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他们的性质不完全一样,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德国园林理论家希尔施非尔德给园林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园林是这样一个场所,在那里人们能够舒适的、安逸的享受乡村生活的利益。能够享受自由、观赏、散步、空气、凉爽,可以陶冶精神。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消遣的场所,他有更高一层的意义,它是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品,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优美的大自然的景物,它是哲学上的避难所,它是乡间大自然的景致。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无论在造园艺术和技术方面都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地,并形成了地方风格,又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设计,掇山理水,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强烈的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构造的咫尺山林,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重含蓄,贵神韵,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园内建筑,也有建筑也有供主人日常游憩、会友、宴客、读书、听戏等要求的多种样式;园林的布局,则多与住宅相联,通过空间艺术的变化,营造出了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效果。
中国园林有各种类型,由于中国园林都是以自然风景作为创作依据的风景式园林,因此有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园林布局主要指导思想――师法自然,创造意境。如何使园子百看不厌,虽小不觉小,实现师法自然,创造意境的要求,实在是园林布局上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在以下三个问题实现突破才行。第一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采取下列手法。利用空间的大小对比;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寸;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利用空间回环相通,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绵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路径回环曲折,可延长游赏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空间感。借外景;通过意境的联想来扩大空间感。第二突破园林规则,方正的生硬感,寻求自然意趣。采用以“之”形游廊贴外墙布置,以打破高大围墙的闭塞感;为打破围墙的闭塞感,不仅注意“边”的处理,还注意“角”的处理;“实”的粉墙变成为它们“虚”的背景,犹如画面上的白纸,墙的视觉界限的感受几乎消失了,这种感觉在较近的距离内犹为突出;空廊、花墙与园外的景色相联系,第三突破自然条件缺乏真山真水之先天不足,以人造自然条件体现真山真水的意境。从真山真水中得到启示,对自然山水美的规律进行很好的概括。
第二,造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一个良好的布局,应该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顺理成章,不凭主观臆想,人为捏合造作,而是对地段特点及周围环境的深入考察,顺自然之势,经过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高度提炼和艺术概括的“再创造”,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计成在《园冶》中强调“构园无格,有法而无式”这个“法”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无锡寄畅园,在布局上,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以山引水,以水衬山,山水紧密结合,“相地得宜”园内山丘为园外主山余脉,经过人为的恰倒好处的加工与改造劈山凿谷,以石抱石,在真山石中掇石特点,它不去追求造型上的秀奇,高耸,而着力追求在其自然山势中粗中有秀,犷中有幽,保持自然山态的基本情调,不去追求个别石的奇峰,怪石,而是精心安排好整体雄泽气势,高度上起伏层次,平面上开合变化,求得以简练,苍劲,自然笔触去描绘真幽雅的意境。水面与山大体平行,以聚为主,聚中有分。地面空间形成“放一收一放”的两大层次。同时,一个好的园林布局,还必须突破自身在空间上的局限,充分利用
周围环境上的美好景色,因地借景,选择好合宜的观景点,扩大视野的深度与广度,使园内外的景色融汇为一体,寄畅园主要观赏点“涵碧亭”等都散点式地布置于池东,及池北的位置,向西望去,透过水地与对岸整片的山林,惠山的秀姿隐观在它的后面,近中,远景一层远似一层,绵延起伏整体联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
第三。传统园林都有显著的特点即是划分景区,园中有圆,以获得丰富变化的园景,扩大园林的空间效果。庭院是中国园林的最小单位。主静观,空间构成比较简单,一般有房廊,墙等建筑所环绕,院内适当布置山石花木点缀。
庭院较小时,外部空间从属于建筑的内部空间,只是作为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延伸与必要补充;庭院较大时,建筑成了庭院自然景观的一个构成因素,建筑是附属在庭院整体空间的,它的布局和造型更多地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与影响。这样的庭院空间就可称为小园了。
当园林进一步扩大时,一个独立的小园已不能够满足园林造景上的需要,因此,在园林布局与空间构成上产生许多变化,创造了很多平面与空间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把园林划分为几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格各异,各有风景主题与特色的小园,并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把这些小园在园林总的空间范围内很好地搭配起来,形成主次分明又曲折有致的体形环境,使园林景观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空间内获得无限丰富的景色。
江南一些园林,由于面积小限,一般以处于中部山池区域作为园林主要景区,再伺机在其周围布置若干次要的景区,形成主次分明,曲折与开朗相结合的空间布局,主要景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有的以山石取胜,如扬州个园四季假山,有的以水见长,如网师园。解放后,新建的如广州花园苗圃则以植物作为造园主题,也很有特色。
北方离宫比私家园林规模大得多,一般都是利用优美的自然山水改造,兴建的,因此,具有多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多种多样的园林景观。这样就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建筑群,风景点,小园区与景区相结合的风景点,各风景点就是散置的或成组的建筑物与叠山理水自然貌相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具有开阔境界或一定视野的体形环境,它既是观景的地方,也具有”点“景的作用,所谓小园就是一组建筑群与叠山理水自然地貌所形成的幽闭的或者较幽闭的局部空间相结合。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形环境”。它可以成为一座独立的小型园林,即所谓“园中之园”。
景区是按照景观特点之不同而划分的较大的单一空间或区域。它往往包括若干风景点,小园或建筑群在内,由许多建筑物,风景点,小园再结合若干景区而组成的大型园林,既有按景分区的开阔大空间,也包含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意趣,有开有合的局部小空间。如避暑山庄根据有群山,河流,泉水及平原的特点,而把全国分为湖泊、平原与山岳三个不同的景区。
中国园林很注意景区划分,同时也很注意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避暑山庄在山区与湖区,平原区相毗邻的山峰上,分别建有几座亭子,并在进入山区的峪口地带重点布置了几组园林建筑,它们既点缀了风景,又起引导作用,把山区,湖区平原区联系起来,在小型园林中,不同景区分划与过渡,一般以小尺度的山石、绿化或垣墙、洞门等细致的手法进行处理。
范文二: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摘要: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作用,并提出了现代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常见方式。
关键词: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生态性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十几年,人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从生态角度讲,园林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的最终目的为:与良好的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最大。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作用
1.1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
景观生态设计中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如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利用光、风、水等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服务,从而大大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景观植被生态设计以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等等都是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
1.2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系统完整性指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界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景观生态设计提倡按照自然规律,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的恢复和再生。景观设计探索适宜在景观中应用可减少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
1.3 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生态设计提倡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和走势,对自然高差和坡地等条件加以巧妙合理利用。未经过开发改造的山岭、坡地、荒林等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方能更好地物尽其用。
范文三:浅析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浅析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的意义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园林的地形分为:陆地及水体两大部分。地形的规划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在园林的空间感受,更影响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景观的效果、排水、管道设施等要素。因此,园林地形的规划也必须遵循四大原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规划。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
香阁平地而起。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中国园林景观现按地域可分为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和巴蜀园林。
江南园林
1、叠石理水。江南园林以水景擅长,水石相应,构成园林主景;
2、亭、廊等建筑小品檐角多呈上翘,线性流动婉转;
3、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意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
4、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已清新洒脱常见。 江南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巍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庄重、严谨的格调。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
和官员府邸为主,因此建筑体量都较大,布局工整,气势宏伟,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象征意义。
色彩上,北方园林常见红、黄等鲜亮的颜色,区别于南方的白墙灰瓦的朴素,北方园林更能凸显的是高贵和气势。北方园林小品不似南方般精巧雅致,通常较为厚重,体量较大,色彩鲜明,且亭的檐楣等处常见彩绘等表现形式,有别于南方的素雅园林小品塑造上,北方园林的亭台等小品通常置于高点,多为假山之上,能起到登高览胜、俯瞰全园的作用。北方因受气候条件制约,园林塑造中水体景观设计有所限制,通常水面较小,且水景设计多见于皇亲贵族庭园之中,有些园中只是平地造旱园。
岭南园林
岭南是我国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北有五岭,南濒南海,多山少地。
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的纤秀和北方园林的壮丽,而是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最大区别在于江南园林秀丽,岭南园林通透。岭南园林是建筑包围着园林,是一个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院造园,宅院与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园主人追求日常生活的实在。
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
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灰塑和彩绘是岭南园林中极具特色的装饰小品,常见于一些建筑的门头、窗楣、基座、台案、檐口、坐靠、栏杆、屋脊等处。
巴蜀园林
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因而更接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有浓郁的文化气质,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岩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品种丰富,多以常绿阔叶林作天幕和背。建筑风格倾向于四川民居。园林因山地众多,结合地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组织自然空间,体现出飘逸、洒脱、质朴的道家精神。
范文四:[精品]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
摘要: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作用,并提出了现代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常见方式。 关
中图分类号:K958文献键词: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标识码: A 生态性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十几年,人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从生态角度讲,园林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的最终目的为:与良好的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最大。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作用 1.1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 景观生态设计中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如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利用光、风、水等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服务,从而大大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景观植被生态设计以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等等都是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 1.2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系统完整性指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界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景观生态设计提倡按照自然规律,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的恢复和再生。景观设计探索适宜在景观中应用可减少环境影响的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 1.3 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生态设计提倡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和走势,对自然高差和坡地等条件加以巧妙合理利用。未经过开发改造的山岭、坡地、荒林等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自然景
二、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方能更好地物尽其用。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2.1.1 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2.1.2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 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 增强生物多样性。 2.1.3 整体设计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多目标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也为美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问环境。 2.1.4 设计适应性原则 通过对场所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 将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进而实现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 2.1.5 艺术功能相结合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2.2 生态设计原理 2.2.1 保护性景观生态设计 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2.2.2 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生态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大责任。面对满是创伤的场地,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即使面对未被破坏的场地,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2.2.3 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 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而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现在,设计师们已经通过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开始大量应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 三、景观生态设计的方式 3.1 体现地域特点,节约环境资源的设计 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可循环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约环境资源的目的。 3.2 保护生物多样性,模拟植物自然配置 作为反映环境中物种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物种多样性反映了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由此,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设计,可以使植物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保持物种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3.3 处理好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在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 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3.4 结合水体进行设计 水产生的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快。 3.5 顺应自然 自然界是没有废物的。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自然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动性,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
四、结语 总之,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景观生态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目的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乾亮.城市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1):79-83 [2]吴巍,王红英.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J].生态经
济,2011(2):163-165 [3]刘璞.刍论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J].园林.园艺,2009(8):29-30
范文五: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文化内涵
杨丹 刘大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因此,园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处处以中国文化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本文对山石、水体、植物、建筑这四大园林要素中的所蕴涵的文化思想进行简述,以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设计与景观要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景观 文化
前言
在中国人们把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与崇拜,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观念,将这种观念与古典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在自己的生活空间范围内营建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山水——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到魏晋时期寄情山水的隐逸趋向,以及唐宋的山水诗画、游记文学??经过历史漫长的文化沉积,使我国古典园林处处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园林设计中,对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的设计极为重视。其中山石的设计以假山石为主。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绝大多数有着引人入胜的假山设计。如:苏州的网狮园就以山石的设计而著称;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的运用,常采用是一种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手法,水在中国园林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情况成为园林的构图中心。如北京的颐和园中以昆明湖作为全园的主体统领着全园的构图;中国园林中植物的设计非常讲究,在设计的同时常赋予植物以生命,拟人化意境的设计随处可见;建筑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虽不占主导的地位,但其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是园林的灵魂和生命。而园林“景”的灵魂则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形式,传递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道法自然即的哲学思想,庄子进一步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这些思想的形成,引导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中国造园艺术, 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 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目标。”(《中国园林艺术浅说》)。“道法自然”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思维方式。古人造园好于崇尚自然、融于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和形态特征,其主题是尊重自然,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可概括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天,在此即自然)。所以中国古代园
林中山石、水面、林木、建筑都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其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使人“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步移景异”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内涵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核心。“意境”中“意”是寄情,“境”是借物,借物抒情、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因此“意境”是以景为情、心为画。在园林景观中,高度发挥了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感受,在体察感受中,使游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体悟力,将鲜明、生动、具体、自然的艺术形象纳入“虚怀”,在广阔的心理空间自由创造,让心灵境界得到提高。“言有尽而意无尽”,园林因意境而生灵魂,充满了鲜活的生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境生向外”构筑了艺术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三)“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特色
隋唐时由秦汉建筑公园发展到山水宫苑之后 ,诗情画意开始逐步写入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的意蕴,体现画的境界,处处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文学中,园林景观成为古诗人写景寄情的主要内容,成为诗中不可缺少的“景”与“物”。在盛唐时期出现“诗画园林”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代在园林设计的创意及布局构景。中国园林犹如诗画,并集大自然之精华于一园。在游览园林时都可以观赏到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观。如:园林中常用诗词命名景观,主题多以楹联或匾额来表达。如拙政园的主厅堂——远香堂,出自周敦颐《爱莲说》 中的“香远益清”的寓意;园内的扇面亭——“与谁同坐轩”则引自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使园林美景中充满了诗的意境。
(四)“和谐之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气质
园林之中的“和谐”,小到一草一木,大到空间环境。园林环境构成的水、石、花、木、亭、台、楼、阁各种要素,由于它们物质形态不同,产生性格感受亦不同,要使这些要素达到自然和谐的中和之美,就必须使之主次有序协调而生。各景观要素的和谐组合才可以达到和谐之美。如:园林中水边置石,阴柔与阳刚的完美结合;园林入口处空间的收缩和庭院内的豁然开朗,使得园林空间丰富多变;还有景物之间的虚实、深浅、大小、高低、平竖、曲直等形成的相互对比与衬托,都体现了园林的美学特点。这些要素有机协调,和谐发展,使之达到美的享受。造园要素的和谐共生,使人与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统一。
二、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山石
园林崇尚自然,景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石”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在园林设计中置石的手法遵循“自然”的手法,力求达到自然山石的特点。园林选石除其形态必须与自然山石形象相接近,还要以自然的景观为师,使假山具有真山的意味,达到咫尺山林的效果,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如: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岫云、瑞云三峰,其中冠云峰在苏州各园中尺度最高,旁立岫云、
瑞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冠云峰玲珑剔透没有斧凿痕迹,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充分体现自然之美。
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水
园无水不活。水除了做自然要素外,更多的作为体现文化意识的要素而出现,水又称为“玉精”,即天上的琼浆玉液,是贤明、平和、顺应自然、包容的象征。江南之园,园园皆有水。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水作为特色的园林数不胜数。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私家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等诸园均是以水景见长。因此,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水是构成园林景观重要因素和基本素材。
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水求精不求多,讲究萦回、始末,以静为主。诸葛亮的《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典园林大多追求的是返璞归真、淡中求趣的意境。中国文人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使得文人墨客喜欢亲近于水,创作出意境深远的诗词歌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不表达出诗人对水的喜爱。由于文化是相通的,园林造园家们借鉴诗词中的意境,在许多园林中以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赋予水以更深的文化内涵,并将水作为文化的载体赋于景观环境中,使景观底蕴更加的厚重。
四、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植物
园林除了有山水之外,还要有植物与之配合,才称得上自然、清新、典雅,并起到强化主题、丰富景观的作用。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设计上除了把握了花木的生长特性、形态特点和季相变化外,也显示出植物设计之品格神韵,园林中的花木体现了大自然之缩影,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品格,是设计者社会观和人生品格的综合反映。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文人和大众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植物常常由于其所具备的特点和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们的咏颂,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被拟人化,从而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感染力。如:中国古典园林喜欢用竹来造景,不仅是因为它形态多变,也是由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气节、挺拔凌云、坚贞不屈”等优秀的品质。
五、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建筑
建筑之相融相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突出特点,园林建筑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与园林中山水、植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遵循 “山水为主、建筑为从”的原则,形成园林的整体景观,它错落有致、迂回曲折的布置,使园林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充分展现极富自然的山水情趣,扩大和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在总体布局上,通常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配置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园林植物,建筑只是作为点缀风景、丰富景观之用。园林建筑是人工之物,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却能与山、水、植物有机地融揉在一系列优美的自然风景画面之中,通过建筑空间的流动变化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而这种谐和的境界在深层次上则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人与自
然万物和谐的生态观。
结语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所构成的园林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 ,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 ,于潜移默化之中享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深厚,在多方面指导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对现代景观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章采烈 .《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周维权著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1. 杨丹,女,1981.12.12,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7级硕士研究生
2. 刘大旻,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园林景观布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