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
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
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
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
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
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
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
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
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
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
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
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 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
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2 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
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
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3 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
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
会儿疏远。
4 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
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
自己不公平。
5 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
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是否
整齐,总要照镜子。
6 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
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
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感觉不自在。
7 有敌对倾向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常与
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扔摔东西的冲动;想控制自己
但控制不住。
8 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
他人合作。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知识
1、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
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
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
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
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
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
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
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
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
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
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
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
张,轻松上考场。
3、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
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
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
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
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
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
3、意志坚强;
4、行为协调;
5、人格健全;
6、人际关系和谐;
7、能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心理平衡十要诀是什么?
答:1、对自己不苛求;
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3、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4、暂离困境;
5、适当让步;
6、对人表示善意;
7、找人倾诉烦恼;
8、帮助别人做事;
9、积极娱乐;
10、知足常乐。
▲正常行为标准(一):
答: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与个人的成就有价值
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挫折与打击,无过度
幻想。
5、适度地接受他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特别不
应对个人在性方面的需要与满足产生恐惧和歉疚。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
当地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要过分的否认或
压抑。
▲正常人行为标准(二)
答:1、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
同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2、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个人
生活目的中包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分。
3、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4、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
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与动机。
5、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
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阿谀,也不过分追
求社会赞许。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1)身体、智力、情绪十
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5、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
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
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
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 动,具有
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
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
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
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
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范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市级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及案例分析
桦川县第二中学 李婷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桦川县第二中学 李婷
案例1:历史课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正在用手机放歌,声音放得很大,老师说:“现在是上课时间,你这样做,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学生用眼睛瞟了老师一下,说:“我听我的歌,你讲你的课,我碍着你了吗?”
案例2:自习课上,学生们正在安静的上自习,教室后面有四个学生在打扑克,辅导老师说了三次,仍然不停止,辅导老师把这四个同学叫出教室,问:“老师说了三次,你们怎么还玩呀?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其中一个学生说:“玩完这把就不打算完了,谁成想你一个劲的唠叨,烦不烦呢。”
案例3:有一个学生特别聪明,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目中无人,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学生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缺乏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抽烟、上课睡觉、下课打架,考试连题都懒得答。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
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
(二)﹑有畏难心理。有一个学生成绩偏低,我鼓励他努努力一定能行,她却说:“我就这样了,上不去啦。”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背不下书??这些都是畏难心理在作怪。
(三)、青春期心理危机。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发生于14-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不合群,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听劝阻:脾气暴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时大声顶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逆反心理:老师或书本上认为对的观点他们一定要说错。
3、自以为是心理: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对,老师说的不对,我想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心态有问题。
(四)、有的缺乏对老师起码的尊重:
有的学生随便叫老师的名字,给老师起外号。有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有一次作文得分较低,就在教室骂老师是不是老年痴呆了,该死不死,我听了非常震惊。
二、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
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表达的方式粗暴。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
(三)、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青少年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 、 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一)、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参与管理,自信自强,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
(二)、提前预防
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
(三)、保持冷静
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一般我们都要进行冷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
(四)、有意淡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随之加强。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被沦为漠视群体。他们为争取自己的地位,往往通过问题行为表现不满或者反叛,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惊小怪,就使这些学生的不良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强化。因此,我们在这类问题行为面前要有意淡化。
(五)、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
虽然要慎用,但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要从点滴抓起,重在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耐心与匠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教师在强化“心理素质”的培养意识的同时,应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掌握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注重研究教育艺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范文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 : 近年来 , 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 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孤 独寂寞、逆反心理、 沉迷网络等方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可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的 心理指导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意见箱邮 箱、 QQ 等信息工具 , 或定期与学生座谈的交流方式等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 中学生 ; 心理问题 ; 对策
近年来,由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高造成的各种悲剧层出不穷。例如, 中学生沉溺网络、情 感迷惑、道德失衡、学业荒废的现象客观存在 , 中学生休学、退学、自杀、情杀等不良事件 时有发生。 这些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 已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 令教育工作者担忧 , 学 生家长困惑。
一、当代中学生不良心理主要表现
( 一 ) 自我封闭、孤独寂寞
在中学校园里有些学生习惯自我封闭、 不善交往、 孤独寂寞。 据知 , 这类群体在当代中学生 中占有一定比例。 其产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 主要表现在学业上的压力、 高手如林的校园竞 争机制下的优势不再、同学关系的紧张、 父母离异的伤痛、家庭的贫困 , 等等。这些都给没 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中学生沉重的打击。 尽管中学生相对而言是一个 较为成熟、 有着较高文化较高自尊的群体。 但他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挑战与竞争 , 需要承受 较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 在这种成功与失败、 优势与劣势、 突出与平凡的转折点上 , 自己如 果没有足够的心理调适能力 , 家长老师若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 , 往往会使他们陷入自我封 闭、不善交往的境地。
(二 ) 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 , 是一种以 “对着干” 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 当代中学生 , 有相当一部 分存在着逆反心理。 逆反是人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 但如果严重的话 , 就会发 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笔者认为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应该是 , 渴望自由与理解的心 理总是受到“居高临下” “领导者”或长辈们的强迫、批评与说教 , 而不是以平等的姿态去 和他们沟通交流 ; 长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 一味地反复说教易产生反感 厌恶的心理 ,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 , 他们想找一些释放自己情感的空间 , 于是网络聊天、 游戏 等一些不健康的空间便乘虚而入。 结果是这些学生再次受到批评 , 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 , 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教育工作者 , 特别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 , 我们必须给 “逆反” 找出 路 , 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讲究 “因材施教” , 改善我们的工作 , 有逆反心理的同学他们也渴 望被尊重、 被信任、 被理解。 学生工作者可不可以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平等地去与学生 交流 , 相信这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是有效的 , 然后再结合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正确的引 导与关心。
( 三 ) 沉迷网络
网络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 它在给我们带来信息资源的同时 , 随之而来的网络 “病毒” 也悄然 毒害我们中学生的心灵 , 据知 , 每个学校都有网络成瘾的学生 , 这是困惑现代中学生工作 的难题。 网络迷恋不仅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损伤 , 而且就像海洛因等毒品一样严重 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网络成瘾的内因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自制力相对薄弱和喜欢接触新鲜事 物的心理 , 中学生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 , 渴望实现自己的愿望 , 品尝成功的滋味 , 而网络 就是比较容易找到自我的一个空间。 网络成瘾的外因是因为网络的魅力和社会学校家长的监 督管理引导不完善 , 据美国心理学家格林菲尔德指出 , 网络之所以有这么多让人上瘾的强 大力量 , 是因为它能让使用者产生亲密感、 无时空感、 无压抑感 , 自我操控感 , 而这种力量 是其他事物都不曾有过的 , 这正是网络的魅力所在。 网瘾的形成和网吧、 学校、 家庭有一定 的关系 , 网吧的不规范经营为青少年网瘾开了绿灯 , 利益的驱使使他们的良心丧失殆尽 , 由 此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 , 甚至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取缔。 对学校而言 , 有些学校因管 理不善无意间为学生网上冲浪提供了便利因素 , 成为学生网瘾滋生的温床 , 因此学校自身 也应当加强管理 , 就有关网络方面及时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说教 , 使之更好地为学生学习 服务。 对家庭而言 , 就像 “ 陶宏开教授在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讲座中谈到的一样 , 家长要 想办法走进孩子心里 , 多注意和孩子沟通 , 孩子其实很在意家长对自己的态度。 家长也要学 会与时俱进 , 多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 磨难教育和亲情教育。 网瘾的确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 也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 其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 , 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 , 与其保 持适当的距离 , 利用网络优势为自身服务 , 是人控制网络 , 而非网络控制人 , 学会利用现代 信息资源多为自身学习就业服务 , 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的。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 一 ) 有关部门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 并给予统一政策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 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也日渐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 , 同时这一问题也 广泛引起了心理专家们的注意。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已印发 《纲要》 明确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 以提高中 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提出 , 随着 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竞争的加剧 , 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在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网络技 术的信息时代 , 面对更加激烈的挑战和竞争 , 当代中学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相 信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 ,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我们不能停留 在口号与宣传上 , 重要的是落到实处 , 能让每个中学生都有一个思想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 面貌。
( 二 ) 提高中学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导能力要想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 首先要提高教 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指导能力, 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 , 特别是对学生 的心理思想指导能力。 笔者认为 , 学校的有关部门应定时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力培 训 , 特别是新上岗的学生工作者 , 他们没有工作经验 , 更需要给与培训。 要想给学生一个思 想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 这首先就需要学生工作者有如此的精神风貌。 另外学生工作者 应定时地召开工作交流会议 , 相互交流工作心得与工作经验 , 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 当然年 轻的学生工作者也有他的工作优势 , 由于年龄差距不大 , 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 心理问题。 身为教育工作者 , 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 更 重要的是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掌握 一些实用的心理咨询学 , 为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排忧解难。 其实学生是非常愿意与 老师交往的 , 他们信任老师 , 同时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 ,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是多 少 , 这要看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自身魅力和对工作的态度。
( 三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学校中我们还应开设一些心理 健康教育系列教程 ,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 比如 《心 理学》 等课程 , 这些课程的讲授目的要明确 , 它是用以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 如何做一名大家 都认可别人都喜欢的人。 而不是单纯地让大家比着课本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概念 , 这种做法 往往起到相反的结果 , 不仅不能引导学生 , 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 使该课程成为枯 燥无味的形式教学 ; 在中学里还应当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报告 , 推荐有一定影响的老 师学生或社会人士来做报告 , 通过现实实例来引导教育学生。
( 四 ) 利用意见箱邮箱、 QQ 等信息工具以及定期与学生座谈的交流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 误区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 , 不只限于面对面或信件的交流 , 学生工 作者可开设学生意见箱 , 允许学生写匿名信来发泄他们内心的不满 , 提出他们当面不敢提 出的疑问 , 意见箱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看待问题的心态。 另外学生工作者应广泛利用现代信息 工具 , 比如邮箱 ,QQ 等 , 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 , 根据笔者的现实体会 , 这种交流方 式更受学生青睐。 中学生们毕竟是年轻人 , 他们喜欢和老师在网上进行交流 , 因为在网上他 们可以隐藏自己的姓名 , 可以无所拘束地进行畅谈。 而学生工作者也可以趁此机会了解学生 的真实想法 , 了解班级的真实状况 , 而不是一味地听取某些班干部的反映。 学生工作者同样 可以定期地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 , 这种交流方式能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 通过 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 了解他们的心理 , 以及时地对症下药 , 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并 且在交流后做一定的笔录 , 这样到下次交流会有所依据 , 也能对学生前后的心理变化予以比 较 , 同时学生也会因你的心细和对他的重视而渐渐喜欢上你 , 能敞开心扉更好地和你进行 交流。
参考文献 :
[1]徐卓婷. 简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J ].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8( 1) . [2]伍新春. 中学生心理辅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徐静.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10( 6) .
范文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第十届全国论文评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单位:宝坻区史各庄镇初级中学 作者:刘万奇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内容摘要】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及心理健康发 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 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只有对学生只有全方位、 多角度、 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研究
中学生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是时代潮流的主宰者,是社会的未来。因此,培养合格的 中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大多 集中在孩子的饮食、 身体、 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 忽视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心 理品质的培养, 导致现在中学生心理出现各种问题。 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对当前中学生存在的 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见解及思考: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自我认识具有两面性,自我认识不够。
当代中学生生理发育的提前, 加速了心理发展的进程。 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高峰期的中 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所限, 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即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 没 有自知之明,狂妄自大。 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完善,有时又出现自我否 定的倾向,出现自卑心理。
二、自我意识强烈 ,缺乏社会集体责任感。
现在的中学生,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 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性格依 赖性强,意志薄弱,耐挫能力较差,缺乏竞争和责任意识。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 自己, 不考虑他人; 对别人要求过高, 对自己要求低。 缺乏集体观念、 服务和奉献精神。 “个 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 缺乏对集体对社会的 责任感。
三、早恋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营养条件,生活环境及网络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使现在的中学生青春期普遍提前。 他们对异性充满着神秘感, 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感, 产生性的渴望。 随着这种 好奇心和好感的与日俱增,发生了早恋。早恋使他们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 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更有甚者由于冲动出现性行为。
严重威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迷恋手机、深陷网毒
信息的社会化, 手机的智能化, 查阅资料,与他人的联系沟通,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有手 机。 但孩子年龄较小, 不能控制使用时间再加上网络游戏的诱惑使孩子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 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
1、影响思维方式,不利于成才。
现在都是智能手机,手机上网、 QQ 微信聊天、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等功能都严重影响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个别学生作业直接找百度,作业帮,自己从不思考。殊不知这样 下去, 孩子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有的孩子通过手机作弊, 弄虚作 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交朋良莠不分 ,是非增多。
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本来是便于联系孩子, 但他们有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有 些学生不仅在校内交往频繁, 而且与社会上很多人也是联系密切。 有时校外的朋友一声呼唤, 便旷课直接参与。有时校内有事,本来不大,一个电话,也是呼啦一片引起是非,制造一些 事端。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心理健康隐患。
3网络黄潮,毒蚀孩子心灵。
网上的凶杀 、色情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拔、深受其害,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 大的摧残。因受不健康的内容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学业成绩直线下降。心灵的腐蚀,造 成法制观念薄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刻不容 缓,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1、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我们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 设立专职心理教师, 建立并公布心理咨询电话, 设立 心理咨询开放日, 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 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比如:黑板报、图窗、校园广播、 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 大力营造校园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 使心理问题学生及早得到帮 助与解决。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主任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之重。
班主任是班级的缔造者也是引领者。 班主任工作既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也要重视对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健康、 优良、 坚定的心理品质与人格都和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中应创设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才有利于学生心理 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 ,这是知心姐姐卢勤所说的名言。所以可以在教室墙壁悬挂名人 名言及绘画,尽可能地体现“真、善、美”的风貌,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培养健康的人格。其 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这里首先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 康知识。所以班主任应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良好的敬业、 爱生形象,发挥班主任的人格 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才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 处。并使学生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不同的学科, 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孕育在生活中的教育, 它与生活 的方方面面联系紧密。 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 生自觉主动地接受, 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效果。 总之, 只要教师善于创新, 善于发现, 就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随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缩影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与奠基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要求孩子干什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所以家长首先应注 意自己的形象,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合理排解工作、保持自信、 乐观、开朗、向上的良好心态,才能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以减少孩子情绪的紧张与不安, 摆脱消极的心理因素,保持愉快积极的心境。同时激发孩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开朗的 性格,保持健康心态。
其次,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学会生存, 学会合作” 是 21世纪联合国提出的口号。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意 识,孩子越少,越要培养。当今社会是个合作时代,小到我们的家庭,大到国家都是合作互 赢。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孩子快乐、 热情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 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在今后的事业上能宽容以待、精诚合作的品质。
三、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 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 生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于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或来自于网络、报刊杂志、电视、书 籍、电影、广播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而一些负能量社会 信息及社会风气, 则会对中学生造成种种危害。 会使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 难以形 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净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要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 家庭的教育和辅导, 更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 多种途径 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才 会让当代的中学生学会欣赏自己 ,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超越自我, 成为 21世纪的主力军。 参考书目:
1、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 》
2、 《卢勤作品集》 卢勤著 2004年9月第1版 269.
范文五: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一、确定课题
1课题的背景说明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人员组成 、指导老师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四个阶段
三:具体内容: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习 (2):有利于生活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四:调查记录
五: 成员体会
六:结题报告
一、确定课题:
1( 课题的背景说明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已成为面
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1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生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2 ) 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 ) 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研究时间 研究步骤 研究内容
2006年10月,11月 准备阶段 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收集有关信息,设计研究计划。
2004年12月,2005年1月 初步研究阶段 查询资料,进行初期的研究与交流的评价,完成开题报告和开题指导。
2007年3月,4月 深入研究阶段 进行调查,取得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2007年5月,6月 总结交流阶段 在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各类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论文、活动小结等,进一步总结整理资料,并对此项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三:具体内容: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心理健康有利于学习
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有一些悲观的学生,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很差的。在同样的情况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室,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很好。他们即使一次考的不好,也不悲观失望。而是冷静下来寻找失败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学习。情绪是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2)。心理健康有利于生活
“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就是美的。”其实这句话就说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 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生活枯燥无味。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1) 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分析了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发现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
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可知,中学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可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第15名的总成绩……妈妈大动肝火,要我退学……母亲高要求的压力,使我在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紧张,怎么办,我们不是泥巴,可以捏出你想要的形状……。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早恋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从中可知,中学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耍…和男生在一起就是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道中学生普遍表现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中学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根据教师反映和与男女中学生的座谈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女中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
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研究过程中的调查表
为了掌握更实际的资料,使研究更具有真实科学性,我们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这个年龄的中学生,使我们感触很深。以下是我们的具体采访过程:(附件)
五:成员体会
陈桂月: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有敌意症状。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对他人存在着敌意倾向,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动刀动棒。有一位男生,,仅因别人比他有钱,长的帅便被这位男生怀有极大的敌意,在有一次晚自修时,找人打了他一顿,幸好被值班老师发现,才避免一次恶性事故的发生。 在我的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同学仅因为别人学习好就对他怀有敌意。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出身、我们的相貌。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的现状。这一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也让我知道自身的不足,存在的缺点。对于这些,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我要培养健康的心理,让我的明天更美好。
王晶: 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和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嫉妒、孤僻、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心理行为问题,并且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中生约为,6,,这个比率现在还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我认为学校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一方面有助于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对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而现在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从他们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应在鼓励他们继续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畅,
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接受。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林霖:庭教育不当也是影响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如有的学生家庭骄纵、溺爱子女,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依赖性强;有的学生父母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学生了养成抽烟、酗酒、赌博等恶习;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甚至无人管束,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有,,,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通过这次调查我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由于学生成绩较差,行为约束力较差,但父母却望子成龙,造成他们与家长的隔阂。因此,教师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努力去融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及时与孩子沟通,创造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气氛。
林丽云: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差,即使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好好的交往。本来心里也想和别人谈谈,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成功的人际交往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这说明,一个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大度、真诚等优秀品质。只有具备了优秀品质,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林翠玲: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因为我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遇到失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在遭到别人误会时,我又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解……生活中有许多的困惑,让我找不到出路。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和我有着相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我现在可以静下心来,坦然的面对,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恐惧和不安。只要心理健康,我们就
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六、结题报告
(1)、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 生理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A(性格缺陷。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B、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归属感。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的监护和学生的独立要求,父母的保守倾向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其次,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和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孤独。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文化等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A、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与畏缩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其次,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工作变动频繁、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些都使学生收到的关爱和注意不够,需要学生不停地努力;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B、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减负不少,升大学成了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生放松的弦一下子紧绷起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冲突,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此外,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压抑、烦躁、紧张、缺乏自信心,缺乏生活的乐趣。
C、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种西方文化、港澳台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穿紧身衣和牛仔裤、唱流行歌曲、看卡通书等,而毕业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2)(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中学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他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中学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他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要消除中学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中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
高得多。女中学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女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他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中学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中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他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他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
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中学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第三、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他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他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他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
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第四、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女中学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女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女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女中学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中学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女中学生的早恋困扰,教育者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女中学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
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
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1、你认为心理健康重要吗,重要 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经常生气吗,较多 一般 较少 没有 3、你会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别人吗,会 一般 不会
4、你生气时如何发泄自己,看书 聊天 画画 跑步 5、你喜欢和别人交往吗,很喜欢 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6、你认为心理健康对就业有影响吗,很大 较大 无所谓 无影响 7、你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吗会 不会
8、做错事情,你会主动承认错误吗, 会 一般会 不 9、你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吗, 能够 一般能够 不能够 10、 能够客观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吗,能够 一般能够 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