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展开课程
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展开课程,专业成长,
张绪煜 约1913字
【案例背景】
初二思想政治课上册主要是教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与艺术,其中第十课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日益强烈,因为道德上的迷茫而导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等现象不可避免。这些现象对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有一定的影响。课前我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实人吃亏。我感到上好这节课有很大的难度,到底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教会他们如何明辨是非,诚信做人呢?我陷人了沉思??
【案例描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从导人新课人手,寻找学生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撒过谎吗?
(2)你当时为什么要撒谎?
问题刚抛出,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同学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但就是没有人愿意举手回答。面对这尴尬的局面,我采用了激将法,说:“我知道同学们都很爱面子。可是,如果撒过谎,又不愿意说出来,这又是什么表现呢?”
“是不诚实的表现。”一部分同学立即回答说。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好多学生主动地进行了自我批评。此时,我感到时机成熟,紧接着便转人讲授新课。首先,我打出两幅题为“勤劳致富”的漫画投影,引出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
(1)漫画中的生产者的做法对吗?
(2)假如你是漫画中的生产者的儿子,你该怎么做呢?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对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一致的,对第二个问题也基本达成共识。大部分同学表示要劝说爸爸:“做生意一定要诚实,讲究信誉。不能卖假冒伪劣产品坑害顾客。”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认识到诚信做人的必要性,我又让学生做两种推测:
(1)如果父亲听从儿子的劝告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2)如果父亲没有听从儿子的劝告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同学说:“如果父亲听从儿子的劝告,把假冒伪劣产品都销毁,虽然自己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赢得顾客的信任;如果所有的商店都不卖假冒伪劣商品,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又有同学说:“如果父亲没有听从儿子的劝告,继续卖假冒伪劣商品,虽然能牟取一时的暴利,但这种欺骗行为早晚都要受到消费者的投诉,受到工商部门的制裁。”为了增强说服力,我又列举了在“打假”中,一些制造,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的事例,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明辨是非,受到教育。
最后,我又让学生进行判断:从以上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你认为这位父亲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突出政治课的实效性,我又设计了行为检测题,让学生进行自检: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不讲诚信的表现吗?如果有,请具体指出表现在那些方面?
这次同学们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地方不去问老师或同学,不懂装懂,在朋友面前轻易许诺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我进而又提出一个更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你认为青少年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
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在学习生活上,要脚踏实地,勤奋上进;在同学朋友关
系上,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处,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最后,我改变以往总结新课的方式,送大家几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成果。尤其在学习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培养勤奋,刻苦,求实,严谨的学风,才能获得真才实学。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应记取《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谎言毕竟不是事实,终究会被戳穿的。只有做一个诚信的人,才能博得人们的信任。
【案例反思】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个“实际”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就是这些事例,使学生学习政治课不再感到空洞乏味,毫无学习价值了。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要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相应的情感与意志,更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教学方法中,要以动为主,以讲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反面警戒为辅;以活动为抓手,以反思为目的。
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我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并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为了让学生从自身寻找差距,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又设计了,行为检测题,让学生进行自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感知——理解——自觉——行动四个教学环节。整个课堂结构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范文二:课程融合
做“德育与教学,课堂与活动”的融合课程——实小“创新德育载体,让育人更生态”博客沙龙
百年实小,历来继承着“德育先行,德育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德育不光光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与教学,课堂与活动”融合教育,近年来, 在实验小学的德育教育舞台上积极尝试,受到极大的好评。那么如何让“德育与教学,课堂与活动”互相融合?
一、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德育活动成为展示平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如果很好的挖掘与整合,可以成为贴近学生心理的德育教育载体。例如,六下的语文教学最后一个单元为“依依惜别”,学生在校六年,一转眼即将毕业,很多启蒙老师值得怀念,很多同学情值得感慨,对母校的深情,如何表达?实小就在毕业的六月,在毕业班中举行了人人参加的原创诗文比赛,可以给自己的启蒙老师写一首诗,可以给自己的同学写一封信,可以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写一张贺卡;还举行了原创作文大赛,并对评选出来的多位金奖诗歌举行原创诗文朗诵大赛。在六月末,一个月的感怀毕业,情绪的酝酿,营造了校园里浓浓师生情,在此,借助实验小学第一大队的大队活动“感恩实小,放飞理想”这一德育平台,学生们通过各种各样演出形式表达了学生对母校的留念,对恩师的感恩。
在这一德育活动中,实小就整合了“综合性学习”,创新了德育载体,让育人变得更生态。
二、抓师德教育, 增强教师育人观念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 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高尚师德, 以及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 、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 举止大方端庄, 严肃而不古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 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 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 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训导学生, 不要迫使学生违心地按教师的旨意学习和生活。在
班级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 对每个学生要公平, 不能厚此薄彼, 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局面, 使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
三、各科教学活动都要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绝不是班主任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主课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每一位接触孩子老师责无旁贷的工作。
学在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 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 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 首先,一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知识的传输,这不是教育,教育活动,是关注学生,而学生,每一位都是不一样,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对孩子多方面发展才能进行备课,上课。所以,要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当班主任的角色。 其次, 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 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还有,一位老师,如果不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坚强的意志,那么这位老师的课堂组织教育就会很薄弱,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专家、高考研究专家、中学物理教育专家、中学物理竞赛专家,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曾军良对“课程育人”理念有着执着追求和独到理解。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把打造品牌“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他认为,课程育人,才是回归教育本真的路径。日前,笔者与曾军良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笔者】:曾校长您好,请问您为什么这么强调“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您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呢?
【曾军良】: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智慧、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应将升学质量作为唯一目标。这里的“课程”不仅是学科课程,而是包括德育课程、学科必修、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之所以强调“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是想通过这个
理念带领大家回归教育原点再出发,并以此指引“立新人”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育人。
【笔者】:曾校长,您认为怎样做才能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呢?您又是如何带领“立新人”去开拓的呢?
【曾军良】:要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和课程,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倡导全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研究者、思考者、推动者,这些推动的背后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长期的研究、支持、思考,进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引领和实践。为此,我们成立了“课程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研究。
“课程委员会”旨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委员会”由校长、教育和教学领导、全体教研组长、全体年级组长、教科室成员组成,成员要在“课程育人”方面成为探索者、引领者、示范者、指导者、推动者。实践证明,课程委员会的足迹深深印在了立新的教学、课堂、校本课程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育人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三年教学研究发展规划:第一年,课堂探索发展年;第二年,课堂特色发展年;第三年,课堂成果展示年。就“课堂探索发展年”来说,其研究点是基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初步尝试和实践,主要包括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改造教学流程、将自信教育和激励教育带进每一堂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笔者】:曾校长,“课程育人”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您的引领下,立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创新?效果如何?
【曾军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特长,在课程委员会的推动下,立新人积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目前,立新人校本课程研究的课题达到20个,涵盖了7大领域,真正放大课程范围,让孩子走近大千世界。如今,每个年级都开了10多门课,形成了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案、课件。这些资料正逐步整合、完善,慢慢地形成系统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行游中国”,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还有,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实验,学校紧密联系课本,选择带有生活趣味的实验,在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生活的鲜活、生动和丰富的特质。这种充分体现社会、生活内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提升能力和生命的质量。
【笔者】:曾校长,请您介绍一下,立新学校的特色课程,特别是德育课程。
【曾军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与人的生活具有同质性,教育就是在社会生活之中促成人的“生长”。为此,立新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教育。
——升旗课程。针对如何创新常规德育形式,发挥学生的作用,立新把枯燥的升旗仪式变成学生喜爱的德育课程,采取班级或年级承办的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升旗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国旗下讲话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每一次升旗,参与学生都是精心准备,从方阵行进到口号响亮,从国旗手的步伐到升旗手的动作,从主持人的仪态仪表到每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的反复推敲,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在影响着学生。
——励志课程。学校邀请著名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等成功人士,走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互动,让学生倾听、品味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心路历程、人生成长故事。青年歌唱家刘和刚老师的报告,让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感恩,学会成长;京剧大师孙毓敏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底蕴,并去继承、发扬、以及创新;感恩教育大师一横老师的两场报告,感动了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给与会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教育课。
——校园值周实践课程。当立新用课程来规范校园值周时,我们发现值周的培养目标应该上升到学生的领袖气质和领导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学校细化值周的评价方式,通过自评、教师评和学校评,最后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活动学分,这也加强了值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相对规范的德育课程。
——高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课程。立新的人生规划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这样具有连续性、系列化的人生规划教育,使学生以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关注自身未来发展,通过“生涯规划”,逐步理解“设计人生”的重要意义,激发内在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班会课程。去年12月,曾军良亲自主持了由整个高三毕业班中相对落后的30名同学临时组建的一个班级,进行“在爱中奋勇前进”的班会观摩活动,
班会课上,沿着亲人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校长之爱的情感轨迹,曾军良用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唤醒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激发起同学们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在立新,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每周的主题班会成为学生精神动力的加油站。
【笔者】:曾校长,您十分看重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在这方面,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了怎样的育人作用?
【曾军良】: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喜欢学校,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让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2011年,立新学校管乐团继4月20日参加北京市第十四届学生艺术节金帆器乐展演荣获一等奖后,7月下旬,在奥地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比赛中荣获“组委会特别金奖”及“维也纳城市表演奖”,极大地鼓舞了师生的士气。
“强身健体,打造和谐团队”的校体育节活动、“让创新的智慧闪光”的科技节,把体育、科技创新与德育元素相整合,以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自觉地参与、体验和感悟中促进自身发展,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合作和进取。
在此基础上,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激励教育,让自信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里。立新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相互信任、激励为主的教育氛围。我们利用橱窗、电子屏、年级学生会、家长会隆重介绍每一位老师,宣传老师;校园里建立了80多块宣传栏,定期介绍和宣传优秀学生。同时,学校广泛开展“七星引路,人生导航”每月一星的校园之星评比活动:“道德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文体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遍布校园、年级、班级,发现和肯定了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博识课程、阅读课程、京剧课程三大德育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课程,深化德育内涵。其中博识课程是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为基本理念,充分利用优质社会教育资源,使学生博闻广见,开启智慧,涵养性情,提升境界。阅读课程是倡导全校学生走近名家经典,提升精神内涵,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等活动,营造校园读书文化氛围。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开设的京剧课程,是我校京剧进校园活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在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分别开设三个京剧课程班,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外聘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专时
训练指导,定期组织外出学习观摩,分阶段完成成果汇报。让国粹京剧不仅能逐渐成为我校德育特色课程,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做出我们的贡献,使学生长期受益。
立新通过大型活动,丰富德育内容,践行“活动中育德,活动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构建学生在学校大型活动中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曾校长,作为教育名家,您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曾军良】:我认为,要实现教育理想,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课堂最缺少什么呢?是缺少知识吗——许多老师在滔滔不绝,传道授业;是缺少方法吗——许多老师也是声情并茂,循循善诱;是缺少责任吗——许多老师已经是喉干舌燥,掏心掏肺。其实,课堂最缺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最缺的是激情、活力、兴趣、幽默和对生命的尊重,最缺的是学习的精气神,最缺的是一种推动学生生机盎然地去学习的力量。“魅力课堂”教学改革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它与直接把知识学习的结果如何高效当做追求的目标不同,它是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的高效目标。因此,这样的改革更加关注过程的魅力,更加充满了人性的温情。我的基本观点:魅力课堂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并最终走向人的“生命发展场”。“魅力课堂”构建是基于尊重学生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五彩的魅力光芒,让学生感知快乐的心里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相信,在立新人的共同探索之下,魅力课堂必将在我校这片教育改革的沃土上焕发出熠熠光彩。教育是大事业,不是小买卖,要以长远的、为国家为民族负责的精神办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这个模样——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
范文三:融合课程的方法与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融合课程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尹巧云
来源:《中国教师》 2016年第 16期
编者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总结多年 “ 自主教育 ” 育人模式和 “ 新学堂自主教学 ” 探索的 基础上,进行了低年级融合课程实践探索。它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经验世界为依 托,关注学生发展阶段,完善幼小衔接;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基本的学习兴趣、能力 和品质,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融合、教材的融 合、教师教研与教学方式的融合等实现学科的统整与融合,为学生创设更适切的学习内容、学 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融合课程使教师们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 “ 学科本位、各自为战 ” 的工作方 式,紧密组合为一个 “ 全能部队 ” 式研究整体。本期课程与教学从案例、思考及评价等方面,呈 现了中关村一小融合课程的各个维度。
一篇普通的语文课文《云娃娃》有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第一种,朗读课文,学习写字; 第二种,先看关于云的视频,再学课文,再导读绘本进行美术创作;第三种,先看视频了解云 的形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云,做自己感兴趣的蒸发小实验,再收集关于云的词语、诗歌 和绘本,进行语文文本学习和美术创作,最后孩子用自己绘制书的形式,把自己对于云的理解 和认识表现出来。
可以说,第一种是语文课堂,第二种是形式化融合课堂,第三种是深度融合课堂。我们要 倡导的是第三种。
现在笔者依稀记得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情景:专注的眼神看着云的形成视频,朗读课文之 后好奇地猜测云娃娃在天上变化多端的情境,通过导读绘本,孩子们进行了口头绘本创作。当 时笔者特别敬佩孩子们的探求欲望,尤其惊讶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我认为,这是融合课程给孩 子们带来的享受,他们的知识融合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表达、创作能力也提升了。但我一直 在思考:他们的基础夯实了吗?知识能够转换为能力外显出来吗?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能迁移 吗?这种情感体验是孩子喜欢的,那如何把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力呢?我逐渐 认识到,真正的融合应该是通过 “ 一横一竖多辐射 ” 的全方位、立体式学习模式,让学生的知 识、技能、情感认知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夯基础、超学科、提能力的目的。
一、 “ 一横式 ” 知识性多学科融合
一横:针对一主题,把多学科知识点梳理列出,深化对主题的认识。这一层面主要是知识 的融合,进行了多学科教学,算是融合的初级。如把科学、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入 “ 云 ” 这一主题(图 1)。
范文四: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的融合
作者:周晓林
来源:《启迪与智慧 ·教育版》 2013年第 05期
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研究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建设中,资源的挖掘与科 学利用是重要内容。《纲要》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 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民间游戏作为班级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所赖于生存的农村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对幼儿的作用是时时刻 刻的。本文尝试从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融合的可行性、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融合的策略几方面 探寻民间游戏在班级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
一、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的意义
将民间游戏巧妙地植于班本课程之中,可以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丰 富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供可选择的学前资源。幼儿园在考虑课程平衡的基础上,应从儿童出发,从教师出 发,从课程文化出发,并结合自身的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本地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之 中,加以补充与完善,使幼儿教育更有个性与特色,更易于儿童接受。
2.开发儿童潜能,满足个性需求。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贴近儿童的生活;玩具 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 变、内容广泛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满足其个 性需求。
二、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融合的策略
立足于国内一些优秀课程模式和教育共通理念的采用,依据园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开发及建 设,我们在将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游戏的收集和筛选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现象不同,民间游戏各具地方色彩。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 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请他们帮忙搜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要 “ 安全、健康、实用 ” 。根据 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取其精华,古法新玩,与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结合起来,构建 具有特色的班本课程,并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
(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范文五: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作者:李凌云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22期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许多父母常把学习和游戏截然划分,因此断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视学习为畏途,实在可惜。如果家长对孩子们的游戏加以指导,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去发现游戏中的智慧,就成为一项益智游戏。游戏益智与否,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游戏该怎么玩。益智游戏通常以游戏的形式锻炼了游戏者的脑、眼、手等,使人们获得身心健康,增强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值得一提的是,优秀的益智游戏娱乐性也十分强,既好玩又耐玩。
一、理论支撑是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的前期条件
儿童时期人生的基础阶段是儿童时代,从出生一直到青少年时期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特征与成人不同,在不同时期也差异很大。选购合适的玩具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孩子的智力发育及体能发展的程度。例如孩子将一盒积木砌出图形,除了要用脑,还要有手的配合,这样通过益智游戏,训练并逐渐建立起孩子的手脚协调、手眼配合等身体机能; 具有练习社交活动的作用,孩子在跟他们的同伴或父母玩益智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在发展他们的社会关系,即使他们在合作或竞争中容易产生执拗和争吵,实际上他们正在发展合作精神和学习与人分享的心理,为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一定提高。
二、找到融合的策略是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的重要因素
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的策略是游戏中渗透课程内容,课程中生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成了完成各级; 教学目标、按教师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的活动,而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却悄悄地被游戏替代了。事实上,游戏和教学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游戏可以生成、整合课程内容,课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活动,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和生动,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灌输式”的教育,真正实现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例如,在音乐游戏《兔子和狼》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现美,又能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良好品质,在蹦蹦跳跳的活动中,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通过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让游戏活动成为孩子在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既促进了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又能让幼儿在想象和游戏的世界中自主创造、自由表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展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