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1.1.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探究要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探究材料 教材P6“案例1” 探究问题 教材P7“活动题” 1.下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的是 ( )
A.a B.b C.c D. 都不是 2(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
范文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第2课时
华亭二中__高一_年级__地理__学科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堂巩固------提升
一、阅读训练:
阅读课本P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芬兰的人口增长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结论: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 向 的过渡阶段。
二、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转变 1、从特征上区分:
2、从人口增长的数值特征区分:
3、按生产力水平分:
三、人口年龄结构划分: 0---14岁: 14—65岁: 65岁以上: 拓展延伸:
人口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第 组 组长签字 完成情况 教师批阅
范文三: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年 月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89""!! 第 卷 第 期#$#%&’()*+&,-*)./)01&++202,&(3&4’+*5/&)3(&0(*6627*)*0262)5 :&+8#$8-&8#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朱向伟
中 山大学 人口研究所 广 东 广州 9;<><>
摘 要 通 过对我国近 年 人口出生率 死 亡率 自 然增长率统计数 传统的人 ?@
变机制 指 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年来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分析 9B<"9探 关 键词 人 口转变 统 计分析 死 亡率 生 育率 计 划生育 ?@CCCC
中 图分类号 文 献标识码 文 章编号 @DEE @@=GH>GHHGE?8??#""""""#"""!!!;!!F 1I
Q9JKLMNOPMR2*()2STU*)*+UV/)01W/)*XY,2(5/+/5U&(5*+/5U*)S)*5’(*+0(&Z5W(*52&,4&4’+*5/&)&,(2[2)5 6
<9"u2*yw*w*y&64+252s5w24&4+*5&5*y5&4&2yy&6 5w25*s5&*+4&4+*5&24&sg="">9"u2*yw*w*y&64+252s5w24&4+*5&5*y5&4&2yy&6>
89<"5&5&*6&S2&25W26&25W&0W**+UV05W24&4+*5&5*Y5&Y5U+2&225U2*Y /)())\’((((’)/)’/)()//),([)(
9*)S4(&T/)0/)5&5W2S2]2+&4/)062[W*)/Y6/5/Y4&/)52S&’55W*55W2^2U(2*Y&),&(5W24&4’+*5/&)5(*)Y/G
8&YY&&&S&SU&Y 5)+2)*+2)622+462)5*)*6+4+*)))04+2///[/[/[],///[/
CCQCCN&&Y&YUYY&UUU _abcdL34+*5)e(*)5)5*55*+F)*+7(5*+52(5+5*6+3+*)))0‘’///f//[//\//\//
人口转变论是一种以人口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这种理论不是 B
阐述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它是西方人口学家对人口发展的几个有显著不同的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资料 9A
进行系统历史考察而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这一理论说明了西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并可用以解释发 B9
展中国家人口发展的状况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过程 BB建国以来 年 的时间内我 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死 亡率已降低并稳定到一个<>
出 生率迅速下降总 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各种统计数据均表明我 国已经进入C9B9极 低的水平
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已完成了人口转变AA99一个低出 生
本文主 要从基本数据出发阐述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并粗浅探讨这一模式形成的机制 B9B的过程
一我国人口转变状况 A
我国人口转变历程 #8
选取 年至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具体数据如表 所示#DED#DD=A9# B
表 年 我国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 #DEDg #DD=A 年 份 #DED #D
H E D8< h="" h8he="" !"#8#"8$#8=""><><#!!!死亡率 ;i="">
E HH H8=D E #<8hd e="" #e8hd="">8hd><><#"8"h!!!!!!自然增长率 ;i="">
数据来源 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Q#DD$B
从表 可 以看出年 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达 死 亡率达 自 然增长率为 处 于高出#9#DEDHhi9!"i9#hi9
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三高人 口再生产阶段年 代人 口出生率仍然居高不下但 死亡率AB <"99生 率
年代以后死亡率逐步下降到较低的水平而出生率则一直到 年代才下降到一个较低Ch"99$"则有所 下降
到 年代我国的死亡率稳定在 左右出生率则稳定在 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BD"9=i9#=i9的水平
以内明显地表 #9"i
收 稿日期 ?@!""#G"DG#H
作 者 简介朱向伟 男 湖 南人 中 山大学市场经济与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D=HG>999B万方数据
HH
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这组数据非常接近已完成人口转变的发达国家 "!!
而且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统计数据上分析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 ##"的水平
"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口转变过程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 $%
利 用我国 年 的人口发展数据可 以拟出我国人口转变曲线图 图 进 而分析我国人口转 &’(’) &’’*#+&,#.&/根据人口转变模式图可以明显看出我国 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分为 个阶段 "##&’(’-"变的模式
第一阶段人口加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是从 年到 年当然这个阶段从解放前就开始了从 0&&1#"’(’’’"
这阶段出生率居高不下基本上高于 死亡率则由较高水平下降到 左右 ##234#&34"图上可以看出
第二阶段人口负增长阶段是从年这阶段出最低点 % 0#&1&&&5")-’’’生率急剧下降到 年达到 #&’-&死亡率急剧上升至 年的 达到最高出现了人 3$4#&’-3$1%(24## "口的负增长 第 三 阶人 段0 速 增 长 阶 段 #口 高 年 到&’-& 从 是年这阶段的 &*2’" 特点是人口出生率
急 剧 上 升一 直 维 # 持在 以上尤 $*4# 其是在 年达 &2’-图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图 &
到最高点 死亡率则稳步下降至 以下人口高速度增长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 (2%2*4#’4##$34"第四阶段人口减速增长阶段是从 年这阶段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年以后便维持在 0#&’*2)&’53"#&’*-以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减慢自然增长率最低达到 左右 &&$34###4"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阶段是从 年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出生率则有两0#&53&")’’’
分别是 年的 和 年的 因此为人口波动增长阶段 #&’5$$$%$54&’5*$2%224#"次 较大的波动
第六阶段人 口低速增长阶段从 年 至今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稳定在较低水平出 生率基本上在 0#&$ #’’"
以下死亡率则稳定在 以下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我国人口转&4#*4##&&42%-"
变模式的成因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转变的 个 阶段中除 了 年 为非常时期外死 亡率一直在持续稳定地下 -#&’1’) &’-从 年 以后便下降到 以 下并 从 年 以后维持在 左 右因 此波动不大的死亡率并非#&1&34#&*3*4#’-’降
当然年 的第二阶段的形成是由于死亡率急剧上升而出生率急#&1&&"’’)’-是人 口转变模式成型的关键
是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国际环境的影响导 致国民经济萧条人 们生活困难出 生率下降####剧锐减 的结果
死 亡率 上升所致其他几个阶段都是由于出生率的变动而形成的尤其是 年之后的四个阶段出生率&"#-#’
出生率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由"##的波动是 导致人口转变的直接因素
年以后的两次波动亦为国家政策变动所致 "&’53"于我国的计 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强制干预作用
三我国人口转变机制探讨 !
中国是否完成了人口转变许多学者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人口转变且进入后 ##"$./也有人认为中国还没有完成人口转变且处于人口转变的第三阶 段即 从不稳定的低生育率 ##人口转变阶段.2/ "水平逐步走向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笔者认为从数据上来看我 国从 世 纪 年 代以来出 生率死 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稳定在一个较#$353#!
尤其是 年以后出生率控制在 之内死亡率维持在 之间这些数据与业已#$34#-4)*4#’’低 的水平
远 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 完成人 口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极为接近
三 低阶段完成了人口转变我们选取 年各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见表 为代表67#"&’’-!+$,进入
以 进一步说明我国人口转变的进程并从量的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转变的内在机制 ##"来分析
应该说我国的人口转变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结构生育观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因 ##!!
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看我国人口转变的最根本原因还应该归 ##素对我国出万方数据
2(
结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人口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计划生育政 "!
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转 !策则是稳定我国低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从而探讨我国人口转变的内在机制"!变的作用 表 年 各 国 人 口 死出 亡生 自 率率 然 增 长 率 %%$’’死亡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澳 大 巴 基死亡率下降是人口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分 析 国 家 中 国 美 国 加拿大 印 度 埃 及 墨西哥 "利 亚 斯 坦 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有助于探索人口转变的机制导 !$&%* $+ $ $- #% % # ),--./出生率 (战 争瘟 疫灾 难等常常会引 "’’致死亡的因素有许多&+& % $ $ + )//../死亡率 (在排除了非常情况后死亡水平受 !"发大规模的死亡自 然 增 长 率 $# * $% #% ## ## (.),//人口构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一般认为死 社会经济资料来源 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0$*!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医疗卫生得 "亡水平的降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 年以来我国人均 到改善社 $%%"","收集了会福利事业发展人们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死亡率随之降低笔者 每万人 ""!’国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发展水123平 ’拥有的医院病床数每万人中在校小学生数等指标分别代表了我 教育发展 ’"’分别将 ! 率降低的内在机制水平用 以分析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关水平以探索死亡 以上指标在 ""
软件上同死亡率做皮尔逊相关分析各项数据如表 所示 0"-4344
表 死 亡 率 与 各 指 标 的 相 关 系 数 - 5从表 的 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 项指标与死亡 -" 每 万 人 病 床 数 人 均 每 万 人 小 学 生 数123 双 尾 检验 的"9)#6;率的相关性是成立的:@A7?=B 478死亡率 6.)&,* 6.)-,* 6.),,$ 结果即相关系数为 的 假设成立的概率都比较小 .";9#6)478 $* * :..)..)..显著性水平在 以内在社会经济各因素对死亡 +.).!显 著 性 水 平 9 $ + $ ;.)..)..). <=>=?
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对死亡水 "资料来源 根 据有关数据整理分析得出 水平的相关分析中0!
平的影响最大其负相关系数高达 相关性是比较强的而人均 平均每万人小学生数等与死亡".)&,*"C’123
因此在我国引起死亡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享受的医疗卫生条""率 之间的相关性不强
相对来说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对死亡水平的降低作用不及医疗""件不 断得到改善
同时也说明死亡水平有一定的经济门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死亡水平的影"""条件改 善那么明显
进一步影响死亡水平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是医疗水平 "!响作用将 会减弱
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 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带 来了影响生育水平的一系列因素受 教育""0
促使人们的生育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妇女地位的提升就业机会的增多对生育水平降低"C""程 度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避孕技术的进步预防了计划外生育行为这一切均可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C""!起到 了推动作用
!直接或 间接引起生育水平降低
在 进 行 上 述 定 性 分 析 的 同 时为 进 一 步 探 讨 经 济 发 展 与 生 育 水 平 二 者 之 间 的 实 质 性 关 系我 们 再 取 ""
年以来我国人均 人均 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每万人在校高中生 数每 万人在校小学生数 %%$,’’’’D12313
分别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利用 软件进行定量的分析 9"’’;!等指标4344
考虑到所选取的指标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因 此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因子 "
具体方法是将人均 人 均 每 万人拥有的医院病床数每 万人中在校高中生数每 万人中在 !’’’’分析1231D3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校小学生数等指标作为因子分析数据E$E#
经计算因子 的表达式可以写成 ’0E$E#
人均 人 均 每万人高中生数每万人小学生 F .)%**G H .)%*/H .)%//G H 9.)#+$/6.#;G E$1231D3I
每万人医院病床数 HG)+-./数
人均 人 均 每万人高中生数每万人小学生 %G H %H %G H G F)**)*)9)#+$6#.././/./.;ED#12313I每万人医院病床数 H.)+-/G数
然后再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这两个因子与出生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 ",!
从表 可 见我 国人口的出生率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其 中出 生率的下降与公因子 """,
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为 而与因子 之间的相关性则比较强相关系数高达 从因子解释的 &")-+"")+...,!E E $#
人 均 人 均 每 万人高中生数等在变量公因子 上存在着显著的因子负载因 此公因子 "’’"角度看1231D3E$
万方数据 -+
可以解释为教育经济发展指标而每万人拥有的小学生数医院病床数等变量在公因子 上有显著的 #$ % "!!
因此公因子可以解释为基本发展和保障水平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医疗保健都是基础的生存 &&’!% 因子负载
由于与出生率的相关性不强可以说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出生率下降的影响较弱而代表基 ()条件 "!
则对出生率的影响较大这说明我国出生率水平的下降与这些基 本生存条件如 &本发展和保障水平的因子% !
医疗保健水平等因素关系较为紧密 $)小学教育表 年 间我国人口出生率与 * "+*+,"++-由此可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诸多因素对人口出生率有较大的 && 社 会 经 济 因 子 之 间 的 相 关 系 数 . 单 纯的经济指标增量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并没有很明显的 &影响 % !"!倒 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 &影响 出 生 率 ,/0123 ,/03/* 低方面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医疗条件 )的发展在人口出生率降0% 0101*,/////4567 的改善卫 生保健水平 生育环境优 &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 &&的提高数据来源 根 据 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8++9"生率大大的提高促使 术的发展减 &另一方面避孕技 整 理分析得来 &&)生育率下降少了意外怀孕的机率节育手术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更多计划外怀 率同时义 从而降低了生育 &)&&孕的处理方式务制基础教育的普及提 高了全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素质有 助 生率下降同 &&对出 &于形成科学合理的生育观 )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转变的影响 10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在加速生育率下降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始于 世纪 年代)%/3/&
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 年代末才大规模开展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对 &-/)&:*; 年代才真正体现出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对生育率的影响 -/))生育率下降所起的加速作用到
表 总 和 生 育 率 的 变 化 3 提高了初婚年龄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育率的转变几乎都是从初 ’"(&
全 国 城 市 农 村 新中国成立以后女性的初婚年龄逐渐提高但速度 )&&婚年龄的提高开始的 % "+320330320-到 年多数女性的初婚年龄还是在 岁之间直到 &%)"+-"+=)"+-1//缓慢 "+2+ 101 30- 201年 以后我 国妇女晚婚率才开始大幅度提高年城 市女性的初婚&&&"+9/ "+-+ %0- "0* 10/ 岁农村女性的初婚年龄多数达到岁妇女晚%%%09&0*")年龄 多数达到 "+9* %0" <>< 导致我国出生率大幅度地降低这一点极有说服力地表明计&&婚率的="" 提高引自参考文献="" :*;="" 划生育政策所起的加速作用="">
改 变了生育模式 从表 可 以看出年 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到 年 仍然为 这 主 ’%(3&"+3%203&"+2+30-&
由 下降到 引起的但是到 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城市每对 ’303101()"+-+&&要是城市总和生育率下降
农 村夫妇也只能在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条件下生育两胎故 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到 &&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到 年又下降到 达到了更替水平此后的十几年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到 年已降到 %0-&"+9*%0"&)&&"++-&"0
以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转变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9对我国人口转变的思考 *0
我国用了不到 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历程这对于尚属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其成就是惊 &&3)/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一个奇迹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人口转变与其他发达 #&)人的
各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都与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而我国在经济基 ))国家的人口转变历程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得益于我国积极的计划生育 &&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完成了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既要有量的转变也要有质的转变强制的政策促使我国人口从量的方面发生了转变但真 )&)&政策
则非一朝一夕还需要经济进一步发展因为一旦政策因素影响减弱业已 &&)&正要从质的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因此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道路还很漫长 &&))完成的人口转变就可能会出现反复
参 考文献 :;王 恩涌 等 人 文地理学 北 京 高 等教出版社 :";&0:;08&%///0>
李 建民 后 人口转变论 人 口研究 :%;0:;0&%///&’*(0?
翟 振武 等 稳 定低生育水平 概 念 理 论与战略 人 口研究 1&08$0&%&10:;:;///’(?
邬 沧萍 中 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理论解释 人 口研究 &+&*00"92"(0:;:;’?
万方数据
12
范文四: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2002年第1期 人口学刊 No(J(2002
POPULATION (总第131期) JOUI趴IAL(Tot(No(131)
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朱向伟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我国是否完成了人口转变,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题目,从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 13再生产类型向现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13转变过程。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人口转变的根本 因。 原 【关键词】人13转变;统计分析;死亡率;生育率;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舵)01—0018—04 is of the 【Abstract】It a that China have finished the to basic statistics, questionable problem process demography transition (Actors of it is obvious that transition(31ais Chinese Chinahavethe model transition, quitepapercompleted demography analyzes demography and holds that the of and the of the essential 1"ej!t80n8( aredevelopment social,economy poUcy family planning
rate;death 【Key words 】,temogr8phy;statistical analysis;birth family planning rate;
业土 转变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基本数据出发,阐述我 、 n。口 国人口转变的模式并粗浅探讨这一模式形成的机
建国以来5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出生率和 制。
二、垩妄率望釜袁乏霎掣的耄垡:蛋妄耄星降量兰繁 定到一个极低的水平,出生率迅速下降,总和生 我国人口转变状况H八叭,一、中,。7
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各种统计数据均客观地 1(我国人口转变历程 表明,我国已经进入
了一个低出生、低死亡、低 本人选取建国以来即从1949年至1997年 这 自然增长的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发生了根本 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的变化,从统计数据上分析,也已经完成了人口 等指标进行考察,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 (,。 ) 1970 19r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7 年份 出生率 33(4 23(01 18(21 21(04 21(06 17(12 16(57 死亡率 7(6 7(32 6(34 6(78 6(67 6(57 6(51
11(87 14(26 10(06自然增长率 艄一撕加埔 坚强龇粼 罴是 帆一,眦姗 蛳一舢,则 25(8 15(69 14(39 10(55 数据来源:中国人El统计年鉴1998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49年我国人口出 率仍然居高不下,但死亡率则有所下降;60
年 生率高达36,。,死亡率达20,o,自然增长率为 代以后,死亡率逐步下降到较低的水平,而 出生 16,o,明显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 率则一直到80年代才下降到一个较低的 水平。 率的三高人口再生产类型,50年代,人口出生 到90年代,我国的死亡率已稳定到
7, o左右,
[收稿日期]2001—04—04
[作者简介]朱向伟,男,中山大学市场经济与人El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一18一
出生率则稳定在17,。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看出,我国1949年以来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10,o以内,明显地出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个阶段,接下来逐一分析各个阶段。 低自然增长6
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这组数据非常 第一阶段:人口加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是 接近已完成人口转变的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长 从1949年到1959年,当然这个阶段早就从解
放 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从统计数 前就开始了。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阶段出生率居
据上分析,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 高不下,基本上高于30,。,死亡率则由较高水
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口转变过程。 平下降到10,o左右。此阶段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2(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 第二阶段:人口负增长阶段,时间是从 我们利用我国1949—1997年的人口发展数 1959—1961年。这阶段出生率急剧下降,到1961 据,拟合了我国人口转变曲线图,如图1所示, 年达到最低点的18(02,。,死亡率急剧上 升至 进而分析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 1960年的25(43,0达到最高,出现了人口的负
增
长。根据人口转变模式图,我们可以较为明显地
图1: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图 漠 60 40 20 0 —20
年份
{,?曼一生室(二里二熟鹾二坚自然增奎:
资料来源: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第三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时间是
从 在7,。以下,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自然增长
率
1961年到1973年。这阶段的特点是人口的出生 控制在11‰以内。 率急剧上升,一直维持在27,。以上,尤其是在 3(我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分析 1963年达 到最高点的43(37,0,死亡率则稳步下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转变可以明显地分成6
个 降9,o以下,人口高速度增长,自然增长率一直 阶段,除了1958年一1961年之间由于非常时
高于 20,。。 期 外,死亡率一直在持续稳定地下降,从1965
年
第四阶段,人口减速增长阶段,是从1973 以后便下降到10,。以下并从1970年以后维持在 —1980年。这阶段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1976 7,症右,因此波动不大的死亡率并非是人口转 年以后便维持在20,o以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 变模式成型的关键。当然1958年一1961年的 第 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减慢,自然增长率最低达 二阶段的形成是由于死亡率急剧上升而出生率急
到11,o左右。 剧锐减的结果,是由于3年自然灾害加上国际
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阶段,时间从 环 境的影响,导致国民经济萧条,人们生活困苦,
1980—1991年。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所致。其他几个阶段都
而出生率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1982年和1987 是由于出生率的变动而形成的,尤其是1961 年的出生率分别是22(28,。和23(33,。,因此人 年 之后的4个阶段,出生率的波动是导致人口转 口呈波动增长阶段。 的直接因素。出生率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社会 变 第六阶段:人口低速增长阶段。这阶段是从 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
万方数据 1992年至今,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稳定在较低水 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干预作用所致。70年 平,出生率基本上在16,o以下,死亡率则稳定 代以前出生率居高不下,当实行政府干预行为以
一19—
后,则迅速下降。1980年以后的两次波动亦为 年代以来,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稳定
国家政策变动所致。 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进入1990年以
后, 出生率控制在20,o之内,死亡率维持在6—7,0 三、我国人口转变机制探讨 之间,这些数据与业已完成人口转变的西方发达 对于中国是否完成了人口转变,许多学者各 国家极为接近,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表 执己见,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人 2选取了1996年各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 然 口转变且进入后人口转变阶段,也有人认为中国 增长率为代表来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人口
转 人口转变还没有完成且处于人口转变的第三阶 变的进程。可以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
进入 段,即从不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逐步走向稳定的 “三低”阶段,故从数量上来说完成了人口
转变。 低生育水平。 接下来便从量的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转变的内在
笔者认为从数据上来看,我国从20世纪80 机制。
表2 1996年各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8年。 其 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国数据出现不平衡,肯定有误。 1(死亡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没有多大的相关性。因此在我国引起死亡率下降 我们知道死亡率下降是人口转变的一个主要 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人们享受的医
因素之一,分析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有利于探索人 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结果。 口转变的机
2(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导致死亡的因素有许多,战争、 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 疫、灾难等常常会引发大规模的死亡,在排除
得到了改善,带来了影响生育水平的一系列因 了非常情况后,死亡水平受社会经济、人口构成
素: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加强,逐渐地改变了一些 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认为死亡水平的降低是 生育观念,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为现代的生育观 社会经济因素改善的结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 念;妇女的地位提升,就业机会增多,这对生育 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们的健康得到了 水平的降低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经济的发展,避 保障,死亡率明显降低。本人收集了1949年以 孕技术的进步,积极地预防了计划外的生育行为 来我国人均GDP、医院病床数、在校高中生数等
社会经济的进步对生育水平的降低产生了积 指标,分别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发展
极影响。 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用以分析死亡率与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关水平以探索死亡
以上分析仅仅限于定性分析,接下来将定量率降低的 分析我国社会经济进步对生育水平的影响,进一 内在机制。利用以上数据,用SPss做线性回归 步探索二者之间的实质关系。分析的过程中我们 分析,各项数据如表3所示: 还是利用1949年以来我国GDP总量、GNP总 表3死亡率与各指标的相关系数R
量、人均GDP、医院病床数、在校高中生数、在 壅垦墼 ?塑翌 墼亘查兰 死亡率 O(729 O(348 O(208 校小学生数等指标(分别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水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数据整理分析。 平、医疗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利
从表3可以明显地看出,各项指标中,代表 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的分析。具体方法是:? 医
疗水平的医院病床数在其中的影响更为明显, 选取人口出生率作为因变量,选取GDP总
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高达O(729,而人均GDP、 GNP总量、人均GDP、医院病床量、 数、在校高中生 受教育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基本上 数、在校小学生数等指标作为自 变量;?对自变
万方数据 一20一
量用聚类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一个因子, 到2(7。这非常显著地说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对生 即社会经济因子,记为F1;?对GDP,GNP,人 育率的影响。1984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 均GDP等指标重复?,得出第二个因子即经济 下降到2(1,这已达到了更替水平。接下来 的十 几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更是逐步地下降,到 因子r'2;?对代表教育的两个指标同样进行分 1997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降到1(8以下,子分析,得出教育因子记为F3;?用SPSS中的
作为 统计方法,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进行线性回归 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足以见 得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转变中的巨大作用。 分析,具体结果如表4:
1949—1997年问我国人口出生率与 表4表5总和生育率的变
社会经济指标-e((N的确定系数 R2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I:1统计年鉴1998年整理分析得来。
从表4可以分析出,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与社 会经济之间存在着
较强的相关关系。综合社会经 引自参考文献
济各项指标,人口出生率与其确定系数为 5 四、对我国人口转变的思考 0。503;人El出生率与单纯的经济指标之间的确 定系数为0(285,可以说,二者之间基本上相关 我国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人口 性 不大;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人口出生率之间的相 转变的历程。这对于尚且处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关性也不高,但是,人口出生率与医院病床数之 其成就是惊人的,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
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确定系数R2为0(616。 奇迹,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诸多因素对人 是我国人口转变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口献。但
转变历程 口出生率有较大的影响,单纯的经济指标增量对 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在经济基础相对
落后的情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并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倒是由 况下完成了人口转变,这一点不同于发 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医疗水平的提高在人口出生 达国家, 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 率降低方面起到了较为突出的影响。医疗条件的 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转变既要由于我国 有量的转 改善,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改善了人们 变,也要有质的转变,我国的
计划生育政策促使 的生育环境,优生率大大地提高,导致生育率下 了我国人口从量的方面
发生了转变,但真正要从 降,另一方面,避孕的发展减少了意外怀孕的机 质的方面发生
深刻的变化,则远非一朝一夕就能 率,堕胎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更多计划外怀孕的处 达到,还需要
经济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一旦 理方式,进而降低了生育率。 政策因素失调,业已完
3(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转变的影响 成的人口转变可能就会有 所反弹。因此稳定和巩固我国人口转变 的成果, (1)推迟了初婚年龄。我国妇女晚婚率从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是非常的艰巨。 1972年开始稳步缓慢提高,从1973年以后开始 大幅度的提高,到1980年,我国城市女 性的初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婚年龄众数达到24(8岁,农村女性的初婚年龄
版社,1985( 众数达22(1岁。妇女晚婚晚育,导致我国出生
[2]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 率大幅度的降低。 2000( (2)改变了生育模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总 [3]翟振武等(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 和生育率来加以考察。从表5可以看出,1952 [J](人口研究(2000,(3)( 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6(5,到1969年为5(7, [4]李建民(后人口转变论[J](人口研究(2000, 自发地有所下降,且主要由城市总和生育率下降 (4)((由5(5下降到3(3)引起的。但是到1979年, [5]邬沧萍(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理论解释[J](人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 口研究(1986,(1)( 万方数据 一21—
范文五:人口转变模式
1. 西北欧模式:代表了大部分发达国家。它们最早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处于显著的领先地位,而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向海外移民也得到了化解。因此人口转变完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过程,即经济增长促成了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家庭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切均导致死亡率和出生率自然、平稳、缓慢的下降,整个转变过程历时1个多世纪,期间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基本上一直保持和谐。“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可以说是这一转变模式的一个恰当的总结。
2. 日本模式:与西北欧国家相比,日本产业革命进行得较晚,人口转变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入生育高峰,再加上600多万人从海外遣散回国,致使人口急剧膨胀,而战后这几年正是日本百业凋敝之际,新增的大量人口给全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日本于1948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优生法”,随即开始大规模推进计划生育,由此促成出生率急速下降。在世界人口史上,人为控制生育取得如此迅速而明显的成效,过去还没有先例。与西北欧模式相比,日本的显著区别是采取了人为干预生育的措施,故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内走完了西北欧国家一两百年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剧烈的人口转变并未出现人们生育意愿上的明显抵触,原因主要是日本战前工业化已有相当基础,50~60年代又以世界罕见的高速度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从而为人口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当然,日本由于快速推进人口转变,近年来老龄化的压力日趋沉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这也说明人口数量控制和自然结构优化,是人口转变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3. 中国模式:旧中国的人口再生产一直属于或近似于原始型或传统型。解放后死亡率剧降,人口开始高速增长,此时如能借鉴日本模式,国家的现代化将获益良多,但中国却失去了这一次不可再得的历史机遇。到70年代初,一方面人口压力日趋沉重,另一方面经济持续低迷,二者之间的不相适应越来越表面化、严重化。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实行大规模、高强度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转变势头之强劲快速堪称举世无双,不久前还是典型的“高低高”,而现在“低低低”已清晰在望。
与前两个模式相比,中国的特点是发展水平较低,人为控制因素的作用更强。当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推进计划生育时,人口转变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政策导向之间,以而及人们的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之间,确有某种程度的不和谐,事实表明这是一道必须跨过去的“坎”,如果无所作为地静候人口转变自发地进行,中国人口总量将不知膨胀到何等程度。80~90年代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基础,上述不和谐已明显地趋于减弱。预计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在16亿左右实现相对静止。
4. 印度模式印度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口转变,但速度很慢,到90年代中期出生率下降幅度仍然不大。印中两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质的区别,人口转变进程出现悬殊差异,主要是印度生育控制因素较弱,政府和有识之土虽然早就认识到促进人口转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少计划,但多属纸上谈兵,或遇难而退,实效都不大,这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里是有代表性的。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探讨
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几乎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发达国家模式的差异性,但在发展中国家却并非是鲜见的。因为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模式的影子,尤其对于采取人口政策促使人口转变而经济发展水平又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相似性就更为明
显。下面就各阶段转变成因分析如下:
死亡率维持极低水平而出生率却居高不下的成因。在整个第三阶段,死亡率始终维持自1961年就已降到的极低水平。这缘于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了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等瘟疫,还着手完善和提高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与传统的生育观占统治地位,多生育的做法未受政府的干涉甚至受到鼓励有关。
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成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自然是缘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制度性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这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出现过,与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背景下人口出生率自然地降低不同。
人口波动增长的成因。198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呈现出两次波动状态,缘于中国人口转变采取制度性因素的作用而不是根源于经济起飞的基础,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变革对人口政策的冲击。
事实证明,无经济起飞的基础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促使人口转变,但不能引导人口转变走向完成阶段。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必须在促使人口开始转变之后迅速提高经济实力,人口转变才能得以保障并走向彻底。因为人口政策只能抑制生育行为却不能改变生育基础,而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走向疲势。两次出生率的回升适逢中国的两次经济改革,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原有生育基础就有可能构成对人口政策的压力,它会造成出生率的回升和人口的波动增长。
四个阶段
人口转变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芬兰,这个国家经历了人口转变的四个阶段。
阶段
时间
特征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第一阶段
1785年-1790年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慢的增长或无增长
38‰
32‰
0.6‰
第二阶段
1825年-1830年
高出生率,下降的死亡率=高增长
38‰
24‰
1.4‰
第三阶段
1910年-1915年
下降的出生率,相对低的死亡率=低增长
29‰
17‰
1.2‰
第四阶段
1996年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极低的人口增长
12‰
10‰
(人口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1.1.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
=>#"8"h!!!!!!自然增长率>#!!!死亡率>=;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