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年级上册教案
芳小九月份始业课程数学内容
第一周内容:
数学课内学习:课本P11-16(100以内的加法.)(3课时) 数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竖式”
1、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引出题目: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班原来有47名同学,又转来了两名新同学,我们班现在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3、自己列式计算,并用小棒摆出计算过程,并思考:2应该和谁加相加。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笔算,指导竖式的写法,并结合小棒图理解,列竖式时要把个位与个位对齐的道理。
十 个 活动二:竖式计算真有趣
1、出示问题:二三班有49同学,二四班有48名同学,两班要去博物馆参观,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3、自己列式计算,并用小棒摆出计算过程,并思考:8和9相加得17,怎么办?。
4、教师引出笔算,并结合小棒图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让学生明白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十 个
第二周内容:
数学课内学习:课本P18-22页(100以内的减法)。(4课时) 数学活动: 活动一:我是啄木鸟医生
用吹塑纸剪成树状,把学生作业上出现的易错题写在上面,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主改错,并说出“病”因。
活动二:巧记笔算小口诀
1、一边拍手一边记: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计算起,个位相加若满十,就向十位去进1,十位计算别忘记,小1记得加上去。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计算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来退1,退个小1当十用,十位退1别忘记。
2、熟记熟用:能把小口诀运用到计算中。
第三周内容:
数学课内学习:课本P23-31页(解决问题、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数学活动:
活动一:画画算算,用数学
1、用实物小旗呈现问题:
本周二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二班比二一班多得了3面,二二班得了多少面小旗?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3、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吗?先独立画,然后和同伴交流。
4、分享自己的画图及想法,并对自己的结果能进行反思和检验。
5、学生自己创编类似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活动二:有趣的九宫格(2课时)
1、课件出示九宫格;
2、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3、九宫格中的数字还可以怎么填?
(此活动利用有趣的九宫格提高了口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周内容:
数学课内学习:课本P32-37(整理与复习、综合运用)。(2课时) 数学活动:
《小脚丫走天下》棋盘计算游戏:
1、和家长自制棋盘:棋盘是中国地图,在地图上选取100个点作为游戏活动中双方棋子的落脚点,其中包括主要的城市,文化古建筑,旅游胜地等等,分别编上1——100号,作为学生游戏时前进路线的分数。
2、准备一些数字牌,两个人各抽一张,然后算出两数差,确定前进的位置,最先到达100的获得胜利。
3、在游戏活动中达到练习加减法的目的,而且在游戏中还了解了祖国的主要城市。
范文二:二年级上册教案、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三课 捏泥巴 课 型 造型·表现
1、研究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搓、捏、揉;盘筑,泥板法。 学习目标 2、会运用学习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组陶器。 3.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 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小工具的使用。 小组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教师:陶泥、简单工具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陶泥。 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 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做的吗? 3 哪个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们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二、新授: 教师讲授示捏泥方法:揉、捏、搓、按、擀 ?? 三、探究: 利用自身带来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创新的使用方法。 四、欣赏书上作品 你喜欢哪一个? 他给你什么启迪? 假如让你做,你打算做个什么? 导入参与游戏 讨论 :尝试用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体. 同学实践,发言 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培养独立考虑能力 激发情趣 引导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激发情趣 五、同学作业。 六、小结 a) 作业展评:展示自身的作品,给同学讲讲你的创作思路。 b) 课后延伸:除了泥巴,你还能用什么资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互相评价: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学的创作热情;促进同学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 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捏一件自身喜欢的 小器物。
第二课时 一、 组织学习,稳定情绪 二、 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给予及时点 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 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 四、继续创作作品,教师辅导。 五、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 优秀作品欣赏。 2、 比较自己的面具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六、总结与反思、课后拓展 1、畅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2、展示其他内容的面具形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六课 下雨了 课 型 造型·表现
知识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 创造
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表现事情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 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的感受。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操作法、体验学习法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 图片 教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生合唱 2.这首歌表现什么时候的情景? 天要学习的内容。 (引出课题“下雨了” ) (二)讲授新课赏析图片 1.在夏天经常会下雨,你还记得下雨时候的情景吗?将要下雨时天空和花草树木 有什么变化?人们会干什么 ? 2.你喜欢下雨吗 ?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3.走进雨的世界。 (播放课件) 提问: A 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雨点?雨点落在地上时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 B 人们用了那些防雨工具? C 小动物会躲雨吗?下雨时他们有什么有趣的表现? 4.下雨带给我们的乐趣可真多,怎样才能画好雨景呢?(播放有关课件,欣赏分 析) 提问: 来表现雨? 5.欣赏课本以及课件中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用了什么表现 A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雨? B 还可以用那些材料和方法 (引导学 雨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我们今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方法,并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在欣赏中激发创作欲望,掌握下 雨时人物的动态各种表现方法。 6.用各种形状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学生到黑板表现,教师补充示范) 7.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学会了这么多的雨景表现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在肖 邦优美的钢琴曲《雨滴》中,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表现下雨时候的情景吧! (三)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1.出示作业要求:个人或是小组合作,利用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线条和形状, 创造性地表现出一幅下雨时最让你难忘的画面。 2.小采访:你想表现怎样的一种雨,雨中有什么?人们穿戴怎样的防雨工具,和 什么人在一起? (四)评雨析雨,交流评价,展现自我,分享创作快乐 色
完整。 ) A 、请生相互参观交流作品的成功之处。 B 、请个别同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 C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作品里下雨时的喜悦情景。 (五)小结:同学们,下雨使得大自然变得丰富多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 忆。今天你们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事,真是好样的!希望 同学们今后能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及时画出生活中精彩的画面,同时也祝福同学们 像雨水滋润下的小树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 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体会成功的喜悦。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五课 漂亮的小钟表 课 型 造型·表现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 力。 学习目标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 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操作法、体验学习法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 图片 教 学 预 设
一、组织学习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 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 6 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 6 页、第 7 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 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 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
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六课 会变的小手套 课 型 造型·表现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学习目标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 象。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操作法、体验学习法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
图片 教 学 预 设
1、组织学习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 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 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 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6.总结。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
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八课 摆花样 课 型 造型·表现
知道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会使普通造型更具有艺术美感,会有选择地将 学习目标 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出自己想表现的图形。通过造型活 动,丰富学生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鼓励大胆创 新。并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认识、发现身边的日常用品等各种物象的外形、色彩特点,利用这些 物体排列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有选择地利用物体的形与色进行排列组合。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各种自然物(水果、花生、豆子、花、树叶、石子等) 教 一、教师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品,你们高兴吗? 出示礼品: 问:你们看这是什么? 他们这样呆在这里很乱,谁能上来摆一摆。 他们呆得更舒服一些,也更漂亮一些?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这样,随意放就很乱,动手摆一摆就美观。 不信,你们看(课件) 。 二、欣赏课件里的摆花样。 三、 、教师出示课题——摆花样。 请学生为老师摆一组花样作为礼物 (要求是:可以用材料袋里的材料,也可以用你铅笔盒里的所有用具来摆) 组织一个小比赛。 要求: 可以用你自己带的东西也可以用“百宝箱”里的用具设计拼摆一个美丽的花样,看 谁摆的最漂亮。 四、欣赏评述: 自由的互相欣赏,评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样。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并启发思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摆花样? 学 预 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下可以试一试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
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七课 百变团花 课 型 造型·表现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 学习目标 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 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 课前准备 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 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 1、组织学习。 2、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 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3、欣赏分析。 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 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 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 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发散思维。 学 预 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 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 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品, 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 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 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
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6.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 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九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课 型 造型·表现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 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 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拓印的技巧。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 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 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 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 物, 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 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 妙地利用起来构成
画面。 6.后期制作。 7、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五课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 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画面构思和组织。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 组织学习,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 树干、 树枝、 树叶等。 ) 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 1~2 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 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4、作业评价。 学 预 设 大树的故事 课 型 造型·表现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
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课 杯子的设计 课 型 造型·表现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 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杯子的设计的设计意图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 (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 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杯子的设计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 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 材质、功能等 三、体验并感受 1、 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 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 它的独到之处。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3、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 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杯子的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 (比较这些杯子, 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 作业要求 1、 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 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 学生作业,师指导 五、 小结展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 四、提出本节课要求: 1、修改自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如构图、色彩等;2
、继续完成作品;3、装饰点缀。 五、作品展示 1.举行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一课 绘画中的节日 课 型 造型·表现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 学习目标 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 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 学习重点 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 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 的感受。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教 一、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 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 《火狗舞》 :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 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 《腰鼓》 :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 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 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3) 《枣园来了秧歌队》 :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 是哪儿的农民吗? **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 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 《吃饺子》与《火狗舞》 :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 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
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 《龙舟》 :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 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 《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 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 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第二课时 1、组织学习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小结。 5、课后延伸。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二课 好吃的水果 课 型 造型·表现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 的不同感受。 学习目标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体验生活 美。 学习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 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 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预 设
(一)组织学习引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 认识同学带的各种水果 (2) 组织同学开展吃水果比赛 (3) 观察: 你最爱吃的什么水果?他怎么好吃?你记得他吃水果的样子。 (4) 讨论 (三)画一画 1.表现什么水果? 是以水果为主还是以人物神态为主? 2.表现出好吃的水果? 3.指导 (四)展示评议作业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学习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小结。 5、课后延伸。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四课 茂密的花 课 型 造型·表现
1、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学习目标 2、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
,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预 设
一、组织学习: 二、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美术课。同学们请看老师画的是什麽? (生:花) 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枝花,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不同种类的花有着不同种类的外型特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你 认识的具有不同外型特征的花告诉同学们,好不好?(老师我知道有一种 叫做向日葵的花??,仙人掌、菊花等等 ??) 4、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感,它们有艳丽的色彩,多样的外型,不 同的姿态, 人们在喜爱它的多姿 与美貌的同时, 更惊诧大自然中繁花似锦、 百花盛开的美,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前布置学生 自己用卡纸制作的一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的花; 5、让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亲手贴在教师准备的 KT 版上。 (由于 KT 版只 有 4 开大小,贴的花却很多,所以在老师“先贴的贴高点”的引导下,很 容易组成了一个茂密的花园) ; 6、请学生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花园,引出课题《茂密的花》 。 三、讲授新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1、引导同学回答“茂密是什么意思?”教师先不作评价; 2、带领同学欣赏三个小花园(电脑图片) ,从而进行比较,哪一个更 茂密?得到“表现茂密的花只多是不行的,花和花之间还要有遮挡关系” 的知识点; 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错误的相互遮挡的两枝花,请同学说一说错在那 里了,并上台修改; 4、以接力游戏的方式,组织每小组学生合作把黑板上的两枝花添加成 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游戏要求:一组表现一幅画面;每人画一枝,第一位 画完第二位才可以继续;每一枝花都要表现遮挡关系;看哪一组完成的又 快又好。 5、欣赏作品:我们来看看画家所画的茂密的花。毕加索《鸢尾花》 ; 克里姆特《葵花园》 四、总结表现方法 第二课时 一、提出本节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培育一个生长茂密的花 园;可以用线描的形式,也可以用涂色的方式;注意鲜花的生长方向要一 致;合作是组员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互照应,营造和谐的合作环境。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1、将每组的作业展示
在黑板上;2、以“蝴蝶 飞”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评。 (把自己的蝴蝶贴在最喜欢的画面上) ;3、找 出蝴蝶最多的,请别的组的同学说优点,自己组的同学找缺点。找出蝴蝶 最少的,请自己组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会最少。 六、拓展:请学生讲一讲花儿的用处,从而引申至爱护环境,创建卫 生校园。并引导学生在下课后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注意卫生。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四课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 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 不同,可以在不同 插合使用的小扇子。 学习目标 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 的小扇子。作晶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 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活动, 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 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剪刀、胶水、纸及各种废弃物、彩笔、颜料 等。 教 1.组织学习 2.新授课 (1)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的和电脑里已储存好的有关扇子的信息以及自己带 来的形状各异、不同材质的扇子。 (2)引导交流扇子的有关知识,欣赏课本中不同种扇子。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书中有两幅纸扇的制作步骤图,谁能一看就会,可以在组里给同学演 示一下。 (4)请学生简述制作过程。 (5)学生和老师共同谈学习体会。按现在的学习方法制作出来的扇子是和别人的 是一样的。你怎样才能制作出来一个与众不同而又漂亮的扇子? 3.学生作业 学 预 设 小扇子 课 型 造型·表现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作业要求:制作一把与众不同的小扇子。 4、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
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六课 刷牙 课 型 造型·表现
学习目标
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 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 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 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课本的“作业提示”是用绘画手段完成作品。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用 拼贴或纸版画的形式完成。 教 学 预 设
1.示范一些典型的动作表现方法,如胳膊拐弯、手握牙刷的形态等,主要以直接 观察和线条表现的方法为主。可以运用形容(如,拐弯处衣纹的放射状效果像光芒,手的 动作像一组长短不同的圆柱体的组合等)、演示(可以放影像资料,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 示范)等方法,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进行想象构思 (如只画嘴,从 嘴里往外看,从上往下看等)。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 32、33 页中的学生作业: (1)画面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和环境? (2)你认为哪幅画或哪部分画得好?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对教师讲解的理解,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教师应在尊 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随机进行辅导。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细节刻画得 真实与否一般不应作为学习的目的。 3.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5、作业展评。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七课 动物乐园 课 型 造型·表现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人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 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学习目标 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 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 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作品的完整、牢固、动、新颖。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本课学习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 教 1.组织学习 2.讲授讲课 (1)解释课题。提问:什么是动物乐园?说说我国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 (2)导人新课。 研究用雕塑方法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动物乐园。 (3)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用简笔方法加以表现。 (4)结合一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5)由学生到讲台投影仪前进行创作示范。 (6)研究、总结雕塑技法。 确定基本形体后添加附加物,抓住动物特征适当调整。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8)展示作品,布置动物乐园,小结、讲评。 学 预 设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八课 节日的装饰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 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 学习目标 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的
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 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 学习重点 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 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彩色笔、彩纸、彩泥等。 教 1.检查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出示多张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载歌载舞的人物图片(彝族、维吾尔族、白族、藏族、 满族、蒙古族??)。 问: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打扮得这么漂亮、看上去这那么高兴吗? 2.新课学习。 (1)教师让学生实际操作电脑上教师备好的课件,引导学生从服装、物品、环境、 食品方面了解在节日里人们是怎样进行装饰的。 (2)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找,教师提供网址。 (3)展示教师在节日里拍的照片。 教师:刚才我们一直在关注别人的节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我所经历过的节日的照 片。 1)哈尔滨的冰灯。2)王府井文化街的节日装饰景象。3)节日中的霓虹。 3.节日中我们身边有什么变化?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节日入手:春节。国庆节。儿童节。 4.师提要求:画一幅你记忆中的节日。 5.学生互评。 学 预 设 课 型 造型·表现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课 题 第十九课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 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 学习目标 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 现出春节喜庆的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简单地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
、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 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习重点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 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 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观察法、比较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评价点与评价方式: 评价方案 1、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2、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放大优点,指正不足。 课前准备 有关春节的录像、图片。 教 组织学习。 导入新课。给大家讲讲关于春节的知识。 3.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②你准备怎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的场面?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4)投影: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5.小结:组织交流。 学 预 设 过春节 课 型 造型·表现
“个人精备课”导学案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3、提出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反思与感受
范文三: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 问声好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学唱歌曲《早上好》;起始常规要求;做发声练习和编创与活动练习。第2课时:复习歌曲《早上好》,也可将此曲作为新课开始的发声练习;聆听乐曲《森林水车》。第3课时:学唱歌曲《小麻雀》;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
课时一:
教学内容:1、起始常规要求;
2、做发声练习和编创与活动练习;
3、学唱歌曲《早上好》;
教学目标:一、按自然歌唱的发声要求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齐地演唱歌曲
《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二、在音乐中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奏特点;能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为辅助唱好《早上好》中“mor ning”音而设计。1.出示节奏卡片
2.试一试:模仿公鸡叫声的口形(不发出声音),提问:猜猜老师的嘴巴能够发出什么声音?
3.做一做:找一位学生示范,在发“wo”这个音时,口型需要做出什么变化,需要发出怎样的声
音才好听?
4.用听唱法唱一唱。师生合作做发声练习。边唱边用手势模仿公鸡啼鸣的动作。
练声的音域:上行可在1=C至1=E之间练习,下行可练到1= B。 ★特别提示:边唱边用手势模仿公鸡啼鸣的动作,只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只需用手势辅助,切忌边唱边做扬头、伸脖的动作。
二、演唱 歌曲《早上好》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师生问好的形式直接切入歌曲主题。教师说“早上好!”与学生打招呼,看学生反应,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改变问法,用歌声“morning啊早上好”和学生打招呼,请学生模仿回答。注意学生的反应。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歌词接唱(一问一答)。如:师清唱歌曲第一句,学生接唱第二句。注意三拍子律动美感的体验。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注意唱好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拍变化。整体感受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可用以下图谱辅助歌曲的学习。
三拍子:指导学生以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唱法演唱这一部分,自然而亲切的演唱。
二拍子: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一部分,表现活泼可爱的情绪。 5.跟琴完整演唱歌曲,着重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转换时的情绪变化。 6.跟伴奏录音完整演唱,边唱边用动作表达相互问候的情感。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配合歌(乐)曲的学习而设计的编创与活动,已在相应作品中做了提示和要求。但本课中关于对金属、木质、皮革这三类不同乐器音色的认知,则要求学生观察课本上提供的图形与哪件乐器音色相对应的识别。在实践中学会选择适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并按照图示要求来配伴奏。这样的练习可以运用到歌曲的表现和乐曲的聆听过程中。
课后记:
课时二: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早上好》,也可将此曲作为新课开始的发声练习;
2、聆听乐曲《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能用线条、图形、动作等感受乐曲《森林水车》所表现的音乐形
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早上好》
二、聆听 管弦乐《森林水车》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前面拍的序奏,说说想象到什么情景?感受如何?听到了哪些具体的声音?
2.聆听第一乐段,用线条和图形表现这部分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简介水车)
3.聆听第二、三乐段,师:“音乐有什么变化?水车怎样了?”体会音乐的节奏、情绪、旋律等发
生了哪些变化。配合音乐中有特点的旋律做简单的拍手或律动等,持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
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跳音部分拍手)
4.聆听第四乐段,在有规律的跳音处,引导学生用手指尖轻而快速地敲击桌子,节奏型为“0 0 ︱XXXXX X0 ︱”。
5.完整聆听全曲,提出要求:
(1)在序奏部分,简单画出你听到不同声响的旋律线条。
(2)听到主题音乐时,请拍手表示。
课时三: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麻雀》;2、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歌声演唱《小麻雀》并能即兴编唱自己喜欢的歌词。
2、能用线条、图形、动作等感受歌曲《夏天的阳光》所表现的
音乐形象。
3、聆听作品《夏天的阳光》,是为学生初步感受领唱与合唱的演
唱形式而设计。
教学过程:
一、演唱 歌曲《小麻雀》
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范唱,用动作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
2.用听唱、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等方式模唱歌曲。
3.以连音和非连音对比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音色和情绪的变化,并且注意第8小节三拍子的时值,演唱时要唱足时值。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拍要停顿干净,形成对比,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4.探索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为歌曲加入伴奏。强调乐器的正确演奏姿势,注意对音色的甄别等细节要求。在实践中学会根据音色特点选择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二、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 拍,降B大调,歌曲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四乐句,旋律起伏,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现了瑞典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歌曲,说说听到的歌词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随着歌曲跳舞或走路,体会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
3.再次聆听歌曲,听到领唱举一只手并随歌曲节奏摆动,听到合唱举双手摆动,初步培养学生对演唱形式变化的辨别能力。
课后记:
第2课 幸福的歌
本课建议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 子》;第二课时,复习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唱歌曲《乃哟乃》,编创练习;第三课时:聆听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复习歌曲《乃哟乃》。
课时一:
教学内容:1、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表
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并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
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过程:
一、演唱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阿里里”处拍
手伴奏。
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阿里里”这个衬词的含义。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二、聆听 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基本要求
1.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片段,感受情绪变化,导入本课教学。 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如第一部分拍
手,第二部分叉腰律动,第三部分晃动身体等。
4.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
和领唱。如:听到合唱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课后记:
课时二:
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学唱歌曲《乃哟乃》,编创练习。
教学目标:1、能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
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2、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
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演唱 歌曲《乃哟乃》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导入。
2.欣赏土家族风光及舞蹈,在《乃哟乃》歌曲背景声中学跳摆手舞,熟悉旋律。
3.在视觉图谱的指引下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多种方法模唱歌词“乃哟嗬”。
4.通过字母谱辅助唱好“solmido”三个音。并做接唱练习。如:男:“ ”女:“ ”
男:“ ”女:“ ”。
5.分角色扮演“domisol”,自由组合唱一唱。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演
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编创练习中设计了一条旋律接唱练习和一条分角色做自由组合“solmido”唱一唱的练习。这两条练习是根据《乃哟乃》歌曲中的“misoldo”三个音进行的拓展。目的是反复感受这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关系,巩固音高概念。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三音组合的音程旋律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手势辅助和听音模唱练习,逐步过渡到旋律接唱的练习。在音准为前提的基础上,再按照课本练习的提示,自由组合“domisol”三个音,做一做即兴编唱的练习。以达到巩固音高概念的目的。
课时三: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乃哟乃》;
2、聆听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
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乃哟乃》
二、 聆听 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
2.__________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而成的儿歌(见下列歌谱),学生感
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
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可
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学生随琴小声哼唱以下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4.按教科书提示,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教师简单介绍
曲名《快乐的罗嗦》的含义。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乐曲在速度和力度
上的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器乐曲《快乐的罗嗦》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课后记:
第3课 音乐会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发声练习,学唱《快乐的音乐会》,编创歌词;第2课时,复 习《快乐的音乐会》,聆听《青蛙音乐会》;第3课时,学唱《唢呐配喇叭》,聆听《百鸟朝凤》(片段)。
教学内容:1、发声练习;2、学唱《快乐的音乐会》;3、编创歌词;
教学目标: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
会》。并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为配合歌曲《快乐的音乐会》而设计。在五度音程的发声练习中,练声的音域在1=C至1=F之间进行。
二、演唱 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基本要求:
1.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及节拍特点。
2.注意聆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歌曲中唱到了那些乐器,如何演奏。 3.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模仿正确的乐器演奏姿势。
4.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5.为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创编一句简单的歌词。
6.分小组表演歌曲,展开互评与自评,及时进行鼓励。
三、编创歌词
课后记:
教学内容:1、复习《快乐的音乐会》;
2、聆听《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快乐的音乐会》
二、 聆听 管弦乐《青蛙音乐会》
教学基本要求
1.听辨乐曲中青蛙的叫声,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仿蛙鸣。
2.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音乐中描绘的“青蛙音乐会”上的场景。
3.在教师的指导下,随音乐段落的进行和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如用动作、声势、打击乐器、体态、合作、呼应等不同手段,表现聆听到的“青蛙音乐会”。
三、《青蛙音乐会》活动设计
1、活动目的: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
3、活动准备:青蛙头饰(或图片),有条件可准备一个青蛙卡通玩具手偶,
打击乐器等
活动开始: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填词演唱:“青蛙唱歌咕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呱(拍手),咕呱(耸肩) 呱呱咕呱”。出示青蛙形象的头饰(图片)或青蛙卡通玩具手偶。
(2)聆听《青蛙音乐会》,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做不出声的演唱。
呱——— 呱——— 呱呱——— 呱呱——— 呱呱呱呱——— 呱——— (3)聆听《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感受跳舞的青蛙形象。
(4)寻找声源自制成小乐器,并编创简单的节奏加入音乐中,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如: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
课时三:
教学内容:1、学唱《唢呐配喇叭》;
2、聆听《百鸟朝凤》(片段)。
教学目标:1、能背唱《唢呐配喇叭》。
2、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
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演唱 歌曲《唢呐配喇叭》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及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模唱的方法,学唱《唢呐配喇叭》。
2.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以及衬词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时,可分组模仿吹奏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音色的控制,提示学生善于倾听乐器音色与演唱配合得是否协调。
5.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并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独立自信地背唱歌曲。
★特别提示:教师需对《唢呐配喇叭》歌中“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作简要的解释,以免误导。让学生明白:歌词里的唢呐是学名,“喇叭”是俗称。歌中唱的“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是从俗称的角度来分类的,小的唢呐也叫海笛。
二、《唢呐配喇叭》活动设计
1、活动目的:自然愉悦地演唱,用铃鼓或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
2、活动准备:喇叭、唢呐图片,旋律图谱
三、聆听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乐曲。结合图片认识主奏乐器———唢呐。
2.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唢呐模仿的不同鸟的叫声,试着用声音和动作学一学。 3.在反复聆听中,经学生议论后,对作品下方的唢呐音色聆听提示词“清脆明亮低沉浑厚富于变化”等,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记住唢呐“清脆明亮、富于变化”的音色特点。
第4课 咯咯哒
本课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安排聆听管弦乐曲《公鸡母鸡》,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做编创与活动;第二课时学唱歌曲《小鸡的一家》,做发声练习,聆听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聆听管弦乐曲《公鸡母鸡》;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3、做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1、能用动作参与《公鸡母鸡》的聆听,表现音乐中公鸡与母鸡
的形象。
2、能用轻松愉快的歌声边唱边表演《母鸡叫咯咯》。并能按练
习提示的要求自由组合唱一唱“refala”。
教学过程:
一、聆听 管弦乐《公鸡母鸡》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听辨乐曲中模仿的公鸡、母鸡的叫声。当听到类似母鸡下蛋的叫声时,
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教科书上的图形,用手指随着音乐的特点划一划。 2.复听乐曲,用不同的图形分别表示乐曲中公鸡、母鸡的叫声。
3.再次聆听乐曲,分别学着做一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二、演唱 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表述自己对“母鸡下蛋”情形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情感。
2.完整地聆听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情形。 3.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做发声练习;
2、学唱歌曲《小鸡的一家》;
3、聆听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叽”字,乐于和小伙伴合作表
演歌曲《小鸡的一家》。
2、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我的小鸡》的聆听与表演。
在有趣的读、拍、击“大和小”的数字游戏过动中,作出灵敏
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做发声练习
配合歌曲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设计了一条练习“i”母音的师生合作的练声曲。
二、聆听 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学生说说歌曲中小鸡的可爱之处,并能听辨歌曲的情绪,用颜色表现出来。
2.复听歌曲,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随着歌曲的旋律,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演唱 歌曲《小鸡的一家》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拍手感受节拍,并体会歌曲快乐和温馨的情绪。 2.学唱歌曲前可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叽”字。 3.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并用接唱法学唱歌曲。
4.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按照教科书下方的教学提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表演。如: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按照歌词大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边唱边表演,其他同学可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
第5课 童 趣
本课建议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演唱歌曲《打花巴掌》,做“编创与活动”练习。第二课时:发声练习,复习歌曲《打花巴掌》,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第三课时:欣赏《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复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打花巴掌》,做“编创与活动”练习。
教学目标: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做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楚,并能自编歌词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演唱 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基本要求
1.从学生平日喜欢做的拍手游戏中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都很喜欢玩游戏,玩过拍手游戏吗?(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游戏,在玩游戏前,先让我们做一次节奏闯关练习。”
2.教师在节奏下面出示歌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拍着手一起读一读,在游戏中练习念白部分。做一做节奏闯关练习:
3.完整聆听歌曲,了解“打花巴掌”的游戏。做师生合作的游戏:生读念白部分,师唱唱词部分,结尾处一起拍手。掌握北京民歌的说唱风格。 4.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在“打花巴掌”游戏中,表现出北京儿歌“你问
我答”的风格特点,记熟歌词。
5.歌曲熟练后尝试做一做编创歌词的练习,并跟随教师的琴声模唱旋律,像唱歌词一样模唱歌谱。
★特别提示:歌词中“打花巴掌的”,“的”读“dāi”
三、活动设计
1.“课堂组织游戏”活动设计
(1)结合北京民歌《打花巴掌》的学习,进行有趣的拍手游戏。可以两人对拍,也可以前后桌同学对拍,开动脑筋编创各种拍击的动作。如:拍手拍腿、拍手拍肩、拍手捻指等等。为歌曲编创歌词时,可以单独在念白的部分编创,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创花名唱一唱。比如:五月五,我们从小爱跳舞;六月六,我们一起摘石榴等。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发声练习,复习歌曲《打花巴掌》;
2.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而圆润的声音唱闭口音“ni”到开口音“ya”,乐于选择合适自己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唱好发声练习,注意闭口音“ni”与开口音“ya”的交替。开始先轻声唱,避免声音挤压。可以用手势辅助,提示学生慢慢体会气息、口形、咬字。力求声音和谐柔美,并逐步拓宽音域,为歌曲中的咬字与发音做好铺垫。
二、复习歌曲《打花巴掌》
三、演唱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基本要求
1.运用发声练习辅助唱好闭口音“ni”和开口音“ya”,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圆润,防止声音位置忽上忽下,帮助学生在演唱中掌握准确的咬字与发音。
2.在完整聆听歌曲的基础上,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内容。
3.用诙谐有弹性的声音读歌词,要求第一拍唱得重一些,体会歌曲情趣。 4.针对歌词有趣的情节性,提示学生为歌曲设计表演的动作,既可以增加歌曲的童趣,也可快速的辅助歌词的记忆,为背唱歌曲做好铺垫。
5.探索不同质地打击乐器的音色效果,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为歌曲配伴奏。
6.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为歌曲编排简单的情景剧,分角色边唱边表演,相互展示、评价和议论,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要强调角色感,以黄鹂鸟幽默地“指责”蜗牛的口气来演唱,注意气息控制和声音的流畅。)
四、《蜗牛与黄鹂鸟》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聆听,比较音乐形象。在音乐实践中要向“小蜗牛”学习,体会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的道理。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活动开始:
(1)以谜语或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歌曲,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下音乐情景:“清晨在一户农家的小院里传出了一阵甜美的歌声,原来是小黄鹂在唱歌
呢??”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2)听范唱,提示: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3)切分节奏掌握:可在听范唱时设计“嘿哟哟嘿哟”的节奏练习,为指导学生歌唱时的第一拍唱得重一些做铺垫。同时也为勇敢的小蜗牛加油打气,歌曲增添情趣。
★特别提示:关于切分节奏,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实践中积累初步经验即可,教学中切忌用“切分音”的名词概念。
(4)为歌曲设计、编创动作。根据歌词的内容,设计有趣的律动,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又可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
(5)探索木质、金属、皮革等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为歌曲配伴奏。
(6)为歌曲编排情景剧,有人做葡萄架,有人演蜗牛和黄鹂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成功来源于永不放弃的道理。
活动策略:掌握歌曲中“ ”节奏的读拍要领。无论拍击节奏、读歌词、演唱、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的歌表演,第一拍都要重一些,整首歌曲的演唱才会更有情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
2.复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1.能以点、线、色彩、图形等方式,表达对乐曲《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感受。
2.能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轻盈旋转的圆舞曲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二、聆听 钢琴曲《小狗圆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小狗跳舞的形象。
2.聆听第一部分,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它在做什么?小狗也想来跳圆舞曲,它的舞蹈和小猫有什么不同?
3.聆听第二部分甜美抒情的旋律,介绍乐曲。教师可借助钢琴为学生演奏一段主题旋律,慢弹第一乐句。师“因为反复出现这一句,你想到小狗在做什么?”(或讨论:就好像小狗很调皮,舞步很独特,他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转圈圈等)。
4.复听乐曲,和学生一起探索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小狗快速旋转的动作。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5.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师“小狗转得头晕了,站不稳了,你能帮它找到三拍子的舞步吗?”归纳:像这样快速的圆舞曲,只适合作为演奏曲目欣赏,这首乐曲也叫《一分钟圆舞曲》。
三、聆听 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小猫跳舞的样子及场景。 2.感受乐曲拍的节拍特点,能用动作表现轻盈旋转的音乐形象。
3.跟着乐曲随教师哼唱A段主题。当听到小提琴“滑奏”的技巧形象的模拟小猫叫声时,可用手指随音乐在书上的图形谱划一划,加深对乐曲的印象。或在类似小猫叫声的地方有趣地叫一叫,也可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自由地表现主题旋律的特点,如:
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B段音乐中小猫快速旋转的快乐场面,感受音乐情绪和速度的变化。
5.随着音乐学小猫的样子跳一跳。
6.在实践的基础上说说感受。如:你听到小猫在做什么?在乐曲的结尾处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7.可用形象化的手段,拓展性总结和简介圆舞曲的相关知识。
四、《跳圆舞曲的小猫》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活动准备:小猫头饰图形谱卡片
(6)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让部分同学带上小猫头饰,随音乐学着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按小组形式交流表演,相互做出恰当的评价。
活动策略: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画图谱、表演、哼唱等活动,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说,多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音乐。
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调动全身心参与和表现音乐。
五、探索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选择合适的乐器和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第6课 跳起舞
本课建议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欣赏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二课时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及编创舞蹈,欣赏管弦乐曲《糖果仙子舞曲》;第三课时学唱歌曲《小红帽》及编创音乐情景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
2.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1.能用线条、图形、动作、打击乐器等体验方式,表现《四小天鹅舞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初步体会舞曲的特点。
2.能用活泼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自信地为歌曲编创简单的动作,并乐于和小伙伴合作做歌表演或分角色舞蹈。
教学过程:
一、聆听 管弦乐《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做“悲伤、活泼、优美”等表情术语的选择。
2.复听音乐,引导学生扮演小天鹅,以简单的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
3.可用手指模仿小天鹅的舞步,随主题音乐有节奏地“跳一跳”,体会舞曲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打击乐器沙槌、串铃、响板、三角铁,合着有规律的音乐敲击。引导学生关注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吻合。注意打击乐器敲击姿势与音色的美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5.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加深对《四小天鹅舞曲》的理解。 《四小天鹅舞曲》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关注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用线条和图形记录音乐,用多种参与方式表现不同乐段。
活动准备:图形谱、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介绍作品。
(2)再听,感受音乐特点,学生用线条或用手势表达音乐旋律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第1小节和第2小节第一拍,可以用拍腿:“左右左右左右左右??”来感受。
(3)学生整体感受作品后,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4)模仿小天鹅的舞步,随音乐跳一跳。
(5)选择打击乐器按下列图谱参与音乐主题的表现:
木质乐器:● ● ● ● 金属乐器●
活动策略:不局限学生对线条和图形的表现,充分引导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们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二、演唱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始终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和多种方式的模唱中熟悉并记忆旋律。 2.听、动、唱相结合,如: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脚等动作,表现“ ”的节奏。
3.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与齐唱,独唱等,突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4.启发学生根据《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边唱边跳舞。可根据条件自制道具,配合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及编创舞蹈;
2.欣赏管弦乐曲《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能用动作表现《糖果仙子舞曲》中的力度变化,随乐曲音色的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及编创舞蹈;
二、聆听 管弦乐《糖果仙子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提示学生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奇特的声音,试着用动作来表现。
3.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及再次聆听的欲望。 4.再听音乐,当听到音乐中的强音时,启发学生用挥拳来表现音乐。
三、《糖果仙子舞曲》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关注音乐梦幻色彩,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用动作表现每个乐段音乐的特点。活动准备:色彩卡片、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鼓励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2)分段欣赏。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奇特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特点。
(3)用色彩来表现每个乐段,提示学生感受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 (4)教师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请你想想剧中人物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5)学生整体感受作品后,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6)运用色彩卡片让学生感受每个乐段的音乐变化,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音乐。
色块感知建议:
暖色调色卡,如红色,欢快活泼;冷色调色卡,如蓝色,优美抒情。
活动策略:鼓励、提倡学生对音乐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大胆想象,让他们敢于
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充分肯定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激发学生们聆听音乐的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红帽》及编创音乐情景剧。
教学目标:能用活泼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小红帽》,自信地为歌曲编创简单的动作,并乐于和小伙伴合作做歌表演或分角色舞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唱 歌曲《小红帽》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整体感受音乐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随琴模唱旋律。
2.初听歌曲,感受节拍、旋律特点,用手划旋律线。引导学生听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结尾的旋律,注意唱准尾音。
3.一字一音的节奏和“do1lafa”音高要对应好,引导学生用腹部的气息力量推动声音,努力做到音高准确,声音柔美不喊叫。
4.复听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帮助记忆歌词。
5.组织带领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编创表演内容,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表现歌曲。
第7课 大海的歌
本课建议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云》,学习换气记号,做发声练习。第二课时:复习歌曲《云》,学唱歌曲《大海》。第三课时:欣赏管弦乐《海上风暴》(片段)和独唱《大海摇篮》,做编创“大海”声响的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习换气记号,做发声练习;2.学唱歌曲《云》。
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流畅的歌声演唱歌曲《云》,并能按照歌曲《云》中的换气记号演唱。
教学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换气记号
(1)通过生活中游泳的换气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歌曲中换气的重要性。认识并学会按歌曲乐句的要求进行换气。
(2)可用比较法,让学生体会按乐句要求换气和不按乐句要求随意换气的不同效果。如:教师用每小节都换气的方法唱,然后再用一个乐句唱完后换气的方法唱。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换气方法,懂得演唱的换气犹如说话换气一样,必须完整说完一句话后才可以换气,否则歌唱就不能达到流畅优美的效果。
(3)结合歌曲《云》,学习按乐句换气。注意聆听声音的效果。
★特别提示:学生在做换气动作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提示学生,换气是个自
然的过程,不可刻意夸张。及时纠正提胸、耸肩、仰头等错误动作。 2.发声练习
练声曲“小猫去钓鱼”,是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表现形式。曲中最多出现的“鱼”和歌中的“云”,基本母音为“yu”。特别是读白“哟”,要让学生用神奇的表情,双眉提起说一说,找到声音高位置的感觉。引导学生用练声的方法去歌唱,用自然优美的歌声去表现歌曲。
练声的音域,建议在c1到d2之间进行。
二、演唱 歌曲《云》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
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等等。
3.歌曲《云》的乐句规整,基本学会后,结合换气记号的学习,让学生尝试按教科书上标出的“∨”换气记号演唱歌曲。能以愉悦的歌声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三、《云》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引领学生迅速融入音乐课氛围,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白云”的图片若干:活动开始:
(1)出示图片,学生回答“白云”,教师顺势用“ ”的节奏重复,看学生反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改变节奏回答:“ ”,请学生跟读,注意学生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拍子的变化。
(3)图谱辅助读词、演唱,用身体动作辅助表示三拍子的特点。
(4)跟伴奏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5)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成云朵1,云朵2,依次类推成5朵云,教师按歌曲标注的换气记号,在句首敲击三角铁提示换气,听到三角铁的声音,对应的云朵组边唱边表演。活动策略:用一组接一组演唱并边表演的方法,即划分了乐句,也按要求练习了换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云》,学唱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流畅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云》
二、学唱歌曲《大海》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大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动作和声音模仿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听录音,随琴声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海的波浪起伏。引导学生加入律动来表现三拍子。加强学生对三拍子的感受。
3.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或教师的范唱,模唱歌曲,用手臂等体态动作表现大海像“摇篮”一样的宁静与荡漾,感受旋律的起伏与歌曲意境。
5.随教师像唱歌词一样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可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音的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6.师生接唱。师唱前16小节,生接后8小节,然后师生互换。
7.完整演唱歌曲,用统一、轻柔的音色表现歌曲。重点指导学生唱好带有附点节奏的小节,表现大海微微的波动。并指导学生在合适的地方标记换气记号。
★特别提示:教学中要避开用“附点节奏”这样的概念名词,只需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这种节奏,并会模唱此节奏型即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海上风暴》(片段)和独唱《大海摇篮》;
2.做编创“大海”声响的练习。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片段的不同感受。2、用划旋律线和体态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大海摇篮”。3、能与同学合作,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编创和表现大海的各种声响。
教学过程:
一、聆听 管弦乐《海上风暴》(片段) 歌曲《大海摇篮》
教学基本要求:
1.采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完整地聆听两首作品。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聆听《大海摇篮》时提示: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聆听《海上风暴》时,可用声音或动作模仿“海上风暴”的场景。
2.复听两首作品,说说不同之处。例如:一首中国作品,一首外国作品;一首是童声独唱,一首管弦乐等。
3.将两首作品相比较,边听边用笔画线条,用简练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和协商,选择简单的表现方式,展示和演绎《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两个不同音乐效果的大海。
二、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为“大海”主题设计的“根据下列图示,用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等编创大海的各种音响”的编创与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如:做一做有主题的“我心中的大海”等声响编创实践活动等。在编创活动开展前,教师要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预备工作,依据教参提供的图示,提前做好活动素材的准备。并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分小组合作讨论,选择音源编创和表现心中想象的大海。如选择声势、律动、打击乐器、自制音源(如:瓶、罐、盒、报纸)等来表现。用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在他评和自评中,培养学生彼此欣赏、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精神。
三、《大海摇篮》与《海上风暴》(片段)活动设计
活动一:柔美的大海
(1)聆听《大海摇篮》感受情绪。
(2)演唱形式是怎样的?(童声独唱)
(3)用色彩、图形或者线条表达对这个作品的感受。如:浅蓝色,或是一种舒缓的旋律线条。
(4)用轻柔的力度读一读歌词,说一说你想象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二:狂躁的大海
(1)聆听《海上风暴》(片段),感受情绪。
(2)演奏形式是怎样的?(管弦乐演奏)
(3)用色彩、图形或者线条表现对这个作品的感受。如:深灰色,或是一种急促、有力的点、线结合的旋律。
(4)做一做节奏乐器接龙的游戏,选一选合适表现《海上风暴》的乐器,随着音乐奏一奏。
活动策略:用强和弱的力度对比,表现音乐中的“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
第8课 新年好
本课建议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过新年》,学习简易打击乐器分类,做锣、鼓、镲的伴奏练习。第二课时复习歌曲《过新年》,学唱歌曲《小拜年》。第三课时复习本单元歌曲,聆听管弦乐曲《窗花舞》(片段)。第四课时聆听管弦乐曲《晚会》,结合“迎新年”的主题,开一场班级“新 年联欢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过新年》,学习简易打击乐器分类,做锣、鼓、镲的
伴奏练习。
教学目标:1、能用饱满、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过新年》。
2、能根据简易打击乐器的音色准确分类,和同学合作做打击乐
器合奏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演唱 歌曲《过新年》
教学基本要求
1.用接对联的形式导入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2.说说庆祝新年的方式。如扭秧歌、放鞭炮等。设计走十字步,让学生双手挥起来,跟着《过新年》的音乐有节奏地走一走。
3.敲一敲,打一打。出示打击乐器锣、鼓、镲,让学生上台敲一敲,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身体或者周边发出的声音,模仿锣、鼓、镲奏一奏。
4.为歌曲伴奏,营造过年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学做几个扭秧歌的动作,边唱边跳。
三、《过新年》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利用肢体语言感受过年气氛
活动准备:对联、红领巾
活动开始:
(1)接对联。出示新年贺礼对联的上联:“鞭炮声声锣鼓响”,让学生自己编创下联,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教师给出下联:“唱歌跳舞多欢畅”,并一起有节奏地读歌词。或者是教师直接给出对联:“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学生说横批“喜迎新春”、“新年大吉”等 等,随意接着说一说,营造一种气氛即可。
(2)学生挥动红领巾,随着音乐扭秧歌。引导学生踏着节拍走,步伐不要乱,挥舞手臂。个别同学动作如果不标准,但只要能跟上节拍,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活动策略:该活动要根据学校教室条件来决定展开活动幅度的大小。如没有活动空间,可以让学生就地随音乐舞动手中的手帕、红领巾、彩色纸条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过新年》;2.学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目标:能用饱满、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拜年》,背唱《小拜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基本要求
1.说说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相互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踩高跷、扭秧歌等等。教师展示湖南人民过年的风俗习惯:舞狮子、耍龙灯。可让学生模仿
2.听范唱,说说“咚咚锵”是什么声音。复习打击乐器鼓、镲的打击方法。 3.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附点节奏,第一个音符可用红色标记出来,唱得重一些。
4.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哥哥、弟弟、爸爸、妈妈。设问:家庭成员分别用什么方式庆祝新年呢?便于更好地理解歌词、记住歌词。
5.边唱边模仿舞龙灯、狮子灯的动作。
6.可随歌曲做一做“拜年送祝福”的律动。如:把自己对同学和老师新年祝福的词(画)写(贴)在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随着歌声边唱边走一走,走到你想送去祝福的同学或老师面前,送去“恭贺新年”的贺卡,模仿拜年的场景。
三、《小拜年》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培养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
(1)用传纸条的形式把两种不同的节奏自学完成,然后每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最后三组学生一起进行合奏。让学生利用自身发出的声音模仿乐器,用拳头敲击桌子表示“咚咚”鼓声,拍手表示“锵”的锣声。学会歌曲后,可在歌曲“咚咚锵”的部分加入以下节奏练习。
(2)自制打击乐器。如:用筷子当鼓槌敲击桌子模仿鼓声,用笔敲击铅笔盒模仿锣的声音。
活动策略:教师注意掌控时间和课堂纪律的组织。要在严格的纪律要求下开
★特别提示:该项活动切忌不听指挥乱敲乱打。如有此现象出现,教师可采取“替该生保管乐器”的办法,暂时停止他参与活动。懂得自律后方可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本单元歌曲,聆听管弦乐曲《窗花舞》(片段)、晚会。 教学目标:能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窗花舞》(片段)和《晚会》所表现的热闹场景。
教学内容
一、复习本单元歌曲
二、聆听 管弦乐《晚会》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弦乐《晚会》,比比谁的耳朵灵。当听到乐曲中铃鼓声出现时,先用敲击的动作模仿,熟练后加入铃鼓伴奏。
2.用动作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力度强的时候,可以和着节拍挥动拳头,同时发出“蹦”的强音来表示。或模仿击镲的动作,双手向上拍手后打开。力度弱的时候,可以用双手食指当小鼓槌敲击桌面,模仿锣鼓声。
3.随音乐中强的锣鼓声“跳起来”,弱的锣鼓声“扭起来”。
4.还听到了什么?用动作表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由表现音乐描绘的内容。
5.简要介绍贺绿汀。通过图片,让学生记住音乐家的形象。
★特别提示:通过这种外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效聆听。
三、《晚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对整个学期的课程加以复习、巩固,策划一台“迎新年”的联欢演出。
活动准备:伴奏音乐、话筒、道具等。
活动开始:由大家推选的两位小主持人主持“晚会”的演出。内容就是本学期所有学唱的歌曲、儿歌,也可以不是教科书上的歌曲。表演形式不限,如:独唱、小组唱,对唱、齐唱、歌表演、歌伴舞等等。最后评选出最佳节目和最佳小歌手若干名,给予鼓励和总结。
活动策略: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要善于调动“晚会”的气氛,为表演的学生喝彩和鼓掌。还可结合本册最后的“我的音乐表现”,做一做教师评价、学生他评和自评。
四、聆听 管弦乐《窗花舞》(片段)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说说音乐的情绪。
2.复听音乐。当听到乐曲中三角铁的音色时,模仿敲一敲。
3.再次完整聆听。可边听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剪窗花和贴窗花的动作。如:折一折、撕一撕、贴一贴窗花;随着音乐的起伏,有节奏地挥动想象中
的“窗花”等。
五、《窗花舞》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渗透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彩色纸张
活动开始:四人一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纸张对折,然后用手撕一撕,最后,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舞动窗花,做剪窗花和贴窗花的动作。课堂结束时可将自己的窗花送给教师、同学或者家长,献上深深的新年祝福。
活动策略:设计简单的折纸、撕窗花,不能复杂。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特别提示:配合《窗花舞》实践活动,一定要以听为主,动作为辅,并在节奏中,用有音乐性的表现,或一组一组的窗花造型来表现音乐。切忌上成美术课。
范文四:二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版S 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目标:
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朗读,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人山人海”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 学会给熟字换偏旁、换部分等方法识字。
2. 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含有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画面)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书写7个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国升旗仪式吗?(学生结合实际表达。)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 看了录象资料,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 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绳子,圈一圈。
2. 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3.课堂开火车检测自学生字效果,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三)识字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元旦北京广场庄严隆重仪式国旗班护旗队员乐曲口令军乐队护卫队员雄壮
范文五: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广州市东山区清水濠小学 杨素秋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内容:
一、表演《早上好》、《小麻雀》
二、聆听《森林水车》
三、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森林水车〉,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
二、通过学唱和表演《小麻雀》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三、动脑为歌曲编创动作、歌词
四、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和表演《早上好》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拍子,听听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拍子有什么不同。
2、听老师范唱边听边拍拍子,感受拍子的不同。
3、听歌曲录音边拍边小声跟唱
4、听师弹琴,拍拍子跟唱。
5、熟悉歌曲后,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创编《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二、创编与活动
1、这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童谣,先让学生编创动作读。
2、引导学生分组创编,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进行评价和升华。
三、小节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早上好》
二、学习和表演《小麻雀》
1、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拍子
2、听录音范唱,边听边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感受歌词意思,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的道理。
4、听师弹琴,边听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分组表演。
四、聆听《森林水车》
1、初听音乐,让学生注意聆听,感受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谈为什么。
第二课 时间的歌
教学内容:1.歌曲:《这是什么?》 《时间像小马车》
2.乐曲:《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
分析教材:
1、弦乐《在钟表店里》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作,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手段,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了人们的喜悦心情
3
、歌曲《这是什么》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分析学生:
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但这种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乐形象稍有些抽象他们便不知所动,加之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积累浅而少,体态语言就更显得匮乏了。此时特别需
要老师的帮助,从音乐本身和其思想内涵上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内心与作品产生共鸣。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
2.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欣赏《在钟表店里》,不断积累音乐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这是什么》、《时间像
小马车》,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通过律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3、拓宽学习内容(简单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作用。
4、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钟表、图片等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室条件,在课前把椅子摆成圆形,以作钟表;多余的座位恰好装饰四个点,示为时间(几点?)如图:
同时,我还准备了各种钟表来营造学习
“时间的歌”这一课的教学氛围。
(引发了学生对记时方法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听师范唱,边听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3、再听跟录音轻轻的唱,注意突出强拍
4、再听师唱,注意听和看老师在唱“哒哒”时是怎样唱的
5、初步学会歌曲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比赛谁学的快而好。
6、讨论哪一中乐器象马铃声,哪一种像马蹄声。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7、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1、老师把准备好的各种物品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怎样使他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2、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声音,自己探索。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学习《这是什么》
1、猜谜的形式导入
一个朋友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告诉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听师范唱感受拍子
(2)再听用手号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3)提示学生在唱这首歌时要注意节拍重音,子头要清楚,唱“哒哒”
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轻巧。
4、初步学会歌曲将学生分成几小组,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1) 让学生自己讨论选哪些打击乐较理想
(2) 想一想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件乐器像马蹄声
(3) 再想一想怎样变换速度和力度更加适合。
四、分组表演汇报和评价
五、编创与活动:传消息、按课本要求
第三课时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时间象小马车》
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表演。
(音乐停 ,学生按座位座好,看到新的队形有些好奇。)
二.教学导入:(解决难点)
教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新年又快到来了,请问,你们喜欢过年吗?说说
你是怎样过的?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过新年的时候穿最漂亮的衣服、看烟花、到郊外
放鞭炮、在酒店聚餐、看春节晚会、全家到外面旅游、一宿都不睡觉??
教师: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谁听到了新年的钟声?
学生:在电视里、在大钟寺??
教师:大钟是怎样的声音?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当!当!当!??
三.学习歌曲《这是什么?》
(1)教师:同学们真棒,回答得真好,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首谜语歌曲考
考你们看谁最快猜出来,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样唱的?(播放歌曲《这是什么?》)
教师:提问——谁知道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
学生:是钟表、是小闹钟、是座钟??
(2)复听歌曲, 随着音乐感受节拍,并轻轻的拍2/4拍节奏
(3)再听学生跟读: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当当当!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当当当!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要求:边读边创编动作,体会节拍的特点(运动的、动感很强)
(4)播放音乐《这是什么?》感受情绪音乐——欢快、活泼、跳跃的(学生表演着唱一唱。)
教师:现在,老师站在中间,伸出左右臂,看看我们的队形象什么? 学生:(急切地齐声回答)象钟表!
教师:请你说一说钟表的作用。
学生: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学、下课、吃饭、起床、睡觉??
教师:你能讲讲你还知道古代到现在还有哪些计时方法(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 学生:(能讲多少就讲多少,然后师补充)计时方法有观看太阳、点香、打更、等
四、表现歌曲
(1) 分组进行配乐器和创编动作
(2) 分组表演和进行评价
二、欣赏《在钟表店里》
教师:小闹钟日夜不停地辛勤工作,它病倒了,怎么办呢?
学生:再买一个新的?去商店退换?到厂家保修??
教师:小闹钟天天陪伴着我们,跟它有了感情,还真舍不得丢掉呢,让我们把
它送到钟表店里去吧!(播放音乐《在钟表店里》第一部分)
提示:在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聆听并分辨各种音响,然后回答——有音乐盒的声音、上发条的声音、
上弦的声音、闹铃的声音、大钟摆摇荡的声音、卡通表发出的报时声?? 教师:经过钟表店里老爷爷的紧张工作,那些有问题的钟表都修好了吗?
(播放音乐《在钟表店里》第二部分——优美的旋律)
学生:老爷爷看到自己把坏的钟表都修好了,高兴地笑了——
他在擦汗,
他在喝水,
他在欣赏着钟表发出的各种声音,
??
钟表店里的音乐真是太丰富了。
教师:对了,音乐就是这么神奇,它会表现很多的东西。人们都说“一年之际
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你看!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让我们快快起床吧!(播放《在钟表店里》第一部分 欢快热烈地)
学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起床、穿衣、穿鞋、刷牙、洗脸、梳头、吃
饭、背书包、上学??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有关——“时间的歌”,这说明时间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其实描写时间的音乐还有许多,比如:《哦!十分钟》,唱的是小朋友在课间休息时快乐地游戏,你们还能找到有关时间的歌曲或者乐曲吗?请下课查一查??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伴着时间的脚步去学习新的知识吧。
(学生在“滴答滴答”那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三课 童话故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
2、表演《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
1、讲述童话故事《天鹅湖》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听,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情绪,提示学生感觉到小天鹅怎样舞蹈
3、让学生讲讲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
4、复听,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5、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岳合着音乐敲击,引导学生用耳朵仔细听,敲击的声音是否与音乐相适合
6、简介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二、跟着音乐进行分组表演,一组打击乐、一组舞蹈自由选择。
三、初学《小红帽》
1、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小红帽的故事,然后听听老师按歌曲改编的小红帽的故事。鼓励学生向小红帽一样机智勇敢。
2、整体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学习《小红帽》
1、完整听歌曲,用上节课体会到的情绪再感受一次歌曲
2、让学生跟录音轻声跟唱多遍
3、纠正学生跟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表现歌曲
1、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
2、分组表演并进行评价。
三、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小红帽》,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整体聆听,静静感受音乐的的梦幻色彩;
2、再听,引导学生感受听到了什么奇特的声音?用动作表现出来,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3、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师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4、再听,让学生想象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四、初学学习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初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听听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是相同的。
2、反复听师范唱,找出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五、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一、继续学习《有一个人在林中》
1跟琴模唱旋律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弱起的地方不要“吃”掉,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3、学会歌曲后分角色分小组表演歌曲
三、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做)
第四课 跳起舞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我的家在喀则》
2、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
3、创编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2、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衬词“查拉羊卓拉”激发兴趣
2、听歌曲,感受藏族歌曲风格
3、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特别是衬词的地方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4、尝试学跳藏族舞的两个动作,重在感受与体验
5、选编两个动作,边唱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二、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知识简介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要求;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4、分组伴奏,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三、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提示学生听到这首歌,心情怎样,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自己用动作表演,看录象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这一课的两首歌曲
二、听几首西藏歌曲
三、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进行)
四、小结
第五课 爱劳动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劳动歌》、《海娃的歌》
2、创编与活动
3、表演《不在麻烦好妈妈》、《种玉米》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劳动歌〉、《海娃的歌》,唱《不在麻烦好妈妈》、《种玉
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2、 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
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1、学唱《不在麻烦好妈妈》、《种玉米》以及创编歌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聆听《劳动歌》
1、导入,讲述白学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初听,提示学生《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观看课件动画七个小矮人在劳动
4、学唱乐曲主旋律
5、再听,听到主旋律出现的地方哼唱出来或用动作表现出来
6、分小组创编动作表演,提示学生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7、进行演绎和评价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1、 导入,让学生讲讲在家里谁最辛苦,引导孩子体谅家长 2、 听师范唱,感受歌曲,找出难唱的地方 3、 找出难点后,进行难点解决
4、 听多遍后轻声跟唱,让学生边唱边想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 5、 学会后启发学生回想妈妈的辛苦,引导他们用柔和的声音、真挚
的感情演唱歌曲
二、创编歌词,把妈妈理解为其他长辈,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创编成新歌词演
唱
三、边唱边表演,比一比看谁表演得好,然后进行评价。 四、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进行)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不再麻烦好妈妈》 二、表演《种玉米》
1、 整体听听感受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2、 再听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
3、 把比较难唱的的地方找出来和老师一起学习,引导学生唱好。
4、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用坚强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
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5、 用身边可以发声的东西尝试为歌曲配伴奏。 6、 进行歌表演
7、 介绍本歌是印尼民歌,让学生讲讲自己印象中的印尼,师简单的介
绍印尼的民俗和气候等等
三、结合学习第六课的印尼歌曲《我的小绵羊》
1、 听歌曲,感受情绪介绍这也是一首印尼歌曲
2、 复听,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和老师一起学习 四、小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
1、 表演《我的小绵羊》、《小袋鼠》 2、 聆听《鸟店》、《袋鼠》 3、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 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
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 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模仿鸟儿的叫声等各种实践活动,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唱《我的小绵羊》 1、复习上节课所学
2、听唱法学会歌曲,让学生讨论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演唱,指导学生用轻快
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3、 演唱时注意歌中带有“〉”符号的字要唱得有力
4、 注意听老师唱第二、第三句,听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不要唱错12
与54
5、 唱会歌后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6、 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那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7、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创新歌词,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
理为几段,全体同学唱一唱。
二、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聆听《袋鼠》
1、 初听,让学生感受乐曲描写的音乐形象,像什么动物 2、 再听,听着音乐把自己所想象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3、 导出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是袋鼠
4、 指导学生讨论袋鼠的有关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并说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5、 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 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老师示范,用连音、断
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 提示学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只差一个音‘注意别唱错,装满了
的“了”字应读“liao”
4、 学生歌表演参照课本的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鼓励自编动作
的学生,鼓舞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小袋鼠》 二、编创与活动
1、 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几个果子
2、 让学生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的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可以多摘,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3、 练习二,墨读歌词,说出他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4、 让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拍得好。 5、 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三、聆听《鸟店》
1、 初听,让学生感受音乐描写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 再听,启发学生注意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3、 分组听音乐表演 四、小结下课
第七课 教学内容:
1、 表演《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2、 聆听《百鸟朝凤》《小乐队》 3、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2、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3、 能用歌曲编动作,用字母谱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模仿演奏乐器 2、 听辩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1、 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 随着歌曲录音拍手,感受节拍
3、 再听,提示学生听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4、 描述歌中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5、 听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乐器演奏得是否准确 6、 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唱的乐句,学一学、唱一唱。 7、 跟着老师的琴声歌唱,注意咬字和吐字
8、 按小组分段歌唱,徒手做演奏动作,开展评价,看哪一组“奏”得好
二、进行歌表演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快乐的音乐会〉 二、聆听〈百鸟朝凤〉
1、 静静的聆听,结合乐器图片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 2、 再听,听听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3、 再听,感受唢呐模仿的不同的鸟叫声,试着学一学。 三、表演《唢呐配喇叭》
1、 学唱前听老师用湖南话读歌词激发学习兴趣 2、 用听唱法学唱,听录音感受旋律
3、 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拉”要唱得轻快,有弹性 4、 听录音演唱,自编动作表演 第三课时
一、复习《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二、聆听〈小乐队〉
三、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进行)
第八课 幸福生活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同坐小竹排〉《西伦达》 2、 聆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 3、 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科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 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 能准确的为歌曲打拍子和配伴奏,积极参与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 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 2、 准确的为歌曲打拍子和配伴奏,积极参与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腿、拍手,看谁的反应最快,能跟
上歌曲的节拍
2、 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引导学生拍击准确,跟唱
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
3、 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
协调
4、 分小组演唱
二、聆听《歌声与微笑》
1、 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2、 感受歌曲的情绪怎样? 3、 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坐小竹排》 二、表演《西伦达》
1、 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 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
要强调第一拍
3、 学会歌曲后进行集体舞表演 四、聆听《阿细跳月》
1、 听老师唱主题音乐,感受一下有什么特点? 2、 和老师一起唱一唱
3、 听全曲,听听整首曲子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4、 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
5、 复听,跟随音乐用轻快的动作随着音乐跳舞 6、 唱一唱你自己学过的少数民族的民歌 五、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复习、表演《西伦达》《同坐小竹排》
二、进行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进行) 三、小结下课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大鹿》 2、 聆听《龟兔赛跑》 3、 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描绘的动物形象
2、 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3、 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表演傣族舞蹈动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鹿》
课型:综合课 课时:小学二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编写节奏 3、创编歌表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能力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节奏感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4、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子的韵律。 教学难点:
① 换气记号的掌握。
② 节奏╳ ╳ ╳ ╳ | ╳ ╳ ╳ ╳ ╳ 唱出的音与敲击的节奏准确无误。 教具:钢琴、打击乐器、录音机、歌单、挂图、头饰等。 教材分析: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下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每一乐段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手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的决心。歌词彩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所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
课主题_——美丽的动物。
2.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初步了解傣
族音乐与民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3.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教 材 分 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教 学 重 点:
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得步态。
教 具 准 备:
傣族介绍资料、教学光盘、电脑、打击乐器、纱巾、孔雀舞头饰。
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的初步感受。
1、听《金孔雀轻轻跳》伴奏音乐感受动物形象。
小朋友,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
2、跟着音乐表演小动物的动作。
教师提示学生音乐情绪是优美的,你的动作也应该是优美的。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并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
3、进一步提出要求:你能跟随音乐的节奏来表现小动物可爱的
形象吗?(教师示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在长音时敲三角铁以作
提示。
4、感受孔雀的音乐形象。
师:听,歌曲中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播放歌曲)
生:孔雀。
师:跟老师来一起做。(用一个表现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
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脚下走出歌曲节奏。)
二、介绍傣族民俗。
这是一首表现小孔雀与人类感情的歌曲。我国有一个少数民族把
孔雀作为吉祥的象征,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边疆地区的傣族人住“干栏”式竹楼。傣族妇女身着紧腰窄袖短衫,下着筒裙,傣族人喜欢用纱线和丝线制成风格古朴、色调鲜艳的傣锦,图案纹样及色彩有某种象征的意义,如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的图案象征五谷丰登。他们有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比如把小男孩叫做小卜少,把小女孩叫做小卜冒。(出示傣家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以及绣有大象图案的傣族服饰)
三、歌曲的演唱。
1、 看歌片跟随老师演唱歌曲。
2、 歌曲处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
度稍加强;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
三、学习傣族舞蹈动作语汇。
1、孔雀是傣族人们的吉祥鸟,所以傣族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播放傣族舞蹈片断。)
2、学习傣族舞蹈动作。
《金孔雀轻轻跳》共有四组动作: 动作一:
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见图1),双脚正步站立,
随节拍做双膝曲伸动作。
动作二:孔雀开屏(一)。
做法:双脚原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慢慢提起至侧平举的位置,
一小节做一次(图2)。
动作三:孔雀开屏(二)。
做法:双脚原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提起至头上方手背相靠,然后由上向下打开至侧平举的位置。一小节上举,一小节下落,反复进行(图3)。 动作四:傣族舞语汇。
做法:第一拍,双手向里扣腕,双膝微曲(见图示)。第二拍,身体重心在左脚,膝略弯曲,右脚向右侧开胯,脚尖点地,膝弯曲,同时右手向右侧翻腕打开(见图示),左手在胸前翻腕,动作对称做(图4)。
四、合作创编。
把学生分为三组:演唱队、小乐队、舞蹈队进行创编表演。女同学可以把纱巾围成筒裙,表演傣族小姑娘。给舞蹈队的同学带上孔雀舞头饰表演,提高学生表演兴趣。
1、 合作创编。
2、 分组表演。
3、 合作表演。
五、欣赏傣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雀之灵》
第十课 过新年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小拜年〉、〈过新年〉
2、 聆听〈窗花舞〉、〈晚会〉
3、 创编与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窗花舞〉、〈晚会〉感受音乐所表达
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积极参与创编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
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地方的民歌风,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小拜年〉
1、 简介湖南人欢度新年的风俗
2、 听老师范唱,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 听录音多遍,找出自己喜欢的乐句和觉得最难唱的地方,唱一唱、
练一练
4、 跟着琴声,默唱歌曲
5、 跟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可以边唱边敲击物品为歌曲伴奏)
6、 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
7、 边唱边跳
二、聆听《窗花舞》
1、 初听,简介《白毛女》剧情
2、 提示:乐曲的情绪怎样?你会不会剪窗花
3、 观看《窗花舞》
4、 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窗花舞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拜年》
二、表演《过新年》
1、 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2、 边听边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3、 分组歌曲表演
四、分组讲讲我们是怎样过新年的
五、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复习歌曲《小拜年》《过新年》
二、进行创编与活动(按课本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