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道德与品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清考试
D .宽容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关爱他人也能收获幸福
八年级政治试卷
06. 网络, 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它给我们提供( ) 便捷的条件.
①了解时事 ②学习知识 ③与人沟通 ④休闲娱乐.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
07. 网络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下列对网络交往认识正确的是( )
A. 网络交往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无节制地上网 B. 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C. 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D. 网络交往魅力无穷,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08.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此,我们应该( )。
A. 学会远离网络避免网瘾 B.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C. 将互联网作为生活的全部 D.相信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
09.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与外国人打交道。要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素质,我们应该
( )
01. ①举止文明,仪表端庄 ②态度亲和,尊重对方 ③语言文明,说话和气 ④盛气凌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真正实现我们人生的社会价值
人,不屑一顾.
③真正由“生物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变 ④失去与他人的交往机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 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02. 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而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 )
①社会管理秩序 ②生产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等 A. 对社会漠不关心,不需要了解社会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来往 11.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 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其含义是( )
C. 与人发展,只关注自己的发展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只需要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D. 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②做事要有规矩, 懂规矩, 守规矩 03.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最高境界。服务和奉献社会,最主要的就是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 )
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 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B. 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着自己,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 12. 在教室上课, 如果自由进出教室, 随便交头接耳, 就无法上课; 过十字路口, 如果各不相让, C. 以他人、集体利益为重,不能考虑自己的利益
争抢阻挡, 就会乱成一团, 谁也别想顺利通过. 所以说( ) D. 要努力寻找机会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A.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唯一规则 04. 判断一个人是否养成了亲社会的行为习惯,要看他( ) B. 社会生活对他人有益, 对自己有害 ①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不能给予同情和关心 C.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②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不能伸出援助的手 D. 社会是由众多成员集合而成的
③对畏罪潜逃的人,能不能为其提供住所 13. 假如让你劝说造成十字路口交通拥挤现象的司机,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④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不能与人分享
( )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驾车上路玩潇洒, 秩序混乱别管它 05. B. 行车上路要小心, 规则二字值千金
在每年举行的南瓜大赛上,小李因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而夺冠。每次得奖后,小李都会毫
C. 道路是汽车运行的轨道, 法规是驾车的准绳 不吝啬地将优质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从而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这启示我们 D. 规范交通行为, 争做文明司机
( )
A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14. 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 )
①是自我约束 ②是被迫行为 B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C .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尊重和关爱是公德之本
初二政治 (第1页) 期中检测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5. 自尊的人, 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这是因为( )
A. 能够找借口开脱自己, 特别善于约束别人 B. 不怕任何困难挫折, 知道如何利用别人 C. 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非常注意尊重别人 D. 荣辱观念特别强烈, 懂得怎样抬高自己
16.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 )。
①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关注他人的尊严
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他人 ④不做有损他人尊严的事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7. 江西好人张卫莘,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在敬老爱老服务队中做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他,“经
常做这个,图啥?”他乐呵呵地回答说:“喜欢。”张卫莘的行为( )
A .是追求个人荣誉的行为 B .启示我们要勇于战胜挫折 C .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表现 D .履行了公民的法定义务
23. 小辉在浏览某网页时,偶然发现该网页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用橘黄色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
对此他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
A .马上保存该网页,并且以此向该网站索要高额钱财 B .立即收藏该网页,找机会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 C .迅速关闭网页,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个人利益
D .向有关部门报告,因为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4. 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面对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B.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C. 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D. 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
25. 2017年6月14日,上海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召开第156次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会,14位见义勇为人员被授予市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7个见义勇为群体被授予市级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共有32名“百姓英雄”受到表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承担责任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B.承担责任一定要付出代价
C.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D .承担责任的回报只有物质方面的
18. 小李热情开朗, 同学们有事都爱找他帮忙. 面对众多的请求, 他正确的做法是( ) A. 毫不犹豫, 答应所有人的请求 B. 怕自己做不好, 一律婉言谢绝
C. 给同学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 不得罪人
D. 认真考虑, 答应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不能帮忙的事情, 向同学解释清楚
19. 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完成学习任务;子女要孝敬父母;同学要互助、互谅等。这告诉我们
( )
A. 要承担的责任太多、太累 B. 人们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C. 人们在承担不同的任务 D.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二、简答题(50分)
26、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某校将会举办国庆演出,要求一些家长和来宾到现场观看。为
此,各班都要求学生讲礼貌,见到客人主动问好。张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功夫,没有意义。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3分) 请告诉她文明有礼的作用(6分)
20. 违法行为可分为( )
①一般违法 ②犯罪 ③违反纪律 ④违反道德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1. 青少年要远离犯罪, 就应该( )
①树立法律意识 ②知法懂法, 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③正确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④只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 不踏入社会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下列关于国家利益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B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
C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可以完全等同 D .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27. 一天下午,公交车即将发车时,售票员发现车后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招手,于是赶紧提醒司
机等一等,司机打开车门让售票员下车去接老人。售票员赶上前搀扶着老人说:“您不用着急,车子在等您呢!”上车后,乘客们纷纷给老人让座,老人感激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谢谢大家!” (1)从上述情景中你体会到关爱他人具有怎样的作用?(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呢?(6分)
初二政治 (第2页) 期中检测
28. 某校组建舞蹈队,小青被推举为队长。正上九年级的小青学习任务相当繁重,而且她还是
市少年宫舞蹈团的成员,每周都要去参加彩排。于是,小青找到老师,希望换别人当队长。老师为难地说:“舞蹈队刚刚组建,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你能力强,舞也跳得好,你就先干吧。”虽然小青感到为难,但她还是积极投入到舞蹈队的工作中。从帮助老师挑选舞蹈队员、安排训练时间、组织排练,到与队员所在班的老师沟通、协调等,她都做得井井有条。为此,她牺牲了许多娱乐与休息的时间,有时也感到很累。 (1)你认为小青这样做值得吗?(2分)为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分析, 小青选择承担这份责任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4分)得到的回报又有什么(4分)
29. 某县刚满16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3分) 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4分)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6分)
初二政治 (第3页)期中检测
范文二: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是约定人俗成的并由舆论给予监督的,道德准则也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当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他就会获得人们称赞,就会有愉悦感,心安理得。违反道德准则的人会遭人谴责或自己感到内疚不安。所以,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现实社会的关系与道德规范在人脑中的反映。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客观依据。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不能视其为品德,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称这为具有了某种品德。第二个特征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品德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使道德观念和道德先为有机统一的一种心理特征。离开道德先为就无所谓品德,没有道德意识的行为也谈不上品德。事实上,没有形成道德观念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是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说它有区别,第一,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也可能不一致。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范文三:道德与品德教育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蔡炳坤2009/3/28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
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
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
在。」五百多年前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這一席話,道出了教育的重要
性,尤其是作為基礎建設的中小學教育,其重要意涵至少有四:
(一)通識能力的建立。注重人文的、科技的、公民的教育,培植青少年成為「有
教養的人」(educated person)。
(二)人格的養成。教育基本法有關「教育之目的」開宗明義指出:在培養人民
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
(三)核心價值與多元智慧。面對多元社會多元文化的衝擊,以人為本的「核心
價值」亟待建立,並提倡多元智慧能力以肯定每位學生的存在價值。
(四)國際思維,在地作為(Think global, act local)。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
野與鄉土情懷的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公民。
【品格的力量】一書作者山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亦曾指出:天才總是受人崇拜,但品格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前者是超群智力的碩果,而後者
是高尚靈魂的結晶。但是,從長遠來看,靈魂主宰著人的生活。天才人物憑藉自
己的智力贏得社會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靠自己的良知獲得聲譽。
道德(morality)是一套不成文的社會規範或價值理念體系,適用於每一個理性
的人,約束他自身以及與他人之間互動的行為,目標在避免為惡或造成相互間的
傷害,並且包括一般公認的道德律、道德理想,以及道德行為(Robert Audi, ed., 1999)。
從上述定義可以進一步分析道德的特徵至少有五:
1. 道德是一套社會的規範或價值觀念的體系
2. 這套規範多半是不成文的
3. 道德包括了普世公認的道德律
4. 各個社會可能多少會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1
5. 道德是一個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或理想
一、問題探討之一: 道德的本質究竟是客觀的存在,或是主觀的虛構?
(以Plato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一個神話故事為例)
(一)蘇格拉底主張「知即是德」:認為在道德上有了認知,必然能夠實踐;一
個人之所以會在道德上犯錯,必定是出自無知的結果。
(二)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與
行不是兩件事,而是一件事。
(三)亞里士多德主張「道德上犯錯並不一定全是無知的結果」:道德認知與道
德實踐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可是道德的理想卻在於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
的合一。
(四)康德主張「自律性的道德」:認為在認知道德原理後,自為道德的立法者、
實踐者與裁判者。道德上的善要以善的動機或為善的意志(good will)作為
必要的條件,一個人做好事只能出自於純正的、為盡自己本分或義務的
動機;不能為了其他附帶的目的,才去做好事。(道德義務的絕對性)
請問:您對道德本質的看法比較接近哪位學者?
二、問題探討之二:人性的本質究竟是本善,或是本惡?
(一)孟子主張「性善」
他曾提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但也指出: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所以說:性善並不表示不必努力就已經為善,而是指人有「四端」,惻隱
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種善端,這只表示
人有行善的的能力與傾向,但並未否認人也有成為小人的潛能。 (二)荀子主張「性惡」
他曾提到: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但也指出:塗之人可以為禹,小人可以為君子。
所以說:性惡不過是指人有好利、貪慾等傾向,促使人為惡。透過心的
思慮及抉擇,使不致於陷於惡行,仍有行善的可能。 (三)亞里斯多德主張「人性無所謂善惡」
他曾提到:道德德行的產生,既不是由於天生自然,也不違反我們的本性,
可以說是自然在我們心中預備了接受道德德行的基礎,但是道
德德行的完美卻是由習慣而來。
2
他並認為: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而好人在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都表
現出 德行/卓越(virtue/ excellence)。
他進一步將德行劃分為理智的德行(intellectual virtue)與道德的德行(moral
virtue),前者是聰明才智的優人一等,而後者則是品格上的卓越出眾,兩
者合而為一,才是「完美德行」(perfect virtue),兩者相輔相成。
請問:您對人性本質的看法比較接近哪位學者?
三、從亞里斯多德的道德理念,至少可以提供今之道德教育五點啟發:
1.道德教育必須確立人生終極的目標:幸福人生(亦即:止於至善)。
2.理性是人性中最高貴的成分。
3.道德德行的培養,固然要從道德認知著手,也必須從良好習慣培養起。
4.人們犯錯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出於無知,有可能是由於外力脅迫下的不由自
主行為,也有可能是意志薄弱經不起誘惑,或一時衝動而起。
5.德育與智育可以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高中教育,扮演著延續國民教育、銜接大學教育的角色與功能,且是人生由
他律到自律、由統整到分化的關鍵階段。當前發展與改進高中教育的主軸,在於
從穩健地建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出發,落實高中多元入學方案,以帶動國中教
學正常化、紓緩國中學生升學壓力,並促進青少年五育均衡發展。以符應國際化
潮流為經、以合乎在地化需求為緯的高中課程綱要,在循序漸進、配套周全中推
出,經由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機制,建立績效責任,確保教師素質與教學品質。如
此一來,從穩健學制、適性入學、完備課程到有效教學,進而建立良好的學生道
德行為、生活習慣與反省能力,以培養學生成為有教養之公民。是以,品德教育
實為當前高中教育之重要課題。
品德教育屬教育本質之基礎工程,乃兼顧知善、好善與行善之全人教育,其
亦是對當代社會文化持恆思辨與反省之動態歷程,故於此刻循教育管道,強化具
時代意義之品德教育,藉以促進家庭與社會教育之良性循環,確有其必要性與重
要性(教育部,2008)。林天佑、吳清山(2005)表示「品德教育」(moral education)係指人品與德性的教育,亦即學校教師運用適切教育內容與方法,建立學生良好道
德行為,生活習慣與反省能力,以培養學生成為有教養之公民。教育部於品德教
育網(http://ce.naer.edu.tw/)上,列舉出許多實施策略,共分為四大項目,依序是
3
研究發展、人力培訓、推廣深耕、反省評鑑等,項目與實施策略分列如下:
(一)研究發展:探究校園品德教育實況及其影響因素,舉辦品德教育相關
研討會與研發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資源。
(二)人力培訓:遴選與推薦學校結合學群/社區參與「品德校園文化營造」之推動,舉辦「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工作坊與鼓勵舉辦品德教育相關師資與人才
培訓。
(三)推廣深耕:鼓勵各級學校依據「由下而上」、「多元參與」之原則,訂
定品德教育之目標,鼓勵各縣市社區大學及家庭教育中心辦理品德教育之課程及
推廣活動,召開座談會、記者會及大型宣導活動,喚起大眾注意,舉辦品德教育
觀摩會,發表推動「品德校園文化營造」之成果與設置品德教育資源網頁,蒐集
各項課程與教學資源以利推廣,並提供各界意見發表與交流。
(四)反省評鑑:鼓勵各校透過質性或量化指標,將品德教育列入評鑑視導,
以增進各校推動之品質與方向,各校實施「品德校園文化營造」成效優良者,可
舉薦成為品德特色學校與資源中心,獎勵品德教育相關研究、課程與教學資源,
或社會教育素材具有成效者與獎勵品德教育推展有功之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家
長、學校行政人員及民間團體等(教育部,2008)。
在政府大力推行品德教育的同時,部分政策的實施策略亦有疑慮(陳啟明,2007;簡成熙,2007):
(一)學校品德教育評鑑的實施問題:當蘇格拉底一直存在「德行可教嗎?」
(Can virtue be taught)的知識爭議,不禁聯想起「品德教育可評鑑嗎?」沒錯,任何教育行為只要訂出能力內涵與指標,方可進行評鑑。但簡成熙(2007)擔心品德教育的推展又可能為基層增加一堆業務與文書報表。陳啟明(2007)亦表示,評鑑報表越多,越會讓教師分心,無法專注於教學。
(二)德行教育行動研究陷入自我應驗:簡成熙(2007)認為許多德行研究之著作,先引用二手資料作堆砌,在行銷關懷倫理作為總結。但德育目標的達成是潛
移默化,非立竿見影,是融入生活行為,非格式化與速成化。如果執著於成效評
量,亦陷於自我應驗而喪失品德教育實質目的。
品德教育的實踐,應作為學校教育推動目標。品德教育是所有教育之母,唯
有學生具有良善品行,才是未來成功的基石。品德教育要有所成效就需融入各學
習領域課程中,及辦理品德教育相關教育活動與體驗學習,才是提升品德教育成
效的良方。其重點有二:
4
(一)品德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內容:教師除了教,還要搭配認知、情意的行
為部分。目前教學現場,部分第一線的教師缺乏能適時觀察、記錄,並將品德教
育融入各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能力。
(二)推動的形式與方法:品德不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學校
與家長該怎麼配合,是品德教育推動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加上品德教育評鑑尚
未全面實施,教育主管機關推動評鑑應有助於教學現場實踐教學,但相關需要與
具體做法,也亦待思考(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8)。
謹以美國品德教育聯盟(CEP,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所揭櫫的有效品德教育十一個原則,提出對高中品德教育的啟示如下:
原則一:品德教育提倡以核心倫理價值(例如關懷、誠實、公平、責任、對
自己與他人的尊重)作為良好品德的基礎。
啟示:以「人」為本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
原則二:品德的界定,必須廣泛將認知、情感和行為等層面都包括在內,才
能幫助學生理解、關懷並實踐各種核心價值。
啟示:資訊不等於知識,除非閱讀;知識不等於智慧,除非思考;智慧不等
於品德,除非實踐。從閱讀到思考,從思考到實踐,品德教育知意行三合一。
原則三:有效的品德教育採取一種全面、有目的且主動的方式,在學校各項
教育活動中(包括教師身教、師生關係、紀律教育、課程架構、教學過程、學習
評量、學校環境、家長參與、課外活動等),積極促進品德發展。
啟示:品德教育不是一門課,而是融入各科教學、在各項活動中達到潛移默
化的成效。
原則四:推動品德教育的學校,必須成為一個有禮貎、關懷、正義的社群。
每個兒童與青少年都渴望安全、歸屬感和貢獻感,關懷的關係能夠幫助學生願意
去學習、願意成為一個好人。
啟示:品德教育須在生活中建立,所以要從生活教育做起。
5
原則五:提供學生道德實踐的機會來發展品德。「做中學」的學習效果最好。
要發展健全的品德,學生必須透過各種不同的實作機會,在日常的互動、討論與
服務中,實際應用到憐憫、責仕與公平等價值。
啟示: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義工服務、社區協助、社會關懷、部落服務、
山中小精靈等,品德教育從「做」中學習。
原則六:有效的品德教育還必須配合有意義、有挑戰性的學術課程,以合作
學習、問題解決學習、體驗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與成效,並鼓勵
道德思辨。
啟示:教師專業培訓、進修與成長,是有效品德教育的關鍵。
原則七:品德教育應當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學校的課程必須在每一個可能
的機會中,引導學生內化核心價值,並對核心價值有所認同與承諾。
啟示:加強學生的社會/情緒技能訓練(亦即EQ能力):包括個人內在(自我管理)與人際關係(衝突解決)兩大領域。
原則八:學校的教職員工必須成為一個學習型、有道德的社群,從老師到司
機,所有的人都負有品德教育的責任,並應堅守與教導學生同樣的核心價值觀,
以身作則,時時反省。
啟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 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彼得〃聖吉)。
原則九:在學校建立共有的道德領導人(包括校長、行政人員、教師以及學
生自治組織),以便在共識中擬定長程發展計畫,持續推動品德教育,且建立反
省與檢討機制。
啟示:提供品德教育的榜樣與導師: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則十:讓家長和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學生品德陶冶的工作。結合家長的力
量,可以大大提高成功機率。學校應邀請家長代表加入品德教育工作委員會,以
明確了解學校品德教育的目標、核心價值、推動方式及家庭可如何協助。
啟示:爭取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建構強有力的社會資源網絡,包括家長會、
6
教育基金會、校友會、媽媽聯誼會、長青聯誼會、家長會榮譽會長聯誼會等。
原則十一:有效的品德教育必須進行三方面的評量:學校作為一個關懷社群
的環境氛圍、教職員作為品德教育者的專業成長、學生表現出良好品德的程度。
啟示:全面打造生命活力、優質卓越的學校發展願景,整體建構自主自律的
自由學習風氣。
對於這一代的青少年朋友們,我們能提供什麼樣的建議呢?這是一個有點嚴
肅的課題。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且唯一;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價值
與意義;美麗的生命在於能勇於更新,且願意努力學習;生命的不如意,是激勵
或是不幸,都在於自己的選擇。誠如甫於不久前就任美國立國以來首位非洲裔黑
人總統的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在就職演說中所言:「偉大從來就不是
被授予的,而是必須去贏取的。我們的道路從來不是捷徑,也從不妥協,是要去
冒險、努力、創造的。」所以,我們不能試圖以自己的經驗移植在別人的生命裡,
不過,在生命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屬於共同的經驗足供參考,我最想
提供的一句話是:提高生命的熱情與價值。
我常想:青少年朋友,沒有了熱情,還有什麼?我先來講一個故事:文藝復
興時期有位畫家名叫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自西元1508~1512年
間,奉教皇Julius二世之命,在600平方公尺的西斯汀大教堂天花板畫出《創世
紀》不朽名作。作畫期間,時有友人來探望,都對於米開朗基羅的「頂真」(台
語,認真之意),感到汗顏,甚至不解地問道:「都不會有人注意的角落,也需要
如此頂真嗎?誰會去體會你的心意?」米開朗基羅簡短地回了一句:「我能體
會」。這就是所謂「米開朗基羅動力」的由來,一個人內在的動力足以驅使做事
認真的態度,即使別人看不到、摸不見,甚至沒有任何獎賞與讚美,也不能改變
既定的心意,那心意便是把事情做到最完美的境界,因為成就感早已內化其間成
為動力,這便是熱情,由內而外的一股力量,所以說「熱情」是成功的原動力。
生命有了熱情,還不夠。生命是活生生的使命,是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神聖使命,所以生命的內涵要深,
生命的價值要高。對此,李錫津先生在《鮮活人生》一書中曾舉了一個深富意涵
的小故事:有位先生經過建築工地,停下來和工人說話,並問他們:「你在做什
麼?」,工人甲說:「我在砌磚」,工人乙說:「我在砌牆」,工人丙則自豪地說:「我
正在蓋一座偉大的教堂」。三個人做同樣的工作,卻有三種高低不同的工作觀,
反映出三個不同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李先生進一步指出:生命的表象看來單
7
純,生命的內涵則是層次多,態樣複雜。生命的價值就看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
選擇方向,如何定位深淺層次了。所說甚是,生命的內涵與價值端視內在的想法,
高則高矣,低則低矣!誠如《攀峯》一書作者朱仲祥先生所言:「一個人的態度
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提高生命的熱情與價值,對這一代的青少年而言,格外具有意義,因為他們
擁有更多社會的關注與期待,當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切的體會,可以進一步
將熱情分享給朋友,將價值提供給他人。這不僅是生命教育的議題、生命本質的
探討,也是品德教育的生命課題。
參考資料
林天佑、吳清山(2005) 。品格教育、品德教育。,149-150。 教育部(2008)。教育部品德教育網網站介紹。2008年04月10日取自http:
//ce.naer.edu.tw/subject.html。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8)。(未出版) 陳啟明(2007) 。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格教育探討。,71-82。 簡成熙(2007) 。台灣德育的推展與研究何去何從?,46-59。
8
范文四: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通常人们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而道德表现为一般社会意志,是由社会舆论确立的,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护的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也有很多人认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准绳。差别主要来源于对道德的定义上,可以说前一种道德是狭义的道德,后一种是广义上的道德。
在这里将社会道德看作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为了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减少人们的痛苦而确立的一切的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群体,从而是真正有利于个人自己的行为规范。是广义上的社会道德,基本上包含了法律,但也存在着一些例外。法律在有的情况下可以由统治阶级强行制定,并不一定都是出于有利于整体社会群体的需求。
法律与(狭义上的)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维护自身的方式上。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对破坏法律的行为产生威慑和惩罚作用。但法律决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法律的适用,首先要确定事实,而事实不确定就不能适用法律。2、应用法律在有些情况下会显得过于复杂和麻烦。3、任何一种制度,无论它多么优越,无论其自身维护的机制多么完善。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去执行,要靠人去维护的。一种制度最完善的维护机制莫过于给予每个人以监督和维护的权利,但它也不能保证人们是在相互监督维护制度,还是在相互包庇破坏制度。那么人们能够自觉遵守维护制度最根本的还得靠,遵守和维护这种制度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群体的从而是真正有利于个人自己的这样的信念。这是法律维护的根本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维护的根本。
狭义上的道德的维护方式有别于法律的主要是它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荣誉感、羞耻心和责任心等来维护。荣誉感和责任心使人自觉遵循社会道德。依靠羞耻心来威慑和惩罚不道德的行为。人的羞耻感主要来源于做了不利于群体,不利于社会的事,即破坏社会道德的事,引起他人情感上的疏远。社会舆论给予了每个人以监督和维护的权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依靠羞耻心来惩治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而且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人们也许偶尔会从电视、网络上的新闻中看到有人仅因犯了一些对社会危害并不大的错误,自感十分羞愧,无脸见人,而自寻短见。
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寻求分界线,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要能坚定遵循社会道德、遵纪守法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从而真正是有利于个人自己的信念
美国反腐机制非常重视事前阻止
如今,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防治腐败的机制,中国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的反腐败机制是由关于政府道德的规章和法律及其执行机构所构成的。其中有关政府运作的规章和法律是以总统令形式颁布的《政府道德准则》和由国会通过的《政府道德法》。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中国的党纪和国法之间的关系。反腐体系中,具有司法功能的机构包括联邦调查局、司法部刑事局公共诚信处、美国检察官以及根据《政府道德法》任命的独立检察官。它们都在揭发、调查和起诉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的公共腐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具备调查和起诉职能的政府机构中,包括司法部法律顾问办公室、政府道德办公室美国反腐败机制的特色是,非常重视事前阻止。其中著名的代表性机构是“政府道德办公室”,它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政府官员进行教育,确保他们理解并执行有关法律和行政规章,解答联邦官员有关法律和准则的大量主动提问;另一个职责是在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的协助下,执行《政府道德法》所要求的财产申报。所有的联邦各机构都有“政府道德办公室”下派的官员,这100多名官员又雇佣了上万名专职和兼职人员。相比之下,我国有关部门虽然在反腐败方面已经意识到了事前阻止的重要性,但目前反腐败主要还是依靠事后惩罚。
讲到财产申报制度,就必须谈到美国反腐败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利益冲突”。这一概念所体现的原则是,一名官员所担任职位的责任与该官员的个人利益之间不能有利害关系。例如,一个拥有某一国防工业公司大量股票的人,就没有资格担任国防部长。《政府道德法》中对官员和雇员的财产申报要求主要就是为此目的而订立的。反腐败措施要求确保政府官员在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时其动机必须是无可置疑的,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为了使政府官员免受猜疑和舆论的攻击。
反腐须涵盖立法、选举,应赋予媒体更大作用
美国反腐败机制给中国的另一个启示是,反腐机构必须涵盖立法部门。在美国,立法机构就是国会。作为政府行为的监督者,美国国会议员的腐败行为曾引起公众极大的不满。为了对国会议员的腐败行为进行制约,1989年美国通过立法把《政府道德法》的适用范围从行政部门扩大到了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包括该法中规定的财产申报制度。这一措施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
对选举中的腐败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和执法机构来进行制约。在这方面,美国有《联邦竞选法》和监督实施该法律的联邦选举委员会。《联邦选举法》对选民对各种捐款对象的捐款额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并要求对候选人的筹款和开支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违法者会受到
严厉的惩罚。虽然由于选举制度的不同,美国选举法的内容和执法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但是在竞选适用的中国地方层次,通过法律和执法机构来对竞选捐款、筹款和竞选开支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审查,显然可以堵塞很多选举方面的腐败漏洞。
另外,在美国,媒体在反腐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上述那些拥有对公共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职能的政府部门,都可以在报纸或其他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调查。中国的媒体在反腐败方面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应根据中国的法律和中国的国情。但无论如何,舆论监督可以成为防治腐败的一个有效环节。
范文五: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一)道德的含义
1.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
2.人们用“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
3.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社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
4.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5.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
6.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7.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东西有三类: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二是社会生活中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综上所述,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二)道德的类型
道德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道德形态和历史类型,
1.依社会关系分型:
(1)婚姻家庭道德
(2)社会公德
(3)职业道德
(4)自然道德
2.依经济关系分型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1)原始社会道德。
(2)奴隶社会道德。
(3)封建社会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5)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三)道德的本质与特点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这是道德的一般本质。除此之外道德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又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1.稳定性。
一定社会的道德意识是相对稳定的。
2.规范性。
道德用以调节人际关系,指示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因此同法律一样,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性力量。
3.社会性。
道德产生、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人性的。
4.层次性。
道德规范之间有不同的层次,有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即道德原则,也有建立于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次一级的具体的道德规范。
(四)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功能:道德具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等。
2.道德的作用:道德是做人的规矩,可以促进人的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道德也是统治阶级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成员利益的工具,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巩固以及社会的安定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含 义 调整对象 作 用 推行与实施 惩罚措施
是一定社会通过各种形社会舆论的引导
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使人们具有善和
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自我约束 恶,荣誉和耻辱,教育引导 道 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人与人之间自律 正义和非正义并说服教育
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关系 自觉遵守 逐渐形成一定的
德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意识和传统,以指
导或控制自己的
行为。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从业人员与
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服务对象、职自我约束 职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工与职工、职自律 社会舆论的引导 教育引导 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业与职业之自觉遵守 说服教育 道准则。 间的一般关德 系
法律是从外部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
对人的形为约 认可的,由国家强制
当事人之间束 相应的法律部门 力保证实施的,以规法 的权力义务他律 国家强制推行 进行惩罚 定当事人权利和义
等法律关系 追究其相应的法 务为内容的具有普律 强制性手段进律责任 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行预防、校正和范。 惩罚人的行为
法律是道德的外延,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