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白方礼
白方礼
感动,它像一把火,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感动,它像一根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感动,它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感动,它像??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让我们感动。
一位平凡的老人,在自己最后的18年里,自己省吃俭用,把蹬三轮车攒下的35万元钱都给了贫困学生,而他自己却生活的像一个乞丐。这位老人倾尽自己所有的能量给了贫困学生。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走了。他的事迹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他——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实际上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多,只有百分之几,甚至更少。更多的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他们给这个社会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害!我真希望这样的人越少越好,而像白芳礼那样的人越多越好。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幸福。
所以我也要学习白芳礼老人,做一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为这个社会出一份力,和大家一起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快乐的社会。
五年级:蓝水晶
范文二:[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白方礼的事迹(图片)
三轮车上驮起爱心丰碑 白方礼老人感动你我他
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 、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
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 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 。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 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
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当白芳礼患病的消息传出~一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然而~老人再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了。他像流星一样划过~但却让自己燃烧着~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光芒……
范文三:白方礼的故事
白方礼的故事
一、 耄耋之年、重操旧业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白芳礼老人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过程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老人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孩子们上不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的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老人顿时无言。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它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道:?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仅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 - 1 -
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他家。
还是有很多娃儿家里穷念不起书,一想到这老人心里就沉甸甸的。可是仅有的积蓄已经都捐了,怎么办??有件事跟你们说一说:我原打算回老家养老享清福,可现在改变主意了,我要回城重操旧业。?老人对家人说出了这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家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几声气,孝顺的儿女们担心的是父亲蹬了一辈子三轮车,如今这么大年纪了,本该享享清福,可他……唉,阻是阻不住了,老爷子的脾气家人最清楚。?他特别固执,他在我们家当家,谁都怕他,连我婆婆都怕他,说什么是什么,谁也管不了,谁说也不听。?回忆当时的情况,老人的儿媳叹了口气。
?爸,咱再说别的啥是没用了,您老可悠着点,腿脚感到有点累了就早点儿回来歇着。?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出街的尽头。
白芳礼呢,这回重新蹬上三轮车虽然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是的,**都解放我们几十年了,咋还有念不下去书的?!不能,绝不能让小娃儿们再像我不认得几个字而只能蹬三轮车。74岁的老人想到这里,他的双腿重重地提了一把劲……
二、鞠躬尽瘁、不忘助人
- 2 -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老人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他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老人,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老人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还特别在他的破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这可是乱规矩的事情,肯定影响同行的生意,为此我们那时都很不高兴。当时,由于年轻气盛,有一天,我当着他的面就拔了他车胎上的气门芯,还笑嘻嘻地说是帮白大爷检查、检查。谁知道白大爷也不生气,拿过自带的气筒子就一个劲地打
气……?回忆起往事,张师傅至今还很不好意思。
白芳礼老人一般都是在火车站迎送过往的旅客,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困难的人身上。一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有父女二人在天津北站的路边四处张望,脸上愁眉不展。姑娘二十多岁,手中拄着双拐。老人赶忙推车走上前去,得知他们是从新疆来的,要去市郊亲戚家,人生地不熟,又雇不起车。老人劝他们别犯愁,并让他们上车,义务为他们服务。父女俩相互看看,将信将疑。老人让他们看看车前的小红旗,再一次真诚邀请他们上车。迎着呼啸的北风,老人蹬了一个多小时,大约三十多里的路程,才把他们送到亲戚家。父女俩及亲友们都一再表示感谢,并坚持多付钱。可老人坚决不收,推让了半天,才收了两元钱。老人说,虽然累点,但想到能做点好事,让他们与亲人团聚,心里舒坦。 - 3 -
一日,老人正蹬车回?家?时,见路边躺着一位昏倒在地的妇女。他赶紧下车将这位40来岁的妇女扶上自己的小三轮,之后直奔医院。谁知在颠簸中苏醒过来的这位妇女说啥也不愿让老人往医院送。?大爷求求您了,我要赶回学校,您给我把车转过来。?老人听妇女说这话后有些不解,便问嘛回事。当这位妇女告诉他自己是位老师,身体不好,有贫血症,眼下得要赶去给学生批改作业呢。白大爷听到这里,心头一阵发热,从此更坚定了他支持教育的那片赤诚之心。
三、卖屋贷款、开办公司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他把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学校后,这个学校的领导说要代表全校300余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久久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得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的那个露天?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老人有啥急
事,忙让进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落尘,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 ?支――教,支持的支,教育的教,支持教育的公司。?老人一个字一个字给儿 - 4 -
孙们念清楚。?你们看咋样?啊,说呀,是支持还是反对??老人心急地问了这个又问那个。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爸,只要您老看咋合适就咋办。?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走喽――?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叮呤呤?声,便消失在晨雾之中……
不多时,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的说了办公司的唯一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来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件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滚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重自己为公司操劳的负担。 - 5 -
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收入。?我还是像以前天天出车,二十四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他靠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四、节衣缩食、清贫支教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
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得是俭朴得叫人不堪入目的生活。老人的儿媳回忆过去:?他一辈子过得特别艰苦,省吃省喝,裤子破了补了再补,不补不行,扔了买新的,不穿,还生气。吃也不舍得,有时还经常捡,馊了的发糕,非得给他蒸了吃。?
老人蹬三轮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我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有的时候会就一点点咸菜。有人还常看到他在拾别人扔下的馒头、面包或半截没有吃完的香肠……家里人实在看不过去了,都来劝他,老人却举起如今到处可见的弃馍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有什 - 6 -
么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是少浪费些么??
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叠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白芳礼老人的铺盖就是一套薄面被褥;夏天,骄阳似火,晒透了一屋薄薄铁皮的售货亭……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天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二十小时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弱不经风的小
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老人为什么要如此吝啬自己??我哪舍得花钱!蹬一次车赚一二十块钱不易啊,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天天心头惦记着在我赞助的那几百学生。我就不能花钱,只能往里挣才是。孩子们考上大学多不易,可考上大学还念不起,你说这事咋整?那年我听人说咱天津几所大学里有不少学生考上了却没钱买书,没钱吃饱饭,我想孩子们的家长没办法给他们挣来钱,可我蹬三轮车还能挣些呀,所以我就重操旧业,一蹬就蹬到现在,一蹬就下不 - 7 -
了车了,你想几百个学生光吃光出学费一年就要多少钱!我是劳模,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一天蹬下来总还有几十块钱么,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所以一想到这些我就越蹬越有劲……?这样质朴的话语让人听起来心里直犯酸。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白芳礼老人每月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老人捐款各类金额达35万元。 - 8 -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从始至终,白芳礼老人就没想过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的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一次,海尔公司为了感谢老人的善举,送了一台冰箱,都已经从楼下抬到屋里,老人硬要退回去,他说:?我做事,不为自己,也不为儿女。?有人试图在白芳礼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老人与几个孩子的合影照片――这是惟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回答却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回去好好学习,好好做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作贡献。?
五、 无力蹬车、心系支教
2001年,白芳礼老人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将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车站上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在?给我一双翅膀――新长城资助特困大学生特别节目?中,老人在他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站在台上,激动地说?我说嘛,我说我不能支援学生们上大学,我没完,我还得想办法,还得努把力,多多做贡献给大家伙。?
- 9 -
现在,92岁的白芳礼老人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 2004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 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在笔者访问结束临走的时候,老人挣扎着坐起来,紧握着笔者的手,吃力地说:?北京来的,北京很近,(我)要去北京做生意……?当时,老人的神志不是很清醒,但他的意思笔者能够领会,老人还想着挣钱捐助教育。多么可敬的老人!
?古有武训乞讨办学万世留芳,今有白芳礼蹬车助学千载
扬?。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是那么来之不易,来之艰辛!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他的事迹曾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十余家报纸和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 - 10 -
天津电台的报道。曾受到**、**、**等领导的称赞和接见,得到过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许慧文和北京大学教授岳明的采访,并把他的事迹介绍到美国。 白芳礼老人11次受到国家、市、区的各种表彰和奖励:
1987年,白芳礼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并荣获?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十标兵?称号。198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在天津市敬老帆船杯百名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1992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像白芳礼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需再为他人做些什么,理当完全可以接受别人的关爱。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且把自己仅能再为别人可闪耀的一截烛光全部点亮,并点得如此亮堂,如此光耀!
奉献奖候选人 白芳礼简介
白芳礼同志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
岁。白芳礼同志祖籍河北沧县,1944年逃难到天津,解放后靠蹬三轮车成了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扯大了自己的4
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1982年,满头白发的白芳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可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白芳礼同志蹬车56年,支教18年,将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共计金额达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以下是白芳礼同志无私奉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河北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3年间,为红光中学的藏族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用?白芳礼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了,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车站上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 此外,在白芳礼十几年的蹬车支教历程中,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市养老院等捐助款项。
白芳礼同志曾获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前20名候选人物之一、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奖、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支教模范等称号。
范文四:白方礼观后感
白方礼观后感
篇一: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在老师的建议下,看了看《感动中国》却是是被感动了??原来的时候老师让写观后感,我都是应付差事而已,但这次我经过思考后还是写这么一篇日志。个人感觉这个节目办的还是很有意义的,央视还不愧为一个大的电视台,做出的东西还是深刻感人的,而且个人发现真是滴水不漏啊,少数民族同志、台湾同胞纷纷上榜啊~不过个不重要,节目真正的意义也正是“感动中国”吧。把这些事迹仅仅限制在作文素材中也真的是太太太狭隘了,这些人和事都不是一些材料可以说完的,节目的真正目的不是让我们考生浅显的引用而已,而是要引发我们的思考,使各界人们都受到感动与启发,让我们思考我们该如何做。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但是经过今年的认真观看,个人感觉在发人深省方面也可谓是滴水不漏,讲述的是个人的或群体的感人故事,但是真正的用意是要警醒、告诫、示范给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从退休干部杨善洲到那位刚正不阿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告诫的是那些官员,给广
大身在官位的共产党人做示范,什么叫人民公仆。而一个个关心教育的那几位获奖人,且一白方礼老人最让我感动。
吴孟超则是告诫全国无数身为医者要做真正的白衣天使~孟佩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事真正的孝道~刘伟的事迹激励这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活下去,这样会让自己更精彩~“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我们树立的一座“见义勇为”的丰碑,希望我们人人在遇到需要见义勇为是要抱有的信念“我们相信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拒绝袖手旁观”~这一个一个的故事看似随意编排,确实是对现在社会很多让我们不齿的行为最好批驳,每个人的世纪都是对社会丑恶的痛斥,在袖手旁观、贪污腐败、道德沦丧中,我们看到了丑恶的国人,在我们的质疑、唾骂、反抗中,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丑恶发生,但感动中国的人物却是给我们刮来一阵清风,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虽然精神上的触动没有什么强制力,但是在这些感人事迹下,怎能不激励我们勇敢的奉献自己呢,
我觉得这两个小时是很有意义的,使我的精神得到鼓舞,为自己找到许多道德的模范,人生的标杆,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草根”情结应该是我们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的~我再此向十年以来的每一位获奖者致敬,向无数和他们一样但却不为我们所知道的人们致敬~
篇二: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观感动中国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感触
良深。
我们看了四个人的事迹,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有“两弹一勋”朱光亚,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从此强大了~这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得不使我们敬佩;有“无臂钢琴师”刘伟,他在一次天灾中失去了双臂,却学会了用脚做事,并学起了游泳,准备参加残奥会时,却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运动。可他并没有气馁,又开始学习弹钢琴,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钢琴师,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让我对他竖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杰,自幼被送给养母抚养,可养母瘫痪了,养父也走了。十多年来,她一直照顾着养母,每天为她打理起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份孝心着实感动人心;还有爱心老人白方礼,年迈的他一直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位老人用他的爱心诠释了生命的美丽......
在这些人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刘伟,他虽然被无情的命运夺去了双臂,但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用脚学会了吃饭、写字、穿衣服。他又想起了学游泳,在一番刻苦训练下,他终于学会了游泳。可是又是一场病让他无法剧烈运动了。万籁俱灰下,他又开始了学钢琴的艰苦旅程。用脚弹钢琴,他需要做比常人更艰苦的训练,终于,他学会了弹钢琴,成为了优秀的钢琴家。他用脚弹奏出了生命的美丽,用坚持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出自:WwW.cDFds.com 池锝范文网:白方礼观后
感)定不会像他这样坚持不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这份坚持实在是令我钦佩~ 我要感恩他们~我要记住他们~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感动给人无穷的力量,人类和谐需要感动。令人感动也并不难,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其实,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付出真情就能体现人类的真、善、美,感动也就无处不在。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条短信,一元钱??就能让他人从我这里获得快乐或帮助,从而温暖了人间,感动着你我。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多好的歌词,多美的境界~我们将一起为之努力~
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佩的心,向他们致敬吧~
篇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走过了十年的日子,每一个人物都令人刻骨铭心,没一个故事都让人落泪。这些被记住的人物是幸运,那么多人物却独独选中了他们,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精神,将会永远的传承下去。又有那么多遗憾,全中国那么多人却只有他们被发现。
在校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所具备的一些东西,或许就是我们很多大学生所缺少的东西,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自建国以来,有无数的
科学家无私的终身投入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朱光亚前辈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的力量。细推物理既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望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他用他所有的智慧为中国的科学之路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这样的科学家是伟大、神秘、值得人记忆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只为了帮助他人。胡忠、谢晓君、阿里木、白方礼,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所认识的精神层次,他们的放弃与选择,他们的勇气与坚强、执着,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所生存的环境让人震撼,他们的物质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简单却得不到满足。在物质繁盛的时代里,志愿者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他们也告诉全世界的人民,公益事业不是富人们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只要你愿意。
医生本身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吴孟超这位白衣天使做到了极致,他对待病人像家人一样亲切。60年,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个驮过河,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杨善洲、刘金国,他们作为领导,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家人谋职权,他们一生都是国家的人,都是国家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刘伟他是一个生命的强者,命运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是他却没有倒下。他毅然的站立起来面向世人,他用事实证明了:
一切皆有可能~很多健康的人都不能与他匹敌,能够做到他那样真的是一个奇迹。
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但是吴菊萍一个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在威胁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她母性的天平没有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是用生命作为筹码,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
孟佩杰,所有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他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也是我们90后,却让我们所有90后仰望,她到达的高度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与她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抱怨生活。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这样一个青春阳光的女孩,她一路走过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她的勇气、坚强、隐忍,她的内心该有多么的强大,她是我们90后的荣耀。
感动中国还会延续下去,感动中国的精神是很多人匮乏的,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涵养,中国人的全体素质的提升是靠全中国人命的共同努力。
社会实践部:余星琪 2012年2月23日
范文五:白方礼“身后名”
民间人士如何执着“营销”,托起自己的草根英雄
摘要:2012年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感动中国》录制现场,白西骞站在后台处,看着白方礼小学的30名学生,簇拥着白方礼生前使用过的三轮车缓缓走到台前,难抑激动地再次哭了。
2012年1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感动中国》录制现场,白西骞站在后台处,看着白方礼小学的30名学生,簇拥着白方礼生前使用过的三轮车缓缓走到台前,难抑激动地再次哭了。
2月3日,节目播出当晚,天津大港开往火车站的一辆出租车里,替班司机李佳伦的电话突然热闹起来。等他收班,《感动中国》节目已经播完,他赶紧更新了条微博:“今天,央视正式忏悔了,白方礼老人再次感动了中国……它意味着《白方礼》不再是一个蹬三轮车的白方礼了,从此《白方礼》变成了一个符号”。
在去世6年多后,生前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支教助学的老人白方礼终于被《感动中国》栏目评为致敬人物,此前,他两度入围,两度落选。
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说:“在过去的岁月当中,像白方礼老人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白方礼这样的故事,还在延续,而这样的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感动中国走过十年的时候,请接受我们的特别敬意———白方礼们。”这样的“白方礼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也成为感动中国十年的历史中唯一一次没有颁奖词的表彰。
在这份名单上,很多人默默无闻,但李佳伦和白西骞肯定名列其中。
这两个人,一个倾家荡产,终于自费拍出电影《白方礼》;一个奔走呼告,筹建白方礼纪念馆。
在宣传白方礼的路上,白西骞与李佳伦相互取暖,白西骞说,“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不好好做自己的生意,养家糊口,偏要为了一个三轮车夫拍什么电影,典当公司,卖掉车子,处理房子,弄得妻儿老小租房而居,岂不是神经病?相比之下,我做到的不足百分之一”。
两个普通人数年执着“营销”,冀望集聚民间力量托起老百姓自己的草根偶像。他们成功了,白方礼成为一个道德符号,成为白方礼们的代表,但他们自身的人生轨迹,却难以甩脱“精神病”的标签。
“要让白大爷感动中国”
已是2月4日凌晨,李佳伦仍沉浸在“白方礼终于感动中国,感动C?C?T?V”的兴奋中,回到大港兴华里一居室的出租屋,李佳伦用剩面条炒了一碗炸酱面,就着廉价的红星二锅头,他打开了自己五年前投拍的电影《白方礼》。
熟悉的主题曲一响,47岁的天津男人李佳伦有点控制不住眼泪,歌名就叫《感动中国》,是他去北京向作曲家求来的,正是这部电影,裹挟着他曾平常富足的生活,闯进了不可控的新车道。
遇见白方礼的1994年,李佳伦29岁,是个影视发烧友,而白方礼已经是天津家喻户晓的全国支教模范。天津电视台以白方礼蹬三轮车支教助学为原型,拍摄两集电视剧《心愿》,李佳伦出演三轮车同行王大海,在剧中,他先和白方礼抢活、打架,后被感召改变开始行善。
李佳伦至今保存着电视剧《心愿》,看到剧尾片花处,70多岁的白方礼蹬着三轮车到剧组“扒头”探班,李佳伦突然兴奋起来,手臂一振,当场喊起来:“白大爷身后那个就是我”。
时隔多年,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和真正的白方礼同在一张照片上出现,当年,他不过与老人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是陌生人,第二次两人就着小烧酒、花生米对坐侃大山,有时,老人很沉默。李佳伦哄着老人,你那么厉害,收我当徒弟吧,老人说,好啊。喝完酒一扬手就去蹬三轮了。
“这下别人不能说我不认识白大爷了”,李佳伦自述的收徒一段和之后为白方礼拍电影,最后落得倾家荡产,在正常思维的人看来,总是有些“精神病”。
《心愿》拍摄结束后,两人没有联系,李佳伦从石化行业的皮包公司起家,很快做得风生水起,开了广告公司、婚庆公司,他形容自己为“奸诈的商人”,过着有车有房的富足而炫耀的生活。
2005年9月,在甘肃岳母家的李佳伦接到朋友电话,有个老爷子死了,万人空巷。上网一看,原来是自己认识的白方礼。李佳伦边看新闻边落泪,“原来老爷子后来一直蹬三轮支教,一直到老”。
沉浸在新闻中的李佳伦,心情复杂:有内疚,自己一顿饭花几千元,怎么就没帮帮白大爷;有后悔,怎么就没和白大爷一直联系多学学他;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白大爷走时的眼睛,和已逝父亲弥留之际的眼睛一模一样……
李佳伦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当到连长,转业后却辗转打短工,最后的职业是看大门的。白大爷说,他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了,这句话,李佳伦也曾无数次从父亲的嘴里听过。在他看来,如果父亲能读报纸,会写上几百字,最“损”的结局也应该是局级。
在当时妻子看来,不停哭着的丈夫有点精神病,李佳伦自觉陷入了某种固执的情绪当中,仿佛一个漩涡,出不来,脑子里回旋的总是一句话,这样一个好人,为什么感动不了中国?
当时,白方礼去世前两年,均入选《感动中国》栏目候选人,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开播即在老百姓中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但白方礼两次落选,当时很多网友不解,一篇介绍白方礼事迹的热帖《他感动了中国,却感动不了C?C?T?V》广为流传。
李佳伦和白方礼吧的网友一样,“恨上了中央台”,恨的同时,他承认“国家喉舌”的权威性不可否认。在李佳伦周围的人,几乎都接受他的“职责说和感动说”。
在李佳伦看来,与白方礼同时评选的几个人物,事迹令人敬佩,但他们穿着国家的制服,拿着国家给的薪水,享受着人民给的荣誉与敬仰,尽的是职责,可以当英雄,当楷模,可以立功,可以受嘉奖,可以当最可爱的人。
“但他们无法和草根人物白方礼相比,蹬车14年,支教18年,捐资35万,资助300多个贫困学生,这一连串数字,凭什么不让他感动中国?”李佳伦懂新闻,熟知新闻有周期性,“今天是白大爷,后天媒体就会一窝蜂宣传李大哥,白大爷的事就靠后了”。
“不管别的,我自己宣传白大爷”,40岁的李佳伦执念于此,“不能让白大爷沉了,要让白大爷感动中国,要让白大爷捐资助学、无私奉献、勤俭拼搏等等好的精神传承下去”。
变卖家产自费拍出《白方礼》
李佳伦选择了自己有点熟悉的拍电影,亲友劝他,这种电影肯定赔,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李佳伦不信,自己找资金,自己写剧本,还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找行业前辈肖贵云学艺,筹备了三年,没有找到资金的李佳伦,自己出资开拍《白方礼》。四五十人的剧组,主要靠人情搭起来,很多人白干,没人为了报酬讨价还价。
刚毕业的青年演员韩会亮在影片中饰演“臭五子”,他说,在大学里,和其他人一样想着尽快出名,但吃透了白方礼精神后,他参演了一系列的主旋律电影,加入了自发宣传白方礼的行列。
李佳伦没有想到,自己会赔上所有身家。“没经验啊,本来可以在一个地方拍完的电影,辗转了甘肃、河北和天津三个地方,还遇到大雪误工,整个费用吃进了93万”。
不足百万的电影投资,在当时也是小成本电影,但对个人投拍电影来说,这是李佳伦的“大制作”。为此,他付出了全部积蓄,变卖了房子,卖了婚庆公司、影楼、广告位。继而又变卖了妻子仅有的价值才几千元的首饰……
最艰难的时候,李佳伦一家三口挤在租的房里,孩子学费都成问题,向李佳伦伸出援手的,是白方礼老家的一位老师,他匿名资助了李佳伦女儿一年,直到《白方礼》在家乡小学首映,李佳伦才发现了这个对女儿格外关照的好人。
这样一部关于好人的电影,在走向市场的路上也遭遇“滑铁卢”,李佳伦屡屡碰壁,行业掮客愿意帮助卖出60万元,但要出3万元“中介费”,囊中羞涩无可再卖的李佳伦,无奈以20万元将片子卖给央视电影频道,又以1万元将片子卖给两家小电影院线,可惜院线并未播放。
一部《白方礼》,李佳伦赔了72万元,让他高兴的是,《白方礼》连续两年教师节在电影频道播出,随着《白方礼》的拍摄完成,国内媒体也掀起了新一轮对白方礼事迹的报道热潮。
“我当时心说,白大爷,教师节全国观众都看你,我也就这么大能耐了,您安息”。李佳伦没想到,随后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白方礼感动了中国。
2009年11月,李佳伦“沾白大爷光”入选感动河北人物,推荐理由中说,“(李佳伦)做出了任何电影制片厂、影视公司没有做到的事。倾家荡产,终于拍成了电影《白方礼》。日前,影片已在全国公映,老人的故事再一次感动世人。”
李佳伦边接受采访,边不时往嘴里倒一口二锅头,“别粉饰我,把我说得低点,就能显得白大爷高尚点”,新租的办公室里,挂满白方礼老人的照片和影片剧照,还有天津市老市长**为电影题写的片名。
李佳伦指着“白方礼”三个字说,之前媒体广为报道“白芳礼”,也是他提出老人的身份证为白方礼,之后在历次宣传中逐渐更正了过来。
去年6月,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李佳伦,其时李佳伦经济捉襟见肘,并且已经离婚,但是他没有公开,“害怕白大爷在天之灵难安”。他对记者说,恨不得求求盗版商盗版我,盗得越多,看见白方礼的人越多。
报道以“求求你,盗版我”为题,一时转载者众,央视也开始专访李佳伦。在他看来,正是媒体和他们这一批人成功“营销”了白方礼,这个名字才没有沉下去,在今年《感动中国》致敬环节,白方礼们接受致敬。“白方礼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成为好人的代名词,成为符号”。
李佳伦难抑兴奋,“天津的另一位感动中国人物,有官方玩命宣传,但白方礼,是我们这些民间草根自己顶起来的草根英雄”。
自称“中国最寒酸最贫困制片人”的李佳伦,计划拍摄白方礼三部曲,《白方礼》续集《麦积山的呼唤》已经拍完,“预计这部片子能有利润”,第三部《爸爸咱回家》也已经开始筹备。在朋友的资助下,李佳伦宣布开拍《白方礼》电视剧,“要让更多人看到白大爷都做了什么事”。
给好人拍电影,即使李佳伦尝试在其中加入笑料,不让人一直哭,但仍然在走向市场走向观众时步履维艰,“国内需要大量好的主旋律电影,但没有相应政策支持,投资方不愿意投,导演不愿意拍”,李佳伦抱怨,在商业化娱乐为王的今天,自费拍主旋律电影就是一个赔钱的活,他幻想有一天电影能像廉租房一样,拍多少商业电影,就搭售多少主旋律电影。
李佳伦的新女友看着因白方礼而怒而喜的男人,笑他“是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是高级精神病”,李佳伦梗着脖子,翻看拍戏时端着饭盒在马路边吃饭的剧照,“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我都不在乎了,说我精神病我也当成褒奖。”
他的最大心愿是,把影片《白方礼》剪成一个上下集电影,“当时不懂,剪乱了,现在要重新剪、配音、调光调色”,他流利地说着一系列程序,可惜仍然花不起近十万元的剪辑费用。
与李佳伦一样,白西骞也是一个一说到白方礼,就眼眶潮湿的男人。2008年初,电影《白方礼》剧组到学校排戏后,白西骞结识了李佳伦,同年11与12日,在两人的建议和申请下,白方礼小学更名。从此,“白方礼”这三个字与白西骞如影随形。
白西骞是白方礼的下一辈,同为白贾村族人。1987年,74岁的老人将大半生积蓄5300元全部捐献给家乡小学时,白西骞正在沧州上师范学校;1990年和1992年,老人将自己蹬三轮车挣的血汗钱第二次、第三次捐献给家乡中小学时,白西骞毕业到附近乡镇教书,“听着老人事迹,却从未谋面”。
2004年,白西骞被调派到老人的家乡小学,工作一年后,白方礼去世,县乡领导去天津参加追悼会,车子太小,白西骞错过与老人最后的见面机会。
自从2008年11月,河北沧州市沧县,白方礼老家,白贾村小学更名为白方礼小学,筹建白方礼纪念馆的建议在白贾村的全体党员会上获得全票通过,“建馆”就成了校长白西骞八小时之外、节假日生活的主题。
课余时间,白西骞要么骑着自行车在外面疯跑,要么煞有介事地写建馆日记,要么坐在一个地方傻傻地发呆,妻子送给他一个美誉“神经病”,他乐得自嘲“我是一个快乐的神经病”,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给他这个美誉的不止一两个人,有的评价甚至还要“高级”。
在宣传白方礼的路上,白西骞与李佳伦相互取暖。
2009年3月10日,白西骞开通了博客,名字就叫“怀念方礼”,对白西骞来说,白方礼是“一个一生无缘相见,却又注定要一生心灵相伴的人”。
白西骞的心愿是修建一座白方礼纪念馆。他曾经在几个帖吧发过帖子《在老人的家乡白贾村修建白方礼纪念馆,您支持吗?》,在他的计划中,白方礼纪念馆造价为35万元。
网友的答复分为三类,大力支持者约占50%,两可之间者占20%,持反对意见者约占30%.反对者大多认为“35万”是老人一生的捐款数额,用来给老人建馆实属浪费,不如把钱直接捐给贫困学生。还有网友认为花钱建馆不如建学校。
“建纪念馆是一项民间人士倡导的、人民群众参与的公益事业,原动力在民间,建学校则是政府行为”,白西骞回帖试图说服质疑的网友,“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如果能让一位正在犯错误的官员迷途知返,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又何止几十万元?据说,某某监狱人满为患,正在规划扩建,如果通过纪念馆的建设,能让更多的人弃恶从善,从而少建设一座监狱,这还能算得上浪费吗?”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白校长,和大学同学聊天也是三句话不离纪念馆,同学笑他说:“你是不是应该去幼儿园?”
白西骞除了在网上发帖,大多时间就是抽空来“到处瞎跑”。“从没有一个人当面批评我,但是我知道肯定有人在背后指责我,甚至嘲笑我:一个老师,一个校长不24小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把100%的精力全部投入教学,却为了建馆而东奔西走,到处游说,岂不是‘不务正业’?”
2011年9月23日子夜时分,白方礼逝世6周年纪念日,窗外万籁俱寂,仅有虫鸣。难眠的白西骞坐在电脑前打字,“写了一段,操作失误,全部删除,只得重写。刚才写了什么竟然记不清楚了”,他不禁感慨,这难道就是人到中年吗?难道我的神经出了问题了吗?
来之不易的纪念室
三年过去,白西骞要建的白方礼纪念馆仍然在纸上,但在白方礼小学,一个小小的白方礼纪念室早已成型。
白方礼小学位于白贾村村头,成片的枣林包围着,两排红砖平房,极普通的农村小学,在前排最右侧的平房门前,挂着白方礼纪念堂的灰白牌子。阳光透过方块玻璃窗斜射进房间,照在白方礼生前的遗物和红色奖章上,灰尘在阳光中清晰地跳跃,四周一圈的黄色课桌蒙着红色的废旧条幅,上面摆满了各地报纸对白方礼的报道。
白西骞一进屋,就拿起长长的鸡毛掸子,掸去报纸上面的浮土,“条件太差,窗子也不严,总进灰”,他语气羞赧。
白国富第一次踏进这个屋子,在四周墙上的照片中寻找父亲的身影,直奔向媒体最早拍摄的白方礼照片,一张是父亲正在蹬三轮车,一手撩起衣襟擦汗,一张是父亲住在天津站前的小铁皮房子,他在另一面墙上,找到了父亲坐在地上数零钱的照片。
《感动中国》播出前夜,白国富收到白西骞的电话,得知父亲的名字将在致敬环节出现。“父亲得到认可了,也就行了”,白国富知道李佳伦、白西骞为父亲精神延续所做的努力,但不希望是通过李佳伦倾家荡产、白西骞不务正业得到这样的结果。
他承认,正是李佳伦、白西骞他们没有停歇的努力、宣传,才使央视在父亲去世6年后仍然没有忘记他。
这间纪念室里的大多数物品,都是白西骞从2010年4月去天津寻访来的。
在天津市委,办公室主任接待了他们并在介绍信上签署“请各单位配合、提供有关白方礼的资料及素材”,在天津大学,认识白方礼的朱老师找出自己珍藏的三张照片赠送,表示对纪念馆建设的积极支持。
白方礼吧的活跃人物、网友“白方礼感动地球”捐款200元支持纪念馆的建设。他是天津第一位捐款者,也是第一位在网络上推举白方礼老人为中华民族“慈圣”的人。送他们去的司机做梦也梦见“纪念馆已经开工,很多人在捐款呢”。
在白方礼的故居,楼道狭窄,光线暗淡。满屋的陈设简单朴实,白西骞在那里带回了老人的奖杯、奖状和一些遗物:穿过的棉大衣,用过的饭盒和手电……
在天津,白西骞找到了曹嘉禾老人,他保存着一幅13米长的剪报,就在马路边,曹大爷把他的两本关于白方礼的剪报捐赠给了“白方礼纪念室”。
在河北区档案馆,白西骞发现了一座苦苦寻找的宝库———白方礼在离开天津东站他的铁皮小屋后,把他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送到了河北区档案馆,委托他们代为管理。白西骞复制了不少的照片、材料。
白方礼的大女婿保留了为数不少的媒体关于白方礼的报道,这些报纸都送给了纪念室。
三天时间,白西骞用从天津带回的东西,在小学的一间空闲教室,搭建起了纪念室。这个纪念室和白方礼小学一样,屡见报端。
白西骞说,白贾村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县长,但没有人会因为白县长而记住白贾村,但白贾村村民出门在外,在自报家门时,却经常因为一位享誉全国的三轮车夫而倍感自豪。
“白方礼们”的传承
白西骞的手机里存着一段白方礼的生前讲话,倡导人行善,“感动中国的致敬是向白方礼们,不只是向白方礼一个人,也是向和白方礼一样的每个人,李佳伦行善,他也是白方礼们的一个,我的学生们行善,也都将成为下一代的白方礼”,白西骞说,作为他的家乡人,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13岁的白雪芝对这句话有着特殊的感受,她是白方礼小学5年级学生,村里人见她就说在《感动中国》节目上看到她了。
白雪芝从奶奶家的立柜里抽出一个布包,包里全是没舍得用的新硬皮笔记本,每一本的第一页都盖着一个红色圆章,这是白方礼教育基金的标志,圆章里面就印着这8个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白雪芝每年都会得到奖品。
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手推车上,白雪芝面对记者的询问没有任何犹豫:“我想当一名老师,以后像白爷爷那样,把钱捐给那些需要的人”。
白晓雪站在木头栅栏门口,侧头看着白雪芝,这样的理想与自己当年何曾相似,她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白方礼捐助白贾村小学的第一年,她上了小学,一直听着白爷爷的事迹长大,每年都得带有红印章的笔记本,考上沧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已经更名为白方礼小学的白贾村小学,如今是白雪芝的班主任。
白西骞说,各方捐助的白方礼教育基金,现在还有7万多元,一直存在银行没敢动,都是用利息买些笔记本奖励给孩子们。
“白方礼们”成为一个热门名词之后,刚开学的白方礼小学迎接了一拨又一拨的记者,2月8日,又有三四家媒体聚拢到白方礼小学,这一次,是为了核实一个消息。
此前天津市媒体发布消息说,房舍简陋的白方礼小学面临撤并,校长称将努力保住小学。沧县县领导、教育局领导齐至白方礼小学,向媒体解释撤并不过是一个谣传。
沧县教育局领导介绍,白方礼小学校舍已经经过加固十分安全,而且经历了两次学校布局调整都没有撤并,以后更没有撤并的计划。
白西骞在白方礼纪念室里接受多家记者的采访,他冻得发红的双手十指绞在一起,询问四周的人:“我是说白方礼小学,还是白方礼纪念室,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围站着的领导偶尔提醒一句,白校长就有些不自然地重说一遍:“即使有一天,学校扩大或者迁到别的地方,我们也会将白方礼老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南都记者陈显玲
南都记者陈显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