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蛋白质的论文有关蛋白质的论文蛋白质组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一节的教学设计 姚花荣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 030002) 李 静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030002)
摘 要 在本节教学中 , 充分利用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这一课本资源 , 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及两者的内在联 系 , 并在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基因 蛋白质合成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一节是人教版高中 ! 遗传 与进化 (必修 2) ? 第 4章第 1节的内容 , 本节集中了本 章的重难点 , 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 地位举足 轻重。从内容上分析 :本节讲述了基因指导合成蛋白 质的过程 , 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 侧枝内容是 DNA 与 RNA 结构的比较、 核糖与脱氧核 糖的比较、 三种不同种类的 RNA 以及遗传密码的组 成 , 内容抽象复杂 , 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 , 因此教 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 比较和总结 , 注重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 , 在问题串的引领下有层次地推进整个 教学的进程。从形式上分析 :图文并茂 , 插图多 , 思考 与讨论多 , 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达到形象和直观的 教学效果 , 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识图、 辨图、 析图技能的 培养 ; 问题引领 , 讲练结合 , 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新课程 理念。
1.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 RNA 分子的种类 ; 比较 DNA 与 RNA 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 简述密码子 的概念、 种类以及与氨基酸的关系 ; 说明遗传信息的转 录和翻译的场所、 条件和过程 ; ? 能力目标 :运用数学 方法 , 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 基因表达 原理的逻辑美、 简约美 ; 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 的过程仍未终结。
1.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 翻译的过程 ; ? 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教学过程 (第 1课时 )
2. 1直观教学 , 激情导入 播放曾轰动一时的美国科 幻电影 ! 侏罗纪公园 ? 片段 , 让学生思考回答 :#这段 影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 通过观看这段影 片 , 你从中获取到哪些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信息 ? 教 师依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关键词 :DNA 、 基因、 性状并总 结引导 :科学家获取了恐龙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 , 使 DNA 上具有遗传效应片段的基因表达出来 , 进而表现 出恐龙的各种性状。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 :#生 物所具有的性状靠什么物质来体现 ? ? 那 DNA 上的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 ? 由此引出本节主题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设计思想 :用形象和直观的教学调动学生探索新 知的欲望 , 带领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 体验学习的 乐趣。
2. 2有关信使的探究 多媒体展示 , 问题驱动 :DNA 上的基因主要位于细胞中的哪一部分 ? 而蛋白质的合 成是在哪里 ?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把答案板书 在课题下 :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然后教师继续追 问 :那位于细胞核中的基因如何去指导细胞质中 蛋白
小结 , 既便于理清思路 , 也能锻炼表达。在学习完本课 知识后 , 学生可自己小结并说出 植 物向光性的原 因 。通过学习 , 学生由最初的 向日葵 、 胚芽鞘 等 感性认识层次深化为理解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这一 理性水平。最后 , 教师点出 有关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 究还在继续 、 科学探索没有尽头、 学无止境 , 让学 生的情感认识也得以升华。
4教学反思
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如只偏重于讲述静态的、 成熟 的理论和实验 , 注重体现知识点 , 就会忽略知识的形成 过程 , 而缺乏历史性和探索性。事实上 , 科学并非是一 些既成的事实和理论 , 而是由理论与实验的多方的一 致与矛盾共同推动发展的 , 科学史教育应当体现这一 , 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 绝不是要让它成为唯一的学习方 式 , 是否开展探究活动、 如何开展都要以有效性为原 则。本节课中 , 教师从生活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 引 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 带领 学生分析经典实验的思路、 原理和步骤 , 重在领悟其中 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 并指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客观评述科学家的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 帮助他 们正确理解科学史 , 向科学史汲取营养 ; 在学生自主探 究时 , 教师可通过宏观调控和个别指导充分发挥主导 作用 , 引领学生 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 充分汲取科学 史积淀的前人的智慧。另外 , 本节课中个别学生提出 了一些教材之外的细节问题和创造性的看法 , 由于时 间限制 , 没能充分展开 , 可鼓励学生在课后以兴趣小组 & 31 &
生物学教学 2010年 (第 35卷 ) 第 12期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黄 玮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510630)
摘 要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 从开放性、 情境 化、 层次性、 探究 性、 针对性等 方面总结 了运用建 构主义理 论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有效提问 策略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 , 将知识融入到解答问题当 中去 , 使教学成为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 从 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 如何提 出问题 , 提出怎样的问题将是关键。有效提问是启发 学生思维 , 鼓励和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手 段 , 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在 课堂提问中转变观念 , 优化提问方法 , 讲究提问策略 , 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 愉快、 高效 , 才能真正提高 课堂教学效益。
1目前生物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 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 #不假思索 , 简单提问 , 是不是 、 对不对 、 好不 好 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 ? 问题多数是 要求学生陈述已学过的知识 , 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 记忆。过多这样的提问 , 没有思考价值 , 甚至会禁锢学 生的思维 ; %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 难点距离较 远 , 提问随意性大 , 偏离了主题 , 浪费了时间 ; ? 对较难 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 , 学生回答不出 , 出现冷场现 象 ; (只提问好学生 , 或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 , 很少提 问差生。这样其实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 ; ) 对 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 或者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 , 这样 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提问可能使课堂教学
质的合成呢 ? 猜想一下 , 有几种可能的指导方式 ? 依 生的回答总结出副板书 :亲临现场 , 直接指导 ; 通过信 使 , 间接指导。先分析第一种 , 可行吗 ? 为什么 ? 教师 借助教材的 想象空间 引导解释 , 否定了第一种指导 方式。过渡 :那 DNA 出不来 , 核糖体进不去 , 老死不相 往来 , 可两者之间还要发生联系 , 推测 :可能有一信使。 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 以问题驱动学生思 维 , 推进教学进程 , 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和合理猜测的 基础上得出信使的存在。
在推测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作为信 使应具备什么条件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出 :信使 应具备大分子 , 以便能携带 DNA 上的遗传信息 ; 和 DNA 分子结构相似 , 稳定 ; 比 DNA 短小 ; 送信路线从核 到质等等。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 :满足信使条件 的可能 RNA 。那 RNA 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呢 , 结 构决定功能 , 进入了 RNA 的分子结构的学习。学生阅 读教材 , 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 教师当堂检测落实。在 了解了 RNA 结构后 , 探究送信路线 , 要跟踪 RNA 用什 么方法 ? 标记哪种物质 ? 肯定大家的思路后 , 教师出 示 1955年拉斯特等人所做的实验。师生分析实验 , 得出结论 :肯定了肩负此重任的确实是 RNA, 而且是 信使 RNA 。
设计思想 :在得出有信使的前提下 , 进行了信使应 具备条件的探讨 , 并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和科学家实验 一一进行了条件的验证 , 最后得出结论 , 使学生明白 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的科 学探究思想 , 体现了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倡导 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的理念。
2. 3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在细 胞核内 , DNA 上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给信使 RNA 的 ? 并以清晰的动画展示 , 师生总结出转录的概念 , 依概念 得出 :转录的场所 ? 模板 ? 产物 ? 再结合课本转录的静 态图精讲转录的四步总结出转录所需的条件 , 并及时进 行动手动脑、 巩固练习 , 完成转录和复制的表格比较。 设计思想 :注重核心概念的讲深讲透 , 强调核心概 念不应都由教师直接讲解或给出 , 而是创设条件和情 境让学生自主建构 , 并注意及时将知识归纳、 总结、 比 较 ,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 , 课程标准要求是 概述遗传 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概述 是理解水平的要求 , 因此本 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 , 而应 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及两者之间的 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这个层次的目标 , 需要引导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 , 特别需要 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处理 ; 主干知识 和侧枝内容的关系 ; 探究和课堂推进的关系 ; 学生参与 状态和目标落实的关系 ; 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等等。鉴 于此 , 采用了问题引领、 局部探究、 交流讨论、 当堂检测、 动画演示等手段 , 尽可能做到了难课易讲。本节课学生 ,
&
32
&生物学教学 2010年 (第 35卷 ) 第 12期
范文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第26卷第3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NATURALSCIENCESJOURNALOFHARBINNORMALUNIVERSITY
Vo.l26,No.32010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张玮钰,崔继哲
(哈尔滨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蛋白质的论文有关蛋白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