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古诗词鉴赏题解析
单位:江苏丰县创新中学 姓名:蒋宜贤 邮编:221700
电话:0516——4088890 E-mail:jiangfenglin@163.com
古诗词鉴赏题作为中考常规题型之一,在各地试卷中所占比例都不容忽视 。中考古诗词阅读鉴赏,所选用的诗词,大多是课内学过的,侧重于七言绝句中的送别诗(含哲理句的居多)、咏物咏史诗。考查的重点是诗词的内容和语言。从所设置的分值看:纯选择题一般是2分;选择、简析兼用的,一般是3-5分;偶尔要求就某一诗句作一点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一般是2-3分。它不像高考古诗词鉴赏那样有固定的模式,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一般比较浅显,只要熟知课内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大都能自主作答。现就此类试题作一具体分析。
一.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拄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故意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述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入手,如抓住诗句中的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1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道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备自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二.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主要题型
1.选择题
①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
②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
③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例如 对下面诗句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一个“出”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动态美。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像。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渲染出夜晚宁静平和的气
2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氛。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重庆中考题)
[解析]这是一道评价型选择题。要求考生依托题干,从备选项中选出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何谓“有误”,就是对相关诗句中的词义、句意、写法的分析、理解,脱离诗句的本意。故意拔高,或强加一些与诗句内容毫不相关的套话,歪曲诗句本身所包蕴的含义的,均可视为“有误”。A项中着重品析动词“出”,理解分析紧扣诗句的内涵和外延,且语言简明得体。B项是从写法、思想意义的角度,对诗句作了分析,但在分析时歪曲了诗句的本意,这两句诗是眼前实景,但不是诗人的想像,并无虚实结合,故此项在写法上的分析是不妥的;C项中也是从写法的角度,结合诗句本身作了准确恰当分析;D项中的前句是写“现实”,后句是写“梦境”,二者相连的作用分析理解正确,至此,经过逐项分析排查,即可确定B项为本题答案。
评价型选择题,在诗词赏析中使用频率较高,是检查学生赏析古诗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正多误少。即备选项中四个分析项,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只有一项有误,如何找出这一项,就要借助自身储备的相关信息。结合诗句的内在含义、写法。从分析个别词句入手找出与诗句内容不符的点,然后再去排查其他项,看看有无说法不当的语言,最后比较作结。找出第一感觉有误的项作本题答案,一般得分的几率要高一点。当然借助原有的分析和自身对诗句的理解,判断选择才更准确。
2.填空题:
①识记型填空题: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体裁及出处。
②筛选型填空题:主要用于能直接从诗词中找得到的、又不需要归纳概括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子。
③理解型填空题:主要用于概括诗文要点等,即须经分析推导归纳作答。
例如 读《游山西村》,做(1)~(4)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著名爱国诗人3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诗。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等字。
(3)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全诗紧扣一个“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颔联写。
颈联写 。尾联写 。
[解析] 这是一道古诗阅读题,命题人以填空题型来考查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
第(1)小题侧重于文学常识和全诗的主要意思的概括。前三个横线上依次应填上“南宋、陆游、放翁”;后两个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应在具体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尽管字数没有限制,但应力求准确。简洁,不宜过长,诸如填上“农村淳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等相近的词眼。第(2)小题侧重古诗常识的考查,只要注意“表达方式”和“格律”等关键词眼,就能填写出:“抒情 七律 un 浑、豚、村、存、门”的答案。第(3)小题侧重于理解。只要理解了提示语的童思,就知道此空应填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4)小题是要求概括各联大意,应在仔细品析各句句意的基础上,运用提纲挈领、抓主干去枝叶的方法,概括作答:首联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的热情好客;颔联写山村曲折多变的景色,颈联写社日前热闹情景,尾联写主观心境,抒发感慨。本题第一个横线上应填的内容加了引号,要从诗题、诗句中找出这个字,它就是”游”字。
用填空题来考查古诗词阅读,是中考命题的必然趋势。无论何种形式的填空题,在填答时,要反复诵读所提供的诗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借助各试题所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渐次作答。
3.简答题:
①筛选形简答题:就是从诗词中截取不多不少的词、句作答。
②概括型简答题:就是概括诗词的要点或层意。
③解说型简答题:就是结合语境,诠释词意,品析句意。
例如 读《西江月》,做(1)—(5)题。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4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这是 写的一首词,原来有个题目 。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阙写,请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各阙所写的主要内容;A.上阙写 。 B.下阙写 。
(3)这首词挑选的景物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和动物有“口口”、“口口”、“口口”等来描绘农村风光,既写景写物写人.又写词人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给人以美的享受。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勾画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词中有一个通假字,找出来并说说它的读音和意思。
[解析] 第(1)(3)小题是筛选型简答题,同筛选型填空题几乎一样,对这首词的题目印象不深,一是疏忽,二是关注的程度不够,只要留心课下注解,就知道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第(3)小题要依据筛选型简答题的特点,依据提示、标点、横线,从词中找出相关内容填在横线上。一般在试题中的横线上加引号,大多是要选用诗文中的词语作答;另要注意题干中的“景物”和“动物”的差异,其答案依次是: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鸣蝉、青蛙。第(2)(4)小题是概括型简答题,应依据试题提示,在准确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选用“晴”和“雨”,“山村盛夏月夜图”作答。答案依次为“见”,通“现”,显现、出现的意思。
简答题的多样性远不止此,有的兼容其他题型的特点,在作答前要依据题型的不同特点作出合乎要求的答案。试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理解上的独创性,表述上的准确性。正确的思路、明晰的表述才是简答的关键。
4.品述题(实际上是简答题的变式题)其区别就在于“答案”无“标准”,重在言之成理且应有见地。
例如 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3)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三幅画面。
5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
台 请你展开想像,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句意相反的句子来。写在下面。
[解析] 这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第(1)题要求展开想像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译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芽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第(2)题要求谈谈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6 http://www.ygjj.com 家教网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
范文二: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中考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三、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四、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
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
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
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六、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
春之神。
8.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七、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
八、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
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
简要分析。(3分)
答:
九、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十、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
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
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十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十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十三、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
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参考答案:
7.(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2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5.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16.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阴阴;又
2.思乡
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24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5 .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
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①(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1.(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⒚①C 3分
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2分
③A.√B. √C. √D×。4分一项1分.
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10.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分,每空1分)
1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分)
范文三:浅谈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热点题盘点
? ? ? ?浅谈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热?点题盘点
?审读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170?套,古诗词?鉴赏题就达?近百首。细?细品读这些?诗词,内容?含蓄,意境?幽远,手法?灵活,语言?凝练,让人?感动,给人?启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
诗?,完成下题?。
?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
??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 匡山
?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世人:
? 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
? 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试题?评析】诗词?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体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单一的抒发?,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此诗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时应?分四步:
? 读全?诗语句,揣?题目注释,?抓意象情词?,悟感情倾?向。从题目?、注释和内?容可知
?李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抓住?诗中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哀”“?怜”)和形?象的刻画(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诗人的?感叹),以?及颔联的对?比和尾联的?渴盼,就可?明确诗人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 【答?案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五、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诗词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用典、对偶?)、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或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渲染、观?察或感觉角?度、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类。?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 设题?方式如20?17年中考?试题贵州遵?义市: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南怀化?市:
? “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宁夏区:
? “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201?7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试题评?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20?17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试题?评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
七、?关注探究运?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更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题型的设计??,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向实际能力?、社会生活?、课外操作?延伸。这类?题关注探究?和实际运用?,要求考生?发掘意蕴、?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践感悟,?这样缩短了?文言与生活?的距离,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以活?动为载体,?以辨思为方?式,以运用?为目的,结?合探究、名?着、对联、?口语交际、?音乐图画、?现代诗文、?地域文化、?节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在综?合实践中领?会古诗词的?典雅与魅力?,激发学生?学诗词、爱?诗词、用诗?词的兴趣。?
?设题方式如?2017年?中考试题浙?江金华、丽?水市:
?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四川?宜宾市:
? “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福建泉州?市:
?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福建厦?门市更是以?“鹭岛竞飞?鸢”为综合?性学习将诗?词鉴赏融入?活动中进行?设题考查。?
?例7.(2?017年辽?宁沈阳卷)?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
材?料二:
?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
? 借月?抒情诗 编?号:
? 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试题评析?】将诗词与?探究相结合?,在综合实?践中理解运?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诗词?的形象、内?容、情感和?手法的过程?中,在演说?、归类、听?唱等活动中?运用诗词,?是诗词鉴赏?走向开放、?走向生活的?常见方式。?诗词中一些?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经?典意象,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体现?某种情愫、?品格或志向?,如“月”?就代表思乡?、怀人。此?题材料诗文?结合,要求?学生从中探?究形象的共?同规律,进?而概括出新?的内涵特点?,并结合主?题拟写宣传?语,进行实?践运用。 ?
【?答案示例】?
?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稳中求变,?吐故纳新。?阅读鉴赏古?诗词,就要?抓住诗词的?题目、作者?(风格、时?代、身世)?、注释、诗?眼、形象、?意境、手法?、内容和情?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探?寻诗词的主?旨。以上古?诗词鉴赏的?热点题型,?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关联?的过程,不?能单纯地从?片面、局部?来感知理解?。同时,古?诗词鉴赏中?,理解关键?字词、把握?形象意境、?分析创作技?巧、理解内?容情感等也?是一个相互?配合、渗透?的过程,具?体理解时应?全盘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正确鉴赏?解答。
?
范文四:如何做好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如何做好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纵观几年以来的语文中考试题, 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也是学生容易丢分的题型之 一,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把握考试目标、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下面我就谈谈我对 中考诗词鉴赏题的一些认识。
一, 要认识中考的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7— 9年级)的目标要求是:
1.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 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分析常见的考点
分析这几年来的诗歌鉴赏试题,我们发现,以下是诗词鉴赏的常见考点:
1. 领悟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
诗词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体裁, 因而理解一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么, 我 们怎样把握诗词的情感呢?
一要知人论“诗” ,在平时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要 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如江西考杜甫的《旅夜书怀》 ,设题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结合试题后面 的注释“公元 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而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 以及平时对杜甫“一生多难”的身世的了解,再加上诗中“独” 、 “老” 、 “病” 、 “沙鸥”等意 象,得出“全诗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就不是很难的事了。又如云南省 2007年的中考题第 10题:阅读“ 【隋】江总《长安九日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 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其题设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 容进行分析。 ”根据诗歌的内容,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 家乡的云, 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 诗的后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又开了几 朵,表面诗挂念家乡的菊花,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因此, 这首诗也就表达 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明白这首诗或词究竟写了些什么?概括其要点。
怎样概括内容要点呢?一要学会寻找“诗眼” ;二要分析层次关系;三要认真审读题目。 如山东高青考范仲淹的《渔家傲》 ,设题为: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 写 _________ ,下片写 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浓郁。通过分析上阕可以发现, “异” 字便是“词眼” ,如再追问一句,什么“异”?边塞之秋色也。阅读下片亦可发现,下片从 上片的写景转到写人了, 也追问一句, 写人的什么?边塞将士的浓郁思乡之情也。 上下片的 层次关系是先写景后抒情。
3. 描绘诗词中的精彩画面。
古典诗词都是用极少的语言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而含蓄便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特色, 而 今人对古诗词的解读, 又必须把那种悠悠不尽之意还原出来, 才能领悟其精妙, 所以通过再 造想像去描绘古诗词中的画面便是很流行的考题了, 怎样描绘画面呢?一要激发想象, 二要 生动表达。 在平常的阅读活动中, 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想像去欣赏、 品味每一首诗词, 有意识地调动激发自己的想像。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们必须闭上 眼睛,想像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 悬挂。
4. 谈读了诗词后的感受或启发。
读一首好诗,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时的美感和享受,更为重要的是要获得一种人生的启示,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古典诗词所具有的这种教化功能, 也是命题者常常举起的一面大 旗。如:浙江金华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设题为: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回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先读后感。如诗中“不畏”和“最高层”是产生感受的关键性词语。 据此,悟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的哲理也不是 很难的事了。
5. 对名句的鉴赏。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但命题人对她却十分青睐。 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常 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一是写景方法 (如景物的色彩、 近景远景结合等) , 二是修辞手法 (如 对偶、比喻等) ,三是词语锤炼。然后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即可。
如江苏盐城考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 , 设题为:“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一联是千古名句, 请自选一个角度 (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 ,作简短赏析。我们就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 近景远景结合, 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 一) 。 也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绿树” 对 “青山” , “村边” 对 “郭外” , 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角度二) 。还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 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斜”字形 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角度三) 。
总之, 中考诗词鉴赏题, 只要掌握了诗词的知识点和懂得诗词鉴赏的技巧, 要拿到高分也不 是难事。
如何做诗歌鉴赏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考纲》要求是:能阅读浅易 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就明确 告诉我们:作为鉴赏材料的古代诗歌(包括词、曲)是浅易的而不是艰深的、晦涩的、争议 大而莫衷一是的;它不会有太多的典故(有,也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 ,对背景材料也不 会作过多的了解;它篇幅短小,诗当是绝句或律诗,词当是在中调以下 , 曲当是小令;它应 当是文质皆美的、脍炙人口的或蕴含哲理的;鉴赏的重点是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 命题的方式一般是 2~3个小题。 题型可能会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对诗歌内容的认知。 包括对 关键词语的理解,如 2002年高考试题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寓含的意义,又 如“王杨卢骆当时体”中的“王杨卢骆”指哪四个人, “当时体”怎样讲,等等;包括对诗 歌内容的理解,如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写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对诗歌主旨的 认知,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什么主题;还包括对诗歌风格(豪放、婉约)等、感情情 基调(清幽、闲适、愤懑、惆怅)等的认知。另外一类是对所给的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它要 求考生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鉴赏评价,也可以要求对内容进 行评价,字数在 100字左右。还的一类是给两首写作内容相近的诗,要求比较它们的优劣。 2002年北京高考题就是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说说王 诗比畅诗更胜一筹的原因。当然具体的题型可能有些小的变化,但大的方面却是不会变的。 其次谈谈做诗歌鉴别题的一般操作过程。
1、仔细审读题干,明确命题指向
鉴赏诗歌难免“见仁见智” ,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既符合 阅读文学作品的规律,又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要求;但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又的自身的特点, 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方面设问, 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 2002年高考全国卷就只对李白的绝句中的 “折柳” 设问, 而北京卷则要求对王之涣和畅当的两首同题诗《登鹳雀楼》 作整体比较,说明王诗更 胜一筹的原因。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不能粗心大意,答非所问。
2、把握诗歌主旨,选准赏析目标
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同学们要注意的倒是另一 种倾向,人为拔高, 发掘微言大义,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 呈多角度、 多侧面的特点, 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作题时应在基本把握主旨的 基础上迅速确定你的赏析点。 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 就思想内容而 言,一般可从以下 8方面确定赏析点:⑴ 爱国主义,反抗异族入侵;⑵ 谴责暴君暴政;⑶ 谴责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⑷ 关心、 同情民族疾苦; ⑸ 表现作者自身的高尚情操; ⑹ 对 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⑺ 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⑻ 蕴含哲理,启迪人生。从形式 (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赏析则可以着重从以下 8方面考虑确定赏析点:⑴ 诗 中有画(色彩搭配、点面结合、动静结合、高低错落等) ;⑵ 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以情写 景、 情为景生、 景为情染等) ; ⑶ 对比映衬 (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等) ; ⑷ 巧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 ;⑸ 形象鲜明(这形象既指作品 中所描述的形象,也指从诗人自身的形象) ;⑹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⑺ 语言特点(清新、 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 ;⑻ 创作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 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
3、咀嚼推敲作品,着力分析评价
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最易犯的毛病有二:一是泛泛而论,架空分析;一是逐句解释 或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在“这首诗好 在哪里” “为什么好”上作文章。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日积月累,鉴赏能力定会提高。 4、精心组织语言,通达准确规范
诗歌鉴赏由客观性选择题变成主观性表述题,对考生语言能力无疑有了更高的要求。诗 歌的语言是精练形象的, 鉴赏诗歌的文字如果干瘪无味, 必然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所以应当 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文采。而语言表达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所以须在平时多揣摩、 常借鉴、 勤动笔。 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平时语文学习中遇到过的一些套语也有一定 帮助。 比如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着一 x 字境界全出。 ”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 “铺垫映衬” “卒 章显志”等等。 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 只有使用 恰当才有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最后再说一说做诗歌鉴赏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供同学们借鉴使用。
(一)知人论世,注重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尽管用作 高考鉴赏材料的诗歌对背景材料不会有太多的要求, 但对一些中学生必须了解的著名诗人和 他所生活的时代则不能不了解。 比如, 杜甫是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 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正 值安史之乱;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王维、孟浩然是著名的唐代田 园诗人等。如果出现一些同学们不了解而在鉴赏时必然涉及的背景资料,就一定会有注释, 在阅览时不能忽略。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果不了解本诗写于安史之乱, 叛军进入长安之后, “国破” “烽火”的含义, “感”什么“时” , “恨”什么“别”都难以落 实,对全诗的主旨就更难把握了。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 ----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第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 文丽、轻灵飘逸 ; 表层义、深层义 (语境义、特殊义 )
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 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分析法
1、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 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2、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 ?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3、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4、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 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表述题解答技巧
1、类别方面:诗词曲 ; 古体诗和近体诗 ; 绝句和律诗 ; 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 塞诗、抒怀诗等。
2、风格方面: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
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
沉郁:深沉蕴积
直率:奔肆率直
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丽
风趣:幽默诙谐
3、技巧方面:对比比较 ; 映衬比较 ; 虚拟写实 ; 象征暗示、托物寓意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花用典故、以古说今 ; 静景动写、以动写静 ; 渲染烘托、直抒胸臆 ;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 白描 勾勒、浓墨重彩。
4、修辞方面: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
句式的特点:倒装、省略等
5、情感方面: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幽 怨、旷达、高雅、愤懑、焦灼、缠绵
如何做好古代诗词鉴赏题
由 “招考通” 首席名师、 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主讲的高考语文复习讲座受到众多考 生和家长的追捧。 应广大考生要求, 喻旭初老师亲笔撰写高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指导, 为考生 指点迷津。今天为第一讲。编者按
一、古诗词反映的重要主题
忧国忧民、关注民生、蔑视权贵、思念家乡、怀念亲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人生感悟、 怀古伤今。
二、答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简单地用当代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要想到古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表达方式 等都跟今人不同。
2、在分析鉴赏时不要脱离作者当时的背景和特定情境。如有注释,一定要仔细看,它对理 解诗意可能有帮助。
3、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要细心揣摩这些意象的含义,从 而理解诗的内容。常用意象的含义:
(1)杨柳:表现离情别绪或亲情。
(2)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凉悲伤。
(3)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4)菊花:象征隐逸、脱俗、高雅。
(5)松柏: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6)绿叶:表现希望、动力。
(7)荒野:象征新旧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8)鸿雁:书信的代称,表现两性交往或思乡之情。
(9)杜鹃:表现哀怨、凄凉、思归或冤魂悲鸣。
(10)月亮:1. 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2. 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3. 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4. 表现旷达、潇洒、美丽或冷清。
(11)浮云:游子飘零、漂泊。
三、鉴赏古诗词常用的词语
1、概括诗词思乡感情常用的词语:愉悦、欢快、闲适、孤寂、沉痛、愁苦、哀伤、悲愤、 赞美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思念之情等。
2、鉴赏诗词字句常用的词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简练、质朴、隽永、清新、秀丽、 有节奏感、有韵律美、有感染力等。
3、鉴赏诗词写作技巧常用的词语:比喻形象、拟人生动、夸张得体、对仗工整、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等。
4、鉴赏诗词表达效果常用的词语:真挚动人、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5、鉴赏诗词总体风格常用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豪放、婉约、沉郁、 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恬淡等。
如何做“古诗词赏析”题
最近,通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发现同学们在做古诗词赏析题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一 . 没有 很好的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错误回答;二 . 在掌握住要点的基础上却不会举一反三,灵活 运用,以至于出现“做题时信心满满,收获时分数少少”的现象。
其实, 做古诗词赏析题并不难, 只要掌握住技巧。 纵观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词的赏析题, 尽管 题型千变万化, 可通过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这类题其实有规律可循。 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 种类型:
一 . 诗歌内容的把握
题型与方法:
1. 主要内容(概括) 2. 画面(描述 +想象)
例 1:请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后做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解答:本诗写出了西湖早春时节的美好风光。 (概括)
例 2:请阅读《渡荆门送别》后做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题:请回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解答:两岸的地势由山脉逐渐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线中消失, 江水冲下峦,向广阔 的原野奔腾而去(描述 +想象) 。
二 . 重点词语的品析
题型与方法:
联系语境,从含义和效果入手
例如:请阅读《泊船瓜洲 》 (王安石 )后做题: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请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解答:“绿”是吹绿的意思(含义) ,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由于春风的到来,江南变得春意盎然 的景象(效果) 。
三 . 思想感情的总结
题型与方法:
借助意象,联系背景,抒发情感(爱、恨、悲、喜、愁、乐、忧、思、寂 ...... ) ,表达观 点,表明志向。
例 1:请阅读《渡荆门送别》一诗,然后做题:
(原诗见上)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情:思)
例 2:读《春望》一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本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首诗表达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感情:忧、思) 。
四 . 名句的赏析
题型与方法:
修辞句(运用 的修辞方法 +效果或作用 +思想感情)
用典句(运用 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 )
哲理句(描述 +哲理 +思想感情)
其 他(内容的概括或描述 +思想感情)
例 1:请阅读《行路难(其一) 》 (李白)后做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题:
1. 请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解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 ,写出了自己仕途受阻、理想无法实现(效果) ,表达了 作者的愤慨之情(思想感情) 。
2. 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解答:运用姜尚、伊尹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巧遇明主得以重用,以实现自己伟 大的政治抱负。
例 2:请阅读《游山西村》 (陆游)后做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解答:行走在山环水复的路上,疑是无路可走。正在迷茫之间,忽然看见前面的花明柳暗, 又一个村庄出现了(描述内容) ,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哲理) , 表达了作者乐观向 上的心态(思想感情) 。
实战演练:
读《春望》 (杜甫)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表现的画面。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范文五: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类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类解析
作者:栾梅
来源:《作文评点报 ·中考版》 2013年第 05期
?荟考点梳理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 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节。
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 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 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 来进行欣赏。
?荟题型解析
一、品味炼字佳句
例 1. (2012年山东滨州卷)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