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No(6,20102011年第1期 理论探讨 General(No(157(总第158期) THDORFrICALINVESTIGATl0N
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焦方义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相悖而行。同时,我们还要以一种辩证的观
点来看待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竞争的发展;但归根结底,其不利影响还是主要的。 最后,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l一0084一04 部地区先升后降,中部和东北地区持续下降,东北地 经济学所讲的平衡是指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 区降幅最大,这种趋势呈现加速态势。2008年东处于一种结构合理、相对协调的状态,系统功能达到 地区GDP总量已占全国的54(3,。人均GDP 部 了最优。不平衡则是指相反的一种状态。任何一个 经济体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运动发展中旧的平 距则更大,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东北的1(43 的差 倍,中 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了,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新的部的2(08倍和西部的2(32倍。L2J 平衡得以实 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完善程 现。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长远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度、医疗、教育、收入水平等方面L 3|。经过改革开放
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也经历了由70年代 一、当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末至80年代初逐步缩d,至13 80中期以后不断扩大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过程,二元经济结构趋于刚性化。城市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公共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条件大大优于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自1978年已来,连续26年 保持GDP增长速度在10,以上,三十多年的平均 村,广大农村还没有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上学农 GDP增长速度为9(796。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低、覆盖面小,城乡发难问 失衡[4|。 到33(5万亿元,财政收入6(85亿元,人均GDP接展严重 近4000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1。在应对国 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 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高度集 分配中的比重趋于下降。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国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际公认基本指标基尼系数方面看,我国目前已达到
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比我 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 国是3(31:1,而我们的邻国日本是1:0(8。城镇居 现同时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 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 距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 长速度4,,5,。此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特别 源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 是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垄断行业的高管阶层与一 与环境约束加剧等方面。 般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财富分布不均匀,少部分 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 富裕阶层占有财富的比重过大。从宏观分配格局来 衡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四大区域的发展不平 看,政府收入占的比重过高,企业收入次之,居民收 有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只 入占比低。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1989年16,, 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并显著上升,西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项目《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经济转型研 究》;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 创新团队支持计划(Hdtd201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焦方义(1961一),男。山东平邑人,院 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理论研究。 84
万方数据
2003年12,,2008年11,;而国家财政收入2000 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拉开。可以说今天区域发展不平
衡的现实是过去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8 J。 年是年是1(3万亿元,2004年已升到2(06万亿元,2009 我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和不科学的认识是导致 6(85万亿元。财政收入每四年左右翻一番,占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普 今天发生不平衡的思想认识原因。**提出发展 GDP比重达20(45, 是硬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遍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收入 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社分配体制不合理,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人民还没有 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后的正确抉择,但实际上 同步共享发展成果。会 我们把发展片面地理解成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在措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出现不平衡,一条超长、一 施上采取了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片面追求GDP的条超短,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5|。我国的教育、卫 量扩张。由于对发展的不科学、不全面的认识数 生、医疗、文化、科学技术领域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 发展方针和政绩观的偏差,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导致 的问题。就业问题突出,社会管理能力不强,黑恶势 经济增长方式长期无法转变,结构不合理问平衡, 力滋长,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频发,上访案件增
得不到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生态多,日益积累的社会问题影响稳定大局和可持续发题长期 的矛盾不
展。 断加深,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现内外失衡,内
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高投 部失衡表现为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外部失衡表 现为“双顺差”。 高增长的背后是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 的资源消耗和污 化、国际化的根本性问题,1984年以后我国改革的 染物排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GDP 总鼍约占世界GDP总量的6,,能源消耗却占世界 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发展加速,三农问题没有 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业化重点在城市推进,城市的定 能耗的15,,水源消耗占世界的54,,铁矿石对外 位视野窄,没有作城乡一体化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和 依存度高达50,,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6]单 位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1倍。单位 公共服务局限于自我发展的圈子里,辐射功能、带动 GDP水耗是发达国家的5,35倍。大部分江河已 功能、聚紧功能、龙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城市的功 能不全、基础设施没有向周边乡镇延伸,户籍制度这 经污染,在600多个城市中2,3的城市缺水,近年来 道樊篱阻碍了城乡人口的流动,使我国城乡差距越 污染事件频发,能源与重要原材料安全、生态环境已 来越大【9| 。亮起红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凸显。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先是采取了按劳分配与按 二、出现不平衡问题的成因 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有历史 际执行的结果是要素收人大大高于劳动收入的占
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 比,突出效率优先了,公平原则没有兼顾。在“两个”
比重下降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措施的等很多方面。“三大”差别解放前就存在,建国时期党的主导思想是要消灭“三大”差别。改革开 三、正确认识发展不平衡问题 放前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包括70年代至80 年代初,国家对东北和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化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 建设,主要项目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对工人阶级实 认识。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 行级差不大的八级工资制,“三大”差别开始逐步缩 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 小,东北的经济总量与东部差别不大,人均国民收入 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 高于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 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 别是1992年以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 不断强化,东部地区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人才优势、 的合理性。 要区域。由于投资效益最高,国内资金、政策优势、投资环境优势,成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主 ,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 人才等生产 理性和积极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 要素也不断流向东部地区,形成东部地区快速发展
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区 之势,迅速拉大了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差距【7J。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际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 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外部性”问题,这些
市场机制失效的具体表现,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 是 战略,按照**的思想,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的不可或缺。我国搞改革开放,东部地区的区控 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实 势明显,资源配置效率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位优 现共同致富。开放政策的路线是由点到线再到面, 势,受市场机制驱动,地区不平衡出现了。处于劣 由四个特区,到沿海14个开放城市,再到内陆。沿 到改革开放后期的不平衡的产生和存在与海省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占尽了政策优惠、区位我们要看 前的不平衡是不可等同的,这是在经济改革开放 优势,率先发展起来,等到优惠政策惠及内陆地区。 持续30年的
万方数据 85
快速发展、人均GDP已经超过3 000美元、经济总量 住了机遇,在此基础上勇于开拓,通过多种合法合
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财富,率先富了起来,对于理 已跃居世界第2位的基础上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 分人的合法收入,我们应当予以保护。但是,这部 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各地区、城乡、全体居民实力大 时,对于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相关部门必与此同 增,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相对不平衡,同改 须予以重 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物质匮乏、资源短缺的不平衡不 视,进行合理有序的调节是非常必要的,是促进社会
分配公平、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是社 可同日而语。对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口丁以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 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生产
发展的必然目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 展的从积极的角度看,发展不平衡能够形成竞相发 展 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 局面,导致活力倍增,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 是当 问题不是要彻底消除各种差距,而是要把差距控制 提供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走过的历程,正 打 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协调发展。发展不平衡问题 初按照**同志的指示,建立了“四个”特区, 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僵化局面,整个经济开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能 始有了活力。珠江三角洲的搞活和率先改革开放带 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动了其他地区的比学赶超,虽然地区差距出现了,但 1(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城 是起到了满盘皆活的效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五个方面的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 革、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发展 引入才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时代高度、结合我国国情提 使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任何事物包括经出来的,是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发 济社会的发展都要经历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要用这一思想指导 衡的过程。当前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我们在建立和检验我们的各项工作,使我们的发展观念从过去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面的、不协调的、非科学的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个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一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经济 个体现。 增长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的 二是要看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弊全面发展,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模又有结构 病,孕育着严重的后果,危及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 的合理的发展。 不平衡长期得不 到改善,差距过大,会进一步造成生2(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要素向发达地区的集中,发达地区资本过剩、人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 过剩、人口过密,出现城市病。而欠发达地区则相 次深刻变革,必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 反,易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分化的 领域。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把经济 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结构功能下降,发展速度下滑。 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 城乡差距过大会加剧城乡矛盾,广大农村居民的消 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对于构建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 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 扩大消费需求不利,也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消 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 除二元化经济结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况下,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 的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者生存成为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收入分 方式的强大动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 配制度的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共享发展成 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果目标的实现。 3(要落实好已有的区域发展政策 三是既要正视和承认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现 实,又不能 保持东部发展势头,加快实现东北振兴、促进中 以此否定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不见是错误的,违背经济的正确方向。对发展不平衡这一严峻问题视而 首先,国家在已出台的政策基础上尽快完善配 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 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衷。但也不能因发度调整投资结构和战略性资源的配置,充分调动各 展出现严重不平衡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地区的积极性,发挥区域优势。 社会主义方向,目前出现的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
同时,加强落后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 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改革还不到位,开放还不全面,
境保护。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区域,基础设施非常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不是相反。 不健全,不仅是交通、通讯、能源等生产性的基础设
施落后于其他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基四、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础设施建设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这些 新时期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下,很多人抓 项目由于其收益见效慢,很难吸引到大量的资金,因 86
万方数据
此,区域本身在这些方面就缺乏发展动力,这就需要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发展,提高自身
能力,分享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每一个参与 通过政府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使落后地区的市 者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 场主体同发达地区的市场主体大致处于相同的起跑 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杜绝一切“潜规则”。 线,才能使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成为可能。另外,生 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居民收入 的基础,是经济和社 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 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很 会成员之间收入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 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力。鉴于此,相关 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 部门应积极促进落后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 度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机制,规范垄断部门的高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再者,积极扩大区域内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收入,消灭各种不合理、不合法收入。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东部与中西部区域之间广泛六、变“危”为“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东部发达 地区对中西部区域的支援力度。不仅从基础设施方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 合理利用低碳经济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调 面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援助,从其他方面也要积极拉 整步伐【l 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整 动中西部的发展,借助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在质量、成 个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 本、价格上的优势,积极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 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能为第一、二产业的 品,使中西部地区的产品能在区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有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整个经济形势的 中占据一席之地。另外,落后区域本身要从注重市 已 发展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我同,各个地区的 场营销技巧、策略着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 市场经济发展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 有的市场营销队伍,及时获取和分析瞬息万变的 这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I'玎J题是非常严重的。第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 设 产业的落后与不发达是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中存 三 4(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 在的普遍性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落后地区这种情 进程 况就更严重一些,因此,着重加强落后地区的经济结 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5(6,,特别是中西 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更低,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 力,能很好地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 路。所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是 参考文献: 农村地区 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及时遏制收入差距扩大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
的势头,对我国经济总体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出版社,2010(
非常有利。 [2]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
也可以为我国未来的经推进城市化不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措施, [J](统计研究(2007,(5)(
[3]陈顺祥(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失衡问题探讨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
需要50万元固力。如果每年有1600万,1700万农民进城,每人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7,(28)( [J]( [4]陈炜(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定资产投资,那么“十二五”期间就需
产业的巨大需要75万亿元投资,带动工业化供给和产牛其他众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 [J]( [5]高延鹏,吕贵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要。要通过延伸城市基础设施,推进[J](特区经济,2009,(5)( 公共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挥各种类型城市对周
[6]朱智文(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 边乡镇的辐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甘肃社会科学,2001,(6)( [J]( [7]阎海,王明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J](河南 五、加大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 科技,2002,(10)( 差距 [8]铁卫,杨旗(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J](调查与思
从经济公平角度出发,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 考,2008,(3)( 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当 [9]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前,收入分配的公 2001( 平问题,并不是一种绝对化的公平,并不是以牺牲效 率为代价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公平”,是 [10]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特别 指收入分配 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差距水平E。相关部门 关注,2008,(3)( 应采取措施积极完善收入分配 [责任编辑:惠国琴]公平的相关政策,使
87
万方数据
范文二:怎样看待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广西总人口?约5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1?900万人?,占38%。壮族16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下同)的86%,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来宾、百色、河池6个市?。瑶族150?余万人,占8%,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个市?。苗族50万?人,占2.5%,主要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自治县)。侗族32万?多人,占1.7%,主要聚居在?三江、融水、龙胜3个自?治县。仫佬族17?万多人,占0.9%;主要聚居在?河池市。毛南族 7 多万人,占0.38%,主要聚居在?河池市。回族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市?的城区及所?辖的灵川、临桂、永福、鹿寨县。京族2.15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岛。彝族0.72万人,主要分布在?隆林、那坡和西林?县(自治县)。水族1.35万人,主要分布在?融水、宜州、环江和南丹?县(自治县、市)。仡佬族0.28万人,主要聚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既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以及历?史社会条件?,发展相对较?快。
由于广西的?多民族性,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数目庞?大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乡。
三.广西人口状?况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50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8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万人?,出生率为1?4.4 ‰;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8.7‰。 2008年?常住人口及?其主要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4816 全区常住人?口
其中:城镇 1838 38.16
乡村 2978 61.84
其中:男性 2536 52.66
女性 2280 47.34
其中:0-14岁 1063 22.07
15-64岁 3298 68.48
65岁及以?上 455 9.45
四.广西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
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五.广西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积极意?义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广西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桂东、桂中、桂北沿西江?地区, 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要 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口粮产?销平衡,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成为我?国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
4.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
5.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
6.构建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7.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
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缩小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
9.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范文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1、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1).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城镇的文盲率为5.22%,而农村的文盲率高达11.55%,在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地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达91%,就业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只有6.85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直接影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2)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比较滞后。1978-2004年:我国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和医生数增加很少:二者分别从1978年的1.93和1.07增加到2004年的2.40和1.50,增长相当缓慢。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全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涉及70%左右人口的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3)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农村文化站、图书馆;室,的设施建设、网点分布、服务能力比较落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贫乏。
2、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矛盾突出
(1)就业矛盾十分突出。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目前仍有近1.5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困难人数增加:结构性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下岗失业人员、低技能劳动者和失地农民等数量较大: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因为不具备现代产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就业比较困难。(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2004年:全国需要社会保障援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包括短期与长期,的城乡居民总数约1.4-1.8亿人:但仅有2205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488万农村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58.2万农村人口接受传统救济。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模式是以农民家庭自筹保障为主。在扶贫救助方面:2004年农村得到低保的人数仅占应保人数的18.7%.在医疗方面:部分地区以合作医疗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医疗保障:但远未实现社会化。(3)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城乡统算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在改革之初的1980年: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3。1988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上升至0.34。20世纪90年代: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已经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目前已达0.46。
3、社会管理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缺乏一个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不同部门和单位自成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公共安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并导致衍生灾害的发生,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成: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立法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民间非政府组织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4、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中:仍有不少数量在按照计划体制的传统做法运行:机构庞大:规章制度僵化:运行成本很高: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范文四:怎样看待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doc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广西总人口约5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1900万人,占38%。壮族16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下同)的86%,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来宾、百色、河池6个市。瑶族150余万人,占8%,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个市。苗族50万人,占2.5%,主要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自治县)。侗族32万多人,占1.7%,主要聚居在三江、融水、龙胜3个自治县。仫佬族17万多人,占0.9%;主要聚居在河池市。毛南族 7 多万人,占0.38%,主要聚居在河池市。回族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市的城区及所辖的灵川、临桂、永福、鹿寨县。京族2.15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岛。彝族0.72万人,主要分布在隆林、那坡和西林县(自治县)。水族1.35万人,主要分布在融水、宜州、环江和南丹县(自治县、市)。仡佬族0.28万人,主要聚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既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以及历史社会条件,发展相对较快。
由于广西的多民族性,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数目庞大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乡。
三.广西人口状况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50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8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万人,出生率为14.4 ‰;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8.7‰。 2008年常住人口及其主要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4816 全区常住人口
其中:城镇 1838 38.16
乡村 2978 61.84
其中:男性 2536 52.66
女性 2280 47.34
其中:0-14岁 1063 22.07
15-64岁 3298 68.48
65岁及以上 455 9.45
四.广西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
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五.广西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积极意义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广西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桂东、桂中、桂北沿西江地区, 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要 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口粮产销平衡,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成为我国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
4.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
5.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
6.构建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7.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
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缩小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
9.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范文五:对我过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看法
地区发展不平衡
国有制与不平衡发展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产业发展不平衡
城乡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
资源利用与产值不平衡
社会福利分配不平衡
人民意识与经济增长不平衡
医疗 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
1.贫困群体巨大。
(1)农村贫困人口。截至2004年,中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同时,失地农民已达几千万人。
(2)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其农村户口阻碍着其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被面向拥有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所排斥,而且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更易遭遇各种意外风险以及陷入生活困境等。
(3)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随着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城镇职工因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失业、下岗,城镇的贫困发生率有了较大的上升据统计,全国城镇贫困人口估计约有三千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
(4)残疾人群体。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口,其中1700万处于绝对贫困中,1200万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2.失业问题比较严重。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1300多万人。2300多万人需要就业安置。加上每年需要安置一大批退伍军人、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登记失业率一直接近5%,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一些。我国现在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随着城市化加快,失地农民的增多,意味着1亿多农村劳动力还需要转移。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70%,专科生仅为40%。
3.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一是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2004年为0.458。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0%;最富裕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之比为10.7。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3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镇居民享受了各种福利和补贴,如加上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和补贴,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在6倍上下。
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
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04年同期则达到4.25倍。
五是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01年发展到1.77∶1。
六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
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将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会维持在1%上下,80%中等收入的家庭仅占有财产总额的一半。
市场经济肯定要有差别并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广大群众对凭自己的诚实劳动和依法经营而富裕并没有意见,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关注:一是诟病那些通过旁门左道而暴富者;二是一些暴富者为富不仁、富不思进,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感不强;三是一些轻松暴富的群体富不思源,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禀赋,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心理。四是现在的一些贫富差距是由机会不均等、起点不公平、体制不合理造成的,一些垄断行业和“油水”部门的畸形高收入。
4.有的地方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保护。
劳动者的工资偏低,且常常被随意地克扣和拖欠。目前中国9400万进城务工农民,被拖欠工资竟高达1000亿元。 劳动时间延长。劳动条件恶劣,职业安全保障不足。劳保福利欠缺。劳动合同制度亟待完善。工人的合法权利乃至人身权利受到侵害。 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政策原因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