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 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刘吉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起止年限:2009.1至 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一、研究内容
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治疗重大疾病活性物质的发现与成药规律
选择我国特有的或具有传统药用背景的植物和微生物类群, 关注具有特殊生 态位的种群, 发现新类型新结构天然化合物; 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重要活性物质 进行结构模拟和修饰,研究其构效关系;从分子、细胞、组织及动物体内多层次 回答新型化合物的功能多样性问题, 阐明其药理作用。 揭示具有药用前景化合物 的结构与功能间关系, 进行分子结构的改造和修饰, 寻找活性更高、 毒性更低的 结构优化的化合物,建立优化应用模式和方法。
研究天然产物成药规律以及如何提高重要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是新药研究 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应当积极发展基于疾病相关基因调控途径或网络的药 物研究模式, 建立在药物发现阶段早期预测和评价药物的药效、 药代动力学性质 和安全性等, 以提高药物后期开发的成功率, 同时研究天然产物主要药效团、 环 系、 关键取代基等对活性的贡献以及天然产物、 先导化合物以及药物之间的结构 特征和差异,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有效的结构修饰,提高成药性,提高命中率。 2)重要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在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分子,从基因、靶蛋白、信号通路、病 毒、 细胞和动物等不同水平上, 探讨和诠释活性显著的重要化合物 (尤其是结构 新颖的化合物) 的作用机制。 从侯选药物分子的角度出发评价化合物抗肿瘤、 抗 病毒和抗糖尿病的药用前景。
2.主要研究内容:
1)植物和微生物中新类型、新结构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修饰与合成,先 导化合物的寻找
有选择地对我国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中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特有和重要类群 深入地开展资源研究, 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系统亲缘关系, 结合 植物化学成分的亲缘关系, 发掘一批具有药用潜力的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 为 活性成分研究提供研究候选对象及材料。
对已有前期研究基础的重点活性化合物进行深入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
究,有选择性地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利用我们统合的抗肿瘤、抗病毒(HIV 、乙 肝、 丙肝、 流感) 和抗糖尿病等方面的模型对植物和微生物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 进行活性初筛和复筛,并对有效成分追踪、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重点完成 100-150种植物和 100-150种微生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一系列新的植物和微 生物次生代谢产物, 扩容天然化合物库, 同时对库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和评价, 根据结构信息对其进行化学模拟和修饰, 探寻高活性化合物, 为植物和微生物来 源的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2)抗肿瘤、病毒和糖尿病活性物质的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活性评价新模 型新方法的建立
从我国植物和微生物中寻找抗肿瘤、 抗病毒及对代谢性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化 合物。 结合本项目整合的肿瘤生物学, 抗病毒活性和作用机制、 代谢性疾病药理 学研究基础和手段,进行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学功能测定,筛选药用前景分子。 在已有的抗肿瘤、抗病毒(HIV 、乙肝、丙肝、流感)、糖尿病及代谢性疾 病模型的基础上, 从分子、 细胞和整体动物三个层面建立新靶点模型; 对本项目 中化学团队提供的化合物进行药理活性测定和作用机制研究。
明确植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抗肿瘤谱、 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生物学 效应、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multi -hit” 多激酶靶标谱、靶向信号转导通路激 酶靶标) 、 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靶标蛋白三维结构, 预测化合物可能的结合位点; 使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分别在 DNA 、 mRNA 、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水平检测和鉴 别各种分子并研究其功能, 阐明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在体外确定具有抗肿瘤效 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明确受试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新建立 Vpr 、 NC7p 、 Tat 等分子模型和 SHIV 感染中国产恒河猴模型;对前 期研究中具有显著抗 HIV-1活性化合物进行作用靶点、 分子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研究,为抗 HIV-1药物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 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通路中分子研究的最新进 展, 采用已建立的各种针对糖尿病治疗关键靶点的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模型, 对 化合物进行多靶点组合筛选。 同时结合细胞、 组织水平筛选模型, 发现活性先导 化合物并进一步在转基因糖尿病小鼠上评价其抗糖尿病作用。 以发现的活性化合 物为探针, 采用化学生物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各种实验技术手段,
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和靶点, 为探索抗糖尿病作用的新机理、 发现抗糖尿病药 物的新靶标奠定基础。
3)重点活性化合物的药用前景评价
提高活性显著化合物的成药性是新药研究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应当积 极发展基于疾病相关基因调控途径或网络的药物研究模式, 建立在药物发现阶段 早期预测和评价药物的药效、 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等, 以提高药物后期开发 的成功率。 在前期研究中, 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合物, 有的已经 申请专利,有的正在申请专利中。这些化合物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价。
二、预期目标
1. 总体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 从我国特有的植物和微生物药物资源出发, 挖掘和利用 天然药用资源,研究其成药规律,研究植物和微生物中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进行结构模拟和修饰;从基因、靶蛋白、信号通路、细胞、病毒及动物水平,阐 明植物和微生物中活性化合物抗肿瘤、抗病毒(艾滋病、乙肝)、糖尿病及代谢 性疾病等的作用机制, 发现治疗重大疾病的新化学实体, 为发现重大原创性药物 奠定基础。 把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药创新优势, 提高我国创新药物研 究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为我国植物和 微生物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 五年预期目标
1) 发现 40-50个具有创新药物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 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有重大治疗价值和重大基础研究价值的化合物进入到候选药物行列; 2) 扩大天然化合物及衍生物库(包括精制组分) (新增 3000-5000个) 和提升新药发现技术平台;
3) 整合现有优势研究资源, 建立通畅的 “ 生物资源 → 化合物 → 活性 → 药物发 现 ” 研究体系,形成我国本领域研究特色;
4) 发表 200篇以上 SCI 研究论文,其中有 25-30篇 SCI 影响因子大于 4, 申请 30个以上的发明专利;
5) 培养 60个左右博士生,培养 5-8个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三、研究方案
1. 总体思路
从我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入手, 以生物资源学、 天然产物化学、 化学生 物学、 药物化学、 药理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其它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 导, 在前期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 采用现代化学与药理学技术和手段, 整合肿 瘤、 病毒、 糖尿病临床前药效筛选与评价平台以及结构化学分析测试平台, 应用 肿瘤,病毒感染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流感,糖尿病研究模型,研究分子的 结构和功能,系统深入地开展先导和药物发现、活性与作用机制的研究。
首先关注我国独特的生物资源,往往独特的资源含有独特结构的化学成分 , 独特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如红豆杉中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Taxol)就具 有独特新颖的化学结构, 这类化合物只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中, 并具有独特的作 用机理:作用于微管蛋白。 银杏中抗心脑血管药物活性成分银杏内酯 (Ginkgolide)也是如此, 结构奇异, 只存在于此植物中。 其次, 注重用化学手段进行结构修饰 , 利用天然产物共性骨架与合理药物设计相结合进行结构修饰, 还可以利用不同天 然产物进行杂化, 通过这些方法进行结构修饰以提高生物活性, 或降低毒性, 或 改进药物的吸收, 或提高稳定性, 提高天然产物的成药性。 同时利用生物转化进 行定向进化, 在特定的位臵引进基团, 传统化学方法往往做不到。 利用生物转化 还可创造化学结构多样性, 如通过系统改变真菌菌株的培养条件, 诱导产生新的 天然产物。
2. 技术途径
本项目的开展已有较好的技术平台支撑,承担单位拥有 2个国家重点实验 室, 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国家野 生种质资源库等, 项目所需的绝大部分实验仪器和实验手段均已具备, 各承担单 位间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基础。 本项目具有丰富的前期工作积累与相关研 究成果及多学科背景的研究队伍, 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有能力完 成所计划的研究任务。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如图 1:
3. 创新点与特色
1)将我国西南丰富的植物和高等真菌,以及微生物(特别是南海海洋微生 物) 特色资源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面向国家需求, 寻找天然药物先导化合
物和重大原创性药物。
2)前期研究已经发现了一批结构新颖并有显著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 研究积累, 已经发现若干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天然产物。 将此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和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动物 P3) 、丰富灵长类种类资源(灵长类中心) 、 肿瘤、 病毒和糖尿病药理学研究平台结合起来。 把强大的天然产物化合物研究能 力和现代先进的药理学研究方法手段以及人口与健康的治疗重大疾病需求结合 起来。
3)改变以往天然药物研究的“单打独斗”模式,多学科集成,多部门联合, 构成多学科交叉和融贯的特色, 以研究生物多样性—植物和微生物化合物—药物 靶标的验证为路线图, 建立通畅的 “从特色资源到新颖化合物再到新药发现” 研 究体系。
4)从研究思路方面来说,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身化学防御体系和其它生 态因子对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影响, 提高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同时将传统 应用背景和现代药理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提高成药性和命中率。
5)将天然产物多环系和合成药物的药效团结合起来。
6) 若干新的动物模型 (SHIV 感染中国产恒河猴艾滋病模型, ob/ob和 db/db小鼠转基因 2型糖尿病模型等) 和新的实验手段 (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模型, 骨 骼肌体外孵育系统,小鼠清醒状态下正糖钳技术等)用于天然活性物质研究。
图 4、主要技术途径
说明:
课题内协作结构分析和资源平台:
1、 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平台:昆明植物研究所、 暨南大学、 北京微 生物所、云南大学
2、 微生物资源平台:北京微生物所、昆明植物所、云南大学
课题内协作功能评价平台:
1、 抗肿瘤药物活性分析平台: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昆明植物所
2、 抗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流感)药物活性分析平台:广州生物 医药和健康研究院、昆明动物所、昆明植物所
3、 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药物活性分析平台:上海药物所、 国家新药筛选 中心
表 2、研究中将要使用的筛选和药理研究相关模型
1. 课题设臵思路
根据药物发现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物质基础和功能评价两个方面展开, 物质基础从四个方面入手(高等真菌、微生物、植物、化学合成) ,功能评价侧 重三个疾病领域(肿瘤、病毒、糖尿病) ,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任务、关联度 和学科特点,研究内容设臵为 7个课题:
(1)中国特有高等真菌药用资源发掘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2)特境微生物新活性物质的发现
(3)植物中新颖结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4)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5)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6)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7)治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2. 课题的任务和关联
根据研究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设臵的 7个研究课题分 2个层面及环节 (物质基础和功能评价)开展,逻辑关系见图 2。 2个层面在时间上既有先后又 有交叉,具有紧密关联。层面 1中包含课题 1-4,是本项目的源头和基础部分, 按资源来源特点划分为课题 1-3, 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中 的活性物质,阐明其结构,为层面 2提供支撑和原料来源。课题 4属于层面 1, 同时又是层面 1和层面 2之间的桥梁, 对重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模拟和修饰及 构效关系研究。 层面 2包括课题 5-7是本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 主要任务是对中 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中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 阐明显著活性物质的作用机 制,对重点化合物进行成药性评价。层面 2按不同疾病治疗领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是研究抗病毒活性物质 及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是是研究抗糖尿病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物质基础
功能评价
图 2 课题关系
3. 课题简介
课题 1、中国特有高等真菌药用资源发掘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吉开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杨祝良等
专项经费比例:15%
研究目标与内容:我国复杂的地理地貌、 众多的气候带谱、 丰富的植被类型及其 它环境和生物因子, 为真菌的繁衍和演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位。 我国特有或 与周边国家共有 4个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估计我国至少有 18万种真 菌, 为开展真菌药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具有亲缘关系的真菌 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成分, 真菌药用资源的探索和发掘与真菌的系统
学研究密不可分, 深入的真菌系统进化学研究为药用资源的高效快速发掘提供科 学指导。
有选择地对我国真菌资源中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特有和重要类群(如蘑菇 目、牛肝菌目及虫生真菌)开展仔细深入的分类、分子系统进化和资源研究,揭 示上述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系统亲缘关系, 发现一批我国特有的及未知真菌新 物种, 完善和发展菌种长效保藏方法和理论, 发掘一批具有药用潜力的真菌种质 资源,为活性成分研究提供研究候选对象及材料。
本课题重点是完成 40-50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发现一系列新的高等 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包括有较好活性苗头的活性化合物。 利用本项目团队中其它 课题组已有的和已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协作单位所用的药物活性测定模型 (主 要是抗肿瘤、抗感染和抗 HIV 、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模型)对高等真菌菌株的 发酵提取物、子实体提取物进行活性初筛和复筛。并进行有效成分追踪、分离、 纯化和结构鉴定;同时对其活性物质以及高等真菌菌株的开发利用潜力作出评 价, 必要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 研究目标是找到有苗头的活性化合物, 为真菌来 源的药物研究打下基础。 对前期已具有研究基础的点柄粘盖牛肝菌中抗 HIV 活性 天然产物 flazin 衍生物 flazinamide 、炭球菌中阻断艾滋病病毒与细胞融合活 性成分炭球菌素 concentricolide 、地花菌中作用于肿瘤信号传导活性物质 grifolin 、 韧革菌发酵液中强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韧革菌素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 究。并在国际性本领域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 50篇以上 (其中 IF 4.0的 10篇 ) , 申请国内外专利 8-10项,培养博士生 20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2-3名。
课题 2、特境微生物新活性物质的发现
课题负责人:姚新生
承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主要学术骨干:姚一建、车永胜等
专项经费比例:17%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拟以我国特有微生物, 特别是海洋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围 绕防治肿瘤, 抗感染、 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等重大目标, 利用本项目团队中其
它课题组已有的和已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协作单位所用的药物活性测定模型 (主要是抗肿瘤、抗病毒、抗糖尿病等方面的模型) ,运用多靶标、多层次的细 胞和分子水平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 结合高内涵检测技术, 进行广泛、 系统的活 性筛选; 在对初筛发现的活性菌株进行复筛与综合评价基础上, 选取强活性菌株 进行规模化培养, 对培养物进行有序分离制备其分离馏分, 筛选并确定活性馏分; 对活性馏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测定它们的结构; 认定单体化合物的活性, 使用 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手段阐明强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并开展结构 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 发现有价值的新药候选先导化合物, 探讨它们的作用机理 以及研究开发的前景。
课题预期完成约 50-60个微生物菌株 (特别是海洋微生物) 的化学成分研究, 发现 80-100个新化合物,包括有较好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糖尿病活性的化合物。 研究目标是发现 2-3个候选先导化合物,为发展重大原创性药物奠定科学基础; 并在国际性本领域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 30篇以上 (其中 IF ≥ 4.0的 8篇,申请国 内外专利 8-10项,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20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2-3名。
课题 3、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课题负责人:郝小江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孙汉董、谭宁华、赵勤实、罗晓东等
专项经费比例:29%
研究目标与内容:重点完成 50-60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鉴定化合物 1500个, 其中发现新化合物 200-300个, 具有有较好抗肿瘤、 病毒和糖尿病等活性化 合物 30-40个。 利用本项目团队中其它课题组现有的和已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 协作单位所用的药物活性测定模型 (主要是抗肿瘤、 病毒、 糖尿病等方面的模型) 对提取物进行活性初筛和复筛;进行有效成分追踪、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 性测定; 阐明强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 并开展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 在此基 础上选择 2-3类结构新颖、 活性强的植物天然产物作为模板, 开展类天然产物合 成。研究目标:发现 1-2个先导化合物,为发展重大原创性药物奠定科学基础; 在国际性本领域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 60篇以上 (其中 IF ≥ 4.0的 15篇 ) ,申请
国内外专利 10-15项,培养博士生 20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2-3名。
课题 4、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洪彬
承担单位: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朱华结、杨玉荣等
专项经费比例:11%
研究目标和内容: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结构信息设 计并合成类天然产物库, 从中筛选并发现高活性、 高选择性、 低毒副作用的先导 化合物进行药物临床前研究, 已成为获得药物侯选分子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基于 已有生物活性的分子药效团而进行的药物设计、 合成在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 正成为众多制药公司的首选,逐步取代仅仅基于高通量筛选的大规模随机合成。 本子项目拟以天然产物中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先导, 结合现代药物分子 设计的理论, 进行抗肿瘤、 抗病毒及抗代谢性疾病的药物设计、 合成及构效关系 研究。
在天然产物合成研究方面:本子项目前期拟选取天然产物中的二萜、 木脂素 及生物碱中的 3-4个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成份进行普适性合成方法研究, 解决后续类天然产物合成中所需的合成方法。后期针对其他子课题组发现的 2-3个高活性微量成份进行全合成研究。 在类天然产物研究方面:本子项目前期重点 进行三个类型类天然产物 (二萜类、 木脂素类、 三萜类 , 每个类型设计合成 80-100个化合物) 的设计、 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选取嘧啶及嘌呤类药效团为结构组件, 结合植物、 微生物及高等真菌中的丰产成份, 进行天然产物的组合及杂合, 研究 其构效关系。 后期将与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密切配合, 分析构效关系, 进行聚焦式 结构优化,发现具有药物开发前景的先导化合物。本子项目的研究目标为:1、 提供天然产物为模版设计合成的含合成药物药效团的新类天然产物 200-300个; 2、提供 4-5个高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新方法; 3、与其他子课题组合作完 成 200个次以上的新化合物体外生物活性筛选, 发现有价值的结构信息并开展进 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合成工作; 4、通过体外生物活性筛选探讨活性与化合物
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现有创新药物前景的化合物 10— 15个。对于高活性新化合 物, 我们将配合进行动物体内活性及毒理学评价工作, 为进一步的药学研究提供 科学依据; 5、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在国内外学术核心刊物发表高档次文章 25— 30篇, 其中影响因子 >4.0文章 6-8篇 ,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5— 20项, 培养博 士研究生 10— 15人,硕士研究生 20-25人 , 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2-3人。
发表 30篇以上的 SCI 研究论文,其中有 6篇 SCI 影响因子大于 4,申请 15个以上的发明专利。 培养 15个博士和 20个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 培养 1-2个优 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课题 5、抗肿瘤天然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艳
承担单位: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曹亚等
专项经费比例:11%
研究目标和内容: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 激 , 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的转录表达 开始的过程。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病机理 , 研究细胞增殖、凋亡、分 化以及迁移等各种细胞活动中的生物学功能, 阐明信号转导网络中的关键靶分子 以及各个重要环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当前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 近年来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作为新的学科生长点,融合了化学 和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及其对生命体系的影 响而达到了解和调控生命体系的目的。 蛋白质科学和小分子化学及其相互作用是 化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涵, 通过对生理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核酸和糖等 生物大分子与化学小分子的作用机理的研究, 为开发新颖药物、 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新的途径。 化学小分子探针可介入信号转导过程的研究, 并能够干扰、 改变 或模拟信号转导过程, 是阐述已知生物信号转导机理和揭示未知的生物信号转导 过程的有效手段, 在探索生物体内的分子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网络, 以及分子水平 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拓展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我们将利用新信号转导筛选平台, 以鼻咽癌细胞系为模型, 筛选植物和微生 物化合物, 对重要活性分子进一步在分子水平利用基因表达谱、 蛋白及磷酸化蛋 白表达检测、 转录因子活性筛选等明确小分子探针靶向的特异信号转导通路及关 键靶分子。 我们将发挥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特点及学科交叉的优势, 以化学小分子 探针 grifolin 为基础, 利用已构建的信号转导研究平台, 进一步明确抗肿瘤活性小 分子化合物探针 grifolin 调控 ERK 激酶活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小分子探针 grifolin 与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质 p53以及 DAPK 相互作用的新证据,深入研究 grifolin 靶向 ERK 信号通路,促进 DAPK 与 ERK 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 grifolin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网络新组分。 通过对天然产物来 源化学小分子探针 grifolin 的研究, 发现其信号转导机制, 为阐明其与疾病相关药 物作用新靶标提供新的证据。
发表 3-5篇高质量 SCI 文章 (IF>4),1-3项发明专利。培养博士研究生 2-4名, 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1-2名。
课题 6、抗病毒天然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彭涛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张高红,王睿睿等
专项经费比例:9%
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将以 HIV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流感病毒为主要筛选对 象,在细胞外、细胞内、动物体内三个水平上,整合现有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和完 善新的模型, 对植物和微生物化合物进行筛选。 筛选目标是获得具有阻断病毒与 靶细胞结合、 或抑制病毒蛋白酶等酶活性、 或抑制蛋白质修饰、 或病毒颗粒的出 芽释出、 或切断病毒基因组等过程的化合物。 并对其中重要的化合物的靶标蛋白、 宿主细胞表达谱的影响等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 这些分析为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 供依据,并为化合物的进一步改造提供方向和评价。发表 20-30篇 SCI 文章,其 中 3-5篇高质量 SCI 文章 (IF>4),3-5项发明专利。培养博士研究生 6-8名,优秀 青年学术带头人 1-2名。
课题 7、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天然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机制研究
课题负责人:冷颖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主要学术骨干:周宇波等
专项经费比例:8%
研究目标和内容:完善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新药筛选和评价平台,新增 8-10个分子和细胞水平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筛选模型。 发现 5-8个具有创新药物前景 的生物活性物质, 争取有 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进入到候选药物行列; 发表 20-30篇 SCI 文章, 其中 3-5篇高质量 SCI 文章 (IF>4),申请 3-5项发明专利。 培养博士研究生 8-10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1-2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在已建立的数十种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模型、细胞、组织和整体动物水平筛 选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新药筛选和评价平台。 2)依托分子水平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本项目中其他课题组所提供的化合物进 行大规模多靶点组合筛选, 从天然化学小分子及其衍生物中中筛选出靶点明确的 活性先导化合物, 并进一步在细胞、 组织和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水平上评价这些化 合物的抗糖尿病作用。
3)依托于本项目组各种细胞、组织和转基因糖尿病动物筛选模型,从有临床报 道或民间应用的具有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植物出发, 与本项目中的其他课题 组相配合, 寻找和发现具有独特作用机理和新颖结构的抗糖尿病活性天然小分子 化合物。并以其为探针,采用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以 及药理学等多种技术, 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尤其是这些小分子与糖脂代谢相关 信号通路和网络间的联系,探索抗糖尿病药物作用的新机理和新靶标。
4)在研究内容 1-3的基础上,对所发现的活性化合物进行较为系统的药效学评 价, 并进行初步的药物代谢和安全性评价, 明确这些活性化合物的药用前景, 为 我国开发独特、 新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打入国际市场的糖尿病创新药物奠 定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各课题之间本着材料共享、 资源共享、 数据共享的原则开展科学研究。 也只有在精诚团结、 互通有无的基础上, 才能创建出世界一流的科研队伍和取得 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我们计划逐步丰富菌种库、 细胞库、 植物和微生物化合物 库及其相应的数据库和图谱库,材料数据共享。
本项目所有课题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将通过定期开会和其它的沟通方式, 对所 取得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数据进行交流、汇总、提炼和发表。
四、年度计划
1
2
3
4
范文二:广西特有的珍稀植物
广西有什么珍稀植物?说实话,这个问题不仅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清楚,恐怕连很多广西人自己都弄不大清楚?。(中国人对广西的认识多是从桂林开始的)?广西有什么?黑衣壮,少数民族风?刘三姐,西南官话?粤腔粤曲,假广东人?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广式风味,叉烧河粉?烤乳猪,花糯米饭?接下来就为你一一介绍那些你见过却说不出名字的珍稀植物。
1、金樱子,金樱子果实具有补肾固精和止泻的功能,主治高血压、神经衰弱、久咳等症。金樱子叶能解毒消肿,外用能治瘀疖、烧烫伤、外伤出血等症。金樱子根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等功能。
2、茶苞,茶苞多为很淡的苹果绿,外形象桃子,但是空心的,只有一层半透明的皮(类似桔子皮)。“茶苞”可以吃,水分不多,有一种清淡的甜味。
3、胡秃子,胡秃子性味酸、涩、平,无毒,根、叶、果实均可供药用。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C。
4、地稔,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耐旱、耐瘠,在全日照或半荫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践踏性。?地稔的果可食,亦可酿酒,其果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天然醇香,酸甜适中,颜色诱人。因此,可考虑将其果实作为新一代水果开发利用。地稔的另一用途还在于根及全株均能入药,有解毒消肿、清热燥湿、祛瘀利湿、涩肠止痢、舒筋止血、补血安胎之效,捣碎外用可治疮、痈、疽、疖,根可解木薯中毒。
5、鼠曲草,在广西等地是在清明时节用来制作菜粑的一种辅料,春季刚长出来并在未开花的时候采摘,洗净,放在锅里和水煮开,捞出来沥干,放在盘子里待其发霉(如果天气热的话过几天就霉了)会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晒干储存,待使用时取出。要用时剁碎并锅里和水煮开,用来和粉制作清明团子,这样白色的粉就成了青色。也是因为用了这样的原料,团子外面的一层皮也就有了嚼劲。
6、桃金娘,桃金娘是纯天然野生水果,无化肥和农药污染,?红色可以直接食用,但是不要吃它里面的芯,就是一根白色的那条!
7、野牡丹,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花色为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在阳光下闪闪动人,令人惊艳。它的花苞成熟开裂,可以直接食用。
8、郁金,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用。
9、石斛?,生长于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唐朝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称铁皮石斛为“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最补血、精、津,令人精、气、神充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用铁皮石斛入膳,能起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10、独脚金,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气无,味淡。多生于山坡、石缝、沟谷阴湿的小草丛中,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根部,对其构成严重危害。独脚金晒干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还可烹调食用?,夏、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扎成小束,晒干。此品野生资源分散稀少,为地方性习销品,为港市儿科清肝热消疳积常用中草药良药。
11、芭蕉芋,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淀粉作物,它可以在山地和低地种植,芭蕉芋又名旱藕、蕉藕、姜芋,为蕉科美人蕉属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等地,芭蕉芋在亚洲已成为高价值淀粉的新的原料来源,也是酿造发酵、食品和饲料加工的好原料。
12、野潘石榴,原产南美洲。华南各地栽培,常见有逸为野生种,。
13、花叶细辛,产于四川、广西和云南。生于海拔500-1200米林下阴湿地。?散寒止咳,祛痰除风。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四肢麻木、跌伤。
14、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广泛分布万绿湖区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象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象毛桃时而得名,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一般采集后凉干,食用时先取小部分用清水洗净,用冷水再浸十五分钟即可以与猪排骨、鸽子等煲汤,用小火慢煲,时间越长越好,使用明火,效果更佳,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
15、蛇莓,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野生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其它名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
16、密蒙花,全株供药用,尤以密生的花序和色泽灰黄、有短绒毛及质地柔软的花蕾为最佳品。?是广西人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材料之一。
17、野棉花,分布于中国广西(海拔1200-2700米)、四川西南部(米易,海拔1800米)、西藏东南部和南部(2200-2700米)。生山地草坡、沟边或疏林中。在缅甸北部、不丹、锡金、 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18、刺天茄,常见于海拔180—1700(-2800)米的林下,路边,田边荒地,在干燥灌木丛中有时成片生长。
19、车前草,喜湿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山区、丘陵、平坝均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田边角、房前屋后均可栽种,但以较肥沃、湿润的夹沙土生长较好。
20、铁芒箕,铁芒萁,蕨类植物,芒萁草属于蕨类杂草,生于疏林的林缘或空间空地呈小片状分布,叶柄长1~4米。叶轴有5~8回两歧分枝,末回羽片较狭小,通常长8~15厘米,宽2.5~4厘米,上面绿色。适合生长在PH值4.5-5.0左右的酸性土壤上,适合种植该种植物的土壤一般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常见于我国长江以南湿润地区,低至中海拔山地的路边开阔处或松树林下。全草有清热利尿祛瘀止血之功效。叶轴可编织菜篮及其它日用品。芒萁具有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功效,也是火灾后可以急速复原的植物。
21、断肠草,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据有资料记载,断肠草至少是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而非专指某一种药。?一般常提到的断肠草是指钩吻,也有地区主要指的是雷公藤。?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误食后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22、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23、灯芯草,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茎短,匍匐性,秆丛生直立,圆筒形,实心,茎基部具棕色,退化呈鳞片状鞘叶,穗状花序,顶生,在茎上呈假侧生状,基部苞片延伸呈茎状,花下具2枚小苞片,花被裂片6枚,雄蕊3枚,雌蕊柱头3分歧。褐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黄色呈倒卵形。灯心草也是药用植物,其茎髓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水渗湿之功效,可用于淋病,水肿,心烦不寐,喉痹,创伤等症。
24、紫珠,又名白棠子树、紫荆、紫珠草、止血草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株高1.2米至2米左右,小枝光滑,略带紫红色,有少量的星状毛,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长7厘米至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锯齿。聚伞花序腋生,具总梗,花多数,花蕾紫色或粉红色,花朵有白、粉红、淡紫等色,6月至7月开放。果实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后呈紫色,有光泽,经冬不落。
25、艾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范文三:春天特有的动植物
1月 南天竹、梅花、一品红、君于兰、水仙、腊梅,小苍兰、马蹄莲、仙客来、樱草、瓜叶菊、四季海棠。
2月 山茶花、梅花,蟹爪莲、春鹃、小苍兰、马蹄莲、仙客来、春兰、瓜叶菊、喉草。
3月 浦包花、樱草、瓜叶菊、春兰、四季海棠、君子兰、春鹃、蟹爪莲。
4月 佛手花、香橼花、碧桃、丁香、连翘、君子兰、春鹃、天竺葵、大花天竺葵、倒挂金钟、令箭荷花、蕙兰、樱草、瓜叶菊、蒲包花。
5月 叶子花、朱顶红、八仙花、夏鹃、天竺葵、大花天竺葵、倒挂金钟、令箭荷花、茼蒿菊、樱草、香豌豆、爪叶菊、蒲包花、牡丹、月季。
6月 夹竹桃、白兰、八仙花、韭菜莲、夏鹃、茉莉、米兰、凤尾兰、南非凌霄、倒挂金钟、令箭荷花、仙人掌、昙花、宿根福禄考、千花葵、香豌豆、芍药、蜀葵。
7月 叶子花、夹竹桃、白兰、文珠兰、韭菜莲、百子莲、茉莉、米兰、凤尾兰、今箭荷花、仙人掌、昙花、千花葵、宿根福禄考、美人蕉。
8月 珊瑚豆、大丽花、美人蕉、叶子花、夹竹桃、茉莉、米兰、昙花、建兰。 9月 桂花、大丽花、美人蕉、米兰。茉莉、珊瑚豆、夹竹桃、叶子花。 10月 果石榴、桂花、叶子花、米兰、大丽花、美人蕉、荷兰菊、鸡冠花、翠菊、千日红、雁来红、月季。
11月 菊花、四季海棠。
12月 一品红、小苍兰、佛手掌。
范文四: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银杏果俗称白果,它由肉质外种皮、骨质中种皮、膜质内种皮、种仁组成。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但大量进食后可引起中毒。
银杉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黄棕壤,呈微酸性。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多生于土壤浅薄,岩石裸露,宽通常仅2~3米、两侧为60~70度陡坡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或悬岩、绝壁隙缝间。具有喜光、喜雾、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
在分布区低纬度和低海拔的产地,分别组成以银杉与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 ex Tsiang,或与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或与大明松Pinus taiwaniana var.damingshanensis Cheng et L.K.Fu,或与葵花松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在高纬度和高海拔产区,则分别组成银杉与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或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短柄包树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 Nakai、硬壳椆Lithocarpus hancei(Benth.)Rehd.或与亮叶青冈Fagus lucida Rehd. et Wils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林分面积通常较小,林中的银杉一般几株至20余株,有的仅1株银杉。天然更新的好坏与林分郁闭度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即疏林中更新较好,密林中几无银杉的幼苗与幼树。
银杉5月开花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大苞片,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苞片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非常美观,因此称为"鸽子树"。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5-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叶椭园肾形,宽2-6cm,上面深绿色,光滑并有1-3个同环纹,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缘具圆锯齿,长孢子叶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生于叶缘,中国特有变种。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c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本变种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在亚洲大陆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通常情况下,荷叶铁线蕨生于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簿土上、石缝或草丛中。光照和空气湿度对其生长非常重要;铁线蕨喜阴怕光,它在强光下不能顺利生长,铁线蕨性喜温暖阴湿环境,既不耐寒,也不耐旱,喜欢酸性土壤。其所在群落主要有:化香-槲栎-芒群落、盐肤木-鸢尾群落、水麻-细穗腹水草群落和黄荆条-海金沙群落;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因其植株很小,常躲在其他植物之下,一定要等到这些植物都不再生长了,它才慢慢生长。荷叶铁线蕨通常在早春发叶,7月后形成孢子囊群,8~9月孢子陆续成熟。
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米。胸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蚀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边同时轴和羽轴具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0.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 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 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孤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具钝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公叉,基部下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侧脉分叉处,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
桫椤为桫椤科大型蕨类植物,本科共有9属,约650种,中国有3属,20种,云南3属均产,现知9种。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文山、红河等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密林中,树形蕨类有三四种。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80一120厘米;根状茎短,近直立肉质,直径2一3厘米;根粗壮,肉质,光滑。叶簇生,
原始观音座莲
叶柄长40-60厘米,上面有宽沟糟,绿色,草质,中央稍下处有节状膨大;鳞片多数,狭披针形,棕色,宿存;
叶片长40-60厘米,宽17厘米,草质,卵形,一回羽状;羽片2-4对,顶生一片与
侧生的同形而较大,长达30厘米,宽6.5厘米,侧生羽片对生,斜出,具柄,基部1对长12一15厘米,宽3厘米,其上1对长17一20厘米,中部最宽处4一5厘米,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羽柄长1厘米,膨大,具鳞片;叶边全缘或略波状,顶部具锯齿。 孢子囊群线形,通直,长10一20毫米,由60-160个孢子囊组成,位于中肋和叶边之间,彼此被等宽的间隙分开,隔丝红褐色,细长,节状,分叉,较长于孢子囊群。
范文五: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水杉、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台湾松、桫椤。 水杉,为我国特产,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属松科植物,它四季常绿,高大挺拔(可高达24米)。银杉的叶子呈线形,在叶的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条纹,那是它的气孔带。当风吹叶动时,一处片银光闪闪,因此得名银杉。也被称为“活化石”。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金钱松:世界五大公园树种之一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树干通直,高可达40米,胸径1.5米。 树皮深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枝条轮生而平展,小枝有长短之分。叶片条形,扁平柔软,在长枝上成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枚簇生,向四周辐射平展,秋后变金黄色,圆如铜钱,因此而得名。
作为稀有种的金钱松,为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最早的化石发现于西伯利亚东部与西部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古新世至上新世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欧洲、亚洲中部、美国西部、中国东北部及日本亦有发现。由于气候的变迁,尤其是更新世的大冰期的来临,使各地的金钱松灭绝。只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幸存下来,繁衍至今。因分布零星,个体稀少,结实有明显的间歇性,而亟待保护。成为现今仅存于中国的单属单种特有植物。由于其特殊的分类地位,金钱松成为植物系统发育重要研究对像。这一宝贵的植物遗产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本树为珍贵的观赏树木之一,与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和巨杉合称为世界
五大公园树种。
台湾杉,我国特有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仅存于云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台湾及缅甸北部局部地区。
桫椤suoluo,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补充知识: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誉称,系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黄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浙、赣交界山地,海拔600—700米以上地带均有分布。黄山松,其外形与我国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一直被当作油松。1936年我国植物学家们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后,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道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种,定名为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钧等将黄山松与台湾松合并为一种,改其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名。
著名黄山松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