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中国成立教案
新中国成立教案
崔 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纵向联系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导入法。
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的十年;
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
【讲授新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与此同时,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生:旧政协。
师:旧政协是指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
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1949年9月2l口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主席**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是一部 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板书)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板书)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板书)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
生:(讲述)
师:(总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的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小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全国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1949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2.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作为代国歌;1978年集体填入新词,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3.国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井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同日下午举行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重60吨,高14.7米,上面雕刻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撰、**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 ,有8幅汉白
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按着历史顺序排列,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 二、开国大典(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开国大典的插图,或者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断,使同学们了解实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次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 席升国旗”时,**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 四周发射出来。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组织讨论)
生:(讨论)
师:(总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讨论)
师:(总结)1(国内意义(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2( 世界意义(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但是,就在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一些领土没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在1951年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三、西藏和平解放(板书)
师: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向西北和西南推进。广大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渴望西藏早日解放,而帝国主义**势力却指使和支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帝势力抗拒解放,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中央采取了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通过广播、通信、派劝和团等方式,向西藏地方当局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然而以摄政达扎为首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拒不接受中央进行和平谈判的召唤和耐心教育,阻止、扣留甚至杀害劝和代表,并部署武力与解放军对抗。为此,人民解放车于1950年10月实施了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同时在国际上加强外交斗争,揭露国际**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西藏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内外交困,受到沉重打击,
达扎被迫下台,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在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于1951年5月21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反映了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西藏的和平解放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为增强十华民族的大团结,建设统一繁荣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藏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标志着西藏作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 【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又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范文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逐步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潮流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
(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外交政策。
2.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屈辱不平等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新型外交关系。
(2)“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废除一切过去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从新建立平等的外交。
3. 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最先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日内瓦会议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外交政策,并且取得的了很大的外交成就,改变了中国过去屈辱的外交历史,显示了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产生了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相互关系的新准则,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建立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新中国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万隆会议,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三、能力目标
1.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培养概括问题的能力。
2.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内容及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2)由来:1953年12月31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于1954年9月被正式写进了中印谈判公报中。同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时所发表的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中,不仅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而且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强调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又声明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中国近百年屈辱外交
(1)《南京条约》是第一个屈辱条约,是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炮舰外交的首次记录。
(2)1861年顺应侵略者要求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等事务。清政府听从英国人赫德的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是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奇闻怪事。
(3)由于综合国力的贫弱,更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在外国侵略者面前长期奉行妥协退让的外交路线.终于酿成中法战争后以胜求和的悲剧,留下世界战争史和外交史上最可耻的一页。到《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竟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总理衙门被改成位居六部之首的外交部。清政府对外不平等的屈辱外交发展成赤裸裸的卖国外交。
(4)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没有摆脱晚清屈辱外交的阴影。袁世凯和段祺瑞则用出让国家民族利益来换取外国支持。
(5)国民政府时期,**集团对日本侵略曾长时间退让和不抵抗,为取得美国的支持1946年订立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认识中国人民渴望独立自主的外交之争
(1)外交之争:
①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顺应民心,在英国侵略者面前坚持了严正立场。②太平天国坚持了外交上的自主精神。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在据理力争无效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民族尊严。④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的背景下,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取得虎口夺食的成果。⑤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⑥国民政府前期,为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以及减轻财政压力,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较之孙中山“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是一种退步。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在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取得收回国家利权的重要成果,英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但直到国民政府退出大陆前,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许多侵略权益仍没有收回,并出现美国侵华权益扩大的趋势。
(2)认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就被强食,弱国无外交。
②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
③誓死保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4.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
(1)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许多与会国家的代表坚持了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正义立场。
(3)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5.对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认识
(1)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2)“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这样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护和平,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地位。
(3)“一边倒”方针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清除斯大林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的偏见。
总之,“一边倒”方针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形势相适应的,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6.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比较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哪些相同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国际环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分别执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原因是什么?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独立。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板书设计】
依据 政策 成就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国家性质 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屋子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际坏境 再请客 亚非国际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请同学们翻到我们教材的必修一108页,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二十三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非常失败的,自鸦片战争一来,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想来都是不平等的,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不是赔款就是割地的。旧中国的外交只有屈辱,没有真正的外交。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才开始酝酿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学习。
课前思考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2. 新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外交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
3. 新中国的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本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关系,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仅反对了帝国主义,而且不至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从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的基础。
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结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世界形势的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建立: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接下来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高潮,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首次访问苏联,与苏联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确保了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明显改善了中英关系,架起中美沟通的桥梁。日内瓦会议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印度支那的关系、中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对亚非会议持积极支持态度。中国政府代表团由**总理兼外长率领,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时,**总理在机场发表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参加会议的,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前两天一般性发言中,出现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面对会议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当即决定将原来准备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散发,而作即席补充发言。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存在求同的基础: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该国近代开始以来都经受过、并且当时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讲话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代表团与一些国家代表团进行广泛接触,加强协商,密切合作,为争取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起了积极的作用。
课后思考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 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区别?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旧中国对外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政策。
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开展外交的坚强后盾。
范文三:新中国成立双语教案
热 ??? 新中国成立(双语教案)
, 点击数:1515 更新时间:2004-8-7 文章录入:青岛双语教育网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Topic: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初二)
傅仕禄
Teaching Aims:
To make the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
c of China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
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in English.
Key Points:
The conditions and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
ic of China.
Teaching Difficulties:
To use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have learnt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t
h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aching Contents:
导入:
通过升旗仪式导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出问题:
每周一我们都要进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是为了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
热爱我们的祖国,因为新中国是无数英雄儿女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现在我们就在这里举行一次简单的升旗仪式,来缅怀革命先烈。
What is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The Five-Starred Red Flag is the symbolization
导出新课: (象征)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ow let’s study section one together. Tha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70; now let’s study the first questi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lease look at your books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ith your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learnt.What a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e
In fact there a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 four conditions.
No.1 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解放战争从1946年开始,经过3年多的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No.2 反动政府已经被推翻
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破裂之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这一反动政府被推翻,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No.3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 p="">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
No.4 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民主党派,迫切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些都成为了新中过成立的历史条件。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之下,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云集北京,为建立新中国作了准备工作。
Let’s go on our study.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Please read the books ,and find out 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CPPCC.
Now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CPPCC. No.1:The Common Programme
Please read the books on page71 silently, and think about:
How to evaluate(评价) the Commom Programme?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纲领性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apital: Beiping—Beijing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What was the time? September 21 ,1949 Where did it take place? Beijing But I think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 Do you agree with my opinion
?
If you agree, please find out the mistake . Beijing should be changed into Beiping 所以我们不但要懂得从图片资料中去找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还应该学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辨别,甚至鉴别信息的真伪。
Now let’s see a film,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s of the film.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仍
人宰割、欺凌的屈辱的历史。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坚持不懈抗争的结果,
那么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人民近代抗争的历史吧~
Now please take out the paper, and fill in the blanks:
No.1 _____________led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 which
took place from ________ to _________. At last the movement was put down by _________ and the West Great Power.(西方列强)
took place in __________,__________No.2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led the Reformation which lasted for_______days.
No.3 The Yihetuan Movement happened in_____________. The Eight –Pow
er Allied Forces (八国联军)put down it .
was led by _____________. Although the RNo.4 The Revolution of 1911
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 it did not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China.
Movement the Class of Leader< p="">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peasantry(农民阶级) The Yihetuan Movement
The Revolution of 1911 bourgeoisie(资产阶级)
If you finish have finished, please come here and show your answers to us. and
read the passage in English.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materials?
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他们都无法拯救中国,无论是洪秀全的理想的人间天国,还是孙中山想要在中国建立民族、民权、民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的道路最终都是无法实现的。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一个崭新的中国带给世人。实践同样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The liberatio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新中国成立之时,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的一些岛屿上,1949年冬季,人民解放军横扫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到1950年6月,除西藏、台湾和一些岛屿外,大陆基本解放,历史4年的解放战争基本结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宣告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实现了全国各族的人民的大团结。
最后,让我们用歌声一起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p="">
范文四: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8年4月底,中共中央在发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通电认为,中共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全国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离开香港和南方大城市北上,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有23个单位,134人参加。筹备会选举了它的常务委员会,**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分头开展工作。9月17日,召开了筹备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一致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主持下,多次召开会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充分估计了各方面的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一起反击美国侵略者。“中央军委决定先着东北边防军四个军十二个师出动参战,尔后再抽调七个军二十四个师作为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逐步投入作战。”10月25日,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在温井以北的丰下洞至两水洞之间与敌第六师第三营相遇,将其歼灭,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一百零九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一万二千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二千六百九十多辆,击毁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其他作战物资无数。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那时我国已有一亿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冬,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4 600万公顷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这就使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她依靠各族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编写人:刘志伟
范文五: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 备受欺凌的历史, 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新纪元。 6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 会的历史性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 变,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事实雄辩地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当代中 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党。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一直处于 落后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从 1949年到 2008年,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35美元增加到 3266美元。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年均 GDP 增长速度为 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 3倍多。同时,我 们在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在旧中国是绝 对无法想象的。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和 完善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包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实行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实现了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这些制度和措施, 有效促进 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永葆生机活力和先进性的党。 1921年, 我们党成立时, 只有几十名党员, 十分弱小; 今天, 我们党已经拥有 7500多万党员, 是一个 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 政党。我们党成立 80多年来,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千锤百炼更坚强?原因就在于 我们党是与其他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先进政党, 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 及时发现和修正自身不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 坚定这一信念的理由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先进政党 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也是推动时代前进的领导力量。只有保持着先进性,才能保持和巩 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带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 的,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贯穿于党的生命 的全过程。只有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站在实践前沿,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 生机与活力。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 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 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 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 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 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 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 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 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 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具有最高目标和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 想、 **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和理想追求。 人类社会经过若干发展阶段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 趋势。而实现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同时又脚踏实地地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而艰苦奋斗。 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既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又是时代潮流的要求。现在,我 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新的 发展阶段中,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推 进现代化建设。要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围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更加全面。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纲领, 明确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 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 一,不可分割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反作用于经济,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我 们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 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 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 政区和台湾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关系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有责任感,更要有紧迫感。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一定能够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宏伟大业,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国家。
中国共产党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重大历史任务。和平与发展是世 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重大调 整时期。一方面,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 南北矛盾更加突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和平面临新的威胁。和平与 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如 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各国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 重要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普遍 关注的首要问题。各国能否共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关 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重 大历史任务之一。 **同志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 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 党在近代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组成了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农民为主体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 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道路。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 开辟了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人民昭示了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方向,并最终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 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理想--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 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
为了担负起领导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重任和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高举**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
只要我们党按照
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