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自芦沟桥事变发生以来,平津沦陷,战事蔓延,国民政府鉴于暴日无止境之侵略,爰决定抗战自卫。全国民众,敌忾同仇,全体将士,忠勇奋发,被侵略各省,均有极急剧之奋斗,极壮烈之牺牲。而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暴日倾其海、陆、空军之力,连环攻击,阵地虽化灰烬,军心仍如金石。临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而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迩者暴日更肆贪黩,分兵西进,逼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国自决定抗战自卫之日,即已深知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计,皆已无属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特此宣告,惟共勉之。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主席 林森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湖南南岳——
〔要旨〕
一、概述当前战局之变化,与武汉得失之关系。——我国抗战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之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西部诸省尤为我抗战策源地。
二、我抗战开始早已决定之一贯方针:一曰持久抗战,二曰全面战争,三曰争取主动。
三、我国抗战,绝非如普通历史上两国交绥之战争;就主义与国民革命之使命言之,实为民族战争,亦即为革命战争!
四、革命战争非时间空间所能限制,亦非前方后方区域之限制,更不重在有形之兵力与不畏牺牲挫折之严重,而唯凭借三民主义民族革命意识与精神,不断焕发,奋斗到底,以迄于成功!
〔本文〕
敌寇在鲁南会战以前,即已扬言进图武汉;迨犯豫失利,侵皖受阻,乃倾其海陆空军全力,沿江进犯,激战五月。我将士浴血奋斗,视死如归,民众同仇敌忾,踊跃效命,牺牲愈烈,精神益振,使敌军死亡超过前期作战一年以来之总数。敌人计无所施,乃不得不掩饰其失策,以发动华南之侵略,于是粤海告警,羊城遭燹。自兹抗战地区,扩及全国,战局形势,显有变迁。临此成败胜负转移之关键,特为我全国同胞概述抗战经过之事实,与将来之目标,重加阐明而申告之。 第一、吾同胞须认识当前战局之变化与武汉得失之关系。我国抗战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交通之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而西部诸省,尤为我抗战之策源地;此为长期抗战根本之方略,亦即我〔第302页〕政府始终一贯之政策也。武汉地位,在过去十阅月抗战工作上之重要性,厥为掩护我西部建设之准备,与承接南北交通之运输。故保卫武汉军事,其主要意义原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积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亦唯西北西南交通路线开辟完竣而后,我抗战实力及经济建设所需之物质始得充实,而供给无虞其缺乏。今者我中部工业及东南之人力物力,多已移植于西南诸省,西部之开发与交通建设,已达初步基础,此后抗战,乃可实施全面之战争,而不争区区之点线。同时我武汉外围五阅月之苦战恶斗,已予敌人以重大打击,而树立我民族复兴之自信心,与发扬我军攻守战斗再接再厉之新精神;故我守卫武汉之任务已毕,目的已达。且自敌人侵粤以后,粤汉交通既被截断,则武汉在一般局势上之重要性显已减轻。至就军事言之,武汉在战争上之价值,本不在其核心之一点,而实在其外围之全面;今我在武汉外围鄂豫皖赣主要之地区,远及敌人后方之鲁、辽、热、察、绥、苏、浙各干线,均已就持久作战
之计划,配置适宜之根据与兵力,一切部署,悉已完成;如此不唯无需于武汉之核心,且在抗战之战略上言,亦不能斤斤于核心据点之保守,而反不注意于发展全面之实力。敌人用意,期在包围武汉,歼灭我主力,使我长期作战陷于困顿,以达其速战速决之目的。因此我军之方略在空间言,不能为狭小之核心而忘广大之外围;以时间言,不能为一时之得失,而忽久长之计。故决心放弃核心,而?重于全面之战争。兹因疏散人口,转移兵力,皆已完毕,作战部署,重新布置,既经完成,乃即自动放弃武汉核心之据点,而确保武汉四周外围之兵力,使我军作战,转入主动有利之〔第303页〕地。今后武汉虽已被敌人占领,亦将一无所用;然其消耗时间五阅月,死伤人数数十万,而其所得者,若非焦土,即为空城。继今以往,全面抗战,到处发展,真正战争,从新开始。而我军于进战退守,不惟毫无拘束,无所顾虑,且可处置自由,更能立于主动地位;敌人对于占领之地,不惟一无所得,且亦一无所有。往昔敌军,本已深陷泥淖,无以自拔,今后又复步步荆棘,其必葬身无地矣。吾同胞应知此次兵力之转移,不仅为我国积极进取转守为攻之转机,且为澈底抗战转败为胜之枢纽,决不可误认为战事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
第二、愿吾同胞深切记取我抗战开始时早已决定之一贯的方针,从而益坚其自信。所谓一贯之方针者,一曰持久抗战,二曰全面战争,三曰争取主动。以上三义者,实为我克敌制胜之必要的因素,而实决定于抗战发动之初。年余以来,一循此旨,未尝稍渝;自今以后,亦必本此意旨,贯彻始终。盖暴敌自九一八发动侵略,猖狂恣肆,野心日张,我中枢为保卫国家,已察知最后牺牲关头无可避免,故早已于西部奠立今日对敌持久抗战之基础。凡我同胞应知今日之抗战,即
为完成建国永久之基础,又应知不经此次长期之抗战,决不能获得建国自由之时期。凡兹由统一而抗战而建国之一贯政策与必经之革命程序,早已确立于先,深信必能贯彻始终,以克底于成。吾同胞试重新检取中正日常之所言与所行,而与十六个月来战事经过相印证,即可了然于抗敌战事之特质,与我方决策之基点。在战事初发之时,中正在庐山讲演即谓「战事既起,唯有拚全民族之生命牺牲到底,再无中途停顿妥协之理」;又说明「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此即持久抗战与全面战争之说明也。去〔第304页〕年双十节更明告我同胞:「此次抗战,非一年半载可了,必经非常之困苦与艰难,始可获得最后之胜利」;此犹恐我同胞当时未明战事必经长期与必发展至全面之意义,故具体指陈,以供全国之省察也。及后首都沦陷,人心震撼,中正又昭告同胞:「此次抗战,为国民革命过程中所必经,为被侵略民族对侵略者争取独立生存之战争,与通常交战国势均力敌者之战争,大异其趣。我之抗战,惟求我三民主义之实现,与国民革命之完成,故凭借不在武器与军备,而在强毅不屈之革命精神,与坚忍不拔之民族意识。」更复说明「战争成败之关键,系于主动被动成分之多寡,我之所以待敌者,即为久战不屈,使敌愈深入而愈陷于被动」。此则更就此次战争之特质,充分指明抗战到底,与争取主动之必然结果也。 夫唯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定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唯其为全面战争,故战区之扩大,早为我国人所预料,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亦正唯我之抗战为全面长期之战争,故必须力取主动而避免被动。敌我之利害与短长,正相悬殊;我唯能处处立主动地位,然后可以打击其速决之企图,消灭其宰割之妄念。以我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物产之丰,战区面积愈大,我主动之地位愈坚,必使敌人之进退动止,依于我之战略
而陷于被动地位,而我之攻守取舍,则绝不受制于敌。今后之军事行动,已不复如在上海、南京,作战时因于地形与其它关系而不得不受苦干被动之牵制,敌人无论如何进攻与封锁,皆不能动摇吾人主动之方略与战术,最后胜利,更可操券以俟。只须吾全国军民,共矢持久不屈之决心,执行全面攻击之战略,不馁不挠,戮力奋斗,则抗战弥久,精力弥充,战区愈广,敌力愈分,纵不问国际变化之如何,而敌人必以久战疲竭而覆败。盖中正前〔第305页〕已言之,我国抗战,绝非如普通历史上两国交绥争雄图霸之战争,以我之抗战,在敌寇为欲根本吞并我国家与灭亡我民族,在我国则绝不能容许我国家民族之独立生存有丝毫之危害;故我之抗战,在主义上言,实为民族战争,由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而言,亦即为革命战争。革命战争者,非时间与空间所能限制,非财政经济交通上外来之阻难所得而限制,更非毒气与炸药等一切武器之怀疑与伤亡牺牲之惨重所得而限制。革命战争无时限,目的达到之日,始为战争之终结;革命战争无前方后方区域之限制,整个国境,随处皆得为我军之战场;革命战争不计较有形兵力之优劣,亦不畏牺牲挫折与伤亡之严重,更不因物质供给之缺乏而影响于作战,即令武器经济全无供给,海上交通全被封锁,而我三民主义之民族革命意识与精神,不断焕发,必可奋斗到底,以迄于成功。何况我军武器早已充备,交通断无阻绝之患耶?盖民族的国民革命之长期战争,未有不得到最后之胜利,此古今中外之历史如美如法如俄如土对侵略与压迫者之长期抗战,终能获得国家独立与民族自由之一日,即其明证也。而且于此次战争之过程中,益可证明敌寇侵略之暴力愈肆,吾人之抵抗力亦必愈强;战争中伤亡消耗愈大,而我新生力之发展,以及我创造力与建设力之恢复,亦必愈速。故我全国同胞,当此抗战转入重要关键之时,但须追忆我抗战开始时所定之方略,与我国府移驻重庆时之宣告,则决不因当前局势
之变化,而动摇其对于抗战之信心;但须认清持久抗战与全面战争之真谛,则必能以更大努力承接战区扩大后之新局势,而益励其奋斗与决心。自今伊始,必须更哀戚、更悲壮、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而造成最后之胜利。语有之:「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之成功,必赖于最艰辛之努力〔第306页〕与大无畏之奋斗。又曰:「宁为玉碎,毋为瓦全」,必须我人抱定最大之决心,而后整个民族,乃能得澈底之解放。国家存亡,抗战成败之关键,全系于此,愿与我全国同胞共勉之!
范文二:重庆国民政府遗址
2005年07月29日 15:24:45 来源: 陪都溯踪
图片来源? 华龙网
在中国的历史上,因战祸而迁都的事,可谓屡见不鲜,然而因外敌的入侵而西迁国都,大概就只有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西移重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1月23日,重庆行营奉命将学田湾省立重庆高级工业中学校改建为国民政府大楼。市府当局一面迁校,一面改建,经日夜赶修,仅用一周时间,即告竣工。
11月17日凌晨,一艘满载千余名中央政府官员及眷属、物资的主席专轮"永绥舰"不事声张地启碇西上。时局已不允许举行任何仪式以记载这一历史时刻。23日,林森率文官、参军、主计三处长官和高级官员,先乘"民风轮"启行;其余人员、物资则另乘"民贵轮"随后跟进,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达重庆;3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叶楚?(左单人旁右仓),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王子庄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吴稚辉、丁惟汾、钮永健等抵达重庆……
12月1日,国民政府即宣布在重庆简陋的新址正式办公。国民政府所属中央各行政部门的办公机构,集中迁建于重庆新市区的上清寺、曾家岩及大溪沟、罗家湾约两平方公里的地界内。在八年抗战中,该地是执政的国民党所掌握的合法政府的所在地,成为中华民国?(上山下归)然不屈的象征。
国民政府大楼的主楼为中国古典式木结构的建筑,额枋施中国传统彩色画,高敞的门前饰有碑亭墩柱二个。大楼建于一高大的石台基上,形体庄重壮观。当年,《华西日报》曾以《新国府巡礼》为题,对重庆国民政府大楼作了以下详细报道:
大溪沟"工中校"的地形是前临马路,后靠山坡,面积尚不算小,而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征着新中国未来的大路。大门亦如首都一样,共分三道,中间的一道比侧边的略高,巍峨宏伟。三道大门的门柱,都是内撑杉杆,外钉木板,再加以洋灰做成。下面再垫以最坚固的基石。
门首将来预定要安四个岗棚,以宪兵担任守卫。现在,宪三团第二营第六连,已经全体迁入了,并已在府内各重要地点安设岗位。进大门前有一空坝。坝之中央奠立旗杆基石;坝之左边,面积稍大,将准备辟作停车场。右边有若干经霜凋零的树木。再左为主席侍卫及乐队室。
拾正面石梯而上,第一幢楼房是过去"工中校"的理化实验室,划作参军处的办公点。楼下左边为会客室,右边为收发厅,内面为文书组。会客厅是由几间房子合辟而成。如在普通署,自然足够漂亮;但在国府的立场来说,就嫌过于狭小了。
第二幢过去是"工中校"的木科教室,现在都被划作主计处的办公地点。
再由此上走,即是"工中校"的教员院了。因为这里的房子比较低旧,特划为参军处储藏室及工役室。
由这里左去的一幢新楼房,为过去"工中校"学生的宿舍。房合新建不久,尚相当修整。经过一番粉刷,更焕然一新。阶下新土初掘,花木扶疏,一望而知是新近的布置。楼上为首的一间,是主席的办公室。里面除新装两盏电灯外,其他尚一无所有。第二、第三两间,均为文官处长办公室,从此之后即为文官处一般职员的办公室。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中国首都。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特别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2月8日下午6时半,通过外交部和宣传部分别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先行宣布:中国政府已与日、德、意公开宣战。1942年同盟军中国战区在重庆成立。至此,重庆既是中国战时的指挥中枢和领导核心,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当时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使馆,有40多个国家在重庆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性组织,有10多个中外文化协会。正如抗战胜利纪功碑碑文所指出的,"在此八年中,国际舆论目重庆为战斗中国之象征,其辉光实与历史同永久。"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在史学家的眼里,自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建立以来,只有抗日战争时期,是其执政期中最值得肯定的一段。因为迁都重庆后的国民政府,虽然与日本方面有着多渠道、多层次的秘密接触,随时有着妥协的可能性,但是,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最终没有妥协;虽然在武汉失守后,它在对日战略上消极被动,极力保存实力,但是,它与叛国投敌的汪伪政权壁垒分明;它虽然坚持一党专制,但在抗日民主潮流的推动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民主"的姿态,召开国民参政会,就是其"民主"的点缀;虽然在外交上它越来越依附于美国,使美国的势力越来越深入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其对日作战的实际战果及与日本对峙的军事实力,又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较战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24日下午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了"庆祝国府胜利还都大会"。**在会上致辞道:
重庆市民在敌机大轰炸下遭受不测损失,仍忠于抗战,输才输力之多,尤为全国各地之冠。这种伟大贡献,在将来抗战史上必将大书特书。……
政府决定还都,最短期内即将离开重庆,又不免依依。本人自出生以来,除家乡以外,没有比重庆算得是我第二故乡。各位不要因我离开而减低为国之情。我们夫妇对重庆建设绝对念念不忘……
1946年5月5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五五还都令》称:"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国民政府大楼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该文楼于1979年拆毁改建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但所幸的是20年后,在国民政府遗址上新建起一座标志性建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而其中的基本陈列--《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里,仍展示有当年重庆国民政府遗址的照片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那一段不朽的历史。 (邓又萍)
(责任编辑: 张涛 )
文章来源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5/2005-07/29/content_4757421.htm
范文三: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重庆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广州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48年"行宪"后改组为总统府。
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形式上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全国行政、司法、教育、军事、外交都趋于了统一,**也因此当上中国领袖,领导中国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直到内战爆发,败退台湾。
但是,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也代表着大资产大阶级大地主利益。其资本主义阶级,和农民工人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大部分人利益,才有后期新中国的建立。
简介
折叠政治统一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指挥下,占领平津,进抵滦河流域,奉军退至关外,北伐胜利。
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6月20日新疆杨增新,7月19日热河汤玉麟,分别宣布易帜。12月29日,张学良在奉天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合法的中央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势力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实际上各个地方军阀势力依旧盘根错节,心怀鬼胎,蠢蠢欲动。
折叠**独裁
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1931年12月15日,因九一八事变的舆论压力,**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由林森继任。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其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重新推举**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1938年3月29日,**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一、制订和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二、选举**为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三、成立民国参政会;四、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和中央调查统计局。
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病逝。同年9月,**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大元帅,并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长,而且还是国民党总裁,实现了党政军一人独裁,11月开罗会议时,**的政治声望达到顶点。1940年代后期,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召开了两次"国大",1946年的"国大"在近代史上叫"制宪国大",1948年的"国大"叫"行宪国大"。**的"总统"和李宗仁的"副总统"职务就是在1948年的"行宪国大"上选出的。[1]
建立
折叠梗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合影1927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15日开四中全会。由于武汉方面执监委员未到.改为谈话会。
谈话会通过取消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6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推选谭延恺为政治委员会主席,**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7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祖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樱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当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要求"武装同志亦各以至诚为党国努力,受吴(稚晖)、蒋(介石)两同志之指导"。[2]?
接着发表《国民政府宣言》,声称:"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
并宣布"国民革命之方略"四条:"一曰使革命军愈与人民密切的结合;二曰造成廉洁之政府;三曰提倡保护国内之实业;四曰保障农工团体之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26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出通电宣布:"所有汉口联席会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产生之机关所发命令,一律否认。"
折叠宣言
在成立大会上,发
南京国民政府布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定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4条:
①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
②造成廉洁政府。
③提倡保护国内实业。
④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折叠编制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12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下设秘书长、财政部、外交部、民政部、司法部、大学院等部门。政府直接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
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名义上为统一的中央政府,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推行其政令、军令。
1934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占领瑞金,红军被迫长征。1935-1936年,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中央军进入了西南军阀的势力范围,**取得了对湖南、贵州的实际统治权,并着手改造四川、云南及西北的地方军阀集团。
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在北平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哲元为首,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半独立性的政权机构。
193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五宪草》。
1936年6-9月,**平息了陈济棠、李宗仁为首的叛乱,妥善处理了两广事变。12月12日,**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后与**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君子协定,**获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17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即庐山谈话。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激励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1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构先后移往武汉、重庆。
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由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决定国防大政、国防经费、国家总动员及其他重要事项。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坚持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组织国民参政会,听取各党各派对国事政务的意见,以利于抗日和民主。另一方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不断制造各类惨案,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对此,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民主力量同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代替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可以指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以及军事委员会各机构,因而取代了国民政府的一切权力。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由**担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日军占领中国境内各租界,上海、香港彻底沦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由何应钦主持中国战区受降,并恢复了对中国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从定都南京到抗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不
断完备各种政治设施,其政府体制及职能也发生很大变化。
1945年8月,**连发三电,邀请**到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并在美国斡旋下,实现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期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6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1月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是《五五宪草》的翻版,迎合了**实行独裁专制的需要。4月,依据宪法,又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正式改组南京国民政府,**任政府总理,孙科任副总理,张群、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分别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院院长,行政院中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重要部长,均由国民党人充任。国民政府改组后,国防最高委员会撤销。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名义上是"多党政府",实际上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8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出**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中华民国由训政时期进入宪政时期。同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组织了三大战役,国民党政府的覆灭已成定局。
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出现全面崩溃,**不得不在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实际上仍由蒋操纵着政府的一切党政军经大权。南京政府于2月5日宣布迁往广州;4月,由于**幕后掣肘,李宗仁领导的政府未能在北平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协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折叠北伐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继续北伐,并将所辖部队划分成4个集团军,分别由**(兼)、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任总司令。
北伐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于1929年1月和8月两次召开编遣会议,意欲裁减军队,压缩军费。但编遣会议非但没有减少军队,反而激化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尤以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为最,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从1930~1934年,**又指挥国民政府军队向中国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发起五次"围剿",但最终未能消灭革命力量。
折叠抗日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南京国民政府所辖部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鼓励下,先后在长城、绥远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将全国划分成5个战区(后增至11个),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进攻,先后组织了22个重大会战,其中一部分取得了胜利。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军事上遭受重大损失,大批高级将领投敌,并先后在中条山、浙赣、豫湘桂等战役中,丢城弃地,使大片国土沦陷于日本人。
折叠内战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无视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要求和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经过将近4年的激战,尤其是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后,到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歼灭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军事力量。
折叠改组政府与行宪
1947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宪法。按照国民大会的决议,宪法应当在一年之后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国民政府作为看守政府负责检查现行普通法律是否与新宪法抵触,并着手选举代表等行宪准备工作以便在行宪之后移交政权。1947年4月,国民政府依据政协决议案改组政府,容纳制宪各党进入政府,结束一党专政;并成立中央选举总事务所,负责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和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等工作。
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民大会正式开幕,国民政府宣布将政权移交给民选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依照宪法与选举法选举产生中华民国总统与副总统,并在5月20日由总统召集五院集会。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进入宪政时期。
军事
折叠国民革命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
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加以培养训练,军队同时效忠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曾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争。
1947年中华民国行宪后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
折叠中华民国海军
1927年3月,闽系海军归附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28年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海军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折叠中华民国空军
东北空军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按照南京政府空军的番号,成立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撤销航空大队的编制,并设立航空教导队,聘请多名日本教官任教,要求飞行员轮番参加,接受最新式的航空教育。张学良亲自兼任航空司令部司令,以张焕相任代司令,徐世英任副司令。
中央空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空军在八一四空战、武汉空战等大放异彩。
经济
折叠统一财政
南京国民政府版图旗印花税票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
折叠统一货币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
统一货币。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
折叠后期败坏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决定以银圆券取代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文化
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剥夺进步文化的出版自由,并查禁一切宣传共产主义、批评国民政府、要求民主和抗日的书报杂志。此外,国民政府还以武力强行解散许多进步文化团体,捕杀进步文化工作者,代表人物如李公朴、闻一多,均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抗战期间,全国大批高等学校迁入内地,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3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规模最大。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同时,也是孕育民主力量,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一块坚实基地。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后,国统区独裁统治加剧,同时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随着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文化、教育的危机也日趋严重,教师、学生和文化工作者,在全国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1949年4月23日中华民国结束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重庆国民政府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从长远角度出发,11月19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1937年11月19日移驻重庆。建立重庆国民政府。
中文名
重庆国民政府
建立时间
1937年11月19日
开始办公时间
1937年12月1日
结束办公时间
1946年5月5日
主要文件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经过
1935年,随着中国四川和西南各主要省份的统一问题渐趋解决,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将国防中心转向西南,转向中国四川。其时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能长期支撑。1935年3月2日,**由汉口飞抵重庆;1935年3月4日,他在讲演时称:“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同年7月,**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再次指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1935年10月6日,**在成都的一次讲演中又指出:“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复兴最好的根据地。”而在四川,当时最重要的城市首选重庆。因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险为屏障,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为依托。[1]
1937年11月18日,**以国防最高会议议长的身份在南京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并于会上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明确告知与会者:“现在中央已经决议,将国民政府迁移到重庆了。”11月20日,林森一行抵达汉口,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11月26日,林森一行抵达重庆,受到四川、重庆地方政府及重庆市民的热烈欢迎;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正式办公;12月7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也正式在重庆上清寺“范庄”举行西迁重庆后的第一次执监联席会议并开始在重庆办公。[1]
1937年12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开始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陪都。
1938年夏,当武汉战役紧张之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7月17日紧急命令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驻武汉各机关,限五日内全部移驻重庆。奉此命令,先前迁到武汉的各党政机关,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西迁。9月下旬,驻武汉各军事机关也相继向湖南南岳等地迁移,并于武汉失守前迁移竣事;11月中旬,军事委员会又决定驻南岳各军事机关迁重庆。12月8日,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防最高会议主席**率军事委员会大本营由桂林飞抵重庆,从而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自东向西的大迁徙。[1]
与国民党党、政、军各中央机关纷纷迁驻重庆的同时,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在重庆相继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战前不同政见、不同治国主张的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也纷纷聚集重庆,先前来往、散居于全国各地大批俊士豪杰和社会名流,也如百川归海似地荟萃重庆。[1]
背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后,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11月中旬,在上海淞沪抗战失败已成定局,首都南京遭受巨大威胁的形势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自料南京无法坚守,为坚持长期抗战,遂决定依照既定方针,作出了迁国民政府于重庆办公的重大决定。
重庆国民政府
1937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会商,决定迁都重庆;15日,作为当时国家最高决策机关的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决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
16日,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除其最高长官留南京主持工作外,其余均自是日起离南京转武汉赴重庆;17日,作为国家元首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直属的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乘“永丰舰”启碇西上,从而揭开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序幕。[1]
影响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还都南京
重庆国民政府在八年抗战中肩负了重大的历史责任,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1946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国民政府即将还都南京,决定在重庆恢复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营。
蒋委员长返回南京
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评价
迁都重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自东向西的大迁徙。重庆,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多种力量、因素的综合,共同推动着重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其中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由一座古老的军事城堡一跃而发展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活动与统治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于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发挥着首脑、中枢和灵魂的重要作用。[1]
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抗战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2号原市人大办公楼。八年抗战中,它曾是国民政府办公所在地。
中文名
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地????址
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原????名
市人大办公楼
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式木结构建筑
基本信息
抗战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2号原市人大办公楼。关于它的历史,重庆各类史料上记载不多,仅有一些地道的老重庆知道。八年抗战中,它曾是国民政府办公所在地[1]??。
列表
名称地址坐标图片备注
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旧址渝中区观音岩重庆市中山医院29°33′31″N106°33′20″E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沙坪坝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渝中区人民路3号
解放东路(望龙门)112号外交部旧址有两处,其中解放东路(望龙门)112号为聚兴诚银行旧址,两处均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参政会旧址渝中区中华路174号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渝中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渝中区天官府8号、沙坪坝区赖家桥暨重庆郭沫若故居,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66号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渝中区新华路47号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江津区白沙镇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旧址沙坪坝区西永镇西永村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渝中区解放东路66号重庆日报社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沙坪坝区土主镇三圣宫村暨张治中旧居,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旧址渝中区中山二路174号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渝中区上清寺电信局五分局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迁都重庆
“ 1937年11月9日,重庆市政府工务科奉命将学田湾重庆高级职业中学改建为国民政府办公大楼,3天之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达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在此办公。”
建筑风格
原抗战国民政府大楼主楼为中国古典式木结构建筑,高敞的门前饰有碑亭墩柱二个。大楼建于高大的石台基上,形体庄重壮观。大门共分三道,中间一道比侧边略高,颇为巍峨。就是这座已看不太清的老建筑,当年,《华西日报》曾以“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征着新中国未来的大路”一句来形容它的威严壮观。
建筑拆除
1979年,抗战国民政府旧址主楼拆除,改建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遗址内仅有两栋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被原样保留下来,2010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以及残存抗战国民政府所有建筑遗址拆除。
保护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民政府作为得到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合法政府,8年时间都在重庆领导抗战,抗战遗址是重庆不可忽略和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再次,我们经过实地查看,拆除人民路232号后,遗址具备恢复的条件;最后,国民政府旧址是重要的抗战遗址,上清寺片区有史迪威将军公馆、桂园、特园、宋子文公馆等众多抗战遗址。如果国民政府旧址修复重建,定会给上清寺抗战文物群落添加一处重要景点,增加重庆抗战历史的层次感。”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武汉国民政府,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汉。为了不致使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权力中断,到汉的委员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行使中央最高职权,后选定南洋大楼。联席会议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域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又组织管理京兆区委员会,以财政、外交、交通等部长,汉口、武昌二市市长以及防军司令等九人为委员,管理京兆区。
中文名称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开放时间
8:00-21:00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湖北省武汉市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景区介绍
1996年11月20日,该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楼由爱国华侨简氏兄弟于1917年兴建,大楼共有六层,系水泥钢筋结构,十分坚固。
1927年1月1日至当年9月20日,这里一度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处,就是在这里,国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的决定。三楼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会场悬挂着孙中山像及其遗嘱,重现了历史的场景。 19
交通信息
公交
可乘坐电车1路、2路,公交24、559、207、603、588、601、801、563、9路在六渡桥站下即到。
汉口
历史沿革??汉阳县
汉口租界??汉口英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
??汉口日租界
行政区划??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东西湖区
交通??汉正街??京汉铁路??大智门火车站??汉口有轨电车计划
??汉口站??武汉地铁一号线
近代建筑群??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汉口江滩??江汉关??汇丰银行大楼
??日清大楼??太古洋行大楼??亚细亚大楼??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华俄道胜银行大楼??花旗银行大楼??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景明大楼??詹天佑故居??八七会议会址??汉口圣母无原罪堂
??汉口圣若瑟主教座堂??汉口圣亚历山大大堂??汉口圣保罗座堂??格非堂
其他??天主教汉口总教区??景明大楼事件??三大茶市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地址: 武汉市江汉区汉口中山大道708号
电话:(027)85663790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地址: 一元路5
广州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它采用委员制取代大元帅府的一长制,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张静江等16人为委员。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下设财政、军事、外交等部。聘鲍罗廷为高等顾问。国民政府宣布它的职责是履行孙中山遗嘱,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对内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军阀势力。为此,积极整顿内部,实现了军政、民政和财政的统一。随后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通过第二次东征、南征,先后消灭陈炯明、邓本殷为首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文名
广州国民政府
成立时间
1925年7月1日
下????设
财政、军事、外交等部
主????席
汪精卫
成立背景
1925年6月1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将原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次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由代理大元帅胡汉民于27日发布改组政府令。1925年7月1日,第一届国民政府宣告成立。《国民政府组织法》于同日公布。
广州国民政府旧址&
第一届国民政府共设有委员16人(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以后又陆续增选李烈钧、李宗仁、黄绍雄、**、宋子文、蒋作宾、李济深、唐生智、冯玉祥、宋渊源、杨树庄。常务委员初为5人(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及“整理党务案”后,**势力膨胀,亲蒋派伍朝枢、古应芬、张人杰均成了国民政府常务委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大会 左立者是汪精卫
员,常委人数增至7名(其余4名是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宋子文)。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原为汪精卫,“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受到蒋的排斥打压,负气出走,去了欧洲,1925年6月5日的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决定由谭延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1]
组织构成
广州国民政府各部的设置,按“组织法”规定设了军事、外交、财政3部。1926年因政务的需要,陆续增设了教育行政委员会(1927年3月改教育部)、司法行政委员会(1926年11月改为司法行政部)、交通部(1925年11月公布组织法)及侨务委员会(1926年9月成立)等机构。
广州国民政府主要人员合影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机构主要是3个部分:军事部、军事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部是国民政府所属行政部门,只负责军事行政,不具有军队统率职权。军事部长初为许崇智,廖仲恺被刺案发生后,许受牵连而离粤,谭延闿继任军事部长。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军事部并无重要地位。在军事上拥有重要职权的是军事委员会。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中央于1925年7月3日决定任命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汪精卫为军事委员会主席。7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军事委员会仍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军事委员会委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等机构。
庆祝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大会现场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是又一个重要机构。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作出国民革命军迅速出师北伐的决议。同日,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7日,公布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总司令实权超过军事委员会。规定总司令兼任军委会主席。
总司令的职权为统辖陆、海、空各军并对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负完全责任。在总司令部未成立之前,军委会既为国民政府军事行政机关,又是军事统率机关。总司令部成立后,军委会仅是军事行政机关,总司令部成为军事统率机关。总司令部还有更大的一项职权,即出征动员令发出后,为图军事便利起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机关,均受总司令指挥。
结束
1926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把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6年12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党部和政府停止在广州办公,各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前往武汉;广州国民政府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1931年
1931年,**在南京汤山软禁胡汉民,同时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引起国民党内其他实力派的不满。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彷照孙中山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汪精卫为主席。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谋求合作,最终粤、宁两派息争,于12月22日在南京再召开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广州政府取消,由林森为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2]
大元帅府旧址广州国民政府旧址
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因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
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厂,始建于清光绪33年(),生产规模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是当时我国第二大水泥厂。
原址筹建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已于2001年底对社会开放。
中文名称
大元帅府旧址
外文名称
The Memorial Museum of Generalissimo Sun Yat-sen's Mansion
地理位置
广州
又????名
孙中山大元帅府
始建于
1907年
经历
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1918年5月,由于受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及政学系的破坏和干扰,孙中山辞海陆军大元帅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1920年秋,援闽粤军陈炯明部下邓仲元、何贯中等将领在党国元老何子渊等人多方斡旋下,奉孙中山大元帅之命,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10月底收复广州,1920年底陈炯明率粤军从福建回师取得广东后,孙中山返回广州重掌帅印,并着手组建粤军第一师。
1921年5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于观音山麓。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华民国政府进行了征讨桂系军阀、北伐等军事活动。但在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已毁,现在原址建起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幸免于难,但在8月被迫再次离开广东。第二次护法运动又以失败告终。
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成立初期先后平定了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国是,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孙中山逝世后,这里又作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广州解放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和省有关部门的办公用房,1964-1998年成为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办公、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帅府旧址被移交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建筑状况
大元帅府总占地面积为8020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筑。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1964年进驻大元帅府旧址后,在保护范围内修建了三幢居民宿舍楼,其中正门处的六层居民宿舍楼,直接骑压了大元帅府的原门楼,但残存的门柱和基石仍清晰可见。西边两幢八层宿舍楼则为大元帅府厨房、卫兵房等所在地。
修复状况
广州市人民政府2001年决定投入1500万搬迁六层居民宿舍楼,并复建大元帅府门楼。
目前,大元帅府旧址主体建筑的维修复原,原址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已于2001年底对社会开放。
猜你喜欢:武汉国民政府重庆国民政府旧址南京国民政府旧址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范文四:国民政府进驻重庆风云变幻
国 政民 府 话史
八 驻重庆进 风 变幻
1云
枢中迁移 汪蒋分离
战
进入第二段后阶,日本侵 方华出针现变化,促 使 终国于道扬分镳
。
四至川重, 庆并迁都与坚持长期抗把结战起合。来抗
在抗 战第的阶段一,国 政民着府把中手机构迁枢
政府内民部英美派亲日和之派间明分化显,尖 对立锐, 战时期抗国民府迁都政重庆,是经 过时长间酝
选择酿的结果。早在 195 3年川统一政后,蒋介 曾石次 入两川察, 视为认川四是战的良好根抗地据 ,导督川四 政军局改当革政治 整,军顿队 ,改善交,通为日后迁 中国 队军严已重利失 南京,到威受,胁 蒋介在国石防 高会最议上了作 《 国府渝与抗迁战前途 的》演讲 。0
3
重都庆备条准。 件917 年 130月 29 ,日淞 战沪上的
场日 ,国民政府定迁决都庆重 11。 月2 日, 0国民府发 政民政国部府分成抵员重达庆 1。 2初, 月国民政府重在 宣言表,“ 移驻 重, 庆续继日抗对”战。 2 6日 林森率,
国府庆设路办公, 址民党国央中部党设曾于家。岩国
1
41
民党
领重心导从南京退撤, 先后在汉武留停个一期, 时后然转再迁重。庆在中国军队的战略防御阶段, 由 于国政府民面正
八 驻 重进 庆 风 云变
战场的幻抗抵,更 由中国共产党于领导的敌后游战击争 军 新四、军游和队击。 这造就日成军战过线,长 兵力 猛发展, 烈迫日军调使兵动,力对付 深其入后的八路
分散
,源兵不足,军 开费支大过 ,内国反情战也绪 不军事把重放在点固巩领占, 扶植汉区奸组, “ 扫荡 织 而使整个”战局发新生转的。折
断滋长
。日本不 得不停止正对战场的战略面攻, 而进
人
抗日民量力,加 “ 强以养战 战”政 的施行上,策从 当 战争进入相阶持后,段 日相本应调整了对国
民政
府的方,针 决定以政诱治为 降,主军 进事 攻为 辅 。1 39 8年 1,月日 本近卫阁发表声明内,宣 布 不以国“陷, 对国 政民作出府新的姿态 1。1月 3 日 ,本日发 表政府为对民手”谈 和 。着随争的战继续 日,本足泥深
日 抗战争 期初, 日 本诱 降 京 国南民 政 未 府 能奏效 。
,日近卫 发又中日表关系“ 根 调整方本针” 声明的, 国”并与 建立完之的全 外“交 ”关;系中 缔结日共 反本日这种政策的造国成民政 内 府部 的严 重 分 化。 就是也的新媾条和件 主要,内是容 :中承国认 “ 洲
策,满 加建参东亚新设秩,序日本 予拒绝。不 ”1 2月2 2
第
二 次 近卫“明声 ,” 出: “ 提倘国民政府放抗日弃
公政约 中日经;济作。合
面艰对的难国内形外势日本和诱的政降策, **
一仍面喊 “ 高决抗战坚到底” , 在全却面整施政方调;
针11
5
一面秘
派人与日密接本,触 试与日探
本停战的条。件国 民
政 史 府话
汪精
到重庆后, 卫把叛则国敌投暗的流成变明了流,走 公开叛国上投的敌道。 路日原本期望在国来政民府内, 以日派亲汪卫代
精
开始后,** 举起了抗旗战,帜 了不少讲慷激昂慨
替蒋
石介,实 中日和谈现, 但计落此空了 。中战日争 的,话受到 民党各派势力国的拥护全国人与民欢的。 迎民政府的再次国改, 组使汪精的卫力被权大大削。 弱这使汪精更卫到感愧羞 恼怒、,进 步一上走降反日
道蒋,路 束结了汪联蒋合治统局面。
的江山 ( 阴今绍兴 ) ,生 广东于禺, 番身小出吏官庭家 。主席、议 防最高国议副会席、 国主民政会参长, 对议抗战 景前观悲望失,是亲日 派著名的首领 。沟桥卢事 后变,汪是 亡论国的表代, 纠同集伙形 “成低 调俱乐 败” , 密秘策投划日降本。为配合日 近卫政本的声府 抗日战爆发后,争他身 为民党副总国裁 中、央政会治
精卫汪 (813 ~ 8914) , 名兆4铭 ,字季新 。原浙
部籍 ”,反 抗日,对 对国共合作。反他们 吹 鼓“战 必 大
本和日香港同本日代秘表会密谈 ,洽接投的降步骤 与条件 并先后,会见本陆相日垣征四郎等坂,谋 划绪就后, 伺机付诸便实。施
明,
汪精卫多次亲信高派崇和武董道、宁梅 思等到平
制订
的计,划率陈 君、 周佛璧、海 仲鸣等逃离重庆,曾前往 时法国统治下的当越南河内 1。 2 月29日 , 汪精 发卫致表介石蒋等人 《 和平的议建 电》,报 又为称“ 艳
139 年8 21月 18 日 ,汪精根据日卫侵本略者先
事161
精卫 叛国 敌 的 投 耻可行 径, 指斥 汪 “ 秦 桧 为 卖 国 求常委决定会 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党籍,卫撤销 一切职 务
。 “和”平的旗号 , 公开叛投国。 全国敌人严正声讨民汪
电
” ,鼓吹应响本近日卫阁内声明,打着 “** ” 与
荣
”, 强烈要对求绳汪以法之。1 399年元 ,旦 国民中党
》要 亦称 《 ,汪日密 约》。 其 要内主是:容 东北将让割“ 日华强结合度带地” , 由日本 长期占领 伪;政自权 中伪警察 和 由,日本官训练 ,教 武亦由器日本供 给;伪 央 政至地方府政 ,府都 由日本问或职员监督顾; 军伪给 本;日把蒙疆 、 华北 长、下江游华南岛和 屿, 为定
儡府政。 12月 3 日,0 汪签日订了《 日新关华系整纲调
同南
北汉的头奸目起与一本代表谈日判 ,准备立傀
成同年5 月, 汪精初卫一伙日本在护下到保上达海,
八 进
驻 庆重 云 变风 幻
政府
财政经济政的 策、 工 、 业业农、 通等 ,交都由 日控本制 ,一切资 源 由,日本意任发 ; 禁开止切一日抗
山到海 洋 ,从 中空到 地下 全 , 拱部手 给 日献本 侵 略 者。 9401年 3 月 0 日,3汪 卫集团大小汉精奸就伪
各
活动 。 这个等卖密约 国, 把国中北从方到方 ,南从 高
职 ,南京在式成正伪国立政府,民 址地在 考 原 院试, 并发 表《 国政民政纲 》 和府 还《都言 》宣 。伪政汪权 首都 沿,用天青白日旗 ,另黄色三加角片,布 上面写标榜继承 华中国法统,民仍称 “ 国 政府 ”民 ,以京南 着为“ 平**和建 国”字样。 汪精 任行政院卫院长代兼
席主 ,陈公任博法院院长立 温宗,尧 司 任 法 院 院,长
117
周佛
任警政海、财 政部长部 ,又后任 行 政院 副 院 长
国 , 民 政 府史 话
本
华中遣军派司令松官石井及日本根南京驻 “大使
儡,” 它的一行切均得动命听于日军本国主政府义, 就是它的太日上。 伪皇组织部各的门权都掌实在日握 从本。汪伪政权 立成后按日照侵本者的略意,旨与日 在本南京进行于关调整“ 国 ” 的交判谈 1。940 年8 月 3 1
员人伙。 入但汪伪政是权彻头彻的尾日侵本者略的傀
等有还意留一下部长些的级职高位空,缺以引诱 派
蒋梁鸿志任
察监院长院 王揖唐,考试任院长院 。汪精卫
顾手里,问甚至对 本日设在海的特务上机构言听也
计认
伪政汪, 并纠权集德国 意大、利其及他西斯法从仆
又
南京签在订《 日华本条约基 》,至 此本宣日布正式承
, 日汪之日缔间 《 结日中本基关系条 》约 , 11月 3 0
日
国继相认。 承这进步一立确汪了傀儡政权伪附的地庸 个整国的中略目侵标 汪。政伪权到全遭国中人的民强
。位它 像“ 满国 ” 洲一样附属日本,于这也是 日对本
烈
反和对唾。弃 重国庆民府政也下对汪精令等卫悬赏拿 。 但双方仍不办秘断密接触, 行进谈会
2。
**摩擦 限有抗
着重从政治敌对上国民政府降诱, 强对加后抗日敌装 感到恐惧武 ,因对反而共益日积, 其政策极点重逐转 到渐反方共。
面抗
日争战持阶相到来后段, 日本变改侵了策华,
略进的。攻 蒋介集石也团中对共导的革领力量命发的
展18
勇开展大1模规游的战击, 沉重打争日本击略侵的军嚣民 抗武日装, 立建抗民日主权政,逐 发渐展抗根据 张日气。焰 八军路 新四军、兵深分入大农村广, 组人织
的
情况下 ,导领路八军和四军在华北和新南各省英
方中
共国党坚产全面抗战持,在正 面场不断失利
战地。 除
甘宁陕区以外, 边相继立起建察冀晋 晋、鲁
中冀国产共党及领其导的抗日装力量迅速武发壮大展 为,抗战日的中流争砥,柱 期抗击长大部了日分军和 绝部分伪大军 。沟桥卢变事后 ,介蒋仍想石把产共领党的导队军至 9410 党年发员到展 0 8万, 人队达到 军0 万人, 5
成豫
、 晋绥、 山东、 华 、中 南华 、琼崖 等 抗日 根据地。
八 进 驻重 庆 云风 变 幻
拆散、 掉,吃 或用合法的方式,逐 渐化并溶后达到
最
解中除共武装的目的 。理所当这地然遭中国到共党产 的拒。绝 直武汉时期到 ,共中央仍中继续坚持党各 联的盟张,主 出提立建统一战组线织, 制定 共 同 领纲, 改政革治机构 国。民党上对述主张加均以绝拒 鼓,吹企 把共图产员党吸收国民到党中去 加以,化。 溶武 汉策,使 共国系进关入一个更加了错综杂复阶的。段“ 天国今民党外的一党切派 都,有独没立在存的由 理” ,失守后, 蒋 石介国民和政府对产共采取新的错党误政1 399年 1 2月1 至日 30日 ,国民 在党重举行庆五
五届全会。中这次会 的中心议容内决定是在新形的 定势设立一叫个“ 共防员会委”的专 机构门
。下如抗日何, 并定制了防、共限 、共溶 共的方针,决 五全中会,后 督蒋饬国民中央党部制党和颁发
定11
9
了一系
列 防 共限 共 文 件 , 如 《 防制异 活 党 动 办法》 、
国 政民 府史
话
防区共产党活动范办法案草 等。》文 件定规共对产党
《
党异问处题理办 法》、 《 处理异党实办法施 、 《》沦陷 的略策为 : “中央示宽大, 可方务须谨地严 下级,积
极
争” 斗; “ 党部负斗责争, 任府处政调地和, 军位则 行**队活。动于是 , 民国党舆的工论大具肆诬蔑、诽
后盾”为 ,鼓 动民党各国级部党和级各民政国府紧加进谤共 产党 八路、军 搞割据 “ 、”“ 破 政坏令令统军 ”一
;等 国民政府的军队包、围封 锁甘陕宁边,区并 发动
进攻;19 39年 4 月在 山博山,东6 月 在河深县北 湖 、造袭击了共党产和八军、路 新军的四**擦, 摩杀害共产 党军政员 16人0 0余。人
南
平,江 11 在月河确南及太行山山区, 民国党后先制
何应钦、长副参 谋长白崇总电令禧路八军 、新四军
在
9140年 1 0月 19 日 , 民政国府事军员委会参谋总
为1 0万人。** 叶挺等、电国民致政,府除 驳其斥 无理求外, 为顾要全抗大日局, 应将答南新江四军移
防一个月
全部内至撤河以黄, 北要并军两将 05 万人缩
编 6途经日南茂林皖地区,时 到 8 遭多万民政府军的国伏
江
北 。191 年41 月 4日 ,四军新 900 0人余命奉移,北 。 双方击激 战7 昼夜,新 军官兵四 除0200人突 外,围 随后,蒋 石宣布介新四军 “为叛 军”, 消取四军番
新大部
分烈牺壮牲, 军叶挺长被扣 副, 军长 项英 难遇 。。 号 皖“南事” 变到受国外舆内论强的谴烈责 ,产党 共石不得不 保 “证 后以 再亦决 无 剿共 的 军 事 。 ”但在
据 根 有理“、有利 有节 ” 、则原行斗进, 争使迫蒋
介
20
1
1943 年
3 月,蒋 发 表 《国中命之运 》, 接策划新的 准着备袭击延安 对此,。 国人全民声同指,
责国际论 方舆协力争,抗 时及制止了的新共反谋。图
反
共动,活 调遣将,兵 对陕甘边宁区 进 行 装 挑 武衅, 也纷纷反,对 路八军严以阵,待做好了反 击部署 各 针对。军日止大停规模战略进的攻形, 势民政国府
后在先岳、南 长、沙西安等地召 开一 系 列 军 事会 议 ,分三期 轮流训整全国队。 军1939年初 , 新调整全重 国战区 ,全国将划为分第至一第五战区、第 八第十战 至区 ,以鲁苏、及冀 察战区, 第六、原 战七区销。 军撤
八 进 驻 庆 重 风 变 云
幻调整战部略署 ,出提 整“军理队建立队 军 ”的务,任
限度之
势与攻击反,以牵 消耗敌制,人策应敌后 游
之
事委会员制了定二第期战方作,针提 : “ 连出发动有
击续部队 ”;“ 抽出部轮流整训队,强化 力”战 。 这表明 庆重局当蓄主要意八让路、 军四新军日同军作战 而,自己则加强 实力相机事。行
1
99 3年 2, 月军为封日中国海疆,锁对海 南岛动发进潮 安。 年 11 同中月旬, 军日占领广为南宁西 切断中 国,西广越与南的际交通国线, 钦从州登湾, 陆攻陷
防需
而发动要,的国民 政军府被应迫战,很 少动主击出
。行多
战役、次战 斗 但,多数日是军根其据政治 军、事
从 1
99 3到年19 0 4,年 民国政府军管与尽日军进
攻
,2 月旬中占海领等口重。镇 月6下旬占又领头汕、
兵中反攻, 月力底收复昆关仑地。
城、等钦县 、南 宁和昆关仑等地 。12月 旬中国军中集队1 39 年92 下月旬 日,军向江中长游地进区攻 3,
1
1
2国 民 政
府 史话
战
, 役国中第五区部队与敌战激十余战天。 日先军 后失复。地
失败。
月5 ,军日在空配合下发军动随 (县 ) 枣 ( 阳
)
三九军军长陈安宝十临前亲指挥线,中弹 牺, 反牲击
月下
攻占南昌旬。 中军队国动发击反,争夺 烈激 ,
第
占领枣、 阳南阳 桐、等柏地 ,国中军队经反过攻, 1收93 9年 9月至 1 0月间,日 军抽 1调 2万兵力, 会
利用诱
深入、敌 重埋伏的兵法,方在长沙北面永安 与桥头驿之间猛烈反市日军击 ,保住长了。沙 9140 5年
攻长
。 中沙守军国第战区司令长九官岳统兵薛2 0 万
,十
集三团军总司令自张上忠亲将两团率营一兵截力击日 , 在宜城军瓜南激战中受店伤退不 壮,烈牲。 日 军在襄牺东作失利战后 ,兵增调, 援续进攻继 6。月, 日 军 先占后川领陕屏障阳、襄宜昌 。 1914 年4月, 日军
西宜昌
。 国中队军襄在东平与日军原战一周激, 三
第月
,军为日确保了汉,武 扼入守川咽, 大举进喉鄂
攻又占领
东、 闽浙沿海的大东片区地。
3 国 难财 经官膨资
胀济
转战时轨入,道其中 有沿工 业海 内、 迁 经济 统 、制 南西建、 战时设金等。 这融些施有措助于免避军破 本日乘
却国难之膨胀起来。 机造坏的成后经济崩方溃, 有利于持坚战;抗但 官资 僚前中国工业 70%战 以上中在集沿各省海,市 战争
全面抗战爆
发, 后国政府民取采多措种,施 经将
12
2
爆发后缺乏有的力移转措,施致 使大绝部毁分于火,战 落或敌入手, 只有小部分在政府资一助, 在下业家企 和工人群共同努众下从力上海等迁地往内。地 据统计 至,1940 底年 ,迁工共 厂69 家,3 中其政由资助迁移府者 448 , 包 括 家 钢铁工 、业机 械工 、业电 制 器造 、 业有人工 1126 人4 1。409 年 后,工方生产业总值 为55260 元万 ,抗为战供提了有的力持支。化 学业、 工织工业纺、 品工业。食 这内迁些企,业计
八 驻 进 重庆 风 云 变幻
1397 年8 月 起 连续发,安定布金融办、法 粮管理方食 矿商和工汇管外理。 些这措施于支持对抗战是也要必 的 。南大西后建设方 ,四以为川心中, 沿海以西迁的
行实济 经 制统是 战 时 的重 要措 。 施国民 政 府从
法
,发 行国救债,公增加印 税花 、酒烟税,加强 对农
企业骨为干, 加上地方有企业原农和业,在 国民政府
民营轻 工以 为 业,主化 工 食、品 纺、 织等 增长 较 快。 。积政府 发放贷, 设立合作金库农,兴修水 ,利改良 次,其在农业 面方 注意,加土强地利, 增加用种面
植变了
些地区工这落后的业况状。交通运 也输有改善。所
、 力工化大等业企, 分布川、于 、 黔滇 、等桂,省 改
资委员会源直管接,理 立建了矿山 、钢铁 机械、 、电
并
举 发展,工。业 国营国以重防工业交和通主为 ,由
扶
下, 抗持战期前获得著发展。显 先首 国,营 民、营
9139年, 粮都食得获丰收。政府 鼓还多励种营,经种 植棉花、 油桐 烟叶、、 、 丝,茶以 中一其部分特产土
品种等
使西南,、西北数 农省得到业发展 。1398年和
23
1口,出 取外汇,换 为购军火提供资金买。
国民 政府史 话
的职能
, 紧对货币加金的统融制调剂和 19。39 年 9 月交通、 农民四 银联合经营行 成,立 “四 行联合办事总
国
政民府也采了取时战融金措施 增,国强银家行
公 《 布时战健全央中融金机办法 》 ,构将中 央 、国、 处中 ,”简 称 四行“处 总”, 负责“办理政府时战金政 员融兼长理事会任主席 授,在权常时非期“ 可 为宜便之融, 为抗战供便利的提件。 条又有利但于僚资本官 国民牟政的府治日益统败腐,财政开支的 猛增和
官策关有特种业务各”。 总处设 理会, 事由事军委员会委 措施 ” 这。蒋介使可以石权全制和调统动全国货币金
取的暴, 中利私囊饱, 中集富财。
一
半,军费开支 浩大。 南西地区济虽有所经长增 ,但只有榨 取大人民广的血汗 ,以大扩源财 。为
应付大
庞
的略侵严重破了中坏国济经,国家财 政入不收战前
僚及本大资发难国,财 成大造后经方逐济渐凋。敝日 本
入仍不出。 敷国民政府护保地主大资产大阶级利益 ,开支, 填补赤,字政 府采了取一些策、 政施。措
1
983 年达23 .1 亿元 19,4 1底增至 年511 亿元,1 94
滥发钞4票。 193 7年底 政,府行法发 1币.64 亿 元
,556
.9 1亿 元 比,前增加 战39.39 倍。 大7发量钞票行 成通造膨胀货 ,140 年9后演愈愈,烈 大劳动人民广吃尽 苦头 ,四大家族而从却中渔利 ,发大财。 调整横税制, 增扩税捐 1。41 9改年两项税制变。一
年达底1895 亿 元, 到 195 4年 8月 止, 发 行 共 达额
是
将间税接从利由计税为改值计从;税二 将征是田
收
142
权赋收归央,中 由征货收币为征改实收物, 为 “称 田粮 食库券。 同新增食时盐时附战税、加 货物税和接直 源
赋。实”征。 1493 , 粮年征借停食搭止现付, 全金部付给税 ,称 为战时 “新三税”。 这 成为抗后期战府政主税 举要内外借。债举 借内主要是债行发公债 。 年8内
美共金2. 1亿, 元英 金002 0万。 举镑外债, 借是向苏先联, 转向后英、 美、 。 8法 年中外债 25借种 ,计 1 亿 借0 . 84亿 元的军美物资。
用发行公债 1
8 ,种 共计法 15币1亿 元多 关,金1 亿 ,元
八
驻 进 庆 重 风 云 变幻
多美
元, .15 英镑亿, 1.03 法郎亿,后 来又向国美 租实专行制度。 抗战爆卖发后,对 重要口出农品
产
和产矿品实行统购统。 销914 年2棉纱实行对购,统同 时 盐、 对糖、 烟、火 、柴 茶叶、酒 等行实专,卖由专 卖事 管理业统一局收购和批发销售 以。政策、上 措施实的,行 于政府对政收入财增
的
起了加重作用, 要时也加剧了同通膨胀。货 物价飞涨, 加重了人民的担负痛苦。和 民工业族在通货胀和沉 膨捐重税的迫压下 加上官僚资,对本料、原 场市、 运
等输面方的统制,从 1 941 以年后逐渐衰, 到抗退后战 已期许多有私营厂工产破、 业或减产停 在此。时间 以,大家族为首的官四僚本, 借资助于
政治
权特迅膨胀。 速据1 94 年统计2, 官资僚在本工业央、 中、 国交通 、农民行在抗战前四4 年的 款额存
增资本中总已占6 . 598%, 居优势 地。 在金融位方,面 中加了 6 ,倍 战由前占部全行银款总存的 额9% 增5到
12加5
0%8 ~09% 。 行占四大量外有汇黄和, 在金融金居中国 民 政
府史话
于
断地位垄 。官僚资还本制着控专卖构机,并将势 力 伸到村, 拥有农量土大地。这 种况, 加状大批上官 污吏的贪非为作歹, 使后方大济处经危于机中,之大大
丧失
民。
心
4
外交 格 局抗转机
战港,
同时对关 、岛 港和马来西亚香动发突然击, 强袭 、 美对
英日宣,战 平洋太争战发, 世爆战界发生了局
194
1 年2 1月8 日 ,日本偷美袭海军国基地珍珠
行
领占英 美 在 中 、 国 天、津上 、 广海 州等地 的 租界。重大变 化
改。了中国的外交格局。 变战争发爆消的息传到山重城庆, 起引民政府和各界极国烈强的应。反蒋 石介即立
太
洋战平争的爆发变改中国 所了处 的 国 际 环,境
9
日 , 民政府由国席林森署主名发布文, 正告式对本 日宣战 同, 对 时德 意、 宣战。 当 天 ,中 共 央 中 也 发表 中人国与民美英及其抗日他友邦缔军结同盟事 为, 最 中国共产《党为平洋太战争宣言的 》 ,呼吁中 政府国和
召集国民
中党常务委央会员 作出,应相的对策 1。2 月
后
打倒日法西斯本而争。 1942 年斗旦元 ,美、 英 、、 全苏界庄严宣告:世 签各字保证协国作同战 绝,不敌与 等 中26 国代表华盛顿在签了署 《联合国家宣言 ,》
向国单媾独和 。1 月2 ,日 据根罗斯提议, 建福立中国战
区
盟最高统军帅部 由**担,任高最帅,统美国的
史126
从此中
抗国战争与世日界法西反斯战争融为体一,中国 战 成为场个太整平战洋的场个重一要成部分。组新 的势促进中局实国废现除平不等条约 ,鼓了
舞场、战 苏战联互场配相, 进合反法西行的斯世大界。
越战南和缅北部。甸 国战中与区平太洋其他战区以欧及
洲迪
中威将任统部帅参谋长 。区范战围包括中国 泰国、
、八 进 驻 庆 重 风 变 云幻
国中人民抗日的志,斗 并提了中国的国高地际。位
满”楼 为,利中国抗击日本,用 美国务国卿赫尔函致中 利 问”。 美题 同国英 国 磋商, 消取在 华 领 事 裁 判 ,权 国交部部外长 建,议判 谈 “消取切一特殊有性质的权
1941
年 5 下旬,月 平太洋空上是已 “ 雨欲山风
来19
42年 10 9月 日,美 国副务卿国有将文告, 关面中交国驻 美大使。 、中 美、 开始英订就新立约题, 在重问 庆行举谈。判此时 日,本在平太战争中已处于不洋地利, 位御
“ 以
增强国中日作战的效能 对 。 ”得到英国当同意,
于后交租还及撤界和销除治废外权法之协》定。
骗欺用作。 9431年 1 月 9 日, 日本汪伪签与订 《 关了 英闻美加讯速了中国与判谈的进程 。1月 11 ,
权等,日 予以迅速整调以废除至 旨在,加增汪政权伪
的根
本方针 ,》 提将除九龙、出 港香以的外租界、治 外法
会前决定议 《 了完成大东为战争所亚需的对要处华理
中美在盛顿华署 《签 于取消关美在华治国外权法处
理有及关问之条题约 》, 英在中庆重签署 关《于取消国英继 法,效 布废约弃宣权。 除废系列旧一约 ,中国是人
在华
治法权外及其关有权条特约》。 他有其国关家也
1相2
7
国
政 府 民 史话
中国际国地提位的高果。结 是但 ,约也并非完新平全
民长
期争的斗果,结是 中政府和国人坚民持战抗, 使等的条 约。如英国拒绝 回交龙九香港。 国民政和府
在
裁判独
。
, 中规仍定军美人员在国中触刑犯时, 应律美由单方
同 5年月 美与关国于理在处华军人美刑事员案换文
件供款贷 2 美亿,元 6 签月 订《 美中借租定协》 , 陆 续 给国 8.中 4亿美的元借租资物 美国。为国民政府还练 大训批军人员,事 新用式器武备其军队。装但是, 蒋介
美
国为促使国了政民继续府日抗 ,142 9年 3 提月
石只将
小一分用于部对日战,作大部 被精心保存分下 来,成 为来后行**进人民反战的内主。
力出虑发 ,不英顾国、苏 的联反, 对中把作国为 “ 四 强
”及
多更从战地美后国求谋“ 界领世导位 地”的长远 考
美
国总罗斯福从战时打统日败本的事需军, 要
以
一。 之1943年 01 月1 日9, 、 美、 英三苏外长国在 莫科举行斯议会, 研战讨后问。 会题前, 罗斯决心福要 以四强国大长外会发议表言。宣 于美由国的坚, 持 参会的加外部长会议交,上 由国驻苏大中傅秉使常字签 言,》 由。,此中 进入国“ 四 ” 强列之,并 为战成为联 后1493 年11月 81 日,蒋 介石宋美偕龄自庆重乘飞 于 194 3年1 0 月3 0日 表发了 《 国四关普于通全的安 议期间宣苏外长莫联托洛表夫示意。同 在没有中外国
长合
安国全理会常任事事理的地位奠国定基了础。
机,
赴 罗开出席、 中、美 三国首英脑会议。 议会发
表了 《罗开宣言》, 宣布: “ 国三宗之, 旨在剥日夺自本
1
8
2
1
91 4第一次世年大界战始以后开在太洋平夺得所占 满或洲 、湾台 、澎湖群岛等,归还 国中。
”之一领岛切, 屿在日本使所取于窃中国之土, 领例如 平洋战太爆发争后, 国英要中国求派兵入缅战作
,
国政民府正编组远式征第军一军,路 史迪由任总指
所辖威五、第六 、十六军六 9共 个, 师总计 01 万,人
入挥
,卓英罗、 杜明聿任、正 副司长令。官 国中远军征
八 进 驻 重 庆 风 云 变
幻
支援英缅军作。 1942战 年 3 , 月第军在同古五日军
与
激十战天, 多量杀大伤军, 日因联络和给但养切断被 围于,安仁的英羌, 军毙 敌102 0多,人 克仁复羌安,并 于 底向月撤北。退 4 ,月暂编第 六十军六驰援被军包
日长安澜在戴与军激战中日壮烈牲。
牺
,援 征军被迫分远别入国境和退印。 度第 二○ 师○师
解英军
700 0 之 人, 取危得 了 重大 胜 利 。 因后 军 日
增
军, 一并量大备了装美制武器、通 讯 备设和 卡 车。 4
1493 1年 月 ,国驻中印军新编将 3 师个编合第为
月 国民,府在云南重政组远征军司令官长,部陈诚
任
2 个集
团,军 17共 师个 连同直属,种特队部, 兵总力 20 万余。人1943 年 下年,半中 美极组织打通积印中 公的缅路战北役 中国驻。军印兵工团在国美兵配合下,工修 筑从印了雷度多到缅北支密那中的印路 公( 称后 迪史威路 公)。 10 , 月中驻国印第军一联英、 美军一合
令长官司( 卫后煌继立)任 ,黄琪翔 任副令司官长,辖
部, 开始由
北缅向军发起日势攻 ,先后占攻平新和洋
于
。 1944邦 年3 至月 6 月 又,先后克孟缓攻、 密支那,
控制了
缅北 各 点。 要次 1 年月,再 攻 占 坎南 芒、 友
1。92
国
民 府政 史话
西南
上交通陆。 3 月线,新六 以一部军继续进南 ,呌 脉与英在军会师,终 于全在缅北、歼 滇西的日军, 得取 反作战的胜利攻。
驻印军与滇西征远会军芒友师 从而完,全通打了国中
5
利胜望 军政对在策
几次中互有胜日的大战役。 负为策应了英军香港在的
太
洋战争平爆后发,在 国正面中战, 曾发生场了
作战
,941 年112 月9 日 ,民政府国令各战区下起攻 发调集约10 万兵力 三次进攻长第。 沙国中九第战区所部
击,
牵 日制军行动 日军。阻为止中国 军 队 南 增 援,下
于新墙河、
汨罗一河进线外行围御防。 当军日攻长猛 时, 中沙国队军一部固以守防, 城另以优兵势分力三
墙河以北 。役毙伤此日 军5万 多人, 日俘军 10 0人余,缴获步 枪骑 100 余支、0 机 枪100余挺 ,以大炮及其及 军他用物资。
对路日形军成围包。 军日大量杀遭伤突围后, 回退新
州衢 玉山、机场等,日本大为 惊。震 5月 ,本为日了本 的安土, 全坏破国空美在军江浙航的基地, 空发动 赣战役。 中国第三浙战区3 多个师在浙赣0东组线织 防
母舰
起,飞轰 日本炸东,京然后降 落中在国东南华金
、
942 1年4 月 81日 ,国美空军炸轰机太由平洋航
空
御, 第以战九区10 个 师部署于赣西浙线。5 月 15日 ,军守 。过经个一半的月疯狂攻, 进日十、 十三两一军 军以第日十三和第十一军, 东军西击第三战夹区国
中103
地区赣个两月,在 行大进肆破后坏撤回防原。国 民 乘势政跟,进至 8 月 下,旬收 复此丧役的大失部领。土
于7月 1日在 峰横相, 会通打浙了线。 日赣军驻扎浙
府军对曾日作军强顽抗击, 毙伤军近日3 万,人随后 从 194 3年5 起,月 日军先 后 发 动鄂 西 常和德 战
,役 第六区官兵与战军日进长行达半年多反复的争夺 ,次至年 1 月初,双方 复原防恢 1。944 初年 ,美军领占了平洋太马尔群岛绍主的要
八进 驻重 庆 风 云变 幻
岛屿,
威到日胁与东本亚的联系,南日 决本定打通从
中东北国至南的大陆交通越。 此,为 军投日 入0 5万
兵余力和2 05 飞架,机 动了发为称 “一
号作 ” 的豫湘战 采取避战、观 战消的极度,态不作积极部署 ,一 些高
桂
战役 。在本的日强攻势面大,前国 民党 军 当政 局, 级将腐化领落, 导致军堕战队斗力减锐 ,造成正面战 上场又次大溃败。
一
下 , 自9144年 4 月 至1 2月8 个 月, 从中河南一打到直 广西、贵州 ,实 了打通大陆交现线的战通略划。 此计役 民国军丧党了豫、失 湘、 、 粤的大桂,部共 20 余
重万外创, 其他是多仓皇避, 逃闻而风。退 军长日驱
直
民党守百军余,万除 衡保卫阳坚战持46 天 ,日军以
给豫
湘桂战的豫中、 役衡长、 桂三柳次战会, 中国
平方公里,
失大丢城小市 14 6,座衡 、阳 林、 柳州桂 、党军损民兵力失 5 0万至6 0人万,沿 几途千万人的民 南宁 等 个空军基7和 36地 飞机场均被个日军领占 国。
民强烈的不,满 也使国盟感失到望。
生
财命产遭巨大受失。 这次损溃大败,激 了起全人国
113
国 政民 府史
话蒋反。 共迪威到史国后,中对国 共两的抗战党度和
随态着世战界局的展, 美国发对华策政渐转向逐
扶
况,状有比较 观的客了解 为。动推共国作合日抗, 他曾向 **建议 调,西动地北国区共双的兵力方 ,进袭平汉 的日军线, 并把积的武存拨器出一部,分 给敌
后战英勇场日的抗八军路 新、军四。史迪威 还要求 都遭到蒋的蒋拒绝。因 , 此双方生尖发的矛盾锐 。1944
介石
予他赋指中挥军队全国力抗的全权。日他 建议的
迪。威与此 同, 时国民政在府辖内, 民主区运高动,涨中共提出 立建合政府的联张主, 得广泛获支持。的 中 民国主同盟提出也了《 对抗 最后阶段战政的治张 》主
,
年 01 ,月 在蒋介要石下, 罗求福改斯派德迈接替魏史
赫尔利来
华 “ 处调” 国 共关系。**坚持中共必 须先交出 军,队 实现“ 军事统 ”一, 并称要召开“ 国民大 会 ,”以 抵此建立联合制政府的张主 。国的美的目巩 是赫尔任驻中国利使。 大扬他:言“ 美 只同蒋国介石
合要
立求结即一束专政, 党开党放等。禁 1 月, 1国派
美固
介石蒋统,治“ 防止国政府民溃崩” 19。5 年4 月, 4作 不,同共合作中” 这。就 “ 助长了国党政民府的 国**民了为续实继专制行治统 ,备发动准反**
,动 增大了国中战内危机” 的。
人的内战民 ,于 1954 5年 月 5日 2至1 , 日重庆召开在合政 ,府坚 持一党政专。会议 定决当年 于11 召月国 第六次全集代表国会大。 这会议的次题之一主是拒绝联
会
的议另一心议中题加强是**力,量 准内备。战这
民大会
, “以国民政公布之五五府草宪讨论为础 ” 。
132基
次大
所会确的路线,定是违 背界潮世和流全人国公民意 的。 941 年初5 欧,洲战开场始对法了西
斯德国的总
攻 八 进 驻重 庆 风 云变幻
陆。 登国中敌的后战已开始了场局部反攻 。法西斯 在罗福斯、丘 尔在吉雅塔尔举行、苏 美 英三国、脑会首
。击 太平洋在战, 场美军在接近已日本土的硫本磺
岛
侵者略近临败失的关头 2,月 4 日 至2 1日 ,大林斯
蒙、独古立 库,页南岛部及邻岛近屿还交联,苏大 港 连国际,化苏 联租用旅顺军海地,基中 共苏同营经长 中了中害国权。 同主 年6月 , 国美该协定通知将国政中
束后两个月或
个月内参加三日对作。 战条件是其:外
议, 并签了 订 雅尔《塔协定 》 协定。要求苏联欧战结
在路和铁满南铁等路 。个这定协背是着国中签的, 损
派宋子订、文 宠王惠等与中代共表董必组成代武表团参
议
于4 月 2 日5 至6月 26 日在美 旧国山金举,行 民党
府, 要求国予以意同 与此。时,同 《联合国宪 章》制 宪会
加大
会,中 国选当联合国常任为事理。 6 国 月72日, 国民府行政政院长院外交兼部部宋子长等一文赴莫行 科,斯 与联政府谈苏判 8。 1月 4日方签订双 《 了中苏 好友盟同约条》 及 其他定。 这为苏联协出中国东兵北对日 战铺作了平道,路 也使迫民国政府正承认 式 《雅 塔协定尔》 定的规联在中苏国东的北益权。在 中苏判谈间,期 世形势发界生急变剧。 1化49
5土 。7 月 ,中 美、 英、国发表 《 波三茨公告坦》 , 促令
行
“ 越 战岛” 攻,占冲绳等岛了,屿将战 争向引日本本
年
5月 8日, 国无条件投德。降6 , 月军美在平洋太进
1
33
国
民 政 府 史
话
轰国炸向日本广机和岛崎投长下颗两原子弹。8 月8
日投降本。 日本拒绝接受, 但疯狂挣扎。8 月旬,上美
长 1达 年4殖民统治的 。 月 85 日1, 本日天裕仁皇播广东京湾 的密里苏舰,上举行 了本投降的日式仪。9 月 “9 停战书”诏, 宣布条无投降。件9 2 月, 在停日泊于
本
东关 67军万人被 歼,灭彻底结束 日本了对中国东
北,日苏 对日联宣,战 万百联苏军红入中进国东, 日北
日
,国中战区南京于举日行本投签字降式仪, 蒋介 石何派应为钦代, 表受接本日投,降冈 宁次村表代日 本大伟胜的利 这是中国。人 民001 年多反来外对敌侵入 大本在投营书上签降字。 至此, 国中抗战日取得争了
财产失和损争战耗达消1 00 0美元。
国军亿民亡伤达350 0万多,人 中其场战亡 3伤8 多0万
军民,经八过的年浴奋战血, 做也出重大了牺牲的 全
斯。战和世界争和、平进步事业 出了重大贡献作 。国中
第一
次得取完全胜利的民解放族战争 对,界反法世
西
314
范文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作出迁至重庆办公决定,并就此发表宣言并致电前线将士。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员乘海军军舰溯江西上,揭开了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序幕。半个多月后国民政府开始在新址—现重庆市人大驻地正式办公。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党、政、军所有机关陆续全部迁至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通令,正式把重庆定为抗战「陪都」。这一期间,中东部地区关乎国计民生的1,300多家工业企业辗转迁渝,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工业西渐」序幕,重庆因之被誉为「中国战时工业之家」;中国著名高等学校、新闻出版机构和文化艺术团体也相继迁渝;三十余国驻华使领馆驻节重庆,世界著名通讯社、报社以及几十个反法西斯、反战国际机构、团体也先后在重庆派驻机构。从此,中国战时中枢全部移驻重庆,逐步成为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的世界民主堡垒和国际名城。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因接收需要时间没有很快迁回南京。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重庆作为持续了八年半期间的中国的临时首都地位才从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