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思想感情
评分: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名人名家选讲》 (2010—2011第1学期,周日1—4节,1—6周)
论文题目: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09级网络工程1班
姓名:吴翔鸥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思想感情
论文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 陶渊明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陶渊明一生主要接受了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两种思想。 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他在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这主要是由其深层心理中的双重人格决定的。
本文旨在探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又字元亮(今江西九江人),生活在东晋末年和刘宋初年。这个时代是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出仕是文人的最好出路。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官僚家庭,他的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祖上的殊勋伟业,他是极其看中并深以为荣的。社会传统和家庭背景必然会让他心中的儒家“出仕”思想占据上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青少年时代的陶渊明颇有雄心壮志。从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但只担任过祭酒、参军之类小官,所以他的壮志无法实现,而且不得不在官场中苟合、周旋。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所特有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其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价值和其行为走向。
一、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
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而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引人的力量。再如《饮酒》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有当诗人远离了污浊的现实,避开了达官贵人车马的喧扰,回到田园,悠然自得地生活,才能拥有自由而恬静的心境,也才能感到获得了归宿。 二、对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这是其田园诗的可贵之处。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而且他对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还都充满了一种喜悦之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
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三、对田园生活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此类诗虽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农民们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和当时盛行风气的影响,爱慕自然、企羡隐逸。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
总的来说,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成功地渗透了他“自然”、“真淳”的人品,以及任从自然、以得天真的道家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锦全著,《陶潜评传》[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龚斌著,《陶渊明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范文二:“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山山水水总关情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诗。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今天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三、总结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3)缘景明情(意象)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C、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四、拓展练习。
第一步,练习《滁州西涧》《夏日南亭怀辛大》。
模式一: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模式二: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诗人的境遇)的××(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①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
②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③无人赏识,不得其用的无奈、悲伤的情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2)“恨无知音赏”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句抒发了作者怀念友人的惆怅、孤寂之情。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方向,但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的情感都存在差异,一首诗的情感往往也不是单一的,所以,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用术语,全面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 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
(2) 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 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五)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六)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八)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四、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1、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2、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
的忧虑。
(四)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六)答:“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
(八)(喜爱 怜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中学课本中的部分山水田园诗鉴赏题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
心境
?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意境: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多为美丽的自然景物,多个意象共同的特点,就是山水田园诗的意境所在。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参考: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 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
? 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注释:
?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涵虚、太清均指天空。
? 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参考: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
? 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①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
? ②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 ③借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达自己无人赏识,不得其用的无奈、悲伤的情怀。 ?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词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表现作者寂寞孤高、蔑视流俗的心情。(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题西林壁 苏 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托物抒怀,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参考: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常用术语:
? 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 ……
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 (1)知人论世(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
?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 (3)缘景明情(意象,意境)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作诗“最爱用‘静’字”,而这个字,恰恰是读解“王维的诗的钥匙”。看他的《鹿柴》《竹里馆》《鸟鸣涧》,诗中刻意表现的那种孤寂、幽清、宁静,简直可以使你“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胡应麟《诗薮》)。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本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写景绘形绘声绘色,通过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营造了静谧明朗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安适(闲适恬静)的心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营造的“景”(意境):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最后,根据意境特点、时代背景等分析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还要用到“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等揭示景与情关系的术语。王维的《山居即事》所描述的意境幽寂澄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
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参见《名师伴你行》277页《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七、鉴赏示例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
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喜爱怜 )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范文三:“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山山水水总?关情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廉江中学 许储铭
教学设想:
试图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切入,按诗歌的类?别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考
虑到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对山水田园?诗已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侧?重于鉴赏方?法的体
悟与?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课堂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
诗。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
感情。
下面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虚、太清均指天?空。
?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
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说答案?。
4、师生共同评?价。
5、总结,明确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8、学生齐读情?感类别和术?语。
三、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2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3)缘景明情(意象)
以上方法,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结合使用,而不是单一?使用。
四、拓展练习。
第一步,练习《滁州西涧》《夏日南亭怀?辛大》。
1、自由朗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模式一: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模式二: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诗人的境遇?)的××(包含两个情?感术语
的短?语)。
注意事项:
?全面分析。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单一?的,有几点的可?用序号排列?。
?尽可能用第?二种模式表?达。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
?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无人赏识,不得其用的?无奈、悲伤的情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2)“恨无知音赏?”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句抒发了?作者怀念友?人的惆怅、孤寂之情。
第二步,练习《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齐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分析题?的答题规范?。
3
?按简答题的?答题模式写?第一句。
?引用诗句。
?紧扣第一句?的情感术语?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答案结构:总?分;总?分?总。
?举例不要单?一,“结合全诗”要求引述诗?歌的多个地?方。
?结合表现手?法分析。
?不能用诗句?的译文代替?分析。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眘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3)“江汉遥相望?”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明确:
尾句表达了?对襄阳故人?孟浩然深切?的思念之情?。木叶、林山、暝色、秋声、孤舟、微月
为下文对故?人的思念作?了铺垫。“寒笛”构成的?萧瑟秋景激?起了诗人作?客越乡的孤?苦愁绪,
一语双关,既写出天之?冷又暗示笛?声之凄切,寄托了无尽?的思念。“江汉遥相望?”把思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余味悠远。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方向,但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的情感都?存在差异,一首诗的情?感往往也不?是单一的,所以,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用术语,全面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作业。
搜集王维、孟浩然、张子容、储光羲的山?水田园诗各?一首,并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多媒体课?件和学习练?习设计:
2011.10
4
范文四: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山山水水总关情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廉江中学 许储铭
教学设想:
试图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切入,按诗歌的类别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考
虑到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对山水田园诗已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侧重于鉴赏方法的体
悟与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课堂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
诗。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
感情。
下面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虚、太清均指天空。
?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
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说答案。
4、师生共同评价。
5、总结,明确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8、学生齐读情感类别和术语。
三、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2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3)缘景明情(意象)
以上方法,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结合使用,而不是单一使用。
四、拓展练习。
第一步,练习《滁州西涧》《夏日南亭怀辛大》。
1、自由朗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模式一: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
模式二: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诗人的境遇)的××(包含两个情感术
语的短语)。
注意事项:
?全面分析。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单一的,有几点的可用序号排列。
?尽可能用第二种模式表达。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
?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无人赏识,不得其用的无奈、悲伤的情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2)“恨无知音赏”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句抒发了作者怀念友人的惆怅、孤寂之情。
第二步,练习《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齐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分析题的答题规范。
3
?按简答题的答题模式写第一句。
?引用诗句。
?紧扣第一句的情感术语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答案结构:总?分;总?分?总。
?举例不要单一,“结合全诗”要求引述诗歌的多个地方。
?结合表现手法分析。
?不能用诗句的译文代替分析。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眘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3)“江汉遥相望”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明确:
尾句表达了对襄阳故人孟浩然深切的思念之情。木叶、林山、暝色、秋声、孤舟、微月构成的萧瑟秋景激起了诗人作客越乡的孤苦愁绪,为下文对故人的思念作了铺垫。“寒笛”一语双关,既写出天之冷又暗示笛声之凄切,寄托了无尽的思念。“江汉遥相望”把思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余味悠远。
五、课堂小结。
考的方向,但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给我们带来一些思
的作品的情感都存在差异,一首诗的情感往往也不是单一的,所以,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用术语,全面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作业。
搜集王维、孟浩然、张子容、储光羲的山水田园诗各一首,并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多媒体课件和学习练习设计:
2011.10
4
范文五: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感情初探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感情初探
李品1,刘立闯2
(1.辽宁省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彰武123200;
2.辽宁省彰武县第三小学,辽宁彰武123200)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于归田之后,并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他在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这主要是由其深层心理中的双重人格决定的。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感情;双重人格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2-0244-02
陶渊明的诗歌多写于归田之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诗坛的情况下,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其诗中充分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而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引人的力量。只有当诗人远离了污浊的现实,避开了达官贵人车马的喧扰,回到田园,悠然自得地生活,才能拥有自由而恬静的心境,也才能感到获得了归宿。
二、对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这是其田园诗的可贵之处。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而且他对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还都充满了一种喜悦之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三、对田园生活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此类诗虽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农民们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
但他同时也受老庄和当时盛行风气的影响,爱慕自然、企羡隐逸。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结束了十余年仕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因此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他希望能做稷契一类的人物。当他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用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闷。《杂诗》第二首说:“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诗人也一直没有丢掉疾恶与除暴之心。在《咏荆轲》一诗中,诗人热情地歌颂不惜牺牲生命而勇于除暴的壮士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是诗人不屈意志的表现。这“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也是诗人性格和创作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外,从《拟古》(其八)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和他听见关中收复以后在《赠羊长史》诗中写的“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等诗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关怀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考察陶渊明生平可知,其曾祖陶侃曾任晋朝大司马,勋爵直与王谢相侔。陶侃之后陶家不屑子孙甚多,勋业不继。陶渊明乃陶家第四代,其祖陶茂只做过太守,声名已是不显,父又早亡,家中末世景象不必多言。因此陶渊明存在着双重人格:即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主要源于家族血统积淀和东晋士人矫前代士风之失而形成的人格理想,其内涵是以任怀得意、傲然称情统一仕隐矛盾,追求入世功业与世外超逸相结合,解决儒与道、名教与自然之矛盾。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无超出同时代人之处。不同之处表现在他的现实人格上。其首要因素是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这一倾向源于陶氏家族没落及陶渊明一支于陶氏中的卑微地位所引起的诗人的心志失落与不平,它决定了陶渊明一生无论出仕与归隐,都摆脱不了人生孤独的困境。然而,也正是现实中的孤独失志使他从历史中寻找到一个守节固穷的群体归宿,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又与他现实人格中的另一因素,即对优越感的执著及与之相关的人生诗意化个性倾向相联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人生优越感的执著与个体自卑情结有关,即自卑情结乃追求人生优越感的前提和基本动力。在陶渊明一生中,有三个因素导致他形成自卑情结:一是家族双重式微;二是曾祖陶侃不可逾越的偶像地位对作为陶家子弟的他的影响;三是自身体质羸疾。自卑情结的形成使陶渊明一生始终处于自我拯救、不断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化作他在人生优越感驱动下的自我理想化和生活诗意化。这一倾向又与其人格理想相结合,于是,我们今天才能读到一位于困境中“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于贫病交加中“融然远寄”的诗人和他的乱世中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及末世中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陶渊明.陶渊明诗文赏析集(杂诗十二首?其五)[M].李华,主编. 巴蜀书社,1988.
[2]龚斌.陶渊明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陶渊明诗文赏析集[M].李华,主编.巴蜀书社,1988.
作者简介:李品(1977-),女,辽宁彰武,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讲师;刘立闯(1978-),男,辽宁彰武,本科,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三小学,职称:小学高级讲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