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促织词类活用 《促织》中的词类活用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 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聊斋红楼,一长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
1
峰。鲁迅称赞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郭沫若曾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促织》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看,显然是受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影晌而写成的,其着眼点全在于揭露和讽刺上。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2、手裁举(通“才”,刚刚)3、两股间脓血流离(“离”通”漓”,淋漓)4、翼日进宰(通“翌”,第二天)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6、而高其直(通“值”)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8、而翁归(通“尔”,
2
你的)9、如被冰雪(通“披”,覆盖)
一词多义
进:(1)以一头进 进献(2)径进以啄 前进
逼:(1)鸡健进,逐逼之 逼近(2)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极
故:(1)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然:(1)然睹促织 然而(2)俨然类画 ??的样子(3)成然之 以??为然,认为??是对的
笼:(1)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2)笼归 用笼子装
责:(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2)令责之里正 索要,索取(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5)受扑责时 责罚 靡:(1)靡计不施 无,没有(2)虫尽靡 倒下
顾:(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2)徘徊四顾 看,环视(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但是
发:(1)窃发盆 打开(2)探石发穴 掏(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售:(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 买
岁:(1)岁征民间 每年(2)成有子九岁 年龄(3)不终岁 年 令:(1)令以责之里正 县令(2)急解令休止 使,让
上:(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 放置(3) 上大嘉悦 皇上
3
益:(1)死何裨益 好处(2)成益愕 更加
掷:(1)帘内掷一纸出 抛,扔(2)虫跃掷径出 腾跃
异:(1)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过:(1)裘马过世家 超过(2)未必不过此已忘 用过
强:(1)乃强起扶杖 勉强(2)少年固强之 迫使
中:(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 当中 信:(1)宰不信 相信(2)信夫 确实
尚:(1)宫中尚促织崇 尚,爱好(2)虫宛然尚在 还,仍然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释 【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8)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这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3)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 】(4)儿涕而去 【流着泪 】(5)自名“蟹壳青” 【 命名 】(6)细疏其能 【陈述】
(7)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8)裘马过世家焉 【穿着皮衣, 骑着马】(9)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 变富 】(10)仙及鸡犬 【成仙】(11)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皇
4
帝传达命令】(12)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 【使?拼搏】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薄产累尽【赔尽 】(2)近抚之 【靠近】(3)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献媚,巴结】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蟹白栗黄 【白肉 黄粉】(2)成述其异 【奇特的本领 】
7、动词作状语
(1)啼告母【哭着】
8、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处】(3)填塞门户 【充满, 门口】(4)唇吻翕辟 【嘴唇】(5)急逐
5
趁之 【追赶】(6)虫跃掷径出 【跳跃】(7)不复聊赖 【依赖、寄托】(8)自增惭怍 【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 【谋求】
古今异义
1、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3、久不售 售, 古义:考取 今义:卖
4、无出右者 右, 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 今义:右,与左相对
5、户口:?古义:老百姓。?今义:户籍。
6、童子:?古义: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
大小,都称为“童生” ?今义:是指未成年的人。旧时把十四岁以下的男性称做童子。
7、涕:?古义:眼泪鼻涕?今义:鼻涕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6
7
范文二:常见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
? 名词的活用
? 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作状语
? 动词的活用
? 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
? 形容词的活用
? 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 数词的活用
? 用作动词 用作名词
一、名词活用
? 在古代汉语中,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具有动词词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 ? 在活用过程中,用人或事的名称来表示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动作,一般用来作谓语。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一般
? 在非判断句中作谓语,例如:
? (1)大楚兴 ,陈胜王
? (2)籍吏民,封府库
? 后面有了代词“之”作宾语,例如:
? (1)驴蹄之
? (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例如:
?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2)用讫再火令药熔。
? (3)不蔓不枝
? 在介宾词组前,例如:
?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2)质于齐
? 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间用“而”“则”连接,如: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缇骑按剑而前。
? 前面有“所”,或后面有“者”,如:
? (1)置人所罾鱼腹中
? (2)赵王之子孙侯者
? 同一名词重叠使用,一般第二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 (1)汉王解衣衣我
? (2)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2、名词使动用法
?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让)宾语怎么样(做什么)”,这就叫做“名词使动用法”。例如:
? (1)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3)汗牛充栋
? (4)越国以鄙远
? (5)既东封郑
? (6)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3、名词意动用法
?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这就叫做“名词意动用法”。例如:
? (1)草菅人命
? (2)鱼肉百姓
? (3)幕天席地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名词为动用法
?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为宾语做什么”,这就叫做“名词为动用法”。例如:
? (1)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二)名词作状语
?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可以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状态、态度、工具等情况。
? 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例如: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 土崩瓦解
? 星罗棋布
? 风起云涌
? 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如: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 吾得兄事之
?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 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或者表示行为发生的地点,或者表示在某种环境、某种情况下。例如: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 又郊败之
? 草行露宿
?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在……”“向……”的意思。
? 既东封郑
? 南至于句无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名词做状语表示工具、方法。如: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或频率。如:
? 朝服衣冠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良庖岁更刀
? 日食饮得无衰乎?
? 秋水时至
二、动词活用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 动词用作名词时,往往指某一动作的名称、与此动作有关的人或事,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的前面有时还有修饰限定成分。
1、动词用作名词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诚宜开张圣听
? 此织自生蚕茧
? 其继有在者乎?
2、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 烛之武退秦师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3、动词为动用法
?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 祭祀必祝之
? 念悲其远也。
?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形容词活用
?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居安思危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吊有忧,贺有喜
1、形容词用作动词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念悲其远也
? 香远益清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形容词使动用法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3、形容词意动用法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渔人甚异之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数词活用
? 1、数词用作动词
?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即用作动词。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六王毕,四海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数词用作名词
? 文言文中,有时用数词来表示具有这个数值的事物。例如:
?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庭中通南北为一。
范文三:师说的词类活用
古之(助词 相当于“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连词 表承接)知之(代词 它 知识)者,孰能无惑?惑而(连词 表转折 却)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连词 表承接)师之(代词 他);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表承接)师之(他)。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助词 无实意)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助词 放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存,师之(同上句 助词 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存也。嗟乎!师道之(助词 主谓间...)不传也久矣,欲人之(助词 主谓间...)无惑也难矣。古之(助词 “的”)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连词 表承接)问焉;今之(助词 “的”)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连词 表转折)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助词 无实意)所以为圣,(说明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 圣人是圣人的原因 句中“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 这是古汉语“所以”的一种固定用法 )愚人之(同上句)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连词 表目的)教之(代词 其子),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助词 “的”)师,授之(代词 他们)书而(连词 表承接)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知,惑之(同上句)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连词 表转折)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代词 这)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代词 这)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连词 表修饰)笑之(代词 他们)。问之(代词 他们),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助词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代词 这)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代词 这)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范文四:常见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意为:我使项伯活〔我救了项伯的命〕)。
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烛之武退秦师(退秦师,使秦师撤退。动词“退”,译为了“使??退”,即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又如: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寡人闻,即使寡人听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江南两岸绿。“绿”为形容词,译为了“使??绿”的意思,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又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意为“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3、名词的使动用法。东封郑(封,应是“疆界”的意思,是个名词。在这里,意为“使??成为疆界”,句子意思是: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即要灭掉郑国。这个“封”便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具体用法: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 使B 施行动作。
例: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 òng 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 ì使……吃。 见:xi àn 使……
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 丰衣足食: 丰、足:使……丰足。
2. 安邦定国: 安、定:使……安定。
3.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4. 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使……苦。
5.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 安:使……安逸。
6.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7.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8.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 àng ,使……做王。
B.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
二、意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经常可翻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1、形容词的意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或“认为??美”。美我,即“以我为美”或“认为我美”。意为:我的妻子以我为美,这是偏爱我。或者:我的妻子认为我很美,是因为她偏爱我的缘故)。又如: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贵,意动,认为五谷贵;贱,意动,认为金玉贱)。
2、名词的意动。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邑人异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宾客“其父”,即:以“其父”为宾客,意为人们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具体用法: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0. 越国以鄙远
(二)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 不耻下问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
5. 厚此薄彼 6. 不远万里 7. 邑人奇之 8. 渔人甚异之
三、区分使动和意动
A. 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
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
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 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 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 庙礼之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
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 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
扩展:里应外合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东奔西跑 前俯后仰
东倒西歪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北筑长城(在北部)
雨泽下注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冬,晋灭虢 夜缒而出 乃夜驰之沛公军 晓行夜宿 白日做梦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
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四)数(量)词作状语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百思不解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反常态
◆ 动词作状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1. 用连词“而”或“以”来表示修饰关系。
例:执刃而立 登高而招 而望矣 弃甲曳兵而走
2. 根据语意来判断:
例:儿惧,啼告母 永之人争奔走焉
◆ 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名+代
(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
例: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从左右,皆肘之 用胳膊肘碰
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他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用火把照
父曰:“履我” 穿上鞋
买五人之函之 用木匣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2. 名+名
(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同位时,其中一个用如动词)
例: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
许子冠乎 戴帽子
使天而雨珠 下
雨麦于岐山之阳 下
衣素衣而出 穿
(有时可构成动补关系,此时后一名词多为方位名词)
例:沛公军霸上 驻扎(在)
欲王关中 (在关中)称王
晋军函陵
3. 副+名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的)
例:既而弥月不雨 不(下)雨
晋灵用网捕来)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住所住)
馆:修理客人住的地方
4. 名+者
例: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爵封侯)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雉兔者往焉 (打鸡猎兔的人)
5. 连词“而”前后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用如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臣:使……臣服 都:定都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蚕:养蚕 衣:穿衣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做官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进军
去今之墓而葬焉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进城梯而下之 梯:放上梯子 下:使动
(当这个名词前虽无动词,但可以和“而”后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时,不为动词,如“人而无信”。所以只有当“而”前的名词既非主语又非宾语时,此名词才用如动词)
范文五:汉语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讲义
※教学目标:能判断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已经奠定了基础。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实词和虚词。某个词属于某个词类相对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分工。比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形容词常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但是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这就叫词类活用。
一、活用类型: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勾践灭吴》 ?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成语记忆:栉 风 沐 雨 2、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③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④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成语记忆:南
征 北 战
(2)、表示工具或依据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成语记忆:车 载 斗 量
(3)、表示比喻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成语记忆:星 罗 棋 布
(4)、表示时间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②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成语记忆:日 积 月 累
(5)、表示态度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3、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 鲁君欲将吴起。
成语记忆:汗 牛 充 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成语记忆:幕 天 席 地
(二)、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秋水》?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成语记忆:追 亡 逐 北
2、动词使动
?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 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 ? 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成语记忆:沉 鱼 落 雁
1
《师说》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劝学》 ?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过秦论》
?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过秦论》
成语记忆:取 长 补 短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成语记忆:敬 而 远 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过秦论》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成语记忆:富 国 强 兵 4、形容词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成语记忆:不 远 千 里 二、词类活用的规律
(一)名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则作状语。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间至军中 吾得兄事之
2、如何判定名词作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 ( “能、欲、愿、足、可”)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左右欲刃相如。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沛王欲王(于)关中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 藉吏民,封府库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刑人如恐不胜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不、弗、数、皆、已、未”) 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形容词
1、如何判定形容词作名词
规律一: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将军披坚执锐
规律二:在“之”(助词,的)、“其”(代词,他的、他们的)后充当中心词。即形容词被定语修饰,活用为名词。(该形容词其实也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如何判定形容词作动词
? ? ? ? ? 5、形容词后面带宾语,作动词。
2
判断下列词语中的词类活用
? 祸国殃民 草菅人命? 车水马龙 日理万机? 土崩瓦解 救死扶伤? 光宗耀祖 不耻下问? 马革裹尸 华而不实? 舍近求远 狼奔豕突? 不胫而走 鳞次栉比
不翼而飞风餐露宿欺软怕硬穷兵黩武先礼后兵日新月异息事宁人不毛之地 狼吞虎咽 劳民伤财 朝思暮想 是古非今 密云不雨 惊天动地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促织词类活用《促织》中的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