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二化学教学论文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
1
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
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
2
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再者应注重课后反思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可与听课的同事、班级学生共同总结教学预设和课堂实际的出入,寻找症结所在,为下一节课的调整提供素材。更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一旦学生“出差错”,也应该说是学生以不同于成人或专家的观点或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一推理的原创性。对于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经常要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剔自己之
3
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4
范文二:论文资料:高二文科化学会考复习小专题(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高二文科化学会考复习小专题(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2(某微粒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CH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2
202220224(瑞士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Ne和Ne,下列关于Ne和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222022A(Ne和Ne互为同位素 B(Ne和Ne互为同分异构体
20222022C(Ne和Ne的质量数相同 D(Ne和Ne的中子数相同
5(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A(H B(HNO C(KOH D(NaF 23
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是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回答元素符号) (2)A的最高价氧化物是___________。
(3)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__________。
7(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IVA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1/2且。
则:(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回答元素名称)。 (2)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3)C的单质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
,2+?X和Y两种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少8个; 据此回答:
(1)Y元素是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_。
(2)X原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Y和Z形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
(1)h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m元素在______周期_____族。 (2)j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a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f和i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前者强还是后者强,_____________。 (5)b有_____种同位素。其中有两个中子的原子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一种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__________族。
(2)A、E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B、C两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元素B的单质,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A、B、C、D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D同主族,C、D同周期,A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B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A原子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A、D两种元素分别是 、 。(写元素符号)
(2)A、B、C、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 (3)写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置换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范文三:生活化学小论文
生活化学小论文
本团队专业从事化学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擅长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化学相关理论分析等。
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价格可以咨询【论文伍老师Q.Q: 30/0409/83】
化学论文题目:纯水中PET的微波解聚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对纯水中PET的微波解聚进行了研究。 PET纯水微波解聚是指:在微波辐射作用下,PET在不加碱、不加酸、不加催化剂的纯水中进行解聚。纯水中PET的微波解聚是一种新的回收利用废PET聚酯材料的绿色化学方法。本文主要对PET纯水微波解聚的解聚产物、解聚方式、解聚的影响条件及PET解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与PET的质量比为10、220?、2.0MPa、120min和微波功率为800W的反应条件下,PET的解聚率可以达到100,。解聚产物为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和少量的二甘醇(DEG)。在210?、微波功率为600W、水与PET的质量比为10的反应条件下,PET纯水微波解聚的解聚方式为无规解聚。温度对PET解聚率有很大影响。水与PET的质量比对解聚率有影响,10为水与PET的最佳质量比。微波功率对PET的解聚率影响不大。经研究PET纯水微波解聚反应的活化能为38.5KJ,mol,微波对PET的解聚反应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本方法是绿色的化工过程,从原料到工艺条件都是绿色的,对环境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是废PET聚酯再资源化的发展方向。
【论文提纲】: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PET聚脂及其废料回收情况
1.2 PET聚脂废料回收利用的方法
1.3 微波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样品
2.2 实验方法
2.3 解聚程度的表示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解聚产物的分析
3.2 解聚方式的研究
3.3 反应条件对解聚的影响
3.4 PET聚酯解聚动力学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范文四:化学科技小论文
化学科技小论文
碳和碳的化合物可以说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有超过二千万的成员。划玻璃用的金刚石,写字用的铅笔芯,我国古代的一些书法家、画家书写或绘制的字画用墨等等。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经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等。那么同学们如何学好关于碳单质的知识呢?实际上我们只要善于总结,就能学好碳知识。
抓住一条主线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学习碳的单质时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条主线。
对于几种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我们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并善于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对于掌握好碳
1
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住两种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是最常见的两种碳的单质,这就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1)金刚石中碳原子连接成牢固的立体网状结构,决定了金刚石具有坚硬的性质,由此决定了其可制作钻头、玻璃刀的用途。
(2)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同一个平面上周围的三个碳原子连成片,许多这样的片重叠起来构成石墨。由于每个碳原子都剩余一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所以石墨能够导电,因此可制作电极;片与片之间可滑动,所以石墨质软,可制作铅笔芯、润滑剂;碳原子之间连接很牢固,所以它的熔点、沸点都很高,可用于制作航天飞机的绝热片。
另外,对于木炭和C60也要熟悉。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作吸附剂。活性炭的吸
2
附性比木炭还要强。可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上的脱色剂等。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结构很稳定,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特殊性能。
掌握三个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碳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决定了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而且同学们要注意,虽然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却是一样的,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是同一种粒子—碳原子。
(1)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
(2)可燃性: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决定了碳可用作燃料。 ?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
3
(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碳表现出还原性,决定了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4
范文五:化学小论文
化学小论文
1.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应用
2. 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应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快慢)千差万别。例如,炸药的爆炸,水溶液中的酸碱反
应,沉淀反应,照相底片的感光反应等几乎瞬间完成,而反应釜中乙烯的聚合速
率按小时计,室温下塑料的老化速率按年计,地壳内煤或石油的形成要经过几万
年的时间。汽车尾气NO 的治理反应,虽然从热力学角度考虑能自发进行,而且
推动力很大,反应可以很完全,但速率慢到不可察觉的程度。
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反应的本质,但也受浓度(或压力)、温度、催
化剂以及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通过反应级数来影响反应
速率的。化学反应按反应级数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以及零级反应等。各级反
应都有特定的浓度—时间关系,确定反应级数是研究反应速率的首要问题。一般
一级反应较为常见,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一些热分解反应速率以及分子重排反应等多属于一级反应,它的速率表达式可表示为ln
C (B )t
= -kt,它的特征有:C B 0
㏑C (B )t 与t 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 –k ;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0. 693
。反应级数的大小表示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k
的程度,级数越大,则反应速率受浓度的影响越大。
而与速率常数成正比,即t 1/2=
其次,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速率常数k 来实现的。但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加快。对一般反应。常温下温度每升高10k ,反应速率常数大约增为原来的2
~4倍,即
k t +10
=2~4k t
。瑞典科学家阿仑尼乌斯总结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得出了著名的阿仑尼乌斯公式,利用公式的定积分表达式:
㏑
K 2E a ?11?E a ?T 2-T 1?,可以进行许多有关计算。温度对反应
?=-?= ? K 1R ?T 1T 2?R ?T 1T 2??
速率影响的类型有爆炸反应、酶催化反应、某些含碳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等。另外,
温度对于可逆反应而言对正逆反应影响是一致的,只不过变化幅度不同。例如:N 2O 4 2NO 2
升温对N 2O 4的分解速率及NO 2的结合速率均增大,但N 2O 4的分解速率比NO 2的结合速率增大的幅度大。
第三,催化剂(又称触媒)是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而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其中,酶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最后,界面面积和扩散作用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界面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扩散作用越快,反应速率越快。 下面用一个例题来回顾一下知识。
某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消除过程为一级反应,半衰期为50小时, (1) 问服药24小时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降低到原来的百分之几?
(2) 在服药1片后12小时测得血液浓度为3 ng·cm -3,已知血液浓度须不低
于2.54 ng ·cm -3才能保持药效,问服药后隔多少时间必须再次服药?(注:ng 为纳克即10-9克)。
解:(1)由t
1/2
=
0. 693 得0. 6930. 693-1 k ===0. 01386h k t 1/250h
将有关数据代入
(B )
㏑C
C (B )
0t
=kt
得
(B ) ㏑C
C (B )
0t
C (B ) t
=0. 01386h -1?24h =0. 33264=0. 717
C (B ) 0
故服药24小时后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降低到原来的71.7%。 (3) 将有关数据代入
(B ) ㏑C
C (B )
0t
=kt
得
㏑
C (B )0=3. 543ng ?cm -3 C (B ) 0-1
=0. 01386h ?12h
3ng ?cm -3
再根据
(B ) ㏑C
C (B )
0t
=kt
得,
㏑
3. 543ng ?cm -3-1
=0. 01386h ?t -3
2. 54ng ?cm
t=24.01 h
由这个题,我们可以半衰期和以及反应速率公式在计算中的应用,根据他们我们可以计算反应速率。
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液态物质分子间力越大,汽化热就越大,沸点也就越高;固态物质分子间力越大,熔化热就越大,熔点也就越高。
在讨论“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分子间力的内容。
分子间力也叫范德华力。分子型物质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或范德华力。分子间力由三部分作用力组成:
①
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固有偶极将同极相斥而异极相吸,定向排列,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偶极矩越大,取向力越大
②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的作用下,发生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然后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相互吸引而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当然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诱导力。
③
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组成分子的正、负微粒不断运动,产生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出现瞬时偶极。这种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色散力。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当然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或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色散力。
分子间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作用范围在几百个皮米之间的力。它对物质的沸点、熔点、气化热、熔化热、溶解度、表面张力、粘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1)对熔沸点的影响
除了个别极性很强的分子(如H 2O )其取向力为主外,一般都是以色散力为
主。而色散力又与分子的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越大色散力也就越大,所以稀
有气体、卤素等其沸点和熔点都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
(2)对硬度的影响
极性小的聚乙烯、聚异丁烯等物质,由于分子间力较小,因而硬度也不大;
含有极性基团的有机玻璃等物质,分子间力较大,也就具有一定硬度。
(3) 对溶解度的影响
溶质和溶剂的分子间力越大,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溶解过程是物质分子互相分散的过程,其所能达到的分散程度显然与分子
间力有关。通常所说的“相似互溶原理”经验规律也可以用分子间力的影响加以
说明。
因为溶解过程实现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降低,根据吉布斯方程ΔG=ΔH-T
ΔS ,当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相互混合时,一般情况下熵总是增加的,即ΔS 为正
值。T 总是正的,只要|ΔH |不太大,当|ΔH |<|t δs="">|t>
所谓溶质和溶剂“相似”,主要是指它们两者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也就是说溶质和溶剂(如笨与甲苯)混合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与它们各自单独
存在时的分子间作用能相差不多,因此|ΔH |值就不大,所以易于互溶。
下面我们讨论一个例题。
分别给出下列物质中分子间力的类型,若分子间作用力不止一种类型时,指
出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力类型,并联系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加以简要说明。
(1)I 2(s ) (2)SO 2(s ) (3)H 2O (l ) (4)溴水(aq )
解:(1)I (s ) 的分子间力的类型是色散力,由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组
2
成分子的正、负微粒不断运动,产生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出现瞬时偶
极。瞬时偶极之间的力相互作用产生了色散力。
(2)SO 2(s ) 的分子间力的类型是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最主要
的作用力类型是取向力,色散力普遍存在于任何相互作用的分子间,一般来说,
色散力是主要的。但SO 2的偶极矩是5.33×10
30
C ·m ,所以取向力就更为重要了。
(3)H 2O (l )的分子间力的类型是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最主
要的作用力类型是取向力。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固有偶极将同极相斥
而异极相吸,定向排列,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偶极矩越大,取向
力越大. 水的偶极矩是6.24,所以取向力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4)溴水的分子间力的类型是色散力。由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组
成分子的正、负微粒不断运动,产生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出现瞬时偶
极。瞬时偶极之间的力相互作用产生了色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