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具备的条件
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具备的条件
一首好的现代诗,就象破土而出的春笋,象黎明的第一声鸡啼,它带着一股勃勃生机,从诗的地平线上升起。引起人们的关注。不管从构思、题材和表达方式看,既要有现代派诗中的那种不规则美,也要有现实主义诗的清新和活泼。作为从事诗创作的诗作者即可以在创作的道路上模仿名家,也可以独辟蹊径,不跟在别人后面走,不人云亦云既是一种真正诗作者的勇气,也是一种卓越才华的表现。
一般来说,作品小巧玲珑,晶莹别致是十分逗人喜爱的,精萃和简炼是好诗的典范。小诗是比较难写的,因为它要的凝炼性和纯度都比较高,要求爆发力要强,要求诗意要浓。诗思超脱,如能辩白与描绘、形象与哲理兼备,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则更佳。
一首好的现代诗,不是拥有那种华而不实的浮华美,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美。应该是花朵释放出来的芬芳,是果子里溢出来的甜謦;不只是用语俏丽,而是在回应全诗中,产生一种整体结构上的美。用一枝灵巧的笔,以景作纬以情作经,呼风唤雨般地把大自然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会动的和不会动的、有色的和无色的编织成一个个梦。
在诗的构思上,要凝炼,就象用了一种有效的凝固剂,让读者在读到该使人爆发惊喜的地方,能把读者的感情骤然提升上去,显得有力量。在文字上诗要如行云、如流水、通俗明朗,毫无艰涩这感。但又不能流于浅薄,虽明朗却不粗俗,在流畅中追求含蓄,在明朗中追求优美。诗意就在那回旋的诗轮上向外辐射,喷洒。越读含意越深,越读诗味越浓。 只有思想和艺术并存,在注意作品思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艺术的营造。例如语言清丽,格调清新,意象鲜活并富于变化等。都应该是诗作者在艺术追求中所显示出来的特色。只有实际上内容含蓄,思想深层,应用象征手法,才能亦实亦虚,使作品显得层次分明,含意隽永,不失为一首好诗。只有把精神生命诞生描绘得清新可人,才能有一种写意画的韵味,既悦人眼目,也给人启示和回味。仿佛是轻音乐引着你的心魄远远地、远远地飘然而去。语言通俗易懂,要有一些韵脚,主题表达明确。基本上是这样就行了。
范文二: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 一 首 现 代 诗 歌 的创 造 “ 生成 ’ ’
赵 志方
内容提要 一首现代诗歌是如何创造生成的?本文通过对具体的现代诗歌和古 典式写作诗歌的辨析 比较并综合心理学、 诗学相应成果提 出: 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好 的现代诗歌依靠三种力量生成: 一是前语言阶段 的心灵创造“ 原发过程” 中涌现的意 象、 隐喻结构在诗中的体现 ; 二是心灵音乐性的情感情绪推 动形成诗 的最终形式; 三
是在 心 灵音乐 推动过 程 中以貌 似“ 偶 然性 ” 的语 词“ 选 择” 生成成 熟 的意义果 实。 关键词 现代诗 歌 创造 性作 品 生成
美 国文 论 家 苏 珊 ? 朗格 ( S u s a n n e K. L a n g e r ) 曾说一般研究诗歌所 问的传统 问题 是“ 诗人 告诉 了我们一些什么?他是如何将 自己的经验传达给我们 的? ” 而现代研究诗歌
则应该 问 “ 诗 人 创造 了什 么 ?他 是 如何 创 造
是意味无穷的多义解释) 的观点 、 作品是最易 于为人的认知结构所接受的。 能够传 达 和被受 众接受 或者 最终 为受众 所接受 的艺术 产品有着极为 复杂的生成过 程, 我 们实 际上 是 不 可 能 实证 考 察 诗 人 的创 作过程 的, 而且 即便能够追 寻出诗人创作 时 头脑 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理解创造出来 的产 品也没有直接 的帮助。而实际上, 我们可以 从最终成型的诗歌形式中推测出一首诗歌的 创造过程 , 尤其是在现代 诗歌形式 中这种过 程的体现是直接 的、 显著的。虽然人类心理 的“ 创造力” 在从古至今一切好的诗歌中都有 大体相同的体现 , 但现代 诗歌 由于将 心灵 内 在的音乐节奏而非传统诗歌固定程式的音乐 性 在最 终 的形式 中显 现 了 出来 ,能够 更 完整
地 体 现心灵 的 “ 创造” 过程 。而对 创造过 程 的
的? ” ① 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具体诗例的分析来 对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秘密作一初步探讨。 何谓“ 创造” ?最 一般 地 理 解 , “ 创造” 就 是创新 , 它包括 自然的、 人工的新的物体和人 类的新 的思想产品的诞生。作为人类精神活 动产品的诗歌 , 历来被公认为是所有文学类
型 中最 富 于 “ 创造 性 ” 的产 品 , 正 如古 罗 马诗
人贺拉斯在《 诗艺》 中所言 :
… …
唯独诗 人若 只 能达到平 庸 ,
无论 天 、 人 或柱 石都不 能容 忍。
创造性首先意味着新奇性 , 但 又超过单 纯的新奇性。但凡“ 创造” 出的人类精神产品
都会具 有美感 、 新 颖性 、 解释性 、 复 杂性 、 包容
推测是真正理解诗歌这种人类智慧形式 的一 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较为单一地将理解诗 歌视作寻找意义为主的“ 阅读” 过程 , 那么所 获得的理解认识往往会表现为见仁见智或者 是更适宜于教学的特定意义传授 , 这 其实并
不 能全 面深 入地理 解 诗歌 。全方 位理解 诗歌
?
性、 易理解性等各项性质要素, 而这其中具有 较高美 感和较 好解 释性 ( 对 于诗歌 来说 , 最好
】 6 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国文学
N o .2 , 2 0 0 7
的重要 的第 一步是 了解诗歌 创造 时活跃 的心 智活 动过程本 身 。这是理解 诗歌 的基础性 步
的结合 的第三级过程 ( t e r t i a r y p r o c e s s ) 给形 式和内容创造 出了或增添了独特的审美意义
的结 果 。“ 原发 过程 ” 和“ 继发 过程 ” 是弗 洛伊 德创立 的 两 个 概 念 , 引入 它 们 对 于 理 解 “ 创 造” 尤 其是 它 的初 始过 程 ( 即在 外化 为艺术 形 式前 心理状 态 中的孕育过 程 ) 是极为 必要 的。
即使在 今天 , 这 两 个概 念 对 于一 般 性 地 了解
骤, 也是认识写诗这种精神活动的“ 创造性” 的合理路径。当前颇多人对现代诗歌阅读抱 着“ 读不懂 ” 的态度 , 这其实正是没有从创作 的根子上 开始 理 解诗 歌 造 成 的。 此外 , 当代 文学批评总体上过于强调读者阅读或误读的 创造性 , 而 只有 了解 了诗人 智慧 劳动 的“ 创 造 性” 才能对读者 的创 造性 阅读有一个合理 的 前提性的规范作用 , 否则难免对不同程度 的
“ 创造” 形 成 本末 倒 置 的有违 常 识 的认 识 , 或 者混淆 不 同范畴 的“ 创造” 标准。 上 面我们提 到现代 诗歌 突破 了格 律 限制
创 造 的心理 过程仍不 失为 俭省 而有效 。原发 过 程是 精神 活动尤其 是心灵 无 意识 的活动方 式, 原发 系统 通过 图像来 表现 , 它是非语 言文
字的, 人类多数没有语言的梦或无拘束状态 下表现欲望的醉言等都是这一系统 的体现。 原发过程被认为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基础。倘 若没有这个基础 , 翻译诗歌也将成为不可能。 也正 因为现 代诗歌 的创 造原发 过程体 现在最 终 的诗歌 形 式 中 , 所 以实 际上 现 代 诗 歌要 比
格 律形 式传 统 中的诗歌可译 程度 高 。继发过 程 是思想 处 于清 醒 状 态下 的活 动方 式 , 包 括 大部 分 的前 意识 活 动 和意 识 活 动 , 它们 按 照 由语 言 和逻辑 精心 制作 出来 的理 性思 维 的过
的外在形式将创造性心灵的内在音
乐节奏显 现出来 , 从而使得诗歌文字化之前心理状态 下的创造 过程明晰 了。那 么, 何谓“ 现代诗
歌” , 在 此我 们需 简要 地先 做一界 定 。本 文 的
“ 现代诗歌” 在时间范围上指的是 自波德莱尔
( 创作上 则始 于兰波 ) 及其后 的象征 主义 以来 近1 5 0年的世 界 诗 歌 。 自象征 主义 之 后 , 现 代诗 歌成 为一 个 世 界性 的概念 , 人 们 可 以 继
程运作 。美 国心理学家阿瑞提( S i l v a n o A r i —
续谈论某一国的诗 歌, 但它们总体上都是形 式相同的“ 现代诗歌” 。说它们形式“ 相同” 实 际是一个悖论表达, 因为体现了创造性的“ 现 代诗 歌 ” 最 常用来 自我表 白的宣 言就是 “ 一首
诗一个 形式 ” 。那 么 , 它们 相 同的地方就 表现
e t i , 1 9 1 4 —1 9 8 1 ) 在《 创造 的秘密》 一书中将创
造活动中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奇妙而复杂的 结合 与综 合 过 程 称 为第 三 级 过程 。新 颖 的 、
预料 不到 而又合人 心 意的作 品正是 经 由第 三 级 过程 “ 魔术 ” 般地综 合 了原发 的原始 心理 活 动和正 常 的逻 辑思 维活动 的结 果 。
在摒除传统诗律的诗体形式革命 中。现代诗 歌是 以 自由体 抒情诗 为主要基 型 的诗歌 。
不过 , 不管 现代 诗 歌 在 多 大程 度 上 摒 除
人的主要认识功能的实现就是靠把相似
的事 物 联 系 在 一 起 , 然后再把 “ 相似” 和“ 同
一
了传统诗体形式 , 只要是诗歌 , 永远也无法摒 除 的就是 “ 意象 ” — —鲜 明 的形 象 。这 是诗 歌
语言的基本元素 , 意象是靠语词和隐喻表现 出来 的 , 虽 然它 的基本材 料是语 言 , 但 在表 达 效果上却类似于绘 画和音 乐的知觉化效果 ,
诗 歌 的语 词表 达和其 中的意义呈 现表现 出与 逻辑 推断 的理 性 形 式根 本 不 同的感 性 形 式 。
” 区分 开来 。“ 相 似性 ” 甚 至被 后 现 代 主义
精 神 的 代 表 人 物——法 国 思 想 家 福 柯 ( M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 1 9 2 6 -1 9 8 4 ) 看 成 是 缔 造
了文 艺复 兴及其 之前 整个西 方文化 的思 维方
式。他认为, 西方文化是 以“ 相似性” 而非“ 同
一
性” 的原 则来 缔 造 知 识从 而 形 成 能产 的知
识体系的。在《 词与物》 中, 他说道 : “ 直到 1 6
世 纪末 , 相似 性 在 西方 文 化 知识 中一 直起 着 创 建者 的作用 。正 是相似 性 引导着文 本 的注
用心理学术语来考察 , 这 种知觉化效果 的获
得是 由于
实现 了原 发 过 程 ( p r i ma r y p r o c e s s )
和继发 过程 ( s e c o n d a y r p r o c e s s ) 的不同寻常
?
解与阐释; 正是相似性组织着符号的运作 , 使
1 6 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一首现代诗歌 的创造“ 生成 ”
人类 知 晓许 多 可见 和 不 可见 的事 物 , 并 引 导 着 表象事 物 的艺术 。 ” ‘ 隐喻 ” 即 以寻求 事 物 间 的“ 相 似性 ” 为其 基本 的思 维方 式 , 诗 人 创 造“ 隐喻 ” 的过程 就是 在不 似之 中发现 相似 的 过程 , 这是 自古 而 然 并 遗 留 至今 的 一 种 思维 方式 。这 种思维 方式 经意 大利 哲人 维柯 ( G i —
a mb a t t i s t a Vi c o , 1 6 6 8 -1 7 4 4 ) 阐 明 之 后 就 一
和 这深红 的词 , 我们 所 唱的 关 于哦 关于 那刺 。
这首诗 我们 先不管 它 的感情 基调是 多么
沉痛 、 打动人心 , 读完后我们首先会在心灵的 感知 世界 中隐约 地开放 出一 朵充斥 在天 地 间
的虚 无 的玫瑰 花 。赞美 一朵 玫瑰 花是诗 歌 的 常见 题 材 , 赞美 “ 主” 也是 宗 教 诗歌 的 惯 常 内 容, 以玫瑰 花 奉献 给 “ 主” 表 达对 “ 主” 的爱 和
直被 公认 是“ 诗性 思维 ” 。文 明社会 里 诗歌 的
创作当然并非只靠隐喻, 但无疑隐喻语 言是
其最基本 的成 分之 一 , 或 是 有 的 诗 的最 关 键 的成分 。甚 至一 首缺乏 “ 隐 喻” 过 于直 陈的概 念思维 色 彩 浓 重 的 诗 总 是 难 免 会 让 人 觉 得 “ 诗” 味 有 欠 。弗 莱 ( No r t h r o p F r y e , 1 9 1 2 — 1 9 9 1 ) 认 为 隐喻是 诗歌形 式 的原理 , 即便 诗歌
信仰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题 中之义。然而 “ 我们” 是绽放在您祭坛上的玫瑰花 , 而我们
是“ 虚无 ” , 虚无 的怒 放 的玫 瑰 花—— 这 就 是 诗 人 的伟大 创 造 了 。为 了解 这 一 点 , 我 们 先 得来 一些 关于 文化 背景 的深究 。 当然 , 也有 论 者认 为 此诗 与策 兰 其 他 许 多诗一 样 , 是在 唤 起对 大 屠杀 的记 忆 , 涉 及
中的概念思维 , 也是“ 被容纳在另一种制约诗
歌结构 的思 想之 中 , 这种 诗 歌 思 想在 形 式 上 的单位 就 是 隐喻 。 ” ③可 以说 , “ 意象” 是 诗 歌 的基本 单 元 , “ 隐喻” 是 诗 歌 的形 式 结 构 。下 面我 们 就 以保 罗 ? 策兰( P a u l C e l a n , 1 9 2 0 —
到犹太人 的死和他们 的宗教信仰。因为诗人 的父
母受 纳粹 迫 害致 死 , 尤 其 是诗 人 曾亲 眼
目睹母亲 的脖 颈 被 枪 弹洞 穿 的死亡 场 面 , 诗 人 自己也在 集 中营 里度 过 了非 人 的岁 月 , 这
1 9 7 0 ) 的《 赞美诗》 ( 1 9 6 3 ) 为例分析现代诗人
“ 创造 ” 一 首诗 歌 的过程 。 没有 人再从 大地和 粘土 里捏 塑我们 , 没有 人给我 们 的尘埃施 法 。
没有人 。
些惨痛的经历是不可能不给一个敏感的诗人 带来 巨大的终身难以平复的心灵创伤的。所
以“ 死亡 ” 是策 兰诗歌 一个 最基 本 的主题 。这 种传记式理解也绝非没有道理。但在这首诗
赞美你 的名 字 , 没 有人 。
为 了取 悦你 我们将 绽放 。 向着 你。
一
中, 屠杀引发的哀恸只能是创作这首诗的情
绪推 动力量 , 不 能用 它 解 析诗 歌 最 终 抵 达 的 深度 。这 既是 “ 意象 ” 又是 “ 隐喻 ” 的精 简 的玫 瑰形 象 , 在 结 构 中可 以引发 的意义 “ 认识” 是
个 虚 无
极其深广的。而它是如何做 到这一点 的, 正 是现代诗歌创造“ 生成” 的秘密。 在基督教的象征体系 中, 红玫瑰代表基 督在十字架上流的血 , 因而也代表了上帝 的 爱⑤ 。不过 , 由于行 吟诗人把玫瑰看成是人 间的爱的象征 , 历代描写或象征地描写玫瑰 的诗篇不胜枚举。这一流行的传统几乎掩盖 了红玫瑰代表上帝的爱 的象征意义。同时 ,
我们 曾是 , 现在 是 , 将 来
永远 是 , 绽放 成花朵 : 这虚 无 , 这 空 无其 主的
玫瑰 。
以
我们 明亮 灵魂 的雌 蕊 我们 废毁天 国的雄蕊 ,
以我 们 的红 花冠
白玫瑰虽然是死亡的传统象征 , 但还 是天堂 女王圣母玛利亚 的象征。《 神 曲? 天堂篇》 的
?
1 6 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 国文学
No . 2 , 2 0 0 7
最后 , 但 丁描绘 了一 幅天堂玫瑰 的全 景 图 , 天
式 的完 美 、 内在 “ 断奏 ” 的音 乐性 情 感 的深 切
沉痛 。
使们一圈圈地围坐着 , 呈玫瑰花状排列 , 一起 抬头仰望着高高在上 的流淌出光河 的光源。 贝阿特丽采指着那朵盛大的玫瑰对但 丁说 : “ 你看 !这就 是天 国的集会 , 它 的范 围多么广
阔! ” 但 丁望着 眼 前 这朵 洁 白的玫 瑰 , 由衷 地
保罗? 策兰这首诗强大的原创力体现在 多层次的创造性上 。《 赞美诗》 最基础的形式 构成是一朵盛大然而虚无( 形式 表现是若有
若无 的 ) 的 玫瑰 。如 果 没 有 “ 天 国玫 瑰 ” 的认 知 背景 , 我们将 更 清 楚 地看 到 这 朵具 象 的
玫
认定它 就 是造 物 主 和他 忠 实 随从 的结 合 体……那坐在玫瑰最高一层上的就是圣母玛
利亚, 远远看 去那 是 一 团 比别 处更 明亮 的 光
瑰在原发心理过程中作为意象的涌现。但是 可以肯定 , 有深刻知识背景 的诗人很可能是 被一 朵 已经语词 化 了的玫瑰 ( 但 丁的玫瑰 ) 激
发 出了这一 心 理 原 型 意象 ( 也 有 可 能是 在 其
辉。紧邻着圣母 而坐的两个是这朵玫瑰 的 根, 左边是亚当, 右边是彼得。……“ 那朵玫 瑰绽 放着 , 向无 尽 的 春天 的 太 阳散发 出赞 美
的芳 香 ” 。( 第3 0章 , 1 2 4 —1 2 5行 )
他客体化语词的共同配合下激发的, 比如“ 没 有人” ) 。但是但丁语词化 的玫瑰本身就是具 象化的玫瑰 , 是原型玫瑰 , 所以策兰盛大虚无 的玫瑰在《 赞美诗 》 中既是心理“ 意象” 、 语词
激发 又 是“ 隐 喻” 结构 。这首 诗 中主导意象 的 “ 相似 性 ” 是“ 我们 ” 和 玫瑰 的相 似 , 但 二者 都 保 留 了各 自的特 征 。这 样形 成 的就 是 比拟 ,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保罗 ? 策兰《 赞美 诗》 的一个重要的背景资料 , 中世纪盛大的天 国玫瑰( 在这种信仰中, 人类的灵魂最终也会 上升到天国成 为这玫瑰 的一部分 ) 反 照策兰 空无 其主 的玫 瑰—— 这 当 代人 的天 国玫 瑰 ,
多 么沉痛 的虚无 !多 么彻底 的空场 !而要 真
正地理解这“ 虚无” 、 “ 空场” , 我们最好有从笛 卡J I , N 福柯 等 后 现 代 主 义 者 对 “ 自我 ” 、 “ 主
体” 概念 的全 部哲 学 理解 的知 识背 景 。从 理 性 的我思 的“ 主体我 ” 到感性 的 “ 唯我 ” 到外 在 道 德化 身 的“ 上帝死 了” 到 近代人 文学科 体系
而并不导致“ 同一” 。在“ 我们” ( 天国里 的灵 魂们 ) 和“ 玫瑰 ” 之 间找 到相 似 , 的确是太艰 巨 的创造 , 这一点并不完全来 自策兰的原创 , 他
进行 的是 文 化 体 系 中体 现 了继 承 性 的 再 创
造 。饶是如此 , 他的创造力 依然是惊人 的。
哀恸 、 悲悼 的力量 和在第 三级过 程 中貌似 “ 偶 然性 ” 的语 词选 择 所 生成 的成 熟 意义 赋 予 了
创造出来 的主体 “ 人死 了” ⑥, 这就是 《 赞美 诗》 中尖锐的刺“ 痛” 的由来 , 人 已经“ 断根而 亡” 了 !也 许此 诗在创作 的时候是受 “ 被屠杀 的人” 的意念或那种哀恸情绪的激发 , 但一首
完成 了的好 诗会具 有 比其 初衷博 大得 多 的涵 义 。用“ 概 念” 方式 来 写 的东 西 , 涵 义 是 较确
策兰这朵玫瑰
前无古人的表现强度 、 思想深
度 和迷幻 色彩 。
我们暂时先不考虑现代诗歌 的第三级过
程是 如何结 合 的 , 而来看 看 在 西 方 古典 式 写
定的, 而用“ 意象” 、 “ 隐喻” 方式来写的东西涵 义必然 是多 重 的 , 正 如 墨 西 哥诗 人 帕 斯 ( oc —
t a v i o P a z , 1 9 1 4 -1 9 9 8 ) 所说是 “ 不 可 解 释 但 并非 不可 理 解 ” 的。有 了对 西 方 近 现代 哲 学 关 于“ 自我 ” 和“ 主体 ” 的全 面认识 , 再有 了 以
作的诗歌中它是如何实现的。两种写作方式 在此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在古典式写作的诗 歌中, 第三级过程主要遵循符合理性表达和 概念表现的要求 , 也就是说 , 原有的诗歌的创 造性冲动在两种形式 的诗歌写作中都是一样 的, 但 到 了原 发 冲 动经 过 语 词选 择 的表 达 成 形为具体诗行 、 诗节的阶段 , 古典式 写作 的诗 歌就强迫诗人抑制那种由直觉推动的饱含内 在音 乐性生 命 节 奏 的 冲动 , 而遵 从 统 一形 式
的要 求 。这种 形式 要 求 有 外 在 的格 律 要 求 ,
《 神曲》 中玫瑰天 国图景为形式理解 的指导,
我们才 能透 辟 地理 解 这 首 诗 , 成 为它 的理 想 读者 。所 幸 , 一 首好 诗 根 本 不需 要 我 们 这样
去欣赏 !没有这些背景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形
?
1 68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 一首 现代 诗歌 的创造 “ 生成”
但 更 重要 的 内在 要求 是要用 逻辑 性语 言来传
1 8 7 9 -1 9 5 5 ) 有 这样 直 白的诗 句 : 那 么 音乐是 情感 , 而不 是声 音 ; 那 么音 乐是 我 的感 觉⑩ 这 种乐 感绝 非仅 仅是 对外在 语词 的音 乐
达诗性 内容 , 因此古典式写作 的诗歌 中的意
象 总是显现 为被 包含 在一种 逻辑 言说 方式 当 中的形象 。而现 代诗 歌在第 三级 过程 推动 中
是沿着原有 的知觉化 的诗性直觉、 情感情绪
的音乐 性 内在 生命 本 身 行 进 的 , 所 以 它一 般 不 大会 表现 为 一个 既 定 的统 一形 式 , 即使 有 深刻古 典式 诗歌 写作形 式训 练 的现代 诗人也
常常会变体地使用传统形式以适应情感情绪 直觉 的 内在 音乐节 奏 。最 富有创造 性 的诗人 在创作最饱含激情的诗篇时是遵从 内在直觉
的音乐 节奏推 进诗 歌成形 的。 比如在策 兰 的这 首 诗 中 , 它 的 内在 的生
性的敏感 , 它更是诗性直觉中带着情感情绪 力量的音乐节奏 , 它与大 自 然 中万事万物的 内在节 奏相 通 。它是 一个 诗人尤 其 是现代 诗 人形
成风格的最重要的源泉。当一个诗人受 到激发从而引起了内在情绪的激动, 这种 激 动 就会 典型地 体 现为这 样一 种音 乐 。 @
直 接 区分 内在音乐 和语 词音 乐 的是雅克
?
命音乐节奏——一种泣不成声的哀恸断续 的
节 奏完全 体 现在 了最 终 的诗 歌 形 式 里 , 正 如
马利 坦 ( J a c q u e s Ma r i t a i n , 1 8 8 2 —1 9 7 3 ) 。在
它的英译者 费尔斯 蒂纳 ( J o h n F e l s t i n e r ) 所 说: “ 这首 诗所 唱颂 的赞美 、 祝福、 颂歌 、 祷 告 听起来就像是气息的不断变换 , 那些被打开 的神圣 形式 下 面 的深 渊被 从底 部 切开 了。 ” ( z )
诗人沉痛 的 情感 情 绪声 音 、 精 神 气 息 的啜泣
《 艺术与诗 中的创造性直觉》 一书 中, 他宣称 “ 存 在 两种截 然不 同的音乐 : 灵魂 之 中的直觉
推 进 的音乐 和词语 的音 乐—— 包 含于词 语 中 的想 象 的音 乐— — 它们 将 走 出灵 魂 , 人 于 外 部世 界 。 ” ⑥他 的 书 虽 然 有 着 “ 托 马斯 主义 ” ( 他是 “ 新托 马斯 主 义 ” 代表 ) 的宗 教 外 衣 , 但
般的断裂转换推动着玫瑰形象的展开 , 一脉
贯 通地走 向 了这 首诗 的最终 成形 。这 种声 音 就是一 首 诗 的 内在 音乐 , 它不 能 被 外 在 格 律
绝佳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体的论诗总是令人
信服 。 因为内在 音乐 节奏 在诗歌 形式 中显现 出 来了, 遂使 得现 代诗 歌更 多地显 现 为“ 行 动” 、 “ 过程 ” 、 “ 存在” 而不 是“ 意指 ” , 诗 自身成为 一 个 目的 , 一 个美 的或感 人 的新生 事物 , 而不 是
一
所限制。所谓好 的现代诗歌 , 一首诗就是一
个形 式 , 指 的 正是 这 种 原发 的 内在 心 灵 音乐 的诗性 直 觉推动 诗歌 自己前 进并 整合 其他原 发 意象 的诗 歌过 程最终 在诗 歌里 的体 现 。也 正是 在大 量 的现代 诗歌 所体 现 出的这 种受 内 在音 乐推 动 的形 式 面前 人们 才终 于确认 了这 种原本 ( 在 古典 式 写 作 的 诗 歌格 律 外 衣 掩盖 下) 摸不 着 、 看不见 的诗性 直 觉创造 力量 的存 在 。其 实从 古至今 诗人们 都 能感 知到这 种 内
种 优雅 的韵 文化 了的交 流手段 。在 古典 式
写作 的诗 歌 中最接 近于现 代诗 歌感觉 的就 是 英 国大诗人 布 莱 克 的 诗 , 他 的诗 已经 非 常 接 近于 头脑 的创 造力在无 意识状态 下 的 自己言
说, 也就是那些充满幻觉 的原发意象最终显
示 为一 种鲜 明 的 自在 , 而不 是裹 在传 达 、
劝说 等概 念性语 言之 中。他 的诗 体形 式也 已经是
在音乐的存在 , 柯尔律治就 曾强调说 : “ 灵魂 中没有乐感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天才的 诗人。 ” ⑧锡 德 尼 从 另 一 个 方 面 强 调 “ 诗” 与
“ 格律 ” 音乐 诗行 的不 同 , “ 构 成诗 的并不 是押 韵 和排成 诗行 。一 个人 可 以是 个诗 人 而没有 写过诗行 , 也 可 以是 个 诗 行 的写 作者 而没 有 写 过 诗。 ” ⑨史 蒂 文 斯 ( Wa l l a c e S t e v e n s ,
相对很 自由的了。但是在他的多数诗中内在
生命 的音乐 节 奏 显 现仍 是 不 明显 的 , 显 明 的 还是外 在语 词 、 格 律 形 式 的 音 乐性 。我 们 可
以来比较一下他同样有玫瑰意象的一首极佳 的诗作《 病玫瑰》 @。
?
1 6 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 国文学
N o .2 , 2 0 0 7
玫瑰 啊 , 你 病 了!
那看 不见 的飞虫
到” ( 过去完成式 ) 加上宾语 “ 床” , 这一句结 束 。第六句诗是个独立结构 , 主语是“ ( 他 的
… …
出现在 黑夜 里 , 在 怒 号的暴风 雨 中,
他 找到 了你 的床 ,
) 爱” , 动词“ 干” ——毁 了你。这种句式
的表达是遵从“ 理性” 要求的, 逻辑结构明显。 由是诗人 需要外 在语 词 的音乐性来 使读 者在
听 到这首 诗时感 觉上能 够避 开这种 “ 理性 ” 的
陶醉于红 色 的欢欣 ; 他 黑 暗而隐秘 的爱 断送 了你 的生命 。 这首诗 也是 用 隐 喻来 结 构 全诗 的 , 原发 意象几乎 完 全 在最 终 的诗 中呈 现 了 出来 , 所 以对它 的解 释 也 会 体 现 出 意义 阐 释 的多 义
叙述感 的干扰 , 而绕过这种话语结构进入到
具有 一 定 形 象 性 的诗 性 发 现 中。 比如在 这
首诗中发现的就是被毁灭 的美好与被摧残的 玫瑰花 之 间 的相似 性 , 这 就 是 一种 认 识 的 发
生, 但散 文化 表 述 这种 认识 几 乎 没 有 什么 意 义, 在诗 歌 中经过 了原始 思维方式 ( 将 原发 意
象展 示 出来 ) 的强化 后 这 种认 识 就 变成 了一
性, 因为自身成为“ 存在物” 的诗可感知理解, 但难 以用 单一 理性概 念完全 落到实 处地 翻译 成一个确定主题。有的阐释者认为这首诗讲
的是 一个美 丽 的女 子被 不 健康 的爱 毁 灭 了 , 或者 说暗示 了一 种不 健 康 的性 爱 , 也 有 的认 为这是 在说 导 致 怀孕 的事 实 , 甚至 有 的认 为
种 深刻 的认识 。布莱 克 的诗歌通 常总是 能够 达 到虽然 “ 意指” 但 同 时又 是 “ 存在” 的
感 觉 , 所 以后 来 的一代 代诗人 可 以忽而迷 恋玄学 诗
人、 忽而推崇华兹华斯 、 忽而抬高实验 主义
等, 但 却 没有谁 会反对 布莱克 , 所 以通 常文 学 史家认 为他 既 是 浪漫 主 义先 驱 , 又是 现 代 主
义 的远 祖 。
这是伊甸园里蛇的引诱和夏娃 的堕落, 而最 抽象 的意义 理解 就是一 种邪恶 的精神 毁灭 了
美好 事物 。多义理解 正是 这首 诗艺术形 象本
身 的独 立 自在性 造 就 的 , 因 而说 这 已经是 相
而在《 赞美 诗》 这样纯粹 的现代诗 中, 从
第 一个 词 “ 没有人 ” ( Ni e ma n d , 或 者 英 文 No o n e ) 开始 , 我 们 读 者或 者诗 人 本 人 都 不 知道 最后 一个 词将 会 是 什 么 , 我 们 不 可 能 知道 那 最后 的 一 个 字 将 会 是 “ 刺” ( D o m, 或 英 文 t h o n) r 。甚至 从 “ 没有 人 ” 开始 , 我们 根 本 预
当接近 于现 代诗歌 了 。它的古典 特征 主要就 是 诗体形 式 、 押 韵较 为 规 整 。它基 本 是 一 首 变体 的八 行诗 ( o c t a v e ) , 用 韵算是 常韵 。这首 诗 的 中译 的确没 有办 法完全 把原诗 中的语 音 要 素翻译 出来 , 比如在 原诗 中二 、 四、 六、 八 句
的韵 脚 是 基 本 一 致 的 , “ w o r m” 、 “ s t o r m” 、
测不到对 “ 没有人” 的“ 赞美” 之后 我们将会 “ 绽放” , 我们想 象不到我们将会绽放成 “ 玫 瑰” 来 赞 美你— — “ 没 有人 ” 。而 “ 一个 虚 无 ”
虽然 与 “ 没 有 人” 有关 联 , 却 不是 必 然能 推 断
“ j o y ” 、 “ d e s t r o y ” 。这 首 诗在 这 些形 式 要求 之 下, 更 主要 的 是在 “ 理 性 表达 ” 的要求 之下 形
成 了一 种“ 叙 述感 ” 而不是 直接呈 现过程 的生
出来的,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诗人伟大的诗性
创 造 力 的证 明 , 所有 的“ 创造” 都 是非 线 性耦 合 能力 , 是跳 跃性思 维 的体 现 , 线 性推 断根本 不是 创造 !然 后 这 “ 虚无” 绽 放成 “ 空 无其 主 的玫 瑰 ” , 是 玫 瑰 就会 有 雌 蕊 、 雄蕊、 花冠 、 深
成感 , 仿 佛诗 人从 写 下 第 一个 词 开 始就 非 常 胸 有成 竹地 知道整 首诗 的最后一个 词会 是什 么 。看英 文原 诗会 更 清 楚 , 整 首 诗如 果 不 分
行就是两句符合语法结构要求 的散文句子。
从第 一句 呼语 ( 仿 佛 在 对第 二 人 称 的玫 瑰 说 话) 之后 , 全诗 的主语 就是 “ 看 不 见 的 飞虫 ” , 然后第 三 句诗 是个 从 句 、 第 四句诗 是从 句 的 介
词短语 , 第 五句 诗是 主语 “ 飞 虫” 的动 词“ 找
?
红色的花瓣 , 这倒是可推断的, 但不可推断的 是“ 明亮灵魂 的雌 蕊 ” 和“ 废毁 天 国的雄 蕊” 的
生成 。在 准 备 深 究 这 两 句 意 义 的 深 刻 性 之 前, 我们 先简 析一 下这些 不可 推断 、 无 法 预测
1 7 0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一首现代诗歌 的创造 “ 生成”
的貌似 “ 偶然性 ” 的语 词碰 撞结 出 的是怎样 的
来。这 种 字面上 的运 气会 结 出一种有 意义 的
成熟果 实 , 并预 示着 不再是 一种 “ 制造 ” , 而是
一
成熟的意义果实。这首诗结合形象的意义理 解我以为大体可 以作如下表述 : 我们是玫瑰 花, 但我们是灵魂失落的空无其主的玫瑰花, 灵魂失落的我们与玫瑰 花融合 了, 在这个美 感和力 量 高度 融 合 的形 象 中 , 阅读 者 可 以 意
识 到许多 层次 的环环 相扣 的具有 高度 辨证思 维特 征 的极 具 冲击 力 的 思想 : 这 是 在 哀 悼 我
种 可能 的偶 然 事 件 的诗 歌 时间 , 是 一个 符
号与一个意向的相遇。现代诗歌与古典主义
艺术 由于 一种 差 异 而势 不 两 立 , 这 种 差 异 涉 及语 言的整个 结构 , 除 了同 一 的社会 学 意 向
之外. 它们之 间毫无共 同之处 。 @
们灵魂 的失落 , 但 即便灵魂失落 了我们还是 要赞美你 , 赞美曾经赋予我们灵魂的你 , 然而 我们现在的赞美虔 诚却没有确定性 的对象 , 你也失落了, 你本身其实就是我们的灵魂创 造出来的, 我们的灵魂失落 了你也必然空无。
现在 只剩下 了赞美 本 身 在 空无 中绽 放 , 这 赞
这就是现代诗歌将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 相结合的第三级过程 中“ 选择” 语词的事实。
这“ 语词” 仿 佛就 是一 个符 号随机 地与 一个 意 向遇合 了。罗 兰 ? 巴特 的 表述 基 本 是 符合 写 作 的实际情 况 的 , 但 是 这 种认 识 可 能 只 是极 其 有 限 的局 部真 理 。因为它 深刻 的结构 主义
美即成为痛楚的刺 ! 这《 赞美诗》 是我们悲痛
情感 映照 出 的无 奈 灵魂 的记 忆 、 幻 影 。所 以
语言学 的科学分 析色彩 同时也是 它 的致命
伤, 它片面地 强调 了“ 语 言符 号 ” , 而不顾 及诗
整首诗 中的玫瑰 形象如 梦似幻 , 若 隐若现。
因为我 们 已没 有 了灵 魂 , 曾构 成灵 魂 天 国 的
歌写作时强大的诗人个体色彩的事实。现代 诗学过分强调了诗歌的“ 非个性 ” 化特征 , 在 有利于写 出坚实、 具体 的不流于空疏 的好诗 的同时也掩盖了抒情诗写作根本无
法背离的 “ 感情” 基调 。也就 是无 论怎样 貌 似随机 的语
词“ 选择 ” 都是 在心灵 内在音乐 性情感 情 绪推 动 下做 出 的选 择 。如果 纯是 “ 语 言符号 ” 的自
玫瑰也就 只能成 为了一个 幻影。这 种 曲折 的、 难以逆料 的最终成熟 的意义获得靠 的正 是与古典诗歌写作不同的第三级过程中的语 词“ 选择” 实现 的, 现 代诗 歌 写作 过 程 中 的语 词选择充满 了貌似不确定性 的因素 , 仿佛是 种随机的、 任意的行为, 仿佛是语词的 自由 碰撞 , 深 刻意 义 的 最终 呈 现 并 非是 选 择 合 适
一
由选择 , 选择 出的很可能就是“ 非诗” , 但却是
结 构精 巧 的诗行化 的语 句 , 比如 “ 在解剖 台上 缝 纫机 和 阳伞 不 期 而 遇 ” ⑩。结 构 主 义 诗 歌 解 析对 它 的结论是 此乃 绝妙好 诗 。这就 是过
的语词 来表达 写作 前就 已经具 有 了的深 刻思
想 。罗 兰 ? 巴特 ( R o l a n d B a r t h e s ,1 9 1 5 —
1 9 8 0 ) 对 此有 非常 精辟 的总结 。 在 古典 主义 艺 术 中, 一 种 完 全 形 成 的 思
想 可 以产 生 “ 表 述” 它、 “ 转述 ” 它 的 言语 。古
于强调“ 语言” 而使得文本变成 了封闭的“ 符
号 世界 ” 而得 出 的结 论 , 这 样 的“ 诗句 ” 并不 能
指向经验世界, 诗歌写作也仿佛成为 了毫无
感情 色彩 的零 度 写作 。这 样 的结论 是 以 “ 二 项 对立 ” 为思 想原则 的结 构主 义者 的结论 , 他 们创 造 了一 系列 的“ 二项对 立 ” ——“ 能指 ” 与 “ 所 指” 的分 离 , “ 共时” 与“ 历 时” 的分 离 …… 但这 些对 立可 能 只是 在通 向探 讨语 言的真 理 途 中 的权 宜 之 计 。詹 姆 逊 ( F r e d r i c J a m e s o n , 1 9 3 4 一) 曾指 出 : 旦尝试 将 历 时与 共 时分 开 , ? …? ? 你 就
?
典 主义 思想 是 无 时 间延 续 的, 古 典 主 义诗 歌
仅有对 它的技 术性布局必不 可少 的 时间延 续。在 现代诗 学 中, 情 况正好 相反 , 字词 产 生
一
种形 式上 的连 续 , 在这 个连 续 中, 一种 缺少
这些字词便无以表达的知识或感情的密度渐 渐地 显示 出来 : 所 以, 言语 是 带有更 多精 神构
思 的深 蕴 的时 间, 在这种 构 思 中, “ 思想” 早已 整装 以待 , 一 点点 地被 字词 的偶 然 性确 立 起
一
1 7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 国文学
N o .2 , 2 0 0 7
永远 无法使 它们返 回原 位 了。 即使 从长远 的 观 点看 ,
这样 的对 立 是虚 假 的、 错 误 的, 如果 把这种 对立 克 制 下去 , 唯 一 的办 法也 只 能是 把全部 的讨 论抛到 辩证 法的 一个 更 高的层 面 上, 寻 找一个 新 的起 点 , 把 纳入新 术语 的种种 问题统 统拆 开 , 再 重新组合 起来 。 在语 言学领 域 中新 进 产 生 的 “ 认 知语 言
学” 基 于认 知科 学 的 发展 并 吸 收 了结 构 主义
“ 经验家族” 新成员的文学创造永远是卓越的
文 学 。所 以策兰 的“ 玫瑰 ” 是这 样一个 最终使
一
些 人类 经 验 、 精神 取 向“ 生成” 显形 的文学
创 造 。在 人类 精神 的幽 暗处 这些 东西有 潜在 的生 成 可 能 性 , 而 伟 大 的诗 人 促 使 它 们 “ 生
成” , 将它们变得 明晰。不过我们确实要牢牢 记住 : 现代诗歌的这种创造虽有着 高度 的思 想容量 , 却不是先有了这种思想 , 再找寻语词 对其进行表达造就的。这种创造成果实现的 繁复 意 义本 身 确 实 是 “ 语 词” 生 成 诗 歌造 就 的, 而不是语词传达思想“ 制造” 出来的 , 深刻 思想的生成显形是靠音乐性情感情绪推动下 的貌似 “ 偶然 性 ” 的语词 “ 选择” 实现 的。 我们再来看看《 赞美诗》 中那两句蕴含了 高度思想容量的意义繁复的绝妙好诗“ 明亮 灵 魂 的雌 蕊 ” 、 “ 废毁 天 国的雄蕊 ” !我之 所 以 认为策兰的《 赞美诗》 可以被解读为是“ 断根
而 亡” 的现代人 的赞美 诗 , 而不仅 仅是 被屠杀 的犹 太人 的赞 美 诗 , 很 大原 因就 在 于这 两 句
语言学中的有益成果而逐渐建立 , 其一 系列 基础理论就体现了从辩证法的更高层面上弥 合由于强调“ 共时语言学” 中各种“ 二项对立” 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努力。认知语言学建立 的 最重 要 的一个 基 本 观点 就 是 , 语 言 不是 直 接
表现 或对应 于现 实 世界 的 , 而 是有 一 个 中间 的认 知构 建 ( c o g n i t i v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层 次将 语 言表 达 ( e x p r e s s i o n s ) 和现实世界 ( r e a l i t y ) 联 系起来 。在 这 个认 知 中介层 , 人 面对 现 实 世 界形 成各种 概念 和概念 结构 。现实世 界通 过
这个认知中介层“ 折射” 到语言表达上 , 语言 表达也 就不 可能完 全对应 于现 实世界 。而语
言 的结 构与人 所认 识到 的世界 的结构恰 好对
应, 这 种对应具 有 广泛性 和一再 性 , 不 可能是
中极其丰厚的文化 内涵。明亮灵魂的雌蕊里
有远古灵 魂 自性 ( s e l f ) 深 处 的万 神
的丰 厚 照
耀, 废毁天国里 曾在 的是整个基督教及近代 文化精神 竖 起 的家 长 制 的一 神 , 而 断 根 之人
面对 的可怕 黑 暗是 双 重 的截 断 , 万 神 早 已被
偶然的巧合 , 这就是语言的“ 象似性” ( i c o n i c i —
t y ) 原 理 。“ 认 知语言学 ” 注重语 言的“ 象 似 性” , 认 为语言 的“ 象似 性 ” 程 度要 比我们 过去 所想 象 的大得 多 。这个 认知 世界观 和关 于语 言结 构 的认 识 可 以解决 结构 主义语 言学强 调 “ 能指 ” 与“ 所 指” 的彻 底 分 离 而走 进 的 封 闭
近代科学摧毁 , 一神也被形而上学之死砍伐 , 现 代人能 体会 到 的就 是深深 的无尽 的虚无 的
刺痛 。“ 如果说 现代人 成 了精神上 的残废 , 那
么他在他感情的中心便带有更深的伤痕 。 ” @
由是 最后 的“ 刺” 亮 了 出来 !哲 人 们 喊 出“ 上 帝死 了” 、 “ 人 死 了” 的畅快 是不 能替 代“ 人” 的 感受的, 现 实的“ 存在” 着 的人是 会被 这种 “ 空
“ 符号世界” 的误 区。只有在彻底封闭的“ 符 号世 界 ” 中才 能得 出“ 在 解剖 台上缝纫机 和 阳 伞不期而遇” 是绝妙好诗的结论。而诗歌、 文 学是综合艺术 , 它可以形成“ 符号世界” , 却也
必 然指 向人类 经验 世 界 , 这个 经 验世 界 涉 及 “ 思” 和“ 非思” 、 “ 语言” 和“ 非语 言 ” 等错 综 复 杂 的精神结 构 。解 剖 台 上 的缝 纫 机 、 阳伞 并 非能 进人人 类经 验 、 精 神结构 的事物 , 不能 成
出” 尖锐刺痛的 , 那根本不是件像抛弃腐朽事
物一 样值 得 陶醉 的事情 , 不再“ 唯我 ” 是 必 要 的、 自我 “ 空场” 是对 的, 但 拿 什 么 来 填 充 它
呢?尼采就曾经真正为“ 上帝死了” 之后可能
留给人类 的 虚无 深 切 悲哀 、 真 正忧 虑 过 。 审 美 的存在 真 的能 够填 满那个 空 间吗? 千万年
为人类“ 经验家族” 的新成员。无论什么时代
有什 么样 的时 尚文学 标 准 , 而 能够 成 为 人类
?
进化而 成的人天生就是需要信念 的生物 , @ 本质上就是有确定性需求的, 这其中有真正
1 7 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 生成 ”
的不可调 和 的矛 盾 。所 以 , 不“ 痛” 是根 本 不 可能 的。我们 向回溯源 还是 为 了找到重 建精
领域 。 ” ④在 意 识 的前 沿 领 域 , 它 必 然 涉 及 大 脑“ 边 缘 系统 ” 所 掌 控 的非 语 言 、 非形 象 情 感 情 绪 。在创 造性 意识 活动 发生 时大脑 实 际处
神的资源和
信息。重建之前的阵痛只有诗人
体会得 最 深 切 , 哲 人 的任 务 是 破 和 立 , 毁 和 建, 诗人 的任 务 是 承 受 和守 护 。 诗人 亮 出这
种深深的伤痕 , 他记录着这一切精神性 的伤
痛, 咏 唱着“ 精神” 与“ 自我 ” 空 无 和 敞 开 时必
于“ 宏观混沌、 微观有序” 的状态 , “ 创造” 就是 思维 活动整体 从 “ 无序 ” 到 重新 “ 有序” 的“ 成 序” 过 程 。这个 过程 中实现 的是 冻结 的“ 偶 然
性” , 也 就是 在 “ 宏 观混 沌 ” 的大脑 状态 中似 乎
经的“ 虚无” 的尖锐刺痛。不记 录这伤痛 , 忘 却它 , 人 类就会 忘 却情感 之根 中的激 励机 制 ,
真正 的欢 乐 是建 立 在 深 切 的痛 苦 基 础 上 的 , 希 望是从 绝望 中爆 发 的。在精 神 的黑 暗核心 中, 那 根永 远 需 要诗 人 不 断 唱颂 的 “ 刺” 是 提 醒、 是警示 、 是有 效 刺 激 , 是 产生 精 神 之 “ 光” 和“ 力” 的希望 。是 一个理 想 中 的轻 盈 的活力 充 沛 的现 代新 人灵 魂深处 永远 不能 忘却 的原 始 记忆 。然而 诗 人 是谦 恭 的 、 是 深 切 地 哀 恸 着的, 是 再痛也 要赞 美那 带来 痛 的源 泉 的 , 于 是 他用 “ 红花冠 ” 、 用 红花冠 般 “ 深红 的词 ” ( 死 亡的、 鲜血的、 十 字 架上 的红 玫 瑰 般 的 ) 来 唱
有各种可供“ 随机” 选择 的新事物生成的要素 ( 在诗歌中就是语词要素 、 语词音乐的要素或 意象要素 , 更多 的是它们之 间复杂结合的要 素) , 但 生成 的实 现是在 越过 了临界点 之后 的 “ 选择” 当 中。 ④古 典 式 写 作 的诗 歌 在 需 语 言 参与的与“ 继发过程” 相结合 的“ 第三级过程”
中遵循 逻辑 表达 的原则 , 语词、 句段“ 选择” 被 设 定在 逻辑结 构框 架 、 既有格 律 体制 内 , 而 现
代诗歌则在此与古典诗歌彻底决裂 , 形成 自 己的第三种创造力量 , 也即在貌似“ 偶然性” 的语词 碰撞 中结 出意义 的成 熟果 实 。但 它 只 是貌似“ 偶然性” , 并且“ 偶然” 不等于“ 随机” 。 它是在音乐性情感情绪 的推动下大脑的创造 机制非线性耦合出的能体现思维灵动创造性
的语 词 的“ 偶然” 碰撞 , 实际上这种“ 碰撞” 能 力是 诗人 长期 的 自觉 的在 诗 外 、 诗 内的 功夫 训 练造 就 的。 因这 种碰 撞实 际并 非语词 的 自 由随机碰撞 , 因 而 生成 的繁 复 的意 义 可 能性 是指 向经验世 界 的 , 而 非在封 闭 的文本 “ 符 号 世界 ” 里 的任 意游 戏 。这 种 参 与 碰撞 的语 词 是一 种 客体化 语词—
— 也 即意象 化语词 。有
的诗 人 语 词 色 彩 强 , 就多表现 为语词 的“ 碰
颂、 来仿佛刀锋划开灵魂般地赞美。 至此我们可 以总结一下 现代诗歌创 造 “ 生成” 的秘密了。一首有创造力的好的现代 诗歌是靠三种力量推动生成的。第一种是古 往今 来一 切诗篇 都必 须依 靠 的原发 过程在 诗
中的体现 , 最 直接 的体 现 就 是在 不 似 当 中寻
找相似 的“ 隐喻” , 意象 的和思维方式层次上 的结 构 的隐喻 。创造 的重 要 的文 字 化之前 的 初始阶段存在于“ 原发过程” 当中。第二种力
量是心 灵音 乐 性 情感 情 绪 的推 动 , 现 代 诗 歌 往往靠 这 推动形 成最终 形 式 。而 其实 这是 浪 漫主义 诗 歌 大 力 发 掘 和 加 以倡 导 的诗 歌 要 素 。到 了现 代 诗歌 阶段 , 由于 它 有 力 矫 情感
撞” , 有 的诗人 则意 象色 彩强 , 就会 表现 为“ 意 象” 的碰撞 。后 者如 狄 兰 ? 托马斯( 尤 其 是其 较早 期 ) , 他 甚 至用 意 象 参 与 思辩 , 他 曾表 述
自己 的作 诗法 :
过剩的末流抒情诗之癖 的革命需要而一定程
度上压 抑 了浪漫 主义 者 的“ 情感 ” 口号 , “ 音乐 性” 的 口号则 被整 个 象 征 主 义运 动 发 扬 了光 大, 而 实 际上 这个 音乐 性是 个复 杂 的概 念 , 不 管言 明不言 明 , 它 必 然包 含 着 浪 漫 主 义 者 张 扬 了一 个世 纪 的“ 情感 ” 。正 如韦 勒克概 述艾 略特 的“ 术语 音 乐 提 示 了诗歌 和 意 识 的前 沿
我 的诗 需要 一 系列 意 象 , 因为 诗 的 中心 便 是 系列 意象 的组合 。我创 造 一个 意象— — 尽管“ 创造” 这 个 词 不恰 当; 也 许 是使 一个 意 象在 我 的激 情 中生成 , 而后 赋 予其 我 所具 有 的才智 与批 判 的力量—— 让 这个 意象催 生另
?
1 7 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国文学
一
N o .2 , 2 0 0 7
t e n t / 2—0一/ mo d u l e / d i s p l a y s t o r y / s t o r y — i d / 2 0 3 2 /
个 意象 , 并使其 与最初 的意象 相冲 突 , 让 第
⑤
三个 意象 生成 于这 两个 意 象之 中, 再 产 生 第 四个矛 盾 的意象 。让 这所 有 的意象在我 所定 下的 范 围内冲 突抗 衡 , 每 一个 意 象 都 有 自我 毁灭 的 因素。 我 的辩 证法—— 我 的理解——
e d i t i o n — i d / 3 2 / f o r ma t / h t ml / d i s p l a y s t o r y . h t ml >.
如叶芝就 曾作过《 致时光十字架上
的玫瑰》 ( “ T o
T h e R o s e Up o nTh e R o o dO f Ti me ” , 1 8 9 3 ) 的诗 ,
他在 诗下 自注道 : “ 玫瑰是爱尔兰诗人们最喜欢 的一个象征 。以它为题 的诗不 止一 首 , 既有盖 尔语 的又有英语 的: 它不仅被用 于情诗 , 而且被
用 于 称 呼 爱 尔 兰。 ” ( P e t e r Al l t& R u s s e l l K.
A l s p a c h ds e .T h e V a r i o r u m E d i t i o n o ft h e P o e ms
W .B.Y e a t s,M a c mi l l a n, 1 9 5 7, P P. 7 9 8 —
为不断地建立又摧毁具有创造、 毁灭力 的中
心种 籽 的意象 。
回到《 赞 美诗》 , 我们 看到 , 它就是 ~首体 现 了现代 诗歌创 造生 成秘 密的 多层 次 的非线
7 9 9 . ) 而盛开在十字架上的玫瑰 是创始于 1 5世
性耦合的创造性精神产品的杰作。它依靠客
体 化语词 的推 动力量诱 发 出原发心 理过程 里 的原 型玫瑰 意象 , 又 凭 着一 种 沉痛 哀 悼 的情
纪德 国的秘术修道团体“ 玫瑰十字兄弟会” 的标
志, 它象征一种 爱与牺 牲 的神秘 结合 或一种 灵
魂的完善境界。盛开在时光 的十字架上遭受 磨
绪的内在生命节奏导引的诗性直觉的推进一 步步不可预测地走 向它 的最终 的形式显现 :
在此过 程 中 , 与继 发 过程 相 结合 的第 三 级过
难的玫瑰代表精神之 爱和永恒之美 。 ⑥ 这只是最俭省 的概 括 , 全面理解 至少需 要写一 篇哲学论 文。简言之 , “ 主体 ” 人是 近代 以来西 方哲学 中最重要 的角色 。它始 于笛 卡儿将 “ 我 思故我在” 作 为其哲学 的第一 出发点 , 从此确立 了“ 思维我 ” 的主体性原 则。康德 区分了“ 经验 的 自我” 和“ 先验 的自我” , 严格 区分 知识和道德 的界限 , 以道德 主体来取 代知识 主体 。不 管是 笛卡儿还是康德及其后的费希特的“ 绝对 自我” 和黑格尔的“ 绝对精 神 ” , 近 代哲 学都是 承认 这 个 自我 、 主体 是有本 质 的, 这 个本 质就 是理性 。 直到尼采将主体解 读 为“ 权 力 意志 ” , 遂 破除 了 主体存 在的知识本性 和道德本性 的类 特征。所 谓权力意志 由价 值重估 、 生成 、 世界、 永 恒轮 回 几个环节 构成 。价值 重估 的 口号 即是“ 上帝 死
了” , 这既是 基督教 的上帝之 死 , 也是整 个形 而 上学 的上帝之死 。海德格尔贝 更提 出人没有 固
程不断创造性地选择出那
些饱含最高精神力
度 的词 耦合 那诗性 直觉 推动着 的更小 的单元 意象 ( 雌蕊 、 雄蕊) 直 到达致 最后 的高潮 , 最尖
锐的“ 刺” ( 这既是意象又是精神性客体化语
词) , 从 而将诗人 的诗性创造 力最 高能 量地集
中展示出来。正是在与继发过程相结合的第 三 级过程 中遵循 的表达原则 和表 达方式 的不
同, 现 代诗 歌 与古 典 式 写作 的诗 歌在 形 式 上
真正 断 裂 了。一 个 在 此 遵 循 “ 理性 表达” 要
求, 一个在此听从心灵原发音乐性情感 、 情绪
节奏 的引导 貌似偶 然地选 择 出高强 度 的语词 去“ 生成 ” 诗篇 , 从 而不 可预测 地结 出丰硕 “ 意
义” 的果 实 。
注: ① ② 苏珊 ? 朗格 : 《 艺术 问题》 , 滕 守尧等译 , 北京: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 9 8 3年 , 第 1 4 9页。
定 的现 成 本质 , 人 的本 质是 在生 存 中形成 的。 他称人 为“ 此在” , “ 此在” 在动态 的“ 去存在” ( 即 “ 生存 ” ) 这 一生成 活动 中成为 自己。后现 代哲 学家对“ 主体性 ” 的批判彻 底到提出“ 人死 了” 的
口号 , 不过福柯 这一 口号 中的“ 人” 是认识 论意 义上 、 学科视野 中的概念人而非现实人 , 他把人 放在经验一 超验 、 有限一无限的二重性 中, 对笛 卡儿以来的整个 西方意识哲学提 出抗议 。
⑦ J o h n F e l s t i n e r , “ F e l s t i n e r t r a n s l a t e s Ho l o c a u s t I x ) 一
e t f o r Am e r i c a n r e a d e r s ” ..
米歇 尔 ? 福柯 : 《 词 与物——人 文科学 考古学》 ,
莫伟 民译 , 上海三联书店 , 2 0 0 1 年, 第2 3 页。 ③ 诺思 洛普 ? 弗莱 : 《 两百年 后 回顾 布莱克》 , 载吴
持哲编 : 《 诺思洛普 ? 弗莱文论选集》 , 北京 : 中国
社会科学 出版社 , 1 9 9 7年 , 第3 6 0页。
④ “ Ne w b o o k h i g h l i g h t s b i r l l i a n t ,t r a g i c l i f e o f
ww I I p o e t ” , <h t t p: / / . j e wi s h s f . c o n/ r c o n 一
?
1 7 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一首现
代诗歌的创造“ 生成
⑧ 载伍蠡甫 主编 : 《 西方文论选》 ( 下) , 上海译 文出
版社 , 1 9 7 9年 , 第3 4页。 ⑨
⑩
患有“ 书写狂” 症 的波士顿麻省综合 医院的神经 病理学家 ) 认为 , 对创造力较重要 的可能是穿过
边缘 系统 的连结 ( 内觉 涉及 感觉 、 情绪 , 而 这一 部分功 能主 要 由边 缘系统 掌管 , 一个 人是 容易 激 动的还 是 清醒 冷静 的可 能是 边缘 系 统决 定
载伍蠡甫 主编 : 《 西方文论选》 ( 上) , 第2 4 0页。
史 蒂文 斯 : 《 克拉维尔的彼得 ? 昆 士》CP e t e r
Qu i n c e a t t h e C l a Ve r ” )原 文 : Mu s i c i s f e e l i n g ,
t h e n ,n o t s o u n d ; / An d t h s u i t i s t h a t wh a t I f e e l ,i n Wa l l a c e S t e v e n s’ C o l l e c t e d Po e t r y a n d
的, 而这也是与形 成诗 歌风格 有关 的诗人个 性
特征 ) , 也就是脑两侧 的颞叶与前额后方 的额叶
Pr o s e,Th e L i b r a r y o f Am e ic r a ,1 9 9 6 ,P . 7 2 .
之 间的神经连结 。就创作天分必须具备 的判断
力和思考力上 的 弹性 来说 , 额 叶或许扮 演 了重 要的角色 , 但 是颞 叶和边 缘 系统 则提供 动力 和
⑩
关于心灵 内在音乐 的描述 , 需从 心理 学 、 认知 神
经科学等视角对其加以更切实的认识 。心理学
前辈詹姆 斯 ( w. 1 1 i 帅 J a me s ,1 8 4 2 -1 9 1 0 ) 曾提 出过一个“ 边 缘意识 ” 的概念 , 指 一些我们 能够
动机 。与天分本 身相 比 , 动 力和 动机在 创意 中
更为重要 。参阅 B e na r r d J . B a a r s : 《 在意 识的剧
获取 但不 能够清 晰 的详 细 了解 的信 息 , 我 们 只
能朦 胧或 含糊地感 觉到 它 , 比如一 种知道 的感 觉、 熟悉感 、 美感、 善 良感 或者 一些 很不适 应 的
院中 : 心灵 的工作 空间》 , 陈玉翠 等译 , 北京: 高 等教育 出版社 , 2 0 0 2年 , 第2 7 —2 8页 ; 阿瑞提 : 《 创造 的秘密》 第 四章“ 无定形认识 : 内觉 ” , 钱 岗 南译 , 沈 阳: 辽宁人 民出版社 , 1 9 8 7年 ; 卡尔? 萨 根: 《 伊 甸园的飞龙》 第三章 “ 三位一体 的脑 ” , 吕
柱、 王志 勇译 , 石家 庄 : 河 北 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0
感觉等。阿瑞提将类似 的一种心理反 应称之为
“ 内 觉” ( e n d o c e p t ) , 他 认 为 内觉超 越 了意 象 阶 段, 但 由于它不能再现 出任何类似知觉 的形象 ,
因此不易被认 识到。有 时内觉体验会 是感受到
了一种气 氛 、 一种不可分解的“ 整体 ” 感觉 , 有时
年; 《 探 索人脑 的奥秘》 , 载《 华夏人 文地理} 2 0 0 5
年 3月号 , 第4 8 —4 9页。
伴随有强烈 的但不 能用 言语表 达的情 绪感 受。 他认 为有 “ 艺术气质” 的人会 比他人更 多地 体验
到内觉 。并且 内觉有可能发生种种变化 而成为 创造力 的出发点 , 它可 能转变 为可 以传达 的符 号、 动作 、 更确定 的情感 、 形象 、 或 者梦 、 幻 想等
⑥
⑩
雅克 ? 马利坦 : 《 艺术 与诗 中的创 造性直 觉》 , 刘
有元 等译 , 北京 : 三联 书店 1 9 9 1 年, 第2 1 9页 。 原文 : “ T h e S i c k R o s e ”O R o s e ,t h o u a r t s i c k !/
Th ei n v i s i b l ewo r l T l ,/ Th a t li f s i e nt h en i g h t ,/ I n
t h e h o wl i g  ̄o n r r n,/ / Ha s f o u n d o u t t h y b e d/ Of
等。在某种创造 性 的时刻 , 内觉 直接 变成 了语 言或某种视觉艺术 , 我们 因此说 这是 “ 直 觉” 或 “ 灵感 ” , 或 神灵 好 意地 赋予 我 们 的第 一 句诗 。
在 内觉和灵感 之间 可能还 有很多 的 中介 阶段 , ⑩
c i f r n on s j o y ; / n d A h i s d a r k s e c r e t l o v e/ D o e s t h y
1 i f e d st e r o y .
这种韵 律“ 使理 性休眠 ” 的认 识是 雅克 ? 马利坦
的提法 。这种认 识值 得商榷 , 因为古 老 的抒 情
不是一下子产生的 。离内觉认识阶段最近 的创
造力形式就是音 乐 和抽象 的视觉 艺术 , 内觉认 识具有类似于音乐的特征。一旦创造 冲动 超越
诗传统就使用韵脚 。弗莱在《 批评的剖析》 中曾
总结抒情诗 的基本 构成 , 卡 勒转述 其意 : “ 抒 情
诗 的基 本 构 成 是 咿 呀 之 语 和 信 手 拈 来 的 东 西
了内觉阶段 , 就会凭 着 自身的力 量继续 发展 下 去, 有 时并 非有 意就 形成 了 意想 不到 的联 系 。 我认为 , 体现 了一个诗人 的根本艺术个性 的“ 心
灵音乐节奏 ” 就 暗藏 在这块 区域 中。“ 内觉
” 系 统对应的主要生物神经基础是 “ 边缘 系统” 。 卡
( b a b b l e a n d d o o d l e ) , 它们 的根基 是魅 力和难 以 理解( c h a l T i 1 nd a i f d d l e ) 。诗 歌 咿 呀道 来 , 突 出 的是语言的非语义特点——声音 、 韵律 、 字母 的
重复—— 以此创造 魅力 或重叠 。 ” 我觉得 , 现 代 诗歌一定程度上还是将这种“ 非语 义特 点” 的音 乐性内在化 了, 将其 体现 为心灵 情感 情绪节 奏
的音乐性 , 但在 听觉 上的确有所损 失 , 不那 么具 有催眠性的魅力 了。必 须是 既注重内在情感情
尔? 萨根 ( C a r l S a g a n , 1 9 3 4 -1 9 9 6 ) 在《 伊 甸 园的 飞龙》 一 书中认 为“ 边缘 系统 ” 是产 生特 别激动
的情感 的部位 , 可能能控制兴奋 、 恐 惧以及多种 人所特有 的 又往 往是 难 以 捉摸 的感 情 。而在
绪节 奏又注重外在语 词音乐 性的配合的诗人才 能弥补这种损失。这通 常只有部 分大诗人才能 做得到。注中引文 见乔纳 森 ? 卡 勒著 : 《 文 学理
?
《 午夜之病 : 写作欲 、 作 家瓶颈 和具有 创造 力的 大脑》 一书中 , 作者福 拉赫底 ( 她本 人就是 一位
1 7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 国文学
N o .2 , 2 0 0 7 劳斯 : 结构》 , 周维宏 等译 , 石家 庄 : 河 北教 育 出
论》 , 李平译 , 沈 阳: 辽 宁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8年 ,
第8 2页 。
版社 , 2 0 0 2年 , 第 卜 8页 。
⑩ F r e d i r c J a me s o n ,T h e P r i s o n — Ho u s e o f L a n —
g u a g e : A C r i t i c a l Ac c o u n t o f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 a n d
Ru s s i an Fo r ma l  ̄ m , Pr i n c e t o n: Pr i n c e t o n Un i —
⑩
罗兰 ? 巴特 : 《 写作 的零度》 , 见《 符号学美学》 , 董 学文等译 , 沈 阳: 辽 宁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7年 , 第
1 6 3 —1 6 4页 。
⑩ 此 句 的 著 名 解 说 是 列 维一斯 特 劳 斯 ( C l a u d e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9 7 2 , P . 1 8 . ( 此段译者为盛宁 )
L e v i —S t r a u s s ,1 9 0 8 一) 做的, “ 缝纫机 和 阳伞在
解 剖台上 的不期而遇 , 决不是偶然 的 , 而是掩盖 着 的神
秘 意义作用 的总和 ” 。他的 分析首先 是
⑩
G. M. 海德 : 《 城市 诗歌》 , 载 布雷德 伯里 、 麦 克
法兰编 : 《 现代主义》 , 胡 家峦等译 ,上海外语 教
育出版社 , 1 9 9 2年 , 第3 1 9页。 ⑩ 我们来看 一段 神经科学家 的哲思表述 , “ 所有文 化都 主张利用 自我 安慰 的幻 想 , 使 我们更 能忍 受无法逃避 的事物 , 如神秘 的死亡 , 无常的变化 和痛苦等 等。我们 自封 为人类 , 即 明智或 有鉴 别力的人 , 实际上 仅是一 种愿望 而非 现实 。多 数情况我们仅 仅是人类 , 是像 需要 呼吸一样 需 要信念的物种 。 ” 参阅 B e na r rd J . B a a l ' s ; 《 在意识 的剧院中 : 心灵 的工作空间》 , 第6 8 —6 9页。 ①
⑨
对语言符号 的分 析。法语的缝纫 机是“ ma c h i n e a ̄ o u d r e ” , 阳伞 是“ p a r a p l u i e ” , 阳伞 一词 又可 以
分解为 三个 要素“ p a r a p l u i e ” , 这样就和缝 纫机
一
词的符号结构对应 了。而阳伞一词本身是 由
两个要素组 成 的, “ p a r a ” 是 一种 防 止什 么的 形 态要素 , “ p l u i e ” 是“ 雨” , 在外形 的对 比中又包 含
着不对称。而在 意义层次上两个词 的对 比就 更
鲜明 了。缝 纫 机 是 将 东 西 缝 缀成 一 体 的 , 是
“
p o u r ” ; 阳伞是 防雨 的, 是“ c o n t r e ” , 它们 在法语
雷 内? 韦勒克 著 : 《 近 代文学批 评史》 第 五卷 , 杨 自伍译 , 上海译文 出版社 , 2 0 0 2年 , 第3 0 9 页。
创造性活动的产 物是不 可预见 的 , 偶 然随机 过 程的结果也是不可预见 的, 但是 , 这两者并不是
一
中就是一对反义词 。缝纫机和 阳伞 的诸种特性
也是可 以相对 比的, 缝纫 机在 布料上 主动工作 、
造 出新型 , 阳伞被 动抵制雨 水 ; 它 们都 有尖 端 , 缝纫机 的针尖 尖锐朝 下 , 阳伞的伞 尖有 弹性 地
指 向四周 ; 缝纫机 由坚硬 的机器部件组成 , 针尖
回事。原 因就在 于, “ 自由并不存在于随机性
之中 , 自由存 在 于选择之 中。 ” 可参 看雷 泽尔等
可刺穿布料 ; 阳伞则用布料做 出, 非连接 的流动
粒子即成排 的雨 滴不 能穿过 它。那 么 , 这一 句
新 物理学家 的著作 。关于“ 成序 ” 机制的探讨可 以借助 系统 自组织理论及混沌研究等新兴科学 研究 的成果 。讨论起来相当繁复 , 本文暂略过 。 引语 出 自 D? 雷 泽尔 : 《 创
世 论—— 统一 现代物
诗 当中就隐含着内一外 、 坚硬一流体 、 被刺一 刺 穿这样一系列的“ 二项对立” 。在符号 、 形象 、 意
义要素 上都 能够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 缝 纫机”
理? 生命 ? 思维科学》 , 刘 明译 , 石家庄 : 河北教育
出版社 , 1 9 9 2 年, 第3 9 1页。
⑤ 转引 自王佐 良 、 周珏 良主 编 : 《 英 国二十 世纪文 学史》 , 北京 : 外语 教育 与研 究 出版 社 , 1 9 9 4年 ,
第6 2 5 -6 2 6页 。
和“ 阳伞” 在本来就是用 以从事分解活动 的解 剖
台上相遇 。 列维一斯 特劳斯认 为 , 它们 “ 通过 隐
含的对 比变成相互使对方变形的 比喻” , 所 以这
一
节诗就有 了打 动人心 的力量 。我始 终 以为 ,
这一节诗有 的是 打动 有准备 的有智慧 的被 “ 二
项对立 ” 等结构原则 武装起 来 的结构 主义 者头
脑 的力量 , 而不是打 动人 心的力量 。
[ 作者单位 : 中坤帕米 尔文学工作室] ( 责任 编 辑 : 陈言)
此注解析及引文见渡边公三 : 《 列维一斯特
?
1 7 6 ?
范文三:【doc】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赵志方
内容提要一首现代诗歌是如何创造生成的?本文通过对具体的现代诗歌和古 典式写作诗歌的辨析比较并综合心理学,诗学相应成果提出: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好
的现代诗歌依靠三种力量生成:一是前语言阶段的心灵创造"原发过程"中涌现的意
象,隐喻结构在诗中的体现;二是心灵音乐性的情感情绪推动形成诗的最终形式;三
是在心灵音乐推动过程中以貌似"偶然性"的语词"选择"生成成熟的意义果实. 关键词现代诗歌创造性作品生成
美国文论家苏珊?朗格(SusanneK.
Langer)曾说一般研究诗歌所问的传统问题
是"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他是如何将
自己的经验传达给我们的?"而现代研究诗歌
则应该问"诗人创造了什么?他是如何创造
的?"?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具体诗例的分析来
对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秘密作一初步探讨.
何谓"创造"?最一般地理解,"创造"就
是创新,它包括自然的,人工的新的物体和人
类的新的思想产品的诞生.作为人类精神活
动产品的诗歌,历来被公认为是所有文学类
型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产品,正如古罗马诗
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所言:
??
唯独诗人若只能达到平庸,
无论天,人或柱石都不能容忍.
创造性首先意味着新奇性,但又超过单 纯的新奇性.但凡"创造"出的人类精神产品 都会具有美感,新颖性,解释性,复杂性,包容 性,易理解性等各项性质要素,而这其中具有 较高美感和较好解释性(对于诗歌来说,最好 是意味无穷的多义解释)的观点,作品是最易 于为人的认知结构所接受的.
能够传达和被受众接受或者最终为受众 所接受的艺术产品有着极为复杂的生成过 程,我们实际上是不可能实证考察诗人的创 作过程的,而且即便能够追寻出诗人创作时 头脑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理解创造出来的产 品也没有直接的帮助.而实际上,我们可以 从最终成型的诗歌形式中推测出一首诗歌的 创造过程,尤其是在现代诗歌形式中这种过 程的体现是直接的,显着的.虽然人类心理 的"创造力"在从古至今一切好的诗歌中都有 大体相同的体现,但现代诗歌由于将心灵内 在的音乐节奏而非传统诗歌固定程式的音乐 性在最终的形式中显现了出来,能够更完整 地体现心灵的"创造"过程.而对创造过程的 推测是真正理解诗歌这种人类智慧形式的一 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较为单一地将理解诗 歌视作寻找意义为主的"阅读"过程,那么所 获得的理解认识往往会表现为见仁见智或者 是更适宜于教学的特定意义传授,这其实并 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全方位理解诗歌 ?
】65?
当代外国文学No.2,2007 的重要的第一步是了解诗歌创造时活跃的心 智活动过程本身.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性步 骤,也是认识写诗这种精神活动的"创造性" 的合理路径.当前颇多人对现代诗歌阅读抱 着"读不懂"的态度,这其实正是没有从创作 的根子上开始理解诗歌造成的.此外,当代 文学批评总体上过于强调读者阅读或误读的 创造性,而只有了解了诗人智慧劳动的"创造 性"才能对读者的创造性阅读有一个合理的 前提性的规范作用,否则难免对不同程度的 "创造"形成本末倒置的有违常识的认识,或 者混淆不同范畴的"创造"标准.
上面我们提到现代诗歌突破了格律限制 的外在形式将创造性心灵的内在音乐节奏显 现出来,从而使得诗歌文字化之前心理状态 下的创造过程明晰了.那么,何谓"现代诗 歌",在此我们需简要地先做一界定.本文的 "现代诗歌"在时间范围上指的是自波德莱尔 (创作上则始于兰波)及其后的象征主义以来 近150年的世界诗歌.自象征主义之后,现 代诗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人们可以继 续谈论某一国的诗歌,但它们总体上都是形 式相同的"现代诗歌".说它们形式"相同"实 际是一个悖论表达,因为体现了创造性的"现 代诗歌"最常用来自我表白的宣言就是"一首 诗一个形式".那么,它们相同的地方就表现
在摒除传统诗律的诗体形式革命中.现代诗 歌是以自由体抒情诗为主要基型的诗歌. 不过,不管现代诗歌在多大程度上摒除 了传统诗体形式,只要是诗歌,永远也无法摒 除的就是"意象"——鲜明的形象.这是诗歌 语言的基本元素,意象是靠语词和隐喻表现 出来的,虽然它的基本材料是语言,但在表达 效果上却类似于绘画和音乐的知觉化效果, 诗歌的语词表达和其中的意义呈现表现出与 逻辑推断的理性形式根本不同的感性形式. 用心理学术语来考察,这种知觉化效果的获 得是由于实现了原发过程(primaryprocess)
和继发过程(secondaryprocess)的不同寻常 ?
166?
的结合的第三级过程(tertiaryprocess)给形 式和内容创造出了或增添了独特的审美意义 的结果."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是弗洛伊 德创立的两个概念,引入它们对于理解"创 造"尤其是它的初始过程(即在外化为艺术形 式前心理状态中的孕育过程)是极为必要的. 即使在今天,这两个概念对于一般性地了解 创造的心理过程仍不失为俭省而有效.原发 过程是精神活动尤其是心灵无意识的活动方 式,原发系统通过图像来表现,它是非语言文 字的,人类多数没有语言的梦或无拘束状态 下表现欲望的醉言等都是这一系统的体现. 原发过程被认为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基础.倘 若没有这个基础,翻译诗歌也将成为不可能.
也正因为现代诗歌的创造原发过程体现在最 终的诗歌形式中,所以实际上现代诗歌要比 格律形式传统中的诗歌可译程度高.继发过 程是思想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活动方式,包括 大部分的前意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它们按照 由语言和逻辑精心制作出来的理性思维的过 程运作.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SilvanoAri— eti,1914—1981)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将创 造活动中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奇妙而复杂的 结合与综合过程称为第三级过程.新颖的, 预料不到而又合人心意的作品正是经由第三 级过程"魔术"般地综合了原发的原始心理活 动和正常的逻辑思维活动的结果. 人的主要认识功能的实现就是靠把相似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后再把"相似"和"同 一
"区分开来."相似性"甚至被后现代主义 精神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福柯 (MichelFoucault,1926--1984)看成是缔造 了文艺复兴及其之前整个西方文化的思维方 式.他认为,西方文化是以"相似性"而非"同 一
性"的原则来缔造知识从而形成能产的知 识体系的.在《词与物》中,他说道:"直到16 世纪末,相似性在西方文化知识中一直起着 创建者的作用.正是相似性引导着文本的注 解与阐释;正是相似性组织着符号的运作,使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人类知晓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事物,并引导 着表象事物的艺术."'隐喻"即以寻求事物 间的"相似性"为其基本的思维方式,诗人创 造"隐喻"的过程就是在不似之中发现相似的 过程,这是自古而然并遗留至今的一种思维 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经意大利哲人维柯(Gi— ambattistaVico,1668--1744)阐明之后就一 直被公认是"诗性思维".文明社会里诗歌的 创作当然并非只靠隐喻,但无疑隐喻语言是 其最基本的成分之一,或是有的诗的最关键 的成分.甚至一首缺乏"隐喻"过于直陈的概 念思维色彩浓重的诗总是难免会让人觉得 "诗"味有欠.弗莱(NorthropFrye,1912— 1991)认为隐喻是诗歌形式的原理,即便诗歌 中的概念思维,也是"被容纳在另一种制约诗 歌结构的思想之中,这种诗歌思想在形式上 的单位就是隐喻."?可以说,"意象"是诗歌 的基本单元,"隐喻"是诗歌的形式结构.下 面我们就以保罗?策兰(PaulCelan,1920— 1970)的《赞美诗》(1963)为例分析现代诗人 "创造"一首诗歌的过程.
没有人再从大地和粘土里捏塑我们, 没有人给我们的尘埃施法.
没有人.
赞美你的名字,没有人.
为了取悦你
我们将绽放.
向着
你.
一
个虚无
我们曾是,现在是,将来
永远是,绽放成花朵:
这虚无,这空无其主的
玫瑰.
以
我们明亮灵魂的雌蕊
我们废毁天国的雄蕊,
以我们的红花冠
和这深红的词,我们所唱的
关于哦关于
那刺.
这首诗我们先不管它的感情基调是多么 沉痛,打动人心,读完后我们首先会在心灵的 感知世界中隐约地开放出一朵充斥在天地间 的虚无的玫瑰花.赞美一朵玫瑰花是诗歌的 常见题材,赞美"主"也是宗教诗歌的惯常内 容,以玫瑰花奉献给"主"表达对"主"的爱和 信仰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题中之义.然而 "我们"是绽放在您祭坛上的玫瑰花,而我们 是"虚无",虚无的怒放的玫瑰花——这就是 诗人的伟大创造了.为了解这一点,我们先 得来一些关于文化背景的深究.
当然,也有论者认为此诗与策兰其他许 多诗一样,是在唤起对大屠杀的记忆,涉及 到犹太人的死和他们的宗教信仰.因为诗人 的父母受纳粹迫害致死,尤其是诗人曾亲眼 目睹母亲的脖颈被枪弹洞穿的死亡场面,诗
人自己也在集中营里度过了非人的岁月,这 些惨痛的经历是不可能不给一个敏感的诗人 带来巨大的终身难以平复的心灵创伤的.所 以"死亡"是策兰诗歌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这 种传记式理解也绝非没有道理.但在这首诗 中,屠杀引发的哀恸只能是创作这首诗的情 绪推动力量,不能用它解析诗歌最终抵达的 深度.这既是"意象"又是"隐喻"的精简的玫 瑰形象,在结构中可以引发的意义"认识"是 极其深广的.而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正 是现代诗歌创造"生成"的秘密.
在基督教的象征体系中,红玫瑰代表基 督在十字架上流的血,因而也代表了上帝的 爱?.不过,由于行吟诗人把玫瑰看成是人 间的爱的象征,历代描写或象征地描写玫瑰 的诗篇不胜枚举.这一流行的传统几乎掩盖 了红玫瑰代表上帝的爱的象征意义.同时, 白玫瑰虽然是死亡的传统象征,但还是天堂 女王圣母玛利亚的象征.《神曲?天堂篇》的 ?
167?
当代外国文学No.2,2007 最后,但丁描绘了一幅天堂玫瑰的全景图,天 使们一圈圈地围坐着,呈玫瑰花状排列,一起 抬头仰望着高高在上的流淌出光河的光源. 贝阿特丽采指着那朵盛大的玫瑰对但丁说: "你看!这就是天国的集会,它的范围多么广 阔!"但丁望着眼前这朵洁白的玫瑰,由衷地
认定它就是造物主和他忠实随从的结合 体??那坐在玫瑰最高一层上的就是圣母玛 利亚,远远看去那是一团比别处更明亮的光 辉.紧邻着圣母而坐的两个是这朵玫瑰的 根,左边是亚当,右边是彼得.??"那朵玫 瑰绽放着,向无尽的春天的太阳散发出赞美 的芳香".(第30章,124—125行)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保罗?策兰《赞美 诗》的一个重要的背景资料,中世纪盛大的天 国玫瑰(在这种信仰中,人类的灵魂最终也会 上升到天国成为这玫瑰的一部分)反照策兰 空无其主的玫瑰——这当代人的天国玫瑰, 多么沉痛的虚无!多么彻底的空场!而要真 正地理解这"虚无","空场",我们最好有从笛 卡JI,N福柯等后现代主义者对"自我","主 体"概念的全部哲学理解的知识背景.从理 性的我思的"主体我"到感性的"唯我"到外在 道德化身的"上帝死了"到近代人文学科体系 创造出来的主体"人死了"?,这就是《赞美 诗》中尖锐的刺"痛"的由来,人已经"断根而 亡"了!也许此诗在创作的时候是受"被屠杀 的人"的意念或那种哀恸情绪的激发,但一首 完成了的好诗会具有比其初衷博大得多的涵 义.用"概念"方式来写的东西,涵义是较确 定的,而用"意象","隐喻"方式来写的东西涵 义必然是多重的,正如墨西哥诗人帕斯(oc— tavioPaz,1914--1998)所说是"不可解释但 并非不可理解"的.有了对西方近现代哲学 关于"自我"和"主体"的全面认识,再有了以
《神曲》中玫瑰天国图景为形式理解的指导, 我们才能透辟地理解这首诗,成为它的理想 读者.所幸,一首好诗根本不需要我们这样 去欣赏!没有这些背景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形 ?
168?
式的完美,内在"断奏"的音乐性情感的深切 沉痛.
保罗?策兰这首诗强大的原创力体现在 多层次的创造性上.《赞美诗》最基础的形式 构成是一朵盛大然而虚无(形式表现是若有 若无的)的玫瑰.如果没有"天国玫瑰"的认 知背景,我们将更清楚地看到这朵具象的玫 瑰在原发心理过程中作为意象的涌现.但是 可以肯定,有深刻知识背景的诗人很可能是 被一朵已经语词化了的玫瑰(但丁的玫瑰)激 发出了这一心理原型意象(也有可能是在其 他客体化语词的共同配合下激发的,比如"没 有人").但是但丁语词化的玫瑰本身就是具 象化的玫瑰,是原型玫瑰,所以策兰盛大虚无 的玫瑰在《赞美诗》中既是心理"意象",语词 激发又是"隐喻"结构.这首诗中主导意象的 "相似性"是"我们"和玫瑰的相似,但二者都 保留了各自的特征.这样形成的就是比拟, 而并不导致"同一".在"我们"(天国里的灵 魂们)和"玫瑰"之间找到相似,的确是太艰巨 的创造,这一点并不完全来自策兰的原创,他 进行的是文化体系中体现了继承性的再创 造.饶是如此,他的创造力依然是惊人的.
哀恸,悲悼的力量和在第三级过程中貌似"偶 然性"的语词选择所生成的成熟意义赋予了 策兰这朵玫瑰前无古人的表现强度,思想深 度和迷幻色彩.
我们暂时先不考虑现代诗歌的第三级过 程是如何结合的,而来看看在西方古典式写 作的诗歌中它是如何实现的.两种写作方式 在此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在古典式写作的诗 歌中,第三级过程主要遵循符合理性表达和 概念表现的要求,也就是说,原有的诗歌的创 造性冲动在两种形式的诗歌写作中都是一样 的,但到了原发冲动经过语词选择的表达成 形为具体诗行,诗节的阶段,古典式写作的诗 歌就强迫诗人抑制那种由直觉推动的饱含内 在音乐性生命节奏的冲动,而遵从统一形式 的要求.这种形式要求有外在的格律要求,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但更重要的内在要求是要用逻辑性语言来传 达诗性内容,因此古典式写作的诗歌中的意 象总是显现为被包含在一种逻辑言说方式当 中的形象.而现代诗歌在第三级过程推动中 是沿着原有的知觉化的诗性直觉,情感情绪 的音乐性内在生命本身行进的,所以它一般 不大会表现为一个既定的统一形式,即使有 深刻古典式诗歌写作形式训练的现代诗人也 常常会变体地使用传统形式以适应情感情绪 直觉的内在音乐节奏.最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在创作最饱含激情的诗篇时是遵从内在直觉
的音乐节奏推进诗歌成形的.
比如在策兰的这首诗中,它的内在的生 命音乐节奏——一种泣不成声的哀恸断续的 节奏完全体现在了最终的诗歌形式里,正如 它的英译者费尔斯蒂纳(JohnFelstiner)所 说:"这首诗所唱颂的赞美,祝福,颂歌,祷告 听起来就像是气息的不断变换,那些被打开 的神圣形式下面的深渊被从底部切开了."(z) 诗人沉痛的情感情绪声音,精神气息的啜泣 般的断裂转换推动着玫瑰形象的展开,一脉 贯通地走向了这首诗的最终成形.这种声音 就是一首诗的内在音乐,它不能被外在格律 所限制.所谓好的现代诗歌,一首诗就是一 个形式,指的正是这种原发的内在心灵音乐 的诗性直觉推动诗歌自己前进并整合其他原 发意象的诗歌过程最终在诗歌里的体现.也 正是在大量的现代诗歌所体现出的这种受内 在音乐推动的形式面前人们才终于确认了这 种原本(在古典式写作的诗歌格律外衣掩盖 下)摸不着,看不见的诗性直觉创造力量的存 在.其实从古至今诗人们都能感知到这种内 在音乐的存在,柯尔律治就曾强调说:"灵魂 中没有乐感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天才的 诗人."?锡德尼从另一个方面强调"诗"与 "格律"音乐诗行的不同,"构成诗的并不是押 韵和排成诗行.一个人可以是个诗人而没有 写过诗行,也可以是个诗行的写作者而没有 写过诗."?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
1879--1955)有这样直白的诗句:
那么音乐是情感,而不是声音;
那么音乐是我的感觉?
这种乐感绝非仅仅是对外在语词的音乐 性的敏感,它更是诗性直觉中带着情感情绪 力量的音乐节奏,它与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 内在节奏相通.它是一个诗人尤其是现代诗 人形成风格的最重要的源泉.当一个诗人受 到激发从而引起了内在情绪的激动,这种激 动就会典型地体现为这样一种音乐.@ 直接区分内在音乐和语词音乐的是雅克 ?
马利坦(JacquesMaritain,1882—1973).在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一书中,他宣称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灵魂之中的直觉 推进的音乐和词语的音乐——包含于词语中 的想象的音乐——它们将走出灵魂,人于外 部世界."?他的书虽然有着"托马斯主义" (他是"新托马斯主义"代表)的宗教外衣,但 绝佳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体的论诗总是令人 信服.
因为内在音乐节奏在诗歌形式中显现出 来了,遂使得现代诗歌更多地显现为"行动", "过程","存在"而不是"意指",诗自身成为一 个目的,一个美的或感人的新生事物,而不是 一
种优雅的韵文化了的交流手段.在古典式 写作的诗歌中最接近于现代诗歌感觉的就是 英国大诗人布莱克的诗,他的诗已经非常接 近于头脑的创造力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自己言
说,也就是那些充满幻觉的原发意象最终显 示为一种鲜明的自在,而不是裹在传达,劝说 等概念性语言之中.他的诗体形式也已经是 相对很自由的了.但是在他的多数诗中内在 生命的音乐节奏显现仍是不明显的,显明的 还是外在语词,格律形式的音乐性.我们可 以来比较一下他同样有玫瑰意象的一首极佳 的诗作《病玫瑰》@.
?
169?
当代外国文学No.2,2007 玫瑰啊,你病了!
那看不见的飞虫
出现在黑夜里,
在怒号的暴风雨中,
他找到了你的床,
陶醉于红色的欢欣;
他黑暗而隐秘的爱
断送了你的生命.
这首诗也是用隐喻来结构全诗的,原发 意象几乎完全在最终的诗中呈现了出来,所 以对它的解释也会体现出意义阐释的多义 性,因为自身成为"存在物"的诗可感知理解, 但难以用单一理性概念完全落到实处地翻译 成一个确定主题.有的阐释者认为这首诗讲 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不健康的爱毁灭了, 或者说暗示了一种不健康的性爱,也有的认 为这是在说导致怀孕的事实,甚至有的认为
这是伊甸园里蛇的引诱和夏娃的堕落,而最 抽象的意义理解就是一种邪恶的精神毁灭了 美好事物.多义理解正是这首诗艺术形象本 身的独立自在性造就的,因而说这已经是相 当接近于现代诗歌了.它的古典特征主要就 是诗体形式,押韵较为规整.它基本是一首 变体的八行诗(octave),用韵算是常韵.这首 诗的中译的确没有办法完全把原诗中的语音 要素翻译出来,比如在原诗中二,四,六,八句 的韵脚是基本一致的,"worm","storm",
"joy","destroy".这首诗在这些形式要求之 下,更主要的是在"理性表达"的要求之下形 成了一种"叙述感"而不是直接呈现过程的生 成感,仿佛诗人从写下第一个词开始就非常 胸有成竹地知道整首诗的最后一个词会是什 么.看英文原诗会更清楚,整首诗如果不分 行就是两句符合语法结构要求的散文句子. 从第一句呼语(仿佛在对第二人称的玫瑰说 话)之后,全诗的主语就是"看不见的飞虫", 然后第三句诗是个从句,第四句诗是从句的 介词短语,第五句诗是主语"飞虫"的动词"找 ?
170?
到"(过去完成式)加上宾语"床",这一句结 束.第六句诗是个独立结构,主语是"(他的 ??
)爱",动词"干"——毁了你.这种句式 的表达是遵从"理性"要求的,逻辑结构明显. 由是诗人需要外在语词的音乐性来使读者在
听到这首诗时感觉上能够避开这种"理性"的 叙述感的干扰,而绕过这种话语结构进入到 具有一定形象性的诗性发现中.比如在这 首诗中发现的就是被毁灭的美好与被摧残的 玫瑰花之间的相似性,这就是一种认识的发 生,但散文化表述这种认识几乎没有什么意 义,在诗歌中经过了原始思维方式(将原发意 象展示出来)的强化后这种认识就变成了一 种深刻的认识.布莱克的诗歌通常总是能够 达到虽然"意指"但同时又是"存在"的感觉, 所以后来的一代代诗人可以忽而迷恋玄学诗 人,忽而推崇华兹华斯,忽而抬高实验主义 等,但却没有谁会反对布莱克,所以通常文学 史家认为他既是浪漫主义先驱,又是现代主 义的远祖.
而在《赞美诗》这样纯粹的现代诗中,从 第一个词"没有人"(Niemand,或者英文No one)开始,我们读者或者诗人本人都不知道 最后一个词将会是什么,我们不可能知道那 最后的一个字将会是"刺"(Dom,或英文 thorn).甚至从"没有人"开始,我们根本预 测不到对"没有人"的"赞美"之后我们将会 "绽放",我们想象不到我们将会绽放成"玫 瑰"来赞美你——"没有人".而"一个虚无" 虽然与"没有人"有关联,却不是必然能推断 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诗人伟大的诗性 创造力的证明,所有的"创造"都是非线性耦 合能力,是跳跃性思维的体现,线性推断根本 不是创造!然后这"虚无"绽放成"空无其主
的玫瑰",是玫瑰就会有雌蕊,雄蕊,花冠,深 红色的花瓣,这倒是可推断的,但不可推断的 是"明亮灵魂的雌蕊"和"废毁天国的雄蕊"的 生成.在准备深究这两句意义的深刻性之 前,我们先简析一下这些不可推断,无法预测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的貌似"偶然性"的语词碰撞结出的是怎样的 成熟的意义果实.这首诗结合形象的意义理 解我以为大体可以作如下表述:我们是玫瑰 花,但我们是灵魂失落的空无其主的玫瑰花, 灵魂失落的我们与玫瑰花融合了,在这个美 感和力量高度融合的形象中,阅读者可以意 识到许多层次的环环相扣的具有高度辨证思 维特征的极具冲击力的思想:这是在哀悼我 们灵魂的失落,但即便灵魂失落了我们还是 要赞美你,赞美曾经赋予我们灵魂的你,然而 我们现在的赞美虔诚却没有确定性的对象, 你也失落了,你本身其实就是我们的灵魂创 造出来的,我们的灵魂失落了你也必然空无. 现在只剩下了赞美本身在空无中绽放,这赞 美即成为痛楚的刺!这《赞美诗》是我们悲痛 情感映照出的无奈灵魂的记忆,幻影.所以 整首诗中的玫瑰形象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因为我们已没有了灵魂,曾构成灵魂天国的 玫瑰也就只能成为了一个幻影.这种曲折 的,难以逆料的最终成熟的意义获得靠的正 是与古典诗歌写作不同的第三级过程中的语 词"选择"实现的,现代诗歌写作过程中的语
词选择充满了貌似不确定性的因素,仿佛是 一
种随机的,任意的行为,仿佛是语词的自由 碰撞,深刻意义的最终呈现并非是选择合适 的语词来表达写作前就已经具有了的深刻思 想.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1915— 1980)对此有非常精辟的总结.
在古典主义艺术中,一种完全形成的思
,"转述"它的言语.古 想可以产生"表述"它
典主义思想是无时间延续的,古典主义诗歌 仅有对它的技术性布局必不可少的时间延 续.在现代诗学中,情况正好相反,字词产生 一
种形式上的连续,在这个连续中,一种缺少 这些字词便无以表达的知识或感情的密度渐 渐地显示出来:所以,言语是带有更多精神构 思的深蕴的时间,在这种构思中,"思想"早已 整装以待,一点点地被字词的偶然性确立起 来.这种字面上的运气会结出一种有意义的 成熟果实,并预示着不再是一种"制造",而是 一
种可能的偶然事件的诗歌时间,是一个符 号与一个意向的相遇.现代诗歌与古典主义 艺术由于一种差异而势不两立,这种差异涉 及语言的整个结构,除了同一的社会学意向 之外.它们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这就是现代诗歌将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 相结合的第三级过程中"选择"语词的事实. 这"语词"仿佛就是一个符号随机地与一个意
向遇合了.罗兰?巴特的表述基本是符合写 作的实际情况的,但是这种认识可能只是极 其有限的局部真理.因为它深刻的结构主义 语言学的科学分析色彩同时也是它的致命 伤,它片面地强调了"语言符号",而不顾及诗 歌写作时强大的诗人个体色彩的事实.现代 诗学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非个性"化特征,在 有利于写出坚实,具体的不流于空疏的好诗 的同时也掩盖了抒情诗写作根本无法背离的 "感情"基调.也就是无论怎样貌似随机的语 词"选择"都是在心灵内在音乐性情感情绪推 动下做出的选择.如果纯是"语言符号"的自 由选择,选择出的很可能就是"非诗",但却是 结构精巧的诗行化的语句,比如"在解剖台上 缝纫机和阳伞不期而遇"?.结构主义诗歌 解析对它的结论是此乃绝妙好诗.这就是过 于强调"语言"而使得文本变成了封闭的"符 号世界"而得出的结论,这样的"诗句"并不能 指向经验世界,诗歌写作也仿佛成为了毫无 感情色彩的零度写作.这样的结论是以"二 项对立"为思想原则的结构主义者的结论,他 们创造了一系列的"二项对立"——"能指"与 "所指"的分离,"共时"与"历时"的分离?? 但这些对立可能只是在通向探讨语言的真理 途中的权宜之计.詹姆逊(FredricJameson,
1934一)曾指出:
一
旦尝试将历时与共时分开,????你就 ?
171?
当代外国文学No.2,2007 永远无法使它们返回原位了.即使从长远的 观点看,这样的对立是虚假的,错误的,如果 把这种对立克制下去,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 把全部的讨论抛到辩证法的一个更高的层面 上,寻找一个新的起点,把纳入新术语的种种 问题统统拆开,再重新组合起来.
在语言学领域中新进产生的"认知语言 学"基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并吸收了结构主义 语言学中的有益成果而逐渐建立,其一系列 基础理论就体现了从辩证法的更高层面上弥 合由于强调"共时语言学"中各种"二项对立" 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努力.认知语言学建立的 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语言不是直接 表现或对应于现实世界的,而是有一个中间 的认知构建(cognitiveconstruction)层次将语 言表达(expressions)和现实世界(reality)联 系起来.在这个认知中介层,人面对现实世 界形成各种概念和概念结构.现实世界通过 这个认知中介层"折射"到语言表达上,语言 表达也就不可能完全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语 言的结构与人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结构恰好对 应,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和一再性,不可能是 偶然的巧合,这就是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 ty)原理."认知语言学"注重语言的"象似 性",认为语言的"象似性"程度要比我们过去 所想象的大得多.这个认知世界观和关于语 言结构的认识可以解决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
"能指"与"所指"的彻底分离而走进的封闭 "符号世界"的误区.只有在彻底封闭的"符 号世界"中才能得出"在解剖台上缝纫机和阳 伞不期而遇"是绝妙好诗的结论.而诗歌,文 学是综合艺术,它可以形成"符号世界",却也 必然指向人类经验世界,这个经验世界涉及 "思"和"非思","语言"和"非语言"等错综复 杂的精神结构.解剖台上的缝纫机,阳伞并 非能进人人类经验,精神结构的事物,不能成 为人类"经验家族"的新成员.无论什么时代 有什么样的时尚文学标准,而能够成为人类 ?
172?
"经验家族"新成员的文学创造永远是卓越的 文学.所以策兰的"玫瑰"是这样一个最终使 一
些人类经验,精神取向"生成"显形的文学 创造.在人类精神的幽暗处这些东西有潜在 的生成可能性,而伟大的诗人促使它们"生 成",将它们变得明晰.不过我们确实要牢牢 记住:现代诗歌的这种创造虽有着高度的思 想容量,却不是先有了这种思想,再找寻语词 对其进行表达造就的.这种创造成果实现的 繁复意义本身确实是"语词"生成诗歌造就
,深刻 的,而不是语词传达思想"制造"出来的思想的生成显形是靠音乐性情感情绪推动下 的貌似"偶然性"的语词"选择"实现的. 我们再来看看《赞美诗》中那两句蕴含了 高度思想容量的意义繁复的绝妙好诗"明亮
灵魂的雌蕊","废毁天国的雄蕊"!我之所以 认为策兰的《赞美诗》可以被解读为是"断根 而亡"的现代人的赞美诗,而不仅仅是被屠杀 的犹太人的赞美诗,很大原因就在于这两句 中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明亮灵魂的雌蕊里 有远古灵魂自性(self)深处的万神的丰厚照 耀,废毁天国里曾在的是整个基督教及近代 文化精神竖起的家长制的一神,而断根之人 面对的可怕黑暗是双重的截断,万神早已被 近代科学摧毁,一神也被形而上学之死砍伐, 现代人能体会到的就是深深的无尽的虚无的 刺痛."如果说现代人成了精神上的残废,那 么他在他感情的中心便带有更深的伤痕."@ 由是最后的"刺"亮了出来!哲人们喊出"上 帝死了","人死了"的畅快是不能替代"人"的 感受的,现实的"存在"着的人是会被这种"空 出"尖锐刺痛的,那根本不是件像抛弃腐朽事 物一样值得陶醉的事情,不再"唯我"是必要 的,自我"空场"是对的,但拿什么来填充它 呢?尼采就曾经真正为"上帝死了"之后可能 留给人类的虚无深切悲哀,真正忧虑过.审 美的存在真的能够填满那个空间吗?千万年 进化而成的人天生就是需要信念的生物,@ 本质上就是有确定性需求的,这其中有真正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痛"是根本不 可能的.我们向回溯源还是为了找到重建精 神的资源和信息.重建之前的阵痛只有诗人
体会得最深切,哲人的任务是破和立,毁和 建,诗人的任务是承受和守护.诗人亮出这 种深深的伤痕,他记录着这一切精神性的伤 痛,咏唱着"精神"与"自我"空无和敞开时必 经的"虚无"的尖锐刺痛.不记录这伤痛,忘 却它,人类就会忘却情感之根中的激励机制, 真正的欢乐是建立在深切的痛苦基础上的, 希望是从绝望中爆发的.在精神的黑暗核心 中,那根永远需要诗人不断唱颂的"刺"是提 醒,是警示,是有效刺激,是产生精神之"光" 和"力"的希望.是一个理想中的轻盈的活力 充沛的现代新人灵魂深处永远不能忘却的原 始记忆.然而诗人是谦恭的,是深切地哀恸 着的,是再痛也要赞美那带来痛的源泉的,于 是他用"红花冠",用红花冠般"深红的词"(死 亡的,鲜血的,十字架上的红玫瑰般的)来唱 颂,来仿佛刀锋划开灵魂般地赞美.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现代诗歌创造 "生成"的秘密了.一首有创造力的好的现代 诗歌是靠三种力量推动生成的.第一种是古 往今来一切诗篇都必须依靠的原发过程在诗 中的体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不似当中寻 找相似的"隐喻",意象的和思维方式层次上 的结构的隐喻.创造的重要的文字化之前的
.第二种力 初始阶段存在于"原发过程"当中
量是心灵音乐性情感情绪的推动,现代诗歌 往往靠这推动形成最终形式.而其实这是浪 漫主义诗歌大力发掘和加以倡导的诗歌要 素.到了现代诗歌阶段,由于它有力矫情感
过剩的末流抒情诗之癖的革命需要而一定程 度上压抑了浪漫主义者的"情感"口号,"音乐 性"的口号则被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发扬了光 大,而实际上这个音乐性是个复杂的概念,不 管言明不言明,它必然包含着浪漫主义者张 扬了一个世纪的"情感".正如韦勒克概述艾 略特的"术语音乐提示了诗歌和意识的前沿 领域."?在意识的前沿领域,它必然涉及大
"所掌控的非语言,非形象情感 脑"边缘系统
情绪.在创造性意识活动发生时大脑实际处 于"宏观混沌,微观有序"的状态,"创造"就是 思维活动整体从"无序"到重新"有序"的"成 序"过程.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是冻结的"偶然 性",也就是在"宏观混沌"的大脑状态中似乎 有各种可供"随机"选择的新事物生成的要素 (在诗歌中就是语词要素,语词音乐的要素或 意象要素,更多的是它们之间复杂结合的要 素),但生成的实现是在越过了临界点之后的 "选择"当中.?古典式写作的诗歌在需语言 参与的与"继发过程"相结合的"第三级过程" 中遵循逻辑表达的原则,语词,句段"选择"被 设定在逻辑结构框架,既有格律体制内,而现 代诗歌则在此与古典诗歌彻底决裂,形成自 己的第三种创造力量,也即在貌似"偶然性" 的语词碰撞中结出意义的成熟果实.但它只 是貌似"偶然性",并且"偶然"不等于"随机". 它是在音乐性情感情绪的推动下大脑的创造 机制非线性耦合出的能体现思维灵动创造性 的语词的"偶然"碰撞,实际上这种"碰撞"能
力是诗人长期的自觉的在诗外,诗内的功夫 训练造就的.因这种碰撞实际并非语词的自 由随机碰撞,因而生成的繁复的意义可能性 是指向经验世界的,而非在封闭的文本"符号 世界"里的任意游戏.这种参与碰撞的语词 是一种客体化语词——也即意象化语词.有 的诗人语词色彩强,就多表现为语词的"碰 撞",有的诗人则意象色彩强,就会表现为"意 象"的碰撞.后者如狄兰?托马斯(尤其是其 较早期),他甚至用意象参与思辩,他曾表述 自己的作诗法:
我的诗需要一系列意象,因为诗的中心 便是系列意象的组合.我创造一个意象—— 尽管"创造"这个词不恰当;也许是使一个意 象在我的激情中生成,而后赋予其我所具有 的才智与批判的力量——让这个意象催生另 ?
173?
当代外国文学No.2,2007 一
个意象,并使其与最初的意象相冲突,让第 三个意象生成于这两个意象之中,再产生第 四个矛盾的意象.让这所有的意象在我所定 下的范围内冲突抗衡,每一个意象都有自我 毁灭的因素.我的辩证法——我的理解—— 为不断地建立又摧毁具有创造,毁灭力的中 心种籽的意象.
回到《赞美诗》,我们看到,它就是,首体
现了现代诗歌创造生成秘密的多层次的非线 性耦合的创造性精神产品的杰作.它依靠客 体化语词的推动力量诱发出原发心理过程里 的原型玫瑰意象,又凭着一种沉痛哀悼的情 绪的内在生命节奏导引的诗性直觉的推进一 步步不可预测地走向它的最终的形式显现: 在此过程中,与继发过程相结合的第三级过 程不断创造性地选择出那些饱含最高精神力 度的词耦合那诗性直觉推动着的更小的单元 意象(雌蕊,雄蕊)直到达致最后的高潮,最尖 锐的"刺"(这既是意象又是精神性客体化语 词),从而将诗人的诗性创造力最高能量地集 中展示出来.正是在与继发过程相结合的第 三级过程中遵循的表达原则和表达方式的不 同,现代诗歌与古典式写作的诗歌在形式上 真正断裂了.一个在此遵循"理性表达"要 求,一个在此听从心灵原发音乐性情感,情绪 节奏的引导貌似偶然地选择出高强度的语词 去"生成"诗篇,从而不可预测地结出丰硕"意 义"的果实.
注: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49页.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23页. ?诺思洛普?弗莱:《两百年后回顾布莱克》,载吴 持哲编:《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60页. ?"Newbookhighlightsbrilliant,tragiclifeof
wwIIpoet",<http://www.jewishsf.corn/con一 ?
174?
tent/2—0一/module/displaystory/story—id/2032/ edition—id/32/format/html/displaystory.html>.
?如叶芝就曾作过《致时光十字架上的玫瑰》("To TheRoseUponTheRoodOfTime",1893)的诗, 他在诗下自注道:"玫瑰是爱尔兰诗人们最喜欢 的一个象征.以它为题的诗不止一首,既有盖 尔语的又有英语的:它不仅被用于情诗,而且被 用于称呼爱尔兰."(PeterAllt&RussellK.
Alspacheds.TheVariorumEditionofthePoems
W.B.Yeats,Macmillan,1957,PP.798—
799.)而盛开在十字架上的玫瑰是创始于15世 纪德国的秘术修道团体"玫瑰十字兄弟会"的标 志,它象征一种爱与牺牲的神秘结合或一种灵 魂的完善境界.盛开在时光的十字架上遭受磨 难的玫瑰代表精神之爱和永恒之美.
?这只是最俭省的概括,全面理解至少需要写一 篇哲学论文.简言之,"主体"人是近代以来西 方哲学中最重要的角色.它始于笛卡儿将"我 思故我在"作为其哲学的第一出发点,从此确立 了"思维我"的主体性原则.康德区分了"经验 的自我"和"先验的自我",严格区分知识和道德 的界限,以道德主体来取代知识主体.不管是 笛卡儿还是康德及其后的费希特的"绝对自我" 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近代哲学都是承认这 个自我,主体是有本质的,这个本质就是理性. 直到尼采将主体解读为"权力意志",遂破除了
主体存在的知识本性和道德本性的类特征.所
谓权力意志由价值重估,生成,世界,永恒轮回
几个环节构成.价值重估的口号即是"上帝死
了",这既是基督教的上帝之死,也是整个形而
上学的上帝之死.海德格尔贝更提出人没有固
定的现成本质,人的本质是在生存中形成的.
他称人为"此在","此在"在动态的"去存在"(即
"生存")这一生成活动中成为自己.后现代哲
学家对"主体性"的批判彻底到提出"人死了"的
口号,不过福柯这一口号中的"人"是认识论意
义上,学科视野中的概念人而非现实人,他把人
放在经验一超验,有限一无限的二重性中,对笛
卡儿以来的整个西方意识哲学提出抗议.
?JohnFelstiner,"FelstinertranslatesHolocaustIx)一
etforAmericanreaders".<http://www.stan ford.edu/dept/news/pr/95/950522Arc5217. html>.
论一首现代诗歌的创造"生成
?载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上海译文出
版社,1979年,第34页.
?载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第240页.
?史蒂文斯:《克拉维尔的彼得?昆士》CPeter
QuinceattheClaVer")原文:Musicisfeeling,
then,notsound;/AndthusitisthatwhatI feel,inWallaceStevens'CollectedPoetryand Prose,TheLibraryofAmerica,1996,P.72. ?关于心灵内在音乐的描述,需从心理学,认知神
经科学等视角对其加以更切实的认识.心理学
前辈詹姆斯(w.11i帅James,1842--1910)曾提 出过一个"边缘意识"的概念,指一些我们能够 获取但不能够清晰的详细了解的信息,我们只 能朦胧或含糊地感觉到它,比如一种知道的感 觉,熟悉感,美感,善良感或者一些很不适应的 感觉等.阿瑞提将类似的一种心理反应称之为 "内觉"(endocept),他认为内觉超越了意象阶 段,但由于它不能再现出任何类似知觉的形象, 因此不易被认识到.有时内觉体验会是感受到 了一种气氛,一种不可分解的"整体"感觉,有时 伴随有强烈的但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情绪感受. ?
范文四:端午节的唯美现代诗歌
端午节的唯美现代诗歌
1、屈原
为国为民~
本是他可以推卸的责任~
但是任由奸臣祸国殃民~
他无法视若无睹。
有良知的人~
无法屈就在奸臣的铁蹄下~
独自承担着一切~
却依旧无法改变国破家亡的事实。
长睡在汨罗江底~
永远微笑着被祖国宠溺~
这是他唯一能选择的纪念。
2、屈子
拿着粽子油腻的手~
说是一场纪念伟人的节日~
划龙舟~都抬头露出欣悦的脸~
其实都忘了~低下头~默哀那一场忠君爱国的战争。
什么传统~什么节日。
屈原嘟着嘴~多么可笑的华丽祭奠。
3、我
1 / 2
忠君爱国~
你说这种事太过遥远。
平平淡淡~
你说这种生活会被人踩在脚底。
我昂起了头~倔强的驰骋在背叛与欺骗的夹缝。
五个粽子被眼泪拉进了胃~
那所谓的祭奠~
只不过一场人们自娱自乐的游戏。
2 / 2
范文五:唯美的现代诗歌之诗赋
思玉赋
一朝相告别,痴情成追忆。
我心如明镜,爱恨犹分明,
玉碎了无痕,亭花不重开,
人生无可悔,愿君倍珍惜!
思婷赋
玉宇澄清魁星阁,亭楼凄风四面来。
游子离乡寄南海,凤凰归根栖三水。
千年缘
寺院织网千百年,不知情爱是何物。
宁为甘露断寸肠,生世未曾低头望。
诀别
春暖花已开,去留无可恋。
大雁思南飞,燕子筑爱巢。
忆天湖
书生倚窗边,天际映边红。
伊人披嫁衣,心留千斤恨。
寒冬
秋来花凋零,无奈叶落尽。
寒潮席卷来,冻透破碎家。
清明赋
浓烟熏眼泪洒尽,鬼父不知儿心酸。
清明坟前相逢时,相约梦中把酒论。
玉亭赋
雾里花,梦中情,来去影无踪
玉里凤,亭中人,鸳鸯比翼飞
冬暖花早开,院里红杏出墙来
玉碎了无痕,亭中痴人已暮年
冷月高空挂,凄风柳絮飘。
千灯影碧池,绿林一人行。
生活从来不会对人千依百顺,
命运素来铁面无私薄情寡义,
人生一路上少不了曲折离奇,
事业总是在磕碰之后才强大,
一个人的路途总是风雨兼程,
说好的幸福却总是姗姗来迟,
爱情并不像神话般甜甜蜜蜜,
前世未了的姻缘却有缘无分,
这年头陌陌终于默默地上市了
让很多屌丝一声叹息......
寂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具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