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
高中物理各版本新教材目录体系比较
粤教版高中物理课本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认识运动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五节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北京市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换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五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六节 超重和失重 第七节 力学单位
必修二
第一章 抛体运动
第01节 什么是抛体运动 第02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03节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第04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05节 斜抛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 圆周运动
第01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02节 向心力
第03节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01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0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03节 飞向太空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01节 功
第02节 动能 势能
第03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第0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05节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06节 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第07节 功率
第08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第01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第02节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第03节 量子化现象
第04节 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
选修1-1
第一章 电与磁
第二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第三章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选修2-2
第一章 刚体的平衡 第二章 机械传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 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1页
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和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第三章 物体的形变 第四章 热与热机
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全反射与光纤技术 第二章 透镜成像规律与光学仪器
第三章 光的波动性与常用新型电光源 第四章 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技术
选修3-1
第一章 电场
第01节 认识电场 第02节 探究静电力 第03节 电场强度 第04节 电势和电势差
第05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第06节 示波器的奥秘 第07节 了解电容器 第08节 静电与新技术 第二章 电路
第01节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第02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第03节 研究闭合电路 第04节 认识多用电表 第05节 电功率 第06节 走进门电路 第07节 了解集成电路 第三章 磁场
第01节 我们周围的磁象 第02节 认识磁场 第03节 探究安培力 第04节 安培力的应用 第05节 研究洛伦兹力
第06节 洛伦兹力与现代技术
选修3-2
第一章 电磁感应
第0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02节 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03节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04节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第05节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第06节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第07节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第08节 涡流现象及其应用 第二章 交变电流
第01节 认识变交电流 第02节 交变电流的描述
第03节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第04节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第05节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第06节 变压器 第07节 远距离输电 第三章 传感器
第01节 认识传感器
第02节 探究传感器的原理 第03节 传感器的应用
第04节 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 第05节 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
选修3-3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01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0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 第03节 分子的热运动
第0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05节 物体的内能
第06节 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01节 晶体的宏观特征 第02节 晶体的微观结构 第03节 固体新材料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 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分子及其热运动 2、物体的内能 3、固体和液体 4、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1、能量守恒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有序、无序和熵
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1、放射性的发现 2、原子核的结构 3、放射性的衰变 4、裂变和聚变 5、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3、新能源的开发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1、 电场 2、 电源 3、 多用电表
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 电容器 第二章 磁场
1、 磁场磁性材料
2、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3、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现象 2、 感应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交变电流电机 1、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2、 变压器
3、 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 电磁波通信技术 1、 电磁场电磁波
2、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3、 电视移动电话 4、 电磁波谱
第六章 集成电路传感器 1、 晶体管 2、 集成电路 3、 电子计算机 4、 传感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 物体的平衡
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平动和传动 3、 力矩和力偶
4、 力矩的平衡条件 5、 刚体平衡的条件 6、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二章 材料与结构 1、 物体的形变
2、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3、 常见承重结构
第三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2页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 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选修1-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1节 电 场 第2节 电 源 第3节 多用电表
第4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 电容器 第2章 磁 场
第1节 磁场 磁性材料 第2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3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 感应电动势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4章 交变电流 电机
第1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5章 电磁波 通信技术 第1节 电磁场 电磁波
第2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 电视 移动电话 第4节 电磁波谱
第6章 集成电路 传感器 第1节 晶体管 第2节 集成电路 第3节 电子计算机 第4节 传感器
选修2-2
第1章 物体的平衡
第1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2节 平动和转动 第3节 力矩和力偶 第4节 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5节 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6节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2章 材料与结构 第1节 物体的形变
第2节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3节 常见承重结构 第3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04节 液体的性质 液晶 第05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06节 气体状态量
第07节 气体实验定律(Ⅰ) 第08节 气体实验定律(Ⅱ) 第09节 饱和蒸汽 空气的湿度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第01节 内能 功 热量 第02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03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04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05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06节 研究性学习 能源的开发利.
选修3-4
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01节 初识简谐运动
第02节 简谐运动的力和能量特征 第03节 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 第04节 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 第05节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06节 受迫振动 共振 第二章 机械波
第01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第02节 机械波的图象描述 第03节 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 第04节 波的干涉与衍射 第05节 多普勒效应 第三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01节 电磁振荡
第02节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03节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第04节 电磁波谱 第05节 电磁波的应用 第四章 光
第01节 光的折射定律 第02节 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第03节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第04节 光的干涉
第05节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 第06节 光的衍射和偏振 第07节 激光 第五章 相对论
第01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第02节 时空相对性
第03节 质能方程与相对论速度合成. 第04节 广义相对论 第05节 宇宙学简介
选修3-5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第01节 物体的碰撞
第02节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第03节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 第04节 反冲运动
第05节 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 第二章 波粒二象性 第01节 光电效应 第02节 光子
第03节 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第04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05节 德布罗意波 第三章 原子结构之谜
第01节 敲开原子的大门 第02节 原子的结构 第03节 氢原子光谱 第04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第四章 原子核
第01节 走进原子核
第02节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第03节 放射性同位素 第04节 核力与结合能 第05节 裂变和聚变
1、 常见的传动装置 2、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3、 液压传动 4、 常用机构 5、 机械 第四章 热机
1、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2、 活塞式内燃机
3、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4、 喷气发动机 第五章 制冷机 1、 制冷机的原理 2、 电冰箱 3、 空调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 折射率 2、 全反射 光导纤维 3、 棱镜和透镜 4、 透镜成像规律 5、 透镜成像公式 第二章 常用光学仪器
1、 眼睛
2、 显微镜和望远镜 3、 照相机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 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2、 光的干涉 3、 光的衍射 4、 光的偏振
第四章 光源与激光 1、 光源
2、 常用照明光源 3、 激光
4、 激光的应用
第五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1、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2、 原子核衰变
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4、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六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1、 核反应和核能
2、 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3、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3页
第1节 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2节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3节 液压传动 第4节 常用机构 第5节 机械 第4章 热 机
第1节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第2节 活塞式内燃机
第3节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第4节 喷气发动机 第5章 制冷机
第1节 制冷机的原理 第2节 电冰箱 第3节 空调器 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节 棱镜和透镜 第4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2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 眼睛
第2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 照相机
第3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2节 光的干涉 第3节 光的衍射 第4节 光的偏振 第4章 光源与激光 第1节 光源
第2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 激光
第4节 激光的应用 第5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第3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6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8 电容器的电容
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电源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导体的电阻
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8 多用电表的原理
9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1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 楞次定律
4 楞次定律
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 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一) 3 传感器的应用(二) 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的温标 5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2 波的图象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5 波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多普勒效应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
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4 光的颜色 色散 5 光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全反射 8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2 电磁振荡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诞生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第4页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6 互感和自感
7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 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
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和温标 5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2 波的图象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5 多普勒效应 6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全反射 3 光的干涉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7 光的颜色 色散 8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2 电磁振荡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的诞生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碰撞
第06节 核能利用
第07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
2 动量守恒定律(一) 3 动量守恒定律(二) 4 碰撞
5 反冲运动 火箭
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的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5 反冲运动 火箭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 2 光的粒子性 3 粒子的波动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氢原子光谱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3 氢原子光谱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5 激光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第5页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5 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范文二: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章节内容比较
“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教材特色比较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教材特色内涵的阐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课程对教材的要求。立足于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物理学的特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提出了评价物理教材特色的4个维度16项指标;并以“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为例,比较分析了两版本教材的特色,总体而言,两版教材具体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进而提出了教材选用的适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教材特色 科学文化观 物理教育观 教材选用
一、知识内容的选择
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两套教材都能够紧扣《物理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基本理念。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体而言,表现在五个方面: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运动的描述”这个主题下,两套教材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基本规律以及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思想方法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用大量的篇幅予以讲解说明。
(2) 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实验探究内容的设计。两版教材都对科学思想方法做了重要提示和说明。“人教版”不仅通过“实验”、“演示”、“做一做”等栏目加强实验的教学,而且还将一些主要的探究内容直接设为一节课,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比如4.2节标题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鲁科版”则开设了“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实”、“动手与动脑”等栏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内容的新理念。
(3) 教学材料富有时代性。“人教版”通过“科学漫步”、“STS ”等栏目展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这类材料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速度与现代社会”等;“鲁科版”的“信息窗”、“物理与社会”、“科学人物”等栏目介绍了诸如“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等内容。
(4) 为不同潜能学生提供发展空间。“鲁科版”教材通过“拓展一步”栏目,在基本要求上适当拓展,适应不同差别水平的学生学习。两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课题研究”、“主题研讨”等栏目开放性很强,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而是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师生选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5) 考虑地域因素。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差很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材编写一定要考虑地域因素。两套教材都考虑到了地域因素,以“司南版”更为突出。比如“鲁科版”教材在讲述“力的分解”时既选编了几位民工衔拉石头车的图片,又安排了一位城市女同学在楼道里提行李包的照片。
2.2 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
2.2.1 教材结构
两套教材都采用“章—节”式结构,不同的是,人教版采用“大章小节”,而“鲁科版”采用“小章大节”,见表2,3。由表2可知,“人教版”的章节划分较少,故为“大章”;“鲁科版”章节划分较多,故为“小章”。这样处理各有利弊,“鲁科版”主要是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共点力的平衡”两个知识内容放到了“力和平衡”一章,有助于内容的整合。在“人教版”中,这两个知识内容分别放到第三章和第四章,将“共点力的平衡”看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这样降低了难度,利于学生的学习。当然,“鲁科版”中“共点力的平衡”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多,因而难度也大。
由表3可知,对同一知识内容,“人教版”分节较多,每小节的内容较少;“鲁科版”分节较少,每一小节的内容较多。前者跨度小,知识点依次推进;后者将同一层次的内容纳入一节,整合性强。
2.2.2 文本编写
在文本编写上,两版教材都努力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文字阐述富于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具体有以下四个细微差别:
(1)导入方式不同。在章的导入风格上,两套教材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风格上略有差异。“人教版”通常引用一句名人名言,并在注释中简要介绍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同时,配一副与章节知识内容相关的彩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提纲携领地引入该章内容。“鲁科版”则不拘一格,文字表述和图片相结合,内容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有对奇妙大自然的展示和对物理学史的回顾。另外,“鲁科版”在每一章都附了《课标》对改章的要求。
(2)部分知识点的讲述方式不同。比如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理中,“人教版”详尽地讲解了“面积法”,注重极限和微积分思想的渗透。“鲁科版”则直接用“公式法”推出了位移时间关系,而在“拓展一步”栏目中介绍了“面积法”,供不同差异水平的学生选用。
(3)知识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同。“鲁科版”的知识内容的范围广,比较深,从而难度相对较大。以“共点力的平衡”为例,“人教版”仅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节讲述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鲁科版”则用“力的平衡”和“平衡条件的应用”两节内容讲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的种类和稳度”以及“静态平衡”和“物体在某方向上的平衡”等知识点。
(4)语言风格略有差别。“人教版”案例丰富,图文并茂,说理透彻,娓娓道来;“鲁科版”图文结合,言简意赅,分析到位,富于启发性。
2.2.3 栏目设置
两版教材都设置了丰富多采的精品栏目(见表4)。
这些栏目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实验类”,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二是“拓展类”,不仅有知识内容上的拓展,更有科学思想方法的拓展;
三是“科普类”,为学生了解现代科技、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平台;四是“讨论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深入思考提供了很好的的论题。相比之下,“司南版”栏目多、体例新、跨度大,生动活泼,反映课改精神、理念的力度较大。
2.2.4 图表编排
两版教材都引用了大量的图表辅助知识内容的陈述,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些图片大体上有三类:一是示意图,比如“力的分解示意图”等,这些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为物理问题解决提供了图示;二是资料性表格,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物理常数等,比如两版教材都提供了“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三是图片,这些图片有卡通图和真实情景图,创设了物理问题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具体比较可以发现,“人教版”卡通图相对较多,形像、趣味性强;“鲁科版”真实情景图相对较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2.2.5 习题特点
两版教材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一般都编排在节尾,章末没有编写复习题。物理一的习题特点见表5。
表5. 两版本物理一习题特点比较
范文三:高中物理版本
篇一:高中物理经典通用版
高中物理实用版
主编:洪湖市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研室
2012年5月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F合?
F12?F22?2F1F2cos?
两个分力垂直时: F合?F12?F2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或 Fx合=0Fy合=0
1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m1m2
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2
r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Mmv24?22
?m?r?m2r?ma?mg' 即 G2?mrrT
由此可得:
4?2r3
?天体的质量:M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GT2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GM
r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GM,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
r3
3
4?2r3,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GM
2
GMT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r?3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小。
?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
4?2
GM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r2
GMGM
?22
r(R?h)
GMR2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g0?g'?g0 22
R(R?h)
4?2r3
23?M3?r32GT?T??天体的平均密度:??特别地:当r=R时: ??
43GT2R3GV
?R3
4
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G
Mm
?R2
gR2?GM。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
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
GM
?gR?7.9km/sr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p(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t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5
2
(1)vt2?v0?2as
12
a t 2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
(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
v0?vts
? 2t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2v0?vt2
?
2
匀速:vt/2 =v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 在第1m 内、第2m内、第3m内??第n m内的时间之比为1:(2?1):
(?2)??(n??1)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6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0=0, a=g
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o
2g
(2)上升的时间: t=
2
Vo
g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o
g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一
12
g t Vt = Vo一g t2
Vt2 一Vo2 = 一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1、
7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s2?R==?R=2?f R Ttt?
2?
?2?f T
角速度:?=
?
v24?22
??R?2R?4?2 f2 R 向心加速度:a =RTv24?22
?m?R= m2R?4?2m f2 R 向心力:F= ma = mRT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
1
8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2
tg? =
v =
VyVo
2
vy = votg?vo =vyctg?
o?Vy2 vo = vcos? vy = vsin?
y
tg?=2 tg? x
tg?=
篇二: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a与Vo反向(减
9
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
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
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
.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10
2.末速度V,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11
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β,2tan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
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
12
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3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地r1/2,(GM/r1/2,7.9km/s;V,11.2km/s;地)地)2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14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F2 FF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
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
篇三:2015年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15
高 考 物 理 学 史 总 结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
16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7
19、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第二份
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
3.牛顿: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一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7.焦耳: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
18
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
8.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9.库仑: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
10.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
11.欧姆: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
1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
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
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1.托马斯?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22.伦琴:X射线
23.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24.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相对论;质
19
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
26.卢瑟福: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发现原子;首先进行人工核反应
27.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29.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30.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
31.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
32.小居里夫妇: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第三份
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0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 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7(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第四份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
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
21
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
22
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闻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
23
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熟悉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
24
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物理 版本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论文
25
范文四:高中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
本学期学习了直线运动,相互作用,力与运动三部分内容。其中,该学期后半段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比如: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定律等不但难度大,而且在高考中考察频率较高。该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尽最大努力学好该学期学习的内容,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否则会出现学习非常吃力的情况。利用考前的这段时间系统学习,或复习这些内容非常有必要。
高二物理: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电学、磁学内容。该册内容在高考中每年必考,且占分比重很大。比如化学实验、复合物问题。从近几年山东命题看,每年都会考察,合分一直稳定在30分左右,可以说学好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就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该部分内容还有另一特点,就是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大,望所有学生引起重视。
高三物理:
该学期是高中以来第一次重而系统的复习,这也是对前二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前二年学习发现问题的一次补救,该学期如果处理的好将会扭转被动局面。但是这个学期也会有压力,将过去二年的学习内容,在这一学期复习一遍,进度之快可想而知,因此在该学期要结束,第一次模拟考试马上来临之际,再系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希望每一个高三学生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
范文五:2015.4.29安徽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新)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二节探索之路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七章力与运动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一节动与静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节快与慢
第八章压强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九章浮力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认识浮力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一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三节做功了吗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五节机械效率 第一节质量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本章复习测试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走进微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一节力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新)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三节内燃机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一节能源的转化与守恒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第五节测量电压本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综合内容与测试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本章复习与测试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五章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2.平抛运动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4.圆周运动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5.向心加速度 本章复习与测试 6.向心力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本章复习与测试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行星的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5 自由落体运动 3.万有引力定律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本章复习与测试 5.宇宙航行 第三章相互作用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本章复习与测试 2 弹力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3 摩擦力 1.追寻守恒量——能量 4 力的合成 2.功
5 力的分解 3.功率 本章复习与测试 4.重力势能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 牛顿第一定律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3 牛顿第二定律 8.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本章复习与测试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综合内容与测试 本章复习与测试
综合内容与测试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1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2 第一章静电场 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划时代的发现 第2节库仑定律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第3 节电场强度 3 楞次定律 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5节电势差 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6 互感和自感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五章交变电流 本章复习与测试 1 交变电流 第二章恒定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第1节电源和电流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第2节电动势 4 变压器
第3节欧姆定律 5 电能的输送 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5节焦耳定律 第六章传感器 第6节 导体的电阻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 传感器的应用
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第8节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9节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本章复习与测试
综合内容与测试 第11节 简单的逻辑电路
本章复习与测试
注:选修3-3,3-4,3-5等考试大纲出来后选择一部分上。 第三章磁场
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第2节磁感应强度
第3节几种常见的磁场
第4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第5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本章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高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