2,P 3 讨论
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因脑卒中患者真假球麻痹、舌、唇、颊及咽喉等部位肌无力。脑卒中复发一次患者的病情就会加重一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相关研究表示,再次复发脑卒中的患者一般是由于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正常的服用药物[5]。本研究对青年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教育,告诫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树立患者自我爱护意识,从而避免青年患者再次脑卒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显著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11.36%显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通过实施入院教育、急性期教育、康复期教育、出院前教育,对青年患者首次脑卒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了全程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柯有福,张志敏,郑绍平,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1(7):972-973.
[2]陈志英,柳运贤.36例脑卒中患者肢体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24):3360-3362.
[3]叶记林,吴爱莲,王冬艳,等.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在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4):3372-3373.
[4]刘伟,陈海花,张岚,等.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9):661-663.
[5]周艳红.全程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58-259.
编辑/金昊天
范文二: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1、通过设计调查表格,询问方式,可获得居民一般信息,健康知识,健康状况,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医疗保障等信息。
2、通过周期性健康查体,可获得居民健康状况。
3、通过门诊病人就诊,获得相关的慢性病信息。
1、通过筛查,将资料分析、整理,提出社区诊断。社区人群可分为一般人群,具有脑卒中危
险因素的人群及脑卒中患者三种人群。
2、分级管理
(1)对于一般人群可采用:发放宣传材料,社区宣传栏及健康讲座等形式,将健康行为和信
息传递给大众。
(2)对于高危脑卒中人群要进行强化管理。
主要针对60岁以上人群,具有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硬化症、
颈动脉狭窄等人群分别按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进行干预,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3)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积极控制脑卒中原发疾病和社区康复指导。
(一)转出
1、突然出现的面、上肢、下肢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位于肢体一侧。可以是整个身体一侧,或
单个上肢或下肢。
2、突然出现的说话或理解困难,如表达理解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3、突然出现的单或双眼视觉障碍。
4、眩晕:突然或持续存在的眩晕。
5、突然行走困难、步态笨拙,平衡或协调困难。如站立或行走时不稳,上肢或下肢不协调。
6、突然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疼,突然意识水平的下降。
(三)转诊注意事项
1、对发病在6小时以内高度怀疑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病例,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
的有资质提供脑卒中治疗的医院,最好将病人转至能在到达后1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的医院,除非此医院的急救车程>30分钟。
2、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水平、瞳孔、脉搏、呼吸等。
必要时吸氧,立即经脉通道及心电监护。
3、救护车上的人员应尽早通知即将到达的医院,提醒医院,患者继续急诊CT检查。急救系统
院前应收集和记录以下信息: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其它常规的资料、临床表现、重要体征、院前诊断、
派遣时间、到达时间、给予的治疗、到达医院的时间。提供卒中评估结果。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
数量表,用于评估意识障碍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
4、尽管在路途或医院中获得上述信息十分重要也不要因为要获得更详细的资料而延误转运,
快速转运是最重要的。
随访内容 随访频率
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1-3个月 心理平衡指导
2、功能评价:评估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吞咽1-3个月 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期望达到的上述能力
3、管理内容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健康教育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压监测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糖监测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脂监测 1-3次/季度
对已患脑卒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次/月
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1-2次/月
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其考核评价指标:脑卒中管理覆盖率、
脑卒中患者规范管理率、脑卒中患者参与康复率、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脑卒中患者事件率、脑
卒中患者死亡率。
1、脑卒中管理覆盖率: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登记管理的脑卒中患者人数在管辖区域脑卒中
患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管理覆盖率=已登记管理的脑卒中人数/辖区脑卒中患病人数×100%
2、脑卒中患者参与康复率=指管理患者中参与康复的人数占管理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参与康复率=参与康复人数/登记管理人数×100%
3、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指社区居民中对脑卒中防治知识了解掌握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4、脑卒中事件率:指社区居民发生脑卒中事件人数占登记管理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事件率=发生脑卒中事件人数/登记管理人数×100%
注:脑卒中事件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或出血而产生突然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包括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范文三: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申报文本、申请文书、可行性报告等精品文档
http://www.docin.com/smsp1982;http://www.doc88.com/smsp1982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一、筛查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表格,询问方式,可获得居民一般信息,健康知识,健康状况,生活环境,1
生活方式,医疗保障等信息。
2、通过周期性健康查体,可获得居民健康状况。
3、通过门诊病人就诊,获得相关的慢性病信息。
二、分级、分层管理
1、通过筛查,将资料分析、整理,提出社区诊断。社区人群可分为一般人群,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及脑卒中患者三种人群。
2、分级管理
(1)对于一般人群可采用:发放宣传材料,社区宣传栏及健康讲座等形式,将健康行为和信息传递给大众。
(2)对于高危脑卒中人群要进行强化管理。
主要针对60岁以上人群,具有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狭窄等人群分别按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进行干预,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3)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积极控制脑卒中原发疾病和社区康复指导。
三、转诊指征
(一)转出
1、突然出现的面、上肢、下肢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位于肢体一侧。可以是整个身体一侧,或单个上肢或下肢。
2、突然出现的说话或理解困难,如表达理解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3、突然出现的单或双眼视觉障碍。
4、眩晕:突然或持续存在的眩晕。
5、突然行走困难、步态笨拙,平衡或协调困难。如站立或行走时不稳,上肢或下肢不协调。
6、突然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疼,突然意识水平的下降。
(三)转诊注意事项
1、对发病在6小时以内高度怀疑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病例,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有资质提供脑卒中治疗的医院,最好将病人转至能在到达后1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的医院,除非此医院的急救车程>30分钟。
2、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水平、瞳孔、脉搏、呼吸等。必要时吸氧,立即经脉通道及心电监护。
3、救护车上的人员应尽早通知即将到达的医院,提醒医院,患者继续急诊CT检查。急救系统
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申报文本、申请文书、可行性报告等精品文档
http://www.docin.com/smsp1982;http://www.doc88.com/smsp1982
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申报文本、申请文书、可行性报告等精品文档
http://www.docin.com/smsp1982;http://www.doc88.com/smsp1982
院前应收集和记录以下信息: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其它常规的资料、临床表现、重要体征、院前诊断、派遣时间、到达时间、给予的治疗、到达医院的时间。提供卒中评估结果。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用于评估意识障碍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
4、尽管在路途或医院中获得上述信息十分重要也不要因为要获得更详细的资料而延误转运,快速转运是最重要的。
四、随访与管理
随访内容 随访频率
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1-3个月 心理平衡指导
2、功能评价:评估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吞咽1-3个月 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期望达到的上述能力
3、管理内容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健康教育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压监测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糖监测 1-3次/季度
对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人进行血脂监测 1-3次/季度
对已患脑卒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次/月
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1-2次/月 五、脑卒中社区管理的评价指标
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其考核评价指标:脑卒中管理覆盖率、脑卒中患者规范管理率、脑卒中患者参与康复率、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脑卒中患者事件率、脑卒中患者死亡率。
1、脑卒中管理覆盖率: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登记管理的脑卒中患者人数在管辖区域脑卒中患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管理覆盖率=已登记管理的脑卒中人数/辖区脑卒中患病人数×100%
2、脑卒中患者参与康复率=指管理患者中参与康复的人数占管理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参与康复率=参与康复人数/登记管理人数×100%
3、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指社区居民中对脑卒中防治知识了解掌握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4、脑卒中事件率:指社区居民发生脑卒中事件人数占登记管理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脑卒中事件率=发生脑卒中事件人数/登记管理人数×100%
注:脑卒中事件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或出血而产生突然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包括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申报文本、申请文书、可行性报告等精品文档
http://www.docin.com/smsp1982;http://www.doc88.com/smsp1982
范文四:脑卒中的降压管理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
诸多大型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 , 良好的血压管理对脑卒中的一级 和二级预防有积极的影响。受这些临床试验结果的鼓舞 , 心内科医师 普遍主张积极降压 , 即使在脑卒中急性期 , 临床上仍有采用硝苯地平舌 下含化 , 予以大幅度降压治疗。然而 , 神经内科的医师则强调脑卒中急 性期快速大幅降压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量锐减 , 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 死亡 , 因此主张慎重、适度降压的原则。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流机会 的增多 , 相左的观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于脑卒中急性期 降压治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血压该降到何种程度 , 如何降压等 问题仍有争议 [1]。欧美国家关于脑卒中的指南或建议中提出的观点 和建议也有不少差异。因此 , 有必要对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不同 观点作一梳理 , 以供临床参考。
争议一 :脑卒中急性期需不需要降压治疗 ? 脑卒中后高血压很常 见 ,80%以上的患者在 24h内血压增高 ≥160/95mmHg , 出血性脑卒 中较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增高更为明显 [2]。理论上 , 降低血压的理由包 括 :减轻脑水肿形成、降低缺血性转化为出血性的危险性、预防进一 步的血管损伤和预防早期卒中复发。但是 , 积极的降压治疗也可能是 有害的 , 因为可能导致缺血区域血流灌注的继发性减少使梗死体积扩 大。且随着病程进展多数患者不用任何特殊的药物治疗血压也会下 降。如将患者移至安静的病房、排空膀胱、控制疼痛和使患者得到休 息 , 血压通常会自行下降。 另外 , 治疗颅内压增高也可使动脉血压下降。
正常情况下 , 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 (平均动脉压MAP 60~160mmH g ) 波动时 , 脑血流有自动调节能力 , 使脑血流灌注维持在正常水平 , 但 是当MAP超过 160mmHg时 , 脑血流量则增加 , 而MAP低于 60m mHg时 , 脑血流量则减少。尤其是老年人存在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 受限和压力感受器功能紊乱 , 血压快速下降 , 易导致脑组织灌注下降 , 反而加重脑缺血甚至导致死亡。九十年代初有一些证据 , 肯定对高血 压患者降压治疗可预防脑卒中率下降 35%~40%, 大部分是基于利尿 剂和 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有一些观察性的研究报告 , 急性脑卒中入 院时的血压与预后有关。 血压的高度往往与死亡危险的增加呈正相关 , 并被一项meta分析所证实。 5项研究中的 3项发现入院时的血压 高度与脑内血肿的发展呈正相关 , 并与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一 致。脑出血的发展又与临床恶化、预后不良有关。但是 , 近 10年来对 于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是否有益 , 尚无设计严谨的大型临床试验和明确 的证据 , 也无肯定的建议以指导临床医生如何处理升高的血压 [2]。目 前专家的非正式讨论的意见是 :最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至少 7~14 d或 1个月以后 , 在脑侧支循环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长期的降压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应以保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为主要目标 , 而出血性脑卒 中或有心脏病和其他临床情况时 , 有必要给予降压药物。因此 , 脑卒中 发病后应严密观察病情 , 不急于降压治疗 , 须辨别血压是短暂反应性增 高 , 还是持续性增高 , 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 , 并根据年龄、 颅内压、既往及卒中后血压水平 , 再作进一步处理。但这些推荐只是 基于专家的意见 , 而不是基于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争议二 :采取降压治疗的标准如何 ? 宜选什么药物 ? 有关脑卒中 急性期降压治疗 ,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下面列举国外几个指南或建 议的观点。
1. 国际高血压学会 (InternationalSociet yofHy pertesion , ISH ) 急性脑卒中时高血压处理 意见 [2]虽然缺乏资料 , 但还是建议出血性脑卒中应降压以降低血肿发 展和再出血的危险。 当血压 >220/120mmHg和出血性脑卒中时 , 或合 并严重的临床情况 , 包括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心力衰竭或心肌 缺血 , 应该积极降压。最近的指南倾向将血压下降一定的幅度 (即出血 性脑卒中时血压下降不超过 20%) 。近来的指南推荐三硝酸甘油酯、 硝普钠和拉贝洛尔用于降压 , 但没有临床试验的资料支持。
药物评估 :
① 硝普钠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 , 硝普钠也许不合适 , 因为其具有强效 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 且有可能增加颅内压。
② 拉贝洛尔 :只在小型临床试验中使用 , 但理论上越来越关注 α受 体阻滞剂可能抑制或延缓卒中后脑功能的康复。
③ ACE抑制剂 :一个小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n =24),发现口服培哚 普利降低血压 11%, 而不改变脑血流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 ④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一项口服坎贝沙坦的随机对 照试验 (n =342)报告 1年内脑卒中伴严重高血压患者的二级复合终点 (死亡、卒中或心血管事件再发 ) 减少 47%, 但是由于一级终点 (3月内 总死亡与瘫痪 ) 为中性而提前结束了试验。
⑤ β受体阻滞剂 :只有一项口服阿替洛尔或普奈洛尔的试验 (n =302),接收积极治疗的患者有加重的趋势。
⑥ 钙拮抗剂 :有 25项以上的临床试验观察急性脑卒中钙拮抗剂的 作用 , 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总的来说 , 脑卒中发作 6~12h内 , 无论 静脉给药还是口服 , 均不能改善脑功能。有一小型试验报告缺血性脑 卒中患者口服尼卡地平 , 在血压下降的同时脑灌注减少 , 而另一项随机 对照试验报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服尼卡地平 , 平均动脉压下降 17%, 但脑血流并没有减少。
2. 欧洲卒中促进会 (EuropeanStrokeIniti ative , EUSI ) 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建议 (2003年 )[3],不 主张脑卒中急性期常规给予降压治疗 , 除非 :
① 经反复测量血压很高 (缺血性脑卒中 :SBP >200~220mmH g , 或DBP >120mmHg ; 出血性脑卒中 :血压 >180/105mmHg , ② 合并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 , 需要紧急降压治疗者 ;
③ 必须立即使用溶栓疗法或静脉注射肝素 , SBP宜低于 180mm Hg。
推荐的药物有 :
① 卡托普利 6.25~12.5mg口服或肌注 ;
② 拉贝洛尔 5~20mg静脉注射 ,
③ 乌拉地尔 10~50mg静脉注射 , 然后 4~8mg /h静脉滴注 ; ④ 可乐定 0.15~0.3mg皮下或静脉注射 ;
⑤ 双肼酞嗪 5mg加美托洛尔 10mg静脉注射。
⑥ 单纯DBP升高者 , 则推荐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要避免使用 钙拮抗剂 , 尤其是硝苯地平。
3. 美国卒中学会卒中委员会 (ASA )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处 理指南 (2003年 )[4]认为 , 尽管严重的高血压可能是治疗的指征 , 但是还 没有资料确定必须紧急治疗的高血压水平。一致的意见是 , 除非舒张 压 >120mmHg或收缩压 >220mmHg , 才实施降压治疗 , 而且应谨慎 进行。 最好应用容易静脉滴注和对脑血管扩张作用非常小的非口服药 物 , 如拉贝洛尔 ; 有些病例 , 必须静脉滴注硝普钠来控制血压。有时也可 用口服药物 , 如卡托普利或尼卡地平来治疗 , 但应避免舌下含服钙拮抗 剂 , 如硝苯吡啶 , 因为它可快速吸收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4.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 报告 (JNCⅥ )[5]指出高血压危象 (hypertensivecrisis)可分为高血压急 症 (emergency)和次急症 (urgency)。 高血压急症需要立即降压 (1h以内 , 但不必达到正常范围 ), 以预防和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 多采用静脉给药 , 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 心衰伴肺水肿、 主动脉夹层和子痫。 高血压次急症可以在数小时内降 低血压 , 包括血压在 180/110mmHg以上 , 伴视神经乳头水肿 , 有进行 性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和严重的围手术期高血压。 次急症可口服作用 较快的口服制剂 , 如襻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ACE I、 α2受体激 动剂或钙拮抗剂。 高血压急症降压治疗的第一步在数分钟至 2h内 使平均动脉压下降不超过 25%, 然后第二步在 2~6h内使血压降至
160/100mmHg , 血压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 , 以免诱发肾脏、脑和 心肌缺血。 宜每隔 15~30min监测血压 1次 , 如果血压依然 >180/120 mmHg , 应给予上述口服药中的一种 , 如果血压持续或经常 >180/120 mmHg , 则宜选用长效口服制剂。 5. 在JNCⅥ 发表 6年后的美国 JNCⅦ (2003)[6],基于 progress 的研究证据 , 指出 ACEI 和噻嗪类利尿 剂联合用药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 但仍然指出在急性脑卒中时迅速降 压的风险和益处尚不清楚。在患者情况稳定或好转前 , 应把血压控制 在中间水平 (大约 160/100mmHg ) 。
争议三 :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如何体现个体化 ?
1、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不同
降压治疗有助于预防大多数出血性卒中 , 而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方 面的效果相对较差 [7]。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 血压过高会加重出血 , 血肿增大 , 而脑出血后颅压增高也会导致血压上升 , 显然合理地降压可 降低脑出血所致的危险 , 预防进一步血管损伤和预防早期卒中复发 , 使 患者受益。当然 , 不适当的降压治疗会加重血肿周围脑组织灌注下降。 对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的顾虑主要指缺血性脑卒中 , 不仅因为多数 患者不用任何特殊的药物 , 血压也会下降 , 而且过于积极降压可能使缺 血区域血流灌注继发性减少 , 而使梗死区扩大。
2、是否采取溶栓疗法的降压措施不同
对于准备进行溶栓治疗者 , 在给予rtPA前直至应用后的 24h 内 , 谨慎管理血压至关重要 , 因为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实质出血。如果治 疗时收缩压仍 >185mmHg或舒张压仍 >110mmHg , 则不能进行溶
栓治疗。具体措施可参考表 1[4]。
3、 年龄与降压的关系 老年人普遍存在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 退 , 尤其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8]。大动脉僵硬是单纯收缩期高 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 , 不仅可能与导致腔隙性卒中的小动脉硬化 (僵硬 ) 有关 , SBP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相关性较DBP更为密切。而且对 高血压的过度治疗会增加老年患者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 结果反而 导致脑灌注减少 , 甚至发生卒中。
总之 , 尽管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很常见 , 但其最佳处理方式还没有 确定 , 有待于大型临床试验的可靠证据。目前应在充分评估患者的临 床情况 , 按个体化原则 , 谨慎地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表 1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溶或溶栓的降压方法
不进行溶栓治疗
SBP <220或dbp>220或dbp><>
① 观察 , 除非有其他靶器官损害 , 如主动脉夹层分离、急性心肌梗 死、 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才给予降压② 治疗卒中的症状 , 如头痛、 疼痛、 恶心和呕吐③ 治疗卒中的早期并发症 , 如低氧、 颅内压增高、 癫痫或低 血糖。 ④ 拉贝洛尔 10~20mg , 静注 ,1~2min , 每 10min可重复或 加倍使用 , 最大剂量 300mg ; 或尼卡地平 5mg /h静滴 , 每 5min增 加 2.5mg /h直至最大剂量 15mg /h , 目标是使血压降低 10%~15%⑤ 硝普钠 0.5μg /(kg ·min ) 静滴 , 需要连续监测血压 , 目标是使血压 降低 10%~15%
SBP >220或DBP 121~140mmHg
DBP >140mmHg
溶栓治疗者
溶栓前
SBP >185或DBP >110mmHg 拉贝洛尔 10~20mg , 静注 ,1~2min , 每 10min可重复或加倍使用 ; 或硝酸甘油贴片 1~ 2英寸 ; 如血压未降低或不能维持在预期水平 (SBP ≤185和DBP ≤100mmHg ), 则不能进行rtPA溶栓治疗
溶栓中和溶栓后
① 监测血压每 15min测血压 1次 , 共 2h , 然后每 30min测血 压 1次共 6h , 然后 1h测血压 1次共 16h
② DBP >140mmHg硝普纳 0.5μg /(kg ·min ) 静滴 , 直至目 标血压
③ SBP >230或DBP 121~140mmHg 拉贝洛尔 10mg , 静注 ,1~2min , 每 10min可重复或加倍使用 , 最大剂量 300mg ; 或初始剂量静注后 2~8mg /min静滴 ; 或尼卡地平 5mg /h静滴 , 每 5min增加 2.5mg /h直至最大剂量 15mg /h ; 如血压仍未控制 , 可用硝普钠
④ SBP 180~230或DBP 121~140mmHg拉贝洛尔 10mg , 静注 ,1~2min , 每 10min可重复或加倍使用 , 最大剂量 300mg ; 或初始剂量静注后 2~8mg /min静滴。
范文五: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脑血管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1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如何正确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管理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1位致残和第1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由于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巳大为降低,并且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等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对其预防再次卒中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药物、饮食、功能锻炼等指导,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下降使其很容易出现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否认、依赖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对疾病转归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脑卒中 后抑郁发病率20%~45%[1],我国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4%~67%[2]。因此,对脑卒中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医护人员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护士要多与患者交谈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患者。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思维迟钝,言语减少,表达缓慢,生活不能自理,因而,要求护士应详细了解和观察患者的思想活动,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给予满足,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由于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关于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的认识不足,对药物治疗不重视,导致患者配合治疗的药物依从性差。脑卒中患者发病诱因很多,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慢性病。因此,脑卒中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多且复杂,经济负担也相对较重。由于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难免存在服药后的不适感等原因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护士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坚持规律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到口服药看服到口。
3 指导患者的健康合理膳食
脑卒中患者特别是脑梗塞、高血脂患者、不应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禁食动物脂肪,应多选用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为主食,还应多进食绿叶蔬菜,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的良好习惯。 由于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应增加高纤维素饮食。
4 注重开展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后,应积极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适当地进行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可使患者采取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床上锻炼和床下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和局部锻炼相结合,并辅助理疗、按摩、针灸等措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3]。
5 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健康指导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和尿失禁。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选择有效营养支持方法及吞咽功能的训练,可使肺部感染及营养良性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4]。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首先指导患者规则的排尿,以后按患者自控情况作适当延迟时间的调整。同时指导患者做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以增强膀肤括约肌的收缩力。
总之,由于脑卒中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其进行系统、合理和长期的多方面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毛玉红.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 5609-5610.
[2]刘谷珩.陈振华,陈燕芳,等.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浅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1): 5-6.
[3]王艳霞.脑卒中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0,7(3):123.
[4]徐静.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进展[J].包头医学,2012,28(1):22.
编辑/哈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