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幼儿园师生互动问题
在幼儿园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贺 静
一、彼此接纳,关系和谐,形成师生互动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前提,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种现象也符合通常的人际关系的规则。有一位幼儿由于家里特别宠爱他,样样事情都由着他去做,让他养成了很多的不良行为,自私,霸道,蛮不讲理,稍不称心就打人,情绪极不稳定,我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疼,经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因此,他对老师十分抗拒对立,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受老师喜爱的人,为了消除他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我真心的和他试着做朋友。如在角色游戏中,他想做理发师,我看见了忙走过去请他帮我理发,我一边夸他手艺好,一边向其他的小朋友介绍,大家都来理发,他不由地对我笑了一笑,流露出感激的目光。又如在自由活动时,我和他一起聊天,给他讲故事,使他懂得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付出的辛劳在我们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缩短了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本来不愿意和老师说话的他开始主动地来找我,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我,我也总以温和的眼神、和蔼的微笑、赞许的点头,给他送去温暖和爱,是他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为他营造一种更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更好的教育。
二、分组教学,人人参与,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
进行分组教学,减少幼儿人数,大大提高了幼儿个体与教师交流,交往的频率,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机会。如在语言谈话活动“假如我是爸爸(妈妈)”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的约束,和其他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确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机会。而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时间不变,自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切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关注幼儿,捕捉主
题,创造师生互动的条件
《纲要》中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任何行为得不到对方的注意和关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和余地都不会太大。如: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等。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借助情景和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他们尚未明晰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地直接提出主题,“推动”幼儿学习。这就是“探索性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活动。因为这些主题大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或困惑的问题,所以他们往往会以十二分的精神和兴趣参与其中,另外在活动中他们也会表现得非常的起劲和万分的投入。
四、耐心等待,适时介入,构成师生互动的关键
活动中教师应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耐心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例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他们一直使用的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新颖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此,老师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
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
五、细心观察,有效引导,发挥师生互动的实质
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蜗牛,并招呼自己的同伴一起过来看,一个,两个,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孩子,老师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并能及时地为孩子提供工具,开展了“找蜗牛”活动,并且就地而坐一起认识、讨论蜗牛的各种特点与功效,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我们以前认为互动就是要解放孩子,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是结果确是幼儿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纲要》中明确指出:这种对幼儿放任自流,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或简单地组织一些让幼儿有机会动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并未有实质性的意义。在游戏活动中让我们感受最深。如大型结构区中,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构通常是现场混乱一片,管了这个吵架的,管不了那个捣乱的。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观察到大多数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兴趣指向,幼儿商量讨论最后决定了主题“游乐场”,接着我们教师带领孩子参观游乐场给幼儿以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有感性的认识,在游戏中给与相应的和特别的指导,使孩子在师生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
《纲要》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如在活动前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且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当孩子们对我们提出要求和疑问时,应该尽我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另外在活动中老师则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观察者,拿着小本子,及时记录下孩子们身上的点点滴滴,和一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那一篇篇的字里行间中,希望能留下些他们的成长足迹,和具有普遍性存在着的东西,便于给我们今后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以前教师给幼儿总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现在的我和孩子们之间基本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也是非常的融洽,形成了“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前那种教师“教”,幼儿“学”;重结果,轻过程;注重知识型的传统教育思想、模式从今天开始都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一种全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诞生,它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强调要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引导孩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个别性教育转变,面向每一个幼儿,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多样化,允许孩子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纲要》中的师生互动还不仅仅如此,我们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纲要,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作经验,适应幼教改革的趋势,做好教师的每一天。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2)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
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
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3)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
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4)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范文二:幼儿园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幼儿阶段我们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愉快、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点燃幼儿对求知兴趣的火苗,擦亮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火花。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 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而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新纲要也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幼儿的“工作”
在现代教学中,师幼互动主要是以儿童感兴趣的话题—— 项目作内容的。儿童在整个过程中是抱着一种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和发挥自身主体性去参与整个工作过程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工作”呢?
1.1抱着严肃的态度对待儿童的“工作”
教师如果对孩子的“工作”(探索、研究活动等) 和工作成果常常表现出惊奇、兴趣和欣赏,就能够“抓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够发展出其他的游戏。”当儿童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行为非常重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些重要之事而努力。
1.2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探索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如:鞋为什么会唱歌?为什么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儿童,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2 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树立幼儿主体地位
这种“平视”的眼光也就是要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孩
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把孩子真正提到“他们是一个人”的基点上来,多去关注一下孩子们在师幼互动中的体验,多关注一下孩子们那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并去考察一下他们行为的理由。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尊重幼儿,信任幼儿为前提的。其实幼儿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幼儿又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
2.1参与到 “工作”中去发现、解决问题
当教师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在这其中,教师对待事物科学认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探索和创新的品质。当孩子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并有目的地使“问题”更加复杂,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2.2与幼儿共同分享“工作”成果
跟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更注重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同伴和成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增强幼儿对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 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更由于慑于教师的权威,孩子自己很少能够借助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述给教师,这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
4 增强教师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在一项旨在探讨影响师幼关系的若干要素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教师众多的自身特征中,对教师与幼儿关系状况最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
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便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如果教师只单纯着眼于某项教学任务、工作计划的完成,而不是将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具体过程作为自己思考的内容,从互动过程带给孩子的影响去推断自己的行为的适应性与合理性,那么教师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的总结,也不可能给师幼互动的状态带来明显的改观。
因此,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师幼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这也是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范文三:幼儿园师生互动教学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师生互动教学探索
作者:邵霞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9期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互动;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44-01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一、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1、拓展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范围,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可以模仿,再现他人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从而了解交往方式,积累交往经验掌握交往技能。在角色游戏中拓展角色之间的相互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如大班在开设“小菜场”的游戏时,刚开始只有一个售货员,售货员只是单一的与顾客交往。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售货员,这样一个人专卖蔬菜,一个人专卖荤菜,两个售货员之间也有了交往。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顾客之间也会进行交往,如“你今天买了什么菜?”“我穿的衣服漂亮吗?”等这些做法不仅扩展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之间的相互交往,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让他们知道和不同的角色交往要用不同的对话。
2、处理角色游戏中的正确关系,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
游戏指导的艺术性在于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以参谋和支持者身份出现,把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保证角色游戏的目标,渗透到游戏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游戏过程中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游戏中师生的关系。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除必要的、间接指导外,不要干预过多,更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疱,当然也不是放任自流。老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尽量保证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尽量减少游戏过程的中断次数和教师干扰
范文四: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实践探析
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实践探析 作者:张春荣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年第04期
【摘 要】 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互动游戏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游戏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互动游戏教学策略,有利于幼儿运动神经的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树立,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分析
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对双方语言、行为意义的理解与反馈。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是指在游戏活动过程之中,师生双方对彼此语言、行为等意义的理解与反馈。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产生互相的交流。
一、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的特征
幼儿的年龄较小,其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质,这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学中互动游戏教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是师生之间的,但是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中心,游戏的设定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从心理与情感上都需要师生之间开展充分的互动活动,实现互动游戏的丰富性。
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还具有情境性。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轻松、相对自由性的环境,以在游戏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基本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合适的游戏环境,并进行正确的游戏指导,这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明确提倡的。但在现实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和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教师与幼儿的位置往往处理得不得当,教师在互动游戏中往往占据绝对的地位,对幼儿进行限制于干涉,导致幼儿处于“被游戏”的状态,未能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其次,游戏设计的不合理,不到位,游戏不像游戏,更像是戏耍,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再次,在互动游戏教学中,教师常出现忽略幼儿全体的状况,过于关注活泼的孩子,而忽视了内向儿童,部分儿童经常处于消极的活动状态;此外,还有的教师只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未能亲自加入游戏,失去互动游戏的效用,进而导致互动游侠教学较低的实效性。
三、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1.构建平等、互动的游戏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你-我”关系,保持平等的观念与任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留给幼儿平等的话语权和意见空间,在游戏教学中真正实现平等的游戏互动。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设计“森林动物运动会”这样的游戏主题,教师与所有孩子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然后由教师开始:“森林动物运动会开始了,我也要参加。我是小狗,我会汪汪”,接着引导孩子参与活动,孩子也会非常踊跃的参加:“我是小猫,我也要参加,我会喵喵;我是小猪,我会哼哼……”
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互动游戏教学,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真正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互动游戏课堂。
2.设计具有一定指向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游戏。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较弱。所以,游戏的设计应尽量具有一定的意义性与方向性,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将教学与游戏有机融合,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 例如:开火车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饰演火车车长,在开始之前,让每个孩子说出一个不重复的地名,代表自己。游戏开始,假设车长的始发站为北京,那么,教师就可首先做示范: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了,谁是北京快上车?这时,代表北京的孩子就跟随教师身后一起继续活动。紧接着,教师可以说:下一站是上海,谁是上海快准备?如果孩子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的就算输了。
在这样的互动游戏教学中,幼儿会更容易产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中国城市地理的知识了解,有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应正确地位自己的角色,拥有开放的心态。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也不例外,教师应正确进行角色地位,充分挖掘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自己变成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实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个性,在互动游戏活动中的干预方式与重点都应随游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进而适应不同个性与不同兴趣的需要,及时正确的指导游戏,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要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切沟通与交流得以实现的成功关键即为理解,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性格与心理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爷应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与特长,平等对待,尊重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对待幼儿要宽容,对在游戏教学中调皮一点的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与指正,因为幼儿还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应尽量采用鼓励与激励的话语对其进行指导,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活动。幼儿园课堂中互动游戏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幼儿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极具兴趣的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新燕.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研究[J],都市家教,2013(1):223
[2]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87~88
范文五: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研究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研究
【摘 要】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
儿的成长意义很大。针对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我们要深入
分析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特点,研究良好的游戏环境,平等、富
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正确的教师定位,教师开放的心态等对师幼
互动的影响,探索师生互动的新模式。
【关键词】游戏活动 ;师生互动;策略
一、研究背景: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要
为幼儿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并进行游戏指导。可见游戏是幼儿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能培养幼儿
优良的品质、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承受成功与失败的心理素
质,游戏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素质的提
升意义重大。
游戏活动的游戏实施离不开师生互动。目前幼儿游戏活动教学师
生互动成效不够显著,存在着以下问题:
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的位置处理失当。由于幼儿受年龄制约,发
展不够成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游戏互动中,教师占绝对地
位现象严重。教师野蛮干涉、限制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处于“被
游戏”的状态,产生不了积极的师生互动;要么就是游戏设计不到
位,教师没有明确的游戏目标,放任幼儿游戏。这种游戏不是游戏,
是嬉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互动时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幼儿
全体,将目光放在游戏活动能力较强的幼儿身上,忽略内向儿童,
部分儿童常常处在消极状态;第四教师不能进入幼儿游戏活动,只
充当游戏活动的“导演”,师生亲和力不强,影响游戏活动的实效
性。
二、师生互动内涵及特征阐述
(1)师生互动内涵。“师幼互动是指师幼双方对彼此语言、行为
意义的理解和反馈。”游戏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游戏活动过程
中,师幼双方对彼此语言、行为意义的理解和反馈。由此可见师生
互动的活动主体有两个:幼儿与教师。教师不仅仅是游戏活动的组
织者,也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要产生相互交流。
(2)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特征。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
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游戏活动,师生互动具有
其独特之处。
丰富性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第一个特点。在游戏活动
中,游戏虽是师生间的,但幼儿是活动的中心,所以,发生在游戏
中的师生互动要高于中小学。并且在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心理发
展的特殊性和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
需要和教师展开充分的互动。
情景性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第二特征。教学活动、游
戏活动和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主要部分,而游戏活动
不同于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它发生的环境具有宽松性与相对自由
性,因此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不同于其他两种活动。
师生互动的非正式和个别化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第三个特点。教
学活动主要在正式课堂进行,游戏活动的教育形式则不同,教学方
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游戏活动比较丰富,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在
非正式化的情景下进行 。
三、师生互动策略
针对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和现状,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探索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就是在为幼儿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
可以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使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游戏环境要有明确的目
的性,要为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以游戏为载体,把教学内容溶解
在游戏中,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教育环境的创设还要符
合幼儿的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生活和认知发
展的水平,不能超越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游戏活动能力。
(2)建设平等、富有亲和力的师幼关系。“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
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学引
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
乐和忧愁。研究表明: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行为相互依存。良好的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会产生良好的师
幼互动行为。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加强师幼之间的亲和力,营
造和谐、温馨、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安全感,
心情愉快,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行动能力才能始终处在亢
奋状态,从而为师幼互动奠定良好基础。游戏活动中,教师灿烂的
笑容,阳光般的表情,充满磁性的语言,富有爱意的动作,都有助
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建立平等、富有亲和力的师幼关系,
才能有效的启动师幼互动行为。我们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
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把幼儿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充分考
虑他们的自尊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感,能够一定程度
上支配游戏活动,使他们敢于与教师交流,乐于与同伴交往。从而
带动更多有效的师幼互动,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不能为了
教学任务轻松,高高在上,采用高控制、高权威,那么学生在游戏
活动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师幼互动便成了
一句空话。
(3)教师要正确的定位角色,充分挖掘主体的主动性。教师应当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教
师要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在游戏活动中,只有
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同的幼儿游
戏具有不同的风格,游戏活动的能力要求有强有弱。我们要根据游
戏活动的实际,对待不同的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干预的重点和方
式方法都要随游戏不断变化,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各自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兴趣需要,在游戏活
动中适时指导。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师幼情感交流,教师对于游戏的
动态变化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以便及时指导游戏,实现在游戏中
教学的目的。
(4)教师要拥有开放的心态。理解是一切沟通得以实现的关键。
对幼儿的理解赏识是幼教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与幼儿互动
的过程中,要拥有开放的心态。
教师对每一个幼儿要一视同仁,不放弃一个孩子。不同的家庭,
造就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性
格等特点。根据幼儿的特点、特长,包容孩子,包括在游戏活动中
出现的优缺点。只有对幼儿平等对待,才能激发幼儿对教师的爱,
“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要宽容幼儿的错误。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规则、观念对待学生,对
于犯错误的幼儿,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严肃的批评,严厉的指责。
因为幼儿缺乏完善的自我评价能力,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幼儿对自
我的评价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师奖励幼儿一朵纸花,就
能培养学生一种优秀品质;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开启学生春天的大
门。过多的批评,会累积成山,压垮幼儿,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远离教师,远离群体。甚至有些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
与同伴对立。教师给幼儿多倾注一份爱心,学生就会多一份收货,
多一份优秀品质。
(5)积极探索幼儿园游戏的互动模式。教无定法,并不意味着教
学要“无为而教”。我们要积极探索游戏互动的模式,寻找高效游
戏开展的模式,并不断实践。比如教师引导的幼师互动:在教师的
指导下,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这种模式,以教师的指导弥补幼儿
独立自主活动能力的不足,但又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幼儿间互
动:互动行为由教师或幼儿发起,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彼此协作,
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不但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
素质。师生间互动过程不是教师随意“玩弄”的过程,也不是幼儿
“盲目嬉耍”的过程,它依赖于多种因素,从而促进师幼间有效的
互动。
参考文献:
[1]《“师幼互动”的具体内涵及方法》江西省幼儿园教师国培计
划远程培训项目
[2]《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