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摘要:最低工资是对劳动价格的最低限价。该制度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供需失衡,即产生失业。但最低工资制度更隐蔽、危害也更大的消极后果是其反竞争性。最低工资制度抬高了中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新手工人的发展机会。总而言之,有利于既得利益者,而不利于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最低工资;市场竞争;限价;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最低工资,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工的最低薪资金额。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最低工资制度,1993年11月24日我国由劳动部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制定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2004年3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并实施了《最低工资规定》。 最低工资制度长期存在利弊之争,支持自由市场的学者通常反对强制性的最低工资,但其批评多集中在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认为最低工资会造成失业。① 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言,最低工资实际上是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限价,也就是人为抬高了劳动的价格。与人为提高其他商品的价格类似,这将会增大供给,减少需求,导致劳动相对过剩,从而造成失业。 比如,罗斯巴德认为,最低工资法间接造成了强制失业的后果。在自由市场上,每个人的工资都趋向于固定在其贴现的边际价值生产率(discounted marginal value productivity, DMVP)。最低工资法意味着,DMVP低于最低工资的人不能工作。② 但除了造成失业,最低工资法还有更为严重的后果,即反竞争性。 一、最低工资制度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 雇主方面,最低工资制度如果严格执行,雇主群体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包括大多数新创建的企业。 正常的企业发展道路是逐步积累,随着业务扩大,竞争力增强,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由少到多,工资待遇由低到高。但现在创业初期就要求它们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工资雇佣劳工。初创企业缺乏资金,难以满足合法的工资水平来雇佣员工。于是,这些中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更谈不上最终与大企业相竞争。而已经建立的大企业则得到了保护,减少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市场结构趋于固化。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五险一金制度与最低工资制度配套,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已经造成的后果是大量的工厂倒闭或转移到劳动价格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 二、最低工资制度不利于新手工人发展 同样,雇员方面,新手工人也是最低工资制度的最大受害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最低工资法要求雇主对于低技能水平的工人采取歧视的态度。举个例子,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没什么特殊技能的青年人,只能提供每小时价值2美元的服务,那么也可能很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以便挣得工资去接受更好的培训,进而获得更好的工作。而法令要求,只有当雇主愿意为这份工作支付每小时2.9美元(1979年)的报酬时,他才能被雇佣。也就是说,除非雇主愿意仁慈地为该青年价值仅为2美元的服务增加90美分的回报,否则他是不会被雇佣的。③ 前面已论述,最低工资制度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这反过来又减少了雇主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减少了劳动者的选择,使得劳动者求职更为困难。 从最低工资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正是如此。边际劳动者,主要是新手即青年劳动者,受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而失业率高企不下。比如西班牙、希腊的青年失业率皆高达50%左右,意大利也有超过40%的青年人失业(据2015年数据)。美国青少年,特别是黑人青少年的高失业率,更是成了一大社会问题,成了社会动乱的一个严重根源。弗里德曼严厉地指出,在所有法令中,最低工资法是最歧视黑人的一项法令。④ 新入职的青年劳工,找不到工作,就无法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其职场竞争力,从而挑战进入职场多年的核心员工尤其是工会会员。所以,西方国家最热衷于提高最低工资的莫过于工会代表,只要它的工人没有失业之虞,就不惜牺牲其他工人的利益。 市场竞争减少,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本来可与大公司竞争的小商店小工厂因本小利薄,支付不了法定工资而无力为继或干脆无法创业,剩下有限的大商家更容易达成共谋,控制价格。消费者则少了选择的自由。 总而言之,最低工资制度,损害中小企业,损害新手劳工,损害消费者,损害创新和发展,而获利的只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即大企业和企业中的核心员工。这与最低工资法最初的立法目的: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恰好背道而驰。 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是保护竞争,而不是保护竞争者。法律作为市场游戏规则,应当一视同仁,而不应有利于特定企业或特定员工。自由市场中,不管某个人或某个企业以前有过什么样的努力,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在竞争中以更好的服务不断地证明自己,提升自己。这正是市场能发挥其强大作用的基础。 注释: ①参见Yale Brozen and Milton Friedman, The Minimum Wage: Who Pays? (Washington D. C. : The Free Society Association, 1966). ②[美]穆雷?罗斯巴德.权力与市场[M].刘云鹏,戴忠玉,李卫公,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57. ③[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张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43. ④[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张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44. 作者简介:吴荻枫(1976-),女,四川成都人,法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范文二:外企薪酬竞争性工资与完善的福利计划
外企薪酬竞争性工资与完善的福利计划
2005-10-19
竞争性的工资
一般的,在外企,都有非常明确的工资结构。公司会根据职位范围的大 小、工作的复杂度等来确定工资的级别,工资的增长跟员工的业绩是紧密相 连的。多数外企薪资的制订,是按照 3P +2M 的原则,既实际业绩 (Performance )、岗位职责(Position )、个人能力 (People),参照行业市 场(Industrymarket )和人才市场 (Talentmarket)而制订。
13个月的工资大部分外企,年底都是双薪,基本工资为 13个月。
年终奖年终视工作表现发放年终奖,年终奖金的多少,主要根据公司的绩 效和每位员工的业绩来考核。
工资提升另外,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外企都会进行工资的调整。不 过,提升的速度和额度,视员工的业绩而定。如在 GE ,每个员工每年的工 资增长都是与他的业绩分数紧密相连的,业绩分数越高,增长比例就越高, 而且增长工资的周期就越短。在欧莱雅,有一个“全球利润共享计划”,公司 将根据去年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及盈利状况,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来提高员 工福利。
完善的福利计划
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除了富有竞争力的工资之外,完善的福利计 划,也是外企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如多数外企会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车 贴、房贴,驻外工作津贴等优厚的待遇。有的外企,更是推出“家属参观日” 等精神福利措施。比如,在汉高,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提供各种福 利,像员工住宅、膳食补助金、圣诞节奖金、信用磁卡等。补充社会保险这 是多数外企普遍采用的福利计划,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外,公司还会为员工 购买商业保险。比如,商业的医疗保险等,以保证员工最大的社会福利。像 欧莱雅,除了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外,还给员工及员工的子女购买
额外的医疗保险。
出国培训对优秀的员工,送到国外的总部培训或参与重要项目,也是对员 工的重要福利之一。如欧莱雅,会根据员工的发展,设计全面的个性化培训 计划。
员工期权这是外企针对优秀的员工推出的一项福利计划。如在渣打,推出 了股票期权计划;在联想,给达到一定级别的员工期权,大约 80%的联想 员工拥有公司期权。
多项奖项对工作突出的员工,许多外企还设置各式各样的奖项,作为员工 激励的重要方面,如客户服务奖、创新精神奖等,这也是福利计划的一种, 如联邦快递推出的“紫色承诺奖”,是授予提供出色客户支持、在提供客户服 务时积极主动、为加强客户和社区关系表现出无私行为的员工。渣打银行则 推出了员工年资奖和特殊贡献奖。各种补贴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许多外企 还设立了额外的员工福利和保留计划,如车贴、房帖等各种补贴。另外,生 日蛋糕、过节费、疾病探视等各种“以人为本”的福利补贴,以关心员工的日 常生活为主,也是外企惯用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
范文三:洛阳市按摩医院2016年劳务派遣人员工资项目竞争性谈判
洛阳市按摩医院2016年劳务派遣人员工资
项目竞争性谈判
文 件
招标编号:2016-洛购26号
洛阳市按摩医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一日
目 录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2 第二部分:招标项目要求…………………………………3 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4
1
第一部分 招标邀请函
依据洛阳市财政局2016-洛购26号计划批复,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我院就2016年劳务派遣人员项目
进行竞争性谈判招标,欢迎符合招标要求的劳务派遣公司积极参加。 1、采购项目名称:2016年劳务派遣人员工资
2、招标文件免费获取。
3、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16年4月1日—4月6日18:00上班
时间。
4、采购单位地址:洛阳市瀍河区自立南街66号
5、采购单位联系人及电话:郭女士 15896634709
张女士 13137906369 6、采购单位监督电话:0379-63511106
2016年4月1日
2
第二部分 招标项目要求
1、本次招标项目为2016年劳务派遣人员工资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择优选择中标人。
2、投标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招标人有关采购的规定。
3
第三部分 投标人须知
A 说明
1、适用范围
1.1 本招标文件仅适用于本次招标邀请函中所述的服务采购。
2、定义
2.1 招标人——指洛阳市按摩医院。
2.2 投标人——指向招标人提交竞争性谈判文件的供应商。 3、合格的投标人
3.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完成本次招标项目所必须资格条件;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3.2 投标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招标人有关采购的规定。
B 谈判文件说明
4、谈判文件组成,招标邀请函、招标项目要求、投标人须知。 C 投标文件的编写
5、要求
5.1 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的所有内容,按文件的要求提供,并保证所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以使其投标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否则,其投标可能被拒绝。
5.2 谈判文件文字:谈判文件均以中文印刷体。
4
D 谈判文件的递交
6.递交谈判文件的截止时间
6.1 所有谈判文件都必须按招标人在招标邀请函中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之前送至招标人。
6.2 招标人将拒绝在投标截止时间后的谈判文件。 E 谈判的主要程序
7.1 谈判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组建谈判小组。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谈判文件要求的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并给予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平等的谈判机会。
7.2 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小组可以根据谈判文件和谈判情况实质性变动采购需求中的服务要求以及合同草案条款。对谈判文件做出的实质性变动时谈判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经采购人代表签字确认。谈判小组以书面形式同时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
7.3谈判小组从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谈判文件要求的供应商中综合打分,按得分高低顺推荐成交候选人。
11.签订合同
候选人在指定地点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
5
范文四:工资差别
1、贸易的自由化
Harrison and Hanson(1999) 对墨西哥工资差距拉大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并认为在贸易改革之前,墨西哥的关税保护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被保护的部门存在寻租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从政府部门的保护政策中额外获得收入。在取消关税后,这些部门利润相对减少,工人工资结构中这种收入趋于消失。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雷文在向世界银行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在墨西哥的贸易改革中,关税消减20%就会导致低技能劳动力工资下降5%-6%。
Bin Xu(2003)也认为,是贸易壁垒的降低而不是资本流动和技术变化引起南方国家工资差距的扩大。它强调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比例之间的关系。并在Dornbuschetal(1997)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四种产品的H-O模型,通过分析贸易品与非贸易品边界的变化来探寻贸易对工资的影响。 David,Richarson(1995)认为,在不断上升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中贸易是主要原因。他指出,如果主要原因是贸易价格,必将导致低技能劳动者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下降,纯工人相对成本的下降必将导致各个部门的资本和技能工人的替代,但是这种替代几乎在所有部门和所有国家都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戴枫(2005)通过理论模型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对外贸易依存度表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贸易自由化水平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Granger原因。 2、进出口商品结构 Robbins(1995)发现,工资差距拉大归因于出口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同时,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同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徐剑明(2006)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外贸对收入影响模型,并认为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及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从而使我国国内的技术进步加速,对各类工人的技术系数要求则会相应提高。但技术工人与低技术工人间的短期不可替代性,得出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对外贸易起着拉大我国各类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殷德生、唐海燕(2006)从技能型进步体现在产品年种类数增加和产品质量阶梯提升两个方面来阐述技能型技术进步与产业内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家各自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影响机制。他们根据Acemoglu(1998,1999)的基本模型建立了一个南方和北方模型,得到结论:当技能型技术进步体现于中间产品的质量阶梯提升方面时,自由贸易(产业内)使得发达国家技能密集型部门中所使用机器的平均质量相对提高,从而拉大了该国的工资不平衡程度。技能型技术进步体现于中间产品的种类数的增加方面时,自由贸易(产业内)使得发展中国家技能密集型部门所生产的中间产品种类数相对增加,从而拉大了该国的工资不平衡程度。
王卉(2007)分别从贸易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城镇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全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贸易结构是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她分别把农村基尼系数、城镇基尼系数和全国基尼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以及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她得出的结论是贸易结构对收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城镇与全国的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她的研究没有涉及到部门工资差异,但其回归分析思路还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3 其他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从其他角度分析了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Bernard and Wagner(1998)通过研究德国1978-1992年样本公司的出口发现,较为成功的更倾向于出口并使用更多熟练劳动力,是由于成功的企业具有优势从而有能力出口,而不是由于出口使其成功,成功的企业有能力雇佣更多的熟练工人,来扩大其优势。他基本上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行为是如何在贸易中影响到工资差距的.
Frankel和Romer(1999)将地理因素作为变量纳入回归分析之中,他们发现,贸易中的地理因素会影响一国经济的运行,不同政策所导致的贸易差别不会像地理因素导致的贸易差别那样影响收入水平。
一、落后国家面临的起飞前条件
落后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来说有先天的不足,特别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大,长期的殖民统治,已经形成了它的依附性结构,加上国际、国内形势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
他们不能再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可以经历几个世纪的渐进的发展,因此,落后国家要赶超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另辟捷径。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积累率非常低,而且,他们的民族资本弱小,无力承担起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在与国外大工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普遍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国内市场的畸形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缺乏自我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能力。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取大量的资本积累,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时面临着广大的未开拓市场,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也不具备。其次国际贸易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向外扩张在客观上导致了殖民地一定程度的开发,发生回波效应。但到资本主义进人帝国主义之后,资本主义已牢固地控制了殖民地,在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依附关系。由于经济结构水平单一低下,贸易条件恶化,财富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而危机则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回波效应减弱,马太效应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外部环境。
二、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如何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迅速地集中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呢?市场本身有其局限性,何况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极不完善,分割严重,高度扭曲,依靠它不可能使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而且还可能造成浪费,同时,弱小的民族资本家无力担负起发展民族工业的重任,幼小的民族工业也不可能与强大的跨国财团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才能够有力量为国家的工业化莫定基础。因此,落后国家在发展的初期一般来说权力相对集中,相对于市场而言,计划更受到亲睐,相对于自由贸易而言,关税保护更常见;在工业发展战略中,重工业相对于轻工业更优先得到发展。这在早期超越成功的国家中得到了自发的运用,如统一后的德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强有力的政府指导和产业政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保证了工业的发展稳定的秩序。相对于英法等先行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言,德日这些后起国家采取了超常规的发展,国家积极扶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可以从德日两国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现出来),同时对外实行关税保护。政府的调控不仅最有效地集中了资源,而且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因此,德日两国能后来居上。
如果说德日的发展战略是一种自发的话,那么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列宁逝世后,苏联国内就经济发展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布哈宁为首的一派强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而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另一派则强调以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来促进国内资本的迅速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家迅速重工业化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当时,布哈宁的理论被接受,并在“新经济政策”中体现。而托洛茨基的理论则受到批判。但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的路线来看,很明显托洛茨基的理论得到了贯彻。无论后来我们怎样看待苏联的瓦解,但苏联迅速地从一个还残留着农奴制的欧洲病夫变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切才仅仅十九年的时间,是在一个极其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其间还夹杂着斯大林个人的一些严重错误,我们就不能不惊叹苏联的奇迹,那么怎样评价苏联的起飞呢?
如果苏联按照布哈林的路线走,凭借苏联广阔的国土,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破产,苏联最终将成为一个强国,但速度将十分缓慢,并不断受到经济波动的困扰。当然,苏联可能不会在1991年瓦解,但很有可能在1941年就已完蛋。布哈林的理论并不错,但提出它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它应是第二阶段的指导纲领。从托洛茨基的非均衡理论来看,虽然并不理想,是过去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受批判的对象,但他很适合当时的苏联的状况,正是通过这条路线,苏联不但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奠定了强国的基石,更重要的是,重工业建设引致投资高积累,拉长了投人、产出自我循环链条,加大产业关连度,供需失衡只有在超长期后才会显露出来,从而避免了经济波动的于扰,保证了经济超高速持续发展。
二战后韩国奇迹也是后进国家发展的典范。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政府的参与,就没有韩国的奇迹!在起飞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开支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1/4,公共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大约40 %,同时,公共储蓄占到总储蓄的1/5-1/3。在印年代初期,政府就控制了五家主要的商业银行。再加上朝鲜银行和国营经济部门的活动,国家便控制了总投资的。在此之上,政府还利用政治庇护,区别性税收,信贷和价格政策,奖章和奖金,命令以及各部门和商界之间的月会等手段,决定了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到七十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韩国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工业化,鉴
于韩国资源缺乏,资本、技术靠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出口依赖性强,韩国在怎样进行重工业化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但若没有这些重工业,韩国就不可能持续六、七十年代的辉煌!
可见,落后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一般选择的是相对的中央集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计划手段比市场手段更经常地得到运用。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一般更倾向于选择关税保护而非自由贸易。在注意物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落后国家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当然,要使发展战略达到最初的目的,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首先,强大的具有权威性和高效能的能够贯彻国家意志的政府极其重要。因为政府在落后国家起飞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调控作用,因此,必须具有一个有高度集权性和刚性的政府,要防止政权的软化。其次,彻底的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必须通过社会改革来打破原有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等级刚性,统一各阶层的意志,增强国民凝集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再次,必须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没有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的各项政策就难以贯彻,并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当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失败归咎于它的战略时,不如把它归结于他们条件的不成熟或不具备。很少有政府能达到一个强政权的标准,绝大多数的政府都是殖民地遗留的产物,换汤不换药,他们缺乏权威性且效率低下,因此,他们缺乏实现国家意志的手段和能力,而且有的政府根本就不代表国家利益,而只是某些阶级或集团利益的代表。而无论是斯大林的苏联,朴正熙的韩国,还是稗斯麦下的德国,治天皇下的日本,都有一种国家共同的意志,因而都能支持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权威性高效率的政府。当然,集权对民主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如果民主不能带来稳定、繁荣与发展,集权有时是必要的。
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刚从殖民地摆脱出来,国内种族的、宗教的、阶级的、阶层的,各利益集团的矛盾错综复杂,并且彼此间的利益相互冲突,形成巨大内耗。不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不把各个阶级的矛盾化解,不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目标,各种政策与措施就难以贯彻。而且与政治结构相对应,经济结构也是殖民化的产物,表现为比例失调,结构畸形,产品单一,对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造,必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失败,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社会结构的原因和经济结构的原因。可以想象,政府参加干预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市场的失灵或不完善,但一个失灵的政府不仅不能挽救市场的缺陷,反而不适当地干扰了市场,一个失灵的政府加上一个失灵的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而且局部的或表面的政治与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未改善社会与经济结构,反而更加畸形和不平等,不协调。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失败,并非计划之错,而是由于计划之外的原因。
另外,许多国家或是由于国家太小,市场有限,或是由于缺乏资源和资本而不能起飞,这就另当别论。一般认为,这些小国可以结成区域经济联盟,进行内部分工以达到规模效益,这样就可以弥补各自在资本、资源及市场方面的缺陷。
至于台湾、香港、新加坡的起飞,则有他们极其不同的特殊性。毕竟,四十多年来.也就只有这几个小的地区或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即便有如此的机遇和条件,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若没有政府对经济的强大于预,恐怕也难成龙!
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实证考察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经过政府强力推进的以工业化为目标的计划初步实现之后,落后国家便经历了起飞这一阶段,经过起飞,国家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有些产业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时,经济发展便进人第二阶段,即进人政治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由以集权为主逐渐向分权为主过渡,由以计划为主逐渐向以市场为主过渡,由高关税的进口替代向以低关税为特征的出口导向或自由贸易过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伴随着政治体制的同步改革,这一步十分关键也非常不易,因为从一个以计划为主的经济模式向一个以市场为主的经济模式,从一个集权式的政治模式向一个以分权为主的政治模式的转变受各种现存因素的影响,并相互制约。这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如何打破旧的循环链条,并形成新的循环链条的良性循环这一
个过程十分复杂而关键,也是发展战略中的“瓶硕”。经过渐进的过渡之后,经济发展便进人第三阶段:成熟的“混合”市场经济阶段。中国的经济起飞阶段主要发生在1952-1958年间,后来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原因,中国第二步战略一直延迟到1978年才开始,这不仅阻碍了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实施第二步战略转型,面临的任务极其复杂艰巨,相对而言,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的主导地位已基本确立,但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促成一个廉价高效的小政府和一个规范完善的大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达到第三步战略目标。
苏联的战后重建经历了一个很短的时期,大约在五十年代中期,苏联的经济恢复过程就已快成,但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制约,再加上对斯大林模式的盲目崇拜,苏联政府没有能够从大政府和强计划的旧模式中摆脱出来,反而越陷越深,日益强化的官僚体制与日益僵化的指令,经济体制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窒息了经济的活力,而自我封闭与因循守旧,则隔断了对外经济与技术交流,使工业化停滞不前。而璐璐来迟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彻底葬送了苏联的建设成果,他不明白在经济改革中政府的控制力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激进的改革不仅导致了一个软政权的出现,而且在强政权控制之下的经济秩序由于失控而走向了混乱,这样,一个软政权和一个混乱的经济体系之间,形成了一种螺旋式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苏联的瓦解是发展战略上的一次严重失败,他或者没能意识到由第一步向第二步战略转移的必要性,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但由于没采取正确的策略而没完成成功的转型,这为后来者留下了沉重的教训。 韩国在朝鲜战争之后,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很快就趋于饱和,五十年代末,利用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韩国和其他三小龙一样很快地走上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到七十年代中期,在政府的主导下,重工业开始确立,到八十年代末,基本完成了一次级出口导向,国民经济重工业化基本完成。可以说.韩国的经济与外贸转型是比较早的,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并没有随着经济的日益市场化而弱化,它一方面促进了韩国经济的转型,但另一方面滞后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日益市场自由化的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使市场扭曲严重,因此,在1997年后,东南亚金融风暴中,韩国为他滞后的政治体制转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此,在经历了起飞之后,并非所有的国家都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以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这些新兴工业化地区和国家,他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步跨越,正在向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迈进。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已有一定成果,但政治转型严重滞后,二者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发展带有某些不确定性。第三类是以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国为代表,他们的经济结构复杂,政治转型困难重重,工业化之路起起伏伏,前路依然不会平坦,第四类是苏东国家,他们由于第二阶段中战略性失败,最终导致发展的失败。
五、发展战略的总结与展望
从自德国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后发国家发展战略来看,由于后发国家在起飞阶段的初始条件不同,他们先后走上了一条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道路,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发展不同,这些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贸易自由化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对于政府的作用,市场与计划手段的运用,关税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关系都要进行深刻的调整,与此同时,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也或先或后地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各个国家起飞的条件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因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大不相同,有的国家取得了成功,进人发达国家行列,但绝大多数则依然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摸索。
在寻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失误,这是今后发展中国家应该避免的。首先是片面强调重工业,虽然从历史角度看,成功的赶超型国家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由于各国在人口、市场、资本、资源方面的差别,加上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很少有发展中国家有能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其次,片面强调进口替代,企图建立大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即使象美国这样实力雄厚的国家也是根据比较利益原则来配置资源,合理参与国际分工。再次,长期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难以提高,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问题,也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使发展受挫。第四
是片面地强调计划,而忽视市场,忽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恶化微观经济环境,也使宏观失调,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结构体制僵化。第五,片面地强调集权,忽视人民合法的权力,最终导致独裁和专制,酿成社会危机,破坏经济发展。
展望新世纪,发展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想要再独立地发展经济而不受世界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即使象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觅得一席之地。过去那种三分天下的有利局面已不复存在,市场的一统天下已渐露端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一个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正可以利用全球资源、信息、技术、资本一体化的有利机遇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企图利用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上的优势变发展中国家为自己的附庸,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经济、政治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本,如何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计划与市场,自由贸易与关税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这都是值得探讨的。
范文五: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
PPP项目政府采购方式中,“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究竟有
哪些区别?
2014年11月29日,“竞争性磋商”一词首次出现在财政部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第十一条规定中,其具体规定为:“……。(七)采购方式选择。项目采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采购需求特点,依法选择适当采购方式。……。”
紧接着过了2日,即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为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适应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专门制定并发布了《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4〕214号)。 据此,“竞争性磋商”正式登上舞台,但是,“竞争性磋商”一词,与我们所熟知的“竞争性谈判”之间,有什么异同呢?难道最大的不同是磋商与谈判,最大的相同是竞争性?为便于PPP项目中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及相应机构的理解、适用,特对“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的究竟有哪些区别,也即它们的异同,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级规定的异同
二、定义的异同
三、适用范围的异同
适用范围,是指哪些具体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者“竞争性磋商”。
四、报批程序的异同
五、供应商(社会资本方)来源方式与数量的异同
六、谈判(磋商)文件包含内容的异同
七、谈判(磋商)程序时限的异同
八、保证金的异同
九、谈判(磋商)小组组成的异同
十、最后报价供应商数量的异同
十一、推荐成交候选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异同
十二、确定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异同
十三、重新评审的异同
十四、终止竞争性谈判(磋商)采购活动的异同
十五、法律责任的异同
十六、结语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PPP项目政府采购方式中,“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的最大区别,在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确定方式以及候选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推荐方法及评审标准中,“竞争性谈判”主要看“价格”,“竞争性磋商”主要看“综合”;除此之外,两者之间的适用范围、法定时限、重新评审标准等,也是重大的区别;其他的程序性内容,基本上大体相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