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油气采收率
油气采收率:rate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油藏:reservoir
油藏流体:reservoir fluid 地层水:stratumtous water 油藏流体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oir fluid 烷烃:alkane
环烷烃:ring-alkane 芳香烃:aroma-alkane 惰性气体:inert gas 矿藏:mine
汽油蒸汽含量:the content of sulfur 气藏气:gas of gas reservoir 油藏气:gas of oil reservoir 凝析气:condensate gas 无机盐:inorganic salt 碎屑岩:clasolite 碳酸盐:carbonatite 花岗岩:granite 玄武岩:basalt 孔隙:pore
孔隙度:porosity 裂缝:fracture 溶洞:cavern
1.溶解汽油比:定义:
层油中溶解的气量,2.1/MPa
3.体积系数(Bo
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 影响因素:温度:溶解汽油比:压力
4.粘度: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单位:mPa.s。 影响因素:温度、溶解汽油比、压力、组成 5.原油饱和压力
原油饱和压力系指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又称泡点压力。
6.岩石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储渗透率:permeability 达西定律:Darcy’s low
地质储量:geological reserves 预测储量:prognostic reserves 探明储量:explored reserves 控制储量:controlled reserves 预测储量:prognostic reserves 可采储量:extraction reserves 弹性气驱:elastic drive
溶解气气驱:solution gas drive 水压驱动:water drive
刚性水压驱动:rigid water drive 弹性水压驱动:elastic water drive 气压气驱:gas drive
刚性气驱:rigid gas drive 弹性气驱:elastic gas drive 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
最终采收率:ultimate recovery 油田开发方式:development model 注水时间:waterflooding time 边缘注水:marginal flood 切割注水:cutting flood 面积注水:pattern flood
层岩石让流体在其中流动的性质。
6.达西定律: Q=KA?P7.
μL
油藏岩石压缩系数
油藏压力每变化单位压降时,油藏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率。通常用Cr来表示:
8.油田正规开发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开发设计和投产、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9.油藏动态分析的方法
试井分析方法、物质平衡方法、经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10.钻井方法分类:人工掘井、人力冲击钻井法、顿钻钻井法、旋转钻井法、连续管钻井法
11.钻井类型:探井、开发井 12.钻井工艺过程三大阶段:钻前准备、钻进、以及固井与完井 13.
范文二: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年第1,6期
目次
?
专家论坛?
哲学与油气勘探——济阳坳陷现阶段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探讨………………………………………………………宋国奇(1) 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区带评价方法及实践——以济阳坳陷为例…?………………………………………??王永诗赵乐强(3) 打破传统转变观念搞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整体设
计……………………………………………李斌郑家鹏樊会兰(6) ?
油气地质?
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所需压力下限的确定方法及其应
用………………………………………………………付广张艳梅(1) 砂砾岩扇体成藏过程的定量化分析——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为例……………………………闫长辉王安严曙梅等(1)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期
次…………………………………………………………………徐波郭华强林拓等(1)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油气运移特征………………………………王学军王志欣陈杰等(1) 莱州湾凹陷温压系统与油气成
藏…………………………………………………………………孙和风曾选萍贺电波等(1)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含油白云岩有机地球化学特
征………………………………………………杜秋定伊海生林金辉等(1) 准噶尔盆地卡因迪克地区构造特
征………………………………………………………………任培罡陈思潘建国等(1)
松辽盆地黑鱼泡凹陷姚家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
系………………………………………………郭迎春苏明何云龙等(1) 临南洼陷南部沙三段下亚段储层综合评
价………………………………………………………………………………封东晓(1)
窄薄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以葡北油田三断块葡I油组为例
………………………………………………………………………………………………
刘卫林承焰杨永智等(1)
非洲中部Bongor盆地与IakeChad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差异性探讨…………………………蔡周荣黄先雄万志峰等(1)
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
价………………………………………………杜佰伟陈明李忠雄等(1) 渤南洼陷沙四段沉积砂体类型及分
布……………………………………………………………仲维苹操应长王艳忠等(1)
胜利油区井控程度与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关系探
讨………………………………………………………………………黄文英(1)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层序地层格
架……………………………………………………………………………………田美荣(2)
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单河道划分——以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1I1+2b小层为例…………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等(2)
黄骅坳陷新生代关键性构造运动面的确定及盆地演化过
程……………………………………佟殿君任建业史双双等(2) 高尚堡深层北区沙三段二,三亚段沉积特征与砂体结构………………………………………王友净宋新民顾斐等(2) 冀中坳陷古近系一新近系火成岩岩相特征与油气成藏模
式……………………………………彭宁崔秀梅崔周旗等(2) 基于干酪根热模拟与族组分比例配分模型的烃源岩生油量计算方法…………………………郭利果田辉肖贤明等(2)
临南洼陷临商断裂带与油气成藏的关
系……………………………………………………………陈伟吴智平侯峰(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付国民李子甲李磊(2) 平衡剖面技术在临清坳陷东部盆地分析中的应
用………………………………………………李伟吴智平侯旭波等(2) 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研究进
展………………………………………………………………………冷济高庞雄奇苏栋等(2)
义和庄凸起东部新近系油藏油气成藏期
次………………………………………………………………………………谭绍全(2)
蒙古国查干油田基本石油地质特
征………………………………………………………………………………………姜本勇(2)
济阳坳陷青城凸起成藏模式及勘探方
向……………………………………………………………宫健胡业文王志杰(2) 霸县凹陷鄞州一高家堡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马晖苑保国吴国琼等(2)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骨架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的关
系………………………………………………………………黄蓉(2) 湖盆扇三角洲露头特征及与油气的关
系………………………………………………………………………王勇钟建华(3) 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等(3)
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单体烃碳和氢同位素组
成………………………………………李永新耿安松张凤奇等(3) 岩性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一米脂地区盒8段为例………陈安清陈洪德林良彪等(3)
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
用……………………………………………………………………帅萍(3)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层序地层模
式…………………………………………………………高金玉赵伯宇张元福等(3) 济阳坳陷古近系一新近系地层油气藏油气输导方
式……………………………………………盛秀杰赵乐强向立宏等(3) 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高建刚赵红兵严科(3)
阳信洼陷油气成藏动力系
统…………………………………………………………………………许君玉赵国欣隋淑玲(3)
东营凹陷平方王一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描
述………………………………………………………………………谢风猛(3) 普光气藏地质特征研究方法综
述…………………………………………………………………………………………杨福涛(3)
胜坨地区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刘芳王风华谭滨田(3)
桂中坳陷泥盆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特
征………………………………………………………………曾芳毛治超卢碧林(3)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输导作
用………………………………………………………………………邱贻博王永诗
刘伟(4)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综
述……………………………………………………………………………沈朴张善文林会喜等(4)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对
比……………………………………王艳忠操应长李永新(4) 青东地区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
用…………………………………………郭新安吴智平李伟等(4) 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法哈牛一曹台地区为例……李军生庞雄奇宁金华等(4)
火山岩体盖层体系域构成与圈闭有效性——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营城组火山岩体为例……徐春华崔建国肖永军等(4)
页岩气成藏模式研
究………………………………………………………………………………刘成林葛岩范柏江等(5)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
析……………………………………………………………………周动力汪勇张秀波(5)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
用…………………………………………………………倪新锋王招明杨海军等(5) 岩心裂缝图像分析技术及应
用……………………………………………………………………………………………刘宁(5)
岩心图像砾石分析技术在砂砾岩扇体中的应用——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为例………………………杨光(5)
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单元划分及其聚煤规
律……………………………………………吕大炜魏欣伟刘海燕等(5)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下段断层封闭性研
究…………………………………………………………………………………蔡燕
杰(5)
模糊数学方法在划分流动单元中的应
用………………………………...………………………………………………郭长春(5)
砂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及对比方法——以济阳坳陷盐家地区沙四段上亚段为例……………………………………高永进(6)
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分布规律及沉积模
式…………………………?………………………………………姜秀芳(6) 湖相碳酸盐岩去白云石化作用及其与储集性的关系——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石砥石姜秀芳王全柱(6)
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层物
性……………………………………………………………………苏朝光(6)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规
律…………………………………………………刘雅利程付启庄嘉翠等(6)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披覆构造带桩96井区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冯斌王冠民赵峰华等(6)
油藏评价阶段造成探明储量计算偏差的主要因素分
析…………………………………………………………………鲁国明(6) 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油气勘探讨
论…………………………………………………杨克绳江培海刘东艳(6) 松南长岭断陷查干花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
素…………………………………………王大华肖永军徐佑德等(6) 蒙古国南贝尔凹陷泥质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沉积序
列………………………………………王化爱刘广春杨玉平等(6) ?
勘探技术?
三维速度场建立方
法………………………………………………………………………………韩宏伟崔红庄赵海华等(1)
VrI'I介质非双曲时差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对
比………………………………………………………………………肖莉(1) 炸药震源激发参数与场地质点振动响应关系探
讨………………………………………………张加海王敬绵张光德等(2) 相控模式下的储层预测方法与应用——以海坨北地区青山口组为例…………………-..…………………张恒孙海龙(2)
储层频域特征参数提取及地质应
用…………………………………………………………………李燕孟宪军刘浩杰(2)
储层含水性与有效性的录井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为例……………………………………王志战许小琼(2)
利用零偏VSP直达波提取品质因子方法研
究……………………………………………………………………………汪云家(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岩性测井识
别…………………………………………………毛庆张德峰吴春文(3)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柳赞油田的应
用……………………………………………………………………李丽冉刚(3)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
展…………………………………………………………杨耀忠赵铭海周涌沂等(4)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叠前反演技术在平湖油气田的应
用……………………………………………刘书会徐仁张昊(4) 模型子波处理技术在消除地震相位差异中的应
用……………………………………………………………于海铖周小平(4) 多元判别分析在地化录井油水层判识中的应
用…………………………………………………王华平蔡峰王东明等(4) 基于s变换的浅层河道砂体含油气性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为例………………………………………管晓燕(5)
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模拟软件系统设
计……………………………………………………………………………………周
霞(6)
压制抽油机噪音的三维矢量组合
法………………………………………………………………………………………吴龙丽(6)
?
油气采收率?
高含水期采出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定量计算——以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为例…………………刘吉余刘曼玉徐浩(1)
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采收率预测新方
法…………………………………………………………刘睿姜汉桥刘同敬等(1) 二氧化碳和氮气及烟道气吞吐采油物理模拟实验——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为例……付美龙熊帆张凤山等(1)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水解度测定方法的改
进………………………………………………………………………………庞雪君(1)
聚合物驱窜聚影响因素及防窜对
策………………………………………………………………蔡文斌李兆敏胥元刚等(1)
双子烷基苯磺酸钠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
性………………………………………………………王雨张群志郑晓宇等(1) 嗜热解烃基因工程菌sL一21的构建………………………………………………………………………………………宋水亭(1)
埕东西区四类大孔道油藏化学驱配方设计及性能评
价…………………………………………………………………李秀兰(1) 炼油厂排放二氧化碳用于驱油埋存的可行性评
价………………………………………………王友启赵峰华刘柏林等(2) 氮气泡沫驱提高高渗透特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以梁家楼油田纯56块为例…………赵淑霞彭彦素于红军等(2)
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分
析………………………………………….………………………………张海燕(2)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表征方法及影响因
素……………………………………………李东霞苏玉亮高海涛等(3) 酚醛树脂水溶液的分散稳定性研
究………………………………………………………………廖成锐董朝霞林梅钦等(3)
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中的适应性实验研
究…………………………………………………刘剑张立娟高伟栋等(3) ASP体系与大港和大庆原油的乳化特性研
究………………………………………………………张立娟岳湘安郭振杰(3) 小洼油田洼38断块试验区蒸汽驱参数优
化…………………………………………………………………贺永利徐仲其(3) 稠油油藏水驱转热采开发经济技术界
限…………………………………………………………………………………张保卫(3)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王正波叶银珠王继强(4) 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方法探
讨…………………………………………………………邹存友韩大匡盛海波等(4) 表面活性剂对中性砂岩渗吸的影
响…………………………………………………………………彭昱强郭尚平韩冬(4)
水溶性聚合物凝胶不成比例降低相渗透率机理研
究……………………………………………谢恩宇叶仲斌陈洪等(4) 聚合物溶液近井地带速率剪切模拟实验装置设
计………………………………………………舒政叶仲斌张健等(4) 强水敏稠油油藏火烧驱油开发试验效果评价——以王庄油田郑408块沙三段油藏为例………柳兴邦李伟忠李洪毅(4)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室内评
价………………………………………杜朝锋武平仓邵创国等(4) 聚合物驱流度设计定量化方法研
究………………………………………………………………姜瑞忠刘显太赵伟等(5)
海上油田酚醛树脂冻胶调剖性能评
价……………………………………………………………张波戴彩丽赵娟等(5) 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乳化影响因素研
究……………………………………………………………丛娟岳湘安尤源等(5) 胜利油区蒸汽驱工艺技术现状及攻关方
向………………………………………………………邹斌盖平原宋文芳等(5) 油藏注气混相驱考虑扩散作用的数值模拟研
究…………………………………………………李菊花杨红梅刘滨等(6) 聚合物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比评
价……………………………………………………………………李宜强梁双庆林丽华(6)
孤岛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实
践……………………………………束青林王宏孙建芳(6)
孤东油田六区西北部聚合物驱转二元复合驱研
究…………………………………………………陈为贞范文平崔文福(6) ?
油气藏工程?
埕东油田东区二次开发潜力及措施探
讨…………………………………………………………………………………王延忠(1)
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
响………………………………………………………………………………………房士然(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优化设
计……………………………………………………………………………………………司大志(1)
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在阻流带评价中的应用——以庄9井区为例…………………………………………罗晓义马素俊(1)
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评价新方
法…………………………………………………………黄勇李春兰程林松等(1) 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优化设
计…………………………………………………………杨勇王洪宝牛栓文等(2) 实用存水率计算新方法及应
用……………………………………………………………………聂仁仕贾永禄霍进等(2)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
法…………………………………………………………………………孙业恒(2) 肯基亚克油田盐上边水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转换研
究……………………………………………许安着吴向红范海亮等(2) 裂缝应力敏感性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的影
响…………………………………………向祖平陈中华邱蜀峰(2) 凝析气井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分
析………………………………………………………………………………聂法健郑世毅(2)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底水油藏典型相渗关系及水驱曲
线………………………………………吕爱民姚军郭自强(2) 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
法……………………………………………………………………杨宇周文邱坤泰等(2)
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压裂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
素……………………………………………………………王明朱维耀(3) 基于熵权算法的细分层系方
法……………………………………………………………………张顺康刘炳官钟
思瑛等(3)
东濮凹陷桥口气藏储层敏感性分
析………………………………………………………………许书堂杨玉娥顾勤等(3)
改进的Logistic模型在原油产量预测中的应
用…………………………………………………………………………姚志刚(3) 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
邓强侯加根唐衔(3)
利用矿场生产资料预测水驱驱油效率方法探
讨…………………………………………………………………………颜子(3) 油田开发预警技术研究及应
用……………………………………………………………………肖武杨圣贤张孝天等(4)
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研究现状与展
望…………………………………………………………闫霞张凯姚军等(4) 基于流压速率的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
法……………………………………………………………杨敏鲁新便林加恩(4) ?
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气窜研究——以让纳若尔r北油藏为例……………………………………赵伦赵晓亮宋珩等(4)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影响因素分
析………………………………………………………………………………邓玉珍(4)
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影响因素——以陆梁油田为
例……………………………………社殿发王青戴彩丽等(4) 储层应力应变与裂缝体积密度定量关系研究——以史南油田史深100块沙三段
中亚段为例
…………………………………………………………………………………………………
郭迎春薛峰汪必峰(4)
胜利油区断块油气藏开发潜力及技术对
策………………………………………………………………………………吕庆仙(4)
油井堵水后地层压力分布及敏感性分析
一………………………………………………………唐延彦李兆敏苏庆郁等(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技
术………………………………………………………荣元帅涂兴万刘学利(4)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高速非达西效应的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
能………………………………刘启国王瑞李邗等(5)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亲水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
蒋裕强高阳徐厚伟等(5)
模式识别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
用……………………………………………………………蒋官澄王晓军吴雄军等(5)
数值试井方法研究进
展……………………………………………………………………………刘亚青李晓平吴珏等(5)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结构参数优
化…………………………………………………………王福勇陈勇光吴晓东等(5) 确定油气井泄流半径的新方
法………………………………………………………………………任允鹏吴晓东王少军(5)
油气运移时间的计
算……………………………………………………………………………………………李传亮龙武(6)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研究进
展……………………………………………………………………………………程紫燕(6)
胜利油区稠油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
究……………………………………………………………………………孙建芳(6) 滨岸相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以NH25油藏为例………………………薛永超程林松(6)
吐哈气田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预
测……………………………………………………李骞李相方郭平等(6) 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一双电层微流调控研究进
展………………………………………………俞杨烽康毅力游利军等(6) 低流度油藏渗流特征研究——以中国中东部某油田低流度油藏为例…………………………闫栋栋杨满平田乃林等(6)
影响别古庄油田京1l断块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耦合作用研究………………………………尹志军尹楠鑫田世清等(6)
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调整挖潜技术政策界限——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
…………………………………………………………………………………………………
李春英吴晓东李淑霞(6)
卡拉赞巴斯油田东区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影响因
素……………………………………………………袁舟陶冶(6) ?
油气钻采工程?
涩北气田堵水剂配方优化及封堵效果评
价………………………………………………………冯兵岳湘安赵仁保等(1)
富含伊利石的低渗透砂岩酸化微观实验——以川中某气田须家河组为例……………………王滢唐洪明杨海博等(1)
酸处理降低储层破裂压力机理及现场应
用………………………………………………………曾凡辉刘林郭建春等(1)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
势………………………………………………………………………………………张文(2)
稠油油藏泥浆污染酸化配方研究及其应
用………………………………………………………………………………何牛仔(3)
适用于低渗透裂缝型油藏的新型调剖体系研
制…………………………………………………赖南君叶仲斌舒政等(3) 纤维加砂工艺研究与应
用…………………………………………………………………………………………………彭洪军(3)
非均质性油藏水力喷射钻孔井产能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
素……………………………………石道涵刘涛蒲春生等(4) VES自转向酸体系流变性
能………………………………………………………………………何春明陈红军赵洪涛等(4)
双子表面活性剂解除地层液相伤害可行性研
究…………………………………………………张大椿李远亮唐善法等(4) 水力压裂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关键作
用…………………………………………………………李宗田李凤霞黄志文(5) 低渗透储层成岩伤害与改造方法探
索……………………………………………………………………………………张守鹏(5)
裂缝非达西渗流对气井水力压裂设计的影
响……………………………………………………………马新仿ValkoPeter(5)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技术研究及其在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应
用………………………………任山向丽黄禹忠等(5)
多层合采油藏分层测试新方法可行性分
析…………………………………………………………………隋微波张士诚(5) 水力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数值模
拟……………………………………………………………………………王雷张士诚(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压裂选井选层定量研
究……………………………………………李林地张士诚庚勐等(5) 转向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
析…………………………………………………………李宪文樊凤玲赵文等(5) 压裂"x"形裂缝提高单井措施效果的新方
法……………………………………………………赵艳波王林庆马东等(5) 压裂液伤害程度表示方法探
讨……………………………………………………………………庄照锋张士诚李宗田等(5)
曼尼希碱及其与硅酸钠复配缓蚀剂缓蚀性能评
价………………………………………………任晓光周继敏宋永吉等(6)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深度改造技术研究与应
用……………………………………………………江夏张烨(6)
范文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2006年11月 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第13卷 第6期CIENCY
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及开采特征的影响因素
王文环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应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和非线性弹性渗流理论,分析了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及开采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管压力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特征的主要因素;而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的弹塑性,即储层的压力敏感性。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适当缩小注采井距提高驱替压力梯度,采取整体压裂措施减小启动压力梯度,通过气驱或活性水驱油减小毛细管压力,及时补充地层能量以减少压力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
关键词:特低渗透砂岩油藏;非达西渗流理论;非线性弹性渗流理论;驱替特征;开采特征;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0073-03
截至2005年底,中国石化已探明砂岩特低渗透
8
石油地质储量为4.8269×10t,动用8
2.1251×10t,开发效果较差,力。,研究影,揭示,为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政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此[5]
,将呈现非达西渗流特驱替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路是应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在建立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不同条件下水驱前缘含水饱和度和驱替相压力分布,分析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1.1 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①流体为不可压缩且不互溶的非混相一维流动;②水为润湿相,被驱原油为非润湿相;③水的流动为达西流动,油的流动符合修正的达西定律;④流体流动符合连续性方程。基于这些假设,由修正的达西公式及连续性方程,可得油水两相渗流的水相压力分布偏微分方程和考虑毛细管压力的两相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分布偏微分方程
[6-7]
1 非达西渗流理论与驱替特征影响因
素
在特低渗透介质中,多孔介质孔隙系统的孔道很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的作用非常显著。由于固体与液体的界面作用,在油层岩石孔隙的内表面,存在原油的边界层。在边界层内,原油的组成和性质与体相原油的差别很大,存在组分的有序变化以及结构粘度和屈服值。边界层的厚度与原油本身的性质、孔道大小及驱替压力梯度有关。固液界面上分子力的作用将阻碍流体的运动,使渗流规律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启动压力梯度。当驱替压力梯度低于其启动压力梯度时,流体不能流动;当驱替压力梯度达到启动压力梯度以后,流体开始流动,但属于低速非线性流动;当驱替压力梯度达到某一临
[1-4]
界压力梯度后,流体开始呈线性流动特征。因
。
++qv=0λo
9999λ=λo+λw=
kK+kK(1)
(2)
μμow
式中:x为距离点源的位置,cm;λ为油相和水
2
相流度之和,μm/(mPa?s);pw为井底压力,MPa;
λo为油的流度,μm2/(mPa?s);pc为毛细管压力,MPa;qv为油和水总流量,cm/s;λw为水的流度,
3
μm2/(mPa?s);k为岩石渗透率,10-3μm2;Kro和Krw
收稿日期2006-09-14;改回日期2006-11-01。
作者简介:王文环,女,高级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2000年和2004年分别获该校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10)51616598,E-mail:wenhuan@pepris.com。
?74?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2006年11月
分别为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μo和μw分别为油和水的粘度,mPa?s。
考虑毛细管压力的两相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分布方程为
dfdpcw
(4)fw=
λo+λw
式中:
2
积,cm;fw为含水率。
式(1)和式(3)均为非线性方程,分别采用IM2[8-9]PES进行差分数值计算,通过隐式求解压力,显式求解饱和度。1.2 计算结果分析
3
渗透油田难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3 毛细管压力对前缘含水饱和度分布的影响
图4 启动压力梯度 由计算结果可见(图1,图2),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造成了见水前缘平均含水饱和度的降低和驱替相压力的升高,驱替效果变差
为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加,,
水窜现象加剧;加,过程中,,含水上升快;,注水困难。
油气储层是典型的多孔介质,由于岩石颗粒分选差异较大,多孔介质内部的孔隙空间形状极其复杂。当储层压力发生变化时,岩石所产生的变形将对流体和储存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多孔介质的渗流特征。
在弹性驱动的假设下,储层的弹性性质在压力下降及压力恢复后都将保持不变。但实际上,室内试验和矿场生产动态都表明,油气储层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或部分不可逆性,即
[10-11]
储层具有弹塑性特征。某些岩石在地层压力明显变化时仅发生弹性变形,流体在此类岩石中的渗流符合弹性渗流理论。而某些岩石在负荷变化后,不能完全恢复本身的原始性质,发生弹塑性变形,流体在此类岩石中的渗流符合非线性弹性渗流
[12]
理论,非线性弹性渗流是弹塑性渗流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的思路是:应用非线性弹性渗流理论,在建立非线性弹性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求解地层压力的分布,研究影响特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开采特征的主要因素。2.1 数学模型的建立假定地层参数随地层压力呈指数变化,且所有的形变都是完全可逆的,并且在虎克定律适用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得到非线性弹性渗流的泛定方程
[12-13]
图1 启动压力梯度对前缘含水饱和度分布的影响
图2 启动压力梯度对驱替相压力分布的影响
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压力的存在将导致见水前缘含水饱和度降低,含水饱和度前缘超前,水淹区内的含水饱和度趋于均匀;
同样亦造成驱替相压力的增加(图3,图
4)。即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毛细管压力的存在将造成油井见水早,注水井注入压力高。因此,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管压力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特低
第13卷 第6期 王文环: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及开采特征的影响因素
2r
φ=n29t9xφ=e[β(p-p0)]
?75?
(5)(6)
3 结论与认识
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管压力的存在是特低渗透油田难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采取提高驱替压力梯度或减小启动压力梯度以及降低毛细管压力的措施。例如适当缩小注采井距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采取整体压裂措施可减小启动压力梯度,通过气驱或活性水驱油可减小毛细管压力。因此,合理井距确定、整体压裂设计及合理开发方式优选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将导致产,,才能取得较好的,。
参考文献:
[1] 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114-152.
[2] 黄延章.低渗透油层渗流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7:30-101.
[3] 冯文光,葛家理.单一介质、双重介质中非定常非达西低速渗
(7)
式中:φ为关于压力的函数;n为导压系数;r为渗透率变化综合系数与孔隙和流体综合压缩系数之
-1
比;β为孔隙和流体综合压缩系数,MPa;p为目前
n=
k0
地层压力,MPa;p0为原始地层压力,MPa;k0为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渗透率,10μm;
[7-8]
对式(5)进行有限差分求解,从而求出地层压力的分布。2.2 结果分析内边界定产条件下的地层压力分布 在定产生产条件下,计算不同地层渗透率变化系数对应的地层压力分布,其结果是地层渗透率变化系数越大层压力降低越急剧(图5)。越小,压力敏感性越强,大。因此,力下降快,渗透油藏中,,在降压开采的过程中,其储层压力敏感性更强,即渗透率变化系数更大,产量递减会更快
。
-1
-3
2
流问题[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12(1):56-67.
[4] 邓英尔,闫庆来,马宝歧.界面分子力作用与渗透率的关系及
其对渗流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2):46-49.
[5] 何秋轩,阮敏,王志伟.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
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6-9.
图5 不同渗透率变化系数条件下地层压力分布曲线
[6] 葛家理.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上、下册)[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3:1-7.
[7] 张建国,雷光伦,张艳玉.油气田渗流力学[M].东营:石油大
内边界定产条件下的流压分布 由井底流压和
产量关系可以看出:当井底流压一定时,变形越严重的油藏产量越低;而当产量一定时,变形越严重的油藏井底流压越低,即生产压差越大(图6),也就是弹塑性越大的油藏产能越低。油藏的弹塑性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和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
。
学出版社,1998:139-171.
[8] 韩大匡,陈欣雷,闫存章.油藏数值模拟基础[M].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93:149-215.
[9] 李允.油藏模拟[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76-105.[10]刘建军,刘先贵.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
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7(1):41-44.
[11]宋付权.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分析[J].特种油气藏,
2002,9(4):33-35.
[12]戈尔布诺夫AT.异常油田开发[M].章树宝,译.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1987:9-15.
[13]杨满平.低渗透变形油藏合理生产压差研究[J].油气地质与
采收率,2004,11(5):41-43.
图6 生产井指示曲线
编辑 刘北羿
范文四:【doc】判断油气采收率和类型的技术
判断油气采收率和类型的技术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世界两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困境而被加强.
按照simmons的论点,非欧佩克冠军俄罗斯将会蹒跚而行,或欧佩克台柱沙 特阿拉伯显示逐步下降的征兆,于是Wocap的可信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2003年已经证明对Wocap非常有利;2004年更能证明如此.等着瞧. 廉抗翻译自''Oi1&gaslournal",2004.4.26,t'18—2O
判断油气采收率和类型的技术
推荐的技术是根据电阻率测井确定油气的采收率和流度.
该项技术为岩石物理学家提供了以下好处:
?在井寿命的早期,电阻率导出的采收率(RF)能指出井中是否需要进一步 的工作,尤其是在水驱油藏的情况下.
?就试井之前确定可动油气而言,油气运移率(HCM)是极好的指示. ?原油流度值有助于选择射孔层段.
埃及西部沙漠的一些现场实例示范了该技术的应用.
测井计算
评价者们通常使用电阻率测井数据来推导含水饱和度并根据孔隙度测井(中 子和密度)来确定孔隙度值.对于给定的泄油面积,他们以裸眼测井数据得出的 油气饱和度,孔隙度和厚度作为他们计算原始石油或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根据. 阿尔奇(Archie)公式F=a/在饱和含水带是准确的,但这种关系不适合 计算部分饱和带的视地层电阻率(F).在阿尔奇公式中,F是地层电阻率,是 孔隙度,a和m是常数(随岩石类型而定).
油气通过多孔介质的运移率影响油气采收率.储集岩,流体性质和压力梯度 控制流度.
我们既可用体积法也可用物质平衡法来计算石油地质储量.此外,对于特殊 油藏机理,要确定采收率,我们可以使用驱替效率研究和基于统计分析的相关性. 本文介绍了根据电阻率测井确定采收率的新概念.在我们汇编(经一定开采
期之后的)全部岩石物理,储层流体和地质数据之后,从电阻率数据导出的采收 率能够预见最终采收率.
现场实例显示,电阻率导出数据能够预测已知井的采收率,可以把它扩充到 相关储层.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原油流度系数也可指示油气流度.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理论
因为泥浆侵入,研究以流体离开井眼而去的趋向作为油气采收率根据. 在正常情况下,两个因素控制侵入带剖面:
1.钻井液条件.
2.流体和岩石性质.
钻井液和泥浆压力都影响侵入带剖面.在流体和岩石性质之中,最影响侵入 的因素是流体粘度,岩石渗透率和地层有效孔隙度.
正常侵入带剖面主要有两个地带:冲洗带(泥浆滤液是主要饱和流体)和原 状地层(主要饱和流体是石油,天然气或水).
实际上,除冲洗带的自由水之外,纯地层始终包含残余油.
泥质地层包含束缚水,数量取决于地层一水化学组分,粘土物质类型和页岩 体积.
纯地层
在纯地层方面,阿尔奇公式(F=a/)能够计算地层水饱和度(s),纯地 层含水饱和度模型可确定冲洗带含水饱和度(s.).使用的公式是s=(FR/R)j 和S.=(FR/R.)5.
在这些公式中,R是原状地层的真电阻率,R是盐水电阻率,是泥浆滤液 的电阻率,R.是冲洗带的电阻率.
对于根据电阻率测井来确定采收率来说,冲洗带的浅层测井读数和原状地层 的深层测井读数可提供电阻率数据.
完全饱和地层
关于完全水饱和地层,地层电阻率(F)是使岩石电性质与岩石孔隙度和岩 石压实胶结条件相联系的岩石性质.
在同样的条件下(相似的岩石和流体性质),给定岩石具有恒定地层电阻率. 当含水饱和度=100%时,公式中的R.是完全用盐水饱和(具有电阻率)岩 石的岩石电阻率.
在给定岩石中,只要孔隙空间完全被水饱和,该公式就是正确的. 部分饱和地层
就部分饱和地层而论,计算地层电阻率不P-1于在100%水饱和情况下获得的 值.在原状地层中,F=R./R,/avA中,F.是视地层电阻率,R.是深层测井读数, R是在地层温度下的地层水电阻率.
在冲洗带,F=R/R,/avA中,F是视地层电阻率,R是冲洗带的浅层测井 读数,R是在地层温度下的泥浆滤液电阻率.
地层电阻率可以采取F与深度的形式.在F曲线下的面积表示由有效孔隙反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一一—————————————————————————————————————————— ———————————————————————
————————————————一
定义的有效孔隙体积的水体积部分.
Fa和F之间的面积表示原始石油地质储量,F和F之间的面积表示残余油, F和F之间的面积表示可动油.
这些项之间的关系如下:
?如果F=F=F,该截面包含水.
?如果F<F和F=F,该剖面包含不可动油气.
?如果F<F和F>F,该剖面包含可动油气.
因而采收率的公式是:
RF=[(1/F.一1/F(/(1/F一1/F))
冲洗带和原状地层流体饱和度可指示油气流动的能力.油气运移率HCM:
(F/F)从0.0到1.0不等. (Fs/Fa)是可动油气的良好指示.比率
经验显示,如果油气运移率小于0.75,油气是可动的.
如果油气运移率的值小于0.25,可动烃不是天然气就是轻质烃.当油气运移 率值在0.25—0.75之间时,流动烃为石油.
当油气运移率大于或等于0.75时,该石油是不可动的.
该油气运移率有助于定义油气运移,从而确定井产能以及可动烃的类型. 用电阻率测井预测油气采收率和移动的技术是基于两个假定: 1.岩石物理性质无重大变化,例如在生产的时候由泥浆侵入弓I起井筒周围 地区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
2.泥浆侵入过程的流体流动状态(其中地层流体被冲洗去)类似于生产过 程中的流体流动状态(在其中地层流体流向井筒).
局限性
我们可以将采收率和烃可动性技术主要应用于使用水基泥浆钻井的井中.在 将该技术应用于使用油基泥浆钻井的井和衰竭油气藏之前需要另外研究.此外, 在薄层状页岩质砂岩层的情况下,采收率和流度值也可能变为不确定. 此技术限制了在薄层(在那里电阻率测井仪有垂向分辨能力的问题)以及溶 解气油藏,气顶油藏和高度衰竭油气藏中的应用.
实例
埃及西部沙漠油田的6个实例说明了如何使用该技术.
第一个实例来自钻遇A/R—F灰岩地层的一口井(图1).在图1中,记录道 1—4是测井数据.记录道5显示,2,616-2,626米是含烃层段. 记录道8显示,油气运移率大于0.75,指出烃是不可动的.
试井该层段未产油,从而证实了油气运移率的结果.
根据A/R—F是研究地区生油岩的事实说明烃未成熟.
6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匿匿圉圈圈圆圈
图1石灰岩中的不可动油气
第二个例子(图2)也显示了A/R—F地层中的不可动烃.记录道6的含水饱 和度值表明A/R-F组在2,500—2,515米层段有油.油气运移率(记录道5)显示
油在2,507-2,515米层段(油气运移率约为0.58)中是可动的,而2,500—2,507
米层段有不可动油(油气运移率大于0.80). 《一
,
?-
f'一
i
?_??
I
-?^-
?
4,
图2不可动和口】动油气
上部层段的油未成熟和下部层段的成熟表明,该井处于A/R开始从生油岩运
移到生产地层的地区.邻近井的试验验证这个结论. 第三个例子来自A/R—G组下部剖面砂岩储层的一口生产井(图3).记录道7
的冲洗饱和度(s.)和含水饱和度(s)曲线指出油气是在3,507—3,512米层段a
记录道8显示油气运移率是在0.39范围内,表示可动烃.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l5iI,'
IGRIGQJRHOBI
I'B^Pl'譬l1舶GIC32I
一
?
S?.
i:.8到圈.一.蘑,31E
l=
l{
'
二r一
一
,
??''
:
去黼_
,)
l}lll
一,
,
J
:'—rl
圆圈l』L一一
图3砂岩中的可动油
记录道8的采收率(RF)显示了大约0.5的良好预测采收率.该层段已试油, 射孔之后井的产油量从150桶/日增至6O0桶/日.
第四个例子来自Bahariya组的一个砂岩油藏(图4o这些测井图显示 3,682—3,693.5米层段含有烃类.记录道7显示了含水饱和度和冲洗饱和度曲线. 油气运移率(记录道8)是在0.39范围内.这个低值指出,不是烃是轻质的 就是该层段包含伴随石油开采产生的气体.试井从该层段生产170—200万标准立 方英尺天然气/日和650桶石油/日,从而证实了油气运移率预测. lllPPH2},一
匿固圈,一..一口葡]r一匍i广r__i厂i]世.2?卿fll塑墓===剜垃=鲢琏: 图4Bahariya砂岩中的不可动油
第五个例子(图5)来自从两个层段产油的一口井:具有中等渗透率和孔隙 度的3,552—3,557米层段和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3,566—3,571米层段(记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录道5和9).
圈100CLISlGM_m100CLIPEJIMAIIC—RMI(N[1qeCU0.2MOZ.g0elOllIJBIlllPEIOIll
图5砂岩中的原油采收军
这些层段是由记录道6中的含水饱和度和冲洗饱和度描述的含烃层段.油气 运移率曲线(记录道7)指出,下部层段(平均油气运移率=0.27)好于上部层 段(平均油气运移率:0.57).
下部层段的采收率约为0.48,上部层段约为0.24.动态模型(在使井投产 之后)证实了这些结果.
最后的例子(图6)来自从A/R-C组砂岩储层开采气的一口井. J
,
'
:
?_
{i=一一
,
》
_
2.,625
Z6?
匪垦MSek雪000J围$11圉SW1圈一lFa,}llllnllIEi丑Ei霸}_-曼————鲢————I堡L————JL———.三!也—_』丛呈H—j丛c_—UL———.!J啦l_—鲢L
(琴妻
?
毒蟊暑,宝H
'?_
>
h-}
叁'皇羞0一1
霉量2
/
警;
?
三
匡:u
f
{
互
《
^
_
-*
1
图6砂岩中的可动气
9
国外石油动态第14期,总第172期,2004.7.25 根据测井数据分析,2,637-2,639米和2,640—2,644米层段具有油气远景.
记录道6显示了这些层段的含水饱度和冲洗泡和度. 记录道7的油气运移率具有0.17和0.21的值.这些值表明这些是产气层段.
试井通过生产1,280万标准立方英尺天然气/日和570桶石油/日证实了这一点.
廉抗翻译自''Oi1&flasJou[nal,20044.26,P4Y一53 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稳定泡沫在
多孔介质中的结构/性能关系
S.M.Kuray,L.L.Schramm 摘要
聚合物的加入有可能增强表面活t~#l-稳定泡沫的粘度和稳定性.但是,我们
不太了解且很难预测在多孔岩石中保留和增强聚合物一稠化泡沫的整体性质到什么
程度.我们比较了等效剪切速率下两种不同类型聚合物稠化泡沫在层状管线(总体)
中流动与固结砂岩中相同流动的粘度.就一种泡沫而言,岩石的视粘度与管线流动 的粘度很相似.但是,对另一种泡沫来说,岩石的视粘度比管线流动大一个数量级. 用低能电子扫描显微技术来检定两种泡沫在岩石中的孔隙规模的形态学.我们发 现,两种泡沫的形态学至少解释了整体(管线)流动和约束(多孔介质)流动之间 泡沫流动性能的大部分观测差异.此工作对于不同的应用,包括用于流度控制,堵 塞和暂堵的最有效表面活性剂的技术规格和配方来说很重要.
引言
水基泡沫被用于石油工业的各种强化采油注水开发作业.例如,表面活性剂稳 定泡沫被用作注气开发的流度控制剂.泡沫(其视粘度大于气体)可降低地层中的 已波及区和高渗透区的气体流度.这样,泡沫将把一些气体转移到该储层以前未波 及或波及差的部分,以采出增产原油.有效的泡沫稳定性是成功应用注泡沫开发的 先决条件.此外泡沫在石油工业中还有许多其它应用,都需要控制稳定性. 泡沫还被用作封堵剂,这是因为其具有降低透气性的选择性能力.为封堵应用 开发的泡沫必须满足不同于提高波及效率应用泡沫的技术要求.封堵泡沫必须具有
在气体能够透过的所有位置都能完全填充所选体积的能力,并能充当流动的阻挡 层.封气泡沫必须留在地层内并具有长期稳定性,在最长期内最大可能地降低气体 流度.
对于两者中任何一种泡沫的配方来说,必须迎接的挑战之一是正确选择形成 l0
范文五:《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编委简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气 地 质 与 架 收 率 》 缅 委简 介 潮
一
郭旭 升
, , ,
高 级 工 程 师 中国科 学 院地 质 与地 球 物 理 研 究所 地 质 直 从 事 石 油 天 然 气勘 探 学博 士 现 任 中 国 石 化 勘 探 南 方 分 公 司 经 理 五 九 五 和 十 五 攻 研 究 先后 主持和参 加 了 国 家 八 五 油气 关课 题 国 家 9 7 3 重 点 基 础 研 究项 目 中国 石 化 十 2 0 余项 资 源 规 划 及 相 关 项 目研 究 研 究 内容 涵 盖 了 岩 溶 地 质 学 沉 积 学 及 古 地 理 学 储 层 地 质 学 及 石 油 地 质 学 的 主 要 方 面 作 为碳 酸 盐 岩 领 域 的 专 家和 学 术 技 术 带 头 人 是 我 国 海相 碳 酸 盐 岩 领 域 最 大 的整 装气 田 普光气 田 发 现 的主要 贡 献者 组 织 者和 决策者之 负责 完成 的 海相 深 层 碳 酸 盐 岩 天 然 气 成 藏 机 理 勘 探 技 术 与 普 光 大 气 田 的 发 现 科 研 项 目获 得 2 0 0 6 年 度 国 家科 技 进 步 等 奖 负 责 完成 的 四 川 盆 地 宣 汉 达 县 地 区 石 炭 三 叠 系 油 气地 质 综 合 研 究 和 川 东 北 鄂 西 渝 东 区 块 有效 储 层 预 测 研 究 科 研 成 果 分 别 获 中 国 石 化 集 团 公 司 2 0 0 4 5 D2 0 0 5 年 度 科 技 进 步 等 奖 在 中外 重 要 刊 物 上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1 0 余 篇 公 开 出 版 学 术 著作 1 部
男
, ,
一
u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一
一
一
、
。
“
”
、
一
“
。
“
一
一
、
”
一
。
,
。
男 博 士 教 授 级 高级 工 程 师 现 任 中国 石 化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江 汉 油 田 分 公 司 副 总 工 程 师兼 清 河 采 油 厂 厂 长 长期 从 事与油 田 开 发有 关 的技 术 管理 工 作 主 持 的项 目先后 获石 油部 中国石 化 五 五 七 八 五 九 高效开 发 油 田 高效调整 油 田 奖 多次获 得石 油部 中国 石 化颁 发 的 优 秀 高效 开 发 项 目先进 个
,
徐义卫
,
,
,
。
,
、
“
”
_
“
”
-
“
”
、
、
、
“
,
、
与采
收率 》
康与环 境 》 等 国 家级 刊 物 上 发 表
、
《石
。
油 天 然 气 学报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报 )
》
、
《油 气 地
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级 工 程 师 1 9 9 0 年 获 石 油 大 学 (华 东 ) 工 学 学 士 学 位 2 0 0 1 年 获 石 油 大 学 (北 京 ) 工 程 硕 士 学位 2 0 0 8 年获 中国 石 油 大 学 ( 北 京 ) 理 学博 士 学位 历 任 胜 利 油 田 地 质 院 区 域 勘 探 研 究 室 副 主 任 中 国 石 化 西 部 新 区 联 合 研 究 会 战 准 中项 目 副 项 目 长 和 田 勘 探 公 司 勘 探 管 理 科 科 长 新 疆 勘 探 公 司 副 总 地 质 师 现 任 新 疆 勘 探 开
发 中心 副 经 理 兼总 地 质 师 长 期 从 事 油 气勘探 研 究工 作 先后 主持或参 加 了 国 家 五 五 八 七 天 然 气科 技 攻 关项 目 以 及 中国 石 化 集 团 公 司 科 技 部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科 技 厅 中国石 化胜 利 油 田 分 公 司 中国石 化 西 部 新 区 勘 探 指挥 部 等科技 攻 关项 目 先后 荣 获胜 利 油 田地 质院 十大 胜利油 田 九 五 优秀勘探 工 作者 和 扩 有 突 出贡 献 的科 技 人 员 大勘探领域 增加油气储量 劳动竞赛 先进个人 中国石 化 西 部新 区 勘探指挥部 西 十佳 创 新 能 手 等 荣 誉 称 号 获 省 部 级 科 技 进 步 等 奖 1 项 三 部找油先进个人 和 等 奖 1 项 ; 油 田 等 奖 6 项 二 等 奖3 项 三 等 奖 1 项 发 表 论 文 2 2 篇 参 与 主 编论 文 集2 部
,
向奎
男
,
,
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一
,
,
。
,
。
隋新 光 男 高级 工 程 师 1 9 8 6 年毕 业 于 大 庆 石 油 学 院油 气 田 开 发 工 程 专 业 现 任 大 庆 油 田 有 限 责任 公 司 第 采 油 厂 总地 质 师 经 历 五 组织 四 个 五 年规 划 的发 展 历 程 到 十 五 了大 庆 油 田 七 并 参 加 了 多项 油 田 开 发 专 题 研 究 方 案 设 计 和 提 高 采 收 率矿 场 试 验 工 五 七 期 间 提 出 了 利 用 油 水 相 对 渗 透 率 曲线 求 取 相 对 采 作 五 八 期 间 组 织 完成 了 喇萨杏 油 田 可 液吸水指数 比的方法 喇萨 杏 油 田 低 渗透 难 采 储 层 可 采 储 量 采储量 分 类测算方法研 究 油 田 综 合 调 整 措 施 增 加 可 采 储 量 测 算方 法 研 究 等项 目 研究 五 九 期 间 利 用 多种 方 法 对 密井 网试 验 区 提 高水 驱 采 收率 进 行 了技 术 经 济 评 价 指 导 了 油 田 三 次 加 密 调 整 潜 力研 究和 规 划 部 署 十 五 期 间 创 新 了 曲 流 河 点 坝 砂 体 内部 非 均 质 描 述 方 法 建 立 了 特 高 含 水 期 剩 余 油定 量 分 析 与描 述 方 法 形成 了包 括 聚 合物 驱 方 案优化 设 计 聚 合物 驱 全 过 程 跟 踪 调 整 技 术 污 水 配 注 超 高 分 子 量 聚 合物 等 2 0 项 配 套 技 术 先 后 有 1 0 多项 技 术 成 果 获 中国石 油 集 团 公 司 技 术 创 新 特 等 奖 中国 石 油 股 份 公 司 特 等 奖 等 奖 项 发 表 技 术论 文 3 0 多篇 其 出 版 技 术 著 作 6 部 荣 获 大 庆 油 田 二 次 创 业 带 头 人 局 首 届 十住 青 年 中国际论文6 N 局 优 秀 共 产 党 员 等 多项 荣誉 称 号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