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BIM软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BIM软件行业市分析报告
目 录 1. BIM ——
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性技术 .................................................. 5
1.1. BIM 技术开启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5 1.1.1. BIM 技术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序幕 .................................................................. 5 1.1.2.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方向 ................................................. 5 1.1.3. BIM 技术并非简单地从二维到三维转变,而是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 6 1.2. BIM 产品可分为 BIM 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三类 ............................7 1.3. BIM 技术核心特征:可视化优、协调性强、模拟性高、连贯性好 ..................7 1.3.1. 特征一:可视化优,所见即所得 ................................................................................. 7 1.3.2. 特征二:协调性强,实现不同模块之间交互 ............................................................... 8 1.3.3. 特征三:模拟性高,方案筛选、施工模拟等功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 8 1.3.4. 特征四:连贯性好,不同阶段信息数据可紧密联系 ................................................... 10 1.3.4.1. BIM 技术贯穿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和融合多岗位人员 ......................................... 10 1.3.4.2. 保持信息连贯性,提升数据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 11 1.4. 运用 BIM 技术主要效果:提效降费 ................................................................... 11
2. 看点一 —— 国内渗透率低:国内外 BIM 发展差异较大, 国内提升空间 广阔 .......................................................................................................... 12
2.1. 国外 BIM 技术已经发展多年, BIM 普及率高,技术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12 2.1.1. 美国 BIM 渗透率已经超 70% . ................................................................................... 12 2.1.2. 英国要求 2016年实现全面协同三维 BIM 应用,并强制政府项目达到 BIM 成熟度 2级 水平 12
2.1.3. 日本已经制定建筑信息化标准 CALS/EC . .................................................................. 13 2.2. 国内 BIM 渗透率低,蓄势待发,可提升空间巨大 ...........................................13 2.2.1. 经过十余年发展,国内 BIM 进入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 13 2.2.2. 国内 BIM 整体使用水平较低,可提升空间大 ............................................................ 13 2.2.2.1. 国内 BIM 渗透率仍然较低,仅 10.4%企业大规模推广 BIM . ................................ 13 2.2.2.2. 企业 BIM 费用投入较少, 78.3%的企业投入在 50万元以下 ................................ 14 2.2.2.3. BIM 技术在新开工项目中使用率大多数低于 10% ............................................... 14
3. 看点二 —— 行业高速成长:新兴技术往建筑领域渗透, “BIM+” 形式多 样化,推动行业高速成长 . ....................................................................... 15 3.1. 新兴技术兴起,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 .................................................................15 3.2. “BIM+” 形式多元化, BIM 深度应用兴起,推动技术高速发展 .......................15 3.2.1. BIM+PM,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 15 3.2.2. BIM+GIS,让环境显示更加直观和真实 . ................................................................... 16 3.2.3. BIM+物联网,在物质、人员管理以及装配式项目中有效应用 . .................................. 16 3.2.4. BIM+三维激光测量,让检测和逆建模更加高效 ........................................................ 17 3.2.5. BIM+VR,增加设计效果的浸入感 ............................................................................ 18
4. 看点三 —— 市场空间广阔:四大细分市场,千亿市场空间待挖掘 ... 185.
推荐标的 ............................................................................................. 195.1.
广联达 (002410):建筑行业信息化龙头,业绩迎来确定性成长 . .....................19 5.2. 超图软件 (300036):GIS 软件优质企业,享受行业爆发性机会 ......................20 6. 风险提示 ............................................................................................. 20
图目录
图 1:BIM 技术推动建筑信息化领域第二次革命 . ............................................................................... 5 图
2:BIM 时代协同性强,效率提升 .................................................................................................. 6 图
3:BIM 和 CAD 差异对比情况 ...................................................................................................... 6 图
4:BIM 技术可实现“所见即所得” .............................................................................................. 7 图 5
:碰撞测试是 BIM 协同性强的良好体现 ...................................................................................... 8
图 6:BIM 模型在设计环节各类模拟功能 ........................................................................................... 9
图 7:BIM 模型用于施工方案优化示意图 ........................................................................................... 9
图 8:BIM 技术横贯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 ......................................................................................... 10
图 9:BIM 技术可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协同工作 ................................................................................. 10
图 10: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可运用不同 BIM 软件 .................................................................... 10
图 11:BIM 技术可将各阶段信息贯通 . ..............................................................................................11
图 12:2015年 -2022年全球 BIM 软件市场规模 ............................................................................... 12
图 13:BIM 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 13
图 14:我国企业 BIM 使用情况 ....................................................................................................... 14
图 15:国内企业 BIM 费用投入情况 ................................................................................................ 14
图 16:新开工项目 BIM 技术使用率在 10%以内 . ............................................................................. 14
图 17:BIM+BP系统结构示意图 ..................................................................................................... 15
图 18:传统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界面 .................................................................................................. 16
图 19:BIM+项目管理软件界面 ....................................................................................................... 16
图 20:BIM+GIS设计效果图之一 . ................................................................................................... 16
图 21:BIM+GIS设计效果图之二 . ................................................................................................... 16 图
22:BIM+物联网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 17 图
23:BIM+三维激光测量进行逆建模的示意图 ............................................................................... 17 图
24:BIM+VR应用示意图 . ........................................................................................................... 18 图 25:2012年 -2016年建筑行业新开工面积情况 .............................................................................. 19
图 26:2012年 -2016年建筑行从业人数规模 ..................................................................................... 19
表目录
表 1:BIM 产品分类 .......................................................................................................................... 7
表 2:美国某设计公司使用 BIM 前后设计用时对比 ...........................................................................11
表 3:BIM 四大细分市场空间预测 ................................................................................................... 18
1. BIM ——
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性技术
1.1. BIM 技术开启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BIM 技术属建筑信息化领域革命性技术,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从 CAD 时代 迈入 BIM 时代。 BIM 技术强调三维、整体性、协同性,是 CAD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 必然趋势。其以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推动建筑信息化领域变革。
1.1.1. BIM 技术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序幕
建筑信息化第一次革命是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 件出现,结束了 “ 手绘图纸 ” 时代,设计师开始甩掉图板,通过绘图软件进行作图设 计。目前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出现,拉开建 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的序幕, 建筑信息化从 CAD 时代进入 BIM 时代。 并且 BIM 技 术不仅运用在设计环节,而且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提高建筑领域不同环节的信 息化程度。
图 2:BIM 时代协同性强,效率提升
CAD 时代 BIM 时代
1.1.3. BIM
技术并非简单地从二维到三维转变,而是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CAD 时代的软件通常可以单独运作,而 BIM 需要一组软件才能整体解决问题,比 如机电 与建 筑结 构的碰 撞测 试除 需要 广联达 BIM 审图 软件
外,
至少还 需要
MagiCAD 、 Tekla 的模型数据。 CAD 仅仅是改变的生产工具,让人们在图板上作图
改为在计算机中作图,仅仅将图纸数字化,而 BIM 则是将设计三维化、系统化,得
到的不仅是图纸,而是整个建筑信息模型(如果有需要,可通过具体工具生成局部
区域的二维图纸) 。 BIM 由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往往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协
同配合, 比如一个标准的 BIM 模型至少需要建筑设计师、 结构设计师、 机电设计等
多人协作, 而 CAD 则仅一个岗位人员就能完成对应图纸设计。 另外 CAD 得到的结
果通常是静态的、平面的,而 BIM 得到的结果通常是动态的,立体的。通过种种对
比可知, CAD 时代往 BIM 时代转变并非是简单的二维往三维转变,而且在理念和
模式上得到明显的改变。
图 3:BIM 和 CAD 差异对比情况
1.2. BIM 产品可分为 BIM 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三类
BIM 产品按照功能可分为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三大类。 BIM
基础软件是 指可用于建立能为多个 BIM 应用软件所用的 BIM 数据的软件,其包括建筑设计软 件、 结构设计软件、
设备设计 (MEP ) 软件等, 常见产品为 Revit 、 ArchiCAD ; BIM
工具软件是指利用 BIM 基础软件提供的 BIM 数据,开展各种工作的应用软件,主
要包括能耗分析软件、 日照分析软件、 生成二维图纸的软件等, 常见产品为 Ecotect 、
广联达 BIM 算量; BIM 平台软件是指能对各类 BIM 基础软件及 BIM 工具软件产生
的 BIM 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以便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数据的共享应用的软件,
其主要包括 BIM 共享平台等,常见产品为 BIM 360、 Delta Server。
表 1:BIM 产品分类
软件定义
基本功能 常见产品 BIM 基础软件 可用于建立能为多个 BIM 应用软件所用
的 BIM 数据的软件 建筑设计软件、结构 设计软件、设备设计
(MEP )软件等
Revit 、 ArchiCAD BIM 工具软件 利用 BIM 基础软件提供的 BIM 数据, 开 展各种工作的应用软件 能耗分析软件、日照
分析软件等 Ecotect 、广联达 BIM 算 量、广联达模板脚手架、
广联达工地场布
BIM 平台软件 能对各类 BIM 基础软件及工具软件产生 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支持建筑全
生命周期 BIM 数据的共享应用的软件 BIM 共享平台
BIM 360、 Delta Server、
广联达 BIM 5D 1.3. BIM 技术核心特征:可视化优、协调性强、模拟性高、连贯性好
1.3.1. 特征一:可视化优,所见即所得
CAD 设计图通常是二维形式, 在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往往需要通过想象的方式将二维
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虽然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可以达到较好的转换效果,但即
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员也容易犯错误。 而 BIM 技术在可视化方面可达到所见即所得的
效果,可以将整个设计环境良好呈现,即便是隐蔽部分和重叠部分也能很好的展示
出来,在施工环节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返工。
图 4:BIM 技术可实现“所见即所得”
BIM 中的管线设计图 CAD 中的管线设计图 施工现场管线图
1.3.2. 特征二:协调性强,实现不同模块之间交互
BIM
技术的协同性强,可以实现不同 BIM 数据之间的强交互。 BIM 碰撞测试功能 是 BIM
技术协调性强的良好体现。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建筑的机电设计和结构设计
分别是由机电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来完成,各自庞大工作量下难免导致相互矛盾的 结果出现,但如果是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不仅存在修改图纸和工程返工等拖延工
期的行为出现,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工程成本。 BIM 技术碰撞测试可以在施工
前进行各类碰撞测试,比如机电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碰撞测试,机电设计不同模
块之间的碰撞测试等,从而将设计环节的错误提前暴露,起到优化设计,提高施工
施工效率的效果。
机电设计与结构设计碰撞测试 机电设计间的碰撞测试
发
现
问
题 解
决
方
案
1.3.3. 特征三:模拟性高,方案筛选、施工模拟等功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BIM 模式掌握建筑物所有的信息数据,可从不同方面进行模拟,从而找到最佳设计
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等。 最常见设计环节的模拟功能包括太阳辐射分析、 风环境分析、
日照分析、能耗分析、人员疏散模拟、可视度分析等。通过各类模拟可以得到建筑
最佳朝向、门窗位臵及规模设计、楼梯及应急通道最佳架构设计等数据,从而优化
设计环节。
施工环节通过 BIM 技术关于场地布臵模拟、 施工方案模拟等能避免问题的产生。 比
如在设计环节场地布臵模拟可提前识别机械装臵在后期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减少
不必要的返工。
图 7:BIM 模型用于施工方案优化示意图
施工
方案
模拟
机械
布置
与钢
结构
碰撞
提前
发现
问题
1.3.4. 特征四:连贯性好,不同阶段信息数据可紧密联系
1.3.4.1. BIM
技术贯穿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和融合多岗位人员
BIM 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实现贯穿规划、概念设计、细节设计、分析、出图、
预制、施工、运营维护、拆除或翻新等所有环节;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工作协同,比
如绘图员、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供应商、总承包商、施工出图、分包商、物
业管理、业主 /开发商等。让建筑生命周期内实现数据信息积累、共享,充分提高建
筑行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图 9:BIM 技术可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协同工作
1.3.4.2. 保持信息连贯性,提升数据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在设计、招投标、施工和运维环节往往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不 同系统中的信息处于割裂状态,全生命周期内各环节的数据无法连贯使用,往往在 单环节结束时信息量最大,但一旦进入下一环节则信息量极具减小,然后再一点点 积累。这种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效率低下。 BIM 技术可实现全生命周 期各环节信息完美衔接, 不再处于割裂状态, 大大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效率。
图 11:BIM 技术可将各阶段信息贯通
1.4. 运用 BIM 技术主要效果:提效降费
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集成化设施研究中心,曾基于 32个 BIM 应用技术的工程 项目的研究,分析表明, BIM 技术可以消除 40%预算外更改,使造价估算控制在 3%精度范围内, 使造价估算耗费的时间缩短 80%, 通过发生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 降低 10%,使项目工期缩短 7%。
美国某设计公司使用 BIM 后,在协调与检查环节最多可节约 91%时间,在施工图 和文档制作方面也能节省 20%时间,平均节约时间在 50%左右。由此可见 BIM 技 术在提效降费方面功能显著。
表 2:美国某设计公司使用 BIM 前后设计用时对比
任务 二维用时 BIM 用时 节约比例
方案设计 190 90 53%
初步设计 436 220 50%
施工图及文档制作 1023 815 20%
协调与检查 175 16 91%
总计 1824 1141 37.4%
范文二:物流行业软件市场分析
物流行业软件市场分析
物流行业软件市场分析
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是和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相关的,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需求,反过来,信息化技术又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但是信息化又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信息化的投入不会一下子转换为企业效益,而对国内物流企业来说,效益最好和最差的时候好像都不是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物流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在过去几年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物流行业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按现价计算)。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1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到了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中国物流行业增加值为1.7万亿元,年增长率20.3%,远高于全国服务行业17.6%的增长率。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保守估计,未来三年中国物流行业有望实现复合增长率16%。
物流行业信息化需求旺盛
今年上半年,有家机构对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作了个摸底调查,发现2007年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42.29亿元。我不知道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但是这个数字和赛迪顾问预测2007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规模41.8亿元基本接近。这个庞大的数字印证了信息化建设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为国内软件企业的成长与高端突破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在未来5年内,物流软件行业将会一直持续高增长的态势。2008至2010年,中国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仍将处于爆发增长期,预计到2010年市场容量将超过21亿元。
虽然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投入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但企业整体的应用水平还较低。少数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应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实现信息化。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企业中大量的是中小企业,本身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大量良莠不齐的软件企业介入物流行业软件市场,拿一些不成熟的产品和理念误导了一些
不管你企业走上了弯路,导致其他企业在信息化面前无所适从。有一种说法,"信不信,'少则万八千,高则上千万'都可以上一套物流信息化系统。"显然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成熟~大家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还不成熟。
供应链信息化的四个层次
物流是整体供应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原材料采购端的零部件物流,还是产成品分销物流。物流行业在供应链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产企业将很多工序外包出来,从而使得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生产、分销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我们考虑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时候,也应该放在整体供应链的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待。
我个人认为供应链信息化应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技术层。包括基础网络架构,OA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的采集条形码、RFID,GPS技术等等。第二层是运作执行层。包括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流程管理(PM)与事件管理(EM)等应用系统。第三层是计划协同层。包括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和网络设计(Network Design)、需求计划(Dem_and Planning)和AP/AS(高级计划/高级排程)、以及B2B业务集成(协同)应用等。第四层是战略决策层。在这一层并没有太多的软件系统可以帮助领导者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采取何种竞争、发展策略。领导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统。倒是企业决定了战略方向以后,有一些辅助决策软件系统(企业绩效管理,CPM)可以帮助实施企业战略地图和平衡记分卡,将企业战略分解到执行层,并与员工/部门绩效挂钩。从以上可以看出,供应链信息化的四个层次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计划、执行是相对应的。
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重硬轻软根据调查,在已经进行信息化投入的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仍处于基础技术阶段,仅有28%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管理和流程优化(主
要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投资结构中,硬件占68.8%,软件占22.9%,信息服务占8.3%。这一比例明显看出企业在硬件投资上舍得花钱,但在软件和咨询服务方面就犹豫了。投资上百万以至上千万上马条形码或者RFID技术,企业会觉得值得,但投资50万实施一套仓储管理系统,老板会头疼好一阵子。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企业的投资。
信息化需求不明确"物流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大概分为三种。首先是已经有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但他们中仍有一部分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在哪里,这种企业占5%;其次是已经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一些发展瓶颈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知道信息化能帮助他们,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这部分企业占70%到80%;最后是不知道信息化的,或者只把信息化当招牌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却占到总数目的20%到30%。"
厂商参差不齐物流信息化市场的巨大蛋糕吸引了众多软件厂商,大小软件厂商应声而动,一下子涌现出了大批的"发烧友"企业。目前颇有点群雄混战的局面,缺少真正懂得物流企业运作、具有一定实力能长久发展的软件企业。而在欧美市场SCM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前几位的企业SAP、Oracle、JDA Software、Manhattan Associates、i2 Technologies、RedPrairie、Infor、CDC Software(很高兴看到根在中国的软件企业进入top10)都在国内有了分支机构,而本土软件企业还要经过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当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崭露头角,像美国寰通这样专注于供应链信息化领域,有电子高科技行业经验,同时与国外不同厂商开放合作,带给客户的是最佳业务实践和最适合的应用系统。
当前系统应用以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为主
在基础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物流企业开始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几个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仓储存取的优化、运输路径的优化,以求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企业上了规模,一万多平米的大仓库,几百个大类,几万个品种,体积大小不等遍布
仓库各个角落,没有软件系统根本无法管理。这是企业实施WMS系统的初衷,但WMS能做到的绝不止这么多。仓储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可以帮助物流企业以下业务流程:接收、存储、交叉入库、波次规划、拣选、包装、装配、发货,以及库存控制和循环盘点、劳动力管理、基于活动的费用和开销、堆场管理等。这些当然是那些几万块的软件做不到的。
对于有自己的车队(含船队)的公司,车辆的配载、运输路径的优化是管理的重点,尤其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因此运输管理软件成了这部分企业信息化的重点,运输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将正确的货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条件下,以合适的价格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运输规划自然是核心功能,根据初始地址和目的地址分析发货订单,并将它们合并到装载货物中,根据约束条件(例如发货日期和成本)确定运输这些货物的最适宜的路线。有的系统还支持运输采购,基于约束的投标优化和分析功能的年度发货商运输商招标。不同系统还有其他增强功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根据9月份刚刚结束的调查,欧洲29%的物流企业选择实施路径优化软件来降低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B2B业务协同是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如果说仓储管理的应用需求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运输管理已经开始起步,那么B2B业务协同则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的下一个信息化重点。之前我们提到过,物流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分销物流,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客户需求,市场的每一个变化都会要求物流企业予以配合、反应。同样,供应物流的节拍器是生产计划。很多物流企业承担为生产线提供JIT/JIS(准时排序供货)的任务,计划的更新频率达到了数小时甚至15分钟。传统的传真、电话、邮件等联络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仅时间效率低,而且过程中人的因素、人为的错误不可避免,这个时候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系统之间的直接整合,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链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B2B业务整合方面,国内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开始了应用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益,并不仅仅局限于外资物流公司。比如中远物流承担着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BBDC)牛奶线取货和JIT/JIS流水线供货的任务,通过自身WMS系统与BBDC的SAP系统通过EDI直接信息交换,可以真正做到实时信息互通。宝供物流的信息化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之一,其信息化应用包括自主开
发的全面订单管理系统(TOM),引进的仓库管理系统(WMS-EXE现为Infor WMS)、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M)和自动识别系统(RF)等,更主要的是宝供系统通过各种EDI通讯方式与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相连。飞利浦照明通过位于荷兰的SAP系统可以通过AS2协议给宝供的WMS下达订单,宝供也可以马上将确认传给飞利浦的SAP系统。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已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可视化,运用JIT、CPFR、VMI(供应商管理库存)、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只有这样,从物流行业的供应链角度,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才能完全打通,信息不畅的问题才能解决,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比如减少备用的库存,减少加班加点,减少计划变更带来的浪费等,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以海尔、苏宁、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力推B2B信息整合,所以作者认为,B2B系统整合,或者叫B2B业务协同,会成为物流行业信息化未来的突出亮点。前提条件是基础应用比如ERP、WMS、TMS在整个链上有了较好的基础。已经有一些客户在选择3PL供应商的时候把EDI能力作为和WMS一样重要的考核指标。
信息化投入看来似乎是无止境啊?是的,如果企业把信息化作为费用,会觉得是个无底洞,但是如果认可其作为投资,可以提升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就会觉得其投资回报率还是蛮高的。
物流行业信息化还有很大空间
根据ARC Research的调查,2007年美国WMS市场增长17%达到12亿美元,主要是升级和替换原有系统。而TMS市场也达到了11亿美元的规模(拜油价不断攀升所赐)。物流行业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际普遍公认,中国、印度和东欧将是第三方物流(3PL)成长最快的地区。但是,中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偏高,2006年为18.3%,美国2002年的这一数字为8.7%。说明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成本仍然偏高,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而信息化则是一条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已经将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需要通过各种途
径来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既然我们都承认,
物流行业信息化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自然可以得出结论--物流行业信息化空
间巨大。这也是众多软件公司投入到这个市场的原因吧。
范文三: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分析
编者按:随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2001年金融业信息化的软件资金投入增幅达39.8%,涨势明显,预计这种增长态势将持续延伸到2006年。下文分别从银证类、证券交易管理和开放式基金系统三个方面对金融业行业应用软件进行了分析。
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及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大幅提升,在2001年,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资金在软件上投入的增长比率达到了39.8%,比上一年有明显涨幅。
由于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行业应用软件在金融行业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竞争也较为激烈。在2001年,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已经占到应用软件市场的一半左右。目前,金融业的行业应用软件主要有三种,即银证类软件、证券交易管理软件和开放式基金系统软件。
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于行业应用软件的需求正处于平稳上升阶段。2002年~2006年,行业应用软件是中国软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金融行业信息化市场现状
金融业的行业应用软件主要有三种,即银证类软件、证券交易管理软件和开放式基金系统软件。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行业应用软件的需求平稳上升阶段。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伴随全球信息化的大潮和中国加入WTO 的契机,金融业必然地成为了各大IT 厂商的必争之地。
赛迪顾问调查显示,在信息化过程中,金融业在重视程度上较其他行业超前,信息化起步早,但是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局面。金融行业对IT 产品的需求集中在以PC 为代表的硬件设备上,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占到整个市场采购额的50%以上。然而,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及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见图1)。
图1 金融行业软件投资增长比例图
2001年全国软件市场保持了29.3%的增长速度,销售额达到285亿元。其中,各种平
台软件、中间软件、应用软件分别占总市场的30.1%、5.5%和64.4%(见图2)。
图2 2000~2001年行业软件市场分布
与2000年相比,平台软件占总市场的份额下降了2%,中间软件份额上升了1.2%,应用软件市场份额增长了0.7%(见图3)。赛迪顾问预测,在今后几年,应用软件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图3 2000~2001年行业软件市场结构
在2001年,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资金在软件上投入的增长比率达到了39.8%,比上一年有明显涨幅。从信息化资金总投入上看,软件的购买资金也上升到了总资金的四分之一左右(见图4)。据预测,在2005年前,中国的软件市场将会以每年9%~10%的速度激增,金融行业亦不例外。
图4 2001年金融行业信息化资金比例
由于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行业应用软件在金融行业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竞争也较为激烈。在2001年,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已经占到应用软件市场的一半左右。目前,金融业的行业应用软件主要有银证类软件、证券交易管理软件、开放式基金系统软件等三种,主要有恒生、金证、新利等十数家国内公司参与软件开发。
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于行业应用软件的需求正处于平稳上升阶段。2002年~2006年,行业应用软件是促使中国软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银证类软件市场调查
随着网络化服务工作的展开和银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银证类软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银证类软件在银行业软件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银证类软件在银行业的投资将呈现上升趋势。
2001年,国内银行的信息化投资达到284亿元人民币,在软件上的投资占到了总体信息化投资的29.3%。2002年,国内银行IT 市场的预测值为331亿元人民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银行在行业应用软件上的投入资金将不断增多,预计到2002年,银行业在软件上的投入将占到总投入的33%,行业应用软件的市场份额也将不断增加。
通过信息化,传统的银行业开始由原来的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转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等多方向发展的业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随着网络化服务工作的展开和银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银证类软件应运而生,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市场现状
“银证通”业务是指大鹏证券与银行双方的电脑系统相互联结,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交
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并通过投资者在银行开立的储蓄账户完成资金清算的业务系统。此项业务是中国建设银行于1998年4月推出的。
作为在银行和证券的银证前置机上运行的银证类软件,对于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银证类软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华东三个区域的银行、证券业,投资重点集中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19家大型证券公司。
在国内银证类软件市场,以累计销售额为统计单位,恒生、金证和新利三家公司的产品占据整体份额的80%;以用户数为统计单位,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是恒生、山虎、新利三家公司,它们的市场份额达到了总体的80%以上(见图5)。例如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恒生公司的重点产品“银证通”,被国内500家商业银行所采用。
图5 各厂商在银证类软件市场的分布
由于银证类软件的主要厂商恒生、金证、新利和山虎的客户类型较为相似,因此,未来的银证类软件市场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
2. 市场展望
从目前状况来看,银证类软件在银行业软件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2001年,银证类软件在银行软件投资中占2.5%~3%,在证券软件投资中占到7%~8%。但从发展趋势上看,银证类软件在银行业的投资将呈现上升趋势,市场潜力较大。
随着“银证通”业务的发展,它的中心已经实现了由银行到证券公司的转移,“银证通”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也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些都对银证类软件开发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证券交易管理软件市场调查
目前,国内厂商主要有恒生、金证、新利、金仕达、顶点等软件商进行证券交易管理类软件的研发,这5家厂商已经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
扩大,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002年证券业在IT 的投入将会平稳上升,IT 总体投资规模会由2001年的56亿元人民币上升到62亿元人民币,这将会吸引更多的IT 企业从事证券行业软件及电子增值服务的开发。
在证券业急速扩张的20世纪90年代,证券行业对IT 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上。当时,证券业硬件产品的投资占到整个市场采购额的80%以上。2001年,证券业的硬件投资是67%,软件投入达到20%。2002年,证券业的软件投资预计为14亿元左右。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深入,它在软件,尤其在行业应用软件上的投资将会平稳增加。
在行业应用类软件市场上,重点集中在对交易管理类软件的需求上。证券交易管理软件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证券、国债、外汇、期货等金融品种或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而且可以帮助证券公司建立起一套体系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因而,对证券交易管理类软件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 市场现状
证券交易管理类软件用户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华东的证券公司。调查显示,在证券交易管理类软件市场上,不论是从各软件厂商的累计销售额,还是总用户数,恒生和金证的市场占有率分居冠、亚军,合计的市场份额达到总体的65%。其中,恒生以拥有1070家客户、8100万元的累计销售额位居榜首(见图6)。恒生的主要客户是大中型证券公司,它已经在其中形成了深厚的客户基础。
图6 各厂商在证券交易管理软件市场的分布
目前,国内厂商主要有恒生、金证、新利、金仕达、顶点等软件商进行证券交易管理类软件的研发。这5家厂商已经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已经集中在这几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软件开发商手中,这是多年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未来,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扩大,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产品和服务也将会更加完善。
2. 市场展望
现在,我国证券行业应用软件的现状是:功能单一,仅仅满足于数据采集、统计及记录,
在管理层面上涉及的不多,没有建立起体系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同时,为了支持无所不在的交易与联系,追求进一步的高效与简洁,行业应用软件将全部运行在Internet 环境下。这都为证券交易类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要求和市场。
2001年,我国证券交易类软件在证券业的软件投资中占了15%的资金比例。未来,这一比例将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证券交易类软件的完善得到显著提升。
开放式基金系统软件市场调查
目前,在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开发方面,国内主要有恒生、奥尊、东软等公司。恒生公司由于一直关注基金行业软件的开发,几乎占领了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的半壁江山。在2001年,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软件的市场总额不是很大,但随着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参与进来。
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开放式基金的重要地位。在短短的5年内,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式基金管理总资产规模已膨胀到原有资产的4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17.96%。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建立起稳定的IT 系统是获得开放式基金经营资格的基本要素。据调查,2000年中国4大基金公司(富国基金、长胜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的信息化总投入为2480万元人民币,2001年达到3600万元人民币。2001年,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和成熟,这一行业的信息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开放式基金的成功运作是确保该项业务未来发展的前提,而一整套集中统一、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及安全高效的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则是确保开放式基金业务成功运作的基础。
目前,国内的基金公司大多成立不久,IT 基础比较单薄。市场正在热切地盼望能有实用的行业软件,希望借助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投资管理人对基金资产的估算水平,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一个科学和快捷的管理手段。
1. 市场现状
目前,在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开发方面,国内主要有恒生、奥尊、东软等公司。通过对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的调查,在参加调查的12家基金公司中,4家公司使用恒生软件,3家公司使用奥尊软件,2家公司使用东软软件(见图7)。
图7 各厂商在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软件市场的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到,恒生、奥尊、东软3家公司占领了现在的大部分市场。恒生公司由于一直关注基金行业软件的开发,拥有全国性市场网络和服务网络而几乎占领了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的半壁江山。
另外,赛迪顾问在调查中还发现,这12家基金公司使用的都是恒生的基金交易管理软件。
2. 市场展望
在2001年,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软件的市场总额不是很大,参与竞争的公司不是很多。但随着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它的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将会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参与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的研发,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激烈程度的加剧。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专指性的增强,市场品牌的集中度又将上升。
伴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三种金融行业应用软件受到了普遍关注。可以预计,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应用软件市场前景长期看好;而在金融行业软件这个不太成熟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上,厂家间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将不可避免的发生。
范文四:软件行业市场特征
软件行业市场特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就是去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超过 1.84万 亿元,与汽车整车厂收入总合相当。软件产业同比增长了 32.4%,仍然是 GDP 的 3倍左右。中国的软件产业保持 GDP3倍左右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十年了。我 们预计按照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仍然 GDP 增长速度的 3倍左右。 而汽车产业 前一段经过快速发展, 现在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城市开始出现限购。 不是所有 人都能买汽车,要摇号,买到汽车之后还要限行,不是可以每天可以随便开车, 也不是可以哪里都去。 所以我们的汽车产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瓶颈开始出现 了。
据估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就在 GDP 全国 GDP 增长的上下。或者稍高一点, 或者稍低一点儿。 我们软件行业到十二五末期, 我们预计的收入将是汽车整车厂 的 2倍, 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易见得注意到的事情。 汽车厂作为制造业汽车产业它 的后续的长尾效应比较大, 整车厂卖出去之后还有一些服务, 我们软件业后续的 服务业在加强。
2011年还实现软件出口 304亿美元, 同比增长 18.5%。 今年上半年中国软件 产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收入稳定增长, 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发展。 中心城市 加快成长。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主要呈现以下 8个方面的特点。
1、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0988亿元,同比增长
26.2%。实现利润总额 1170亿元。同比增长了 10.6%。我们这个看起来好像增速 稍微放缓一点儿,但是它是正增长,仍然是上半年公布的 GDP 的 3倍。
2、运营类服务快速发展。上半年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 1897亿元, 同比增长 37.1%。超过整个行业的增长 11个百分点。
3、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放缓。实现收入 1782亿元,同比增长 22.7%。就是 还在增长,正增长,但是放缓了。
4、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这两项服务,增速较快。达到 33.5%和 40.2%。也就是说服务类比产品类要增长得快。依附于传统产业的嵌入 式增长得最慢在软件里。 也就是说受到了其他行业的拖累, 我们嵌入式的比较慢, 但是还在增长。其他行业特别是运营服务类增长最快。
5、软件出口增速下降,这是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软件实现出口 162.4亿元,同比增长 11.7%。其中外包出口 34.7亿美元,同比增长 24.6%。这 是我们的出口还是主要以外包拉动。
6、 西部地区增势突出。 西部地区上半年完成软件收入 1120亿元, 同比增长 32.3%。超过全国平均值。中部地区收入 301亿元,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保持平 稳增长,同比增长分别是 26%和 25%。这个都是和平均增速相当。
7、 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加快。 上半年中国 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收入 6134亿元,同比增长 30.4%。高于全国平均值的 26%的 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 们中国的软件业向中心城市聚集的向下越来越明显。我们前 20个中心城市,这 统计的是 15个副省级城市,如果再加上 4个直辖市,再加一个像无锡苏州这样 的非副省级的中心城市的话,我们 20个中心城市软件收入占全国软件收入的超 过 85%。中国的软件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效应及其明显。
8、重点企业发展稳定,我们国家的软件企业有不完全统计,大概有 3万来 家。真正的大企业,在千百家企业上半年的收入是 1781亿元,同比增长 8%。大 企业增长会慢一点儿, 但是它会很稳定。 跟 GDP 差不多。 百家企业成本费用增速 下降,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9%。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 10%,订单情况还是比较 稳定。
软件行业近几年发展变动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 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
在国家进行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等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 持续鼓励软件产业的发 展。 从 2001 年开始我国软件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1 年至 2005 年是软件行业高速发展阶段, 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到 51.49%; 2006 年至 2010 年 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年均增速为 28.12%, 10 年间行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37.70%。
2011 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 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等系列政策, 软 件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4 年,我国软件行业完成业务收入 37,026 亿元, 同比长 21.05%,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软件行业收入及增速变化情况(亿元)
从软件行业各业务收入比重来看, 近几年软件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一 直是软件行业收入占比最高的两大类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全行业的 50%以上。 该两类业务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平稳增长, 2014 年软件产品开 发业务收入实现 12,198 亿元, 同比增长 23.5%,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实现 7,679 亿 元,同比增长 17.25%。
软件行业收入构成及变化情况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软件行业相关产业促进政策不断细化,资 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逐步加强, 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 略地位不断提升,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作为以自主研发的新晨交换平台为基 础面向重点行业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并提供相应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 也将会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得以 继续保持良性发展。
范文五: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分析软件行业 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需求
本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分析软件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1、用户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分析软件行业用户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分析软件行业的经济规模和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用户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
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1-3个),对分析软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并给出每一类细分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消费规模和在行业中的占比,帮助客户在整体上把握分析软件行业的产品结构;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饼状图)”。
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分析软件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该区域的消费规模、消费特点、产品结构等;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用户研究:主要研究用户的消费行为,包括用户关注的产品因素、购买频率、购买渠道、?? 竞争格局
本报告主要以市场份额为指标来分析分析软件行业的竞争格局,对细分产品和服务也给出同样的市场份额指标和竞争格局分析,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分析软件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标杆企业
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中经视野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分析软件行业规模较大且最具代表性的5-10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体系、经营数据、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
投资机会
本报告对分析软件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对分析软件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1页
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即时更新(交付时间约6-10个工作日)
【报告定价】中文版¥8600.00(原价¥12000.00)
英文版¥20000.00(免费赠送中文版)
【发布机构】中经视野
【报告格式】PDF 版+WORD 版+纸介版(限一份)
【售后服务】六个月,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资料来源】http://www.cevsn.com/research/report/3/473993.html
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报告关于分析软件行业的定义、基本概念
第一章 分析软件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1.1.全球分析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1.1.1.全球分析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1.1.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1.1.3.全球分析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1.2.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1.2.1.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1.2.2.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行业发展环境(PEST 分析模型)
2.1.经济环境
2.2.1.国内经济环境
2.2.2.国际贸易环境
2.2.政策环境
2.2.1.产品相关标准
2.2.2.国家与地方对分析软件产业的规划和政策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2页
2.3.社会环境
2.4.技术环境
2.4.1.全球分析软件行业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2.4.2.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工艺技术水平
2.4.3.行业最新技术动态
2.4.4.分析软件行业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分析软件产业链
3.1.分析软件产业链模型及特点
3.2.上游产业
3.2.1.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3.2.2.上游产业对分析软件行业的影响
3.3.下游用户
3.3.1.下游用户分类
3.3.1.各类用户需求特点
第四章 供求分析:国内市场需求
4.1.市场特点
4.1.1.分析软件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4.1.2.市场的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
4.2.需求规模
4.2.1.过去五年中国分析软件产品需求规模及增速
4.2.2.分析软件市场饱和度
4.2.3.影响分析软件需求规模的因素
4.2.4.分析软件市场潜力
4.2.5.未来五年中国分析软件产品需求规模及增速预测
4.3.需求结构
4.3.1.用户结构(各类别用户对分析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模及占比)
4.3.2.产品结构(各类别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及占比)
4.4.区域市场
4.4.1.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4.4.2.重点省市分析软件产品需求规模及占比
第五章 供求分析:出口市场需求
5.1.出口市场概述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3页
5.2.出口规模
主要图表:过去三年中国分析软件产品出口量/金额及增速
5.3.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主要图表:过去三年中国分析软件产品国外市场分布情况(分国别出口量、金额)
5.4.未来三年分析软件产品出口形势预测
主要图表:未来三年中国分析软件产品出口量/金额及增速预测
第六章 供求分析:国内企业(包括在华外资企业)供给
6.1.供给规模
6.1.1.过去五年中国分析软件产量及增速
6.1.2.行业产能及开工情况
6.1.3.产业投资热度及拟在建项目
6.1.4.未来五年中国分析软件产量及增速预测
6.2.区域分布
6.2.1.分析软件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6.2.2.产业集群状况
6.2.3.重点省市分析软件产量及占比
第七章 供求分析:进口产品供给
7.1.进口规模
主要图表:过去三年中国地区分析软件产品进口量/金额及增速
7.2.进口分析软件产品的品牌结构
7.3.进口分析软件产品主要来源地
主要图表:过去三年中国地区进口分析软件产品主要来源地(分国别进口量/金额)
7.4.未来三年分析软件产品进口形势预测
主要图表:未来三年中国地区分析软件产品进口量/金额及增速预测
第八章 供求分析:供需平衡
8.1.供需平衡现状总结
8.2.影响分析软件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8.3.分析软件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九章 企业研究(Top10,可根据客户需求指定目标企业)
9.1.***公司
9.1.1.企业基本情况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4页
9.1.2.组织架构
9.1.3.产品结构及市场表现
9.1.4.产销规模
9.1.5.经营状况
9.1.6.销售网络
9.1.7.核心竞争力
9.1.8.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9.2.***公司
9.2.1.企业基本情况
9.2.2.组织架构
9.2.3.产品结构及市场表现
9.2.4.产销规模
9.2.5.经营状况
9.2.6.销售网络
9.2.7.核心竞争力
9.2.8.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
9.10.***公司
9.10.1.企业基本情况
9.10.2.组织架构
9.10.3.产品结构及市场表现
9.10.4.产销规模
9.10.5.经营状况
9.10.6.销售网络
9.10.7.核心竞争力
9.10.8.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第十章 行业竞争格局
10.1.重点分析软件企业市场份额
10.2.分析软件行业市场集中度
10.3.行业竞争群组
10.4.潜在进入者
10.5.替代品威胁
10.6.供应商议价能力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经视野 - 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第 5页
10.7.用户议价能力
10.8.分析软件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10.8.1.资金
10.8.2.技术
10.8.3.人才
第十一章 产品价格分析
11.1.分析软件行业价格特征
11.2.中国分析软件产品历史价格回顾
11.3.分析软件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11.4.影响分析软件产品价格的因素
11.5.主流企业分析软件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十二章 替代品
12.1.替代品种类
12.2.替代品对分析软件行业的影响
12.3.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互补品
13.1.互补品种类
13.2.互补品对分析软件行业的影响
13.3.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渠道研究
14.1.分析软件行业主流渠道介绍
14.2.各类渠道对比
14.3.主要分析软件企业渠道策略
第十五章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5.1.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销售毛利率
15.2.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销售利润率
15.3.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15.4.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15.5.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产值利税率
15.6.未来五年分析软件行业盈利能力指标预测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6页
第十六章 行业成长性分析
16.1.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
16.2.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16.3.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固定资产增长率
16.4.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16.5.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利润增长率
16.6.未来五年分析软件行业成长性指标预测
第十七章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17.1.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资产负债率
17.2.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速动比率
17.3.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流动比率
17.4.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利息保障倍数
17.5.未来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偿债能力指标预测
第十八章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8.1.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18.2.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净资产周转率
18.3.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18.4.过去五年分析软件行业存货周转率
18.5.未来五年分析软件行业营运能力指标预测
第十九章 投资机会及经营策略建议
19.1.分析软件行业总体发展前景预测
19.2.投资机会
19.2.1.细分产业
19.2.2.区域市场
19.2.3.产业链
19.2.4.特定项目
19.3.企业经营策略建议
19.3.1.产品定位与定价
19.3.2.营销策略与渠道建设
19.3.3.技术创新
19.3.4.成本控制
19.3.5.投融资建议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7页
第二十章 风险提示
20.1.环境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政策等)
20.2.产业政策风险
20.3.产业链风险
20.4.市场风险
20.5.企业内部风险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中经视野对分析软件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分析软件行业公开信息;
◇ 分析软件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8页
企业简介
中经视野(Cevsn )是中国领先的知名咨询机构,专注产业经济研究和第三方市场调研,主要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IPO 咨询、商业数据库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
中经视野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并在上海、杭州、安徽、福建等地设立有分支机构,公司拥有120余位经验丰富的优秀分析师,其中90%以上为硕士、博士学历,累计服务超过10000家客户,遍布国内和国外(欧洲、北美、日韩、印度、澳大利亚、非州等),包括央企客户、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际客户和政府部门,并成为数百家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咨询产品供应商,客户满意率达到97%以上。目前,中经视野平均每个工作日签约5-7单,全年执行各类咨询项目超过1000个, 在能源、化工、机械、汽车、金融、保险、零售、电信、医药、食品、旅游、轻工等数十个行业里积累有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中经视野不仅与国内外知名的数据机构(包括官方和非官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更自建有庞大的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库,包括全球各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地区各行业数据、中国各地区经济数据、中国和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数据等。
中经视野还拥有众多优秀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知名的VC 公司、PE 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产品与服务
市场研究
◇ 行业简报:日报、周报、月报、季报
◇ 行业分析报告 ◇ 细分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 客户满意度研究 ◇ 消费者行为研究
◇ 神秘顾客监测 ◇ 销售渠道研究与规划
◇ 市场定位研究 ◇ 行业竞争研究
◇ 企业征信调查 ◇ 品牌研究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9页
中经视野 - 中国分析软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项目咨询
◇ 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业项目、产业园项目、商业服务项目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节能评估报告 ◇ 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项目建议书 ◇ 立项申请报告 ◇ 安全评估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创业咨询
产业规划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政策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 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融资、新城建设与开发区咨询
◇ 新农村规划
IPO 咨询
◇ 上市前咨询:IPO 诊断咨询、规范化治理、上市整体规划 ◇ 细分市场研究
◇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 新三板全案咨询
◇ 尽职调查
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 1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BIM软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