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
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深静脉穿刺的应用日趋广泛,我科2006-2008年间行深静脉穿刺115例,现将其应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5例,其中男76例,女39例;年龄11~82岁。其中接受内科治疗患者42例,目的分别为为神经内科等建立全胃肠外营养通道,为循环内科建立中心补钾通路,肾泌内科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73例,目的主要是建立快速输血补液通道及中心静脉测压,以指导术中液体输注量,其中择期手术38例,急诊手术35例,病种分别为脑膜瘤、脑出血、颅脑损伤、心脏瓣膜置换、胸腹联合伤、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坏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旰破裂、股动脉断裂、肺癌、直肠癌、结肠癌、椎间盘突出椎板减压等。
2.材料和方法静脉穿刺包为进口的ARROW与国产的益心通两种。且均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内科病例均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外科病例均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进行。操作方法为:调体位至略头低位,选右侧静内静脉,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按体表标志定位后,先用5ml注射器试穿,以捎回吸注射器就回血顺畅为试穿成功指标,然后用专用注射器循试穿针方向刺入,回吸血流顺畅为穿刺成功,置入导丝,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再回吸确定,冲洗导管,留置12-15ml固定。测压用压力换能器接压力模块监护仪,可直接显示压力波形及数值,或连接三通导管,以第四肋间腋中线为零点,用刻度尺测量管中液面高度,即为中心静脉压(CVP)值。
全部病例中心静脉导管均留置3~14d,供输液及肠道外营养。随访且每日予常规换药一次。所有病例穿刺置管操作过程中均常规监护仪监测其生理指标,包括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监测。
结果
(1)穿刺置管115例中穿刺置管成功108例(94),失败7例(6)其中5例改行股静脉穿刺,1例放弃。成功的10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85例(79)多次穿刺成功23例
(21)。外科病例穿刺成功后术中均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术中输血补液,穿刺置管成功者均可顺利测量中心静脉压。全部病例中心静脉导管均留置3~14d,供输液及肠道外营养。
(2)并发症误伤颈动脉局部血肿9例,多为穿刺困难反复穿刺病例,经局部压迫后均止血,无气管压迫症状。另有1例胸外伤右侧胸腔开胸术毕回室后,输注脂肪乳时,自胸腔引流管有白黄色液体引出,疑深静脉导管误入胸膜腔,病房护士当即拔出导管,随诊观察3d无相关症状出现,半月后痊愈出院。留置导管后,局部发生感染者7例,表现为局部红肿并有少量渗出,监测体温无明显升高,此组病例多为内科穿刺患者,且多为反复穿刺病例。处置一般加强换药,给以抗生素,并尽早拔出静
范文二:深静脉穿刺并发症处理预案
深静脉穿刺并发症处理预案
Ⅰ. 目的:正确掌握深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时机,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Ⅱ. 范围:适用于深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
Ⅲ. 责任人与职责:研究者。
Ⅳ. 规程:
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
2. 误穿动脉:立即拔出穿刺针,指压 20 min,否则易发生血肿。
3.气胸及血气胸:大多发生经锁骨下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患者。
3.1原因:①患者不配合。②胸廓畸形,胸膜有粘连。③穿刺点过低。
3.2临床表现:①一般发生局限气胸,患者可无症状,自行闭合。②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片确诊。
3.3预防及处理:防止穿刺点过低,避免扩皮器进入太深,发生后可按一般气胸处理。
4. 空气栓塞:少见,但可致命。
4.1临床表现:突发呼吸困难、缺氧。
4.2诊断:①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②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③应与心律失常、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压塞鉴别。
4.3处理:①左侧头低位。②经皮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③呼吸循环支持,高浓度吸氧。
5. 感染:远较股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但长期留置可增加感染的机会。
5.1临床表现:①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尤其是透析过程中。②局部压痛和炎症反应。③白细胞数增高,血培养确诊。
5.2处理:严格无菌操作;确诊后即应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应用抗生素治疗。
6. 心律失常
6.1原因:导丝插入过深或导管过长。
6.2临床表现:多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且为一过性;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有时可引起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6.3预防:对于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
第 1 页 共 2 页
范文三: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1.气胸:主要见于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作胸部拍片,确定诊断,及早胸腔减压。
2.出血和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误伤动脉后局部压迫5分钟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抗凝治疗的病人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颈部大面积血肿可引起呼吸困难。
3.空气栓塞:由于大静脉内呈负压,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可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改变病人体位、提高穿刺点的静脉压,即可减少发生气栓的危险。
4.血胸、水胸: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
5.室颤: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过深,刺激心脏,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因此,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一旦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应后退钢丝或导管。颈内静脉穿刺前需触摸颈动脉,也可引发室颤,故应小心
6.心包填塞: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的,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进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积液,少数伴有积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部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7.感染: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10%。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出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范文四:胸腔穿刺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
破心房、心室或刺破冠状动脉造成心包腔大量积血。心包穿刺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严格按操作规程谨慎进行,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诊断兼治疗的方法。
3适应症编辑
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
2、解除心包填塞;
3、心包积脓的治疗;
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部位选择
常用穿刺部位有两个。
(1)心前区穿刺点 于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左缘向内1~2cm处,沿第6肋上缘向内向后指向脊柱进针。此部位操作技术较胸骨下穿刺点的难度小,但不适于化脓性心包炎或渗出液体较少的心包炎穿刺。
(2)胸骨下穿刺点 取左侧肋弓角作为胸骨下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角度为30o~450,针刺向上、后、内,达心包腔底部;针头边进边吸,至吸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
适应症 为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需做胸腔穿刺抽液检查以助诊断;对有大量积液或积气而产生肺压迫症状者,以及脓胸患者须抽液进行治疗时;必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等。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有严重出血倾向、自发性气胸、大喀血、严重肺结核,肺气肿等。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复张性肺水肿,引起肺栓塞的发生率低。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所致。血胸常因损伤肋间血管引起,因凝血机制异常所致的血胸较少见。 胸腔穿刺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复张性肺水肿,引起肺栓塞的发生率低。
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除胸膜反应外,尚有血胸、气胸、穿刺口出血、胸壁蜂窝组织炎、脓胸、空气栓塞等。 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气胸可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不必处理。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可按气胸处理。
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可行闭式引流。
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闭式引流
各类气胸,经胸腔穿刺肺不能复张者;
血胸(中等量以上)或血气胸;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
乳糜胸;开胸手术后
并
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出血;胸腔感染;复张性肺水肿;膈肌或肺损伤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目的
(一)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二)纠正低氧血症:
(三)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四)防止肺不张:
(五)为安全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对于需要抑制或完全消除自主呼吸的患者,如接受手术或某些特殊操作者,呼吸机可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
(六)稳定胸壁
二、应用指征
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时,应使用机械通气。如果延迟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因严重低氧和CO2 潴
留而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因此,机械通气宜早实施。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意识障碍;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 次/分或<6~8 次/分,呼吸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 进行性升高,pH 动态下降。
相对禁忌症:机械通气时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肺大疱和肺囊肿,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严重肺出血,气管-食管瘘等。但在出现致命通气障碍时,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积极补充血容量等)同时不失时机地应用机械通气。
第六节不同疾病时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一、具有正常肺机械参数和气体交换的患者需机械通气:
(一)中枢驱动力丧失:如药物过量、脑干结构损伤;
(二)神经肌肉无力:如脊髓高颈段损伤、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
(三)休克的辅助治疗;(四)过度通气:
二、有严重气流阻塞患者(常见于重症哮喘、吸入性肺炎)呼吸道管理特点:
三、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四、肺和胸壁受限:包括以下疾病
(一)肺炎;
(二)肺疾病如重度肺纤维化、ARDS 晚期;
(三)胸壁异常,如脊柱侧后凸等胸廓
五、急性低氧血症型呼衰(AHRF)
AHRF 是由肺泡的出血、感染、水肿导致肺泡实变,损害了肺机械参数及气体交换。气体交换
障碍是由于肺内分流所致,氧疗亦不能改善氧合。常见急性低氧血症性呼衰(见表)。 低氧血症原因
ARDS 肺炎——大叶肺炎多叶性 肺栓塞、肺不张 心源性肺水肿
肺挫伤或出血——
第七节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
人工气道是经口/经鼻插入或经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
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一)导管易位
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
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二)气道损伤
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应使用低
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 能减少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
(四)气道出血
(五)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
早期、后期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 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
(1)出血:
(2)气胸:。
(3)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
2.后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24~48h 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主要包括:
(1)切口感染:
(2)气管切开后期出血:
(3)气道梗阻:
(4)吞咽困难:
(5)气管食道瘘:偶见,主要与气囊压迫及低血压引起局部低灌注有关。
(6)气管软化:偶见,见于气管壁长期压迫,气管软骨退行性变、软骨萎缩而失去弹性。
二、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三)氧中毒
氧中毒即长时间的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损伤。FiO2 越高,肺损伤越重。但目前尚无FiO2≤
50%引起肺损伤的证据,即FiO2≤50%是安全的。当患者病情严重必须吸高浓度氧时,应避免长时
间吸入,尽量不超过60%。
(四)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五)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
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缓解气道阻塞,如会厌及声带水肿;气道保护,如防止吸
入及吞咽不协调等;分泌物清除;通气支持:呼吸骤停,麻醉后复苏等。如果估计病情在10 天左右可
以控制,则选择气管插管。若估计患者病情所需人工气道的时间在3 周以上,则以气管切开为益。
范文五:胸腔穿刺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
胸腔穿刺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复张性肺水肿,引起肺栓塞的发生率低。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所致。血胸常因损伤肋间血管引起,因凝血机制异常所致的血胸较少见。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1(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lO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有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lOO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OO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损伤腹腔脏器。
2( 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1(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确,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有时原因不明。处理:?如抽胸水过程中发现胸膜腔出血,应停止抽胸水。?向病侧卧。?观察病员脉搏、血压、每小时1—2次,如4小时后无变化,即可延长观察时间。?以后仍可继续抽胸水。
2(气胸:系针头后皮管末夹紧,漏入空气或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处理:按气胸多少加以处理。由于皮管未夹紧而漏入之空气,尽量争取抽出,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者,按自发性气胸处理。
3(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按压及胶布固定即可。
3( 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
穿刺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做标记。
4(操作要点
1.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3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
穿刺时应注意: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4.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除胸膜反应外,尚有血胸、气胸、穿刺口出血、胸壁蜂窝组织炎、脓胸、空气栓塞等。
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气胸可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不必处理。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可按气胸处理。
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可行闭式引流。
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