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公共空间设计理念
公共空间概念与设计分类
一、 公共空间设计定义
本课程所讲的公共空间定义为:具有公共形式和社会性质的建筑室内空间。
公共空间设计是围绕公共建筑空间形式,以“人”为中心,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再度创造,赋予空间个性、灵性,并通过视觉艺术传达方式表达出来的物化的创造活动。
二、公共空间设计分类
(一)酒店空间
1、酒店空间设计范畴:所有与宾馆酒店相关的公共设施,会所、度
假村等。
2、酒店空间设计要点:
酒店空间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不同的文化创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图1 某酒店大堂吧
图2 豪华套房
图3 标准客房
(二)餐饮空间
1、餐饮空间设计范畴:所有公共饮食场所,包括酒吧、咖啡馆、快餐等餐饮场所
2、餐饮空间设计要点:
餐饮空间的设计重在营造不同的就餐氛围和同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空间效果。
图4 特色餐厅
图5 某西餐厅
图6 自助餐厅
(三)办公空间
1、办公空间设计范畴:所有与工作相关的公共空间,从大的集团总部到小的办公室。
2、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办公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平面设计,即对办公空间的功能划分;另外就是如何加强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图7 接待室
图8 中型会议室
图9 某公司门厅
(四)商业空间
1、商业空间设计范畴:大型百货商店、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到小型专卖店。
2、商业空间设计要点
商业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室外化,室内景观室外景观融于一体,基础照明充足不留死角,每个楼层每个功能区域划分各有特点,但又不失统一性。装修讲究明、透、亮,货架以开放式为主。
图10 配饰专卖店
图11服装专卖店
图12 某商场设计
(五)娱乐休闲空间
1、娱乐休闲空间设计范畴:包括夜总会、卡拉OK厅、美容院、健身中心、洗浴等俱乐部形态的空间场所。
2、娱乐休闲空间设计要点
娱乐休闲空间的视觉感受、光影、气氛的烘托等方面是设计的关注点,因此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
图13 KTV设计
图14 某夜总会
图15 某酒吧
(六)展示空间
1、展示空间设计范畴:用以展示和推广产品或者服务的场所。包括博物馆、画廊、展厅、样板间和公共空间里的展示陈列
2、展示空间设计要点
展示空间重在关注展示理念和展示流线,可虚化装饰要素,光影集中与所需展示的作品,突出展示品,使其一目了然。
图16 产品展厅
图17 某展馆一角
图18 展会一角
(七)其他特殊公共空间
观演空间、机场空间、医疗空间等。
图19 演出大厅
图20 某会所
图21 某机场候机楼
三、公共空间设计趋势
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公共空间设计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 回归自然化
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顺应了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兴起的潮流,并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发展方向。
具体体现:舒适的田园气氛、强调自然颜色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新的肌理效果、具象和抽象的设计手法使人联想自然。
(二) 整体艺术化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与关系俱生、俱长、俱灭”。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三) 高度现代化
设计中采用一切先进的现代合计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行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最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
(四) 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使人们逐渐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现代公共空间设计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强调“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
(五) 服务方便化
为了人们使用的高效、方便,要重视发展现代服务设施,多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自动服务设施。例如:电脑问询、解答、导向系统的使用,自动检票、自动开关、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
范文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摘要】文章将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践和发展等哲学观念应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点入手,认为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普遍联系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 对立统一 普遍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范文三: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精品)
公共空间念间间分间概与
一、 公共空间间间定间
本间程所间的公共空间定间间,具有公共形式和社性间的建筑室空间会内。
公共空间间间是间间公共建筑空间形式~以“人”间中心~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间美需求~间立空间主间间意、用间代手段间行再度间造~间予空间运
个灵并达达来性、性~通间间间间间间方式表出的物化的间造活间。
二、公共空间间间分间
;一,酒店空间
1、酒店空间间间范,所有间间酒店相间的公共间施~所、度假村等畴与会。
2、酒店空间间间要点,
酒店空间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市间需求间行不同的文化间意和功能的完美间合。
间1 某酒店大堂吧
间2 豪间套房
间3 间准客房
;二,餐间空间
1、餐间空间间间范,所有公共间食间所~包括酒、间、快餐等餐畴吧咖啡
间间所
2、餐间空间间间要点,
餐间空间的间间重在间造不同的就餐间和同市间需求相吻合的空间效果氛。
间4 特色餐间
间5 某西餐间
间6 自助餐间
;三,间公空间
1、间公空间间间范,所有工作相间的公共空间~大的集间间部到小畴与从
的间公室。
2、间公空间间间要点,
间公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平面间间~间间公空间的功能分~外就是如即划另
何加强间公自间化~提高间公效率。
间7 接待室
间8 中型间室会
间9 某公司间间
;四,商间空间
1、商间空间间间范,大型百间商店、间合超市、间物中心、间间店到小型畴
间间店。
2、商间空间间间要点
商间空间间间室间间室外化~室景间室外景间融于一~基间照明充足内内体
不留死角~每间每功能域分各有特点~但又不失间一性。修个楼个区划装间究明、透、亮~间架以间放式间主。
间10 配间间间店
间11服间间店装
间12 某商间间间
;五,间间休间空间
1、间间休间空间间间范,包括夜间、拉畴会卡OK间、美容院、健身中心、
洗浴等俱间部形间的空间间所。
2、间间休间空间间间要点
间间休间空间的间间感受、光影、的烘托等方面是间间的间注点~因此气氛
其间造力和想象力间得尤间重要。
间13 KTV间间
间14 某夜间会
间15 某酒吧
;六,展示空间
1、展示空间间间范,用以展示和推间品或者服间的间所。包括博物间畴广、
画廊、展间、间板间和公共空间里的展示间列
2、展示空间间间要点
展示空间重在间注展示理念和展示流间~可化间要素~光影集中虚装与所需展示的作品~突出展示品~使其一目了然。
间16 间品展间
间17 某展间一角
间18 展一角会
;七,其他特殊公共空间
间演空间、机间空间、间空间等。医
间19 演出大间
间20 某所会
间21 某机间候机楼
三、公共空间间间间间
间间要遵循以人间本~以人间中心的原间~通间间生理和心理的正间间~确使间境因素适间人间活间的需要~间人间提供良好的物间和精神生活件~建条立有益于人间身心健康的间境~而到提高间境间量的目的。着人间文从达随
明的间展~间代公共空间间间间间主要呈间以下特点,
;一, 回间自然化
北的斯堪的间间间间间流派间间了间境保间意间逐间间起的潮流~直接影欧并响
了世界各的间间间展方国向。
具间,体体舒适的田园气氛、强间自然间色和天然材料的间用、采用民间间间手法和间格、新的肌理效果、具象和抽象的间间手法使人间想自然。;二, 整体间间化
法蒙思国启与内想家狄德间间,“美间系俱生、俱间、俱间”。室间境间间是整体它体虚间间~间是空间、形、色彩及间间系的把握~功能间合间系的把握~意境间造的把握以及周间间境的间系间间。
;三, 高度间代化
间间中采用一切先间的间代合间手段~使间间到最达声佳、光、色、行的匹配效果~间间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间造出最理想的间得人间间间的空间间境。
;四, 高度民族化
只强间高度间代化~使人间逐间感到失去了间间~失去了间去~因此间代公共空间间间间间就是间间代~又间间间。强间“间间间境美、间间有间间”。既
;五, 服间方便化
间了人间使用的高效、方便~要重间间展间代服间间施~多采用高科技成果间展自间服间间施。例如,间间间间、解答、间向系间的使用~自间间票、自间间间、间间间出站口通道等间施。
范文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 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
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最有效,也最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实际矛盾。综合众多的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只有从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明确公共空间的具体定位和规模,强调空间的个性化和内涵的体现,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实现人性化设计。加强对环境生态、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的综合情况,才能确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框架,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库,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入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间的必然联系。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命题,力在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联。当然,现在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与人相关的不同要素,将人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应,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人文、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传词所强调的“沟通无处不在”。因此,设
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观点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思想领域的交流与联系。设计是从使用目的与形式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那些忽视根本单纯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是把人与环境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体。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城市空间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诸多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像高度统一的生物体那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具有物质性和具体形式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地理论联系实践,将客观实际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合理规划,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使民众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评价标准;而经济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规划将公共空间列为设计重点,视其为展示城市文明与经济技术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为配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改、建,市民广场、开放型公园作为服务民众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大量出现,作为空间的使用者,民众考虑更多的是这些公共空间使用起来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等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对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为切实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更具实用和参考价值,这些都是用实践经验和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的实际体验,尊重民众的意向,结合专家的分析和意见,总结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设计体系,针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经济合理、具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要体现城市的发展规划,又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和审美。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不仅能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体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能确立更为实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增加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中的失误和遗漏,让设计决策更加全面具体。再次,还可以给大众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设计与规划部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意,使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客观条件与实际使用出发,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设计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国古代的《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为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改变,也就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产生和推动运动的原因。生产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个时期的设计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设计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态总是变化发展的。对传统元素和形式语言的简单模仿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不同文化中蕴涵着的智慧与情感,这些都是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设计产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活跃的思想,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
设计的创意点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不适于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设计思维要求将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分析和归纳、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创新等用辩证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空间设计,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艺术表现、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和发展中,对“度”的把握和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度”指的是“适当”、“适宜”的意思,不仅表现为比例、尺度、结构、色彩与材料使用的适度,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文化取向与价值取向的适度。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公共的,而非个人或极少数人的,大众是否认可是评价公共空间设计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度”的改变往往是由量变而引发的质变。儒家思想的“中庸”是对“度”的一个很好诠释,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写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过犹不及”即“中庸”之道的真谛。道家学说的“物极必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实际上也是强调发展的适度与合理,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具体理解为功能种类的适度,规模大小的适宜,形式的变化和冲突适于大众的审美认同等,要求设计既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又要适应城市的经济文化现状以及长期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哲学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全面、深刻的,它总能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深度思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本身是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表象的、视觉的东西是设计的感观表达,也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抒发,但这种感性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事实上设计的艺术形式必须依赖全面的分析和数据的整合,才能得以完美的实现。哲学观点的深刻,能有效地指导和促使人们进行理性的深度思考,从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设计规划体系,以缜密的逻辑思维来完成最终的空间设计。
范文五:人性化理念下公共空间设计思考
人性化理念下公共空间设计思考
摘要:
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对城市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兼顾更多方面,做好各项因素的分析,争取在不影响基础功能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要求,提高空间设计人性化效果。要掌握城市公共空间特点,从居民公共生产与各种行为活动实际需求出发,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编制合理的设计方案,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人性化;公共空间;空间设计
现在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人地矛盾,基于此背景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就需要提高人性化理念的重视,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同时符合人们心理需求。就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人性化设计方面缺陷较大,还需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确定优化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设计。
1城市公共空间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从狭义上分析,包括街道、公园、居住区户外场地等,广义上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空间,如商业区、城市中心区以及城市绿地等。其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部分城市活动,这样对其设计效果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执行效果,代表着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为其
提供无拘束活动区域,满足其行为活动需求,如商业贸易、交通、体育竞赛、观光游览、人际交往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居民生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为人们享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魅力提供帮助。同时,因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能够体现出城市文化,1,。这样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魅力,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提高城市综合建设效果。
2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
(1)选址。选址是否合适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对人流组成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形成的路径,以及与机动车的交叉等,明确周围城市功能结构以及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目的。最合适的公共空间位置,应该是可以吸引各种使用者的地点,即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可以满足多种方案设计要求,进而可以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活动需求,2,。
(2)尺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其尺寸大小,一般需要根据其所处位置与环境来确定空间规模大小。其中,12m尺度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切感觉,24m尺寸为最宜人尺寸,而一般情况下围合广场最大应在135m以内。其中,对于公共空间尺寸的确定,应以满足清晰看见面部表情最大距离为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更新,在确定公共空间尺寸时,不需要过分强调大尺寸来展现城市景观,更是将重点放在人性化角度,保证空间尺度大小可以达到居民适宜状态,形成有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例如以内部空间尺寸为8,10倍尺度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向人们传达亲密、舒适感觉。且对于广场尺度来说,在宽度超过周围建筑高度2倍后,便会具有空旷、分离感觉;而广场宽度小于建筑物高度,且建筑物间干涉度高,会传递封闭压抑感觉,3,。
(3)服务半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保证其可以满足居民行为活动需求,因此要重视可达性设计要求。一个新的公共活动空间,需要确定其建设的主要目的,了解其实际用途,并分析主要应用群体,掌握使用者特征。并且为提高空间应用效果,还需要确定潜在使用者来往地点,分析其可以为使用广场可以接受的最远距离,以此来确定公共空间服务半径。对于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邻里公园与广场,因服务半
径在居民接受范围内,在周围社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一般人们从工作场所或者住宅无法看到公园或广场,其使用此类公共空间的可能性非常小。
(4)视觉形式。就城市公共空间来说,其设计的最终视觉形态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人们接受的可能性。经统计,视觉色彩丰富的空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评价,主要涉及各种景观要素形式、颜色与质地,如树木、喷泉、雕塑等,同时隐蔽空间、拐角设计等元素是影响人们心理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很多视觉元素单一的公共空间,很容易被定性为荒凉、单调特点,进而会降低人们接受度。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重视视觉形式的设计,合理搭配应用各项色彩,灵活应用各项元素,形成距离感、重量感、冷暖感、兴奋感等特点,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感染力。
3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要措施
(1)确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适应度,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城市所处环境特点,分析城市居民行为特征与活动需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控制好每个细节,便于人们更好的适应环境。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不同,为最大程度上创造出适宜的环境,需要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硬件基础等方面着手,基于人性化理念,促进人们更好的时应。保证空间设计与当地区域特征保持一致,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应用,将重点放在突出地域风格上,可以获得更多当地居民的认同。同时也可以控制成本投入,且突出城市建设风格。例如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公共设施材料尽量选择用温暖材质感的木材,搭配鲜艳醒目色彩,来改善漫长季节中单调的色彩感,向人们传达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促使人们从心理上更好的接受,进而实现持续发展,4,。
(2)提高空间舒适度。基于人性化理念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大众心理要求,提高空间尺度与元素搭配的合理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重点考虑市民大众实际需求,并以满足其需求为目的,做好各细节管理,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向人们传达舒适、健康、轻松、愉悦的感觉。第一,提高参与度。即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提高人们参与程度,包括行为与情感两方面,使其与空间环境有高
度的结合,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第二,优化边缘设计。要重视空间边缘设计,尽量提供阴角空间、中介空间与袋状空间,将公共空间的生气与活力由边缘引向中间。第三,重视领域空间。人对个人空间领域均有着较高的重视,包括私人活动与社会群体公共活动两种形式。为满足居民心理要求,设计时可以利用围合方法,形成一定范围的空间区域,来提高使用者安全感。要注意灵活应用各种空间构成元素,避免简单的堆砌,且通过灵活应用,来增强空间层次性与空间识别性。
(3)增强空间吸引力。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各项功能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则应适应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想要提高空间环境吸引力,需要灵活应用环境内存在的各类元素,通过强烈对比、高低纵深、冷暖搭配以及软硬设置等方法,体现出不同形态的空间形态,提高景观视觉效果,可以向使用者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另外,为提高环境吸引力,还应设置相应的休息与停留设施,满足使用者休憩要求。对于休息设施的设计,应提高其周转率,最大程度上满足多数人使用要求。
4结束语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需要确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满足使用者实际需求为目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元素的合理搭配,来营造接受度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还可以体现城市区域文化特点。
作者:梅峥嵘 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人性化理念下公共空间设计思考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