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广播电视信息杂志
刊名: 广播电视信?息
Radio? & Telev?ision? Infor?matio?n
主办: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1997
CN: 11-3229/TN
邮发代号: 82-4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广播电视信?息
曾用刊名: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
创刊时间:1994
《广播电视信?息》杂志期刊简?介
《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
信?息网络中心?主办。是我国广电?领域的权威?信息媒体、有线电视行?业的龙头刊?物。创刊于
1994 年,以推动广播?影视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产业化为宗?旨。每月分析行?业热
点,介绍各地数?字电视的进?展详情。以科技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网络化,数字化,
广播电视产?业化”为办刊宗旨?。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以信息传播?推动广电产?业化进程。绿
色通道加?扣扣283?05097?94。
《广播电视信?息》杂志期刊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特别关注、数字电视、产业论坛、网络技术、台站技术、市场研究、全面的
信息?版块等。
《广播电视信?息》杂志期刊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部署应急广?播播出系统?应对非法攻?击——对“温州事件”的思考 客厅里的安?全——互联网电视?的“罪”与“罚”
新兴媒体冲?击下无线发?射台传播力?建设的思考? 广电网络的?现在与未来?
关于DRM?数字广播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
广电新媒体?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融合媒体发?展之地铁篇?
新疆电台网?络演播室的?发展及运用?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与应用?
浅谈小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系统的?设计
浅谈广播制?播网多倍速?音频传输解?决方案
有线数字电?视安全播出?的探讨
分布式集群?存储及其优?势浅析
北京地球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
浅析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UPS的原?理及维护 许卫亚;
利用GPR?S和CDM?A无线上网?服务实现高?山台站的远?程监控 基于ARM?11-6410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射机监?测系统 1kW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及其维?护
DF100?A型100?kW短波发?射机的几项?改进措施 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接?地技术的应?用研究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高压?风控制电路?的全新改进? UPS电源?在发射机房?的应用及维?护
频道播出系?统中的图文?功能设计
媒资管理与?分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范文二:中国广播电视史
第一章 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1、1923年1月23日,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发射功率50瓦,呼号XRO。
2、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
3、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管理机构: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奉天。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呼号XKM。
5、1932年11月12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新的“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75千瓦,呼号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
6、1927年3月19日,上海新新公司负责人邝赞在上海创立“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呼号初为XQX,后改为XCHA。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国统区的广播事业:
1、抗战初期救亡广播宣传。
A,九一八事变后的宣传
上海的广播电台进行抗日宣传:
及时播送战况,亚美广播募捐,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邀请著名爱国人士演讲,抵制日货。 西安广播电台1936年8月1日开播,史沫莱特首次用英语广播真相。
B,七七事变后的广播宣传
二、绿川英子,鹿地亘,日本人。曾在国民党“汉口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国际广播战士,同中国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反对法西斯主义。
三、从挫折中恢复的国名党广播事业发展的几个方面:
1,全力恢复随政府撤退的公营广播电台。
2,正式开办对外广播。
3,有效防止了敌人大轰炸破坏。
4,加强了战时宣传。
5,在西南、西北地区新建广播电台。
四、抗战相持阶段国名党广播的宣传的双重性。
既有主张团结抗日的积极内容,又有鼓吹曲线救国、**反人民的消极内容。
五、1941年8月1日,苏联在上海以苏商名义创办了“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呼号XRVN。是一座反法西斯电台。
宣传特点:在播出内容上绝不涉及抗日战争,亚洲问题及太平洋战争等。除新闻节目外,有数量众多的文艺节目,如戏曲、话剧、弹词、音乐、文学作品等。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传,并出兵我国东北,该电台被封。
任务:苏联卫国战争进展情况,进行文化宣传,使听众了解其在文学、音乐、科学方面的成就。
进步意义:194年12月8日后,成为上海地区报道中国及其同盟国对日战争真实消息的唯一渠道。它所播送的文艺作品不但与敌人的广播电台不同,与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的广播电台相比也另有特色。
六、1940年春,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设备难题:发射机、供电、发射天线。台址为延安王皮湾村。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编写。
作用: ①担负起了抗日战争的部分宣传任务,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从实践中培训了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播、技术人员。
③奠定了人民广播事业的最初的基础,为以后延安恢复广播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七、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
①是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反击第二次**高潮。
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③广播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等一批重要文章。
④播放了一些革命歌曲。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重点)
1、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呼号XNCR。广播稿仍由新华社供给, 基本经验:①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一贯强调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 ②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
③中国共产党强调新闻真实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
①宣传对象:立足解放区,面向全中国,而且把国民党统治区的听众作为主要对象。 ②宣传任务:宣传我党、我军和解放区的情况。
③宣传方式:大家办广播。
④宣传内容:以不同形式介绍共产党的政策、主张,解放区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况。2、1945年8月24日,伪“蒙疆放送局”改名为“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呼号为XGNC。由《晋察冀日报》社领导在当时解放区的广播电台中发射功率是比较大的,并承担延安台的“中转台”任务。
1946年10月10日,在完成最后一次播音后,转移到河北省阜平县栗园庄,1947年 元旦恢复播音,改名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
3、“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 1946年9月1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呼号XGHT,台长常振玉,台址:河北省涉县沙河村。转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 1947年3月接替延安台播音,保证了中共中央的声音不中断的向全国广播。1949年1月,根据中共华北局指示停止广播。
宣传方针:立足本区,面向全国。
特色节目:对南下人民解放军广播节目。
4、1947年3月——1948年5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战斗转移(简答): 第一次:从延安的盐店子——子长县的好坪沟村。
1947年3月14日在一片轰炸声中坚持完成中午播音,随后转移到子长县。
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次:从子长县的好坪沟村——河北涉县的沙河村。
1947年3月30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接替陕北台的广播。
第三次:从河北涉县的沙河村——河北平山县。
1948年5月22日停止沙河播音,胜利声中,北上平山。从1948年5月23日起陕北台开始在平山播音,一直播至1949年3月25日迁入北平。
5、平山时期陕北台的发展:编辑队伍的逐步充实。编播制度日趋完善。自力更生建发射台。
6、解放区广播事业的优良传统:
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②坚持了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
③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广播。
7、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广播的特点:
①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相对和平阶段,国统区的官办广播事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国民党当局发动的内战在遭遇人民解放战争的沉重打击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日益萎缩,最终走向了崩溃的道路。
②国统区的民营广播事业在战后一度复苏,但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 击下,不久即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③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广播和解放区的广播在宣传战线上也战开了一场激烈的斗 争。国民党“戡乱”广播的宣传曾经短时间占上风,但在宣扬和平、正义、真理的解放 区广播之声的强大攻势下,不久即宣布破产。解放区的广播在国统区的影响日益扩大, 成为推动第二条战线斗争开展的强大动力。
④抗日战争胜利声中重建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终于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中国广播的终结和人民广播事 业新阶段的开始。
第四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广播事业
一、建国初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1、开国大典的广播
2、调整和充实领导机构: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形成以中央台为中心的四级广播网。中央台、大行政区台、省以及省辖市台、市台。
4、建立广播收音站和农村有线广播网。1952年,全国第一座以一个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吉林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5、对私营广播电台的改造。全部国有化。
6、开办对国外广播。
7、增办对少数民族的广播。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是藏语广播。
二、**对广播工作重要指示和改进
1、关于农村有线广播的问题。2、关于对外广播的问题。3、关于电视。4、关于降低收音机价格。5、关于收听费。6、关于加强领导。7、关于和邮电部的关系。8、关于干部和记者。
9、关于机构问题。10、关于广播和日常人民生活联系。
三、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956年7月—8月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①影响:a. 会议对以前的广播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b. 会议还对业务领导、领导作风和培养干部等问题做了检查,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加强的措施。
会议对以前的广播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第一,关于广播电台既管宣传又管技术的问题。(认为是正确的)
第二,关于基本建设计划中先中央后地方、重点发展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
第三,关于宣传工作中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问题。(这是错误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关于发展广播收听网的群众观点问题。(这是正确的观点)
如何办好新闻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第二,扩大取材范围,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人民生活。
第三,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
第四,根据广播特点对待“百家争鸣”,在广播中开展自由讨论。
第五,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办好文艺广播。
第六,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②改进:a. 各广播电台根据自己的力量,普遍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力求全面、真实、生动、有趣。
b. 扩大报道题材,使广播节目更能体现人民的生活,让广播节目更全面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
c. 知识性节目数量有所增加。
4、建国初期广播宣传的主要经验:
①宣传报道思想明确重点突出
②扬光荣传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③剖析典型使报道深化
④学习苏联的得与失:1954年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提高节目质量的方法和制度,建立了文艺广播的音响导演制,也开始对播音员进行广播语言和声音的基本功训练,并开始组织社会力量参加广播工作等。学习苏联的经验收获是大的,但也出现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机械、教条主义的倾向。对于苏联的经验立足中国实际,认真分析思考不够,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多。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探索中前进
1、1958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建成,于5月1日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1958年5月1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2、广播战线错划右派
反右派斗争中,广播系统影响较大的事件是对以温济泽为首的“**小集团”的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对外广播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革命 和建设成就、加强和促进与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中央广播局副局长温济泽在分管领导对外广播宣传中,总结出了对外广播于对内广播的“四不同”,即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和报道方式方法不同。
我们应该从中记取历史的教训:
其一,坚持事实求是原则。
其二,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时期宣传的错误:
A、对内宣传的错误:
①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
②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
③在理论、政策宣传上的片面性
B、对外宣传的错误:
①只讲节目数量,忽视节目质量
②片面强调所谓的政治宣传,不重视对其他方面的报道
③广播内容上要求“以我为主,不看对象
④对外宣传一般化,宣传效果甚微。
原因: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普遍不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真正的认识,盲目随风跑,头脑发热。
②许多记者编辑缺乏应有的工农业生产知识,人云亦云,闹出许多大笑话。
③没有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报道听途说当作新闻加以报道,甚至弄虚作假。
④确有少数记者看出了问题所在,但是不敢实话实说、如实报道,害怕被扣上“**”的帽子,做了违心的宣传。
4、电视台筹建 国际背景 中国电视台的筹备 罗东
电视节目的类型:新闻节目, 社会教育性节目,军事节目, 文艺节目。
电视节目的设置原则: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充实群众文化生活
5、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北京电视台演播的《一口菜饼子》
第六章 “**”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1973年4月14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5月1日正式播出。
二、“**”期间广播电视宣传的严重错误及其危害
1、鼓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宣传
2、“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宣传
3、破坏生产建设的经济宣传
4、文化专制主义控制下的文艺宣传
5、强加于人的对外宣传
三、“**”期间广播电视宣传的教训
1、坚持和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2、既作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
3、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宣传典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1、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电视网的初步形成。
2、《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1日创办的一个用事实说话的评论性栏目,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最有影响的内容是揭露社会问题和行政弊端的批评性报道,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评述。
3、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广播电视节目:
①聘请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邀请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广纳天下智慧。
②请专家、名人撰稿,当顾问或主持节目,参与节目的策划把关或直接参与节目播出。 ③请个人或社会团体提供节目,与其他机构联合办节目。
4、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
1980年10月7日至18日,中央广播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5、“自己走路”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自己的报道思想和报道计划,开展新闻、评论工作;
二是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稿件的采编和节目录制都应体现出广播电视的特色和风格。
6、广播电视“自己走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化)
第一,电台、电视台以“短”、“快”为特点的新闻明显增多。
第二,广播评论重新上马,电视评论初现荧屏。
第三,主持人节目出现。
第四,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第五,电视剧复苏和发展。
7、1982年国务院所属部委实行机构改革,决定把中央广播事业局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
8、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
9、广播电视节目改革以新闻节目改革为重点。1、新闻联播的出现。2、新闻改革。
范文三:中国广播电视概论
《中国广播电视概论》知识梳理总结
1844 塞穆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 亚历山大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1864 电磁学基本原理-麦克斯威尔(无线电之父) 1873 德-赫兹验证“麦”理论
1873 约瑟夫(英)硒的光电效应 1922 贝尔德开始试验电视 1926 完成电视画面组合和播放 1928首次进行彩色电视实验
1920.11.2. 8点世界上工人的第一家正式办了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开始播音,第一条新闻播出总统选举结果。(标志广播事业正式诞生)
1927 英国政府把商业性的英国广播公司收归国有,简称BBC 。
1926 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座广播电台联合成立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
1936.8 BBC亚历山大宫建台-世界最早的正式播出的电视台。标志电视这一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1954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用NTSC彩电技术标准 1958 法-亨利戴弗朗斯研制出“SECAM” 1958 德-怀特勃济“PAL”彩电制式
1962 美-“电星一号”通讯卫星(全球电视新纪元)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统称广播。按传输方式,广播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进行宣传的新闻舆论工具的总称
广播电视: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到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得电子信息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7年《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解释):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得大众传播媒介的统称。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其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为“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为“电视”。
广电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广电事业的现状:a.从大张旗鼓的政治宣传到潜移默化的舆论引导b.娱乐节目繁荣c.高新科技的应用d.节目形式多样化,编排方式多样化e.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化步伐加快 (综合分析)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构成
广播电视本质属性:
a.广电传播以电波或电信号为传播载体,依托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为传播手段,使其传播领域不断扩大。
b.广电以动态听觉符号和视听符号为信息形态。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共性)迅速及时的时效性,高度综合的连续性,深入社会的渗透性,传播过程的参与性
(差异)传播手段:广播调动人的听觉功能,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电视是视听兼备的接受方式。
传播内容:广播主要利用听觉调动听众获取各种信息,听众要把听到的语言、音乐、音响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形象,既具有报纸传播的间接性特点,又兼有电视的具象性潜质;电视的综合性表现为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运用,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用不同的组合方式,结合电视表现方式,丰富电视表现技巧。
传播方式:广播节目制作简便,节目制作的成本低,接收付出的代价也低,接收方便;电视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受众付出的代价均高于广播,但由于其在传播手段上的丰富和技术手段的先进,而带来的信息生动、直观和亲切,使其有越来越强大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电视有高度综合的传播能力:
a.从基本的表现符号看,电视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的多重组合,可以互为补充而强化信息
b.电视节目形态以某种基本表达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有极强的兼容性
c.从节目内容看,新闻、教育、服务类节目样样俱有,构筑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丰富多彩的节目空间
d.从传播的手段和技巧上看,电视吸纳其他艺术门类和大众传媒表现手段,并大量采用人际传播形式
e.从传播形式上看,录播节目、直播节目、录播与直播相融合的节目,丰富广播电视的传播形式。
为什么广播电视具有深入社会的渗透力:一是可以直接将信息传输给观众或听众,省略了多余的过程;
二是从费用支出上看,虽然目前有线电视需要交纳一定的用户费,但是除有线电视之外的大部分广播电视都是免费接收的;
三是,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都是一次性投资,带来的却一定是一劳永逸的多项选择,省却了受众在体力、精力和财力上的不断支出,为广泛的社会普及提供先决条件;
四是广播语言声情并茂的叙述将情感融入信息中,比报纸文字更富有感情色彩,跟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五,电视新闻图像和声音的流畅配合和衔接使手中可以产生直面现实的感受,与报纸中凝固的图片相比更富有现场感和生活感。
六,接受方式便捷、轻松。
七,不论受众的文化程度高低。
广播符号:语言符号(在有声语言中,通过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播音语言或口头语言的表述)和非语言符号(指语言符号外的具有表达功能的各种符号,主要指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
广播声音的特性:物理性(音量、音调、音色)生理性表情性心理性
广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同)a.都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变体,具有汉民族共同语的所有特征
b.他们所用的都是目前通用的普通话 c.两者内部的语体要素基本相同。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用耳听,后者是用目看。广播语言是靠人说的,是给听众听的,而书面语言是读者读的。耳听、目看的区别在于听众处于被动地位,而读者处于主动地位。
广播语言的要求:通俗口语、简洁明快、具体形象
广播音乐节目的形态:a.标志音乐-专职电台的标志音乐,节目、栏目的开始曲、结束曲
b.间隔音乐-节目或栏目之间的间奏乐,适用于调节和过度的需要。有时也可作为节目准点播出的填空。
c.描述音乐-专门为广播节目配制,可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d.特技音乐-运用现代电声设备加工制作出来,为特殊题材节目设计的音乐
广播音乐的作用:1.组成广播中的文艺性节目;2.与语言、音响有机结合,丰富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渲染情绪,烘托气氛;3.充当广播电台和节目的标志;4.作为节目内容的间隔或过渡,调整节目节奏,活跃节目连接。
音响从功能上分类:典型音响、环境音响、背景音响、联结音响
音响的作用:增强报道的真切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构成音响蒙太奇(组接时空、巧妙构思)。
电视传播符号大致包含的三层含义:a.索绪尔研究的语言层次,它涉及的是“能指”和符号
中的“所指”,以及他们涉及的外在现实的关系,是符号的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 b.符号传播的特定涵义。电视传播通过声画并茂符号的形式向公众传播现代社会的文化意识,生活在特定时代的观众在一定的时代文化影响帮助了他们去理解电视传播符号的意义,反过来,电视传播的特有表现手法又引导观众去解读特定的符号信息。 c.由符号引发的观众的主观感受的介入。电视利用图象传播、用大体接近于真实的符号世界去复制我们所体验到的客观世界,从而使观众的主观体验纳入传播过程中
语言符号特点:a.时间、空间限制小b.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可以用来替换任何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思
c.是思维的线性表现,是思维的轨迹、工具、成果 d.具有自我解释功能。
电视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造型语言、具象音响语言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所用的通道是多方面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同时行动; 2信息传输是连续性的,不能像语言符号那样分离; 3人对非语言符号的操纵大都是无意的。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1923.1 奥斯邦-上海-“大陆报(英)—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4.8 交通部-《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定》
1925 中国开始在北京天津哈尔滨自行筹建广播电台
1926.10.1 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7 上海新新广播电台-最早的私营广播电台
1928.8.1陈果夫-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XKM-中央政府大规模建立广播事业开始
1940 12 3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XNCR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
1949 10 1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各地人民广告电台同时转播。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实况转播。
1958.5.1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黑白电视节目-中国第一座电视台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反映农村建设新气象和农民的丰收喜悦第一部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宣传英雄邱财康
1973.5.1彩电试播,10.1正式播出
1978.元旦《新闻联播》正式播出
1979 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开始使用,彻底改变电视制作落后于时代的面貌。
1993.5.1《东方时空》,电视节目进入栏目化
1928.6.30香港第一家广播电台(GOW)-标志香港广播事业诞生
1949商营丽的呼声有线广播开办,结束香港官办电台的垄断局面
90年代以来的广播电视重大事件(论述)
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
第四章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和职能
广播电视事业: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借助广播电视这种电子技术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三大分支系统:主体节目传播系统、管理系统、支持系统)
电视栏目化:设定固定时段和固定节目名称,将不同内容的各个节目按照一定的风格、结构和编排方式组合起来
广电事业的管理系统(三种类型):a.国营台(属国家政府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b.公营台(此类广播电视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收取统一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费)c.商营台(作为私营企业的一种,遵循着一切从经济利益处罚的原则,获利基本途径为出售广告播出时段、收取广告播出费)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中国人民所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广播电视,形象地说: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宗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三大任务: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
现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1)宣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方针政策;
2)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目标;
3)宣传社会主义民和法制;
4)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各界人士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5)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发表正确的评论,指导社会实践,引导社会舆论;
6)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陶冶人民的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水平。
广播电视的功能包括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其自然功能是指它本身所具有的传播音像符号的能力。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a.传播新闻、引导舆论b.普及社会教育c.丰富文化生活d.提供社会服务
电视文化产品的生产:a.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直接生产。首先对市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然后将产品投入市场销售,最后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 b.对高雅、先锋或精英文化的再生产。精英文化为了逃避大众化的结局拼命加快创新的步伐,大众文化市场也加快步伐步步紧逼,并将精英文化产品兼收并蓄,形成对精英文化的再生产
肥皂剧:一种主要是利用电视剧的形式展示生活中荒诞滑稽但无聊的细节,成为都市人紧张枯燥生活的调剂的极为商业化的电视剧模式。
电视生产的大众文化特征:
a.从大众文化的意识层面讲,电视文化是一种美学上的平民主义,是一种文化的民主形式
b.从电视文化内涵看,是一种组合再造、高度综合和全能性的社会文化
c.从电视文化的地位看,电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渗透性的文化
第五章广播节目
广播节目:(广义)电台播送的一切内容;(狭义)指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所组成的广播内容单元
广播结构的最大特征:线性结构、以时间为序、信息单向流动、不可逆。
构成一条新闻“可听性”的四个阶段:1)引起收听注意2)听得清楚、明白3)有兴趣听4)记得住听的内容
怎样进行广播线性结构的强化:引导和重复
为什么要重复: 1)广播是线型传播、单向流动、稍纵即逝的,听众不可能像报纸那样回头寻找有关信息,所以对比较重要的信息需要重复强化。2)听众在收听广播时常常处在半收听状态,注意力相当分散,对于新闻信息的吸收往往比较零散,必要的重复可以帮助听众把握住新闻的基本内容3)听众中途开始接受广播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没有听到前面的内容,在适当的位置对新闻的核心信息进行必要的重复,可以给听众提供全面了解新闻内容的机会。
广播节目的整体编排:不是指某个单篇内容的编排,而是指排一个节目单元里的每个个体的安排,以及一个节目单元之间的编排协调。
节目编排的优化要注意:a.不同内容节目的比例确定要分配合理、重点突出、总体平衡b.各节目之间要注意协调、照应,讲究编排技巧c.处理好“广播”和“窄播”的关系
如何做到节目播出优化:a.播出时间要稳定b.安排全天节目,需根据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听众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以及需要的变化而定c.分析节目的听众对象,根据他们的作息特点确定节目播出的时间d.在“黄金时间”里安排质量较高的节目,扩大电台的影响力e.注意其他电台节目播出安排,为避免相互撞车,应适当进行节目调整
黄金时间要素:节目质量、收视习惯、媒介特点
广播节目的分类: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新闻节目分类:(题材)政治、经济、文教、体育、社会新闻(形态)综合新闻、专题新闻、新闻分析、简明新闻(地域)国际、国内、地方(时间长短)大型、中型、小型(播出时间)早晨、中午、晚间、整点、半点
文艺性节目分类:(艺术种类)音乐节目、文学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电影和话剧、广播剧
(主要功能)报道型、欣赏型、知识型、服务型、评价型、综合型
文学节目: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朗读、播讲、评介、欣赏,文学界动态等
广播谈话节目:指主持人与谈话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受众的电话参与
广播文艺节目:以传播和介绍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广播节目的总和
广播教育性节目: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广播节目的总称
广播剧: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形式,有多种声音组合的,专门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戏剧品种
第六章广播新闻
广播新闻:广义指以反映新闻事实为主要任务的广播报道,狭义广播消息这种新闻体裁。
语言新闻:由新闻播讲人只用单一的声音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报道,不采用音乐、音响的广播新闻。
语言新闻分类: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专访、记者述评、广播讲话
广播消息:以有声语言和实况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
广播导语常用方式:概括式导语、描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议论式导语、对比式导语、悬念式导语等
广播消息的结构:时序结构逻辑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导引结构
音响报道:将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出现新闻现场各种声音的一种报道形式
典型音响:经作者采录、选择、运用到录音报道中来,直接或间接揭示和阐明新闻主题的音响。
背景音响:这些音响是用来表现新闻事实发生的场景的,在音响报道中的主要作用是表现环境、烘托氛围,把观众带进报道现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音响的作用:a.增强报道的真切感b.增强报道的感染力c.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现场直播:是广播机构在新闻事件或公众活动发生的同时进传播,听众几乎是同步接收新闻信息。
现场报道:是广播工作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印象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
录音报道:是对新闻事物的实况录音和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进行编排而成的广播新闻形式
录音新闻:运用实况音响、人物讲话的录音和文字播音,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
录音通讯;运用实况音响、人物讲话、记者口头采访等录音,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事件等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
录音访问:记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采访新闻人物或有关当事人的问答、讲话录音所做的录音报道体裁。包含三种形式:录音访问记、广播中的答记者问、电话采访录音。
录音特写:通过现场实况音响和语言描述,集中地再现新闻事物或人物的某个富有特征的侧面或片断进行报道。
音响的采制原则:音响必须真实,音响要典型,音响要自然、清晰。
为什么音响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出了问题一方面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容易蒙混过关。因此,新闻工作中要自觉地在报道中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结合广播的特点认真严肃的在各环节严格把关,忠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报道。
怎样做到音响真实: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防范:一,用导演摆布的手法;二用模拟音响代替新闻现场的音响的手法三移花接木的手法四事前录或时候补录的手法。
关于补录(辨析P130)这一手法在音响报道中时常出现,它违反了音响必须是所报道的新闻在新闻过程中发出的音响这一真实性原则。音响报道中音响的采集、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忠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但并不是说广播工作者只能被动地去反应。事实上有的音响是不以记者活动为转移的,如火箭发射升空的音响。而也有一类的音响是可以随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而发生的,如某地出土一套古代乐器编钟仍然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来,这时记者可以让有关人员演奏一下,并把声音录下来,这一做法是允许的,它没有违反真实性原则。
音响运用原则:a.紧扣主题b.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c.要少而精d.是音响与记者述说和谐一致
记者述说运用如何入手:a.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报道内容的概貌b.交代与新闻时事有关的背景资料,向听众报道现场情况 c.对音响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
新闻性专稿:除了广播消息(包括不带音响消息和带音响消息)之外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两大类:一类是原有新闻体裁在广播中的运用,如通讯、专访、新闻小故事、调查报告、新闻资料等;另一类是广播独有的体裁,有广播讲话、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现场转播、录音剪辑等。
新闻性专稿写作要求:a.选题要准,报道要深浅得当b.线索简明,主线突出c.反复强化,以声造型
广播的新闻性专稿与广播新闻的区别:1)新闻性专稿的采访写作和制作过程,时间跨度大些,空间范围要广些;广播消息要修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所报道的内容较为单一、紧凑。
2)在报道内容的表达方式上,新闻性专稿可以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现手法;广播消息则是一叙述、白描为主,力求客观报道。3)在新闻诸要素即5W的处理方面,新闻性专稿侧重“为什么”和“怎么样”,突出“专“字特点,形成自己的报道;广播消息因要求及时迅速,只能对新闻诸要素作个概括性地报道。
第七章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播出的内容及其安排形式和播出方式
电视节目六大元素(构成形态):主持人、解说词、同期声、音乐音响、图像和字幕
主持人作用:组织、串联、协调、引导,沟通交流,传达、吸引的作用
解说词:是介绍、叙述新闻事实和节目内容,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的文字稿,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解说通过电视的声音和字幕作用于听觉或视觉,对电视画面进行解释。
同期声:指的是人物同期声,指画面上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语言,要求是直接的真实语言。
字幕的作用: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实用)a.负责解释画面,提供背景资料,加深观众接受信息的程度b.利用字幕可以及时插入新的文字新闻,在其他节目不中断的情况下,保持新闻
的时效性c.随着电脑特技的运用,字幕于图表等结合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某些抽象数据,演示一些没有图像的背景资料。
欣赏性字幕: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符号。其中可以运用字的用笔美、造型美、色彩美、意境美而给人以某些美感。
电视节目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1结构简单、清楚明白,方便收拾。2 结构要定型化。
电视节目结构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原则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要求a.完整性b.新颖性 c.风格统一
电视节目的整体布局:从整体形式上对即将创作的作品进行规划、设计,使其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具体就是如何安排结构 a.要有创作思路,只有思路清晰才能够使使作品顺畅完整b.确定框架c.段落层次的设计d.结构层次的安排
电视节目策划:广泛搜集、了解观众收视情况的基础上,梳理揣摩出观众当前或将来的社会收视心理需求,有的放矢通过有关专家学者、同行,集体创作出的对电视节目整体战略的运筹与规划。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策划者遵照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规律,对电视节目的选题立意、采拍制作、播出销售等生产和运作过程进行总体筹划和论证并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文案的一种电视行为。
电视节目策划的三个层次:a.节目选题策划:它是建立在栏目定位基础上的具体内容的策划。既要受制于栏目的要求,又要即使撷取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件、话题等,以生动、鲜活、受众关注的选题丰富电视栏目
b.栏目策划(最基本最具体的策划工作)如何设计好栏目,使它与受众之间有一种契合,成为电视策划的关键。大多数电视台的做法是:组织资深编导和管理阶层的骨干,对台内急需改进的栏目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办法;或者参照兄弟台的做法开辟相关新栏目,以弥补本台节目设置的空缺;或请专家给办栏目出主意,找选题,找热点
c.频道策划:电视频道化就是把电视频道视为一个竞争主体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运筹,对它的整体形象、文化理念、管理模式、公关行为、栏目构成、片头滚动、主持人风格、广告经营、收视调查、频道竞争等一切方面展开调研思考,制定出出奇制胜的策划方案。
电视节目定位: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划定。
电视节目整体定位涉及三个方面:a.内容定位b.形象定位c.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定位
栏目的常规形态:栏目的整体包装;定期、定时、定量的播出方式,主持人的风格。
打造品牌栏目的意义: a.品牌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途径 b.品牌是媒体竞争的手段
c.品牌是电视广告经营的基础 d.品牌是媒体的形象
电视节目的品牌操作:1建立品牌意识;2进行品牌定位;3实施品牌经营;
组合式新闻: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围绕一个某一类别或新闻事件,通过新闻主持、播报者面向观众进行的直接交流。将多条不同形态的相关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信息集团,以整体优势使新闻报道增值.
电视新闻评论: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评述。
新闻访谈:就新闻事件对相关人士进行直接访问、讨论。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对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作背景介绍、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等深层次的报道。
新闻直播:以现场为主体,综合背景资料、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述、现场记者访问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统化传播样式。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
电视娱乐节目的形态:a.娱乐咨讯节目b.真实娱乐节目c.游戏娱乐节目d.舞台表演的娱乐节目
真实娱乐节目:即有一定情景设计的、大众参与的、以纪实手段完成的娱乐节目。
电视新闻娱乐化可以走向大众,贴近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体,却极易走向低俗化、垃圾文化。放大了娱乐新闻的地位,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传达感官上的娱乐体验,导致媒介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
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形态:a.信息交流类的谈话节目b.人际沟通类的谈话节目c.娱乐煽情类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环境、话题
第八章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的特性:a.新闻现场的真实性b.新闻传播的及时性c.传播内容的易受性d.形象的艺术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作用;传播新闻、传达政令;宣传群众,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活跃生活。
电视新闻记者创新思维能力:a.培养创造力b.培养逻辑思维能力c.抓住直觉和灵感
为什么:电视新闻报道从选题、采访策划、准备到现场采摄、编辑构思直至表现叙述的方法都离不开思维。可是,在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具有的价值模式,以及实践目的的特定认知框架内,诸多因素限制或左右着我们报道的视角和表现的形式。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传媒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提供新的、首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特点:连续画面形象报道,综合表现手法,强烈的节目观念
记者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在:a.善于观察b.充满好奇心c.善于表达
新闻报道策划: 是指新闻机构对一个时期或一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
新闻报道意义;新闻宣传报道的需要;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新闻报道内涵的需要
新闻报道策划的构成:新闻报道内容策划;新闻报道形式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的时机。
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时机:配合式:配合形势变化、政策颁布、工作布置等的需要进行报道策划;即时式:对突发向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策划;预见式:对尚未发生、可能发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的报道策划。
电视新闻的画面特点:1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2所拍摄的对象是真实的客观再现;3所拍摄下的人物和事件是客观世界中正在发生着的事;4其拍摄是经过记者精心选者的;5抛去解说词,每一组画面的含义都有不确定性,有多种解释的可能。
电视新闻的画面作用:纪实传真作用;丰富形象的表现;直接迅速的传播
声音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a.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感,揭示报道的思想内涵b.烘托环境气氛,交代、渲染事件的发展,更好的体现报道主题。c.声音的叙事功能,可以扩展画面的时空,扩大新闻的信息量d.声音可以使画面连接流畅、顺利e.声音有助于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声体,或者声音能够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
声画对位:又称声画对列,指画面与声音并列,按照自己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电视新闻体裁: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新闻分析、电视评论、电视访问、专题报道、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新闻纪录片、新闻杂志节目。
口播新闻:播音员通过电视屏幕,主要运用声音、辅以字幕和图片等,口头传播新闻信息
图像新闻:它是电视新闻中有现场画面形象的简明新闻。它是由电视记者采用电视摄像机把
新闻事件现场拍摄记录下来,配以新闻文字稿,对新闻事实做迅速而及时的简明报道。
现场报道:既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执话筒,面向观众,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口头报道。
新闻分析:一种解释性新闻报道体裁,它针对一段时间里的国内外新闻的背景、因果状况作客观介绍,向观众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帮助观众在全面了解新闻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判断。
电视评论:它是对重大或有典型意义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的评论,表明电视台对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常见的电视新闻样式:言论,编后语,观众论坛,新闻评述
电视访问:它是电视记者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有关人士或新闻人物所进行的访问谈话
专题报道:是针对新闻题材做作的详尽的、生动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连续报道:对重要的正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连续多角度的报道,是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开始普遍采用的新形势。从报道手法上分可分为:纵向报道和横向报道
新闻纪录片:它是电视记录片的一种形式。以纪实手法对新闻人物、典型人物作比较细致的形象化的深入报道
新闻杂志节目:它是综合性的新闻性节目。节目由主持人主持,在固定节目时间内播出,采用杂志式的综合编排方法,把不同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一次节目
民生新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的新闻报道
瓶颈:a.题材狭窄,眼界不高,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b.内容琐碎c.表达方式单一,过渡强调“帮”,跟风炒作d.缺乏主张,过分强调是视觉效果
突破:栏目创新,扩大报道范围;深度报道,全方位解读、剖析、独家报道
第九章电视纪录片
对纪录片的界定
国际纪录片大师伊文斯曾不只一次地说过,“纪录片是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凡是记录现实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视片或者电影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贵在忠实记录,而反对任何人为加工的因素。怀斯曼等著名的纪录片专家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因此,他们在拍摄中尽量处于旁观的角度,不介入生活,更不影响和改变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不被人注意,从而忠实地记录现实。”在后期的制作中,他们也尽量减少剪辑,不用解说,不用音乐等人为的手段。在他们看来,纪录片理
应如此,它与艺术无关,因为艺术首先是人的创造,而纪录片所反对的恰恰是人的主观创造和提炼出的主题。
对纪录片的两种不同见解
有人认为,纪录片的功能就是记录现实,它与主题无关,只要是对现实生活真实的记录,就有它的历史价值,而历史价值正是纪录片的根本所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纪录片不应只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记录,应该是“对现实素材进行创造性加工”。作为一部纪录片必定是有主题的,是有内涵、有叙事,结构完整的独立作品。纪录片就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首先是人的创作。绝不能因为纪录片是对现实进行记录的片种,就想回避人(创作者、拍摄者)的主观介入。事实上,这种介入也是回避不了的。当你拿起摄像机,准备对眼前的现实进行记录时,拍摄什么,不拍摄什么,从什么样的角度拍,用什么样的景别、构图去拍,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人的主观介入,而这些选择的不同,使得拍出的片子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说,真实的记录并不排斥人(拍摄者)的创作,只是这种创作必须基于不破坏现实真实状况的前提之下。当拍摄完成时,得到的东西只能称做素材,而不能称为纪录片。只有在对素材进行编辑、加工,使其按照一定的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叙事体时,才能称其为一部纪录片。
1996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一书中,对电视纪录片是这样界定的:
电视纪录片是指记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它继承了电影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和方法,但是它又凭借电视传媒的优势,运用电视的先进手段,无论在反应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或是在形式、风格、技法的丰富多样方面,都已远远超越了电影纪录片,出现饿不少的新品种和新样式。
电视纪录片:是以摄像或摄影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等作为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一定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
电视记录片的本质特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电视新闻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性和时效性的统一
记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所谓“纯客观”的纪录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纪录片创作一般不反对主观性,但仍要求尽可能地记录关键性的“事件过程”,并保持过程中的真实性。专题片是从主题出发,严格按照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有选择地拍摄素材,“唯我所用”。在编辑过程中,表现了顽强的目的性,按照主题思想组织声像素材,甚至使用故事片的“蒙太奇”手法,充分发挥电影语言元素的重构作用。专题片的这种主观性,是以丧失纪录片的原始生命力为代价的。
纪录片的文化形态:a.主流文化形态纪录片b.精英文化形态纪录片c.大众文化形态纪录片d.边缘文化形态纪录片
主流文化形态纪录片: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它所记录的往往是重要事件、人物或主题,通过正面引导启发公众兴趣,达到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目的
精英文化形态纪录片:是指知识分子气息馥郁的作品,选材主要集中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和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所追求的不是娱乐效果或宣传目的,而是力图观照人类生存处境,探索人类精神、艺术与社会发展之路,显示出一定的思考深度与思想光辉
大众文化形态纪录片:大众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的最重要的类型。它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普通人,朴素地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刻画出当代中国人物群像
边缘文化形态纪录片:是相对主流意识形态而言的,由于远离话语中心,它常常以地下形式存在。
第十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的人(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
节目主持人的特点:a.节目主持人是以个人身份,第一人称“我”出现在节目中,带有一定的个性特征b.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上出现,大众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它的宣传口径必须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c.节目主持人主要用有声语言开展工作d.要有平等交流的精神。
节目主持人类型:a.按内容划分:新闻类、教育类、服务类、综艺类、体育竞技类、少儿节目主持人b.按环境分:演播室、现场、演播室和现场交叉主持人c.按主持人参与节目程度分: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
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论述):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论述P259):a.坚定的政治立场b.良好的道德素养c.过硬的业务技能
道德素养内容:a.要提倡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b.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c.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d.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
第十二章广播电视受众
广播电视受众的特征:a.广播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主人b.广播电视受众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构成广播电视传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c.广播电视受众是传播活动的电台、电视台和节目制作者追求的目标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是通过对听众、观众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研究,深入了解广播电视的收
听收视情况,使广播电台、电视台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调整节目安排,吸引更多的听众、观众,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广告主,以获取更丰富的利益
受众与频道专业化:频道专业化必须要依托于受众的细分化,缺乏对目标受众群的正确定位和准确把握,就不可能生产制作出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有专业特色的节目,就不可能获得目标受众的关注和认可,从而也就失去了“专业频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是当前众多“专业频道”不专业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因此深入细致的受众研究可以说是专业化频道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频道专业化的操作现实也对当前的受众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十三章广播电视产业经营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特点:a.产品经营的时效性b.产品经营的市场竞争加剧c.产品效益受社会效益的制约d.消费群体的多样性和多变性e.经营活动的参与性强
广播电视产业:(书上没有) 产业:是指一切从事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以及提高劳务服务活动的部门集合体。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具有两重属性:a.意识形态b.生产属性
电视产业经营的形式:媒介集团化、频道经营、网络经营、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经营
媒介集团:指由若干具独立法人地位的广播电视企事业单位为提高劳动效率、形成规模效益,基于股权持有或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业务基础上组成的经济联合组织。
广电体制如何改革:a.加强新闻节目b.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c.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d.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管理模式e.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广播电视管理模式。
《中国广播电视简史》知识梳理总结
1、1920年11月2日,建立了一个KDKA的广播电台,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
2、美国记者奥斯邦于1923年1月23日创办了“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XRO,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1924年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与《申报》馆合作创办了“开洛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KRC。
3、1923年春,刘翰创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并于1926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播音,呼号为XOH。1928年1月1日又进行扩建,呼号为COHB。
4、1928年8月1日下午5点,“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如期开播,呼号为XKM。新的中央广播电台于1932年11月12日正式播出,呼号为XGOA。
5、1927年3月19日开办“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XGX,后改为XHHC,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
6、(双重性)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民党广播宣传,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的背景下,既有**反人民的宣传,也有团结抗日、驱逐日军的宣传。
7、1933年4月,成立了一个完全由关东军司令部控制的广播电台,伪“新京放送局”,呼号为MTAY。
8、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呼号为XRVN,1941年9月27日开始正式播音。宣传特点:在播出内容上绝不涉及抗日战争,亚洲问题及太平洋战争等。除新闻节目外,有数量众多的文艺节目,如戏曲、话剧、弹词、音乐、文学作品等。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传,并出兵我国东北,该电台被封。
9、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播发文字广播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
1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注:XNCR:X为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NCR是 New Chinese Radio(新中国广播的缩写)。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诞辰纪念日。发射功率300瓦,波长28米(后来又有调整)。
1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
首先,是揭露皖南事变真象,反击第二次**高潮。
其次,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三是,广播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等一批重要文章。
四是,广播了揭露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大后方的工人、学生的悲惨生活的文章。
五是,播放了一些革命歌曲。
12、中国共产党在国名党统治区秘密创办的唯一的广播电台----“中联广播电台”,由钟沛璋取名。意思是要联合一切进步力量。呼号为XGCA。
13、1945年9月1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
1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后的宣传方针: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传方针,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办报、办通讯社的经验,并继承发扬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强调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
2、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的生活。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
4、树立无产阶级的新文风,反对党八股文章。
5、树立“人公公仆”思想,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
15、1945年8月24日,根据晋察冀军区的决定,伪“蒙疆放送局”改名为“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呼号最初为XGCA,后来改为XGNC。在1946年10月10日完成最后一次播音后,转移到河北省阜平县栗园庄,1947年元旦恢复播音,改名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
16、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战斗转移及解放区广播的宣传: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在延安播音,1943年春曾一度停播。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声中恢复播音。在解放战争初期,1947年3月,该台自延安撤出后至1949年3月迁至北平播音,期间曾经四次转移台址,三次更改台名,1949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第一次,从延安的盐子店、转移到子长县的好坪沟村,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盐店子停止播音,转移到子长县的好坪沟村,1947年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次,从子长县的好坪沟转移到河北涉县沙河村。1947年3月30日起,陕北台在涉县播音,原陕北台工作人员分两批先后到达。
第三次,在胜利声中,北上平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48年5月23日起,陕北台迁至平山播音,一直到1949年3月25日迁入北平。平山时期的陕北台的发展变化:编辑队伍逐步充实;编播制度日趋完善;自力更生建立发射台。
17、人物:温济泽(p103)齐越(p108)
18、1949年10月1日齐越于丁一岚共同担任了开国大典的播音工作。
19、解放后期为迎接全国胜利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宣传:
第一,配合三大战役,开展分化瓦解国民党军的广播攻势。
第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和平攻势”,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宣传中共中央纪念“五一”节口号,推动新政协运动的开展。
准备:
其一、按中央迅速地有计划地培养了大批干部,以适应各项工作,管理好新开辟的解放区的指示,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理论与业务的学习指导。
其二、加强对广播工作的管理。
其三、为使新解放城市及时处理原有的新闻机构,开展正常宣传,制定了新闻广播政策。
第四,认真培训新闻工作领导干部。
20、1949年6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1、解放区广播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
1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2坚持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
3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广播
(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解放区广播工作的优良传统?)
2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广播的特点
第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相对和平阶段,国统区的官办广播事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国民党当局发动的内战在遭遇人民解放战争的沉重打击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日益萎缩,最终走向了崩溃的道路。
第二,国统区的民营广播事业在战后一度复苏,但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不久即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第三,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广播和解放区的广播在宣传战线上也战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国民党“戡乱”广播的宣传曾经短时间占上风,但在宣扬和平、正义、真理的解放区广播之声的强大攻势下,不久即宣布破产。解放区的广播在国统区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推动第二条战线斗争开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抗日战争胜利声中重建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但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终于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第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中国广播的终结和人民广播事业新阶段的开始。
第四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广播事业
23、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又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24、1949年11月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建立地方编播研究部,这是中国广播系统的第一个业务研究机构。
25、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一个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体现了面向农村,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鲜明特点,受到党政领导机关和农民的欢迎。
25.1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办了日语广播,后来将这一天定位中国人民对外广播——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播的纪念日。
26、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是藏语广播。
对私营广播电台的改造和处理方式:第一,接管或查封名为私营台,实际上是国民党党政军或其派系经营的广播电台。
第二,因违反军管会条例和人民政府法令而被明令停止播音的。
第三,根据私营台主的申请,由人民政府出资收购其广播器材而随后停止播音的。
第四,实行公私合营,最后根据私方代表的申请,由人民政府出资收购私股,从而完成改造的。
抗美援朝的宣传 (一) 广播大会广泛使用 (二) 宣传支前(三)有关前线的广播记录新闻大量出现
27、建国初期对一化三改的宣传和典型报道:
宣传: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步步深入。
(一) 工业化报道 (二) 农业合作化报道 (三) 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
典型报道:运用众多典型作“一化三改”的开路先锋,运用典型作舆论引导,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工业战线典型有王崇伦、郝建秀、孟泰等;农业战线典型有耿长锁、李顺达、郭玉恩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选择了荣毅仁这个典型进行宣传。许多典型都起到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群众自觉地向他们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又涌现出许多新典型、新人物,形成了一批“一化三改”中的核心和骨干。
28、**对广播工作的重要指示
1关于农村有线广播的问题。2关于对外广播的问题。3关于电视。4关于降低收音机价格。5关于收听费。6关于加强领导。7关于和邮电部的关系。8关于干部和记者。9关于机构问题。10关于广播和日常人民生活联系。
29、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内容、有何意义?如何改进?
内容及意义:1956年7月—8月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会议根据**《论十关系》和**对广播工作发表的重要意见,梅益作了题为《让广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讲话,提出广播宣传改革要从六个方面着手。会议讨论了广播事业的体制和改进广播宣传等问题,促使广播工作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会议对以前的广播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第一,关于广播电台既管宣传又管技术的问题。(认为是正确的)第二,关于基本建设计划中先中央后地方、重点发展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第三,关于宣传工作中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问题。(这是错误的建议和措施)第四,关于发展广播收听网的群众观点问题。(这是正确的观点)
会议还对业务领导、领导作风和培养干部等问题做了检查,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加强的措施。这次广播会议在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后,着重研究了如何改进广播宣传工作,强调熟悉和掌握广播特点,发挥声音、速度和群众性的优点。
关于如何办好新闻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第二,扩大取材范围,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人民生活。
第三,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
第四,根据广播特点对待“百家争鸣”,在广播中开展自由讨论。
第五,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办好文艺广播。
第六,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改进: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和地方各台都结合自己的情况,认真展开学习、讨论,纷纷定出自己的改进广播宣传工作的方案并通过宣传部门的批准后付诸实践,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
1各广播电台根据自己的力量,普遍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力求全面、真实、生动、有趣。
2扩大报道题材,使广播节目更能体现人民的生活,让广播节目更全面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
3知识性节目数量有所增加。
30、建国初期广播宣传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1、宣传报道思想明确重点突出
2、扬光荣传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3、剖析典型使报道深化
过渡的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的特点:第一,建国初期的广播事业经过恢复、改造和重建并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任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广播事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第二,按照建国初期规定的发布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三大任务,广播宣传配合国民经济恢复、“五大运动”(指建国初期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施,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活动,迈出了“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第一步,显示出了人民广播的威力和影响。
第三,在此期间相继召开的第一至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均总结了前一阶段广播事业建设和广播宣传取得的成绩并为今后的发展制定了正确或者比较正确的方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明确的提出了广播要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推动广播宣传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探索中前进
简答**期间广播电视取得的成绩。
答:1)电视的创办。1958年,中国的电视建成播出。
2)地方广播电台和农村有线广播的迅速发展。
3)广播电视事业其他方面的发展。①中央广播大楼建成;②广播电视教育的创办;③广播电视教学的兴起;④广播报刊的出版。31、“**”期间广播电视宣传严重错误及教训?
错误:1 .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2 .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3.在理论、政策宣传上的片面性4.对外广播的“**错误”。
A、对内宣传的错误 1 .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 2 .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 3.在理论、政策宣传上的片面性
B、对外宣传的错误 1 、只讲节目数量,忽视节目质量 2 、片面强调所谓的政治宣传,不重视对其他方面的报道
3、广播内容上要求“以我为主”,不看对象 4、对外宣传一般化,宣传效果甚微。
教训: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普遍不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真正的认识,盲目随风跑,头脑发热。
二是许多记者编辑缺乏应有的工农业生产知识,人云亦云,闹出许多大笑话。
三是没有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报道听途说当作新闻加以报道,甚至弄虚作假。
四是确有少数记者看出了问题所在,但是不敢实话实说、如实报道,害怕被扣上“**”的帽子,做了违心的宣传。
32、1958年5月1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33、电视台工作的任务/设置原则?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充实群众文化生活
设置种类(1)新闻节目(2)社会教育性节目(3)军事节目(4)文艺节目
34、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演播的《一口菜饼子》
35、1959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汉语拼音字母电视教学讲座》,这是中国第一个电视教育节目。
36、广播电视工作的改进和探索的重要方面?
一、坚持实事求是,改进思想作风
二、深入社会,精心报道先进
三、广播电视宣传的改进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四、重视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
4第八次广播工作会议1964年4月3日至21日主要内容是讨论全国广播事业两年的调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方针和安排,研究当前广播宣传工作和加强广播电台政治工作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电视宣传的质量而奋斗——宣传业务修整提纲(草案)》,共分15个部分
6中央电台注意对节目精选精编;地方电台在办好一般节目的同时注意办好重点节目;在对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上,注意加强实效性;广播注意根据听众的需要来安排设置节目;1963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优秀广播节目欣赏会;这期间,在国际斗争中,对内和对外广播根据上级有关的部署,也播出过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章;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交流和合作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曾经先后援助柬埔寨、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和坦桑尼亚等国发展广播事业;1963年以后,全国的有线广播网得到恢复和整顿。
7第九次全国广播会议1966年3月20日——4月9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人民广播事业创建20周年题词精神、关于文教战线一切工作都要面向农村和加强广播电台政治工作的精神,研究今后进一步加强面向农村的广播宣传和农村广播网等问题。
37、1973年4月14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5月1日正式播出。
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两个事件:“安东尼奥尼事件”“蜗牛事件”
**时期典型报道的反思:
1、先进人物和典型的确定,应该是实事求是、全面科学的考察的结果。
2、先进典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报道、介绍、推广典型要从实际出发,切忌“一刀切”。
4、对先进人物的宣传不仅要实事求是,而且要有分寸,留有余地。
38、“**”期间广播电视宣传的严重错误危害及其教训?
错误:1鼓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宣传2“以阶级斗争为钢”的政治宣传3破坏生产建设的经济宣传4文化专制主义控制下的文艺宣传5强加于人的对外宣传
教训:1坚持和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要加强执政党内的民主和监督制度,要特别警惕少数野心家和阴谋家篡夺领导权,掌握新闻媒介,打造危害党和人民的的宣传舆论。2既作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反对文化霸权,坚持客观,真实报道。3客服宣传上的形而上学而,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宣传典型
39、从建国初期到**时期进行的典型报道?(建国初的第27题,下面是**时期的一点)
对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建设成就的宣传
围绕“全面整顿”的宣传斗争:1宣传**力排“四人帮”的干扰,进行全面整顿2“四·五”运动的报道
粉粹“四人帮”的宣传:1派人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夺权2连续报道粉粹“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
40、广播电视事业如何自己走路?表现是什么?
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指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独立自主的确定广播电视每一时期的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计划。编采或者拍摄广播电视新闻,撰写广播电视评论,对一些重大问题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2、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扩大新闻的来源,不断研究和反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包括群众提出的各类实际问题,并在广播电视中开展适当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3、要加强国际问题的研究,收录外国新闻稿和广播,经过比较、分析判断,编发消息,以丰富国际新闻的来源,增强国际新闻时效,还要增加国际评论的比重。
4、精心选择通讯社和报刊的消息、文章加以改编,使之适合于广播电视而有别于文字宣传。
5、要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采编队伍。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不但要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驻有广播电视记者,而且在世界重要国家的首都,也逐步派驻广播电视记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站和通讯网。
6、要充分发挥广播文艺、电视文艺的巨大作用,积极发展广播剧。广播小说和电视剧、电视小品。要加强中央台、省台以及各省台之间的协作。要重视依靠社会上的文艺力量,吸引他们参加广播文艺、电视文艺和创作活动。
7、要逐步的用新的现代化通讯、采访、制作手段装备起来,改变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差、效率低、故障多的状况。
从以上这些要求可以看出,所以自己走路,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自己的报道思想和报道计划,开展新闻、评论工作;
二是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稿件的采编和节目录制都应体现出广播都是的特色和风格。
表现:
1电台、电视台自己的以“短”、“快”为特点的新闻明显增多。
2广播评论重新上马,电视评论初现荧屏。
3主持人节目出现。;中央电台《空中之友》徐曼;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沈力;
4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5电视剧复苏和发展。
41、1983年召开的全国第11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办好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服务性的四套节目。
42、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电视网的初步形成。2003年5月1日,新闻频道试播;7月1日,正式播出。口号:“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
43、《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1日创办的一个用事实说话的评论性栏目,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最有影响的内容是揭露社会问题和行政弊端的批评性报道,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评述。
1996年5月17日正式开播《新闻调查》,央视的又一个评论性节目。
以新闻节目的改革为重点推动其他节目改革
一、确立以新闻节目改革为重点
二、拓宽新闻报道渠道,增加信息量
1、消息类新闻节目增加2、经济新闻与经济栏目增加3.体育新闻受到重视4、专题类新闻节目增多5、新闻言论节目受到重视
三、逐渐丰富新闻节目内容
四、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了报道时效
五、增设主持人节目
六、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广播电视各种节目。
44、新时期下如何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广播电视各种节目?
以“市场”为核心和出发点,开展经济报道。
经济频道不断完善,经济栏目蓬勃发展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规范市场行为。
开办整点新闻,实行新闻滚动播出
增强节目时效性,实现重大新闻事件同步报道
改进节目编排形式,注重内容的贴近性
加强游戏类节目、大型文艺晚会、优秀电视剧的播出
加强向境外国家和地区提供节目
积极促进向国外直接播出节目
派记者到境外采访
广泛签订合作协议
同境外广电机构联合制作节目,增加各国人民的沟通
与境外广电机构进行其他方面的合作交流
4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办好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经验?
1坚持党性原则,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正确处理“自己走路”和“开门办广播电视”的关系(此项老师要求有扩展,可能有大题。大家有必要看一下书p283-286页)
3重视广播电视技术工作
4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创新
5加强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46、1949年11月16日“中国广播公司”正式成立(4前身为国民党1928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直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它是台湾最大的广播机构。它的节目可分为对大陆广播、对海外广播、对台湾本岛广播三大部分。
47、台湾公视:台湾电视公司“台视”—TTV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
中国电视公司“中视”---CTV
中华电视公司“华视”---CTS 三台鼎立一直延续至1997年“民视”开始运营
48、台湾的“教育电视台”始建于1962年2月14日开播的“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
49、“香港电台”1928年6月30日是诞生日,呼号为GOW,1929年呼号改为ZBW,1934年,设“中文广播电台”,呼号为ZEK。
1949年3月22日,英国丽的广播公司在香港开办“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1957年,“丽的广播公司”开办有线黑白电视,拉开了香港电视事业发展的序幕。
50、“凤凰卫视”1996年3月31日正式开播,“澳门广播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呼号为CON—MACAU。
港澳台广播电视的特点:
1、港澳台广播和电视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办台方针崇尚西方新闻自由
2、在经营上,基本上属于恶性竞争
3、各地政府对电视有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
4、体制类型比较多:政党、商业、公益三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5、回归以后,与大陆交流越来越频繁
6、
范文四: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
1、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3、1926年10月1日,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在此之后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是同年10月开播的浙江台,是国民党当局开办的第一座地方台。
5、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由**任主任,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
6、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广播员是齐越与丁一岚。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8、1978年7月,国家标准局发布《黑白电视广播标准》,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中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11月2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颁发《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这是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第一个技术法规文件。 9、200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在湖南成立。
10、1923年香港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发开展业余实验广播,1928年香港政府接手经营广播,并于6月30日成立香港广播电台,呼号GOW,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二、名词解释。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口号:立志改革,在改革中调整、提高、整顿、发展。此次会议制订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镇都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办电台、电视台。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它调动起地方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目的是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充分吸收地方机动财力,加快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充分吸收地方财力,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步伐。 2、丽的呼声。
1949年3月22日,港英政府批准英国丽的广播公司在香港开办有线广播,这是香港广播史上港英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二家广播机构。英商开办“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结束了香港官方电**家广播的时代,为香港首间商营有线广播电台。50年代前期,丽的呼声设有一个中文台——银色中文电台,一个英文台——蓝色英文台。1956年7月,开办第二个中文台——金色电台。20世纪60年代前是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的全盛时期。在全盛时期的1957年
还开办了黑白有线电视广播,此后精力转向电视,广播电台1973年停播。
3、苏联呼声。
抗战时期,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广播电台,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1941年开始播音,用英、俄、日、中四种语言播音。报道内容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和评论等,还有一些娱乐性的节目。它是日伪统治区唯一的一座反法西斯广播电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播音,成为上海人民了解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消息的主要来源。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联呼声”电台遭到日军查封。日本投降后,“苏联呼声”电台恢复了播音。1947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三、简答题。
1、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方针、任务。
1952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事业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事业建设方面提出“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方针性问题:国内广播网的建设,采取先中央台、后地方台,先对国外广播、后对国内广播的方针,即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的方针。在宣传方面,讨论了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做好宣传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精办节目”的口号,并且强调指出,广播宣传的年有节目都必须把听众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而奋斗。在《1953年广播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分为六个部分:(一)人民广播事业的基本情况和1953年的工作方针与任务;(二)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训练基本建设骨干;(三)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四)巩固广播收音网;(五)统一广播工业生产计划;(六)加强对地方广播的管理工作。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展。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是为《新闻联播》的前身。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1981年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1981年10月1日,《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1982年9月1日开始,《新闻联播》确立了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1984~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记者站。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3、1997年8月1日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意义。
《条例》是迄今广播电视工作覆盖面最宽的法规,涵盖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放等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全面性;《条例》是在广播电视全面进行治散治滥工作的形式下出台的,对当时突出存管理在的多头批台、擅自设台建网,乱播烂放等干扰广播电视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条例》明确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责,体现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原则,《条例》的规定具体、详细,具有加强的可行性。这个条例是国务院第一步全面
规范管理广播电视事业的行政法规,是迄今法律效力最高的广播电视管理法规,在我国广播电视业法制化建设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因《条例》的出台而明显加强,行业管理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国家广电总局抓紧了《条例》配套法规的制定;加强了执法检查监督。
范文五: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浙传院?2013?19号
关于召开第五届,2014,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
暨征集研究成果的函
各广播电视局、台~各科研机构~各教育行政机关~各大、中、小学:
当前~媒介素养的研究和信息素养的研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虽然在研究的领域、内容和方法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融通性。联合国为了整合两支不同的研究队伍~正在力推“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其目的是使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宽泛的内容和更强大的队伍。它不仅使人们的研究领域愈加宽泛~而且给媒介素养的研究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研究活力~同时也给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课题。为了对我国“媒介与信息素养”
—1—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一次探讨与交流~以推进我国“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召开第五届,2014,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并征集研究成果~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论坛的主题
1、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
2、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异同研究
3、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相融合研究
4、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实践和推广研究
5、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研究
6、国家公务人员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7、媒介机构内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8、大中小学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9、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研究
10、在我国推广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
二、论坛时间与地点
论坛预定于2014年5月中旬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成果征集
本次征集的成果为:论文、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内容不受论坛主题限制,。
成果征集截止时间为:2013年11月30日。
四、成果运用
1、在论坛上交流。
2、编辑出版《2014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
—2—
3、优秀成果推荐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发表。
五、成果排版要求
1、标题统一用小二号宋体字。
2、内容统一用三号仿宋体。
3、页眉统一用五号黑体~标上“2014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并标下划线。
六、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WTD37@126.COM
七、通联: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学源街998号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基地,邮编:310018。
联系人:刘老师,0571-86832746 13396561306,
王老师,0571-86832699 1515817278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媒介素养 高峰论坛 研究成果 函
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 2013年5月10日印发
—3—